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高中生的史記讀後感

讀後感1.57W

高中生的史記讀後感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歷史中的寶書,可貴的史書。下面爲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高中生的史記讀後感,請您閱讀。

高中生的史記讀後感1

《史記》既是一部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開創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史記》中對古代優秀任務的頌揚,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對醜惡現象的揭露,顯示了中華民族嫉惡如仇的精神品質,如其中的大禹治水,表現了一個爲民造福的大英雄,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塑造中,可以看出他的心非常善良,肯爲別人付出。他治理了九條河流,爲人民立下了豐功偉績,也體現了勞動人民改變大自然的雄心壯志。我還從趙氏孤兒,塑造了忠臣程嬰和公孫杵同奸臣屠岸賈鬥志鬥勇的故事。讓我們感動於忠誠、善良、正義;鄙視邪惡,痛恨不忠不義。其中的《武王滅紂》通過文王和武王用他們的仁義、善良爲民造福,讓百姓安居樂業,和紂王的殘暴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讓子孫後代永遠記住他們。《陳勝吳廣》的故事謳歌了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帶領奴隸推翻秦朝的暴政。陳勝從起義到犧牲只有6個月,然而他點燃的反秦之火越燒越旺。《飛將軍李廣》寫的是飛將軍李廣愛兵如子抵抗匈奴進犯,保衛國土,立下了赫赫戰功,受到人民的愛戴……

司馬遷爲了完成《史記》,忍受了別人無法忍受的奇恥大辱,受到了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打擊,但他還是完成了《史記》,實現了自我生命的最高價值,啓發和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大師,被魯迅評價是“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

翻看《史記》,不知怎麼,心中有一種感動,仿若穿越時空的界限,將那些在歷史上投下或多或少身影的人,投到了我的心中,依稀看見那個時代的殘血夕陽……

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後,忍辱負重,以心靈和血肉之軀,完成了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此後的幾千年裏,這部偉大的著作,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又如一座高聳的豐碑,屹立在中國文學和歷史的長河之中。這個文人就是司馬遷,而這部無與倫比的史學著作就是《史記》。

司馬遷原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史官,和其他人一樣,讀過萬卷書,行過萬里路。然而命運的捉弄,使得他飽受了身心上的折磨,備受屈辱。但值得讚歎的是,在那般惡劣的境況下,司馬遷爲了完成《史記》,忍辱奮進,付出了超出常人的數倍心血,終於出色的完成了作爲一個史學家最頂尖的傑作——《史記》。單憑這一點,我就由衷地敬佩司馬遷先生,他的執着,他的毅力,他的韌性,也和他的作品同樣受人景仰。

在閱讀《史記》之時,有如穿越時空,遙望古老中國的風雨。而能夠有這樣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主要憑藉着司馬遷在《史記》裏傾注了豐厚的情感,融入了對英雄的謳歌,也有對封建帝王的批判,使它充滿了強烈的愛憎之情。本來一個史學家記述歷史,只要求客觀的,公正的記述,不要求抒發情感。然而讀着《史記》,你會很容易的跟着司馬遷的思緒,爲那些淚滿襟的悲劇英雄感動,惋惜;又爲那些奸佞的小人憤慨,汗顏。

而最讓我感慨的是,《史記》中有其他史學家想都不敢想,寫都不敢寫的內容——對開國皇帝劉邦和當朝皇帝漢武帝的揭露及批判。記錄當朝皇帝的歷史已經是一些史學家不敢恭維的事了,更何況是去揭露他的一些負面的事蹟,這很容易就會招致殺身之禍。然而《史記》卻完完整整的將他們一一收入書中,犀利,深刻地把他們內心的隱祕剖析得十分清楚,讓我看到了最最真實的朝代,絕不帶半點阿諛奉承之味。這可是史無前例的啊。這也許正是《史記》爲何如此珍貴的原因所在。

高中生的史記讀後感2

“雖背《春秋》之義,固不失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大文豪魯迅對《史記》這一經典名着的稱讚,《史記》無愧與這個稱讚。中華上下五千年,一共二十六史。《史記》正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在史書中的地位無可替代,而太史公司馬遷也因這本書而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史記》主要描寫了從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約公元前30)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它包羅萬象,及其生動地描寫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這其中有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有破釜沉舟,一代英雄項羽;有統一六國,功大於過的秦始皇;還有“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他們都彷彿出現在了我的眼前,太史公極高的文學素養讓讀者在閱讀這本書時,不禁神遊其中,怡然自得,就像回到了那段滄桑的歷史中。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多少英雄逝去。在《史記》中,我最敬佩,也最印象深刻的一對人物,正是廉頗和藺相如。剛開始時,因爲藺相如完璧歸趙,立下了大功。廉頗認爲他只是呈口舌之利而已,居然地位比自己高,所以很是不服,藺相如怕和他產生矛盾,就總是躲着他。後來,廉頗知道了藺相如的良苦用心,就背上荊條,向他請罪。他們最終成了好朋友。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負荊請罪的故事。

讀了這個故事,我不僅感慨萬千:如果藺相如沒有讓着廉頗,而是跟他爭鬥,廉頗如果沒有知錯就改,而是顧及面子,不像藺相如認錯的話,那趙國早就衰退了。由此可見寬容大度和知錯能改有多麼重要。在生活中,如果別人犯了錯誤,我們應該寬容他,原諒他;而如果我們自己犯了錯誤,就應該知錯能改,像別人承認錯誤。有一次我弄壞了別的同學的東西,同學不知道是誰幹的,大發雷霆,但是我沒有猶豫,毅然向他承認了錯誤,他也原諒了我。試想,如果我沒有向他承認錯誤,我有可能就失去了這個朋友。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太史公雖然被施了宮刑,但他仍然自強不息,奮發圖強,以頑強的毅力,

就像鳳凰涅盤重生似的,不破不立,他忘記了屈辱,終於完成了《史記》這一不朽的經典。他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讀着《史記》,淡淡的油墨芳香撲鼻而來,令人神清氣爽。品讀《史記》,回味無窮。

高中生的史記讀後感3

《史記》是我國紀傳體史書的創始之作。全書共有五十餘萬字,作者是西漢的司馬遷。他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揭示了歷史變化的規律。

在本書中。我有一個最喜歡的人物,那就是藺相如。他的機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深明大義令我折服。

戰國時期,和氏璧流落趙國,並歸趙王所有。不久,秦王在給趙王的信中表示,願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這下,趙王可犯了難:換吧,怕這秦國耍賴不給城池;要是不換吧,怕也不成。如果秦國以此事作爲把柄與趙國交手,那後者定不是強秦的對手。於是,趙王就召集文武百官商議此事。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繆賢推薦了他的門客藺相如。藺相如到達秦國後,秦王在章臺接見了他,可秦王一得到和氏璧嘴就咧到了耳根,卻一點都不記得他的許諾。藺相如看到此情此景,計上心來。他謊稱玉有瑕疵,於是就拿回了和氏璧假裝要指給秦王看。

誰知,藺相如一拿回和氏璧就說:“大王根本沒有交換的誠意,所以我要收回這塊玉,如過您要硬搶,那我的頭和玉就先撞碎在柱子上!”

秦王擔心玉,便把地圖上的十五座城池指給藺相如看。藺相如又道:“我們趙王爲了表示對玉的誠意,特意齋戒了五日,那麼您也該表示誠意齋戒五日。”秦王答應後,藺相如就命人祕密地把玉送走了。

五天後,藺相如說明玉已回趙國,並對秦王說:“請您派人向趙王要回和氏璧,趙王定是依您。那您先將城池交出來吧!”秦國當然不依,只好就罷。

爲了表彰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歸趙,趙王封他爲上大夫。爲此,大將軍廉頗很不服氣,他想:“老夫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才博得此名號。他藺相如就是個鼠輩,僅憑他那三寸不爛之舌,能贏得了我嗎?”這件事傳進了藺相如耳裏,不知爲何,他聽後總是避着廉頗。廉頗得意極了。可後來,他又得知藺相如不是怕他,而是因爲他們不能互相矛盾。秦國對趙國之所以有所顧忌,是因爲有他們兩個在。他們兩個要是互相矛盾,那麼秦國就能趁虛而入,趙國也就不保了。廉頗爲了向藺相如請罪,於是就赤着上身,綁着荊條向藺相如請罪。誰知,藺相如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和他成爲了知心朋友。

“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都是關於藺相的故事,在《史記》中還有很多與他一樣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和故事。古人云:“以人爲鑑,可以明得失;以古爲鑑,可以知興替。”我喜歡這本《史記》,更喜歡學習書裏面的故事。

高中生的史記讀後感4

讀一個民族的歷史,也就是在探求其心智的源頭和演變,觀山河所以存,觀生民所以養。無數的生命走過他們自己的軌跡,匯成文化的大海。――――題記

史記是記載了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名著。大至內容如下:《史記》的文章可分成兩個部分:前面的正文是人物的生平描述,這部分皆以代表性事件或逸事銜接交雜而成;正文後面會加上作者的評論或感想,通常以“太史公曰”爲起頭,內容或有作者的個人經歷,或有對人物的評價,或有收集資料的過程,但仍以評論題材人物的性格與行事爲主。

《史記》是部通史,全書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紀和列傳是主體。“本紀”是全書提綱,按時間記述帝王的言行政績“表”用表格來簡列世系、人物和史事“書”則記述制度發展,涉及禮樂制度、天文兵律、社會經濟、河渠地理等諸方面內容 “世家”記述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史蹟“列傳”是重要人物傳記。這就是史記大概內容。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着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彷彿置身於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隨着情節的高低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爲之而改變。喜着主人公的喜,憂着主人公憂,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輕鬆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彷彿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史記》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

我覺得《史記》就彷彿在作一次足不出戶的歷史旅行,領略了那個時代的一切,回顧了各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事件,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又覺得《史記》就彷彿在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的爲你講述他們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帶領你進入他們的世界;覺得《史記》就彷彿在和一個歷史學家面對面的談話,深深的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覺得《史記》亂世不滅的光華。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是榮幸的,這是一個有着優秀傳統的神祕國度,這是一個物華天寶的泱泱大國,這是一個人傑地靈的文明古國。先賢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典籍,作爲後世子孫的我們在茫茫書海中尋覓古賢人的蹤跡,感慨曾經的驚心動魄,思量曾經的紛紛擾擾,而作爲華夏兒女的我在品讀《史記》之後,也真切地感受到5000多年曆史中充塞的豪邁、悲壯與辛酸。不過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同時更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成王敗寇,戰爭儼然成爲解救之法,英雄與梟雄無數次站在風口浪尖上角逐,其中一人的失敗便意味着另一個人的成功。然而英雄無所謂清貧抑或富貴,不爲名利所趨,所欲追尋的不過“正義”二字,爲的只是黎民百姓與江山社稷安危。歷史風雲,世間百態,一次次迷離了我的雙眼;百轉千回,人情冷暖,一點點冰封我的思緒。可我從不曾懷疑這個繽紛的世界,重耳在外流亡十九載,卻終登帝位,名垂青史;勾踐臥薪嚐膽,終於報了滅國之仇;孫臏臏足,撰述了《孫臏兵法》;呂不韋流放蜀地,留下了《呂氏春秋》……

最後,我覺得《史記》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希望大家也去看一看。

高中生的史記讀後感5

在你眼裏,英雄應該是怎樣的?

有人說:“英雄者,有凌雲之壯志,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我想,每個人都有着當英雄的渴望吧!但英雄不是人人都能當的,如果那麼容易,世界上豈不人人都是英雄?老師說過,有人主張成敗論英雄,有人主張君王草寇論英雄。在我眼裏,《史記》就是一部中華兒女英雄傳——命運不濟的英雄,成就霸業的英雄,仁勇集一身的女英雄……

春秋戰國是貨真價實的亂世,又是人才英雄輩出的大時代。有一羣人不想在亂世浮生,成爲了《史記》裏叱吒風雲的辯士英雄。而蘇秦便可以稱爲其中的超級辯士了。他主張合縱,遊說六國聯盟抗秦,從而掛六國相印,名震於下。

雖然《戰國策》裏對蘇秦的描述也並不正確,其實蘇秦與張儀並不是同學,蘇秦更沒有同時佩戴六國相印等等。但這些並不重要,《蘇秦列傳》依然很有文學價值,因爲正是它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一大批像蘇秦一樣的縱橫家們,是如何在各國之間推銷自己的獨特見解,闡明自己的政治觀點;讓我看到了他們是如何憑藉三寸不爛之舌來說服君王、贏天下的。縱橫捭闔的即使不是蘇秦,也一定會有一個像他一樣的超級英雄來拯救黎民百姓。

可以說,蘇秦的智慧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智慧。他憑一個人的力量使得戰事頻發時期各國和平共處了十五年,沒有了戰爭,百姓才能安居樂業。他遊說時,立論之前先鋪墊,否定外交政策,會出現的惡果並警示;一個讚頌,一個類比,一語點明實行合縱之策;然後,正反論述如何實行合縱之策。最終成就了六國軍事聯盟。他可真是氣勢磅礴、雄辯方法多變的超級英雄!

然而,我並不認爲所有的縱橫家都能成爲英雄。大時代的縱橫家亦是魚龍混雜,參差不齊,不乏有些前倨後恭,毫無品行之人。歷史證明只有那些先人後己、大公無私、爲民着想的辯士提出的見解才能真正被人們所接受。我們作爲新時代的少年兒童,要學習辯士們“語言的藝術”,而不是權術。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一部《史記》幫助我們看清那段風雲變幻的時代。說的沒錯,我們從小就應該多讀《史記》這類國學經典,幫助我們樹立科學的英雄觀、歷史觀。每一次讀《史記》,我都會有不一樣的領悟。

這一次,我明白了——英雄者,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思,不懼強權之勇,能言善辯之才,爲國爲民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