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國小生讀後感怎麼寫

讀後感3.2W

第一篇:小學生讀後感怎麼寫

國小生讀後感怎麼寫

國小生讀後感的寫法

一、什麼是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或看完一部電視劇,聽完一首歌以後,它們的全部或其中的一部分內容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你感動,而且也讓你想到很多很多自己聽到的、看到的、經歷過的事情。 閱讀時,往往會由此及彼地聯想到生活中的許多人和事,從而產生頗多感觸、聯想和體會,這就是讀後的感覺,記錄下這些感受的文章就是讀後感。

二、怎樣選書目? 選擇你感興趣的書文,有人喜歡選能從中明白一個道理或學到文中人物的精神的文章; 有人喜歡選寫景狀物的。哪些文章比較適合國小生寫讀後感呢?我認爲選擇寓言故事、童話故事、富有哲理的文章比較好。因爲這一類的文章都寓意深刻,含有很深的教育意義,說明的道理就藏在文章中,很容易提煉出中心。

三、怎樣定標題?

讀後感的標題一般有正、副兩個。正標題寫明觀點,副標題寫讀的什麼書。

讀後感可簡單歸納爲三段法。

第一部分、由讀而引出感。

這一部分就象一個帽子或引子一樣,交待清楚讀了什麼書,有什麼感想。這一部分一般來說要簡明扼要、開門見出,不要繞圈子。只要概括性說出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具體的感受過程。

我們讀書看報看電影是視劇等都有一個過程,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一點一點接受的。這第二部分就是要說這個過程。

寫法應採用邊敘邊議的方法,敘就是敘述所看的書報電影電視劇的感人的情節,議就是抒發我們的感受。要有層次有順序把感一步一步推向頂點。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要照抄原文。議論要真實得體,這樣才能感人。這其實就是議論文的論述部分。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

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感就沒有意義了。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把感受落到實處。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爲同書報電影電視劇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比較,找出差別,提出改進的方法或建議。這其實就是議論文的結論部分。

介紹主要內容時只要把文章的起因、經過、結果敘述清楚,抓住文章所說明的道理來介紹就可以了。但在寫感受時,就應該針對文章所說明的道理寫出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實例;也可以針對文章的一句或幾句重點的話來寫自己的感受;還可以根據文章中某些含義深刻的句子,來寫出自己的想法。建議大家寫讀後感時可以儘量用上一些名人名言、諺語、成語或名人成功的經歷,這樣會使你的文章內容更豐富,更具說服力。要結合自己的感想,事情(最好是自己和他人的各一件)再加聯想。

- 1 -

提醒大家注意一種常見的問題:有些同學選的文章不適合寫讀後感,讀完後因爲沒有太多的感受可寫,爲了湊字數就把內容介紹得非常詳細。因此,事先一定要先選好文章。

讀後感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文體,如果給它歸類的話,大體應分在議論文中。對於國小生來說,議論文太難了不必撐握,讀後感比議論文要簡單的多。讀後感就是在你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後,寫出你的感受來。國小生怎樣寫好讀後感

一、通讀全文

只有掌握了全文,才能談得上寫讀後感,是不是?這其中,特別是精華段落,要重點的多讀幾次。其次,要了解作者,以及作者的寫作風格,寫作本文的背景。

第二、掌握寫作的目的和背景

作者爲什麼會寫這篇文章呢?他當時處於怎樣的環境?他想通過文章表達一種怎樣的思想和意思?理順了這些問題,讀後感就醞釀的差不多了

第三、你讀了這篇文章,有什麼收穫?

讀文章只是途徑和方法,讀的目的並不單純爲了欣賞,讀後感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讀後,你有什麼收穫?欣賞完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悟?會對你在現實生活中有什麼幫助?總結好這部分,就可以完成讀後感了。

國小生怎樣寫讀後感

讀後感,是指看了某篇(部)作品後,根據自己的感想所寫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戲劇後所寫的感想,叫“觀後感”,與“讀後感”的性質性同),屬議論文的範疇,但又不同於一般的議論文。一般性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典型,論證嚴密;而讀後感最突出的特點是“讀”和“感”的緊密結合。

“讀”,是指在文章開頭交代讀了何人何文,有何感發點;“感”,是在“讀”的基礎上,通過聯想談自己的感受。寫讀後感,一般採用兩種形式:一是邊述讀(交代所讀內容)邊發感;二是先述讀後發感。原則上講,先述讀後發感的形式比較好把握,適合初學寫讀後感的同學選用。要寫好讀後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體知識外,還必須把握以下幾個寫作步驟:

第一,要研讀原文。只有研讀好原文,才能對原文的內容主旨有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從中有所感悟。這是寫好讀後感的基礎。

第二,確立感發點。既是文章的理論基礎或中心論點,又是寫文章的“入手處”,千萬馬虎不得。選好了這一“入手處”,文章寫起來就會象打開閘門的水,一瀉而出,使文章一氣呵成,前後貫通。不僅感動自己,也能感動別人。否則,會在文章一開頭就給自己人爲地設立障礙,使文章不能順暢表達。一篇文,一本書,一部影視片,一齣戲劇,內容有簡有繁,線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觀點有深有淺,寫讀後感不可能面

面俱到。那麼,怎樣確立感發點呢?方法很簡單。我們研讀某篇作品後,必然會受到啓發,有所感悟,而我們受啓發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點(或幾點),就可以確立爲“感發點”。例如:以寫人爲主的記敘文,感發點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品德等特點、最有價值的言論行動。

第三,述讀與發感。述讀,包括所讀文章的出處、篇名及作者的交代,用簡潔的話概括有關文章內容和總體感受,也可提出明確的感發點,也有開頭交代一下所讀作品寫作背景的。目的是使讀者明白這篇讀後感的由來,要發什麼感。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會讓讀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發。發感,是在述讀和感發點的基礎上,展開聯想與引申,聯繫實際進行發揮,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聯想與引申的原則是,要圍繞感發點,要與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聯繫。對聯繫的內容和實際還要進行必要的分析、議論或抒情,這樣“感”纔會深刻。這也是展開讀後感主體部分最主要的方法。另外,在論證感發點的過程中,要注意把兩種論據緊密結合起來,一是所讀原文的材料,二是從現實中聯想引申到的材料,缺一不可,而且應自然融和。

第四、讀後感的結尾,結尾可概括中心,總結全文,或提出問題,發表看法,發人深思。“文無定則”。內容決定形式。根據不同類型的讀後感可採用不同的結尾形式。

例文

讀《皇帝的新裝》有感

今天我讀了《皇帝的新裝》這篇故事,他來自小朋友耳熟能詳的《格林童話》.

這篇文章講了皇帝愛穿新衣服.一天來了兩個騙子,自稱織出的衣服不但漂亮,而且能看出哪些大臣是苯或不稱職.爲了表示自己聰明,稱職大臣都裝做看見了.皇帝給了騙子好處,穿上’衣服’出去了.百姓都誇耀皇帝的新衣,一個孩子的一句話讓皇帝明白自己被騙了.

讀完這篇童話,我不禁問自己,作爲一國之君怎麼會被騙呢? 毫無疑問全是因爲虛榮心,全天下的百姓.大臣甚至皇帝都心甘情願地被別人騙,也心安理得地騙別人.騙子之所以得逞,是因爲他們看清了人們心中的弱點---甘願被別人利用,爲的只是滿足他們可憐的虛榮心.

實際上虛榮心是與生俱來的,但是孩子的心是單純的,隨着長大虛榮心也會越來越深.讀了童話後,我想提醒人們:保持一顆真誠的心.不要爲了虛榮.放棄那顆真誠的心.

想想自己其實也這樣.看見別人拿出很貴的溜溜球玩真羨慕,怕爸爸媽媽不同意買,只能看着人家玩,可真正買了又覺得別人的更好,總覺得永遠滿足不了自己的虛榮心.

當我讀完文章後,我明白了虛榮心是永遠不可能滿足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虛榮心,亡羊補牢爲時未晚,從今天起我要做一個知足的人.

讀《釣魚的啓示》

讀完《釣魚的啓示》這篇課文之後,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和父親在小島上釣魚,在離鱸魚捕撈的時間僅剩兩個小時的時間,作者釣到了一條又漂亮、又肥美的大鱸魚,他又興奮、又得意。可父親看了看時間,豪無商量地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去。“我”只好依依不捨地跟大鱸魚道別。但是,這件事使“我”受益匪淺,因爲這是一份金錢買不到的人生財富。

這篇課文讓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次,因爲一個男孩在學校走廊上玩耍,在進行跳遠的動作時,口袋裏突然跑出五元錢,他還沒有發現,就上課了。我撿起五元錢,得意地想着,這五元錢,對於我來說可不少啊!我可以用它買五十根棒棒糖或是五十支鉛筆,我的文具盒就都要塞滿了!可是我又想,用這五元錢,我會很快樂嗎?不知什麼力量鼓勵着我,讓我迅速地把錢還給那個男孩。雖然我再也沒有見過那個男孩,也沒有得到一句表揚,可我,爲自己的所做所爲感到自豪。

現在的社會五彩斑斕,令人眼花繚亂。只要剋制自己,就不會被物質財富所誘惑。要從小受到嚴格的訓練,才能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讀《地震中的父與子》有感

如果你的兒子已被昔日充滿孩子歡聲笑語的學校的廢墟所埋,你會不斷挖掘,救出自己的孩子嗎?如果你在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會讓別人先脫險嗎?就在《地震中的父與子》中,我找到了答案。

這篇課文我一口氣讀了三遍。文章寫了一位年輕的父親在失去了孩子極度悲痛的情況下去兒子昔日的學校不停的挖掘。在他挖掘的過程中,不斷有孩子的父母來到這裏,痛苦的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喊完後便絕望的離開。也有許多好心人來勸他,但都被他拒絕。然而這位父親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兒子在等我!在他不停的挖掘了38個小時後,聽見了孩子的聲音,並最終開闢了一個出口,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和兒子的14個同學,表達了這位父親對兒子多有責任心啊!而他的兒子在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的時候讓同學們先脫險,這個兒子又又是多麼無私啊!

我讀後心潮澎湃。這位父親爲了救自己的兒子,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兒子爲了救同學,讓他們先脫離危險。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啊!如果這位父親僅是來到這片廢墟絕望的大喊“我的兒子!”那他的兒子和14個同學就只有長眠於地下了;如果這位這個兒子畏懼死神而先上去了的話,那他的14個同學就有可能升入天堂了。如果人人都能像這對了不起父子那樣,成千上萬的孩子或許就能得救。記得我小時候,只知道讓大人給我買玩具,而不顧大人的重重困難,大人們也無可奈何,只好給我買。自我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後,我絕不會在像小時候那樣做了。

如果大家能把文章中那對父子的精神用在學習和生活上,我們一定會天天向上,成爲對國家有用的人。

第二篇:國小生讀後感怎麼寫

篇一:國小生讀後感怎麼寫

國小生怎麼寫讀後感

如何寫讀後感!

寫好“讀後感”要做到四點:一、讀懂原文抓中心:我們在讀中可分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讀”,纔有寫“感”的條件。二、選擇重點作感點:一本好書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點很多,必須指導學生從衆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於寫的感點,作自己讀後感的切入點。三、讀感結合有側重:指導學生處理好寫讀後感時“讀”與“感”的關係,做到二不二要。四、聯繫實際談感受:指導學生聯繫自己或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寫出真情實感。?

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都可能有所收穫,有所感想,把自己的收穫或感想寫出來,就是心得體會,也叫讀後感。寫讀後感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的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和語文水平,那麼怎樣指導學生寫有新意、有感情、有見解、有體驗的讀後感呢?

一、讀懂原文抓中心?

“讀後感”的“感”是從讀中產生的。只有讀得認真,纔能有所感,並能感得深刻。如果有必要的話,在讀文章前我們可先讓學生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作者等。在讀中可分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樂家揚科》爲例,一是初讀感知,理清層次,把握文章的來龍去脈,建立起對課文的初步總體印象。初讀《小音樂家揚科》我們知道文章記敘了具有音樂才能的波蘭窮孩子揚科爲了看看、摸摸地主僕人的小提琴而慘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二是細讀深思,抓重點,引導學生評詞析句,細讀深思,體會用詞的生動、準確。細細品讀文章,可先讓學生找出一些能反映揚科熱愛音樂的重點詞句,再細細體會語言的形象生動,故事的扣人心絃之處。三是研讀體悟,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表達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讀文章,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們進一步明白了奪去小音樂家揚科生命的罪魁禍首是人吃人,人剝削人的資本主義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裏窮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沒,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慘命運,使學生感悟到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裏是如此幸福。我們只有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讀”,才能領會到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才具備了寫“感”的條件。?

二、選擇重點作感點?

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的讀後感,可“感”的點很多,要寫好讀後感,必須選好“感點”。什麼叫“感點”呢?感點是由書中某一個地方的內容引起的,引發我們體會的地方,它不是憑空產生的。面對衆多的感點,我們必須指導學生從衆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於寫的一個或幾個感點,作爲自己寫讀後感的切入點,切不可面面俱到。例如《三顧茅廬》這篇文章,有這麼三個方面可以作爲感點:一是張飛對諸葛亮粗魯無禮,張飛很莽撞。二是寫劉備的語句和寫張飛的語句對應起來可以看出劉備態度很謙恭。三是從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完成統一國家大業,從中體現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我們可發現第三個感點是這個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覆讀這個故事後感受最深的一點,那麼我們就選第三個作爲讀後感的切入點。

三、讀感結合有側重

寫讀後感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我們說,“讀”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讀”的結果和目的。讀後感中少不了對原文的“敘”述,但它不像記敘文中的“敘”那樣具體、形象、生動,讀後感中的“敘”要做到簡明。國小生寫讀後感常犯的毛病是複述原文,沒有做到簡明扼要。有的只“感”不“讀”,離開原文意思漫無邊際地胡編亂寫,說道理時空發議論,而缺乏身邊的實例。寫讀後感可以說經驗,也可以談教訓。大多出色的讀後感,總是受原文內容或情感觸發,從而引起對生活、學習、思想等實際問題的思考。讀後感,是有“讀”有“感”,“讀”、“感”結合的。可以先敘述文章內容,後集中談體會,這種寫法適於只談一點體會。還可以邊敘邊談體會,“讀”和“感”交叉寫,這種寫法可以談幾點體會。無論用哪種方法寫,必須叫學生做到二不要;不抄錄課文:要用自己的話簡要敘述;不離開文章的內容,要真切聯繫自己的實際抒發感想。?

四、聯繫實際談感受?

這個“實際”,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沒有情感的讀後感蒼白無力,有情感的讀後感才能感染人。以《時光老人的禮物》爲例,可以這樣去引導學生思考:詩中的孩子們對時光老人送的禮物很珍愛,表現在哪裏?你覺得應該珍惜時光老人送的禮物嗎?平時你有哪些珍惜時間的事例或不珍惜時間的做法呢?以後你會怎樣對待時光老人送的禮物呢?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思考,學生就把文章內容、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聯繫在一起,這樣就能寫出真情實感,傾吐真實心聲。而在指導學生聯繫實際談體會時,不要就事論事,要注意啓發學生展開想象,從古到今,從近到遠,從己到人,從正面到反面,只要與文章的主要內容有關係,都應允許他們大膽自由地寫,如果指導學生把自己的經驗教訓與作者的切身體會結合起來寫,那麼他們的讀後感一定更真切,更有感染力。

篇二:國小生讀後感怎麼寫

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或幾句名言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

讀後感的格式(簡單的說):

第一段把書中主要內容,加以概括,作者寫了什麼,想表達什麼。

第二段選擇一個比較重要的點,也可以是自己認爲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加以表達,我覺得哪哪哪比較好,我有什麼樣的看法。

第三段聯繫實際生活,把書裏的和生活中的結合起來,抒發下真情實感,生活中怎麼怎麼樣,我覺得怎麼怎麼樣,我學到了什麼。

做到以上3點,那麼這篇讀後感基本就出來了,當然不一定就三段,中間可以自己分,詳略得當就好,但是結構層次一定要鮮明,讀和感結合,重點在“感”上。

篇三:國小生讀後感怎麼寫

一、仔細閱讀原文,認真領會文章精神是寫好讀後感的前提。

“感”是從讀中產生的,不認真讀,就不能深刻領會原文的精神實質,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如果對原文都沒讀懂,那也就不可能寫出有價值的感想來。

怎麼讀呢?要邊讀邊想,邊讀邊記。哪些地方使你激動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萬千都不要放過去。要反覆讀,邊讀邊體會文章的實質,聯繫自己生活的實踐,加以對照、比較,同時要在原作上作上記號,如圈、點、劃,或在空白處寫上簡略的看法等,以便讀後好查找重點之處。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繫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繫實際範圍很廣泛,可以聯繫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繫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繫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有的同學在寫讀後感時,用大量的篇幅去複述原作的內容或敘述大量的事例,只在結尾發表幾句感想。這樣寫就不符合要求了。

讀後感以“感”爲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爲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讀後感的寫法,種類很多,但寫好讀後感基本上離不開以上四點,望同學們好好體會、理解、消化。

第三篇:國小生讀後感怎麼寫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在圖書館裏,我無意中發現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裏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麼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出色,國小生讀後感怎麼寫。 美國的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雲尚未散去,冷戰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着混混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菸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羣居的地步,因爲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這個時代正處於巨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象。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遺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嚮往平庸。酒吧、卡拉ok、棋牌室開始人流如潮,網吧、遊戲機房中學生不斷,所謂新新人類瘋狂地迷戀上了搖頭丸、k粉等毒品…… 天啊! 我們是一羣生活在新時代的新生力量,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羣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從小我們就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憧憬,想當科學家、醫生、護士、老師……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難道我們年輕人就該讓生活變得如此混沌?是的,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着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纔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吧!找到幾個,這是我寫的一篇,可能有點忌諱的東西:孤獨守望者的天堂--關於《麥田裏的守望者》“不管怎麼樣,我老是想像一大羣小孩兒在一大塊麥田裏玩一種遊戲,有幾千個,旁邊沒人——我是說沒有歲數大一點兒的——只有我。我會站在一道破懸崖邊上——我是說要是他們跑起來不看方向,我就得從哪兒過來抓住他們。我整天就幹那種事,就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得了。我知道這個想法很離譜,但這是我惟一真正想當的。” --j·d塞林格《麥田裏的守望者》 在午後濁熱饜膩的空氣裏讀完 《麥田裏的守望者》,很明媚的鵝黃底色封面,塗着一綹綹橙紅碧綠的火焰,一如青春本身給予人們的印象,但讀後卻被一種灰調子的情緒所籠罩,呼吸着逼仄的氧氣,莫名的悲愴襲上了方寸靈臺。 我不是乖巧如人們所想象那樣的孩子,所以喜歡荒涼帶有模糊恐怖《呼嘯山莊》而不怎麼看得上《簡·愛》,也不喜歡用理性審慎的目光,盡在提manners(教養)去解剖人的簡·奧斯汀。喜歡那個寫“犯忌”內容,大罵現代工業文明,憤世嫉俗的的勞倫斯,比起堂堂正正規規矩矩的作家,受爭議的作品更能讓我激賞。 搞不清楚愛看《麥田裏的守望者》是因爲年輕還是因爲水瓶座,無論因爲什麼都該感謝自己,這本書裏滿是污言穢語,主人公霍爾頓開口“他媽的”閉口“混帳”,年紀大點兒或我再文雅乖順點兒估計是受不了的。年輕又沒教養的我讀起來反有一種一吐爲快的感受呢。 小說主人公霍爾頓是我們身邊隨時可見的孩子,也是鳳毛麟角的孩子,16歲的他抽菸,喝酒,與自己不能接受的輕浮女子交往,四次被學校開除,讓很多正派人對他的優點也嗤之以鼻了。然那頹廢,灰冷的態度源於失望,開除他的那算什麼混帳學校?一個光鮮外表內裏已經腐爛的蘋果,在那裏找不到一個支點,學校裏的老師都是勢利的僞君子,而同學聚在一起談的就是女人,酒和性,這個迷茫的孩子在希望中看出無所有。——其實他也是很有靈性的孩子,他可以說出“天氣冷得像巫婆的奶頭”這樣讓人大吃一驚又拍案叫絕的話,他在描述周遭時是多麼犀利的冷嘲,說到自己純真的弟妹時又怎樣在玩世不恭的話語裏透出無往不在的溫柔。學校和家庭對他的希冀不過是“出人頭地,將來買輛混帳凱迪拉克!”他不願長大面對泥沙俱下的社會,他唯一抱有好感的老師也告訴他世界多麼殘酷:“一個不成熟的男人的標誌是他願意爲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人的標誌是他願意爲某種事業卑賤地活着。”,是的,他究竟要長大,與這個世界妥協的啊,時光是某種節制而無情的東西,宇宙間最大的暴君,不必敬畏卻必須服從,讀後感《國小生讀後感怎麼寫》。文首那段話是霍爾頓對小妹妹發自肺腑的話語,那是多麼明朗又純美的畫面呵,金色的浪潮柔柔滑過幼小的孩子們的身體,他們自由自在地奔跑,而霍爾頓則守護着他們,不要再讓這些孩子如他一樣墮入深谷般的虛無,他們不會憂傷,不會有陰翳的絕望,永遠不會在暗中掙扎,渴求光明又遙不可及,永遠不會讓率真的天性蒙上僞善,誰能說這不是黃金世界呢?如果真有天堂,它就應該讓我們有條出路啊! 我想象着霍爾頓面對妹妹天真的臉說這話的神情,懷着對另一個世界的希望,雙眼朦朧又明亮,那是他的天堂,這個心地比一般人敏感十倍的陰鬱少年,這個大部分功課不及格的多餘的人卻是我的英雄。我不能表達什麼,因爲我連他那樣玩世不恭的勇氣都沒有,生命壓縮成一條僅向前無力延伸的線,有時嘗試紅得如血的酒漿,卻害怕露出一點形跡來,由於書讀得太多,想得太雜,永遠找不到可以相信什麼,連自然本身也懷疑着,它創造了春天,也親手讓其枯萎,找不到憑藉的我如半空中的雨滴沉沉落墜......當然我只能一個人冥想,甚至無人可交流也懶得受白眼,所以對於漂泊的零餘者有莫名的接納和同情。——何必談這些呢,我已經覺得自己的文字太拉雜了。 後來霍爾頓打算到鄉下去喬裝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人體健全的功能反會撕毀自由,可是唯一肯聽他講的妹妹令他欲罷不能,終於他心情沉重地目睹小女孩遊樂時的輕盈身影,心兒變做了冰點,在外流浪多時的他從不屬於他的黑暗世界回到那個屬於他的涼薄世界裏,他怎樣回家,怎樣生了一場病,都成了謎團,他不知道下個學期應該如何,就像我們都不知道一樣。在網上找到一篇:善良的人性在頹廢中閃光 這兩天一直在讀塞林格的<麥田裏的守望者>.據說這本書深刻細膩的刻畫了青少年的思想.有助於我們瞭解他們的想法.讀了之後果然如此.這應該說是一本好書. 故事跨度並不大,從主人公霍爾頓又一次被學校開除說開來.他的被開除的消息沒有被家人發現的時候,霍爾頓決定去流浪.故事就講了他流浪的兩天兩夜的經歷.應該說這是一個世俗的眼光中讓人頭疼的孩子.他家境富裕,已經四次被不同的學校開除,作爲一名中學生他吸菸喝酒滿口的髒話,與同學打架,在他的眼中幾乎沒有可以值得高興和尊敬的人或者事物.別人認爲高尚的東西他統統認爲低俗,思想偏激. 但是不可否認霍爾頓也是一個典型的形象,他的心靈深處有很多的東西是需要別人來理解來關愛的.不幸的是,他總是遇人不淑.潘西中學是人們公認的一流學校,但是在霍爾頓的眼中卻充滿了人與人的傾軋,猜忌.人們在這裏談論的最多的就是酗酒,女人,性.霍爾頓的心中充滿迷惑. 他的父母對他充滿了期待這份期待卻讓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所以在帶領了校擊劍隊去紐約參加比賽,作爲隊長他卻把重要的東西忘在了地鐵上.這樣的錯誤自然是不能原諒的.所以他就遭到了再一次的被開除.他對於被開除並沒有太多的傷心,但是卻害怕回家面對自己的父母.於是決定用他手中的錢去紐約玩兩天.當他父母知道消息後無法不面對的時候再去面對.__典型的青少年的思維. 在流浪的兩天中他遭遇了很多的事情,也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對於這些人他是懷着一種冷靜的旁觀者的態度,一種頹廢的無聊的態度來面對的.不知爲什麼,讀 的時候有一種很難過的思緒在流動。一個人的心靈本來是很單純,是可以看到世界的美好的,可是這個世界太多的黑暗,一個本來可以幸福的心靈卻看到了太多的痛苦。所以霍爾頓不幸福。看這個書的時候的我也不開心。書評中說,這個人物形象抨擊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他們精神世界的殘缺。我對於這樣的一個評價不敢苟同。我覺得它並沒有把矛頭指向資本主義的精神文明,沒有那麼明顯的政治色彩。更準確的一點說,它應該是一部青少年心靈的成長史。 霍爾頓是一個善良的孩子。從他在宿舍裏看到貧窮的同學拿了一個破舊的皮箱來裝東西,爲了照顧同學的自尊心而把自己的好的皮箱放在了牀下;在紐約流浪的時候,看到幾個修女募捐,他爲自己捐了很少的錢而慚愧(其實他捐的並不少。);即使在空虛無聊的時候爲了表明自己是個大人,他在旅館裏招來一位妓女,他也因爲那個女孩身上穿的漂亮衣服而感傷——他想到的是這個女孩去買這件漂亮的衣服的時候,別的人或許認爲她是一個善良純潔的女孩,而其實她卻以這種方式來謀生——他爲此而感傷。我們不難發現,霍爾頓的心靈深處有很多柔軟的善良的東西在。所以雖然他很頹廢,所看到的都是一些黑暗的東西——這並不是他的錯,而是他所生活的那個環境的錯。所以霍爾頓擁有那樣的理想一點也不讓人覺得奇怪,這正是他的可愛之處。 下面的這段話我收藏了這是霍爾頓的理想——“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_-----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是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很喜歡這樣的話,這樣的理想也許不遠大,可是我們的生活中難道不是真的需要這樣的守望者嗎?而我們每個人其實也就是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吧。這樣的工作雖然會枯燥,但是我們首先得把這樣的小事情做好了纔是啊——雖然每個人的心中或許會有一種一劍寒九州的英雄主義情結——但還是象霍爾頓這樣做一件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吧。 我想這也是霍爾頓可愛的地方。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守護一種美好這纔是真正的大善良,這種大善良讓霍爾頓在頹廢中也顯得那樣的可愛,就像在一片沼澤地中讓我們看到了閃光的美好的東西。

第四篇:國小生怎麼寫讀後感

國小生怎麼寫讀後感

如何寫讀後感!

寫好“讀後感”要做到四點:一、讀懂原文抓中心:我們在讀中可分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讀”,纔有寫“感”的條件。二、選擇重點作感點:一本好書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點很多,必須指導學生從衆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於寫的感點,作自己讀後感的切入點。三、讀感結合有側重:指導學生處理好寫讀後感時“讀”與“感”的關係,做到二不二要。四、聯繫實際談感受:指導學生聯繫自己或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寫出真情實感。

[關鍵詞]:讀後感;感點;實際

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都可能有所收穫,有所感想,把自己的收穫或感想寫出來,就是心得體會,也叫讀後感。寫讀後感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的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和語文水平,那麼怎樣指導學生寫有新意、有感情、有見解、有體驗的讀後感呢?

一、讀懂原文抓中心

“讀後感”的“感”是從讀中產生的。只有讀得認真,纔能有所感,並能感得深刻。如果有必要的話,在讀文章前我們可先讓學生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作者等。在讀中可分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樂家揚科》爲例,一是初讀感知,理清層次,把握文章的來龍去脈,建立起對課文的初步總體印象。初讀《小音樂家揚科》我們知道文章記敘了具有音樂才能的波蘭窮孩子揚科爲了看看、摸摸地主僕人的小提琴而慘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二是細讀深思,抓重點,引導學生評詞析句,細讀深思,體會用詞的生動、準確。細細品讀文章,可先讓學生找出一些能反映揚科熱愛音樂的重點詞句,再細細體會語言的形象生動,故事的扣人心絃之處。三是研讀體悟,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表達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讀文章,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們進一步明白了奪去小音樂家揚科生命的罪魁禍首是人吃人,人剝削人的資本主義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裏窮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沒,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慘命運,使學生感悟到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裏是如此幸福。我們只有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讀”,才能領會到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才具備了寫“感”的條件。

二、選擇重點作感點

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的讀後感,可“感”的點很多,要寫好讀後感,必須選好“感點”。什麼叫“感點”呢?感點是由書中某一個地方的內容引起的,引發我們體會的地方,它不是憑

空產生的。面對衆多的感點,我們必須指導學生從衆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於寫的一個或幾個感點,作爲自己寫讀後感的切入點,切不可面面俱到。例如《三顧茅廬》這篇文章,有這麼三個方面可以作爲感點:一是張飛對諸葛亮粗魯無禮,張飛很莽撞。二是寫劉備的語句和寫張飛的語句對應起來可以看出劉備態度很謙恭。三是從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完成統一國家大業,從中體現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我們可發現第三個感點是這個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覆讀這個故事後感受最深的一點,那麼我們就選第三個作爲讀後感的切入點。

三、讀感結合有側重

寫讀後感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我們說,“讀”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讀”的結果和目的。讀後感中少不了對原文的“敘”述,但它不像記敘文中的“敘”那樣具體、形象、生動,讀後感中的“敘”要做到簡明。國小生寫讀後感常犯的毛病是複述原文,沒有做到簡明扼要。有的只“感”不“讀”,離開原文意思漫無邊際地胡編亂寫,說道理時空發議論,而缺乏身邊的實例。寫讀後感可以說經驗,也可以談教訓。大多出色的讀後感,總是受原文內容或情感觸發,從而引起對生活、學習、思想等實際問題的思考。讀後感,是有“讀”有“感”,“讀”、“感”結合的。可以先敘述文章內容,後集中談體會,這種寫法適於只談一點體會。還可以邊敘邊談體會,“讀”和“感”交叉寫,這種寫法可以談幾點體會。無論用哪種方法寫,必須叫學生做到二不要;不抄錄課文:要用自己的話簡要敘述;不離開文章的內容,要真切聯繫自己的實際抒發感想。

四、聯繫實際談感受

這個“實際”,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沒有情感的讀後感蒼白無力,

第五篇:國小生寫讀後感指導及範文

國小生如何寫讀後感

讀後感,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後,根據自己的感想所寫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戲劇後所寫的感想,叫“觀後感”,與“讀後感”的性質性同)

讀後感屬於議論文的範疇,但又不同於一般的議論文。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繫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繫實際範圍很廣泛,可以聯繫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繫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繫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讀後感以“感”爲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爲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纔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繫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爲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

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爲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1《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

輕輕的合上書已經很久了,《魯濱遜漂流記》中曲折連環的故事情節與魯濱遜的自立、自信、自強的精神卻深深地在震撼着我。

魯濱遜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中,但睿智的他不甘平庸,對父親的忠告-----不要去航海全然不顧。在一次航海中,船在南美洲海岸的一個荒島附近觸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喪生了,只有魯濱遜堅強的活了下來。海浪把他捲上了岸。

這座小島荒無人煙。魯濱遜在這裏獨立生活了24年,一次偶然,他解救了一個俘虜-------“星期五”。過了四年,他們一起克服重重困難回到了祖國。魯濱遜不屑守成,不甘平庸,有實幹精神,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更令我佩服得是魯濱遜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造出了桌子、陶器等物品。當面對食物危機時,他種植出了大麥和水稻,並靠這些僅有的農作物製造出了粗糙的麪包。這一點就是我們不能相比的。現代的我們都是生活在溫室裏的花朵,是家裏的“小太陽”、“小皇帝”,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掉了。一個個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記得有人做了一個實驗:一個日本的孩子和一箇中國的孩子分別放在同一座有野獸出沒的山中。中國的孩子很害怕,沒有堅持下來。而日本的孩子卻憑着堅強的意志和勇敢的鬥爭精神頑強的堅持下來。簡簡單單的實驗說明一個不簡單的道理:中國孩子在自立自強和意志力上需要很大的提高,我們不能總是沉浸在父母和社會的溺愛之中,要報效我們的祖國要使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我們不能再這樣逍遙自在,碌碌無爲,難道我們不應該做點什麼嗎?魯濱遜機智勇敢,會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創造條件,這正是我們所缺乏的。同學們,爲了我們的祖國明天更加美好,快快從我們自身做起,堅強剛毅、機智勇敢、不怕困難。只有這樣,我們纔對得起父母、社會、國家。

魯濱遜聰明機智而又堅強,我喜歡這個人物,更敬佩他身上的精神。

2 《西遊記》讀後感

《西遊記》這部經典的文學名著,已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家喻戶曉了。我想不少文學家已經發表過這部名著的言論了,所以我不想對這部名著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只想對其中的人物談談自己的想法。

在其中,我最欣賞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豬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勞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

我認爲,《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吳承恩塑造的孫悟空,嫉惡如仇,神通廣大,一切稱兇逞狂的妖魔鬼怪在它的金箍棒下都失去了往日的威風,或一命嗚呼,或束手就擒,這都反映了吳承恩掃蕩社會醜惡現象和醜惡勢力的強烈願望,也是《西遊記》民主性精華之所在。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爲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

3 西遊記讀後感

西遊記是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我非常喜歡這部書。

《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啦!因爲他總是聰明過人、助人爲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他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衛着我們。或許由於唐僧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動腦筋,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的緣故吧,有時纔會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反而會更糟糕。不過我還認爲唐僧過於善良,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好,因爲他只看表面,不瞭解人的本質。

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裏老想着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畢竟他在西天一路上披荊斬棘,當開路先鋒,不辭辛苦污臭,所以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特別是他的很多小聰明比孫行者強,這也是孫行者做夢也不想不到他認爲的呆子居然是這麼一個“陰險”“狡詐”的傢伙,可是在唐僧眼中,他還是一個老實人,是個好徒弟,這也是行者的聰明不如豬八戒的地方。豬八戒還是一個好人,沒有害人之心,並且終於堅持到最後的勝利。寫一個弱點很多的人能討人喜歡,讓人記住,是很不容易的。

《西遊記》中師徒四人遇到的種種困難在我看來就像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的挫折,這本書告訴我們,人生有許多的困難,這些也許不是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克服的。所以我們需要朋友,需要有知心人一起分擔,這些困難也許是自己能克服的,所以我們在此就要鍛鍊自己不怕困難,以及堅定的不後退的信心?

圓明園的毀滅讀後感500字

前幾天,我們剛學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我深深地被這悲慘的歷史而震撼。當我讀到英法聯軍在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中,任意破壞、銷燬時,我心中萬分憎恨;當在課外書上讀到了??時,我又爲身爲中國人的萬般懦弱而悲憤:當英法聯軍侵入時,士兵們竟各個跪在城門前,打開大門讓他們進去,龔自珍的兒子龔橙還給英法聯軍帶路而感到無比的羞恥。看到這裏,我又是憎恨,又是憤怒,但我卻無能爲力,只能是萬分惋惜。

時光的列車穿梭在1860年前,那時的圓明園是一顆耀眼的珍珠,鑲嵌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漫步圓明園內:這裏有金碧輝煌的宮殿,紅牆黃瓦又莊嚴又美

麗。這裏有各類歷史文物,如:十二生肖銅像,青銅禮器,名人書畫??這裏還有仿照各地名勝的景觀,如: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等。流連其間,彷彿讓人置身在童話般的幻想境界中。

可這美好的一切已不復存在。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願走進那個時代,當一名將軍,領兵打仗,在戰場上我決不臨陣脫逃,我要和英法聯軍誓死拼搏。是可憎的英法聯軍,毀掉了圓明園輝煌的歷史。爲了圓明園的存在,我決不懦弱,一定和敵人決一死戰。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我也要與他們同歸於盡。

但是,歷史終歸是歷史,時間也不會倒流。我希望人人爲祖國盡一份力,讓圓明園的毀滅歷史成爲我們這代人的警鐘,“只有民強,纔有國富。”

“落後纔會捱打”的歷史,時刻提醒我們應該用自己的行動來換取祖國的錦繡未來,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如果人人獻出一份力,祖國的未來將一片光明。

標籤:讀後感 國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