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化靜爲動讀後感

讀後感2.08W

第一篇:化靜爲動

化靜爲動讀後感

龍源期刊網

化靜爲動

作者:侯佑寧

來源:《職業·中旬》2014年第11期

隨着“雙元制”教學模式在職業學校的推廣,有借鑑意義的西方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逐漸被接受,而傳統的教學模式,越來越不利於學生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並形成概念,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消化。化靜爲動,專業實踐課的開展,有利於學生將“經驗”轉化爲認識,上升到表象形成概念,有利於學生優化課程結構,彌補學生在認識中的缺陷,使學生在努力求索中發展認識,促進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筆者在專業實踐課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談談幾點具體的做法。

一、以動激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慾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自我需要的導火線,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直接因素。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興趣。”如果專業實踐課教學方法沿用傳統的“從書本到練習”的被動式教學模式,其結果是枯燥而抽象的。老師講,學生聽,那麼,學生越聽越乏味,越學越厭煩。於是,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天性好動、喜歡新奇、厭倦呆板的心理特點,因勢利導,採用“以動激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慾。

1.以畫激趣

學生們都喜歡圖片,所以,在媒體應用無所不在的今天,筆者根據學生的這一愛好,把專業實踐的有關內容製作成鮮明、生動、形象的powerpoint,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講解“認識機械與儀器上安全操作必要性”一課時,投影出血淋淋的違章操作事故案例,揭示出違章操作的危險性,引發學生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誘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學生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課堂的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擺激趣

老師在教學中提出問題,不定條條框框,不搞機械操作,而是讓學生自由地擺弄教具來解疑答問,使之主動去發現和探索,激發學習興趣。例如,教學“液壓元件結構與作用”一課時,學生通過對照掛圖,瞭解拆裝液壓閥的過程,瞭解其結構與作用,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且內容豐富、幽默風趣,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也使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教學效果自然會事半功倍。

3.以用激趣

知識來源於生產、生活實際。筆者儘量把所學知識與學生生產、生活相聯繫。例如,講授“認識長度檢驗時儀器選擇和使用”一課時,筆者讓學生以身邊的課桌、實習工件、自身的頭髮爲對象,選擇不同精度等級的量具進行測量。在測量中,學生學會了鋼尺、遊標卡尺、千分尺

的選擇和使用,從而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成功的快樂,並感覺到專業知識的學習並不是枯燥的,變“厭學”爲“樂學”,變“要我學”到“我要學”。

二、以動引探,促進學生認識事物規律

1.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以動引探

學生的認識規律是:感知—表象—概念。根據這一規律,在教學中,筆者儘量讓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積極探究,使之獲得大量感知,進行知識的“再創造”。例如,講授“壓力取決於負載”這一概念時,不是簡單的公式推導,而是讓學生親手做實驗,觀察有無負載時各液壓表的讀數變化情況,記錄有關實驗數據,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比較,得出“壓力取決於負載”這一概念。通過這一系列動手、動口、動腦的過程,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使自己發現並總結出知識的規律,內化智力活動,使之不但知其結果,而且知其過程,並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完成認識上的飛躍。

2.根據學生的思維持點,以動引探

學生的具體形象思維明顯優於抽象思維。在教學中,儘量通過實物教學,把靜態的書本知識轉化爲動態的專業知識,積極創造活躍思維的條件。例如,教學“鑽頭幾何角度”這一概念時,學生聯想到圖釘越尖越鋒利,錯誤認爲“麻花鑽的頂角越尖,刀具也越鋒利”。通過把麻花鑽頂角磨成90°、120°、140°左右三種不同頂角,然後鑽削同一厚度爲12mm的板料,學生會發現,90°頂角的麻花鑽很快磨損,以致不能完成鑽削;140°頂角麻花鑽花很大力氣和時間才能完成鑽削;只有120°頂角麻花鑽較能順利完成鑽削。這樣,通過學生具體操作,推翻自己錯誤的靜止概念,從而掌握正確的概念。同時,使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由具體形象思維轉化爲抽象思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豐富的想象力。

3.根據“實踐第一”的觀點,以動引探

思維始於實踐,實踐促進思維。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實踐的觀點,在教學中,儘量採用直觀、操作、思考,幫助學生找到知識的新生長點,或用“經驗”來解決問題。例如,教學“材料熱處理”概念時,是不是加熱溫度越高,其綜合機械性能越好呢?通過讓學生把工件加熱到不同溫度600℃(微紅)、780℃(櫻紅色)、900℃(白亮色),進行淬火,然後通過對工件進行切削加工,試驗其機械性能,讓學生自己發現,前者磨損很快,後者極易斷裂,均不能完成加工,只有次者能順利完成加工。通過學生具體操作實踐、探索、思考,學生總結出結論:對t7、t8材料淬火的熱處理溫度,應選擇在780℃左右。在教學中,以動引探,真正把學生推到了主體位置,使學生積極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充分體現了教師在教學中主導作用。同時,培養了學生不怕困難、勇於探索科學精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還培養了學生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以及尋找事物規律的良好思維品質。這些正是21世紀建設者應有的素質。

三、以動助靜,培養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技校生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樣長時間靜坐思考,一味地強迫安靜伏案,有違青少年的心理特徵。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去討論,去實踐,這是積極求知的表現。在這一過程中,優等生可以幫助後進生,共同進步,優等生可鍛鍊學習和思維能力,後進生可通過幫助由不知到知。

在課堂上,激烈的爭論有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思維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學“數控銑牀編程”一課時,筆者讓學生根據圖紙要求,分組進行編程。由於各組學生的刀具、路徑、轉速等參數選擇不同,其所編程序各有差異。然後,各組派代表,講述各自程序特點;通過爭論,對比、分析以及應用計算機進行模擬演示,選擇出最佳方案,使學生在爭論中得到個性方面的發展,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活躍其思維。學生們在這種熱烈、民主的爭論中,主動地獲得知識,在“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中點燃智慧的火花。

“化靜爲動”,專業實踐課的一些新嘗試,使專業實踐課更加豐富多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啓迪了學生思維,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鍛鍊了學生的才幹,發展了他們的個性。專業實踐課的“化靜爲動”,也爲學校的教學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單位:南京汽車製造廠技工學校)

第二篇:化靜爲動

化靜爲動

化靜爲動,將本來是靜止的景物加以刻畫,使之具有動態感,靜物寫活,從而使作品富有生氣,充滿活力,情趣盎然。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個“綠”字,將靜態的視覺形象動態化,寫出了春風的氣勢,力量和作用,境界開闊,色彩鮮明,給人以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美感。

又如2014年大學聯考福建卷考查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一詩: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這首詩寫於乾元二年,當時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詩中第二聯“山銜好月來”一句,十分巧妙。它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句詩寫君山有情爲詩人銜來好月,化靜爲動,與上句大雁有意爲詩人帶走愁心,愁去喜來,互相映襯,使詩人的喜悅心情表現得更加突出,且富有新意,耐人尋味。

總之,動態描寫與靜態描寫在詩歌中往往不是孤立存在,而是靈活的結合在一起,從而生動地表現事物的特徵,突出詩人的情感。

所以用文字去描寫景物,就要善於將靜景化爲動景。

如朱自清寫梅雨亭:“這個亭踞在突出的角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兒的;彷彿一隻蒼鷹展着翼翅在天宇中一般。”亭子本是靜止不動的一“踞”一“浮”就將亭子的位置,亭子的勢態,以及給人的感受,一下子勾勒出來了。

再如,李樂薇在《我的空中樓閣》一文中,對山上的小屋有一絕妙的描寫:“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隻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的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讀了這段文字,讀者都似乎看到了那美麗的小屋。怎樣才能使景物動起來呢?我認爲用最多的是比喻擬人等手法。這易於勾起人的聯想和想象,也易於使作者的感情融入景物中。

如何將靜景寫成動景,李健吾先生在《雨中登泰山》爲我們提供了範例。作者將靜止不動的松樹寫得生動形象。神采楊,你看:“它們不怕山高,把根紮在懸崖壁的隙縫,身子得像盤龍柱子,在半空展開枝葉,像是和狂風烏雲奪天日,又像是和清風白雲遊戲。有的松樹望秋水,不見你來,獨自上到高處,斜着身子張望。有的松樹像一頂墨綠大傘,支開了等你。有的松樹自得其樂,顯出一副瀟灑的樣子”。松樹的形態,在這一文字中,寫得出神入化,生氣勃勃。它如同一羣好客的青年,在等着你,迎接你。

從小處着眼,讓學生去領略景物描寫的妙趣。熟練掌握寫作技巧,就可以寫出較好的景物描寫的好文章。

第三篇:語文教學中如何化靜爲動 激發興趣

語文教學中如何化靜爲動 激發興趣

---談信息技術與漢語拼音教學的整合

[摘要]:在拼音教學中,我們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時刻保持拼音教學的新鮮感。信息技術作爲現代技術手段,具有靈活、便捷,化靜爲動等多種功能,把信息技術整合到漢語拼音教學中,能多方面,多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清晰,準確的認識,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增加了趣味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整合漢語拼音教學化靜爲動趣味性

漢語拼音是學習語言的基礎,也是學習語言的重要工具,它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但拼音字母本是抽象桔燥的表音符號,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說卻是一個消化的難題。一年級學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受到具體形象的事物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注重教學的趣味性,採用新穎的方法教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爲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

誇美紐斯也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爲,對於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積極學習策略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拼音教學中,我們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時刻保持拼音教學的新鮮感。信息技術作爲現代技術手段,具有靈活、便捷,化靜爲動等多種功能,把信息技術整合到漢語拼音教學中,能多方面,多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清晰,準確的認識,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增加了趣味性。

一、巧用信息技術,精心設計導入,力求“課伊始,趣即生”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把“樂學”視爲最高境界,剛入學的孩子學習拼音有難度,但不能讓學生有畏難情緒。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寓教於樂,使學生的興趣從一開始就被激發,注意力從一開始就被吸引。國小漢語拼音教材的設計豐富多彩,教材中的插圖具體直觀,接近生活,富有童趣,信息技術整合到漢語拼音教學後,可通過信息技術把靜態的插圖,加工處理成動態的圖,創設情境,利用插圖導入。如韻母“ɑ”旁畫着穿白大褂的醫生讓一位梳小辮的小姑娘張大嘴巴檢查口腔。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把插圖搬上電腦屏幕,配上適境的動畫,啓發學生髮現插圖跟字母音形之間的聯繫,先利用電腦屏幕出示圖畫引導學生觀察圖,說出“ɑ”跟小姑娘的頭和一條小撅辮兒很像,然後課件相應點擊在小女孩頭型部分顯示ɑ的形狀。靜態的圖經過信息技術的處理,就能以動態的形式把字母的形狀顯示出來。教師再點擊音頻視圖,直觀地向學生展示“ɑ”的發音和口型圖,這時,不再需要教師苦口婆心,筋疲力盡地口授身傳,學生就能在興趣的驅動下輕鬆地獲得知識。多媒體課件給予了漢語拼音教學課堂極大的幫助,課一開始,學生接受到的信息就不再是靜態圖加老師的示範,而是動態圖加音頻示範加老師示範三方面結合,生動形象,直觀易記,這樣的引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二、妙用信息技術,調動感官,力求“課展開,趣橫生”

生動的導入能逗樂學生,激發他們的興趣,充滿趣味性的教學過程卻能刺激學生始終抱着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效率。信息技術整合到漢語拼音教學,能把錄音,錄像、電腦等有機地配合使用,使形、光、色、聲同時作用於學生的感官系統,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身、口、手等器官,那機械、呆扳,緊張的學生過程就會變得輕鬆愉快。如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e “及它的四聲時,我一改以往呆板的示範練讀的教學方法,巧妙地滲透信息技術,用電腦屏幕出示彩圖——“椰子樹”“爺爺讀報”“綠色田野”“翠綠色的樹葉”,彩色的圖畫,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視線,學生看到彩色的畫面,注意力高度集中,我抓住時機,及時出示錄音,富有情趣地描繪每一幅圖畫,學生很快發出“椰、爺、野、葉”的讀音,然後採用計算機的切換功能,幾幅圖交替出現,學生輕鬆地掌握了音節“ye”及其四聲。 又如教學“yuɑn”這個整體認讀音節,如果直接引導學生認讀,學生很難分清音節的構成和口形變化,信息技術整合到漢語拼音教學後,就可以採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先讓“yu”帶着半圓出現在草地上玩,然後和帶着半圓的“ɑn”碰在一起組成一個圓,這樣,靜態的“yuɑn”分拆成動態的“yu”和“ɑn”,並形象地把這兩部分拼成整體“yuɑn”,既直觀地引導學生記住了“yuɑn”的字形,又通過圓這一個具體形象的物來使學生記住了“yuɑn”的讀音,這樣教學,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眼球,激發他們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三、借用信息技術,強化訓練,力求“課深入、趣更濃”

學生通過看圖、音頻示範、認形辨音,大體瞭解了漢語拼音,但一年級學生的記憶短暫,所學知識要不斷回顧和複習才能永久記憶,這就需要通過大量的訓練,才能使學生熟練地掌握漢語拼音。單調地反覆訓練,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信息技術整合到漢語拼音教學後,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的各種功能,採用不同的手段,多方面地強化訓練,令學生在枯燥的學習過程中,越學趣越濃。

枯燥的拼音練習融入有趣的遊戲能吸引學生,調動學生動手練習的積極性。而在電腦上操作的遊戲由於自身的靈動性、變化性、科幻性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複習聲母,韻母時可以做“聽音選字母”的遊戲。先利用音頻播放聲母,韻母的讀音,讓學生聽音後在電腦上點擊選字母,這樣的遊戲不單音形結合,還爲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的機會,促進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在複習音節時,設計“送拼音回家”的遊戲,先讓學生拼讀音節,然後親自在電腦上操作,把拼音送到有實物的小房子裏;還可以進行“連線”“捕蝴蝶”“找朋友”等多種形式的遊戲,激活課堂,掀起一個又一個教學高潮。

四、活用信息技術,讀寫結合,力求“課尾聲、趣猶在”

常言道:“學而致用”,學到了知識,要把它用到實處,要在實踐中積累、昇華,學生通過大量的訓練,大體能掌握了漢語拼音,如果指導學生正確書寫,在拼音教學中能起到一箭雙鵰的作用,既能複習字母的讀音,又能記憶字母的字形。在漢語拼音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後,教師可一改以往呆板、枯燥的板書風格,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有趣的“動畫”,把拼音字母的書寫過程有聲有色地表現出來。學生掌握了拼音的書寫後,教師要創設平臺,提供機會讓學生通過讀與寫結合來鞏固所學的知識。信息技術整合到漢語拼音教學後,教師就可創設各種情景和機會,讓學生在電腦上通過“拼音輸入法”來練習每個音節的書寫,並記住這些音節的字形。例如:我在教學完前鼻韻母后,在黑板上貼出“天安門”“鉛筆刀”“寫字本”“文具盒”等物體的圖片,引導學生觀看認識,用“拼音輸入法”在電腦屏幕上打出這些實物的拼音,全班同學大聲拼讀更正,這時,每個同學都踊躍參加,熱情高漲,學習效率有了飛躍性的提高。讓學生動手,確實是最有效率

的一種方法,它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鍛鍊了學生的操作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

在漢語拼音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是我們現代教育的一種突破,它爲國小漢語拼音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構建了高效的教學脈絡,使呆板、靜寂的漢語拼音教學課堂變成多彩,動態的課堂,使單調,枯燥的漢語拼音教學充滿了趣味性,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們的教學效率。

第四篇:化靜爲動 以動激趣 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化靜爲動 以動激趣 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我認爲要教好數學,必須讓學生多“動”。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說一說等都是較好“動”的形式。我在教學中,根據國小生天性好動、喜歡新奇、厭倦呆板的心理特點,因勢利導,採取“化靜爲動 以動激趣”,來喚起兒童的求知慾。

1、以畫激趣。 國小生都喜歡畫畫,我根據學生的這一愛好,讓他們自己畫出鮮明、生動形象的事物來激發興趣。例如,教“7的認識”時,我先讓小朋友用“簡筆畫”畫出自己喜歡的6只小動物,然後再畫一隻,數一數,一共畫了幾隻?使之明白6添上1是7,7比6多1,6比7少1。接着叫小朋友從左往右數把第7只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再說一說從左往右數塗顏色的是第幾只?一共有幾隻?從右往左數塗了顏色的又是第幾只?使之明白基數和序數的意義,這樣,引起童趣,調節了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誘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之快樂地獲取了知識。

2、以擺激趣。老師提出問題,不定框框,不搞機械操作,而是讓學生自由地擺弄學具來解決,使之主動發現和探索來激發學習興趣。如教“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時,我先讓學生從彩條盒裏拿出一根表示“2”的彩條,然後拿出表示2的彩條來自由地擺弄,接着說一說誰是誰的幾倍?如:10是2的5倍,8是2的4倍??。再想一想,怎樣列式計算?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主動地獲取了知識。

3、以做激趣。根據國小生凡事都要自己做一做的特點,讓他們動手動腦親身參加數學活動來激發學習興趣。例如,計算圓柱體的表面積,這是一個比較抽象、難以掌握、學生感到乏味的內容,因爲它既有表面積、底面積、側面積的區別,又有不同物體有一個底面、兩個底面、沒有底面的區別。於是,我先讓學生觀察各種不同的圓柱體實物,再仿照各種不同圓柱體動手製作模型,然後看着自己製作的模型去計算它們的表面積。這樣,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的創造性,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進一步溝通了師生感情。

4、以用激趣。數學知識來源於生產生活實際,我儘量把數學知識與兒童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用數學的實際意義和實際應用來激發興趣。例如,教“數的認識”時,我讓學生數一數,全班有幾個小組?每組有幾人?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少先隊員多少人?並把這些數據編成應用題,自己來解答。使數的認識與應用題教學聯繫起來,相互促進。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非要學好不可,把學習數學當成了一種自我需要。

在數學教學中,“化靜爲動”能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習能力,既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又能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第五篇:英譯漢化靜爲動

問題描述:

比如

we are now in sight of land

要怎麼翻譯?

參考答案:

sight 爲名詞,視野、視線。 翻譯的時候可以翻譯成爲“看到”我們看到陸地了。

一、動與靜

英漢兩種語言在表述某一動作概念時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既可選擇靜態的表述方式,也可選擇動態的表述方式。前者在英語中多以"(be)+名詞/形容詞/副詞/介詞短語"句式爲主,在漢語中多以"是+名詞/形容詞"句式爲主;後者則是指"動作動詞/動態動詞+其他句子成分"這類句式,在英漢兩種語言中均十分常見。英語由於其詞法和句法體系有別於漢語(如英語中名詞、介詞佔優勢),所以在選擇表述動作意義的方式時常常是靜態表述方式多於動態表述方式。這種"以靜表動"的方式使英語行文顯得更爲精練和多樣化。而漢語卻因有多用動詞的固有習慣(漢語中常常出現大量兼動式和連動式的說法) ,所以重動能描寫,在選擇表述動作意義的方式時常常是動態表述方式多於靜態表述方式。這一差別在翻譯時必須妥善處理,而常用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化靜爲動,二是化動爲靜。

(一)化靜爲動

化靜爲動是指把原文的靜態句式轉換爲動態句式,強化原文的動態色彩,使譯文符合漢語的行文習慣,明白流暢。英語中的靜態表述方式有無動詞句,例如:

(1) now for the discussion. 現在進行討論

(2) this way, please!請走這邊!

(3) so far so good. 到目前爲止進展不錯。"be+動詞的同源名詞"句式:

(1) she is a good teacher.

她教書教得好。

(2) he is a lover of pop music.

他喜歡流行音樂。

(3) he is the murderer of his boss.

他謀殺了老闆。

(4) he has been the ruler of the region for as long as twenty years.

他統治那個地區長達20年之久。

(5) mary is a good learner .

瑪莉善於學習。

(6) he was a good listener and they would like to talk with him.他能傾聽別人的意見, 因此他們喜歡同他談心。

(7) peter is a bad sailor. 彼得暈船。

(8)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american number one killer.在美國, 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高居榜首。

(9) i used to be a bit of a fancier myself. 過去我也常常有點胡思亂想。

"be+非動詞同源名詞"句式:

(1) my party was a quiet affair.我的歡送會開得很平靜。

(2) there was no loud sound. nothing asserted its size in a brutal tumult of

wind and thunder. 四周聽不見什麼鬧聲。沒有任何東西以風嘯雷鳴般的喧囂顯示其威力。

(3) excessive headline phrase condemnation is, of course, a possibility.當然,指責過分使用標題式短語是可能的。

(4) it was only my capacity for hard work that saved me from early dismissal.要不是我能幹重活,早就給辭退了。

(5) they were all eyes as the presents were opened.禮品打開時,他們全神貫注地看着。

"be+動詞的同源形容詞"句式:

(1) this program was not popular with all of the troops.

並不是所有軍隊的人都喜歡這個計劃。

(2) he is content with such kind of life.他滿足於這樣的生活。

(3) john is quite familiar with the machine.約翰十分熟悉這臺機器的性能。

(4) an acquaintance with the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s helpful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revolution. 瞭解一下中國近代史,對研究中國革命是有幫助的。

"be+非動詞同源形容詞"句式:

(1) he was an able and a successful one.

他爲人能幹, 事業成功。

(2) his ill health has been a very anxious business.

他身體不好令人十分擔憂。

(3) i am quite ignorant of what they intend to do.我的確不知道他們打算幹什麼。(4) you shouldn't be sensitive about one's clothing.你不要太注重衣着了。

"be+副詞"句式:

(1) we must be off now. 我們得走了。

(2) the performance is on. 演出已經開始了。

(3) their experiment has been over. 他們的實驗已經結束了。

(4) i saw you out with a boy yesterday.

昨天我看見你和一個男孩上街了。

"be+介詞短語"句式:

(1) because of bad government, the company was in the red.

由於管理不善, 公司出現虧損。

(2) the factory is under construction.

工廠正在建造中。

(二)化動爲靜

化動爲靜就是把原文中的動態句式轉換爲靜態句式。英

語雖然喜歡選用靜態句式,但選用動態句式來敘述靜態的意義也是常有的事。這些動態句式極富修辭效果,常見於景物描寫。英語有些動態句式譯成靜態句式往往比譯成動態句式要好。例如:

(1) to the south of the city lies a river. 城南有一條河。

(2) in front of me stood the essential tools of the intelligence officer's trade-a desk, two telephones, one scrambled for outside calls, and to one side a large green metal safe with an oversized combination lock on the front. 眼前是幹情報官這一行的基本用具——張寫字檯, 兩部電話, 一部裝有外線保密器, 一側立着一個大型的綠色金屬保險櫃, 櫃正面裝有特大號的號碼鎖。

(3) here, in the endless paper chase which began so clearly but ended in my mystery, lay the threads of my career. 這種無休無止的文檔追索遊戲, 始而目標明確, 終於迷霧一團,貫穿其中的便是我的職業生涯。

(4) high in the carolina mountains sits an orphanage.

在卡羅來納山地高處有一座孤兒院。

此外,有些英語動態句的意義不易用漢語動態句來表

達,或表達不準確、不流暢時,該動態句也需要轉換爲靜態句。例如:

(1) silence followed this remark.

話音落下, 一陣沉默。

(2) our age is witnessing a profound political change.

我們的時代是深刻的政治變化的見證。

(3) its gleaming sands and backdrop of pine woods and distant hills give it a ple(我們一定會做的更好:)asant and restful atmosphere. 這兒沙灘閃爍,松林掩映,遠山連綿,自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氣氛。

(4) she knows what's what. 她很有鑑別力。

(5) they thought differently.他們想法不同。

(6) it is chiefly characterized by its simplicity of structure.

它的主要特點是結構簡單。

(7) the room is well furnished.房間的陳設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