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個人投資理財論文通用多篇

個人投資理財論文通用多篇

個人如何做好投資理財規劃 篇一

第一步,整理家庭財產

當組建了一個家庭後,理財計劃不僅僅是涉及到個人,還包括家庭現金規劃、孩子教育金規劃、父母贍養規劃、養老規劃、家庭保障計劃等。不過,理財師表示在制定家庭理財規劃前,先要對家庭的財產進行整理,清楚家庭有多少存款,多少負債、多少固定資產、多少投資等,對家庭資產做到心中有底,同時對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有個大概的估計,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理財計劃。

第二步、管好三個“水龍頭”

其次,理財師表示家庭還要管好三個“水龍頭”,一是應急的錢,一般是3-6個月的家庭生活開支,可以選擇存銀行或者貨幣市場基金;二是保命的錢,3-5年的生活費,可以選擇定存、國債、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比如宜盛財富宜盛寶,年化收益率10%起等穩賺不賠的方式;三是閒置的錢,5年-不用的錢,可以投資房地產、買股票、基金,甚至可以做生意等等。隨着家庭資產的逐漸增加,投資方式也可以不斷豐富,由於不同的投資方式風險不同,採取組合投資,規避風險,實現投資收益最大化。

第三步,儲備孩子教育金

孩子的教育金是家庭很大的一筆開銷,所以理財師建議新婚家庭可以提前開始儲備,可開設“家庭教育金”,每年存入一筆固定資金,待孩子上學時,就會有一筆相當可觀的“教育經費”。也可通過基金定投的方式儲備孩子教育金,長期持有,能享受長期財富增值。

第四步,保險(放心保)防範風險

雖然新婚夫妻都很年輕,但是仍需注重防範風險,一旦有意外風險發生,不僅會嚴重影響家庭心理狀態,而且會對家庭的財務狀況造成一定的衝擊。理財師建議家庭年保額不要超過家庭年收入的10%爲宜,主要以純保障類的保險爲主,如定期壽險、終身壽險;以意外險、重大疾病險爲輔助,既爲家庭負責,也爲養老做準備。

第五步,創造自我價值

最後,理財師建議年輕夫婦還需要重視投資自我,增加自我價值,這比任何投資來的回報更高。

俗話說,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所準備。新婚家庭需要提早制定理財規劃書,並堅持不懈地執行,定能實現家庭各階段的理財目標,家庭生活幸福美滿。

個人投資理財規劃 篇二

隨着物質財富的不斷積累,很多人都認識到理財規劃的重要性,但很多人又都在爲如何做好理財規劃犯愁。如果真的不知道怎麼辦,那就從記賬開始吧!

理財是爲實現人生美好目標服務的。

人的願望是無窮的,但可用的資源是有限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理財的關鍵是如何取捨,而記賬應能解決這個難題。

收支財務狀況是達成理財目標的基礎。如何瞭解自己的財務狀況呢?記賬是個好辦法。逐筆記錄自己的每一筆收入和支出,並在每個月底做一次彙總,久而久之,就對自己的財務狀況瞭如指掌了。

同時,記賬還能對自己的支出作出分析,瞭解哪些支出是必需的,哪些支出是可有可無的,從而更合理地安排支出。“月光族”如果能夠學會記賬,相信每月月底,也就不會再度日如年了。

逐筆記賬,做起來還是有一點難度的。現在已經進入“刷卡”時代,信用卡的普及解決了很多問題。在日常消費時,能用信用卡,就儘量刷卡消費,一來可免除攜帶大量現金的煩擾,二來可以通過每月的銀行月結單幫助記賬。

另外,支出費用時,不要忘了索要發票,一來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權益,二來可以在記賬時逐筆覈對。當發生大額交易,而又沒有及時拿到發票時,請及時在備忘錄中做記錄,以防時間長了遺忘。

記賬只是起步,是爲了更好地做好預算。由於家庭收入基本固定,因此家庭預算主要就是做好支出預算。支出預算又分爲可控制預算和不可控制預算,諸如房租、公用事業費用、房貸利息等都是不可控制預算。每月的家用、交際、交通等費用則是可控的,要對這些支出好好籌劃,合理、合算地花錢,使每月可用於投資的節餘穩定在同一水平,這樣才能更快捷高效地實現理財目標。

理財規劃其實並不神祕,而且與每個人和每個家庭都密切相關,這種個人化的理財服務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已經在國際上比較發達的城市擁有成熟的市場。開放式基金是出現在國內的理財產品,短短5年已經成爲許多中國老百姓的理財工具。如何通過投資基金,一步一步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呢?以下爲三個步驟:

第一步:確定自己的理財目標。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多種不同的目標,其中之一就是理財目標。做任何事情如果沒有目標都不可能取得成效,沒有理財目標就會每天隨着股市的漲跌,在自己的得失情緒中煎熬。而有了理財目標就可以減少情緒化的決定,理性面對市場變化。

第二步:明確自己的投資期限。理財目標有短期、中期和長期之分,所以不同的理財目標會決定不同的投資期限,而投資期限的不同,又會決定不同的風險水平。例如3個月後要用的錢是絕對不能用來做高風險投資的。反之,3年後要用的錢如果不用來投資,則會失去獲得更高回報的可能。

第三步:制定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案。當投資人確定了自己的理財目標及投資期限後,一個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案就是隨後需要決定的了。也就是說在考慮了所有重要的因素之後,就需要一個可行性方案來操作,在投資上我們稱投資組合。投資人的風險承受力是考慮所有投資問題的出發點,風險承受力高的,可以考慮較高風險的股票型基金;風險承受力低的,可以考慮低風險的債券型基金或貨幣。基金投資人因年齡、資產收入不同風險承受力也會不同,投資組合也就有保守型、一般風險型、高風險型之分了。事實上,個人理財規劃的真諦其實是要通過合理的規劃、管理財富來達到人生目標。

終身快樂的理財原則和抓住今天的快樂,規避明天的風險,追逐未來生活的更加快樂的理財目標,客觀上決定了私人理財規劃由哪些基本的東西構成。一般情況下,私人理財規劃由個人或家庭日常生活支出、和獲利投資三個板塊構成。

日常生活費用支出

個人或家庭日常生活費用支出,項目多,涵蓋面廣,彈性大。在私人理財規劃中,既難於一一例舉,同時,也沒有這個必要。在私人理財規劃中,我們將傳統性、一般性的項目進行模糊“打包”處理,而將一些可量化、具有操作性的現代消費元素逐一例舉,旨在引導健康消費,實現快樂人生。在私人理財規劃中,日常生活消費支出這一板塊主要包括:

(1)日常消費支出。它包括個人或家庭的衣、食、用等支出;子女接受九年制教育的費用支出;娛樂交際費用支出等。

(2)健身健美支出。

(3)旅遊消費支出。

(4)贍養父母支出。

(5)私家汽車的使用費用支出。

(6)房租費用支出(租房者)。

在個人或家庭的日常生活消費支出這一塊,彈性極大。這種彈性源於兩個方面:

一方面,在當代,人與人之間的收入差距已被極大的放大。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靠體力賺錢;有的人靠知本賺錢;有的人靠資本+知本賺錢。很顯然,在知識經濟和信息革 命時代,後者具有更強的賺錢能力。與此同時,地域的差別也使人與人之間的賺錢能力存在差異。經濟發達國家或地區與經濟不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國民在付出等量勞動的前提下,兩者的收入差距很大。在我國,經濟發達的省份與中西部一些落後的農村比較,兩地居民的收入也有天壤之別。然而,一個人的賺錢能力,決定了他的消費能力,這其中當然還包括了透支或負債消費的能力。通常情況下,當一個人的賺錢能力很強時,他得到的報酬就會很高,擁有的資產就可能很多,他的消費能力也就較強。與此相適應,他具有較強的信貸能力,很顯然,銀行家不怕把錢貸給賺錢能力很強,且具有誠信品質的人。反之,當一個人的賺錢能力很弱的時候,他得到的報酬也較低,擁有的資產就相對較少,因而對財富的支配能力和消費能力也就弱。與此相適應,他的信貸能力較低,因爲,銀行家不是慈善家,通常他們不會將錢貸給不會賺錢、收不敷出的人。

另一方面,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對生命、生活、財富、消費等的看法和觀念,正在發生着十分深刻的變化。並且這種變化與精彩紛呈的生活一樣,日益趨向多元化。比如,“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是一種觀念;“努力賺錢,輕鬆消費,崇高理財”,是一種觀念;“享受幸福生活每一天”,有錢就消費,沒錢就借錢消費,借不到了再想辦法賺錢消費,也是一種觀念。由於人們的賺錢能力不同,對生命、生活、財富、消費等的觀念和態度不同。因此,就形成了不同的消費習慣和消費特點。

要牢牢把握終身快樂的理財原則,始終抓住匹配這個理財規劃的靈魂,引導客戶立足當前,放眼長遠,將日常生活消費這一塊控制在一個科學、合理的水平,既“抓住今天的快樂”,又“追逐未來生活的更加快樂”。

生活個人投資理財規劃 篇三

投資理財根本原理就是收入週期和支出週期,說白了就是科學規劃,使得一生的收入能超過支出,最好收入遠遠超過支出實現財務自由。所以理財的根本是站在一輩子的高度從宏觀上規劃,單純記記賬,買買低風險理財產品,玩玩信用卡,做做基金定投,都是可有可無,無關疼癢的小技巧,對人生實際的提升很小。

工資收入週期

一個人前半生主要收入來自於工資,工資的增長除了經驗積累外,主要有2個跳躍階段。

1

基層向中層跳躍

基層是公司的螺絲釘。每個人都是從基層做起,基層主要從事一些簡單的執行工作,就是把自己這枚螺絲釘裝到公司這個大機器上,公司給你提供平臺,培訓,工資,並簽訂勞動合同爲你提供制度保護,而你爲公司提供勞動換取薪水和穩定。基層的工作相對比較簡單,市場價值不大,可替代性非常強,所以基層的薪資水平最低。

基層薪水的增加主要來自於經驗的積累和工作效率提升,是靠時間積累的量變。一般的工作3-5年就能熟能生巧,這個過程每個人的差異不大,天賦好的人會略微快點。真正的差異是量變能否積累出質變,從基層上升到中層,收入翻2-3倍(如圖中紅線所示)。其中最根本是理解能力和管理能力,你得理解部門工作最核心的問題,並管理部門的人解決部門核心問題。很多人在這一步無法完成質變,結果幾十年如一日重複相同的工作,收入早早就到了瓶頸,如上圖虛線所示。

2

中層向高層跳躍

中層是公司的器官,但還不是公司的大腦,中層更多的是把公司的戰略執行好,本質還得依靠公司的整個體系。中層向高層上升最關鍵的是戰略能力,體系架構能力,人才掌控能力。中層向高層跳躍收入也會翻2-3倍(如圖中紅線所示),不過,能上升到高層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大多數人的工資收入一般會在中層到達瓶頸。

投資理財規劃第一要務是讓自己完成這2次跳躍,使工作收入有質的提升,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支出增長週期

支出週期基本與收入週期重合,不同的是支出從一出生就開始,到老年支出也不會快速回落,醫療養老的支出都具有剛性。支出兩次跳躍主要是結婚買房和子女教育及買房,這是中國的國情。實線部分是正常的支出曲線,虛線是不買房,而且強行壓縮支出,省吃儉用。

理財最重要的是使收入週期和支出週期匹配,最好收入能大於支出。當收入無法覆蓋支出的時候,就要借債或者強行壓縮支出,無論哪種都是痛苦的。幾次大的支出增長往往還代表了社會競爭力提升,比如孩子的教育,家庭生活質量改善,收入如果沒有在對應的週期增長,只能放棄這些支出,結果社會競爭力大打折扣,被迫淪爲社會底層。

投資理財的根本是保證收入和支出都如實線部分增長,讓自己良性循環,尤其整個生命週期的重要戰略節點一定要牢牢把握。

很多人把省錢和存錢誤認爲是理財,其實那是收入增長乏力導致的支出被迫壓縮,不但不解決根本問題,反而讓自己精力分散,更抓不住核心,更無法質變。

財產收入週期

財產性收入本質是資源積累,包括你的房產、錢、人脈等等。工資收入隨着人的衰老會逐漸下降,但資源的收入卻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人生的後半段,就主要靠財產性收入。

在中國,工資的收入很容易到達頂點,如果不能將工資積累的收入轉化爲財產收入,收入增長就很難覆蓋支出增長。

但致命問題是中國人長期忽略財產收入。

一方面中國是13億人口大國,勞動力充沛,同時中國經濟基礎差,資本稀缺,這就導致資本回報高,勞動回報低,結果貧富差距越拉越大,普通人工資增長緩慢,大多數人沒有積蓄用來錢生錢。另一方面,中國金融市場比較落後,金融行業高度壟斷,投資渠道匱乏,導致普通人投資知識完全空白,投資成了有錢人玩的小圈子游戲。

結果,本應該靠工資和錢生錢雙輪驅動的收入增長,變成工資收入獨輪支撐,當工資收入在人生後半段無法提升時,收入就到了瓶頸。

財產性收入和工資收入類似,也有兩次質變,同樣需要兩次能力的飛躍。

第一次質變是當你不再只存錢省錢,理解風險和收益的平衡,從理財上升爲投資。金融的本質就是風險定價,當你對風險的識別能力和平衡能力增強的時候,你就會獲得比別人高几倍的收益。理財本質是不懂風險,把風險讓渡別人,獲得極低的回報,理財基本等同於存錢。如果能力不能突破,那財產收入就會像圖3虛線所示。

第二次質變是理解市場規律。從宏觀上理解整個投資趨勢,抓住宏觀投資機會。市場的本質是供需的發展、均衡以及動態定價過程,諳熟本質後,就能在整個市場尋找投資機會,財產性收入又會有質的提升,很多人是靠這個階段實現了財務自由。

錢生錢的能力要在人生前半段開始積累,這樣人生後半段收入增長就有了保證。這也是整個投資理財規劃中最核心的一點。

風險

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關鍵的風險一定要對衝。對衝風險主要兩種方式,一種保險,一種資產配置。

保險

保險本質是風險的交易市場。人生的重疾險,養老,醫療等重大核心風險,需要用少許的錢來買保險對衝。

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的本質是分散風險,防止財產太過集中,滿盤皆輸。

人生其實只有20%的事情是真正重要的,大多數人大多數時間都忙、茫、盲,都在做一些毫無核心競爭力的低端重複工作,時間精力花了很多,收入依然是圖中虛線部分所示的增長軌跡。投資理財規劃的根本是定位你現在處在上面三幅圖中什麼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做成這個事情最核心的點又是什麼,用80%的精力死磕核心點,使得你的收入變成實線部分的增長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