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華爲的冬天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3.04W

華爲的冬天讀後感【精彩多篇】

華爲的冬天讀後感 篇一

人生也好,企業也罷,前進的道路上有一座座山坡,上坡的時候別太得意,因爲翻過了這個山頭,就開始下坡;下坡的時候也別太失落,不久又將迎來新的上坡。

縱觀全球企業,再好好但是百年。<華爲的冬天>是在華爲“上坡”的時候任正非總裁的吶喊,字裏行間,飽含着對未來市場的憂患,對企業的深情與期望,字字見血,入木三分。

人看書,有一半是在看自我。整篇文章,看着看着,寒氣不由自心而生。冬天要來了,冬天真來了,當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的時候,剎那間,幾乎每個人都成了賣家。庫存積壓,訂單難求。我們企業,又何嘗不是如此。

春天裏,我們都幹了些什麼?

20xx年,那是一個春天……

那年,倪總吶喊了,轉型吧!大夥笑了,修船改裝市場很火,大把大把的美鈔漫天飛舞,不是沒機會,只嫌伸手太累!傻子都會修船,傻子都能賺錢,好玩!

20xx年,倪總又在吶喊了,大夥再也笑不出來了,好像還真是那麼回事,天氣越來越冷了,寒氣逼人,周圍一絲不掛的“傻子”餓着肚皮跳着,跳着餓,不跳冷,好險!

回頭想想,那個時候倪總讓我們準備禦寒衣服的時候,我們還以爲是場反季“時裝秀”,說說笑笑,輕簡單鬆。如果我們那時能多準備幾件,也許此刻會踏實些。市場沒有也許,市場不相信眼淚,是該思考思考怎樣過冬了。

安全管理,對於嚴冬裏的企業,有點釜底抽薪的味道。安全,是要花錢的;安全,得去找柴火,取取暖了。

任總裁那兒倒是有張十年前繪製的地圖——<華爲的冬天>。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華爲的冬天>透過對華爲存在的問題的分析和對未來的預測,提煉出瞭解決之策,文章裏提到的短板,是每個企業都有的。

真正讓企業陷入窘境的不僅僅僅是市場,更關鍵的是企業的管理。員工要管,流程要理。管員工比理流程難度要大,員工不理解,流程就免談,對於安全管理,亦是如此。

安全管理,涉及到的無外乎兩種人:安全管理者和“被安全管理者”。

安全管理者對安全本身的理解常常會略微滯後於企業的發展之需,因爲絕大多數安全管理者有個共性——求穩。他們很少願意變革。變革就有可能變好和變糟,變糟當然比不變更糟糕,在這個注重結果的環境裏,這種心理很正常,但不正確!

對於“被安全管理者”而言,迫於市場的壓力,常常會病急亂投醫,對包括安全管理在內的所有一切提出變革的要求,懷疑一切,他們迫切需要更適應形勢的流程,但他們很少去思考如何變革,如何變好,安全管理變革是安全管理者的事,他們只是“顧客”,這種情緒能理解,但不能理解!

於是乎,一個矛盾生成了。同樣是想爲企業負責的人,思考問題的立場和方式迥異,結果大相徑庭,互相斥責對方,都說對方想凍死這個企業。

<華爲的冬天>裏給出了答案:如何創新,如何變革,如何用人,如何管人。

員工,需要人盡其才,需要掌握流程,需要一以貫之;幹部,需要擔當,需要表率,需要居安思危,需要革新。

幹部,顧名思義,得自我會幹、能幹,其次要會部署其他人幹,心甘情願地跟着自我幹。

人都有軟肋,能共苦,不能同甘。憂患的時候,大家能抱團取暖,同仇敵愾。安樂的時候,大家飄飄然,樂悠美,窩裏鬥。一個優秀的企業,是在安逸的時候,能夠號召員工提高憂患意識,能未雨綢繆,能相互協作。如果我們不是20xx年迅速而果斷地產品轉型,早一點點入海工門檻半步,也許我們的員工此刻就只能蹬三輪、開出租。當然那裏沒有要貶這類行當的意思,只是我們更感興趣更擅長的不是蹬車和開車,做自我想做的事纔是幸福,纔是自由。

作爲安全管理的核心部門安全環境監督部,如何爲企業尋覓“冬天裏的一把火”是我們務必應對的問題,真正鑰匙並不在那篇文章裏頭,只能借鑑,不能照搬。

安全管理上能“少花錢,多辦事”嗎?答案是肯定的。

我能想到的……

——幹部

幹部對安全的正面表率作用,比投入幾百萬來得更有效、更持久。幹部一聲嘆息,員工就會瀕臨絕望。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安全管理隊伍

貓多了不必須個個抓老鼠。

培養一支精幹的隊伍,隊伍不求大而求精,這是企業安全管理的利器,否則增加企業的成本不談,還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凍死街頭。要明白,隊伍越來越大,真正做事的人就會越來越少。

“廟小一點,方丈減幾個,和尚少一點”,任總裁如是說。

——安全文化

有多少物質財富,都有可能被搶、弄丟,甚至揮霍殆盡。如果這個財富是知識、是精神,那將永遠屬於你的。安全管理同樣如此,有先進安全文化的企業才能基業長青。要想有訂單,安全先過關。如何跟同行pk,得拼文化,拼安全文化。

當然,三者是互爲因果、相輔相成的,幹部帶頭跑,員工士氣高;幹部愛學習,員工素養高。衝鋒陷陣的是幹部,後盾是員工,最終的落腳點是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我們安全管理流程變革的法寶,是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核心競爭力。品牌的效應也是無窮的,如果安全文化能成爲金字招牌,這樣的企業纔是百年企業,纔是一流的企業,負職責的企業。

決心、堅持、求勝!

領導下決心,員工能堅持,企業方能取勝。

現實中,我們還有很長的坡路,但是我們只有先做國內安全文化一流的企業,纔不至於被凍死,我們纔有機會走出國門,參與爭奪國際一流石油公司訂單的生存之爭。

文末,我想起了北大法學院蘇力教授<走不出的風景——大學裏的致辭,以及修辭>那本書中的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我們會在這兒長久守候。即使夜深了,也會給你留着燈,留着門——只是,你得是有出息的孩子!而且,我們相信,你是有出息的孩子!你們會是有出息的孩子!”

夜深了,天冷了……

這回,我哭了!

華爲的冬天讀後感 篇二

冬天終究會到來,無論是華爲這樣的目如沖天的新興電子信息產業,還是我們這樣傳統的交通運輸業都要接受冬天的降臨這個嚴峻的事實。冬天對於那些明智的企業來說只是一個養精蓄銳、韜光養晦、內部調整的機會,以便迎來一個更加陽光燦爛的春天;而對另一些企業來說,冬天則可能是漫長的,甚至是永恆的,讀完《華爲的冬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華爲老總的危機感、憂患意識和求發展的強烈責任感。

剛參加工作時,對企業的概念是自己的依靠,是一個產生效益經濟組織。通過幾十年來的變遷,企業由計劃經濟轉向了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企業不僅是一個產生利潤的經濟組織,它還包含了企業細化管理、危機感、職業精神和企業文化等。在《華爲的春天》中任正非先生的觀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對我們行業來說同樣具有指導意義和優異的啓示。

對照我所在的公司,我感覺到企業文化和憂患意識尤爲重要。企業文化中的團結奉獻是企業員工必備的基本素質。一個企業如果員工團結不好,不勇於奉獻,那麼這個企業就不會不但得不到發展的機會,相反還會在內耗中消亡。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經歷的一點事情:去年初,領導將我從某公司調至我現在的公司,當時有人對我說:出租車駕駛員隊伍構成比較複雜,一盤散沙,難於管理。來到我現在的公司後發現並不是這麼回事,這個隊伍中的絕大多數人素質還是比較高的,特別是有一隻十幾個人的愛心車隊,他們勇於奉獻、樂於助人、拾金不昧,深受廣大市民的好評。於是我們支部決定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弘揚愛心車隊奉獻社會的精神來團結凝聚公司全體員工,同時整理提供資料,積極協助有關宣傳部門拍攝了一部以愛心車隊爲原型的電影《江北好人》,並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現在公司裏的職工做好人好事、拾金不昧蔚然成風。公司愛心車隊在08年被江蘇省五部委評爲江蘇省用戶滿意服務明星班組。幾名政治上要求進步的同志在支部的領導下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華爲作爲世界電子信息供應商之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他們仍然有強烈的憂患意識。我們公司的現狀如何呢?其實已是危機四伏。由於各種原因,其它城市出租車罷事件頻頻發生。狼真的來了。我認爲出租車公司經營模式比較好的方法是公營,目前經營方法是掛靠經營,產權不明確。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建議在明年大部分車輛報廢更新時,順應大勢收回部分出租車公營,理順企業與職工的關係,爭取企業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華爲的冬天》就是這樣一篇給人以啓示的好文章,如果我們不居安思危,努力工作,對企業有一個長遠的打算和安排,那麼企業就隨時隨地可能被動。我們堅信:我們公司一定會度過冬天,迎來一個奼紫嫣紅的春天。

華爲的冬天讀後感 篇三

<華爲的冬天>是一篇在it業界流傳的文章,有人認爲這是任正非爲it業敲響的警鐘,也有人說任正非是“作秀”,還有人猜測是華爲在爲人事變動製造輿論。由於華爲的老總任正非不喜歡和媒體打交道,因此人們就無從知曉這篇文章的真實�塵埃但是,在華�20xx財年銷售額達220億元,利潤以29億元人民幣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的時候,任正非大談危機和失敗,確實發人深省。應對危機,應對競爭,應對我們共同的冬天。可能要做到一個有效的準備,纔是我們就應用心的話題。

應對這樣的未來,我們怎樣來處理,我們是不是思考過。我們好多員工盲目自豪,盲目樂觀,如果想過的人太少,也許就快來臨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聳聽。”任正非在他的文章裏這樣寫着。

所以在那裏期望毛澤東的,那句“星星之火能夠燎原”,能成爲我們事業的寫照,讓我們夢想的星火能成功的燎起事業之原。更期望我們的事業,象閃電部隊的速度一樣,閃電前行。

任正非的居安思危的危機意識、注重流程管理、細節管理等方面確實值得借鑑。如何規範化管理,構成工作的模板化,提高工作效率、減少用工、簡化流程,有諸多的解釋說明。透過這些文字,我們不難想象華爲爲什麼能成爲it行業的翹楚,能經受住各種危機的衝擊。

人生沒有人爲你等待,沒有機會爲你停留,愛你自我所選取的工作,讓自我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居安思危,不斷豐富充實自我,讓自我時刻跑在前列,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趕在別人前頭,不要停下來,這是強者的狀態,也是勝利者的狀態,我們應時刻記注: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任正非超前的思維、獨特的管理理念打造出中國it的航母,着實讓人佩服!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春天來了,冬天還會遠嗎?

問題不一樣,對未來的擔心卻是相同的,都是對未來的預測,都是對未來的展望,他們的目的都相同,都是爲生存爭取機會,都是爲了生存爭取權利。

華爲讓我堅信冬天必須會到來,雖然此刻是春季,但我們此刻就要開始準備。在冬天來臨之前我們的企業要提高核心競爭裏。要提高我們的競爭力,我們就務必優化優化任職資格管理制度,改變過去的評價蒙估狀態,培養和提拔人才。

華爲說冬天必須回來,我們要變革。是的,我們要變革。我們要在變革中精兵簡政,提高效率。變革是熱血沸騰的,而創新就是這熱血。變革是適度的,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增長率我依據的,所以我們的創新是要適度的。盲目的創新,換來的是在變革中血的代價,這是一種我們誰都不想付,而且是誰也付不起的代價。

——《華爲的冬天》讀後感

從去年開始,耳邊就經常回蕩着“金融風暴”“經濟危機”等幾個字眼,但那僅僅只是耳有所聞,國內的經濟相比較較穩定,因此我並沒有體會到這場風暴,也沒有感受到這場危機。而近段時光,各大媒體、電視、報紙都在報道金融風暴、經濟危機已經逼近中國市場,東莞的許多企業已經受到金融風暴的襲擊,企業壓縮、倒閉接踵而至。在這樣的狀況下,閱讀《華爲的冬天》,讓人更深刻地認識到“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華爲的冬天》這是一篇在IT業界流傳的文章,有人認爲這是任正非爲IT業敲響的警鐘,也有人說任正非是“作秀”,然而,不管怎樣,這篇文章在實際中的確發人深省。《華爲的冬天》的內涵不僅僅僅只是針對華爲,不僅僅僅只是針對IT業,而是針對所有人、所有企業。它講述了一個“居安思危”的哲理,同時蘊涵着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需要變革、需要進步的道理。個性是恰逢金融風暴席捲之際,《華爲的冬天》所蘊涵的道理讓這篇文章更具有可讀性,更具有批判性!

我們總是習慣在安逸中享受,總是習慣地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總是習慣地說好不說壞!然而世間萬物每一天都在更替與變換,運動纔是萬物不變的真理,發展與變化是必然,這在唯物辯證法中早有論證。居安思危可長盛,我們在安逸中要時刻想到危機,也許有人會說:消極的表現!其實不然,居安思危並非消極,它恰恰是一種更深遠的用心,他不是表面的樂觀,不是口號裏的“用心應對”,它更多地是用行動去證明用心的內涵,是更深層次的、勇於應對的、勇於挑戰的用心,正如任正非先生所說:“居安思危,而不是危言聳聽!”

“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任正非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想起了一句話:一個成功的人思考的往往都是失敗。成功的人從來都不畏懼失敗,從來不盲目地爲成功歡欣,他們關注的、思考的是:如果我失敗了,我該如何去解決,該如何去應對,又如何從失敗中邁向成功?

“失敗這一天必須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歷史規律。”這也是哲學中所說的正常的興衰更替,如世間萬物的興衰,如春夏秋冬的更替,也正如這場金融風暴的來臨,他不是偶然,而是世界經濟發展到必須階段的必然。處於這個階段中的人和企業,我們要如何去迎接他,是一味地感嘆和哀傷,還是在暴風雨來臨之前作好預防工作?我想這纔是我們要思考的重點!

作爲嘉榮的一名員工,一位基層管理者,我相信我們的公司是一個健康發展的公司,而且正在進一步發展壯大中!同時,我們也務必客觀看自我的公司,由於自很好的推薦!首先,全體員工要用心行動起來,投身到公司的發展中去,敬業愛崗。第二,公司員工要用心奉獻、承擔起自身的職責和義務。第三,公司員工要勤學苦練,提高自身素質,練好崗位技能和本領。第四,公司員工要統一思想、轉變觀念,增強克服我們面臨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我想,做爲基層管理者,需要的是不斷地發現、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改革、不斷地建設與改善,出路總會有的。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沒有神仙皇帝,要創造完美的明天,全靠我們自我。危機的到來是不知不覺的,應對危機感,需要全體員工胸懷寬廣,正確應對改革。

我記得,我們在討論《華爲的冬天》的時候,一位經理曾說:嘉榮沒有冬天!這是經理對嘉榮的信任與忠誠,他相信嘉榮永遠都是春天,同樣也體現了他願爲創造嘉榮永遠的春天而努力奮鬥的決心,我相信他能做得到!於我而言,我認爲春天總會過去,冬天總會來臨,而冬去春又來,只要我們勇於去應對,勇於去挑戰、去變革、去創新,多穿幾件“棉衣”,那麼我們就會順利過冬,社會也會冰雪消融,春暖花開!

華爲的冬天讀後感 篇四

讀罷<華爲的冬天>,我胸中涌起一種沉甸甸的感動。華爲的冬天讀後感。華爲20xx財年銷售額達220億元,利潤29億元人民幣,正是該喝慶功酒的時候,華爲老總任正非卻站出來說,華爲的冬天快到了,要“居安思危”,這“不是危言聳聽”。

中關村儀科惠光就是很好的例子。1997年,林大兵以其獨特的“連鎖品牌營銷”方式起家,99年總銷售收入爲4億元,贏得各方讚歎;20xx年下半年,爲了迅速擴張增加銷售額以上市融資,開始高價進貨低價銷售,到了今年,融資失敗加上銷售冷淡,林大兵最後做起了騙子,聚斂3000萬元貨款逃匿。且不看儀科惠光涉及的法律和信譽問題,單看它短短的生存軌跡,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缺乏危機感的企業�煙郵諧�無情的淘汰。華爲的冬天讀後感。儀科惠光在成功的光環下,完全忘記了起碼的市場規律,盲目地擴張;又沒有應對危機的準備,不能及時調整戰略,最後鋌而走險、違法經營,以至無法生存。

但是,任正非在企業如日中天時,卻時時想着應對危機的策略:“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自豪感、榮譽感,而是危機感。”這位十年商海奮戰的成功人士如是說,其用心之良苦,用意之深遠,發人深省。也正是這種深遠的憂患意識,像一隻無形的手,指揮着華爲從成功走向成功。但是成功的背後總是潛伏着危機,不能夠盲目樂觀,而且越是和平與繁榮時期,越是要提高危機意識和應對危機的潛力,讓自我生存下來。

我們每一個人都務必要有危機意識。華爲任總語重心長地說,“失敗這一天是必須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在談到華爲的危機時,他又說,“磨難是一種財富,而我們沒有經過磨難,這是我們最大的弱點。我們完全沒有適應不發展的心理準備和技能準備。”在當前社會,我們要直面失業的問題:如果企業在競爭中失利,停滯不前,甚至倒閉,就會有人失業;如果個人不能適應競爭,也會被淘汰;還有因爲特殊原因而失業和許多在職的隱性失業者。凡此種種,構成了我國巨大的失業人羣。應對失業的壓力,我們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技能準備”。首先,要自信,切不可自卑。“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相信自我的實力,不怨天尤人,不消極放下,不斷鼓勵自我,認準方向,找準時機,巧借東風,必須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再者,要自省,切不可自滿。“吾日三省吾身”,經常進行自我批判,看到自我的短處,並日益改善。改善一點,進步一點,纔會在競爭中增加一份籌碼。更重要的是,要自強,切不可過謙。在心理上,謙遜但是更加尊崇強者風範,自強不息,勇爭第一。“少年強而中國強”,如果沒有人敢做“出頭鳥”,何來強大的中國?心理上的強勢需要更加強大的技術實力。在技能方面,我們的專業知識技能、管理技能、創新

潛力等亟待提高,要參與國際競爭更要學習、學習、再學習。國際範圍的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如果不能比別人更快地掌握好最先進的技能,就難以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憂患意識,源自一種深沉的職責感,對自我、對企業、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的職責感和使命感。當今世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在悄悄的拉開戰幕。97年至98年,國際炒家對港幣發起五次金融狙擊戰,第一次由於沒有準備,香港損失慘重,被戲稱爲“自動提款機”;隨後的幾次戰爭中,香港個性行政區政府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做好多方準備,採取有力的措施,才反敗爲勝。然而,這勝仗背後是重重危機,險情迭起。況且,第六次、第七次戰爭可能已經在醞釀之中。

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中國入世在即。加入wto,不僅僅意味着更加開放的貿易格局,更加意味着相應激烈的國際競爭。曾幾何時,中國企業進軍國際市場,參與經濟角逐的同時,悄悄地挑起民族命運的重任,多了一份“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歷史職責感。商場即戰場,我國的企業將應對跨國集團這樣強大的競爭對手,我們有沒有足夠的準備打贏他們?如果我們的民族企業失敗了,甚至破產了,我們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失業問題,甚至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國企業的發展起步晚,國內貿易環境的限制以及人才、技術、管理等方面的落後,給企業參與競爭帶來了諸多不利。中國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生存下來,不但要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更要找出迎頭趕上的辦法。20xx年,任正非從均衡發展、精簡機關、規範管理、管理體系、模板化管理、幹部評價制度、自我批判精神、心理素質、危機意識、媒體應對態度十個方面提出了獨特的管理理念和危機應對措施,爲“華爲的冬天”準備了一件厚厚的“棉衣”。“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看到<華爲的冬天>,我已經相信,華爲將笑迎生機勃勃的春天。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然而,在一片歌舞昇平的背後,孕育着更加殘酷的經濟競爭。21世紀的鐘聲,向我們敲響了警鐘——爲了祖國的完美的明天,我們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