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投資風險論文【新版多篇】

投資風險論文【新版多篇】

該頁是編輯爲大家分享的投資風險論文範文【最新6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投資風險分析論文範文 篇一

房地產投資風險就是指由於投資房地產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這種損失包括投入資本的損失和預期的收益未達到的損失。房地產投資風險分爲以下幾種。

1.投資支出風險

房地產投資支出是指投資者取得、開發土地並進行房產建設所花費的各種成本費用支出。由於房地產具有)位置固定性、不可移動性,而且受規劃限制及本身結構、裝修設計的影響,常具有專用性,一旦完工,變很難更改,如進行改建,投資將很大。因此如果投資者判斷失誤,便會蒙受損失。另外,房地產投資週期長,一個新建項目由於建設週期較長,在建設過程中也會遇到投資支出增加問題,這可能導致房地產投資者不堪重負並蒙受損失。

2.金融風險

主要指利率風險。房地產市場的利率變化風險是指利率的變化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和可能給投資者帶來的損失。當利率上升時,房地產開發商和經營者的資金成本會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慾望隨之降低。因此,整個房地產市場將形成一方面生產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市場需求降低。

3.購買力風險

購買力風險主要是指市場中因消費者購買能力變化而導致房地產商品不能按市場消化,造成經濟上的損失。購買力風險是一種需求風險,在市場經濟體制中,需求是一個非常不定的因素。由於消費者的購買力是不斷髮生變化的,受工作環境、生活環境、社會環境、消費結構等影響,如果整體市場上需求下降,將會給房地產投資商經營者帶來損失。

4.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由於房地產價格的變動而引起的投資損失。房地產市場是一個特殊的市場,由於房地產的不可移動性,房地產時常一般只受區域性因素的影響。土地市場一般可分爲一級出讓市場和二級轉讓市場,壟斷性較強。房地產市場供求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牽制着房地產投資收益的實現及其大小。例如房地產市場價格水平的波動、房地產消費市場的侷限等等都是引起市場風險的原因。房地產價格不斷下跌以及房地產交易量驟降是中國去年經濟增長放緩的一個主要原因。

5.政策風險

政策風險是指由於國家或地方政府有關房地產投資的各種政策發生變化而給投資者帶來的損失。例如產業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和投資限制等。我國現正處於市場經濟改革、經濟體制轉軌的關鍵時期,各種有關政策的調整比較頻繁,而房地產投資週期相對較長,房地產特別是土地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點對象,故房地產投資受政策風險的影響比較大,城市規劃的變化不但影響投資房地產的用途,對其利用強度也形成限制,不去理解城市規劃的變化方向而盲目投資,對投資者的打擊將是巨大的。

6.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是指投資者投資行爲違法或未能有效利用法律工具而帶來的損失。房地產投資涉及面廣,極易引起各種糾紛,如在拆遷安置過程中、房地產交易中、房地產租賃中等,各種糾紛的發生一方面影響投資的正常進行,另一方面影響投資收益的順利實現,都會造成投資損失。房地產開發建設過程中的風險管理,實際上是對建築工程實施的風險管理,開發商應通過仔細考慮工程承包的合同條款,儘量把風險分散給承包商。

二、房地產投資風險的預防策略

房地產投資風險的防範與處理是針對不同類型、不同概率和不同規模的風險,採取相應的措施和方法,避免房地產投資風險或使房地產投資過程中的風險減到最低程度。

策略一:關注政策變動,認準投資方向

任何國家的政策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政策的變化無論對一國的經濟發展,還是對投資者的預期收益都將產生一定影響。我國房地產起步較晚,市場不規範,與發達國家相比,房地產業受政府政策影響更大。所以時刻關注國家各項方針政策變化,特別是政府對房地產開發的態度,政策動態,如宏觀經濟政策、國家稅收政策、財政、貨幣、產業、住宅政策制度的改革等就顯得十分重要。對各項政策的研究,既有助於房地產投資確定正確的投資開發方向,正確預測未來,又有利於其根據政策變動及時調整投資策略,有效控制政策風險。

策略二:掌握信息,去僞存真,優化分析

隨着投資者獲得的信息量的增加,投資者面對的不確定性因素逐漸減少,這樣就可以提高投資者決策行爲的正確度,降低決策風險。相反,如果投資者掌握的相關信息不充分或者不準確,那麼,就有可能對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判斷失誤,從而增加了決策風險。雖然獲取信息要付出成本,但與投資決策風險的成本相比,卻是值得投入的。因此,投資者在做出房地產投資決策前應儘可能地調查市場,瞭解相關信息。同時要學會優化分析。優化分析是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礎上,投資者應依靠經驗或技術方法進行風險分析,優化投資策略,最後確定適合投資者的最佳方案。該項措施能爲投資者採取房地產投資的行動提供決策依據。

策略三:採用投資分散組合策略

房地產投資組合策略是投資者依據房地產投資的風險程度和年獲利能力,按照一定的原則進行恰當的基礎上造反搭配投資各種不同類型的房地產以降低投資風險的房地產投資策略。因爲各種不同類型的房地產的投資風險大小不一,收益高低不同。風險大的投資基礎上回報率相對較高,回報率低的投資基礎上相對地風險就低些,如果資金分別投入不同的房地產開發基礎上整體投資風險就會降低,其實質就是用個別房地產投資的記收益支彌補低收益的房地產的損失,最終得到一個較爲平均的收益。房地產投資組合的關鍵是如何科學確定投入不同類型房地產合理的資金比例。

房地產投資風險的防範與處理是可以不同類型、不同概率和不同規模的風險,採取相應的措施和方法,避免房地產投資風險或使房地產投資過程中的風險減到最低程度。

投資風險分析論文範文 篇二

關鍵詞:房地產開發;金融;風險投資;管理;市場

0引言

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以及對風險的認識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在房地產投資領域同樣面臨着這個問題,而對其風險因素進行分析是開展風險管理的一個前提。房地產投資的顯著特點就是投資資金規模大,建設週期長,作爲一種高投入、高收益、高風險的投資活動,面臨着社會、經濟、技術等許多複雜因素的影響。它的項目全過程中既有經營風險、金融風險等有形風險,也有國家政策變化、社會環境變化等無形風險。總之,大量的不確定性因素決定了其投資活動的高風險的特性,從而使投資方案和決策具有相當的潛在風險。

1房地產開發投資風險的概念

風險一般定義是指在以特定利益爲目標的行動過程中,若存在與初衷利益相悖的可能損失即潛在損失,則由該潛在損失所引致的對行動主體造成危害的事態。房地產開發投資風險,是指投資商因對未來某房地產項目投資的決策以及客觀條件的不確定性,而導致該項房地產項目投資的實際收益與期望收益產生負偏差的程度及其發生概率,即投資商在房地產項目投資過程中,遭受各種損失的範圍或幅度及其可能性。

可以說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房地產投資的風險在一定環境和期限內客觀存在,無法迴避它、消除它,只能通過各種手段來應對風險,避免損失與損壞的產生。而對它進行充分、深刻的認識,將有利於降低這些風險。

2從來源分析

從房地產投資風險來源看,也可以分爲自然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政治風險等。自然風險是由自然界的實質性風險因素所致的財產損毀和人身傷亡的風險。社會風險是指由於各人的行爲反常或團體的不可預料行爲所導致的風險。政治風險是指因政局變化、政治**、戰爭等政治因素所引起損失的風險。

3從投資階段分析

房地產項目的開發過程分爲投資決策階段、前期階段和建設階段,在這些不同的階段房地產開發經受着動態的風險,有多種的動態因素對它施加影響,下面就從對項目全過程風險分析因素進行分析。

3.1決策階段

政策風險-政策風險是由於政府相關政策的潛在變化有可能給投資商帶來的經濟損失。在中國走的是宏觀調控結合市場的路子,宏觀政策變化會對房地產投資構成風險。比如我國1993年對房地產投資的宏觀調控政策、1994年出臺的土地增值稅條例、2001年出臺的規範住房金融業務的措施、2003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方式的轉變等,就使得許多房地產投資者在實現其預期收益目標時遇到困難。

類型風險-不同類型的房地產投資會有不同的風險概率,對於住宅、公寓、別墅、辦公樓、商場和工業廠房等,且這些不同的物業抗風險能力也不同。在決策階段必須選擇好合適的物業種類,並對相應的風險進行深入調查。

區位風險-區位指某建設場地的地理位置,以及該區位所處的社會、經濟、自然環境或背景等。例如地區的經濟基礎、經濟增長前景、人口條件及其市場價格水平的可能影響等。

時機風險-地產活動有周期性,供求及價格隨時間而變化。必需對未來幾年地區的經濟發展趨勢、人口增減、收入水平升降、消費心理和物業需求變化等風險因素進行預測,以選擇、確定合適的開發時機。

3.2前期階段

進入前期準備階段以後要取得立項審批;取得土地使用權;徵地補償;委託規劃、報審;施工許可獲得;籌資;招標等許多工作的進展,這裏面也充斥着房地產投資的風險。

置地方式風險-由於投資商只能通過行政劃撥和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等方式取得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權,已有土地也不能輕易地改變土地用途,所以通過行政劃撥、協議、招標或拍賣方式取得一定年限土地使用權時存在着置地方式風險。

置地時機風險-比如建設資金落實困難導致不能按時開工,土地閒置、購地資金沉澱產生利息損失。

融資風險-融資風險是指利用各種方式融通資金時,由於融資條件考慮欠妥而使其盈利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比如通過股權融資時,由於發行股票時機不當、數量不當,價格不合理造成發行股票困難、融資成本過高,給開發者帶來損失。

3.3建設階段

工期風險-如承包商錯誤估計了項目的特點,低估了施工的困難,施工組織設計不當,遇到了複雜的地質條件而導致的工期延誤等;或因爲科學技術的進步,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的不斷創新而給房地產開發商帶來的工期延誤。

公衆干預風險-由於某項房地產的興建影響到周圍居民的利益,而使公衆自覺性地進行干預,阻止該項目的發展從而可能給房地產開發商帶來各種形式的損失。

施工事故風險。安全生產涉及到施工現場所有的人、物和環境,安全工作貫穿了施工全過程。由於安全工作不到位,或者其它偶然因素,導致事故發生,引起的人身和財產損失,最終都會給房地產投資帶來風險。質量風險-由於施工的機械、技術,氣候、水文,建材,人員素質等各種願意引發項目質量不達標,帶來的房地產投資風險。

3.4租售階段

在租售階段,房地產投資的風險主要體現在銷售、物業兩個方面。比如定價策略不科學等導致房地產定價不合理而給其帶來的收益損失。定價過高導致房地產滯銷,總收益下降。或是定價過低了白白損失收益。另外由於消費者不僅注重其價格和質量,而且還十分注重其租售後服務,即物業管理,物業不當有時也會給房地產投資帶來風險。

4總結

在房地產投資領域風險的存在是必然的,關鍵在於如何去利用、控制、管理。面對這這麼房地產投資的衆多風險,一定要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加強風險管理認識,改善風險管理的方法,加強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應對、風險監控等,努力將投資的危險減小到最小。

參考文獻

[1]威廉姆。B.布魯格曼。房地產融資與投資[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208-211

風險投資論文 篇三

從2001年開始,受“泡沫經濟”的影響全球經濟發展放緩,美國的風險投資由高峯轉入低谷,投資額和籌資額均大幅下降,德國的風險投資業也由高潮轉入調整之中。經歷了3年的低迷期後,美國的風險投資開始緩慢回升。目前美國的風險投資公司已達4000多家,風險投資總額達1000億美元,形成了一個由風險資本家、風險投資家和各種中介機構組成的高效運作的市場體系,風險投資已成爲推動美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爲確立美國高新技術產業在國際上的主導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德國聯邦政府十分重視改善風險投資的外部環境,採取了制定新規則、修改現有法規、推出風險投資計劃等一系列具體措施來活躍風險投資市場,以促進企業創業和技術創新的發展。

目前我國風險投資尚處於起步階段,借鑑國外風險投資發展的經驗和教訓,針對我國現實的社會和經濟狀況,建立一個較爲完善的風險投資環境與風險投資體系,才能推動我國風險投資業健康快速的發展。本文從制度結構、金融體系和法制狀況等角度出發,通過對美國和德國風險投資的比較分析,從中得到一些對我國風險投資發展的有益啓示。

一、風險資本來源分析

美國的風險投資基金主要來源於養老基金(包括公共退休基金和公司退休基金),而在德國的風險資本來源中,銀行是最重要的資金提供者。如表1所示,以2002年美國和德國的風險資本來源爲例,在美國,有40%的風險資本來自於養老基金,而在德國這一比例只有0.5%。德國有62%的風險資本來自於金融機構,而美國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風險資本只有10%。由於稅制方面的原因,德國的養老基金一般都掌握在企業家手中,而且企業和政府的養老基金契約均是短期的,因此養老基金基本上不涉足風險投資領域。美國以養老基金爲主的機構投資者,不但大大增加了風險資金的數量,而且使資本供給具有獨立性。相對獨立的風險資本來源使得風險資本傢俱有較大的經營自主權,能以最有效的方式獲取投資收益。在德國,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投資額約佔風險資本總額的一半左右,風險投資參與者比較單一,缺乏多層次的風險投資體系,發展不夠全面,難以滿足不同風險企業多層次、多元化的資金需求和服務需求。

由於我國資本市場的嚴重缺陷,目前政府財政撥款依然是我國風險投資發展的主要資金來源。美國政府在風險投資發展之初,也曾對風險投資予以資金支持。195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小企業投資法案,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小企業投資公司。小企業投資公司可以向美國政府的“小企業管理署”貸款到相當於自身資產3倍的款項。政府的資助和積極參與極大地鼓舞和推動了美國風險投資的發展。但我們需注意到,政府在發展風險投資中應該主要發揮引導和監控作用,而不宜成爲風險投資的主體。否則容易導致投資效率不高和道德風險,並且削弱民間資本進入風險投資領域的積極性。隨着風險投資的不斷髮展,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應該逐漸佔據主導地位,政府資本在風險投資進入良性運作後應逐漸縮小其所佔的比例,主要任務是爲風險投資創造一個適宜的環境並建立健全相關的制度體系。我國發展風險投資,一定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充分發揮個人、企業、機構投資者、銀行和政府在風險投資中的潛力和作用,形成多元化的風險資本來源和多層次的風險投資體系。

二、風險投資的組織形式分析

在國外,風險投資機構的組織形式主要有3種類型:公司制、有限合夥制和信託制。

美國風險投資業的高度發達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有限合夥制的迅速發展。在這一組織形式的風險投資機構中,存在有限合夥人和普通合夥人兩類合夥人。通常,有限合夥人以99%的出資比例爲限承擔有限責任,普通合夥人以1%的出資比例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依據美國法律,有限合夥制企業無需交納企業所得稅,只要交納個人所得稅,這大大降低了經營成本。以養老基金和慈善機構等爲主體的機構投資者作爲有限合夥人不用交納資本所得稅,從而避免了雙重徵稅。這一組織形式不僅迎合了美國的稅收政策和法律政策,而且通過資本的紐帶將風險資本家和風險投資家連接在一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提高了激勵力度,降低了成本,將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

數據來源:湯姆遜經濟委員會、EVCA2004年報。

德國的風險投資機構多是作爲大銀行和大證券公司的附屬機構而存在。長期以來,德國推出的扶持創業企業和中小企業政策始終以擴大銀行信貸額度、改善信貸條件和提高信貸發放率爲着眼點,養成了企業對銀行信貸的依賴心理。德國政府的風險投資促進計劃等,均是針對銀行等金融機構從事風險貸款制定的貼息和擔保計劃,其目的是鼓勵金融機構進行風險投資。加之德國一貫穩健保守的經營理念,使有限合夥制和私人投資方式在德國缺乏生存環境,導致金融機構附屬的風險投資公司成爲主要的組織形式。這種類型的組織形式在促進非自有資本投資市場發展的同時,影響了個人投資市場的發育,抑制了企業對真正意義上自有資本的需求。

目前,我國風險投資機構的主要形式是公司制。在公司制的組織形式下,所有權與控制權相對分離,使得委託問題十分突出,影響了對實際運作管理團隊的激勵和約束,雖然有限合夥制被公認爲是最有利於風險投資發展的組織形式,在美國也運作得非常成功,但其與特定的制度、法律和經濟背景密切相關。從中國現有的法律框架和現實的市場環境來看,現在並不適宜採取有限合夥制。首先,受現行《公司法》的約束,我國還不具備實行有限合夥制的制度保障。其次,我國尚未形成有限合夥人和普通合夥人的專業羣體。所以,針對我國現實的經濟法律環境,應該探索一種在我國既有效又可行的風險投資機構組織形式。我國的一些風險投資實踐者們,在這一方面已經做出了有益的嘗試。例如,2000年江蘇高新風險投資公司借鑑國內外風險投資成功的管理模式,在其組織上實現了兩個分離。一個是基金和公司分離,另一個就是投資與管理分離。風險投資基金有一個專門的基金管委會,高新公司是一個獨立註冊的公司,相當於一個託管機構,有自己獨立的董事會。這種組織安排解決了公司制下資本全額實繳後給人造成的經營壓力,在某種程度上模擬了有限合夥制對一般合夥人的激勵和約束方面的合理性。

三、風險投資退出分析

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是風險投資的關鍵和核心,它既是過去風險投資行爲的終點,又是新風險投資行爲的起點,只有完成了有效的退出才能實現風險投資的最終目的。由於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發達程度的差異,美國和德國在風險投資退出方式的選擇上各有所側重。風險投資的主要退出方式包括上市、股權轉讓、併購、回購和清算。

美國的資本市場體系相當發達,擁有主板市場、二板市場、NASDAQ市場和地方性證券市場4個層次。特別是NASDAQ市場,爲美國的風險投資提供了良好的退出通道,促進了大批高科技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微軟、英特爾、雅虎等一些世界聞名的高科技企業最初都是藉助其發展起來的。德國的資本市場遠不如美國發達,德國的二板市場是在效仿美國NASDAQ市場的基礎上於1979年3月10日設立的,稱之爲新市場。在設立之初,新市場對上市公司條件、交易規則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出了適宜風險投資發展的規定,這一金融制度變革給德國風險資本的退出創造了一個有效的渠道。

自NASDAQ市場建立後,美國的風險資本大部分都是通過IPO方式退出的,這也是能給風險投資家和投資企業帶來最高回報率的一種退出方式。但從圖1可以看出,2001年開始,美國風險投資以IPO退出的數量急劇下降。2000年,以IPO退出的項目數有262個,2001年猛跌到41個,到2003年只有29個項目以IPO方式退出。近年來,美國風險投資以兼併收購方式(M&A)退出的數量佔風險投資退出數的比例越來越高。在2000年以前,德國的風險投資也較傾向於股票市場尤其是“新市場”來實現退出。但隨着網絡經濟泡沫的出現和破滅,IPO這個曾經是最重要最有利的退出渠道近年來在德國成了不可接受的選擇。如表2所示:根據歐洲風險投資協會的最新統計數據,2002年德國沒有一個風險投資項目通過IPO退出,2003年通過IPO退出的項目也僅有一個。在德國的全能銀行體系下,銀行可以持有工商企業的股票。因此銀行和企業的關係密切而穩定,對於公司控股權的轉讓較少通過證券市場進行。由於缺乏通常的股權轉讓渠道,清算成了近年來德國風險資本退出的主流,影響了德國風險投資的發展。而美國的大股東多爲機構投資者,在持股公司業績不好時,機構投資者一般不直接干預公司運轉,而是改變自己的股票組合,在證券市場賣出該公司的股票,使得公司接管與兼併事件頻頻發生。

*

資料來源:EVCA2004年報

在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建設上,由於我國資本市場的單一性和股權分置的特殊性使得處於成熟前期的由風險資本支持的創業企業難以通過上市實現退出。加之我國二板市場尚爲建立,主板市場上市門檻又過高,所以IPO雖然是風險企業最滿意的選擇,但在我國卻未必是最主要和最現實的選擇。從美國NASDAQ的上市企業看,即使是IPO成功的企業,股價大部分也只能維持在發行價格,而且每年被摘牌退市的企業也爲數不少。2004年5月17日,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終於破殼而出,但它依然保留了股權分置的制度缺陷和較高的上市條件,因此並未給風險投資的退出帶來根本性改善。從目前的運行情況來看,它的象徵意義要大於實質意義。美國的經驗也說明,風險投資的發展並非一定受制於創業板的建立。美國的風險投資始於1946年,但NASDAQ市場卻誕生於1971年。結合我國的具體條件,在實現風險資本退出時,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退出策略。以政府資金爲主的風險企業可以採取回購方式退出,以利於明晰企業產權,當企業發展規模較大,股權回購有困難時,可以考慮多種退出方式並用,以增加退出的可能性。我國已在北京、上海、天津、西安等地成立了產權交易所,可充分利用產權市場交易時間短、費用低、資源利用充分的特點來實現退出。

四、風險投資的政策環境分析

風險投資作爲一種新型的金融工具,對政策環境具有很高的要求。政策環境的健全與否是風險投資公司在確定投資時考慮的一個主要因素,對風險投資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風險投資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要使風險投資獲得大力發展,政府必須要有一系列相應的政策引導和支持,要有對應的法律體系和資本市場體系與之相配套。

完善的政策環境是美國風險投資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政府資本的有力引導、放寬風險資本的來源、鼓勵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寬鬆的法律法規環境以及發達的資本市場體系無不體現了政策支持在美國風險投資發展的各個階段所發揮的促進和推動作用。1958年美國頒佈實施《中小企業投資法》,並據此建立了小企業投資公司(SBIC),確立了風險投資基金的合法主體地位。在風險投資的稅收方面,美國政府通過了一系列的“計劃和法規”,如1982年美國國會通過《小企業發展法》,維持了將近20年的低所得稅。美國採取對風險投資額的60%免除徵稅,其餘的40%減半徵收所得稅的措施,使得風險投資的稅率從49%下降到20%。政策環境的改造和完善不僅爲風險投資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且有利於風險投資行業的規範。

與美國一樣,德國十分重視對中小企業創新和風險投資的支持,通過高技術小企業風險投資計劃(BTU)以股權投資方式,通過歐洲振興創新計劃(ERP)以政府貸款形式爲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90年代中期以來,德國聯邦政府十分重視改善風險投資的外部政策環境,發表了一系列的研究報告,並採取了修改完善法規和實施稅收優惠等一系列措施。與美國相比,德國在政策環境改善方面,政府對風險投資的干預更加直接,多是採用銀行管理政府科技貸款的模式。由政府和銀行共同承擔風險,以低息貸款等方式來改善風險投資的政策環境。這種方式十分強調政府計劃在經濟政策和市場行爲中的重要作用,不利於調動民間投資者的參與。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引入風險投資以來,爲了從政策環境上爲其提供良好的實現基礎,曾先後出臺過一系列促進風險投資發展的政策法規。但從風險投資業界的反映來看,相對於我國風險投資發展的客觀需要而言,政策環境的改善力度還是不足。我國在制定《公司法》、《企業合夥法》、《專利法》時尚未考慮到風險投資信息高度不對稱性和收入非線性的特點,現有的政策法律體系極大地抑制了我國風險投資機制的創新。在我國的現行稅制下,風險投資和普通投資一樣需要交納各種稅收,雙重徵稅問題非常突出。

通過對美國和德國風險投資政策環境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兩國政府都十分重視爲風險投資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在對風險投資的扶持中,兩國都制定了一些法律來保證風險投資的健康發展。如美國製定了《中小企業投資法》和《小企業發展法》等法案;德國也制定了《德國金融市場促進法》和《簡化接受資本法》等法案。在投資環境的改善方面,兩國政府也採取了類似的措施,如提供稅收優惠、提供財政支持、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的創新和風險投資等等。借鑑他們的發展經驗,我們應該儘快彌補和完善原有政策環境的缺陷,建立規範風險投資運營機制的法律環境,有效發揮稅收的槓桿作用,採用專門針對風險投資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並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以促進我國風險投資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Yearbook2004[Z]iurn:EuropeanPrivateEquityandVentureCapitalAssociation,2004。

[2]成思危,約翰。沃爾:《風險投資在中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3]談毅:“我國風險投資制度安排的演進與創新”[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4,16(3),1-8。

[4]王雨青:“中國風險投資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風險投資》,2004,3(4),59-8。

[5]陳業宏。文傑:“對我國採取有限合夥創業投資的質疑”[J].段浜捍苟апā罰004,57(3),425-429。

[6]馮勤,沈斌:“創業投資退出機制及其績效分析”[J].《經濟論壇》,2004年(12)。

[7]袁明鵬,胡琴:“中美風險投資政策法律環境比較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4,24(6),81-83。

[8]曾興,袁玲:《風險投資支持環境的比較分析及借鑑》[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4,106(2),70-76。

[9]錢水土:中國風險投資的發展模式與運行機制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

風險投資論文 篇四

從國外成熟的經驗來看,投資銀行家扮演着創業投資的策劃者、組織者的角色,幾乎每一家金融公司都有專門部門從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資業務,在融資、公司購併、企業包裝上市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從整個創業投資的運作過程來看,每一步驟都與投資銀行的業務和技術緊密相關,證券公司從事這一業務,有着其他機構難以相比的優勢。

創業投資爲證券公司業務的開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廣闊的空間。而證券公司必須突破傳統的業務範圍,拓寬、延伸金融服務,服務手段從相對固定向不固定轉變,服務方法從相對簡單向多樣化轉變,技術含量從較低向較高轉變,服務週期從相對較短向孵化型轉變。

有條件的證券公司可以分步實施風險投資業務:(1)設立專業部門,專門從事高科技公司的投融資服務。(2)發起設立風險投資基金公司。由證券公司發起設立風險投資基金公司,積極實現風險投資組織革新,通過組織資產運作和管理投資直接投入到系統性專業化的風險投資之中去。

從機構組織和制度上保障風險投資基金不偏離基金投資的投資原則和經驗宗旨,並藉此規避投資風險,是今後證券公司開展風險投資的發展趨勢和基本方向。

只要虛心學習國外先進風險投資機構的成功經驗,並充分利用自身的獨特優勢,不斷進行業務創新,與之展開公平競爭,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投資銀行將在業務競爭和創新中壯大成長。

二爲風險投資服務的投資銀行業務創新

在現階段,我國的證券公司介入風險投資必須以投資銀行業務及其創新和現有資源爲立足點。因爲證券公司開展風險投資業務的優勢之一是證券公司是金融市場工具創新最具活力的主體,證券公司只有具備了不斷引進和創新的金融工具,才能使與風險投資相關的新業務不斷拓展。

1、可轉換優先股

根據美國硅谷風險投資成功案例分析,風險投資對企業的投資一般是通過優先股的形式進行的。這種優先股具有如下特性:

(1)優先清償。以優先股形式入股可使風險投資在企業破產後對企業資產和技術享有優先索取權,這樣便可將損失減爲最小。

(2)收益性。風險企業能夠支付優先股的紅利給風險資本,再願意冒險的風險投資者也不希望他們的投資顆粒無收。

(3)可贖回性。風險資本除了通過風險企業的IPO順利獲得退出之外,如果風險企業的發展速度未達到風險投資者的期望值,可以要求風險企業購回這些優先股。

(4)有限的決策參與權。參與風險企業的優先股不同之處在於:一般優先股並不享受表決權,但風險投資的股份一般對企業的重大事務,如企業出售,生產安排等享有與所佔股份不成比例的表決權,對經理層的決策甚至享有凍結權。根據美國學者Max和Grmper分別利用1990年的實際數據進行的分析,這種優先股的投資方式較一般的證券投資在減少逆向選擇和避免風險投資承擔過高風險方面都更加有效。

(5)可轉換性。這是此種優先股最具適用性的地方。當風險企業進展順利時,風險投資者有權將優先股轉換成普通股,從而擁有風險企業的部分股權,甚至實現對風險企業的控制。

2、“棘輪”條件

“棘輪”條件(ratchets)指的是風險企業用低價發行新股票籌資時,風險投資有權獲得一定量的股票以保證其持股比例不因新股票的發行而改變。這樣,當風險企業因經營不善被迫以較低價格發行新股票籌資時,風險投資不會因“股份稀釋”而影響其表決權。

3、再投資期權

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契約的約定,再投資期權有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追加投資。當企業經營較好,發展前途樂觀,股票有升值潛力時,風險投資還可用預先確定的價格向風險企業追加投資,這樣風險投資便可以低於市場價格的低價增加其在成功把握較大的企業內的股份,從中獲利。這種期權已成爲風險資本的一大獲利源泉,以致有人總結道:“所謂的風險資本投資,不過是購買了對企業進行再投資權利的期權而已。”

第二,轉換貸款。風險投資者向風險企業提供貸款,在風險企業業務發展順利時風險投資者可以按照貸款時的約定將貸款轉換成普通股。如果貸款已經由風險企業歸還,風險投資者仍能按原來的貸款金額及約定的較爲優惠的轉換比例,購買公司普通股。

第三,可轉換債券。風險企業發行可轉換債券給風險投資公司和證券公司,在風險企業經營不佳時,債券甚至低於面值發行,當風險企業上市或經營狀況轉好,其股份有很大升值潛力時,將債券轉換成股份。

以上三種形式的本質是:風險資本憑藉其較早進入風險企業的便利,設計了以債務形式存在、既能儘量減少風險又能在風險企業經營狀況轉好時增加股份、獲得較高收益的金融創新品種,成功實現了控制風險下的收益最大化。

4、合資

合資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比較適合國內證券公司採用的方式有兩種:

第一,與其他風險資本共同投資。爲分散風險,風險投資通常以共同投資的方式運作,即一般以一家證券公司的風險資本充當“領導者”,其他的風險投資實體作爲“追隨者”,在主要的融資階段,一般有兩到三家共同參與。這樣,使得單個的風險投資可投資於更多的企業,減少了投資失敗的風險,也可以通過風險投資的共同審計,減少判斷錯誤的可能性。

第二,引進戰略投資者或中小投資人共同投資。戰略投資者看重投資對象未來對於自己公司戰略發展的利益,在戰略投資者是否作出合資決策時,非常注重風險企業未來產品或技術的使用權、產品市場分享權、產品經銷權、未來產品或技術的共同開發權以及最終購買風險企業其餘部分股權的期權。因此引進戰略投資者雖然可能是投資銀行退出風險企業的一個渠道,但引進戰略投資者進行合資可能意味着失去對風險企業的控制。

而引進中小投資人雖然投資額較小,但往往不參與公司的具體管理工作,對風險企業的重大決策干預較少,除了關心公司的投資回報外,不在乎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權問題,所以,引進中小投資人的合資是較理想的選擇。

證券公司利用廣泛的客戶羣,完全可以通過合資的方式幫助風險企業成功實現業務的拓展,從而爲風險企業首次公募發行和投資銀行常規業務的開發創造條件。

三爲風險企業提供全方位創新服務

1、培育和儲備風險企業的管理者

證券公司內部需要有管理、財務和科技等專家組成具有一定權威的高科技產業評估諮詢小組,爲投資和貸款決策提供諮詢服務;同時培養具備金融、保險、管理、科技、投資等各方面知識以及預測、處理、承受風險能力的人才,以適應創業投資業務發展的需要,中國風險投資離不開投資銀行的金融創新服務和對風險投資家、高級管理人員的培育。

2、爲風險企業提供管理增值服務

風險企業的管理與傳統意義上的企業有較大的不同。風險企業的管理是根據風險企業本身高科技或市場化的特性,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激烈競爭的新形勢而誕生的管理模式,它以知識管理爲內容、以人本管理爲核心、以戰略管理爲導向和以柔性管理組織形式,全面、高能量、高速進行經營管理和決策,選擇企業最佳的經營方案,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達到最高的科學管理水平。

投資銀行如何協助公司加強管理,通過管理創造價值,是投資銀行提供風險投資延伸服務的核心。投資銀行的專業人員必須揉合不同的技巧和專業能力,纔可能協助風險企業通過管理提高其價值,這些技巧和能力包括行業知識、技術遠見、服務方法、行業關係、全球業務、爲顧客專門設計的建議、交易經驗、新穎的財務結構、進入資本市場的能力、透析及深入的研究等各個方面。要達到管理增值的目標還須投資銀行擔任風險企業的財務和戰略管理顧問,這包括私募配售、初次公開發行、股本設計、可轉換債券、投資級別債券和高收益債務融資等方面的財務與融資服務,以及購併、戰略銷售、買方顧問、重組顧問、戰略合作等方面的戰略建議與業務指導。

3、爲風險企業提供全新的售後服務

在支持風險企業公開發行股票後,證券公司風險資本部門還應通過售後市場研究和交易支持、長期融資安排以及戰略諮詢服務三大塊業務來保持與風險企業或高科技公司的持續夥伴關係。

首先,售後市場研究和交易支持主要是支持IPO後的股價和流通量,形成和保持較高的上市開盤價和日後股價的持續攀升,並能提高其二級市場的流通量,這是維護風險企業二級市場形象、保證公司後續融資的重要支持手段。其次,長期融資安排主要是證券公司未來協助高科技公司建立合適的資金結構方面提供長期專業服務,即利用各種各樣的融資工具如增發新股、可轉換證券、債券發行和合資等,以確保業務已上軌道的公司能實現最低的融資成本。第三,在戰略諮詢服務方面主要是隨着科技公司規模日漸壯大,證券公司的財務顧問部門應向其提供多種不同發展戰略,比如在購併、戰略銷售、買方顧問、重組顧問、戰略合作等方面給風險企業一些戰略建議與業務指導,爲企業爭取最高的價值。

四利用業務創新進行風險控制

對於中國的投資銀行來講,風險投資是對投資銀行業務外延的拓展,是重大的業務創新。證券公司在控制風險方面必須具有足夠的專業優勢纔有能力篩選成功的創業企業,良好的監控風險、規避風險的能力可以提高證券公司風險投資的成功率。

1、通過對客戶的遴選規避風險

證券公司的投資銀行部門應對風險企業進行廣泛的遴選,聘請工程師、科學家、財務法律專家對風險企業的有形資產、企業合同等進行檢查,根據種種跡象判斷和識別風險的類型,並對風險發生的概率和風險發生後預期的投資損失進行計算,運用數學方法和模型,計算出在可以忍受的風險水平下的投資損益,從而作出對風險企業的投資取捨。

2、通過契約的合理設計規避風險

風險投資是通過明確的合約設計,將其權利和義務明確化和制度化來規避風險的。比如前述,設計可轉讓的優先股參與風險企業,既可爲今後增資有前景的風險企業設計購股選擇權,從而實現高收益,又可以在企業經營不佳時要求優先債務清償,儘量減少損失。在前述的再投資期權方式中,證券公司通過設計種種參股的選擇權,使得參與的風險大大降低,投資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3、通過有效監控來規避風險

通過建立嚴格的風險評估體系,對各種風險進行識別,運用數學方法和模型,評估風險發生的概率及風險發生後預期的損失,填寫的潛在損失估計表,進行風險分析和測定,通過主觀的推測和客觀的財務比率分析,判定可能的損失,並對風險資本分階段投入,實施全過程的風險監控,規避風險。

全面涉足風險投資產業又能成功駕御風險,是投資銀行業務創新和成熟的標誌,國內的證券公司已經作了許多有益的嘗試。

風險投資論文 篇五

1998年3月,在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上,由民建中央提交的《關於儘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提案》,由於立意高,份量重,被列入全國政協“一號提案”,在國內引起了較大的反響。自此,風險投資在我國開始急劇升溫,同知識經濟一樣,在我們進入新的世紀的時候,它開始堂而皇之地登上我國經濟發展的大舞臺,並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風險投資的戰略意義和作用

風險投資的基本內涵

對國內大多數人來說,風險投資恐怕還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一提起風險投資,可能會有許多人把它和股票投資、基金投資等聯繫在一起。的確,無論是股票投資還是基金投資都具有一定風險,因此給它們戴上風險投資的帽子似乎沒有什麼不妥。但是我們這裏指的風險投資卻有着特別的意義。

根據美國全美風險投資協會的定義,風險投資是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有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的行爲;根據歐洲風險投資協會的定義,風險投資是一種由專門的投資公司向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成長型、擴張型、重組型的未上市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並輔之以管理參與的行爲;聯合國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24個工業發達國家在1983年召開的第二次投資方式研討會上認爲,凡是以高科技與知識爲基礎,生產與經營技術密集的創新產品或服務的投資,都可視爲風險投資;《關於儘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提案》中認爲,風險投資是一種把資金投向蘊藏着失敗危險的高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領域,旨在促進高技術成果儘快商品化,以取得高資本收益的投資行爲。

就風險投資的實踐來看,它主要選擇未公開上市的有高增長潛力的中小型企業,尤其是創新性或高科技導向的企業,以可轉換債券,優先股、認股權的方式參與企業的投資,同時參與企業的管理,使企業獲得專業化的管理及充足的財務資源,促進企業快成長和實現目標。在企業發展成熟後,風險資本通過資本市場轉讓企業的股權獲得較高的回報,風險投資不同於一般投資,有其自身的特點:繼而進行新一輪投資運作。

1高風險性,高收益性

風險投資的高風險性是與其投資對象相聯繫的。傳統投資的對象往往是成熟的產品,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信譽,因而風險很小。而風險的對象則是剛剛起步或還沒有起步的高技術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它看重的是投資對象潛在的技術能力和市場潛力,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確實性即風險性。這種風險由於來源於技術風險和市場接納風險、財務風險等風險的串聯組合,因此就表現出一着不慎、滿盤皆輸的高風險性。在美國硅谷,有一個廣爲流傳的所謂“大拇指定律”,即如果風險資本一年投資10家高科技創業公司,在5年左右的發展過程中,會有3家公司垮掉;另有3家停滯不前;有3家能夠上市,並有不錯的業績;只有1家能夠脫穎而出,迅速發展,成爲一顆耀眼的明星,給投資者以鉅額回報,而這家企業就成爲“大拇指定律”中的“大拇指”,據統計,美國風險投資基金的投資項目中有50%左右是完全失敗的,40%是不賺不賠或有微利,只有10%是大獲成功。

與高風險相聯繫的是高收益,風險投資是一種着眼於未來的戰略性投資。投資家們對於所投資項目的高風險性並非視而不見,而是因爲風險背後蘊含的鉅額利潤即預期的高成長,高增值是其投資的動因。風險投資作爲一種經濟機制之所以經受很長時間考驗,並沒有因爲高風險而衰敗沒落,反而愈顯蓬勃發展之勢,關鍵是其利潤所帶來的補償甚至超額機制。一般來說,投資於“種子”式創立期的公司,所要求的年投資回報率在40%左右;對於成長中的公司,年回報率要求在30%左右;對於即將上市的公司,要求有20%以上的回報率。這樣才能補償風險,否則不會進行投資。投資額一般佔風險企業股份的20-30%通常不進行控股,以分散投資、規避風險。風險投資家的目標毛利率爲40-50%以上,稅後淨利潤率爲10%以上,期望幾年後公司上市時以15倍以上的市盈率套現,獲取高額回報。雖然風險投資的成功率較低,但一旦成功,一般足以彌補因爲投資失敗而所招致的損失,美國1996年風險投資的回報率爲19.7%,英國則爲42.9%。風險投資所追求的收益,一般不是體現爲紅利,而是在風險資本退出時的資本增值,即追求資本利得。而資本收益稅又低於公司所得稅,從而低稅率使投資產生更大的收益。

2風險投資大都投向高技術領域

風險投資是以冒高風險爲代價來追求高收益的,傳統產業無論是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還是資金密集型的重化工業,由於其技術、工藝的成熟性和產品、市場的相對穩定,其風險相對較小,是常規資本、大量集聚的領域,因而收益也就相對穩定和平均。而高技術產業,由於其風險大,產品附加值高,因而收益也高,應合了風險投資的特點,因而成爲風險投資的熱點。據統計,美國1991年風險投資約37%投向計算機領域,12%用於通信領域,11%用於醫療技術,12%用於電子工業,8%用於生物技術,只有約10%用於低技術領域。

3風險投資具有很強的參與性

與傳統工業信貸只提供資金而不介入企業或項目管理的方式不同,風險投資者在向高技術企業投資的同時,也參與企業項目的經營管理,因而表現出很強的“參與性”,風險投資者一旦將資金投入高技術風險企業,它與風險企業就結成了一種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共生體,這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要求風險投資者參與風險企業全過程的管理。這對於風險投資家自身的素質要求很高,要求他不僅要有相當的高新知識,還必須掌握現代金融和管理知識,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

4風險資本的低流動性

風險資本往往在風險企業創立之初時就投入,直至公司股票上市之後,因而投資期較長,通常爲4-8年。美國157家由風險資本支持的企業的調查資料表明,風險投資企業平均用30個月實現收支平衡,用75個月恢復原始股本價值。正因爲此,人們將風險資本稱爲“有耐心和勇敢”的資金。另外在風險資本最後退出時,若出口不暢,撤資將非常困難,這也使得風險投資的流動性較低。

5風險投資有其明顯的週期性。

在創始階段,企業往往出現虧損,隨着開發成功和市場的不斷開拓,此時競爭者不多,產品能以高價格出售,因而可獲得高額利潤。當新產品進入成熟期,生產者逐漸增多,超額利潤消失,風險投資者此時要清理資產,撤出資金去從事其他新項目風險投資。

發展風險投資的意義和作用

1發展風險投資是適應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需要

幾十年來,風險投資以舉世矚目的業績開創了美國等國家的高新技術產業,成爲牽引這些國家經濟、科技發展的

“火車頭”、“創新、創業、創造奇蹟”的化身,也使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出新的特徵。先進工業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所在,而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又依賴於科技風險投資事業的活力。因此中國必須加緊發展風險投資事業,使中國經濟匯入世界經濟潮流,參與全球範圍的科技與經濟競爭,否則仍會處於被動的局面。

2發展風險投資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需要

一個科研成果從最初構想到形成產業,一般要經過研究、開發、試點和推廣四個階段。風險投資支持的重點是開發和試點這兩個階段。通常研究與開發所需資金量的比例是1:10,開發與試點所需資金量的比例也是1:10。由於這兩個階段風險較大,收效較慢,資金需求量又較多,故銀行通常不願提供貸款,一般投資者也不願出資支持,因此科技成果的轉化迫切需要風險投資給予支持。在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十分低下,國家科技部和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有關資料表明,我國每年僅專利技術就有7萬多項,但專利技術的實施率只有10%左右,科技成果轉化爲商品並取得規模效益的比例約爲10-15%,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一般爲60-80%。雖然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很多,但缺乏風險資金的支持不能說不是一個重要原因。據原國家科委《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與對策》課題組所作的調查表明,在已經轉化的成果中,風險投資只佔2.3%,而在美國則佔到50%以上。因此大力發展風險投資是加快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科技經濟一體化的需要。

3發展風險投資有助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長期以來,我國的投資始終體現了政府行爲,而風險投資則使投資由政府行爲轉變爲市場行爲;風險投資公司必須獨立承擔風險,投資決策必須堅持市場導向,並善於在風險和回報之間作出優化抉擇;對被投資企業的篩選體現了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的準則;不僅如此,風險投資也有利於提高全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因爲風險投資家通過綜合評價,力求降低風險,取得最佳效益,這就會促進資源向優勢產業流動,從而也有利於經濟結構的調整。

二、風險投資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及對策思考

美國是風險投資發展最早的國家,以1946年世界上第一家風險投資公司———美國研究與開發公司的成立爲標誌,目前已有4000多家,投資額有600多億美元;日本在1995年7月就創立了一個風險投資市場,聚集了1800多家風險投資合同;英國是歐洲風險投資業的“領頭羊”,其風險投資額佔全歐風險投資總額的40—50%;法國於1998年7月撥款6億法郎設立了“風險投資國家基金”,以色列首席科學事務所僅1995年投向高新企業的風險投資就達5億美元。與此同時,韓國、新加坡、臺灣、香港等地區也都在積極發展風險投資業。我國的風險投資始於80年代,在國家科委和銀行的支持下,相繼成立了中國新技術創新投資公司、中國招商技術有限公司等一批早期風險投資企業。1991年國務院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若干政策的暫行規定》中指出,可以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設立風險投資基金或創辦風險投資公司,1995年和1996年則再次強調了要發展科技風險投資。最近一、二年來,特別是全國政協“一號提案”提出以來,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發展風險投資的熱潮。北京、深圳、上海、廣東、西安等地區更是抓住機遇,順應潮流,建立自己的科技風險投資業。但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由於各種原因,我國的風險投資業經歷了十多年的孕育期,至今尚未形成氣候。究其原因,起步階段的我國風險投資業還存在着以下幾個問題:

1社會對風險投資的本質、運行和增值機制以及它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大作用,還缺乏正確的認識和了解。海灣戰爭使人們看到了高技術產業在國力競爭中的戰略意義,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風險投資的強大支撐尚未被人們普遍認同。觀念的更新才能產生行爲的創新,否則就談不上對風險投資的理解和支持。

2資本弱小,資金來源單一。目前我國風險資本的主要來源仍是財政科技撥款和銀行科技開發貸款,投資主體單一。面對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須高投入,有高風險、區區本金,捉襟見肘,如1990年,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約需要1257.3億元,而實際投入只有188.49億元,加之市場環境制約,三五年下來,大多步履艱難。

3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政策稅收環境。由於風險投資還屬新生事物,過去在制定《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和《專利法》等法規時,尚未考慮到風險投資的運作特點,因而現行有關法律與政策在許多方面不僅未能給風險投資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有時反而構成法律與政策的障礙,例如《公司法》中關於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規定:“以工業產權專有技術作價不能超過公司註冊資本的20%”,這明顯不符合風險投資的現實情況,若能將這一比例提高至50%,則更能調動科技人員介入科技進入產業化階段的積極性。

4我國的資本市場由於種種原因還十分薄弱,不僅缺乏健全的產權交易市場和股票交易市場,而且風險投資企業上市發行股票也較爲困難,從而使得風險投資的資本退出機制難以建立起來,即便是成功的投資也很難做到高額收回。資本金實力弱,後續投資無以爲繼,這種狀況顯然對風險投資的良性循環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5缺少既有相應科技知識、管理經驗,又懂金融的複合型風險投資人才。

針對上述問題,我國在發展風險投資中應儘快制定出有關法規和優惠政策,使之健康發展。具體對策是:

1拓寬資金來源,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努力使民有資本在風險投資中扮演重要角色。

我國在解決風險資金補缺難題時,必須廣開投資渠道:原有的政府科技投資仍需保持和增加,特別要發揮政府投資的主導產業的作用及對其他投資主體的市場導向作用;原有的銀行科技貸款仍要繼續向企業發放,使之成爲風險資本的一個相對穩定的來源;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和企業集團要高瞻遠矚的大膽投入,逐漸使企業投資成爲風險資本的一個重要來源;採取切實措施,創造條件,吸引總量達6萬億的民有資本流向風險投資企業,使民有資本成爲中國風險投資的主要來源;要充分利用香港及其他國際金融市場,加大創業投資領域吸引外資工作的力度,大力發展外資、中外合資創業基金,使外資成爲風險投資的重要來源。

2制定有利於風險投資的財政、稅收和金融政策。

風險投資的迅速發展與政府的支持是分不開的。世界各國和地區爲了鼓勵風險投資業的發展,都制定了一些稅收優惠政策,如美國政府爲鼓勵風險資本的發展,將長期資本利得稅率由49%降低到10%左右,使風險投資迅猛增加。臺灣1983年頒佈“風險資本條例”,公司投資於風險投資事業者,其投資收益免予計徵當年所得稅。新加坡政府規定,風險投資最初5—10年完全免稅。我國也應該研究制定支持風險投資的財政稅收政策,同時,要對風險投資貸款實行優惠利率,積極探索建立風險投資補償機制,如發行高科技債券,設立高科技發展風險基金,推出高科技企業股票上市等。

3加強風險投資的立法工作,使風險投資獲得法律上的保證

風險投資論文 篇六

【論文摘要】:風險投資高風險的特點決定了風險投資的失敗率極高。由於風險投資所投資的風險企業大多是具有較高增長潛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從技術的研究開發、產品的試製、生產,到產品的銷售要經歷

許多階段,而投資風險存在於整個過程中,並來自於多方面。因此,加強風險投資的風險研究,規避風險,直接關係到風險投資主體的生存和發展。

1.技術風險

由於高新技術開發研究的複雜性,很難預測研究成果向工業化生產與新產品轉化過程中成功的概率,這是高科技投資中最大的風險來源。技術風險的具體表現爲:

(1)技術上成功的不確定性。新技術在誕生之初都是不完善的、粗糙的,能否在現有的技術知識條件:下按預期的目標實現都是不能確定的。

(2)產品的生產和售後服務的不確定性。產品開發出來後,如果不能成功地生產出產品或進行批量生產,仍不能完成風險投資的全過程。

(3)技術壽命的不確定性。由於現代知識更新的加速和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致使新技術的生命週期縮短,一項新的技術或產品被另一項更新的技術或產品所替代的時間是難以確定的。當更新的技術比預計提前出現時,原有技術將蒙受提前被淘汰的損失。

(4)配套技術的不確定性。一項新的技術發明後,往往需要一些專門的配套技術的支持才能使該項技術轉化爲商業化生產運作,如果所需的配套技術不成熟,也可能帶來風險。如美國的TRITIUM公司在風險資本的幫助下於1998年年初開始進軍免費網絡服務領域,採取類似網絡零點公司的技術。但TRITIUM公司一時無法解決在技術上遇到的難題,即廉價帶寬技術問題,在掙扎了半年之後,後勁不足,終於支撐不住,只好宣佈無限期停業。

2.管理風險

管理風險是指風險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導致投資失敗所帶來的風險,主要表現在:

(1)決策風險。即風險企業因決策失誤而帶來的風險。由於風險企業具有投資大、產品更新快的特點,這就使得風險企業對於高新技術產品項目的決策尤爲重要,決策一旦失誤將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2)組織風險。風險企業主要以技術創新爲主,企業的增長速度都比較快,如果不能及時調整企業的組織結構,這樣就會造成企業規模高速膨脹與組織結構落後的矛盾,成爲風險的根源。

(3)生產風險。預期的市場容量往往事先不能精確測定,致使實際的生產水平與實際的市場容量不一致而產生風險,所以這種生產風險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貫穿於整個生產過程。

風險企業大多爲創新科技企業,這些公司都有這樣一個特點,即公司的創始人大多是專業技術人員,他們在專業技術上各有特長,並對技術研發情有獨鍾,但他們在管理上卻不是行家理手或對管理的細節不感興趣。在公司的發展初期,由於公司規模較小,他們尚能管理好自己的公司,隨着風險資本的進入,公司進入了一個超常發展階段,這時身爲專業技術人員的公司創始人的管理能力已不能適應公司快速發展的要求,他們在公司管理上的風險日漸突出,可能發生如上所述的決策風險、組織風險和生產風險等。此時,通常的做法是,風險資本家與公司的創始人一道從外面聘請專業的管理人員或職業經理人對公司進行管理。

1977年4月,在風險資本的幫助下,蘋果公司首次公開推出了新產品——AppleⅡ型機取得巨大成功。公司的超常規發展使公司的組織結構出現了問題,而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和沃茲尼克都深感自己不能勝任日常的管理工作,於是他們任命馬古拉爲執行主席,並從國家半導體公司挖來了他們的總經理麥克爾。斯格特擔任蘋果公司的總經理。這樣,蘋果公司渡過了當時的管理危機,公司一度得到快速發展。

3.市場風險

如果風險企業生產的新產品或服務與市場不匹配,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就可能給風險企業帶來巨大的風險。這種風險具體表現在:

(1)市場的接受能力難以確定。由於實際的市場需求難以確定,當風險企業推出所生產的新產品後,新產品可能由於種種原因而遭市場的拒絕。如銥星的技術水平比現有的通訊衛星的技術水平高,但是銥星公司卻破產了,爲什麼?主要原因就是銥星技術沒有市場需求,技術沒有市場性。

(2)市場接受的時間難以確定。風險企業生產的產品是全新的,產品推出後,顧客由於不能及時瞭解其性能,對新產品持觀望、懷疑態度,甚至做出錯誤的判斷。因此,從新產品推出到顧客完全接受之間有一個時滯,如果這一時滯過長將導致企業的開發資金難以收回。

(3)競爭能力難以確定。風險企業生產的產品常常面臨着激烈的市場競爭,這種競爭不僅有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同時還有潛在進入者的威脅。風險企業可能由於生產成本高、缺乏強大的銷售系統或新產品用戶的轉換成本過高而常常處於不利地位,嚴重的還可能危及這些企業的生存。

仍以蘋果公司爲例:在80年代初,IBM根據市場變化的需求,率先提出走計算機相互兼容的道路,其他的一些計算機公司都紛紛響應。然而蘋果公司卻沒有注意到市場的需求及競爭形勢發生了變化,在技術上目空一切,固執己見,拒不走兼容化道路,正因爲這一失誤,使蘋果機與其它品牌PC機不兼容,市場供應的大量軟件無法應用,使它難以增加新的客戶,失掉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導致了蘋果公司後來經營狀況惡化,幾乎到了破產的地步,至使風險投資遭受重大損失。

4.人才風險

伴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才因素在風險企業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與傳統技術企業相比,風險企業在勞動力需求的數量和結構上有較大的不同,由於風險企業成長較快,且一般屬於高度知識密集型的企業,其要求科技人員和勞動力既快速增長又有較高的素質,因而形成高科技人才的相對短缺。高素質的管理層通常是投資者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由於人事制度不合理,高級管理人才容易流失,就會給企業帶來致命的危險;同時,公司技術骨幹的流動,也會使整個企業的技術開發受阻,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硅谷大名鼎鼎的天使投資人麥克琳於1990年聯合其他的風險投資機構向哈斯廷斯創立的純軟件系統公司投資了640萬美元,但是,由於公司主管銷售的副總裁一直沒能打開局面,致使公司業績停滯不前,先後更換了4名副總裁也沒能奏效。最後,麥克琳親自挑選了一名主管,才使公司的市場業務得到進展。1995年,純軟件系統公司成功上市,麥克琳大獲全勝。

5.來自外界環境的一些特殊風險

在風險投資的過程中,還有一些由於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及自然的環境變化所引起的風險。風險投資屬於長期的股權投資,整個投資過程持續的時間比較長(一般爲5~7年),在這樣長的時間內,風險投資所處的外部環境肯定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有。可能給投資者帶來災難性的損失。這一風險的特點就是,對於風險投資的參與者來講是不可控制的風險。如1997年7月東南亞融危機就曾給我國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