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建築節能論文新版多篇

建築節能論文新版多篇

建築節能論文 篇一

當前,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又是一個建築大國,每年新建房屋面積高達17億叮一18億叮,超過所有發達國家每年建成建築面積的總和。隨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逐步推進,建設事業迅猛發展,建築能耗迅速增長。我國既有的近400億叮建築,僅有1%爲節能建築,其餘無論從建築圍護結構還是採暖空調系統來衡量,均屬於高耗能建築。單位面積採暖所耗能源相於緯度相近的發達國家的2倍一3倍。這是由於我國的建築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性能差,採暖用能的2/3白白浪費。而每年的新建建築中真正稱得上/節能建築0的還不足1億叮,建築耗能總量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中的份額已超過27%,逐漸接近三成。因此如何實行建築節能,降低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已成爲我國可持續發展必須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

二、我國建築節能所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幾年我國在建築節能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建築節能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爲以下幾點:

1.建築節能意識薄弱。

因爲缺乏對建築節能基本知識的瞭解,因此人們並未認識到建築節能在創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人們在選購房屋時,往往更注重建築物的外觀和內部構造,而忽視了建築節能對於房屋舒適度和人性化的設計要求。因此,開發商抓住消費者的心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外觀和結構的追求上,而本應放到降低建築能耗的投入往往被守法意識薄弱的開發商壓縮下來。房地產企業的利潤無形中增大,而社會責任卻缺失。只有強化消費者對建築節能的需求,增強政府部門對建築節能的監督管理力度,加大建築行業對建築節能的知識普及,建築節能工作才能夠穩步推進,人們才能強化建築節能意識,也纔會真正享受到建築節能帶給人們的成果。

2.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低。

我國絕大部分建築的能源系統還都依賴於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而對於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還相當落後。目前,中國以水電、風能利用、太陽能利用、生物質能利用等爲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量還不夠大,這主要是因爲太陽能發電、風能受天氣影響大,併網技術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生產成本比較高,而生物質能的最大障礙則是資源缺乏,大規模發展不太現實

3.建築節能技術落後,服務支持體系尚不完善。

我國在建築圍護結構、建築設備關鍵節能技術以及建築熱環境控制技術方面的研究,與國外還有很大差距。既有建築的節能改造,缺乏專業性的技術和服務支持機構,合同能源管理市場服務基礎研究尚待深入。建築物性能評價和能耗評價標準還不夠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建築節能工作的開展。

4.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有待進一步加強。

建築節能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設計標準、建築材料、建築、結構、水、暖、電等多個專業和自然科學、應用科學等。涉及的政府管理機構也包括建設、經濟與信息化等多個職能部門。因此,與建築節能配套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仍需進一步修整完善,建立行之有效的節能法律法規和行政監督體系,確保各環節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築節能工作實施過程中,各部門應加大協調和監督力度,使建築節能工作落到實處。

三、推進我國建築節能工作的措施

1.建立建築節能監管體系,切實履行責任。

建立完整的建築節能監管體系,是保證建築節能落到實處的重要措施。工程建設項目各方責任主體單位,如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要嚴格執行規定,從工程建設的全過程抓好建築節能工作。建設單位要遵守國家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有關法律法規,按照相應的建築節能設計標準和技術要求委託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開工建設、組織竣工驗收,並應將節能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報建築節能管理機構備案。設計單位要遵循建築節能法規、節能設計標準和有關節能要求,嚴格按照節能設計標準和節能要求進行節能設計。施工單位要按照審查合格的設計文件和節能施工技術標準的要求進行施工,確保工程施工符合節能標準和設計質量要求。監理單位應對施工質量承擔監理責任。完善的監管體系應包括對建築節能設計標準的監管直至延伸到施工、監理、竣工驗收、房屋銷售等環節。

2.積極推廣和使用新型建築節能材料。

對氣密性、水密性、保溫性、抗風性、抗變形性、環保、隔音、防污、保溫、隔熱的特殊建築節能材料要大力推廣使用。積極推廣應用/四新0技術和產品,經常開展建築節能材料展示推廣會,使建築節能材料通用化、配套化、系統化。

3.培養和引進建築節能技術人才。

我國開展建設節能住宅的時間相對較短,相關技術人才短缺。爲此,對口高校可以此爲契機,增設相關專業,爲社會培養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國外發達國家節能方面着手較早,節能理論和技術成熟,可以從這些國家高薪引進技術人才,來支持國內節能工作。

4.加強設計深度,提高施工技術水平。

建築節能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需要貫穿建築的全過程,節能措施應該從方案規劃設計階段就介入,一旦進入到施工圖設計階段就遲了。比如建築佈局、朝向以及周邊建築的日照影響。在建築的全生命週期裏,最重要的是把設計、建材與設備、運行三者相互協調,使建築用能源使用效率最優化。而廣義的建築節能設計包括了建築前期設計、建築材料及設備選擇、以及後期的建築設備節能運行設計。建築的整體節能規劃設計涉及多個專業,而建築設計是整個節能設計的基礎。一線的建築設計人員要進行建築節能相關法規和標準及節能技術再培訓,形成節能的理念,在設計的全過程要始終把節能與建築的觀賞性、功能性綜合考慮,逐步形成一套完整有序的節能設計流程。綜合各個專業的技術優勢,整個流程應包括建築節能規劃設計,建築採光計算、建築單體設計、圍護結構節能設計、建築材料熱工設計計算、供熱與製冷節能運行設計並延伸到建築電氣節能設計。

5.建立健全建築節能的保障機制。

制定和實施強化節能的激勵機制,增加經濟扶持政策,加大對建築節能資金的投入,建立健全建築節能的保障機制。要創新投資體制,想方法籌措開發建築節能的資金,要制定經濟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建築節能的經濟激勵政策,例如可減少土地出讓金收益,或減少營業稅等,不斷研究探索建築節能的發展基金,採取多元化籌措建築節能資金的辦法,加大對建築節能資金的投入,爲加快促進建築節能提供資金保障。

6.加大建築節能的宣傳力度。

加強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的信息交流,樹立建築節能試點、示範項目,加強宣傳效應,大力宣傳建築節能的重要意義。抓好建築工程項目的建築節能設計審查備案工作;推動試點、示範工作的開展;加強施工過程中的監理與稽查,完善工程驗收的建築節能審查備案制度;建立公共建築節能審查制度;通過召開動員會、報刊、雜誌、電視、網站等公共媒體的宣傳,開展深入細緻的宣傳、貫徹工作,把建築節能的意義、作用和政策、規定講深講透,讓全社會都重視和支持建築節能工作。同時,廣泛開展專業培訓,組織建設開發、設計、施工、監理、審圖機構等單位的技術人員學習相關建築節能設計標準和相關政策文件,努力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建築節能專業知識水平。

四、結束語

建築節能論文 篇二

太陽能建築是指利用太陽光的輻射能量代替一部分可消耗的常規能源,以達到可以被動或者主動式的能源建築。被動式太陽能建築是指被動的採暖設計,是利用圍護結構的熱阻,用以保持建築的儲熱的性能。主動式太陽能技術是指利用太陽能轉爲熱能或者電能進行利用,主要是取暖、燒水,供電的使用。

2被動式能源建築的形式

按照太陽能建築的利用方式可以把能源建築分爲直接受益型、集熱蓄熱牆型、附加型等幾種形式,具體內容如下幾個方面。

2.1直接受益型

直接受益型的擦暖形式是以太陽通過一定的透光材料直接進入室內,以太陽透過較大的南窗玻璃,通過存儲熱能到維護結構表面的牆和地上,再通過夜間對流輻射的方式和室內空間熱傳導進行釋放。建築要求:建築正陽的南方要安裝大面積的直接受陽的玻璃窗、圍護結構需要有較大的熱阻、室內需有蓄能較好的材料保證能量的積聚。

2.2集熱蓄熱牆型

集熱蓄熱牆型是利用建築南向的集熱牆(垂直),通過傳導、輻射和對流吸收太陽光而傳送熱能。建築要求:建築牆體覆蓋玻璃,在牆體上下設通風口,一方面,太陽能通過牆體熱傳導通過對流輻射吸收熱能到室內,另一方面,集熱牆以對流方式傳遞熱能給玻璃和牆體間的夾層,再由室內空氣對流傳遞熱能。

2.3附加型

附加型是指在建築的南面附加一個玻璃罩室,是使太陽光是集受益窗和蓄熱牆的綜合熱能的一種方式。建築要求:以陽光直射建築南向,在建築室內用門或者窗把房子和陽光隔開,給房間一個緩衝的減少熱能消耗,以此給房間熱能供給。

3節能建築設計策略

3.1位置及朝向設計

被動式太陽能建築在建造上必須保持足夠的陽光直射,按照太陽偏離的角度和時間以個固定的北緯35°的建築爲例,方向正南向垂直,冬季較夏季受到的輻射要大,當太陽直射垂直角度超過30°時接受的能量集聚下降。

3.2建築平面

被動式太陽能建築以太陽能利用年規律的合理爲設計目的,按照使用功能和人們對溫度的舒適度來把控,太陽能的建築要以溫度舒適性爲主,儘可能把臥室和客廳設計到正南向或者東西向的15°來吸取太陽能,把一些要求溫度不高的比如廁所、廚房、衣帽間可以設計到北向,在中間設計一道緩衝區減少熱能流失。

3.3形體設計

建築形體是指建築單位體積的建築外表面積,建築形體系數的越小度對建築耗能損失就越小,外維護結構的傳熱損失就小,因此,在設計上儘可能減小建築的體形係數,體形係數以f0V0進行表示,除此外,影響到建築體形的還有建築的造型、佈局和暖通的因素。因此在對建築節能的係數間採取f0V0<0.3時爲最佳控制。

4結語

太陽能建築是建築能源消耗背景下的重大問題之一,本文在對被動式太陽能技術在建築設計中的利用上以技術性和建築性進行節能和可持續發展的闡述,在設計過程中以技術性理論爲指導,以建築設計的低耗能的節能性能爲目的滿足人們對舒適的要求。因此,在利用和控制上是一種新型的設計策劃。

建築節能技術論文範文 篇三

1.1建築節能評估體系的發展現狀全世界對建築節能的關注到目前已有30餘年,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起也開始試行了相關的建築節能設計標準,但對於建築節能設計的評估起步較晚,目前,主流的建築節能評價體系主要爲國外建立,如20世紀90年代初英國提出的“建築研究中心環境評估法”(BREEAM)、美國的“能源與環境設計先導”(LEED)、加拿大等國的“綠色建築桃戰2000”(GBC2000)等,這些評價標準以可持續發展原則爲指導,具有清晰的組織體系,併兼顧定性和定量兩方面分析,受到廣泛的認可。我國建築節能評估發展晚於國外,不及國外成熟,國內建築節能及綠色建築評價主要採用國外標準,但隨着近年來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的快速發展,國家也陸續了《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節能建築評價標準》等相關建築節能評價標準,對建築節能工作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1.2對當前主要評估體系的思考儘管目前國內外相關評估標準比較成熟,但通過分析上述主要的建築節能或綠色建築評估體系,可以發現這些評估體系主要採用後評估方式,即一般在建築投入使用1年後進行,但衆所周知的是,影響建築節能的關鍵在於規劃設計階段,設計前期的場地選擇、規劃佈局、節能措施、材料選擇、設備選型等對建築節能設計的最終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後評估方式的滯後性,使設計者失去了在前期進行彌補和優化的最佳時機。而目前在建築設計階段的能耗模擬分析也往往在施工圖完成後進行,一旦在模擬計算中達到預期的節能目標,則基本上沒有再進一步優化設計方案的動力。如何使建築節能設計評估更方便及時地反饋給設計人員,以便最大程度地爲改進設計而服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2BIM技術在建築節能設計評估中的應用

2.1BIM技術應用於節能評估的階段及目標通過上述對建築節能設計評估的現狀分析與思考,筆者認爲應用BIM技術進行建築節能設計評估應區別於其他相關評價方式,主要在建築前期規劃設計階段進行,即以預評估的方式出現。其目標應不僅僅侷限於對某建築的節能效果作出評判,而更應着眼於爲建築節能設計的進一步優化完善提供準確的參考。雖然當前在建築設計階段應用計算機進行能耗模擬分析計算已是普遍的評價方式,但相比成熟的後評估體系,這樣的評價往往不夠全面,重定量分析而輕定性分析,綜合性和系統性有所欠缺,且由於技術上的侷限,通常能耗分析軟件專業性很強,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來完成,造成了建築設計與能耗分析、建築專業與設備專業一定程度的脫節,不利於各專業的協調工作和效率提升。BIM技術的出現使得建築設計與節能設計可以結合得更加緊密,使建築師能更加直觀地對所設計的建築進行節能評價,促進設計方案的優化完善。

2.2BIM技術實現節能預評估的可行性

2.1BIM可提供足夠詳細的數據信息建築節能設計及評估需要大量的數據信息,而傳統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建立起來的建築模型所含信息有限,在此基礎上進行建築節能的評估,需要專業人員輸入大量的數據,既費人力,耗時也較多,這就容易造成建築能耗分析往往成爲建築設計後的附加工作,難以對前期的建築設計產生影響,即使根據分析結果來對設計進行優化,也是一個費時費力的過程,效率不高。而BIM提供了設計信息極其完整的設計模型,只要模型達到必要的詳細度和可信度,就能在前期設計階段完成能耗分析,實現對建築節能設計的預評估。

2.2BIM可實現數據信息的可交互操作儘管能耗分析軟件數量衆多,但這類軟件通常需要不同的接口,採用不同的數據形式,彼此之間兼容性較差,往往需要重新建模並輸入大量的專業數據,造成建築節能各項評價之間比較孤立,綜合性較差。BIM技術可有效地解決這樣的問題,由於其支持IFC(IndustryFoundationClass)標準和GreenBuildingXML(gbXML)數據傳輸協議,使得建築信息模型和大量第三方分析應用軟件之間有了良好的接口,可以將建築信息模型中的數據傳輸到分析軟件,從而實現單一數據平臺上各個工種的協調設計和數據集中,解決了建築設計和節能過程中數據流被割裂、重複輸入、數據流失、出現信息歧義和不一致的問題,提高了評估的效率和準確性。

2.3BIM可對建築全生命週期進行精確控制BIM的應用不僅侷限於設計階段,而是貫穿於整個工程項目從設計到施工、再到運營管理、直至拆除的全生命週期,因此能夠更精確地控制工程的各個環節,保證工程質量。BIM精確的建模及碰撞檢查技術可以使各專業設計相互矛盾衝突之處在設計階段就得以被發現,避免在施工階段頻繁出現設計變更,造成延誤工期乃至返工的情況。模型裏詳細的材料、構造、工程量、造價、生產廠家等信息使施工過程更加精確地被控制,有助於提高施工效率,而這些信息也使得項目建成後的運營管理更加方便,做到可視化管理。可以說,一個準確、詳細的BIM模型可以真正達到“所見即所得”的程度,爲預評估提供了最接近實際的對象,使預評估真正具有實際意義。

2.3BIM技術應用於節能預評估的方法

2.3.1建立評估體系建築節能設計預評估的關鍵首先在於如何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以全面準確地預測建築建成後的能耗情況,就評估的內容而言,預評估與目前國內應用的建築節能或綠色建築評價體系並無本質差別,但由於預評估在項目前期進行,其評估內容主要針對設計階段。參考GB/T50668-2011《節能建築評價標準》、GB/T50378-2006《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等國內評價體系,其內容主要包括建築規劃、圍護結構、暖通空調系統、給水排水系統、照明系統、室內環境等方面

2.3.2建立建築三維信息模型建立信息準確詳盡的建築信息模型是進行預評估的基礎,模型包含的有效信息越豐富,預評估的準確度與詳細程度也就越高。目前比較成熟的三維建築設計軟件有Autodesk公司的Revit、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Bentley公司的MicroStationTriforma等,儘管其各自特點和優勢不盡相同,但它們都是以BIM技術爲核心的參數化設計軟件,建築師運用此類軟件建立起一個包含足夠多預評估所需信息的建築信息模型,如建築的場地信息、周邊建築、道路、建築材料、構造、物理性能以及設備等各專業相關數據,爲建築節能設計預評估各項指標分析提供數據信息支持。

2.3.3數據信息分析及評估在建築信息模型完整建立的基礎上,將模型信息導入性能化分析模擬軟件,如Ecotect、GreenBuildingStudio、EnergyPlus、DOE-2、IES等,可對建築規劃設計、圍護結構、設備系統、室內環境等方面的數據進行提取、計算、分析。在此模擬分析基礎上,結合預評估的內容體系進行評價,並及時反饋給各專業,進行優化調整。

3結語

建築節能減論文 篇四

【關鍵詞】綠色建築能源、可持續發展

1綠色建築的內涵

綠色建築也稱生態建築、生態化建築、可持續建築。我國《綠色建築評價標準》(GB/T50378-2006)將綠色建築定義爲:在建築的全壽命週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爲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綠色建築的內涵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廣義上的節能,除“四節”外,主要是強調減少各種資源的浪費二是保護環境,強調的是減少環境污染,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滿足人們使用上的要求,爲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四是強調與自然和諧共生。

學術界對綠色建築有兩個觀點是比較一致的:一是要求綠色建築關注對全球生態環境、地區生態環境及自身室內外環境的影響。二是要求綠色建築關注建築本身在整個生命週期內(即從材料開採、加工運輸、建造、使用維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後拆除)各個階段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綠色建築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體現綠色平衡理念,通過科學的整體設計,集成綠化配置、自然通風、自然採光、低能耗圍護結構、太陽能利用、地熱利用、中水利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充分展示人文與建築、環境及科技的和諧統一。綠色建築具有選址規劃綠色合理、資源利用高效循環、綜合措施有效節能、建築環境健康舒適、廢物排放減量無害、建築功能靈活適宜等六大特點,不僅可滿足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資源的消耗最爲經濟合理,對綠色環境的衝擊最小。

2我國綠色建築的發展現狀

我國目前的城市化發展將一直保持較高的速度。城市化率將從目前40%左右發展到本世紀中葉的75%以上,這意味着每年約有1200~1500萬人口從農村轉移到城市,而每個城鎮人口平均耗能水平比農村人口高3~3.5倍。同時,近年來我國每年城鄉新建房屋面積近20億平方米,其中80%以上爲高能耗建築。既有建築近400億平方米,95%以上都屬於高能耗建築,能源利用率僅爲33%。而在建築的建造和使用全過程中的能耗佔用了全部資源和能源的50%,同時增加了環境負荷。這對我國的資源環境的承受能力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因此,必須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綠色建築理念及綠色建築評價標準體系。

我國建設部、科技部已於2005年10月印發了《綠色建築技術導則》。國家建設部和質量監督檢疫檢驗總局於2006年6月了《綠色建築評價標準》(GB/T50378-2006)。2007年10月,在黨的第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2007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指出:節能減排目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約束性指標,是政府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必須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把推進現代化與建設生態文明有機統一起來,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

3我國綠色建築目前存在的不足

3.1法制建設和激勵機制有待完善:我國已頒佈實施的綠色建築相關法律法規,存在二個方面的不足:一是隻有節能與節地的相關規定,缺乏對節水、節材與環境保護方面的專門法規二是強調規劃設計、評價、施工方面,忽視了物料生產、運營維護及拆除、回收階段的相關政策。同時,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的發展缺乏財政補貼、綠色貸款、減稅政策等方面有效的激勵政策的引導和扶持,沒有可操作的獎懲方法來規範和制約各方利益主體必須積極參與。使得建築節能長期落後,成爲我國全面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一個薄弱環節。

3.2理論研究與實踐結合不夠:目前,我國關於綠色建築、生態建築的理論研究多數停留在關於建築設計的理論框架、設計原則及生態學理論對建築學的指導,國外先進綠色、生態建築的經驗介紹等方面,缺乏實際工程實踐模式、計算機模擬、環境效果的測試分析。關於農村綠色建築的深入理論研究較少,工程實踐則更少。

3.3對綠色建築的理解片面:綠色建築的核心是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運用建築學、生態學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組織建築與其他相關因素的關係,使建築物與其周圍環境成爲一個有機的結合體,同時具有良好的室內氣候條件和建築物的自我調節能力,並具有節地、節水、節能、減少污染、延長建築壽命、改善生態環境等優點。但是有人片面地認爲加強建築內外的綠化就是綠色建築建築物單純的節能就是綠色建築還有人認爲建築的平面將來有重新劃分的可能就是生態建築等等。

3.4綠色建材行業發育不健全:在綠色建材方面存在着:片面強調材料的性能使用,對於材料在整個生命週期內的安全環保考慮不多缺乏完整有效的綠色建材認證體系,對綠色建材的評價簡單和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等問題。

4推進我國的綠色建築發展的建議

4.1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激勵性政策:首先,針對建築節能的相關問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進行適當的補充修改,同時制定與之相配套的法律來法規,形成由統一的基本法律和相關配套法規組成的完善的法律體系。其次出臺財政補貼、綠色貸款、減稅政策等方面的成套激勵政策,支持綠色產品、綠色建築、新能源的開發與建設。

4.2完善綠色建築的技術支撐體系:綠色建築評價體系是發展綠色建築的技術支撐,我國目前在這方面還未形成體系化。建設部新近制定出版了《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估手冊》,是一套科學全面、簡明易操作的評價體系和標準,將十分有利於促進我國綠色建築事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建築節能論文 篇五

我們國家人口衆多,對建築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對以往建築行業每年消耗能源的統計,不難看出我國建築行業消耗存在巨大的浪費,我們需要得到警示,如果這種現象繼續發展下去,那對我國能源的儲存量存在很大傷害,可以說能源資源用一點就是少一點,所以對於建築節能工作必須要牢牢抓起。我們瞭解到很多方面資源的浪費,可以針對每一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我需要消耗最少的資源達到建築最好的使用效果。還可以注重新材料和新技術的開發,減少建築材料對能源的浪費,就能減少每年建築消耗量對國家能源的總量的壓迫感。

2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應對建築節能的改革

建築工程“全過程成本”是指建築物的一次性建造成本和整個使用(正常使用壽命)期內的消耗、維護運行(即使用)成本兩部分的費用總和。當前我國在工程建設領域中全面實施了嚴格的造價控制,即從建設項目的立項開始直至項目達產投入使用,在各個階段設立了不同的造價控制標準和方法,對控制建設項目的建造成本發揮了極大地作用,但對建設項目的使用成本的認識、控制方面力度不夠,造成我國目前有430億餘平方米的既有建築基本上都是不節能的。

2.1要樹立“全過程成本”的節能建築造價管理思想

從“全過程成本”的角度來看,節能建築的成本有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兩部分,從其主體來看涉及建設方、施工方和使用方;從其全壽命來看分建造期和使用期兩個階段;從其內容來看涉及到節能、節水、節材、智能化技術等;從其專業來看涉及到更復雜的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節能建築涉及的投資資金大。單純的工程量清單計價或預結算編制、審查式的、僅偏重工程建造成本的造價管理已經不能適應節能建築的要求,必須開拓思路,樹立“全過程成本”管理意識,緊跟行業新技術、及時反饋行業變化,爲建設方提供工程造價全面透明、完整、準確的信息服務。

2.2要建立主動控制、動態管理的造價管理體系

在貫徹“全過程成本”工程造價控制的原則下,要大力改革節能建築的工程造價內容組成,豐富和完善節能建築建設需要的投資估算、預結算定額、費用定額等,建立適應節能建築工程造價經濟覈算、費用管理的計價體系。要選定適合當地建築節能的、符合節能減排要求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加以推廣和應用,爲節能建築構建節能工程造價的全面、動態、合理的技術和經濟體系,要提高節能建築工程造價管理水平。

3建築節能中控制成本的內容

我們可以分爲兩個時期來考慮建築對能源的消耗,第一在建築前期,第二是在建築的使用時期。就一點而言,工程的實施需要首先對工程進行預算,建設期間消費的資金不得超出預算,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然後是設計師,設計師需要從綠色節能建築的角度出發去設計。無論在外部的結構,還有內部空間的體現,都要考慮到節能的因素。如果建築師能真正的做到一點,無論是對節約能源還是節約成本都會有明顯的效果。在施工階段的時候多要多面的考慮,要對市場進行考察,使合理的價格卻能買到優良的建築材料。對於建築施工時所消耗的材料也要進行監管,真正的做到物有所用,禁止浪費。對於一個可再利用資源需要回收再利用,對於一些工業廢料也可以使用的,要儘可能的去使用,從而降低建設所消耗的資金。在建築的使用時期,我們需要在不影響其使用需求的情況下,減少水、電等資源的浪費。將現代節能技術運用到建築使用中去。當建築的使用超過使用年限之後,建築會被拆除,那麼我們就需要考慮到拆除後資源回收的合理利用。有的資源在安全,不影響使用效果的情況之下,在下次建設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用到,這樣對以後建築建設所用成本也會有一定的節省。

4節能建築全壽命週期造價管理的發展建議

要大力發展節能綠色建築,建設低碳城市,提高節能建築的環境效益,減少環境影響,用節能建築全壽命週期造價管理新理念大力推廣建築節能低碳,工程造價管理還要落實以下工作:a.大力宣傳、加強服務。通過多種渠道宣傳節能建築的政策法規、技標準和配套政策;建立全壽命週期造價管理體系,各級管理部門要落實節能建築的政策,做好全壽命週期造價管理的服務工作,推進節能建築全壽命週期造價管理的快速發展。b.加快節能建築政策法規實施細則的制定和配套工作的開展。圍繞節地、節能、節水、節材、環境質量、智能化技術等方面對定額體系持續地補充和完善,將成熟的技術和產品補充進定額體系,爲市場提供可持續的工程造價服務。

5結論

我需要建設節能建築緩解,每年的建築消耗對國家能源的壓力,是我國入一個新的節能時代。但是在考慮節能的同時,也需要與建築所需成本相結合,用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資源,去建設最好的建築,充分的發揮資源的利用價值,爲國家的節能減排計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