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立根固魂凝初心——延安樑家河之行有感

立根固魂凝初心——延安樑家河之行有感

立根固魂凝初心——延安樑家河之行有感

樑家河,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獲得的。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讓總書記如此迷戀、牽掛,一個能把他心留住的地方。帶着這樣的疑問,我們冒着綿綿細雨來到樑家河村。

在村史館聆聽了樑家河村的發展歷程,知青在村插隊時的激情歲月,改革開放後該村的深刻變化。參觀了習總書記帶領羣衆挖的水井,修的沼氣池,辦的鐵業社、磨坊、代銷社,以及住過的窯洞舊居,每到一處看到、聽到無時無刻不被感動着。

嚴於修身,信念堅定,志向遠大。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5月4日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座談時說到了他在樑家河插隊時堅持讀書的習慣,“我到農村插隊後,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一物不知,深以爲恥,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書,把羊圈在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我並不覺得農村7年時光被荒廢了,很多知識的基礎是那時候打下來的。”習總書記經歷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的考驗,使他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年,通過學習和鍛鍊,不斷積累成長,由“吃苦耐勞、有知識、點子多的好後生”到村支部書記直至成爲我們黨的總書記。習總書記說:“年輕的我,在當年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着‘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後我立下了爲祖國、爲人民奉獻的信念。”習總書記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知民情,解民憂,想民願,敢想敢幹,爲民做實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帶領村民戰天鬥地、徵山治水,把許多羣衆想都不敢想的事幹成了。帶頭建了大壩,防止了水患,淤積了新的土地;挖了水井,解決了吃水用水問題;用地委獎勵自己的三輪摩托換成鋼磨磨面機和糧食粉碎機;根據羣衆需要建起裁縫鋪、鐵業社、代銷點等;修建了全省第一個沼氣池,並在全省推廣。“對於我們共產黨人來說,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黨和政府的一切方針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爲最高標準,要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僕,時刻將人民的衣食冷暖掛在心上。”習近平了解羣衆的疾苦和心聲,造就了他一心爲民的情懷和擔當,並形成了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時刻抱有羣衆意識,根系羣衆,勿忘人民。在知青舊居,介紹說,“習近平同志待人非常有禮貌,也很隨和,晚上常有三五成羣的村民來串門,他廣聞博識,待人真誠,羣衆遇上什麼不懂的事都來向他請教,很快成爲大家尊敬和信賴的人”。他雖然住的是最簡單的窯洞,睡的是大通鋪式的土炕,但通過與羣衆談心交流、共同生產生活,習總書記與羣衆打成了一片,結下了深厚感情。“陝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鄉,這裏的父老鄉親永遠是我的牽掛,多少次我魂牽夢繞!”習近平總書記先後給樑家河羣衆的回信能夠深深感受到他時刻牽掛着這裏的羣衆。1993年、2009年習總書記曾多次回到樑家河,看望鄉親,送去慰問品,把患病村民呂侯生接到福建,自己掏錢爲其看病。2013年延安遭受持續降雨災害,習總書記寫信給村幹部,說:“你們在災害中積極搶險自救,我很欣慰,讓村裏的鄉親們過上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願,希望你們真抓實幹,努力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習總書記的話飽含着對羣衆的愛,深刻體現了他的爲民情懷。

習總書記在樑家河扣好了人生第一粒釦子,開始了“爲人民做實事”的行動。作爲共產黨人,一定要不忘初心,對黨忠誠。要始終保持思想上的純潔,信念上的絕對堅定,政治上的絕對清醒。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對黨忠誠的擁護者、踐行者。要懷有對羣衆的忠厚情懷,要全心全意踐行“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堅持把羣衆利益放在首位,想羣衆之所想,謀羣衆之所需,解羣衆之所難,與羣衆心心相印,同甘苦共奮鬥。要聽黨話,跟黨走,做到對黨忠誠一輩子,爲事業奉獻一輩子,爲人民奮鬥一輩子的合格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