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多篇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多篇

形勢與政策論文 篇一

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然而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爲當前我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其實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其中就業素質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養出高素質人才,同樣,企業也希望吸納高素質人才。本調研通過研究大學生就業素質,並對其調查,瞭解大學生應具備何種素質來應對就業和企業又看重大學生的哪些素質,從而爲大學生和企業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就業已成爲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爲關注的焦點。不難發現,大學生的就業難的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視。如何正確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學的解決辦法,是我們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未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基本趨勢

1、大學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多,將繼續呈剛性增長的趨勢。多年來,各地大學採取了擴招的措施,這使得在一個時期以來,大學畢業生的數量猛增,並將繼續呈增長態勢。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專畢業生僅爲幾萬人;90年,全國大學畢業生的數量爲31.2萬人;xx年,這個數字將變爲八、九百萬人。未來幾年,雖然增幅會趨緩,但大學生畢業數量仍處於上升通道。

2、大學畢業後工作難找,面臨“畢業就將失業”的問題。據數據記載,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是:49.81%已簽約和已有意向;27.25%沒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馬上就業。即目前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比例大體在50%左右。今後,以我們高郵爲例,需要的人才將偏向高學歷、高技能、有實踐經驗的專門人才。

3、就業理念亟待轉變,未來社會需求高素質的大學畢業生。人才問題始終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未來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實際上並不是減少,而是更加需要,關鍵是要轉變就業觀念,實現多渠道、分層次、全方位的就業。我們現在還只是大學在校生,求職、就業對我們來說,遲早將會面臨。在3年後,我們該何去何從,未來的路在哪裏?這是我們應該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時,今後要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要有一顆平常心。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1、大學畢業生與社會所需人員產生“脫軌”現象。當前,市場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而大學校園培養的大學生剛畢業,基本沒有工作經驗,畢業生不符合企業的這種需要。

2、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期望值往往過高。在大學畢業後,一般來說,大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值較高,認爲自己上了大學、有了文憑,就應該有個體面的工作。其實這種想法本無可厚非,然而一些畢業生不願參加或從事比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暫時還沒有那個能力。

3、一些學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尚不夠到位。學校對學生進行的就業指導、學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訓等,都還未達到相應的要求。

4、其他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因素。一是專業問題。有的專業設置不合理,或熱門過熱,如目前法學畢業生六成難就業;二是能力問題。社會單位最看重學生的實際能力、適應能力,市場需要的又是新型複合型人才,而現實卻無法提供這類人才,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三是區域問題。東部地區就業好於西部。

三、企業對大學生的要求

面對現在的社會,面對大學生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面對下崗工人的事實。企業對我們大學生的要求也是特別的挑剔。優中選優,而相對的那些不爲所知的個人素質也進入了選擇之列。

1、部分企業最看重畢業生紮實的專業知識

從下面的圖表中我們可以發現,企業最需要大學生所具有的能力是紮實的專業知識,其次是外語水平、組織協調能力,分別佔35.56%和34.66%,由此可見,在大學校園裏,最主要的還是學習這一塊,這也同時解決了大學生到底應以學習爲主還是以工作爲主的困惑。

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也日趨細緻,所有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趨勢。在招聘中企業也越發的重視員工的專業技能,因而在缺乏一個統一的客觀的專業技能評價標準的情況下,企業選擇了首先了解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我們還應該看到一個這樣的趨勢: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專業化複合型”轉變,在要求員工具有出色的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求員工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業認爲大學生綜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數企業很是看重應聘者的社會實踐能力,相對於成績與學歷,社會應該更看重員工未來的發展潛力,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也會是當今學生注重培養的能力。

3、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較高

現階段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較高的(61.90%的企業將思想道德列爲對畢業生的特別要求),這主要是由於企業爲了應對目前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誠信的表現以及逃避人力資源風險而採用的措施。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企業的用人標準也日趨務實,在招聘中學歷、學校名氣等因素所佔比重都日趨合理,企業的評價標準更加合理。

但是,還存在不少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別等,企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免造成就業歧視,影響企業形象。

3.1超七成學生不明企業的人才要求

在被問及“你是否嘗試瞭解目標企業對於人才的要求”時,有20%的學生認爲“沒有,感覺沒必要”,50.8%的學生表示“嘗試過,但仍然一知半解”。顯然,超過70%的學生並不瞭解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儘管在當今社會,人們一直強調就業的雙向選擇,但在大學生就業問題上,市場決定了大學生相對企業處於弱勢的局面,企業的擇才標準往往成爲大學生擇業的參考標準。在此情勢下,學生需要科學地對市場做分析,需要關注那些未來希望從事的行業、職位的信息,甚至對目標企業的運行狀況、企業文化也要知根知底,這樣纔有助於找準自己的職業發展機會。一個合格的商人起碼要知道顧客要的是什麼,然後來判斷自己能否提供。如果連目標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定位都不清楚,對企業性質、企業文化等信息的瞭解程度更加少得可憐,求職自然會四處碰壁。

形勢與政策論文 篇二

回顧50多年來中國的對美政策和中美關係的歷史,雙方既有尖銳的對立,也有真誠的合作。冷戰後的中美關係也曾經出現了多次起伏和危機,但是中美關係並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於,中美之間存在着許多共同的戰略利益。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對亞洲和世界局勢都負有重大責任。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美之間在許多全球性和區域性的重大問題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廣泛的合作基礎,中美經濟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紀的中美關係,我們有理由表示審慎的樂觀。當然,影響兩國關係的負面因素也不容忽視,諸如人權問題、貿易問題、軍售問題和臺灣等,其中臺灣事關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影響中美關係改善和發展的最大障礙,也是最容易導致中美兩國發生直接衝突的敏感問題。然而,只要中美雙方能夠站在歷史的高度,用戰略的眼光來處理中美關係,在中美3個聯合公報的基礎上審視和處理臺灣,中美關係就會沿着健康的軌道順利前進。

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從歷史上看,影響中美關係的因素很多,諸如國際格局、經濟和意識形態、地緣政治和國家利益以及彼此處理雙邊關係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處理雙邊關係的政策在中美關係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70年代以來,美國和中國國內的一些學者已經對美國的對華政策與中美關係的關聯作了比較深入的研究。中國國內的某些年輕學者也對不同時期的中國對美政策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統地研究中國對美政策與中美關係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見。本文試圖運用史學和國際關係學學科滲透的方法,對中國對美政策和中美關係問題進行綜合研究。本文的重點是分析中國對美政策的緣起、變化和發展,及其對各個時期中美關係的影響。

穩定同美國關係,是中國外交的關鍵。近年來,中美關係中的合作關係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中美關係的發展越來越和諧。美國是當今最大的發達國家,在世界舞臺居於權力中心。從中國建國以來,美國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國,企圖通過經濟、軍事、外交等手段阻礙中國經濟發展,其中的原因不難理解。尤其在近幾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一直爲其他國家所震驚,而中國本身所擁有的龐大的市場,又成爲了中國經濟發展有利的依託平臺。在這樣一個爲諸多國家眼紅的平臺上,中國的經濟將會持續、高速的增長將是不爭的事實。而隨着經濟的增長,中國的軍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飛猛進。這一切迫使美國不得不將中國作爲阻礙其在實現全球統治的一個強勁的對手。並且,在臺灣上,美國雖然沒有明確表態將臺灣划進美日聯合防禦範圍,但從其模糊描述的背後不難看出,中國臺灣乃至中國大陸早就是美國窺視以久的土地。對於中美關係,應堅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框架,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爲我國經濟求得穩定,高速的發展空間。中美雙方經貿關係密切,在許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關係非常複雜,必須處理好。中國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圍繞這個問題展開的。

中國對美政策應循之道:

"變"與"不變"是50多年來中國外交發展過程中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一方面,隨着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外交經歷了幾次大的戰略調整;另一方面,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貫穿其中。中國外交的基本內容正是在這種變與不變中不斷充實、發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時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國外交獨特而又豐富的內涵和風格。

"變"是與時俱進的要求和表現,更是在不同國內外環境下更好地謀求國家利益的需要。而"不變"則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有意識繼承的部分,表現爲連續性;另一部分則是不願繼承、希望改變的內容,但由於不同的原因,歷史上的政策對決策者或大衆心理有巨大影響,使現有政策有意無意地保持了原來政策的某些內容、某些宣示、某些態勢或傾向,表現爲外交政策的"慣性"。"變"突出了中國外交的特點,而"不變"在很多方面已經成爲制約和影響中國外交的消極因素。

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政策已經不是原來的政策,援助也與以往大不相同,但我國的對外政策宣示仍然把八項原則作爲中國對外援助的指導思想,實際上這也是一種慣性的表現。

形勢與政策論文1400字 篇三

不知覺學習《形勢與政策》課已有兩年了,通過這兩年的學習使我對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實的瞭解。雖然每學期的課不多,但卻使我受益匪淺,感觸良多。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陣地,是我們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貫徹落實了中央的有關精神,是我們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首先,蔣老師上課非常生動,同學們都非常喜歡聽,而老師的思維更是睿智敏捷,素材也豐富多彩,以及別有風趣的講演,無不爲我們展示了一位大學教師所具備的良好素質和出衆能力,在這裏,我們不僅享受着知識的積澱所帶來得無限快樂,更被其無窮的講演魅力所陶醉。我們用自己年輕、活躍、開放、包含的個性來聆聽哲人的教誨,固然會受益匪淺、澤被至深。

我認識到,形勢與政策左右我們的發展,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史有“識時務者爲俊傑”,今應爲“適時務者爲俊傑”。社會歷史的大發展已決定了個人發展的最大環境、最大上限,制約着可選擇度,決定着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影響很具體,也很深遠。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展。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鬥,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爲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展。樹立一個遠大理想,做一個成功人士!

關注世界。當今世界飛速發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地球村裏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爲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櫃?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纔是我們應該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動社會和歷史前進的一支重要力量。無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還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歷程中,青年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大學生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最具潛力,最有創造性的羣體,因此,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全局。

再者,當今國內外形勢風雲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着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着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綜上所述,作爲21世紀的大學生,爲了更好的把握住自己,必須在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應該學習好《形勢與政策》課,這樣在我們才能更好的爲祖國明天的建設添磚加瓦。

最後,我想說,學校開設的《形勢與政策》課非常有必要。因爲,高等學校的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中國,瞭解了世界,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也爲我們走出學校進入社會提前上了一課,讓我們感受到社會的形勢和國家政策,好讓我們更有準備的爲人民服務,爲國家作出應有的貢獻。

形勢與政策論文 篇四

摘要:曾幾何時,中國的周邊安全局勢一直是我國值得稱道的外交成就。進入21世紀以後,我國提出了“安鄰、睦鄰、富鄰”的指導思想,積極落實“與鄰爲善,以鄰爲伴”的政策,大力發展同周邊國家的關係,創造了我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的最好時期。21世紀第一個十年過去了,中國的周邊關係又如何呢?對於這個問題,目前方方面面都在關注,甚至已經成爲國際社會的一個重大焦點和熱點問題。掌握中國周邊局勢的現狀,分析其影響因素,預測其發展趨勢,不僅對我國處理好周邊關係有重要影響,而且對我國宏觀外交也會產生重要作用。

關鍵字:周邊關係;中美關係;發展

在2011年年初,有學者總結2010年的中國外交,用了3個“年”——“周邊年”、“海洋年”、“危機年”。2011年12月,中國社科院召開了一個專題研討中國周邊局勢的會議,會後發佈了《中國周邊安全形勢評估報告》,報告指出,“與2010年相比較,本年度中國周邊安全環境並沒有明顯改善,特別是以非傳統安全爲主要內涵的海上安全問題極爲突出。”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是中國周邊安全基本形勢總體相對穩定,二是消極面增多、矛盾複雜、動盪加劇。

影響中國周邊安全形勢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總結起來有三點:美國戰略調整是最直接,最明顯的影響因素;中國的發展是更深層次的影響因素;中國周邊環境的變化是重要因素。

面對不可改變的變化,我們該怎麼辦?這是問題的關鍵。我覺得應在下面幾個方面加以注意:

(一)正確看待美國及美國的“高調重返”

1、中美差距依然很大,別不把美國當回事

2、放眼世界,別把美國太當一回事。不要把眼睛老盯着美國。我們過去太在乎美國,美國的一舉一動,皺個眉撇個嘴,我們都要琢磨半天。不要把美國太當回事。美國是我們對外關係的重中之重,但不等於我們一切都圍着它轉。我們要把它放在一個適當的位置。要把眼光放到全世界,放到俄羅斯、德國、法國、英國、歐洲、非洲、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全方位友好,周邊也是全方位友好。跟全世界的關係理順了,反過來,也有利於發展與美國的正常關係。

3、正確對待中美關係:中美是對手,未必是敵人。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疑慮加深,美國要把中國的崛起限定在一定的範圍內,絕不允許中國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但並不意味着美國已經視中國爲敵人。美國在恐懼中國軍事崛起對美國構成挑戰的同時,也希望中國能夠和美國合作來維持國際秩序。

4、“高調重返”難以短期實現。美國面臨的問題是很多的,西方困境併爲真正解決,美國經濟的問題,財政赤字、政府債臺高築。這些對它來說是比較深層次和長期的制約,使得它難以順利地推進它“重返”的計劃,有很多因素還在制約着它,所以我覺得對美國重返亞洲還是應該理性、冷靜地看待,而不要過高地估計它,認爲它是完全衝着我們來是、對我們完全不利等等。

(二)淡定從容,韜光養晦,做好自己的事

解決問題,關鍵在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是應對外部挑戰的最根本的法寶。

1、不迴避、不着急。周邊問題是中國崛起的必經階段,必須要過這一關,躲不過去的,不能迴避。現在問題來了,或者挑戰來了,就得去坦然面對,去有效應對,否則永遠不會真正的崛起。

2、要有發展戰略,要有自 知之明。對自己的政策要做調整。2010年,我國提出了要“塑造周邊”,但是要怎麼塑造,我們自己先得有個計劃,得先有個模子。連模子都沒有怎麼塑造?這方面我們得學學美國!

3、“韜光養晦”與“敢做敢爲”並重。做任何事情既要盡力而爲,又要量力而行。在整個過程中,“韜光養晦”一定要堅持,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加強“有所作爲”、要有威嚴的一面,就是不能只做“老好人”或是“和事佬”,要能讓一些國家覺得中國難以挑戰、難以侵犯、難以“忽悠”。

4、要講“巧實力”,對周邊國家區分對待。

(三)政經合一,協調周邊關係

在周邊問題上,中國以經濟促政治合作在過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單純的經濟讓利已經不能解決摩擦。中國應該一方面通過繼續深化經濟聯繫,鞏固與周邊關係。同時也要增強周邊外交中經濟手段和安全政策的協調性,善於將經濟手段戰略化以實現自身的政治目的。通過發展軍事力量加強對國家利益的支撐作用,並適度運用硬實力的威懾力以爭取和創造更好的周邊環境。

形勢與政策論文 篇五

摘要:

隨着經濟快速發展,城市生態形勢壓力也與日俱增,水環境問題已成爲制約社會發展的大問題,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嚴重落後,城市生活污染物未得到有效控制,工業污染源未得到嚴格治理,農業污染日益突出,部分河段水質受污染嚴重,河水發黑發臭,完全失去水質功能。本文主要對城市水環境治理及污染防治對策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

城市規劃;水環境質量;污染防治;對策

城市生態環境是城市宜居水平評價和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作爲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水環境對生態環境的治理和改善有着重要的影響。受傳統經濟發展理念的影響,我國城市水環境污染情況不容樂觀。而且在城市擴建過程中還造成了大量周邊溼地的消失,造成了城市生態環境、水環境的進一步惡化。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國近年來加大了城市生態環境治理力度。從城市規劃與發展的角度出發,恢復城市周邊溼地環境、改善城市水環境與生態環境。

一、城市水環境的基本特點

1、城市用水的特點

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是城市用水的主要類型,由於城市人員密集、工業化生產程度高,所以,城市用水需要較高的質量、較大的供水量、穩定的供給,這對城市採水、供水和用水來說有着不同於農村的特點。

2、城市用水的依賴性強

城市由於用水量大、供水要求高,所以,單純依靠城市區域的供給和開採往往難於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因此,大衆城市往往需要從城區周邊或外地調水來滿足城市的用水需要,“引灤入津”、“南水北調”就是這樣的舉措。

3、城市水環境脆弱

在我國北方,城市生活和生產用水大都在簡單處理或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到環境之中,在日積月累的大量污染的影響下,城市水環境受到了嚴重破壞,並且這一現象有蔓延和惡化的趨勢,造成水環境的脆弱和生態的破壞,影響城市深入地發展。

4、城市地下水環境惡化

城市地下水環境惡化來源有兩個,一是,城市生產和生活中大量污染源滲入地下,造成對地下水資源和水環境的破壞;二是,城市地表硬化導致城市地面下滲量的減少,在大量開採地下水的同時,沒有必要的補充,出現水環境的惡化。

二、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方法

1、以人爲本,科學發展

把維護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作爲第一點,把羣衆最關心、最直接和現實的水環境保護問題爲重點,轉變發展觀念,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社會,走科學發展道路。

2、優先保護飲用水源

合格的安全飲用水源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水環境治理應突出重點,優先保護飲用水源,確保羣衆飲水安全。

3、強化節能減排、效益原則

與區縣減排工作掛鉤,把COD削減量考覈指標納入到區縣水環境治理目標體系中,明確各區縣污水處理率、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等量化指標。切實保障三個達標,即污水處理率必須達標、污水處理廠的運行負荷率必須達標、COD的減排必須達標。合理安排資金,對節能減排效果明顯,有一定經濟基礎,技術條件成熟,符合國家和行業產業政策的項目優先考慮。

4、治本方針

突出截污治污。河道沿線村鎮、企業密集,污染來源複雜。爲此,河道治理將堅持“先截污、後清淤、先治理、後換水”的原則,周密排查河道沿線污染來源,大力實施清淤、截污、生態護坡、河岸綠化等措施,加強河道水體自淨和生態修復功能;在突出截污治理的同時,各區縣還將堅持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同步建設,大力提升現有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妥善解決污水出路,切實提高河道水環境質量。

5、加強協作,落實責任

市水務局於去年成立了河道水環境考覈辦公室,將清水工程已治理河道納入考覈範圍,各區縣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在本轄區內建立水環境管理機構和相關管理機制,有效鞏固水環境治理成果。此外,目前市政府已正式批准本市河道水環境實施“河長制”管理意見,即將公佈全市主要河道“河長”名單,構建完善的河道水環境管理長效機制,爲今後本市水環境由加強治理向強化管理轉變打好基礎。

三、城市河流水防治和改善技術的應用

1、底泥疏浚和河牀微生態系統修復

在河流洪水、蓄洪功能上,底泥疏浚主要體現在河流利用水面變化增加行洪、蓄洪能力。作爲沉積物沉積,有的湖泊水的深度可以被調整,從而減少其調節和存儲功能。增加城市河湖疏浚河道水容量後,以確保順利排出這些河流洪水,保障人民羣衆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也避免了洪澇災害。底泥疏浚是水環境綜合整治的一項重要措施,滇池、巢湖、太湖等水環境綜合整治已被廣泛使用。可見,合理的疏浚清除污染物,對於生態系統的恢復和重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人工增氧技術

人工增氧技術是基於城市河流水污染後缺氧的現象,人工的向水體中注入空氣或氧氣,從而加速水體復氧的進程,提高水體的溶解氧水平,恢復和提高在水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河流水的污染物淨化,從而改善河流的水質。河流氧氣一般使用固定和移動站充氧平臺兩種形式。河道人工增氧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得水質不同時期達到消除黑臭、減少水體污染負荷、促進河流生態系統恢復的目的。

3、調水引流水質改善技術

貫穿城市的內河河網水系,因爲控制結構的限制,使得河流水不能夠連接到外部的水體,造成水處於靜止的狀態,當天氣炎熱的時候,溶解在水中的氧氣濃度就會降低,容易導致水質變壞。通過改進水域水動力條件,提高水體污染物的稀釋能力,增強局部水體的自淨能力,許多城市在水資源利用和部署中,通過跨流域調水工程,解決空間分佈不均的問題。

4、植物修復技術

對於河道河流自然恢復應採取生態化措施,主要是通過恢復河岸植被、恢復天然溼地,在河岸種植蘆葦、浮萍、睡蓮、水生植物和其他溼地植物,以提高水體的淨化能力。種植水生植物的城市河流水,一方面能夠通過植物的根系的吸收,從而降低和遏制富營養化趨勢;另一方面通過種植水生植物,可以也起到美化水體環境,提高城市的景觀的效果。

5、生物淨化技術

生物淨化技術是充分利用天然水體自淨的功能,採用人工措施,創造更有利的環境有利於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並培養出大量的微生物從而增強水體淨化能力,以提高納污水體氧化降解有機物能力的一種淨化方法。目前國內外最常用的生物淨化技術是曝氣技術、生物膜技術與投菌技術。生物淨化技術,其成本低,對環境的影響小,能夠有效降解污染物,是水體污染處理的最佳選擇之一。生物淨化技術及產品的開發,特別是分解菌株的培養也將被篩選到河流水污染控制技術之中,是未來城市水污染防治和治理的發展趨勢。將具有特殊分解能力的菌種添加到河邊,能夠將水體中有毒有害物質分解爲無毒無害的物質,從而加速有毒物質的分解、轉化,不僅可以提高河流的淨化能力,而且也實現了河流的生態修復。生物產品的運用將成爲人工增氧、底泥疏浚等現有防治技術的有益補充。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城市河流和湖泊污染情況是非常嚴重的,城市河流水有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問題。目前,在城市河流污染環境下,需要完善城市管線網絡,並建設污水處理廠,具體的水污染防治技術措施有:底泥疏浚、人工增加氧氣、引水排水水質改善、植物修復、溼地水淨化技術等河流強化淨化技術。能夠應對不同的城市的污水狀況,使得城市河流水污染的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促進城市河流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