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2.32W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多篇】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一

生命是多麼宏大的命題呀,即使是偉大的人物,也難以勘破。所以,對於人的生命的追索,其實是一生的命題,我們也許可以看到不同,但是一定要學會追溯本源。然而,孩子還比較單純,我們要怎麼讓他們感知?我想,日本“繪本之父”鬆居直先生的回答很有代表性,他說“有個喜歡《凱迪和一場大雪》的男孩,每天都不厭其煩地看這本書,雖然已經看了兩個星期,還是沒有放下的意思。”而這本《生命的故事》也正是出自同一個作家維吉尼亞·李·伯頓(1909-1968年)之後,溫和而細膩,費盡心思而打磨的繪本,自然是上乘之作。

出於好奇,我專門去尋找了一個維吉尼亞·李·伯頓的資料,隨意一找,就是20世紀美國繪本作家中翹楚,翻了一下她的作品集的介紹,我想,又幾個關鍵詞可以供我們參考:《邁克·馬力乾和他的蒸汽剷車》《凱蒂和大雪》,繪本里的精品,當時孩子入門的讀物;一部繪本的繪製加選定時間約爲6個月,每一次的文字編撰和繪畫選擇約爲16個月,加行出版和發行,也就是每一本繪本的時間基本都是三年左右,而《生命的故事》也是如此,流暢的文字和精心雕琢繪製的圖畫,尤其是讓人驚喜的細節刻畫,無論是宏大的地球場景的描寫,還是兒童內心心理精細的刻畫,都是包含着愛和美,而在這愛和美之間,是作家睿智的人生感悟和歷史、社會責任感。《生命故事》(Life Story)(1962年)是維吉尼亞繪本人生中爲孩子繪製的最後一部收官之作,較之前的作品,這本書竟然花費了整整八年的時間,在這八年裏,我們看到的那些精美的插圖,是維吉尼亞不斷前往遠處他鄉,奔赴紐約國家歷史博物館,實地考察考古博物院,以第一時間和信息來獲取地理學、古生物學、古植物學和考古學方面的相應的知識。作爲一個繪本作家,她的耐心讓人驚歎,畢竟不是爲了科普,但是同時又是爲了讓孩子可以獲得更多的閱讀體驗,所以這本書在繪製上不僅吸收和消化維吉尼亞所查閱到的各種艱澀的專業資料,而且爲了便於孩子理解,還在細節上下功夫,每一幅插圖她都精益求精,每一個細節她都細緻修訂,在“完美”這件事情,維吉尼亞費盡了力氣。

我們其實都好奇過,生命是怎麼誕生的?又是如何演化成現在的生命體的?《生命的故事》給了我們答案。自從地球誕生以來,這裏就埋下了生命的種子,那麼生命如何誕生?又是在什麼因素的影響下開始進化,最終演變成我們今天看到的模樣?又是如何進化成複雜的生命體呢?這本書以五幕劇的形式來講解,和孩子講故事一樣,不是單一的說教,而是娓娓講述,同時在生命發展的歷程中,維吉尼亞看到的不僅僅是地球,你看,從銀河系、太陽系和地球,這個每一顆星辰的演變和每一個星體的行程,在誕生的過程裏,都是有細緻的圖景來展現。當地球終於形成了,古生代、中生代、新生態、全新世時代一直到現在的2世界的當代生活,在漫長的歲月裏,億萬年來,地球上各種生命的發展歷程脈絡清晰,加上每一個時期的代表性生物的繪製都躍然紙上,讀來不僅是人的生命的感知,更給了人以歷史恢弘、波瀾壯闊的感受,讀書,不就是這樣的一種感受麼。

如果你覺得生命的演繹過程難以用語言來表述,不怕,《生命的故事》裏的語言處處洋溢着難得的詩意,如果你擔心讓孩子閱讀這樣的文本艱難晦澀,不怕,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活潑新穎,而且在專業術語的表達上非常規範,儘量以詩話且淺近而又不失靈動的語言來描述,當然,如果閱讀文字無法讓我們動容,那麼宏闊華麗又充滿細節的波瀾壯闊的生命歷史演變畫面,就可以讓我們在閱讀時,在孩子和自己的眼前開始想象,既遙遠又切近的時空圖景自然而然就會在孩子腦海中生成,生命發展的軌跡也許鋪展不開,但是生命演繹的輪廓卻再清晰不過了。

如果你的孩子也細化讀繪本,但是對這些內容又無法完全理解和消化,不妨選擇《生命的故事》這樣的書籍,繪本的內容不深刻,卻足以在孩子的腦海裏勾勒出生命演繹的進程,從而在幼小的心靈裏埋下生命和科普的種子,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讓孩子在閱讀繪本的時候收穫知識,便是讀書最大的意義了。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二

根據科學家的估算,地球現在大約已經有45.5億歲了,在漫長的歲月中,地球也出現了生命。要知道,在幾十億年前,地球也是一顆熾熱的球體,外圍是塵埃雲與旋轉的氣體,那麼,在地球上的生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是如何出現的?它們是什麼樣子的?有着什麼樣的生活習性和特點?也許你的諸多疑惑可以在一冊《生命的故事》中能夠找到答案。它不僅僅適合對地理、生物感興趣的成年讀者,也很適合兒童閱讀。從圖書的內容設計上來看,文字並不繁冗,圖文並茂,更有趣的是它以戲劇的形式展開,用五幕內容展開鋪陳,夠有趣!

打開圖書蠻有趣的就是將動物和植物作爲領銜出演的“主角”以及“配角”演員——其他動、植物,細菌等悉數亮相。很可愛的一點竟然標註了“以出場順序爲序”,很有喜感。一方面,知識性很強,按時間順序出現的動植物做了大概的梳理;另一方面,以戲劇的形式來了一個不失幽默的開場。

接下來便是場景簡介了,共分六場“戲”。戲劇內容沒有過多的角色出現:主角毫無懸念的登場——“地球”。講述了地球最開始的狀態。從溫度、岩漿岩、變質岩、沉積岩等描述了地球的基本狀態及變化。引出了“頭足類動物”及苔蘚類植物的出現。別看不多的幾張彩頁,卻有着不少必讀的知識點。例如,地球的公轉時間、自轉時間,太陽系的八大成員分別是誰以及他們距離地球的遠近距離等等。

而後面依次出現的五幕則是《生命的故事》重頭戲了。第一幕介紹“古生代”的知識,從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講到石炭紀、二疊紀的遠古生命。我們國中生物中學到的三葉蟲便在這一部分“粉墨登場”了。隨着此時期地球的溫度變化,還會有其他的動植物生命出現,尤其是我們熟悉的恐龍也會呈現不同的特點。第二幕介紹“中生代”中的江河邊、溼地裏、海洋邊、湖岸邊、山地上的生命。第三幕講解“新生代”的故事。在這一時期,氣候多次變化,恐龍已經將消失在地球舞臺,哺乳動物將成爲重要角色。第四幕中,人類已出現並繁衍生息。第五幕今天的全新世就是大家熟悉的場景了。

全書文字不多,畫面感生動。在不多的文字中,串聯起了幾十億年的地球生命故事。如果這些知識僅是學科類單純記憶那麼一定會感覺枯燥,但伴隨着圖文解釋理解難度相對降低也便於大家記憶了,它就是一冊有趣的繪本。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三

大家一定都聽說過著名的《物種起源》了吧,而它的作者——達爾文,你瞭解嗎?我向大家推薦這本《熱愛生命——達爾文的故事》,讀了這本書,你一定有所感觸。 這本書講述了達爾文一生的成長經歷:蘇格蘭的奇妙遠行,牛津大學的溫馨聚會,還有長達五年的世界環球之旅……正是那些多姿多彩的植物,那些各式各樣的動物成爲了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的重要基礎。

對於我們現在來說,達爾文是一個極其不平凡的人,他顛覆了那時人們的思想,甚至顛覆了《聖經》。可誰能想到,小時候的達爾文,竟是一個調皮的“搗蛋鬼”呢?那時,達爾文偷採了自家果園的水果,然後把它們藏在灌木叢中,故意說水果被人偷了,再發動一大堆人“抓小偷”。不懂事的達爾文把這稱作“聳人聽聞的謊言”。也是,調皮搗蛋是每個小男孩的天份,達爾文這麼做,當然是理所當然的了。

也許正是因爲達爾文愛玩的天性,在又一次的偷採水果的過程中,達爾文甚至還有了“新發明”。而我認爲,正是這麼一個“新發明”,預示了達爾文未來的成就。

後來,達爾文考上了劍橋大學。達爾文不喜歡劍橋大學的課程,但是他又新增了兩樣愛好:欣賞圖畫和聽音樂。可是無論什麼興趣都超不過另一樣愛好,那就是採集甲蟲。儘管沒有什麼科學上的追求,達爾文采集甲蟲的工作還是進行得興致勃勃,並且很順利。

幾年後,達爾文由一個不懂航海的外行變成了水手,開始了長達五年的。環球之旅。後來,達爾文結了婚,發表了《物種起源》,成爲了一位大名鼎鼎的科學家……

看到這裏,我合上了書本。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做事並不一定要循規蹈矩,在沒有經過證實之前,你可以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想法。說不定有一天,你的幻想成爲了現實……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四

一九九九年十月三日,在貴州省麻嶺風景區,正在運行的纜車突然墜毀,三十六名乘客中有十四位不幸遇難。而就在悲劇發生時,一對年輕的夫婦,用雙手托起了自己兩歲半的兒子。結果,兒子得救了,這一對父母卻失去了生命。

這是一個悲壯的故事,這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我。

在這生和死的瞬間,父母想到的並不是自己,他們用雙手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兒子,這就是父母之愛。我覺得在纜車下滑即將墜地的那一瞬間,子灝的爸爸潘天奇和他的媽媽賀燕雯兩個人把孩子舉起來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偉大的壯舉。這個壯舉,是出於他們對孩子的一種愛,一種無私的愛。我每想到這裏,我就有一種感動,一種震撼,不知不覺我已淚流滿面。父母親爲了子女可以毫不猶豫的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而我們子女又爲能父母做些什麼呢?想想自己平時的任性和對父母的衝撞,心裏覺得酸酸的,酸酸的想哭……

在暑假期間,我在普陀山坐了一次纜車,我親身體會到了那種上上下下、飄在半空中的感覺。就在這同樣的纜車上,小子灝的一家經歷了生死離別。此時,韓紅自己創作自己演唱的《天亮了》——一首專門爲《生命的故事》而創作的歌,彷彿就響起在耳邊:

媽媽告訴我希望還會有,

看到太陽出來天亮了,

看到太陽出來他們笑了天亮了。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五

一天,我來到書櫃前,抽了一本已沾滿了灰的繪本,叫《生命的故事》。

這本書是一部話劇,共六幕,三十四場。首先講的是銀河系與地球的誕生;然後講的是地球誕生後的樣子:水蒸氣、塵埃和氣體合在一起,遮住了太陽;然後作者又講了在大約四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三葉蟲統治了海洋。直到約三億五千萬年前,陸地的神話纔開始譜寫,早期植物纔開始生長。在大約二億三千五百萬年前,恐龍出現了:一聲聲怒吼劃過天邊,一陣陣腳步聲震耳欲聾。兩億年後,哺乳動物出現了。大約二萬五千年前,人類誕生了。人們開始進化:種果樹、養家禽、馴服寵物……直到現在,高樓大廈,“人來車往”。

萬物都在變化,誰跟不上變化,就會被大自然淘汰,就像三葉蟲、恐龍……如果人類繼續破壞大自然,也會受到大自然同樣的嚴懲。

在這本書中,我認爲最美的一句話是:“生命的故事像一出永不謝幕的戲劇,常變,常新,永遠令人欣悅和驚奇。”

人生就像一朵曇花:盛開後凋謝,凋謝後盛開……人生是永不停息的。生命的故事也一樣:經過了二十九億九千九百九十七萬五千年,描寫了一百多種生命。在宇宙中,人類的生命就像曇花一現,但像牛頓一樣的偉人,他們的曇花一現就像是重於泰山。我們現在也要努力學習,將來回報社會,讓我們的生命故事更加輝煌!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六

《生命的故事》是由美國作家維吉尼亞?李?伯頓先生所作。本書主要寫了生命的演變過程:從古代早期到古代晚期,又到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演變過程,用簡單的語言和有趣通俗的圖畫給我們完美地呈現了出來。整本書用一頁文字和一頁圖畫搭配,讓我們更好的體會到了生命的奧祕。假如我們讀到不懂的地方,便可以看看圖畫,或許就會明白了。

我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把這本書讀完了,因爲一頁的字數有的都不到100個,所以看得非常快,也非常過癮。本書行文非常簡練,但我能在字裏行間體會到生命的奧祕。我越讀越有意思,讀完一遍忍不住還要讀第二遍,真是引人入勝。

生命的故事就好比一場電影,鏡頭的每一次轉換,濾鏡的改變,都會出現一種新的生物。而生命的奧妙,並不是一個個單調的鏡頭所代替的,它們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而鏡頭,它只是展現的一個工具。

我一直以爲侏羅紀是最早的世紀,但這本書給了我答案。在侏羅紀之前,還有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和三疊紀、7大世紀。而侏羅紀在古生物年代表上,已經在偏後位了,很明顯我的想法被否認了。可見我的知識是多麼貧乏,需要學習的知識太多了。

讀完這本書,寫完這篇讀後感,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生命的故事”。生命五彩紛呈,未知的祕密等待着我們一點點地把它們揭開。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七

《生命的故事》是講了從太陽形成到地球形成、再到海洋,之後到人類的發展全過程的一本書,書中講了動物、植物等生物的成長和滅亡,講述了我們地球上生命走過的歷程,從一開始直到現在。

它讓我知道了銀河系、九大行星、地球月亮的情況,讓我瞭解了岩漿岩、變質岩和沉積岩的形成,還有人類大約是在100萬年前誕生的。

書中詳細記載了:海洋裏的生命和陸地上的生命,描述了沙漠裏的生命和森林的生命等等,之後描述了史前人類、歷史上的人類,再到現在人類延續到現代的全新世界。

我們要愛護地球,愛護動物和小植物,更要愛護人類的生命,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很重要,所以,我們更要注意安全,例如:交通安全、家電安全等,要愛惜自己的生命,一代傳一代,讓生命生生不息。

在生命的長河裏,有驚天動地,也有平淡無奇,無論過去是何種結局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現在和未來,我們要把握機會,努力好好學習,讓青春閃亮出耀眼的光芒,成就它的人生價值。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八

當我開始閱讀這本《生命的故事》,許多好奇的問題像雨點一樣下來了,生命還有故事嗎?生命的故事是關於什麼的呢?於是,我的好奇心像爆發了一樣,便打開了這本維基尼亞·李·伯頓寫的書。

《生命的故事》是以文字和劇幕的形式表現的,翻開書,映入眼簾的是像一個舞臺佈置的畫面,把植物和動物從古生代早期一直到新生代的演變都細緻入微的畫裏出來。那些活靈活現的生物們各種各樣,同時也把銀河系夫人神奇奧祕都告訴了我們。

地球的古生代是我喜歡的時代,那是一個由森林全覆蓋的陸地,小河在森林裏盤旋着,像一條千古巨龍。如果能生活在這種原始森林,聞着新鮮的空氣,喝着甘甜的泉水,那是一種多麼美好的生活啊!寂靜無聲,清閒自在。在森林之中穿行,玩耍是多麼令人嚮往啊!

地球不斷的在變化着,越來越美麗,而我也要不斷的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書寫一本屬於我們自己的《生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