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弘揚延安精神 築牢爲民情懷——赴延安學習心得體會

弘揚延安精神  築牢爲民情懷

弘揚延安精神  築牢爲民情懷——赴延安學習心得體會
弘揚延安精神  築牢爲民情懷——赴延安學習心得體會

——赴延安學習心得體會

9月1日—7日,我參加了綜合素質能力提升培訓班,並赴革命聖地延安,接受革命史和黨史教育。在延安,我們一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要思想等理論知識,一邊現場參觀感受了“延安精神”、“樑家河精神”。以前只在電影和書本上看到過延安,聽說過寶塔山、樑家河,現在親臨延安,心情萬分激動,延安之行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靈魂上的洗禮,精神上的昇華,我將終生難忘。通過這次學習,我對今後工作和生活努力奮鬥的方向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下面我談一談我的三點體會:

一、牢固樹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理想信念

黨的初心是一切爲了人民,現階段黨的使命是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黨的奮鬥目標。在棗園、楊家嶺、寶塔山等革命舊址,我看到了革命聖地當年的生產生活和革命戰爭的情況,彷彿追溯着歷史足跡,回到戰火紛飛的年代,感受到了革命先輩浴血奮戰的情景和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從事革命和生產的高昂鬥志。延安時期共產黨人面臨的困難很多,不僅要面對艱難的形勢、困難的生活,同時還要在黨的事業與家庭、親人甚至生命之間進行抉擇。正是因爲共產黨人懷揣着實現國家和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理想,所以才能堅定信念、前赴後繼,義無反顧投身於國家和人民的解放事業中。今後,我要更加牢固樹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革命理想,繼續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二、繼承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

通過這次學習和實地考察,我加深了對“延安精神”的理解。“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就是理論聯繫實際、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在延安革命紀念館,我看到了當時保衛人員用的步槍、乾糧袋、揹包等,還有爲了打破日軍及國民黨政府對延安經濟封鎖,我黨開展生產自救運動時用的棉花紡車、農具等,一樁樁一件件,無不呈現出可歌可泣、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在楊家嶺和棗園革命舊址,一座座低矮的土牆圍起來的小院子,一座座窯洞,屋裏一桌,一椅、一牀,簡陋無比,這就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曾經生活了八年的地方,屋裏屋外的每一個角落,一件件樸素的陳設,一幅幅珍貴的圖片,生動地再現了當年革命先輩的不屈不撓、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讓我震撼的不只是生活條件的簡陋,更是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革命前輩帶領人們堅持度過中國歷史、黨的歷史上最爲困難、關鍵的幾年,在困難中完成解放全中國的艱鉅任務。今後,我將繼承“延安精神”,弘揚革命前輩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偉大精神,珍惜和平年代的來之不易,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爲國家建設盡一份力。

三、深刻領悟“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樑家河精神

懷着崇敬的心情,我來到樑家河村參觀學習。這是一個位於延安市延川縣的一個小山村,1969年,習近平等一幫北京知青來到這個貧窮落後的地方,打破了它的靜謐,也給它的未來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習近平爲村民們做了幾件事:一是建了四個淤地壩,挖了水井;二是修了沼氣池;三是種蔬菜,改善村民生活;四是建起了磨坊、裁縫鋪、打鐵鋪、代銷點等等。從1973年起,樑家河村開始有了餘糧。在這個陝北高原上的小山村,習近平一待就是七年。他曾在一次自述中講到:“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鍊很大,最大的收穫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羣衆;這是讓我獲益終身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習近平在樑家河村的七年,正是他世界觀形成的七年,也是他樹雄心、立壯志的七年。在這裏,他用親身經歷,爲樑家河烙上了人民情懷、黨性信仰,知識品格、吃苦奉獻,積極進取、實踐創新,責任擔當、自強不息的精神烙印。樑家河精神是黨史上的寶貴精神財富。今後,我將以這次學習爲新的起點,做一位有朝氣、有拼勁、有夢想的有爲青年,用知識撐起夢想,用夢想鑄就未來,用未來向哺育我們成長的祖國和人民交付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