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1.68W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精彩多篇】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一

夜靜了,窗外一陣陣微風拂過,天空中繁星閃耀,讓人身心放鬆。在這樣寂靜的夜晚裏,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這是因爲《難忘的一課》這篇文章裏那句“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普通的話語,讓我心絃震動不停。“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是出現在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在臺灣的一所鄉村國小教室的黑板上的一名話。

一位老師十分認真也很吃力的把這句話寫在黑板上。老師用不太流利的國語嚴肅認真的教着學生們讀。他們讀的每一個字,每一個音,都發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雖然“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是一句極其簡單的話,誰不會說呢?但是,我想問一下,你是帶着一顆火熱的心去讀的嗎?是懷着崇高的敬意去讀的嗎?“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不僅僅是一句話,它所蘊含的感情是多麼強烈的民族精神,多麼深厚的愛國情意啊!如果說海洋是最深厚的,那他們對祖國的情意更深厚,如果說海浪是最強烈的,那他們的民族精神比海浪更強烈;不管是再長的海峽,再大的風浪,也無法阻斷他們的愛國情意。“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平凡的話語,雖然它不是詩篇,但勝似詩篇,還有什麼話比這句話更足以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呢?在一百多年前,同樣有着這樣的愛國人物。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中國遭受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和欺侮。

爲了祖國的強大,着名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他主持修築京張鐵路,在詹天佑的帶領下,工人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爲咱們中國爭了口氣,提前兩年完成了京張鐵路的修築工程。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雖然詹天佑沒有說“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但從詹天佑的行爲當中足以體現出他對祖國的熱愛。爲祖國的榮耀,不惜千辛萬苦的把鐵路修好,這不正是“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真實寫照嗎?“我們從軍衛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們雖然犧牲但可以壯國威,也就達到了報效祖國的目的”這就是中國將士鄧世昌對他的部下說的話,他們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英勇奮戰,把日本軍打得駕艦逃竄,但最後不幸被日軍的魚雷打中,光榮的犧牲了。

誰敢說這不是愛國的表現呢?不管是臺灣的師生,還是愛國工程師詹天佑,英勇作戰鄧世昌,他們都有一顆對祖國的赤子之心,就算是他們沒有說出自己是多麼的愛國,但我相信,他們心中一定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二

課文《難忘的一課》講的是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作者在臺灣的一所鄉村國小,見到一位年輕的臺灣教師認真的教孩子們學習中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學校禮堂裏參觀中國曆代的偉人像的深切感受。

記得我在電腦上查過,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事,荷蘭殖民統治者侵佔了臺灣,是明朝將領鄧成功率領軍隊,奔向臺灣,與臺灣人民一起把荷蘭侵略者趕出了臺灣,解救了臺灣同胞,實現了祖國的重新統一。

兩岸同胞撥開海峽的迷霧,看到了兩岸和平統一的美好前景。心中的祖國把兩岸同胞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過去的一切將煙消雲散。親人相會的時刻很快到來。

讀了《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我知道兩岸同胞都是炎黃子孫,都是骨肉相連的親兄弟姐妹,都屬於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三

最近,我學習了一篇名叫《難忘的一課》的課文,感到非常激動,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臺灣“光復”了不久,臺灣的教師爲了能讓孩子們儘快認識自己祖國的文字,先認真的自己學習,然後又不厭其煩的教給孩子們,還熱情地邀請“我”去他們的小禮堂參觀中國的歷代偉人像,不但使文中的我深受感動,連我也如此。

臺灣人民對祖國的情誼是多麼濃厚啊!這種民族精神,着一顆顆火熱而真摯的心,難怪把作者吸引過去,和他們一起去一遍又一遍的朗讀着自己祖國的文字,也讓我融入到了他們的氣氛中。是啊!不論大陸和臺灣相隔多麼遙遠,也沒有辦法能夠阻擋住臺灣人民的愛國情意,“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雖然只是短短的一行字,但卻沒有什麼話比這句更能表達臺灣人民對祖國的熱愛。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四

1894年日本侵略朝鮮並向中國挑釁引發中日甲午戰爭,由於清朝而遭到失敗,於1895年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臺灣被割讓給了日本,被日本整整地統治了50年!在帝國統治時期,日本採取了軍事佔領,經濟掠奪,奴化教育等種種手段奴役臺灣人民,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才把臺灣歸還給中國。

從《難忘的一課》中,我感受到了臺灣人民濃濃的中國情,他們學習祖國文字,他們永遠記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這種血脈之情,隨着時間與空間的改變,永遠不會忘記。如今,臺灣這個迷失方向,暫時找不到回家路的孩子,終有一天,會回到母親的懷抱,因爲血濃於水,臺灣兒女們的心中永遠暢響着;我是炎黃的子孫,我永遠愛着我的中**親。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五

“在山的那邊是什麼?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每當我想到這一句話時,那思緒的閘門就如氾濫的洪水決堤而下,把我牽回那堂難忘的語文課——《在山的那邊》。

在上課之前,我只不過是一個對前途灰心喪氣的“凡夫俗子”。

“叮鈴、鈴?”上課的鈴聲打斷了我的思緒,老師走進教室,親切地說:“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在山的那邊》。”我一如繼往的在桌下與同學們嘻戲。突然,老師停止了講課,我驚慌的擡起頭,兩眼緊緊的盯着老師。老師那雙眼睛裏飽含着嚴肅與溫和的目光,我不由自主地低下了頭。“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老師那激昂的話語在我耳邊迴盪。“那海是什麼呢?你們能告訴我嗎?”老師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我們,可是教室{}裏鴉雀無聲。老師又用相同的語調重複的強調了一遍,可教室裏仍舊是死一樣的寂靜。“徐麗萍,你能告訴同學們本文中的海的含義嗎?”突然,老師點了我的名字。這一聲如晴天霹靂,我呆若木雞,不知所措。“徐麗萍”老師提高了聲調。我慢吞吞地從位置上站起來,頭埋得很低很低,面紅耳赤,此時,我心中恨不得在地下挖一地洞,讓自己鑽進去。“哎?”老師嘆了一口氣。“這海呀,就是你們一生的追求,一生的希望,你們啦,上課不專心,何來目標,何來理想呀!不過,這也不怪你們,我們中國人呀,一代重複一代,每一代都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人的身上,而當自己遇到困難時,就垂頭喪氣,把希望拋之腦後。同學們,你們可要記住呀!別再重蹈覆轍!”老師語重心長的說着。“鈴、鈴、鈴?”下課鈴響了,老師的課結束了,不過他是帶着遺憾、帶着失望、帶着痛苦結束的。下課了,我沒有玩,仍舊呆呆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擡起頭,向窗外望去,一夜間,小草悄悄地從地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稻田的春水正咕咚、咕咚地響個不停;小鳥也正在賣弄着清脆的喉嚨?剎那間,我感到,這整個世界都充滿了希望,充滿了生機。在我的心中,有一股衝動油然而生——那就是我要去尋找我心中的“海”。

從那以後,每當我感到前途渺茫、灰心喪氣時,理想的信念讓我重新振作,因爲我聽到海依然在無方爲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一次次奔來,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六

讀了《難忘的一課後》,“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在我心中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記。也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感動了我和一位作家。

故事發生在抗戰勝利以後,一位作家偶然經過一所臺灣鄉村國小看到有一位年輕的老師吃力地把“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幾個字寫在黑板上,然後用不太熟練的國語嚴肅認真地教着學生們。他們讀的每一個字,每一個發音,都表現了他們真摯火熱的內心。

這篇課文使我想到了發生在吉鴻昌身上的一件事。 1931年9月21日 ,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介石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時,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不知道中國。陪同的人對吉鴻昌說:“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非常憤怒,爲了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愛中國,並不是光在嘴上說,自己也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抗日不說,像吉鴻昌那樣爲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可以、也都能做到的!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吉鴻昌和《難忘的一課》給我上了難忘的一課。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七

“我的國語講得不好,是初學的。你知道,在日本統治時期,我們上的都是日本人辦的學校,講國語是不准許的。”

這是課文中年輕的臺灣老師所說的話。日本人不許中國人講中國話,企圖讓我們忘記自己的祖國,這種行爲是可恥的!讀到這兒,我彷彿看見了當年英法聯軍的影子。他們這種侵略的勾當是可恨的!可是,當甲午大海戰時,我們的軍隊哪兒去了?當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時,我們的軍隊哪兒去了?當日本人趾高氣揚地走進臺灣島時,我們的軍隊哪兒去了?北洋水師的軍餉呢?大炮呢?魚雷呢?鐵甲艦呢?一個泱泱大國,爲什麼會給一個小島國割地賠款?這一切,我們無從得知。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永樂大典吧。這本由明朝第一才子解縉主編,2089人歷時三年,集合了數學、科學、歷史、軍事、幾何、建築等幾十項的大百科全書,古人的思想精華,中國的無價之寶,竟被八國聯軍當作睡覺時的枕頭,上馬時的墊腳石,墊槍炮的石頭!如果這是他們自己的國寶,他們還會這樣做吧?就這樣,《永樂大典》又損失了307冊。

梁啓超曾經說過:“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知則國智,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是啊,少年乃國之棟樑,乃國之根本。作爲新一代少年兒童,我們要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爲祖國之復興而讀書!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八

讀了《難忘的一課》一文後,我深深地覺得田老師是一個口才、文筆都很好的老師。

在那破舊的廟裏,他既是校長,又是老師,一人身兼幾職,同時教四個年級,我真佩服田老師,他真是太有才了。

作者在四十年後回到家鄉,遇到頭髮已花白的田老師正拄着柺杖散步,作者仍舊恭恭敬敬的行禮。我想,如果我是劉紹堂先生,我會感謝田老師的,因爲田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裏播下了文學的種子。“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名言深刻地表達了人民教師這個職業的偉大。

是啊,在我們的成長曆程中,如果沒有老師的教導,我們就不會成材,如果沒有老師的教誨,我們就不會成人。所以,我要衷心的向老師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您的教誨之恩,我終生難忘。”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九

學了《難忘的一課》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課文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勝利後,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我”在臺灣的一所鄉村國小,見到一個年輕的臺灣教師認真教孩子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學校禮堂裏參觀中國曆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

文中“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讓我備受震撼和感動,因爲這句話飽含着臺灣人民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濃厚的愛國情意,讀着這句話,我的心和作者的心和臺灣人民的心緊緊的連在了一起。

讀着這篇課文,我又想起了老師曾經給我們讀過的都德的《最後一課》。小弗朗士不愛學習,每次上學總是遲到,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被迫學習德語,小弗朗士再一次來到學校,他走進教室,看到同學們和一些鄉親們都站在教室裏,韓麥爾先生身着禮服,神情嚴肅地給同學們上最後一節法文課,小弗朗士這才感到後悔,後悔自己以前上學總是遲到,後悔自己以前不好好學習,後悔自己以前不好好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想到這兒,我的眼角不由得模糊了……

同學們,想想光復後的臺灣同胞們第一次吃力地學習祖國語言的情形以及小弗朗士上最後一節法語課時的後悔,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呢?爲使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昌盛,興旺發達,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

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十

讀了《難忘的一課》,我感到憤怒與感動。

《難忘的一課》講述了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作者在臺灣的一所鄉村國小,見到一位臺灣教師認真教孩子們學習國語的動人情景,以及在學校禮堂參觀中國偉人像的深切感受,表達了臺灣人民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

當我讀到“這裏原來畫的都是日本人,現在“光復”了,畫上了我們中國自己的偉人像。”時,我感到憤怒,痛恨日本侵略者,他們不許中國的孩子瞭解自己祖國曆史上的偉人,妄圖使中國永遠受日本的統治。同時又爲臺灣人民爲祖國曆史上有這麼多偉人而無比自豪的情感而感動。

當我讀到“他熱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說“我的國語講得不好,是初學的。你知道,在日本統治時期,我們上的都是日本人辦的學校,講國語是不允許的。”的時候,我更加憤怒。記得有一個故事:幾位日本人把一個兒童團員押到松花江上。。那個小姑娘,只有13歲。她犯了什麼“罪”呢?她的“罪名”就是組織村裏的兒童團員學習我們祖國的文字。而小姑娘不願放棄讓兒童團員學習我們祖國的文字,縱身跳下了松花江。

如今日本戰敗了,中國人站起來了,臺灣也迴歸祖國了,然而過去中國人的屈辱我永遠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