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共同鑄就中國富強夢

共同鑄就中國富強夢

共同鑄就中國富強夢

黃 彪

一個人行事,總是受到一定價值觀的影響和支配,它就像人生的指南針,不可或缺。同樣,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需要社會普遍接受的價值體系的維護。在當前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思想大活躍的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目標,首先是要實現富強,即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富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之義。

何謂富強?富足而強盛 經濟發達 軍事強大。較早見於《管子·形勢解》:“主之所以爲功者,富強也。故國富兵強,則諸侯服其政,鄰敵畏其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引用“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長風破浪會有時”這三句詩,將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鑄於百餘年中國滄桑鉅變的歷史圖景,展現於幾代人爲民族復興奮鬥的艱辛歷程,令人感慨、催人奮進。自古以來,中國周邊的環境一直極爲險惡,歷史上與周邊國家的征戰從沒有停止過,幾次被其他民族征服蹂躪。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國家的富強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前提和保障,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富強”放在第一位。

一、富強是國家民族的千年追求

人的基本需求是物質生活需求。對人類來說,物質生活富裕,可以擁有更好的衣食,住更好的房子,更好地教育子女,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運。家庭如此,國家也是如此。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強弱,取決於經濟基礎的厚薄。經濟繁榮,老百姓可以安居樂業;經濟繁榮,社會更加穩定和諧;經濟繁榮,文化會有新的氣象;經濟繁榮,在國際競爭中會有更大的影響力。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在追求富強的道路上,曾作出了艱辛的探索,取得了輝煌的業績,也有着沉痛的教訓。

早在遠古時代,被譽爲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黃帝就帶領人民播百穀,解決人們的衣食溫飽問題。漢代休養生息,讓羣衆享有更多發展果實,迅速實現了國富兵強,“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唐宋更是達到了中國的盛世。唐朝“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宋代“在社會生活、藝術、娛樂、制度、工藝技術諸領域,無疑是當時最先進的國家,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看作蠻夷之邦”。

可是不管漢唐雄風,兩宋繁華,還是鄭和七下西洋,康乾盛世,這些都無法阻止這個富強的東方大國的衰落。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陷入積貧積弱的境地。民生凋敝,國力羸弱,在與外國列強的戰爭中一敗再敗,以至於侵略者開幾艘軍艦來就可以在我們的國土上耀武揚威。“一窮二白、東亞病夫”,一度成爲中國和中國人的恥辱標籤。

二、富強是世界文明的動力

看看歷史,國家貧困、孱弱,往往會付出血淚代價。古埃及、古巴比倫因爲衰落,使文明消亡;近代亞非拉貧窮落後,成爲歐美殖民者掠奪資源的戰場;在當代,東歐因爲經濟停滯,最終改旗易幟;在當今,由於不夠富強,中東北非社會動盪……總之,富強是人之所欲,國家之所需,是時代的主題,是人類追尋的永恆夢想。富強過的,追求復興,還未富強的,力圖實現富強,已經富強的,希望保持富強。

爲了富強,各國人民進行了各種探索。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或以農業立國,追求溫飽;或以工業強國,追求強盛;或以貿易富國,謀求海洋霸權;或以科教興國,追求科技創造……雖然追求的內容不同,追求的層次不一樣,達到的境界不一樣,但是追求富強的動力,一如既往。

爲了富強,中華民族不斷進行變法改革。商鞅變法使秦國實現了富國強兵,統一了六國;王安石變法,力圖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爲了富強,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創造。李冰父子領導建設的都江堰,使四川盆地變成了天府之國;隋朝開鑿大運河,促使江南發展成爲富庶之地。

中華民族尋求富強的努力,也曾被貪瀆所侵蝕,被戰爭所中斷,被小農意識所束縛,被閉關鎖國所制約。特別是到了近代,面對西方經濟的衝擊,中國一度陷入落後捱打的境地。

面對壓迫,具有先進思想的中國人以富國強民爲己任,前仆後繼。洋務運動提出了“以中國倫常名教爲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的富強觀,主張興利、重商、求富,大力發展實業。維新運動的領袖提出了要“變法圖強”,學習西洋的政治教育體系,致國強盛、致民強健的思想。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主張實業救國,發展經濟,富強國家。

毛澤東說:“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因爲不擺脫封建專制爲經濟發展設置的羈絆,就無法擺脫西方列強對中國經濟的控制,實現經濟體系的獨立。

三、富強是近代中國的重大歷史任務

中華民族曾經創造出輝煌的成就,出現過令世人豔羨令國人驕傲的富強時期,“文景之治”、“武宣盛世”、 “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等人們耳熟能詳。但是到了到明朝後期和清朝前期,當西歐各國相繼由農業爲主的封建社會進入到以工業爲主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時候,中國依然停留在封建社會中,雖然清朝也出現了“康乾盛世”的景象,但那只是中國兩千多年來整個封建社會的落日餘輝。資本的擴張性,使中國不可能再偏安一隅,必然要捲入“世界歷史”發展的洪流之中。然而,田園牧歌式的農業經濟應對不了機器轟鳴的工業經濟的挑戰,加上清朝政府盲目自大、腐敗無能,中國淪落爲任由列強宰割的悲慘境地,已經成爲歷史的必然。1840年鴉片戰爭,以及鴉片戰爭之後資本主義的不斷入侵,徹底把中國拋入了積貧積弱的深淵。盛世輝煌不在,神州蕭條,生靈塗炭,到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甚至陷入亡國滅種的絕境。

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兩大歷史任務,一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秩序,變革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確立人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追求一個獨立的中國。在南湖之上,宣告了中國的新前途;在井岡山上,面對敵軍的萬千圍困,點燃了工農割據的星星之火;在延安窯洞裏,領導了全民抗戰,將日本侵略者驅逐出中國;在天安門城樓,毛澤東莊嚴宣告,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與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站起來了。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這一歷史任務完成,爲建設富強的國家和使人民過上富裕生活掃清障礙,創造必要前提。下一個歷史任務,即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就成爲最大歷史任務。

四、富強是中國共產黨的成功探索

領導中國走上富強之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歷史性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肩上。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始,就擔負起救國救民,並帶領人民走向富強道路的重任。爲完成這一歷史任務,我們黨圍繞着如何把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迅速改變爲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主題,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和不懈的奮鬥。工業化是我們黨對現代化的最初表述形式。此後,隨着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不斷總結和反思,我們黨提出並逐步完善“四個現代化”奮鬥目標。十三大提出“爲把我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的宏偉目標。十七大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奮鬥目標從“富強民主文明”拓展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明確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鬥目標。 “工業化”、“四個現代化”和“富強”主要是解決我國經濟落後問題的。改變經濟落後面貌,依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鉅的歷史性任務,依然任重而道遠。

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人民建設了一個發展中的中國。1978年,安徽小崗村18位農民按下了鮮紅的手印,引發了中國農村的劇變;1979年,廣東深圳演繹了春天的故事,引領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奇蹟;1992年,一位老人引領中國破除了姓資還是姓社的爭議,使中國進入市場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新世紀以來,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正在建設一個富強的中國。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升至世界第二位,我們的農村免除了繳納2000年的“皇糧國稅”,糧食實現了9連增;我們的工業發展成爲世界工廠,正在由“中國製造”轉化爲“中國創造”;我們的社會保障逐年提高,正在實現全民覆蓋;我們的鐵路修上青藏高原,可以坐着火車去拉薩……

歷史地選擇我們黨作爲執政黨,是因爲我們黨能夠領導中國走向富強。經過20多年的奮戰,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建立了一個獨立的中國;經過17年的探索,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創造了自強的中國;經過30餘年的改革開放,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建設了發展的中國。這90多年的奮鬥,已經使我們越來越接近民族復興的目標。接下來,我們黨的歷史重任就是領導全國人民創造真正富強的中國。全黨要把發展作爲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富強內化爲工作的動力,轉化爲行動的指南。

要創造富強的國家,全黨必須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幹事創業。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哲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富強道路是實幹的道路。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我們要把智慧和力量集中在實幹上,集中在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上,而不爲任何風險所懼,不爲任何干擾所惑,勇於攻堅克難,敢於迎難而上,打開中國發展新局面,開創中國道路新境界。

新中國正走在富強的新起點上,人民對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這種要求是推動國家富強的內生力量,中國共產黨的責任,就是繼續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五、共同鑄就中國富強夢

國家國家,是國也是家,國是家的國,家是國的家。人民不富裕,國家的富強不可能持續;國家不富強,人民的富裕生活同樣得不到有效保障。因爲國家不富強,我們受到過欺凌;因爲國家貧窮,我們曾經過得很貧困;因爲國家不富強,我們曾經過得很自卑。在我們這個國家,富強有着更爲特殊的意義。國家富強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富強緊密相連。國家富強與全黨全國人民的前途命運相連,國家的富強也要由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與力量來創造。

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從國家層面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並將富強列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位要素。這體現了生產力標準的根本要求,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夙願,體現了中國人民奮鬥的根本方向,體現了全國人民的共同期盼。

我們期盼着國家富強,因爲我們需要更好的教育。我們期盼着國家富強,因爲我們需要更穩定的工作。我們期盼着國家富強,因爲我們需要有更滿意的收入。我們期盼着國家富強,因爲我們需要有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我們期盼着國家富強,因爲我們需要有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我們期盼國家富強,因爲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對我們普通人而言,必須破除虧欠心理和依賴心態,多做實事,少發牢騷,立足於用辛勤勞動來致富。當今的中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越是在這樣的時候,越要深刻領會社會主義富強觀的豐富內涵,越要把社會主義富強觀內化爲我們的行動指南,落實爲我們的自覺實踐。

要創造國家的富強,所有人都應當堅持勤勞致富。我們必須破除國家富強是黨和政府事情的錯誤心態,把建設富強國家立足於自己動手去做,立足於做好自己的工作,立足於自己的創造能力。處在生產一線的幹部職工需要轉變生產方式,提高創新能力,使產品質量更加過硬,價值含量更高;公務人員需要轉變領導方式,使經濟發展環境更優,生產關係更順;科研人員應當不斷創造高精尖的創新成果,推動生產力的快速發展;教師應當培育更多的人才,使社會發展更有活力。總之,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創造更多的財富,提供更多的價值積累。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富強等不來,光靠遠眺不行;機遇等不來,不搶不抓不行。實現富強,就要搶抓機遇,就要從眼下開始,做好正在做的事情,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實現富強中國的夢想。

標籤:鑄就 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