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論持久戰讀後感 優選15篇

讀後感2.65W

【導語】

論持久戰讀後感 優選15篇

論持久戰讀後感 優選15篇 由本站會員“微微笑眉”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論持久戰讀後感篇2:論持久戰讀後感篇3:論持久戰讀後感篇4:論持久戰讀後感篇5:論持久戰讀後感篇6:論持久戰讀後感篇7:論持久戰讀後感篇8:論持久戰讀後感篇9:論持久戰讀後感篇10:論持久戰讀後感篇11:論持久戰讀後感篇12:論持久戰讀後感篇13:論持久戰讀後感篇14:論持久戰讀後感篇15:論持久戰讀後感

【正文】

篇1:論持久戰讀後感

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同志,他創造性地提出了《論持久戰》,成功預計了這場中國與帝國主義日本,在這場戰爭中,將面臨的戰爭結局——規定了戰爭不能速勝……中國不會滅亡,最終勝利是中國的……而只能是持久戰。

毛澤東同志爲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軍事思想財富,他往往是站在一個超越了軍事的角度來對軍事行動(戰爭)進行表述。這是毛澤東不單純是一個軍事家的體現!它是一個政治家,一個哲學家。所以他的思想方向首先應當是先從政治層面着眼,再結合其特點運用哲學思想理論來進行認識,使其能看得更加深遠更加深刻。

毛澤東在寫《論持久戰》時,是在抗戰初期,那個全中國人都最痛苦的階段,毛澤東在思想上點燃了全體中國人的智慧,最終擊敗日本帝國主義。蔣介石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也是備加推崇,白崇禧更是將其視爲克敵制勝之法寶,組織軍事專家深入學習。自我也更是認真研讀,又在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看法。所以說《論持久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指導思想並不誇張!

政治家和統帥應當作出的最重大的和最有意義的確定,是根據這種觀點正確地認識他所從事的戰爭,他不應當把那種不貼合當時情景的戰爭看作是他應當從事的戰爭,也不應當想使他所從事的戰爭成爲那樣的戰爭。這是所有戰略問題中首要的,也是涉及面最廣最基礎的問題。這種軍事家已經不單是一個軍事家而已,他從全局從全民族來研究這場戰爭,來看下《論持久戰》的前一段語句:偉大抗日戰爭的一週年紀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團結起來,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同敵人作英勇的戰爭,快一年了。這個戰爭,在東方歷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歷史上也將是偉大的,全世界人民都關心這個戰爭。身受戰爭災難、爲着自我民族的生存而奮鬥的每一箇中國人,無日不在渴望戰爭的勝利。

此刻讓我們再重溫一下主席的經典論斷!也就是《論持久戰》的結論:“在什麼條件下,中國能戰勝並消滅日本帝國主義的實力呢?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是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二是國際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國內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的興起。就中國人民的立場來說,三個條件中,中國人民的大聯合是主要的。”“這個戰爭要延長多久呢?要看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實力和中日兩國其他許多決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很快實現,戰爭就要延長。但結果還是一樣,日本必敗,中國必勝。只是犧牲會大,要經過一個很痛苦的時期。”“我們的戰略方針,應當是使用我們的主力在很長的變動不定的戰線上作戰。中國軍隊要勝利,必須在廣闊的戰場上進行高度的運動戰。”“除了調動有訓練的軍隊進行運動戰之外,還要在農民中組織很多的游擊隊。”“在戰爭的過程中……使中國軍隊的裝備逐漸加強起來。所以,中國能夠在戰爭的後期從事陣地戰,對於日本的佔領地進行陣地的攻擊。這樣,日本在中國抗戰的長期消耗下,它的經濟行將崩潰;在無數戰爭的消磨中,它的士氣行將頹靡。中國方面,則抗戰的潛伏力一天一天地奔騰高漲,大批的革命民衆不斷地傾注到前線去,爲自由而戰爭。所有這些因素和其他

的因素配合起來,就使我們能夠對日本佔領地的堡壘和根據地,作最終的致命的攻擊,驅逐日本侵略軍出中國。”(一九三六年七月與斯諾談話)“中國的政治形勢從此開始了一個新階段,……這一階段的最中心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的勝利。”“爭取抗戰勝利的中心關鍵,在使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爲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僅有這種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才能使抗戰得到最終的勝利。”“由於當前的抗戰還存在着嚴重的弱點,所以在今後的抗戰過程中,可能發生許多挫敗、退卻,內部的分化、叛變,暫時和局部的妥協等不利的情景。所以,應當看到這一抗戰是艱苦的持久戰。但我們相信,已經發動的抗戰,必將因爲我黨和全國人民的努力,衝破一切障礙物而繼續地前進和發展。”(一九三七年八月《中共中央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這些就是結論。亡國論者看敵人如神物,看自我如草芥,速勝論者看敵人如草芥,看自我如神物,這些都是錯誤的。我們的意見相反: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終勝利是中國的——這就是我們的結論。

我們伴隨着祖國的迅速成長而成長。感受到的是我們中華民族,奮鬥不息的精神,我們偉大民族,決不屈服於任何世界其他民族的那份壯志雄心!所以我們身上肩負的職責不亞於我們以前的任何一代祖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由我們來完成!

21世紀的我們,更要秉承這樣的優良傳統,用信心百倍、百折不撓、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投入到我們日常工作當中,學習毛澤東思想,學習好主席當年的那種生活態度,和思考方式,以及那種人生夢想,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我想應當是比單純的學習那段歷史抑或那段文字,對於我們來說更有價值!

篇2:論持久戰讀後感

仔細讀了他的《論持久戰》,感觸頗多。抗戰全面爆發後,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寄望於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應對這種局勢,1938年5月,毛澤東寫了《論持久戰》,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的經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瞭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論持久戰》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的講演稿。國民黨內以汪精衛爲代表的親日派竭力鼓吹“亡國論”“再戰必亡”,爲投降日本做輿論準備。國民黨政府的腐敗和軍隊的節節敗退以及大片國土的淪喪,也使得一部分羣衆對抗戰產生了悲觀情緒。以蔣介石爲代表的親英美派則常常鼓吹“速勝論”,他們把抗戰勝利的期望寄託在外國援助上,幻想依靠英美等國迅速打敗日本。

在共產黨內,一些人也有輕敵思想,以爲依靠國民黨200萬正規軍就能夠使抗戰速勝。黨內黨外都有人輕視游擊戰爭,以爲游擊戰爭不值一提,抗戰的期望在於國民黨的正規軍隊上。爲了駁斥“亡國論”和“速勝論”,澄清混亂思想,回答人們普遍關心的中國抗戰能不能勝利,怎樣才能取得勝利的問題,1938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抗日研究會上發表了《論持久戰》這篇講演。這篇文章撥開了籠罩在人們頭上的雲霧,對人們當下最關心的問題給出了科學合理而有分量的回答,在延安引起了轟動。在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陳雲推薦下,《論持久戰》被油印成冊,在黨內傳閱,在傳播到各個根據地後,成爲我黨我軍樹立信心、指導抗戰的綱領。論持久戰一文發表後無論是在敵後抗日根據地,還是在國民黨統治區域,都廣爲流傳。即使在當時的國民黨內部也產生很大影響,蔣介石也對《論持久戰》十分讚賞,並將其精神歸納成兩句話:“積小勝爲大勝,以空間換時光。”同時,《論持久戰》的提出還產生了深刻的國際好處和生機活力。受到了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高度評價。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一文中,運用唯物辯證法,客觀、全面地分析了中日雙方的優勢和弱點,科學地揭示了抗日戰爭的發展進程和特點,爲中華民族贏得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制定了正確

的戰略戰術。他把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喻爲“犬牙交錯”的戰爭。透徹地分析了敵我雙方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優劣,闡述了“犬牙交錯”的幾種形態:內線與外線,有後方與無後方,大塊與小塊,局部與整體,包圍與反包圍。毛澤東同志精當地運用了“犬牙交錯”這一成語,以富有辯證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動地巧抒胸臆,使人們明白了“長期而又廣大的抗日戰爭,是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錯’的戰爭,這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既駁斥了速勝論,又痛斥了亡國論,使全國人民看到了勝利的前途,增強了必勝信心。論持久戰分析了中日雙方矛盾的四個基本特點: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提高(關鍵)、敵寡助我多助,批駁“速勝論”和“亡國論”,預見了抗日戰爭的三個階段:防禦、相持、反攻,把抗日遊擊戰爭放在戰略地位考察,依據國情,即“中國是一個處於提高時代的大而弱的國家”,闡明瞭戰略防禦理論,應承認用心防禦,反對消極防禦,闡明兵民是勝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來爭取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毛澤東還指出:“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日本是一個強

大的帝國主義國家,但它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國力雖然比較弱,但它的反侵略戰爭是提高的、正義的,又有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這種提高因素的代表。

日本戰爭力量雖強,但它是一個小國,軍力、財力都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而中國是一個大國,地大人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日本的侵略行爲損害並威脅其他國家的利益,所以得不到國際的同情與援助;而中國的反侵略戰爭能獲得世界上廣泛的支持與同情。這些特點“規定了和規定着戰爭的持久性和最終勝利屬於中國而不屬於日本。最終他得出結論:“中國會亡嗎答覆:不會亡,最終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覆: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從而有利地批判了當時國內存在的速勝論與亡國論,爲人民指明瞭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強調了“兵民是勝利之本”。他說:“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衆之中。”只要動員了全國老百姓,就會造成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毛澤東說:我們的戰略方針,就應是使用我們的主力在很長的變動不定的戰線上作戰。中國軍隊要勝利,務必在廣闊的戰場上進行高度的運動戰,迅速地前進和迅速地後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這就是大規模的運動戰,而不是深溝高壘、層層設防、專靠防禦工事的陣地戰。

這並不是說要放下一切重要的軍事地點,對於這些地點,只要有利,就應配置陣地戰。可是轉換全局的戰略方針,必然要是運動戰。陣地戰雖也必需,可是屬於輔助性質的第二種的方針。

在地理上,戰場這樣廣大,我們作最有效的運動戰,是可能的。日軍遇到我軍的猛烈活動,必得謹慎。他們的戰爭機構很笨重,行動很慢,效力有限。如果我們集中兵力在一個狹小的陣地上作消耗戰的抵抗,將使我軍失掉地理上和經濟組織上的有利條件,犯阿比西尼亞的錯誤。戰爭的前期,我們要避免一切大的決戰,要先用運動戰逐漸地破壞敵人軍隊的精神和戰鬥力。毛澤東科學地預言到,持久的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他明確指出,透過這三個階段,在雙方的力量比較上,中國必將由劣勢到平衡到優勢,而日本則必將由優勢到平衡到劣勢。其中,相持階段是最艱苦的,時光也最長,然而它是持久抗戰轉到最終勝利的“樞紐”,中國的抗戰力量的生長主要是在這個時候。經過相持階段的努力,中國的力量將轉弱爲強,使敵我力量比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那時,抗日戰爭就能夠進入收復失地的反攻階段了。毛澤東指出,在相持階段,游擊戰將成爲我方主要的作戰形式,而運動戰和陣地戰是輔助形式。在第三階段,運動戰將成爲作戰的主要形式。毛澤東在抗戰不到一年的時光內所描畫的這個戰爭過程的輪廓是對於戰爭發展趨勢的科學預測。他對持久戰個性是相持階段種種特點的論述,起到了戰略指導的重要作用。

《論持久戰》爲中國的抗戰勝利的道路指明瞭正確的方向,成爲了中國抗戰時期的指導綱領,引導中國的抗戰贏得最終的勝利。讀完這本《論持久戰》,我深深地佩服毛澤東的軍事才能,同時也感到我們這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作爲當代大學生,我們肩負着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使命,我們是祖國的期望,所以我們更要好好珍惜革命前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幸福,並且必須要努力奮鬥!因爲我們僅有不斷努力,才能真正的提高。

篇3:論持久戰讀後感

後面還有多篇論持久戰讀後感!

這兩種都是錯誤的觀點,都將給中國的抗日事業造成巨大的危害,於是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橫空出世,使人耳目一新!

論持久戰本身的資料暫且不談,就其中反映的唯物主義辯證法哲學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分析一二,此刻不成系統的羅列幾點:

1.事物的矛盾雙方都是在不短的發展變化的,並且在不斷的向對方轉化。我們的勝利和成功就孕育在這不斷的變化和轉化中。

有時候我們可能暫時的處於劣勢,可是如果我們能夠充分的調查瞭解雙方的實際情景,優點缺點,雙方彼此的矛盾情景,着手於擴大對方的缺點,削弱對方的優點,於此同時擴大自我的優點,彌補自我的缺點不足,時間長了,我們就可能相對來說慢慢的扭轉劣勢被動地位,進而變成優勢方,主動方。那裏麪人的主觀能動性很重要,要充分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

2.遇到事情要全面的分析問題,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忽略另一面;不要只看到事物的優點,而忽略其劣勢,這樣就會造成盲目自大或者對對方估計不足;也不能只看到事情的缺點而忽視我方的優勢,否則就會造成悲觀的情緒,看什麼都是一片陰暗,不能主動進取的去想對策,解決問題。

我們不必追求全面的勝利,當然全面的勝利最好,可是通常取得全面的勝利很難,我們只要在事情的末尾取得壓倒對方的勝利,也許我們很弱,可是對方也未必很強。

3.不要把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混淆,不分輕重。

有時候我們可能失敗了很多次,對方可能勝利了很多次,這不必須註定我們在將來就必定要失敗。有可能在將來的某一次關鍵的對抗中,我們能夠一戰定江山;而對方也有可能因爲屢戰屢勝,而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從此一蹶不振。我們這一次對抗勝利了,說明以前的失敗都是次要的,都不是主要的矛盾,而這勝利的一次纔是主要的矛盾,足以決定雙方的命運。

屢戰屢戰有時候可能比屢戰屢勝更有利於人的發展。

4.不要因爲勝利小提高小而不去爭取,不要因爲給對方造成的傷害小,影響小就不去實施。[由本站網友投稿]

我們處於劣勢,就是要不斷的去爭取勝利,爭取提高,這樣一步一步,一點一點積累起來,以後就可能成爲大勝,取得大的成就。於此同時,我們要不斷的給與對方於殺傷,不斷的動搖對方的決心,不斷的給對方製造不良情緒,長久下去,就可能給對方造成巨大的殺傷,使對方變得疲憊不堪,使對方失去勝利的決心和勇氣,這就是積小成大,積少成多的道理。

我們的根本原則就是削弱對方,保存自我,壯大自我。

5.當對方鋒芒正盛的時候,不要去硬碰硬,這樣只會毀滅自我,要不逞匹夫之勇,不以一時成敗論英雄,任對方送給我們女人的衣服,任對方嘲笑我們是縮頭王八,只管讓他們統統見鬼去吧,要看誰笑在最終。

對方氣勢洶洶,來勢正盛,此時猶如剛出山林的猛虎,爪牙銳利無比,氣力着實嚇人。這時我們要暫避其鋒芒,給他讓出前進的道路,讓他在廣闊的田地裏隨意的馳騁,等他折騰累了我們再出來收拾他。

6.看整體而不只看局部,看未來而不只是看眼前。我們要有必須的胸懷,能裝能容,不斷的強壯自我,鍛鍊昇華。

文化大革命中,不堪其辱的人自殺了,他們的未來也就葬送了。而小平同志經過三起三落,安然無恙,最終還登了大典,這不得不讓人佩服!我估計當時小平當時絕對沒有把挫折放在心上,估計他心裏想的是,老毛啊,你總有撒手的一天,到那個時候我再蹦出來,此刻你就拼命折騰把,等我蹦出來再給你弄個底朝天!

三國時候的司馬懿,戰國時候的老甘龍,漢九年級傑的韓信,都是精通此道的高手。

這就是偉人,不爲眼前的寸土得失而憂慮,能忍能耐,有時候耐一時,有時候卻需要耐一世,以期最終的一搏。他們看的是未來,是整體,是整個事情的發展趨勢。

7.分析問題的時候要着眼於事物的根本矛盾,性質特點,而不能單憑表象武斷的推出結論。因爲事物的表象不總是事物本質的真實表現,有時候我們也會給對方製造假象,用於迷惑對方,同樣對方也在竭力給我們製造假象,必須去僞存真。

比如毛澤東對全國革命浪潮很快就會到來的分析就很經典。當時正值革命的低潮,紅色政權和工農活動遭到國民黨各系軍閥的瘋狂鎮壓和破壞,白色恐怖籠罩全國。這時候很多人泄氣了,很多人認爲革命必不能成功,有的人更是寫信提問“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於是毛澤東分析了,此刻雖然處於革命的低潮,可是我們來看看社會各階層的矛盾變得怎樣樣了?由於軍閥混戰,必然增加租賦,這勢必會加重農民和地主官僚之間的矛盾;外國資本壓迫民族資本,民族資本必定會變本加厲的壓迫工人,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必定會進一步加大;而學生。。。。等等這麼分析以一般,最終得出結論,目前雖然是革命低潮,可是個階層間的矛盾分明是加劇了,所以全國的革命高潮必定會迅速到來,星星之火,能夠燎原,並且這不是遙遠的未來,“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你看看描述的多貼切,分析的多透徹,簡直讓我佩服的“無地自容”!

8.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三把火燒對了尚好,如果燒的不是地方,恐怕有百害而無一益。如果某一個領導調任一個新的領導崗位上,在還沒有對這個單位充分調查分析的情景下便忙着立規章,訂製度,多半是要歸於失敗的。

比如我們找客戶,不好找,那麼就走出去,到市場上每一天多跑跑,多轉轉,多瞭解信息和客戶需求,瞭解我們的不足和優點,這樣時間長了,客戶自然做不完。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做事情就是要“精確制導”,充分調研,就是找到治病的正確藥方。

中醫案例集裏面有一個清代名醫治病的案例很有說服力,其實這個醫生醫術平平,也沒有異常的過人之處,他之所以被人們稱爲名醫,就是他凡病都認真調研。有一次一個新婚的年前人去看病,全身腫的厲害,腰像水桶,五官都腫到一塊了,叫苦連天,很多醫生束手無策,而這個醫生一時也找不到原因,於是他便搬到了這個男青年家裏,與男青年同吃同住,忽然他發現由於是新的傢俱,油漆味很大,於是他斷定是油漆裏面的有害物質使青年生病。之後這個年輕人搬出了新屋,沒過幾天,病就好了。

倘若名醫不到年輕人家裏去做調研,而只是在案頭苦思冥想,是斷然不能解決問題的,這既是調研的魅力所在。毛澤東說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這話一點不錯。

9.光明前夜的黑暗,分娩前的陣痛。我們必須有耐心,不放棄。

有時候我們的力量大大的增強了,對方的力量大大的削弱了,可是還是不見我們的勝利,這個時候千萬不要着急甚至放棄。我們的力量雖然增強了,可是還不足以強到打倒對方;對方的力量雖然削弱了,可是還沒有弱到必敗的程度,所以這時更需要忍耐,繼續,以期最終的勝利。

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我方的進一步的增強和對方的進一步削弱,勝利必定是屬於我們的。

篇4:論持久戰讀後感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裏批駁了“亡國論”和“速勝論”,正確地分析了防禦與進攻,持久與速決的關係,提出了對日戰爭是一場“持久戰”及爲什麼是一場持久戰。看過之後,不得不爲毛澤東過人的研究力和確定力所折服。

毛澤東思想異常是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是被中國革命和中國現代史證明了真理性思想,將他的思想異常是他的“持久戰”思想用來炒股,同樣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他老人家在那時就從戰略的高度告訴了我們,做股票其實也是一場戰爭,也是一場持久戰,任何“亡國論”和“速勝論”都是錯誤的,任何炒股必虧,或一夜暴富,都是炒股的思想羈絆,是炒股的大敵。僅有樹立了持久戰思想,並把注意力放在研究“股情”上,放在“知己知彼”上,才能在股市上“打得贏”。

最近時常有朋友跟我調侃,說我買的中金黃金如果拿到此刻將是一個什麼樣的情形?開門之聲在淡淡一笑的同時,也不免有些沉重。是的,對於自我操作過的股票,開門之聲很少會有後悔和遺恨的,可是中金黃金(600489)卻是個例外----一個持久戰作戰思想的反面戰例。在來本論壇之前,本開門一向在國電論壇上發言,其發帖的點擊率和跟帖量一向名列論壇前茅,就因爲我的有關中金黃金一帖,與網友發生爭執,此後就再也沒有上國電論壇了。沒有上論壇,肯定沒有錯,因爲它能夠讓我“固執”;但沒有堅持持有中金黃金,沒有在中金黃金上打持久戰,那就是大錯特錯了。我重倉中金黃金,還幫許多朋友買了許多,並

且我還到公司作過調研,那時的一切,盡在我的思路上行進。然而,在我持股數月之後,在黎明到來之前,我堅持不住了,換股了,換了大半,之後又在9元多出盡。錯誤就這樣鑄就了----28元的中金黃金還能不讓人說那就是錯誤?!“有利的情景和主動的恢復,往往是在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這種“持久戰”的思想我是有的,但在那時,卻“灰飛煙滅”。

這是我炒股歷史中的最臭名昭著的一次戰役。本開門被“業內”認爲是“能夠重新站立起來的強者”,但當中金黃金站在28元的高地時,開門卻沒有了一點能夠站得起來的勁了。(今日當我翻開《論持久戰》時,那團火焰,又怎能不重重地灼痛我呢?)

打持久戰是需要有足夠的勇氣和耐力的,是要有堅定的信心作支撐的。打持久戰是需要時間的,時間是生命的分節號,打持久戰,就是拿生命換取價值。打仗也罷,炒股也罷,一切盡然。

今日,我把有關中金黃金的東西寫出來,是要用它告戒朋友們異常是新入市的朋友們,股路慢慢其修遠兮,炒股的過程其實也是意志歷練的過程,是一個比耐力,比信心,比毅力的過程,認準了就莫放棄,大膽持有,細心求證,只要是正確的投資,它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八年”算什麼?我拿生命“賭”明天,只要堅持不懈,必有回報。

“有利的情景和主動的恢復,往往是在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讓我們都記住它。

篇5:論持久戰讀後感

當時的抗戰形勢充滿了未知的迷霧,應對中國抗戰的前途命運,天下熙熙,誰又能做出正確而科學的分析確定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我們偉大的人民領袖毛主席。

徐州會戰結束之際,毛澤東開始撰寫醞釀已久,建立在科學確定和分析之上的時政論文——《論持久戰》。“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日本必亡,最終勝利的是中國”。他鮮明地批評了“亡國論”和“速戰輪”。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的經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瞭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在這篇著作中,毛澤東分析了中日兩國的社會形態、雙方戰爭的性質、戰爭要素的強弱狀況、國際社會的支持與否。他還科學地預見到抗日戰爭必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他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抗戰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實行人民戰爭。

《論持久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戰爭的綱領性文獻,它指明瞭抗戰的前途,提出了正確的路線。抗戰之後的實踐也充分證明了這篇著作的預見是完全正確的。文中主要闡述了在我方弱於敵方或環境不利於我方時應採取持久戰的策略,在此情景下要杜絕投降論和速勝論,因爲在敵方強於我方時這兩種論調就不現實,必然導致客觀失敗。《論持久戰》的主要資料是:1.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提高、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2.論述了僅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3.闡明的抗日戰爭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毛澤東在抗戰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所描畫的這個戰爭過程的輪廓是對於戰爭發展趨勢的科學預測。他對持久戰異常是相持階段種種特點的論述,起到了戰略指導的重要作用。這不僅僅體現出了毛澤東非凡的軍事才能,更體現出了毛澤東能從事物發展的長遠角度去看待問題。日本在工業上和軍事實力上是大大超過中國的,但由於日本是小國,財力、軍力、人力和物力資源有限,經不起長期戰爭的消耗,而我們具備論文主場優勢,擁有最廣大的人民羣衆基礎作後盾,所以打持久戰最終勝利的必須是我們中國。這就是毛澤東所強調的“兵

民是勝利之本”,所以要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共同抗日。

《論持久戰》及一系列抗戰時期的毛澤東著作,無疑是戰勝侵略者,推動那個時代前進的思想偉力。讀完《論持久戰》,我感觸很多,其實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場持久戰呢?無論是誰,都不可能一生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生都註定失敗,可是隻要你有毅力,不怕失敗,不怕挑戰,成功就近在咫尺。《論持久戰》提出了“兵民是勝利之本”,那麼在人生中,自我就是勝利之本,正所謂我的地盤我做主,我的人生我掌控。選擇怎樣樣的人生道路,最終就會有什麼樣的歸宿。我們的人生已經快走完13了,在接下來的道路中應當如何走,往哪走,相信我們都應當認真思考過了,我期望無論未來怎樣,大家都不要後悔自我所選擇的道路。無論未來我們是否會有交集,至少此刻我們還處在同一個起點。走自我的路,讓別人找去吧。

篇6:論持久戰讀後感

原先只明白《論持久戰》是毛澤東寫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這天查了相關資料,看了原文才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它是毛澤東在1938年寫的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的演講稿。當時抗戰全面爆發,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寄望於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針對這些言論和戰爭的具體狀況,毛澤東作了具體分析並且對於戰爭也作了預測和戰略部署。能夠說是一部超前的戰略分析著作。

文中首先對於“速勝論”和“亡國論”予以否定並提出抗日戰爭將是持久戰。中國不會亡,中國人不會淪爲亡國奴,我們必然會取得戰爭的勝利。全文總結起來原因有四點: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提高,敵寡助我多助。由於敵強我弱,所以這場戰爭必須不會很快結束。而後三點則可說明我們必須會勝利,只可是要經過持久戰。文章條理清晰,娓娓道來。據理力爭的推翻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的無科學理論,使人們對這場戰爭持正確的態度。同時,條條闡述我們會取得戰爭勝利的原因,增強了我們對戰爭的信心。

隨後文中闡述了我國將採取的戰略,分析了戰爭趨勢。我們的戰略方針是運動戰爲主,游擊戰爲輔。同時強調“兵民是勝利的根本”,應團結廣大農民羣衆,僅有人民戰爭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可見他把勝利的最重要因素放在人上方而非武器,也許日本在武器上比我們先進,可是勝利最終還是屬於我們的。而歷史也足以證明他的理論的正確性。

同時,也指明瞭中日都不會妥協以結束戰爭。與日本方面,他們的胃口很大,單純幾個省份的割讓並不能滿足他們的狼子野心;對於中國,我們也不容許日本保留中國的寸土。我們是絕不會妥協的,戰爭也是必然會進行下去的。

最終,而對於戰爭的趨勢,他預測將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三個階段的具體狀況不能預斷,總體趨勢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這一點是我最爲佩服的,當時毛澤東寫這篇文章時剛處於戰爭初期,而之後的事實證明他的對戰爭的推測準的讓我們吃驚。足以顯示了他對戰爭獨特而敏銳的洞察力和他的軍事才華,也難怪這篇文章會被奉爲經典,成爲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同時被譽爲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

在文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於指導反侵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他在文中所展示的思考模式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即使在社會主義的這天,學習這篇著作也具有十分深遠的好處。

篇7:論持久戰讀後感

爲了完成作業我在這段時間看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看了一些別人的真知灼見。《論持久戰》將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辯證法和唯物史現有機地結合起來、貫穿始終,用以說明中日戰爭過程和結局。《論持久戰》的發表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重要標誌之一。

《論持久戰》用客觀和全面的哲學方法論分析中日戰爭,辯證地闡述了中日戰爭的形勢,毛澤東是第一個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社會實踐互化的典範,他引用了與美國記者斯諾的談話,對中日戰爭的作如此分析:“(中國能戰勝並消滅日本帝國主義)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是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二是國際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國內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的興起。就中國人民的立場來說,三個條件中,中國人民的大聯合是主要的。”他指出:“由於日本社會經濟的帝國主義性,就產生了日本戰爭的帝國主義性,它的戰爭是退步的和野蠻的。毛澤東用客觀的和全面的觀點分析和比對中日戰爭矛盾雙方的基本特點。(1)敵強我弱:日本是一個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本事較強的帝國主義國家;中國則是一個軍力、經濟力和組織本事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2)敵退步我提高:日本帝國主義從事的戰爭是侵略戰爭,目的在於擺脫經濟危機,緩和國內階級矛盾,霸佔中國領土,這是日本必然失敗的主要根據;中國則與日本相反,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中日戰爭是民族解放戰爭,是提高的、正義的,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必然取得勝利的主要根據。(3)敵小我大:日本是一個小國,其人力、軍力、物力、財力均感缺乏,戰

爭是在先天不足的條件下進行的,經不起長期戰爭的消耗。中國則是一個大國,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廣土衆民,能夠支持長期戰爭。(4)敵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國主義由於是侵略,必然受到國內外堅持正義人民的反對,失道寡助;中國則是正義的民族解放戰爭,必然得到國內外大多數堅持正義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論持久戰》還闡述了一系列帶有中國特色的唯物辯證法範疇。比如,用“我們承認戰爭現象是較之任何別的社會現象更難捉摸,更少確實性,即更帶有所謂‘蓋然性’。但戰爭不是神物,仍是世間的一種必然運動”揭示了必然性和蓋然性的辯證關係。此外,《論持久戰》還引用了“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些帶有中國傳統哲學特色的名句,來說明全面看待中日戰爭和採取合理的戰略戰術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一文中,經過對“盧溝橋事變”以來抗戰十個月的經驗總結,尤其是“亡國論”和“速勝論”喧囂塵上、四處瀰漫的情景下,一針見血地指出:“戰爭問題中的唯心論和機械論的傾向,是一切錯誤觀點的認識論上的根源。他們看問題的方法是主觀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無根據地純主觀地說一頓;或者是隻根據問題的一側面、一時候的表現,也同樣主觀地把它誇大起來,當作全體看。”他強調指出:“採用客觀的觀點和全面的觀點去考察戰爭,才能使戰爭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冷靜、客觀、全面地看待那場史無前例的戰爭,以簡練的語言論述了抗日戰爭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科學地預見到戰爭中敵我力量互爲消長的總趨勢,中國由劣勢、平衡到優勢,日本由優勢、平衡到劣勢,中國由防禦、相持到反攻,日本由進攻、保守到退卻。這樣,毛澤東就得出了抗日戰爭必然經歷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和戰爭態勢,正確地預見了戰爭發展的一般規律。在長期的革命鬥爭歲月中,“以民爲本”思想,創造性地提出中國共產黨特有的“羣衆觀點”和“羣衆路線”。其中,毛澤東的貢獻和作用是最重要的。

日本敢於侵略中國,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衆的無組織狀態。把日本侵略者置於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僅有團結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實行“軍民一致”,才能瓦解敵軍、取得抗戰的最終勝利。可見,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一開始就是根據中國革命的實際,實事求是,從而預言了戰爭趨勢。毛澤東用他的正確的、科學的思想指導中國走向解放,對於我們今日的學習生活也起着必須的指導作用,僅有擁有強大的知識儲備,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出路。

篇8:論持久戰讀後感

毛澤東,提到這個名字我們很多人就會心生敬意,即使是他曾今犯下的錯誤也掩蓋不了他創下的輝煌。我們偉大的毛澤東領袖,作爲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擁有令人驚歎的軍事才能和領導潛力,亦懷有令人折服的文學創作潛力。在那個急需有人拯救中華民族的年代,他創造了令全世界都讚歎的軍事奇蹟!《星星之火能夠燎原》、《論持久戰》等都是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留下的寶貴的軍事思想財富。

《論持久戰》明確的點出了中國與日本打的是一場持久戰——戰爭不能速勝,中國不會滅亡,最終的勝利是中國的。文中還明確指出“亡國論”、“速勝論”這些思想的錯誤性。毛澤東同志是站在一個超越了軍事的角度來對軍事行動進行表述。他的思想方向實現從政治層面着眼,再結合其特點運用哲學思想理論來進行認識,使我們能看得更加深遠更加深刻。以下就知我對其中的一些片段的認知和理解。

“抗戰十個月以來,一切經驗都證明下述兩種觀點的不對:一種是中國必亡論,一種是中國速勝論。前者產生妥協傾向,後者產生輕敵傾向。他們看問題的方法都是主觀和片面的,一句話,非科學的。”這是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講述的一段話。從中看來,我們平時看問題不能太片面也不能太極端,要學會全面的思考,而不要走兩個極端,要權衡這件事情的利弊,僅有這樣我們才能看透它,從而解決這件事。(。)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事情,有順心的也有不順心的,那些不順心的事不必須就是壞事,因爲事情都有兩面性,換一個角度看,或許壞事就會變成好事,那我們應對這件事情的情緒自然就會好起來,進而就能夠更好的處理這件事,做出理智,正確的決策。

“抗戰十個月以來,各種表現急性病的意見也發生了。例如在抗戰初起時,許多人有一種毫無根據的樂觀傾向,他們把日本估計過低,甚至以爲日本不能打到山西。有些人輕視抗日戰爭中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他們對於“在全體上,運動戰是主要的,游擊戰是輔助的;在部分上,游擊戰是主要的,運動戰是輔助的”這個提法,表示懷疑。”這也是這篇文章中提到的一段話,總有人會認不清中國此刻的實力以至於對日本作出盲目的,不切實際的決定。這樣就會影響我方的作戰力。在我們實際生活中也是這樣的,應對困難時不要過度悲觀也不要過於樂觀,這都不是應對問題的最好心態,高估自我的潛力和低估對方的實力都是失敗的隱患。僅有正確認識自我,明白自我的優點和弱點,才能揚長避短或者是努力克服自我的缺點,從而遊刃有餘地解決自我面度對的困難。

“平型關一個勝仗,衝昏了一些人的頭腦;臺兒莊再一個勝仗,衝昏了更多的人的頭腦。”平型關和臺兒莊是抗日戰爭中少有的大捷,之後幾乎就沒有打過什麼勝仗,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人們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這就告訴我們:不能被一點點小小的勝利就衝昏了頭腦,我們要冷靜的應對一切。驕兵必敗,這是歷古以來的規律。冷靜分析當前局勢纔是上上之策。

以上只是讀了這篇文章後的一部分感受。此刻新世紀的我們,要秉承這樣的優良傳統,以高昂的精神和用心的心態投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去,學習毛澤東思想,生活態度,和思考方式,以及那種人生夢想,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篇9:論持久戰讀後感

一九三八年,應對嚴峻的抗日形勢,毛澤東提出了持久戰,駁斥了不切實際的亡國論和速勝論,證明了中國人民必勝的信念。

持久戰說的是戰爭,而期貨交易和戰爭有十分多的相似之處。毛澤東在提出戰略方針時說:“主力在很長的變動不定的戰線作戰,是高度的運動戰”。期貨市場就是一個變動不定的戰場。——採用全面、客觀的觀點去研究“戰爭”,才能使“戰爭”問題得到正確結論。在駁斥“亡國論”和“速勝論”時,我很有感觸。亡國論在期貨交易中就是沒有信心的表現,沒有強烈的獲勝慾望,就欠缺了果斷出擊的本事,而喪失了獲取勝利的機會。而速勝論,則只是幻想,沒有勇氣在長期作戰中獲取經驗,以擊垮敵人。在交易中追求速勝的效果往往是盲目的,帶着強烈的主觀願望,使自我的確定出現誤差,導致頻頻出錯。僅有在長期的交易過程中,獲取經驗和教訓,纔會積累更多獲勝的條件。在論述爲什麼是持久戰時,毛澤東提到,要運用正確的方針,不犯原則性的錯誤,積累到必須階段能獲得反轉。這在期貨交易中再貼切可是了。在交易中,找出適合自我的交易方法,在交易過程中嚴格執行止損控制風險的原則,持續的做下去,最終會找到持續盈利的方法,使自我的正確方法不斷加強。

持久戰中的三個階段在期貨交易中,分成了(1)學習優秀交易員的交易法,改正自我的錯誤(2)找出自我適合的交易方法(3)不斷複製正確的交易方法。三個交易階段,第一階段是艱難的,並且要保證自我不被市場吃掉,在這個階段中,是積累經驗的階段,也是一個長時間的磨練過程。第二階段是使自我的優點不斷加強,找到盈利模式的階段。第三階段是獲取持續利潤的階段。

能動性在戰爭中。在那裏,毛主席爲一個指揮員提了要求。也是對一個成功交易者的要求,一個交易者不應當離開客觀條件成爲莽闖家,不能夠超越客觀條件,追求利潤。在基本面和技術面都不支持的時候,硬要闖進去交易的後果是可想而知的。一個成功的交易者,在交易中要有成功的勇氣和把握市場的本事,在做出錯誤決定的時候要有保存自我的本事。

主動性、靈活性、計劃性。這三點恰恰是交易中很重要的三點。

主動性,不是盲目的以自我爲中心,而是有自我的一套穩定獲利方式,按這個方式實施能減少失誤的次數。

靈活性,是要在看似雜亂的市場中,找出條理,正確的方法。在那裏,審時度勢是十分重要的一點,也就是要把握行情的趨勢,把握好了行情的趨勢纔有主動出擊的機會,而不是被行情牽着鼻子走。

計劃性,沒有事先的計劃和準備就無法獲得勝利。毛主席在那裏提到了近代技術發達使計劃增大了可能性。肯定了信息的重要作用。在計劃交易時要根據綜合形勢定計劃,但也要在實施過程中,根據信息變化調整計劃。在每一天開盤前根據倫銅的變化調整計劃,在交易過程中,關注匯率和其它變化,都是調整計劃的表現。

在那裏,毛澤東主席提到了外線速決進攻戰和運動戰。我覺得和短線操作十分相似。在短線操作中,異常要留意的就是計劃中要帶靈活性,短線交易就是一場運動戰,目的是消滅敵人(獲取利潤)拼命主義是不對的,在發現和市場反向而馳時要懂得保護自我。毛主席提到要放棄一部分土地以更好獲得打擊敵人的機會,更鮮明地說明了在期貨交易中放棄一部分利潤讓行情發展以獲得更大利潤地重要性。

決戰。一切有把握的戰役堅決決戰。要勇敢地參與自我確定準確的行情,不能猶豫以免貽誤戰機。不決戰就勇敢退卻,不能絲毫留戀,在錯誤的時候要勇敢承認自我的錯誤,堅決出場等待新的機會。

敵人的挑戰書,激將法。這些就是期貨市場中的陷阱,比如假突破,騙線。堅定纔是勇敢的明智的將軍,在交易中正確的時候不要被回調欺騙出場。在大趨勢的情景下,不要被反向的假突破,欺騙進場,要有耐心。

《論持久戰》是在抗日戰爭的初期提出的,這也是對一個初入期貨交易市場的初學者的要求。在變化不定的市場中,改正自我的錯誤,強化自我的優點,把握市場的特性,在不犯原則性錯誤的前提下,運用主動性、靈活性、計劃性的策略,找到獲得持續盈利的方法,必須會獲得成功,成爲一個優秀的交易者。

篇10:論持久戰讀後感

《論持久戰》一書,是毛澤東主席於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稿。這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爲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論持久戰》全文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爲第一部分,主要是說明抗日戰爭爲什麼是持久戰,爲什麼最終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後十二個問題爲第二部分,主要是說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終勝利,着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今日拜讀,果然是真知灼見,見地非凡。雖然是針對國家宏觀大勢的著作,但也可作爲指導個人應對當下生活的指南,現將自我的感觸記錄如下。

一、理智認清形勢,準確自我定位

《論持久戰》這篇經典文章,最偉大的地方在於:它是在抗日戰爭初期寫成並發表的,卻準確地與日後抗日戰爭的歷史完全對應,甚至能夠說是抗日戰爭的總結報告。這正體現毛澤東主席對中外我敵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情景準確把握,對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的清醒認識。

抗戰初期,日寇來勢洶洶,兩國綜合國力差距極大,國民政府的主力部隊接連戰敗。危局之下,人心惶惶。少有人能對時局有清醒的認識,種種奇談怪論不脛而走。認爲中國經濟、科技、軍事力量均不及日本,戰必敗的“亡國論”固然很有市場;不切實際地認爲依靠外國,能夠迅速戰勝日本的“速勝論”也有聽衆。在這種形勢下,毛澤東主席高屋建瓴地指出抗日戰爭是場持久戰,透徹地分析了敵我雙方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優劣,闡述了“犬牙交錯”的幾種形態:內線與外線,有後方與無後方,大塊與小塊,局部與整體,包圍與反包圍。使人們明白了“長期而又廣大的抗日戰爭,是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錯’的戰爭,這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既駁斥了速勝論,又痛斥了亡國論,使全國人民看到了勝利的前途,增強了必勝信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認清別人的優劣長短固然不凡,能夠正確定位自家的才能心性也是了不起的本領。能夠從紛亂複雜的諸多信息中剝離出正確有價值的信息,進而做出清晰的分析,得出合理的結論,足見毛澤東主席的才華非同尋常。

有人以往說過,社會有如一條河流,人如同河中的魚兒。大多數魚只能隨着河水的流動浮沉不定,不知前途如何;偶爾有一兩條魚兒奮力躍出水面,短短瞥見前路方向,雖短期能獲益匪淺,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真正的智者應當致力做河上的水鳥,河流的走向,魚羣的遊動,均可默然於胸,這樣才能進退自如,走向成功。

二、計劃具體細緻,切實可行

抗戰初期,大部分人認爲應當用深溝高壘、層層設防、專靠防禦工事的陣地戰,依靠正面決戰來抗擊日寇。這種觀點看上去慷慨激昂,可忽略了敵我雙方的力量比較。抗戰初期,我國軍民雖英勇作戰,浴血殺敵卻無法取得戰局的主動,原因就在於具體戰術計劃不貼合實際。

毛澤東主席認爲抗日戰爭這場持久戰將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爲了實現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毛澤東還提出一套具體的戰略方針。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主要的是運動戰,而以游擊戰和陣地戰輔助之;第三階段中,應當是戰略的反攻戰。提出並着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爲人民指明瞭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

現代社會信息資訊發達,各種成功“祕籍”比比皆是,初讀起來,滿篇皆爲大道理,頭頭是道,只要照做,成功似乎已在眼前;細品之下,才發現都是紙上談兵,最關鍵的執行計劃往往避而不談,還美其名曰:靈活機動。讓人不覺想起,舊日封建王朝,統治者懼怕百姓造反,講授兵法的書籍不但嚴格控制傳播,並且將其中關於軍隊管理的具體措施——士氣的激勵、戰士的訓練、陣法的佈置等資料全部刪去,只留下籠統的大道理,於是造就了大批紙上談兵之徒。

如果將戰略決策比作要攀登山峯,那麼戰術就是登山的具體計劃,例如從山的哪一面上,中途要在何處修整,登頂後是立即下山還是略作調整再撤等等。制定計劃時研究要周到,計劃越具體,越貼合實際情景,成功機率越大。

三、統一思想,堅決落實

再好的計劃也是需要執行者來落實的。計劃越宏大越具體,參與執行的人也越多。如果不能讓執行者羣體統一思想,那麼計劃被執行的力度也是要打折扣的。而一件事的成功機率與做事的人的執行力度息息相關。《論持久戰》中體現出的戰略思想固然偉大,我黨能夠嚴格按照計劃落實執行的力量也不可小視。經過歷次整風運動,高度統一了全黨的思想;在嚴酷的戰爭考驗,鑄就了一批批忠誠的無產階級戰士;根據時代形勢的發展,靈活的調整政策,打造最廣泛的統一戰線。這些都爲我黨領導抗日戰爭乃至全中國解放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古人常說:知難行易。其實,對一個普通人而言,制定計劃固然不易,能夠認真去做,保證計劃能夠不打折扣地執行,在大方向不變的前提下靈活機動地調整方法,無論遇到何種困難,始終不放棄期望,奮鬥不止。纔是接近成功的不二法門。

篇11:論持久戰讀後感

毛澤東是偉大的軍事家,在這一點上不得不令人十分佩服!論持久戰是在抗日戰爭極其艱難,亡國論和速勝論在民衆中廣爲流傳時候做的一篇報告,有人認爲再戰必亡,有人認爲立刻能夠勝利,將日本驅逐出中國。這兩種都是錯誤的觀點,都將給中國的抗日事業造成巨大的危害,於是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橫空出世,使人耳目一新!

論持久戰本身的資料暫且不談,就其中反映的唯物主義辯證法哲學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分析一二,此刻不成系統的羅列幾點:

1.事物的矛盾雙方都是在不短的發展變化的,並且在不斷的向對方轉化。我們的勝利和成功就孕育在這不斷的變化和轉化中。

有時候我們可能暫時的處於劣勢,可是如果我們能夠充分的調查瞭解雙方的實際情景,優點缺點,雙方彼此的矛盾情景,着手於擴大對方的缺點,削弱對方的優點,於此同時擴大自我的優點,彌補自我的缺點不足,時間長了,我們就可能相對來說慢慢的扭轉劣勢被動地位,進而變成優勢方,主動方。那裏麪人的主觀能動性很重要,要充分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

2.遇到事情要全面的分析問題,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忽略另一面;不要只看到事物的優點,而忽略其劣勢,這樣就會造成盲目自大或者對對方估計不足;也不能只看到事情的缺點而忽視我方的優勢,否則就會造成悲觀的情緒,看什麼都是一片陰暗,不能主動進取的去想對策,解決問題。

我們不必追求全面的勝利,當然全面的勝利最好,可是通常取得全面的勝利很難,我們只要在事情的末尾取得壓倒對方的勝利,也許我們很弱,可是對方也未必很強。

3.不要把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混淆,不分輕重。

有時候我們可能失敗了很多次,對方可能勝利了很多次,這不必須註定我們在將來就必定要失敗。有可能在將來的某一次關鍵的對抗中,我們能夠一戰定江山;而對方也有可能因爲屢戰屢勝,而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從此一蹶不振。我們這一次對抗勝利了,說明以前的失敗都是次要的,都不是主要的矛盾,而這勝利的一次纔是主要的矛盾,足以決定雙方的命運。

屢戰屢戰有時候可能比屢戰屢勝更有利於人的發展。

4.不要因爲勝利小提高小而不去爭取,不要因爲給對方造成的傷害小,影響小就不去實施。

我們處於劣勢,就是要不斷的去爭取勝利,爭取提高,這樣一步一步,一點一點積累起來,以後就可能成爲大勝,取得大的成就。於此同時,我們要不斷的給與對方於殺傷,不斷的動搖對方的決心,不斷的給對方製造不良情緒,長久下去,就可能給對方造成巨大的殺傷,使對方變得疲憊不堪,使對方失去勝利的決心和勇氣,這就是積小成大,積少成多的道理。

我們的根本原則就是削弱對方,保存自我,壯大自我。

5.當對方鋒芒正盛的時候,不要去硬碰硬,這樣只會毀滅自我,要不逞匹夫之勇,不以一時成敗論英雄,任對方送給我們女人的衣服,任對方嘲笑我們是縮頭王八,只管讓他們統統見鬼去吧,要看誰笑在最終。

對方氣勢洶洶,來勢正盛,此時猶如剛出山林的猛虎,爪牙銳利無比,氣力着實嚇人。這時我們要暫避其鋒芒,給他讓出前進的道路,讓他在廣闊的田地裏隨意的馳騁,等他折騰累了我們再出來收拾他。

6.看整體而不只看局部,看未來而不只是看眼前。我們要有必須的胸懷,能裝能容,不斷的強壯自我,鍛鍊昇華。

***中,不堪其辱的人自殺了,他們的未來也就葬送了。而小平同志經過三起三落,安然無恙,最終還登了大典,這不得不讓人佩服!我估計當時小平當時絕對沒有把挫折放在心上,估計他心裏想的是,老毛啊,你總有撒手的一天,到那個時候我再蹦出來,此刻你就拼命折騰把,等我蹦出來再給你弄個底朝天!

三國時候的司馬懿,戰國時候的老甘龍,漢九年級傑的韓信,都是精通此道的高手。

這就是偉人,不爲眼前的寸土得失而憂慮,能忍能耐,有時候耐一時,有時候卻需要耐一世,以期最終的一搏。他們看的是未來,是整體,是整個事情的發展趨勢。

7.分析問題的時候要着眼於事物的根本矛盾,性質特點,而不能單憑表象武斷的推出結論。因爲事物的表象不總是事物本質的真實表現,有時候我們也會給對方製造假象,用於迷惑對方,同樣對方也在竭力給我們製造假象,必須去僞存真。

比如毛澤東對全國革命浪潮很快就會到來的分析就很經典。當時正值革命的低潮,紅色政權和工農活動遭到國民黨各系軍閥的瘋狂鎮壓和破壞,白色恐怖籠罩全國。這時候很多人泄氣了,很多人認爲革命必不能成功,有的人更是寫信提問“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於是毛澤東分析了,此刻雖然處於革命的低潮,可是我們來看看社會各階層的矛盾變得怎樣樣了?由於軍閥混戰,必然增加租賦,這勢必會加重農民和地主官僚之間的矛盾;外國資本壓迫民族資本,民族資本必定會變本加厲的壓迫工人,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必定會進一步加大;而學生。。。。等等這麼分析以一般,最終得出結論,目前雖然是革命低潮,可是個階層間的矛盾分明是加劇了,所以全國的革命高潮必定會迅速到來,星星之火,能夠燎原,並且這不是遙遠的未來,“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你看看描述的多貼切,分析的多透徹,簡直讓我佩服的“無地自容”!

8.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三把火燒對了尚好,如果燒的不是地方,恐怕有百害而無一益。如果某一個領導調任一個新的領導崗位上,在還沒有對這個單位充分調查分析的情景下便忙着立規章,訂製度,多半是要歸於失敗的。

比如我們找客戶,不好找,那麼就走出去,到市場上每一天多跑跑,多轉轉,多瞭解信息和客戶需求,瞭解我們的不足和優點,這樣時間長了,客戶自然做不完。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做事情就是要“精確制導”,充分調研,就是找到治病的正確藥方。

中醫案例集裏面有一個清代名醫治病的案例很有說服力,其實這個醫生醫術平平,也沒有異常的過人之處,他之所以被人們稱爲名醫,就是他凡病都認真調研。有一次一個新婚的年前人去看病,全身腫的厲害,腰像水桶,五官都腫到一塊了,叫苦連天,很多醫生束手無策,而這個醫生一時也找不到原因,於是他便搬到了這個男青年家裏,與男青年同吃同住,忽然他發現由於是新的傢俱,油漆味很大,於是他斷定是油漆裏面的有害物質使青年生病。之後這個年輕人搬出了新屋,沒過幾天,病就好了。

倘若名醫不到年輕人家裏去做調研,而只是在案頭苦思冥想,是斷然不能解決問題的,這既是調研的魅力所在。毛澤東說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這話一點不錯。

9.光明前夜的黑暗,分娩前的陣痛。我們必須有耐心,不放棄。

有時候我們的力量大大的增強了,對方的力量大大的削弱了,可是還是不見我們的勝利,這個時候千萬不要着急甚至放棄。我們的力量雖然增強了,可是還不足以強到打倒對方;對方的力量雖然削弱了,可是還沒有弱到必敗的程度,所以這時更需要忍耐,繼續,以期最終的勝利。

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我方的進一步的增強和對方的進一步削弱,勝利必定是屬於我們的。

篇12:論持久戰讀後感

在戰爭的歲月裏,總是有很多感人的故事發生,我們此刻的電影總是在更新着人們的視覺,淚與血的揮灑,敘述着中華民族堅強不屈、頑強抵抗的精神,爲中國而戰,爲民族而戰,爲了四萬萬同胞的幸福生活而戰。

革命期間的人們抱着同一個夢想奮鬥着。

毛澤東一代無產階級的領導人,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在我們最黑暗的時刻爲我們指明瞭方向。

《論持久戰》的發表,激勵了一代革命先輩的自強不息,排除了戰略思想上的矛盾與迷茫,講一個澄清的戰爭本質展此刻人們眼中,讓人民瞭解、並進取的投入到抗日中去。爲中華民族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論持久戰》中詳盡的分析了中、日之間的力量比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到自我的不足與優勢,敵人的優勢與不足。明確正確的指導思想,不要被速勝論和亡國論愚弄了,指明我們僅有堅持持久戰才能獲得勝利,速勝論與亡國論是不貼合實際條件的。並一步一步的說明了問題的提出、問題的根據、駁亡國論、駁速勝論以及提出持久戰的可行之處可行之理。

毛澤東同志比作出進一步的規劃與實施的具體步驟,具體的作戰方案:運動戰、游擊戰和陣地戰,並根據軍事力量的比較採取適當的戰爭形勢,指出不一樣情景下作戰的意義,闡述這樣的原由,使人民更進一步地瞭解到我們的抗戰是有規劃有組織的,更加堅信我們必須會取得勝利。強掉建立全國統一戰線,建立全民族統一戰線,發展政治教育,主張團結就是力量。並結合國內外,以及日本國內的政治矛盾,指出時間的重要性,國際形勢的嚴峻,以及進一步強調持久戰的正確性,讓人們更加信服。

我們不得不承認,毛澤東同志確實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其理論中的經典的論述包含了各個領域的高尚思想,戰爭的藝術是與所有的藝術相同的。

崇高的夢想成就崇高的人,我們能仰望,也需要思齊。《論持久戰》中最令我着迷的是思想理論的優劣轉換,平衡一詞,更是讓人覺得深奧。那種能夠掌控一切的精神力量讓我們充滿了應對挫折的力量!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無疑起到了這麼一個作用。

篇13:論持久戰讀後感

讀完《論持久戰》,我這才發現原先毛主席先生(以下簡稱m記)是偉大的!雖然這廝在晚年的時候不能倖免地犯了錯誤,也不能倖免地留下了“毛概”讓我們死記爛背,可是我不得不佩服年輕時候的他。這廝的確很有頭腦,對大局的全盤都能很透徹地分析。這篇文章確實值得我們細讀,學習一下人家的思維、邏輯,從而能夠統領大局、預見未來!

《論持久戰》以否定亡國論和速勝論爲切入點,提出了持久戰的三個階段,僅有經歷了持久戰,中國最終才能獲得革命的勝利。亡國論——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誰也不想亡國,僅有那少數的漢奸纔會恭順日本,所以此論點錯誤。速勝論——是嚴重的左傾思想,敵人有的是軍備並且要一股作氣滅華,所以也不能成立。我們必須要打持久戰。m記分別從我國、日本和國際上這三方面入手,分析了當前的形式、敵我的優缺點,然後確立要走三個階段的持久戰的路線。

m記所分析的我、敵、國際形勢就好比我們此刻計劃中的自我、對象以及環境這3個要素。分析問題應當要研究自我的本事,然後分析自我和對象的優缺點,以自我的優點攻擊對象的弱點,以自我的弱點作爲自我發展的重點。最終再結合大環境,找出一條適宜的路。還有,m記所提出的“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疲我擾”也是值得我們深入學習的。敵進我退,我們要學會忍耐,敵退我進,我們要懂得把握時機,就像三國時期陸遜營燒七百里一樣,陸遜一向堅守不出,最終把劉備逼得後退七百里,一把火把他們紅燒一頓。

可是很顯然,m記是經歷了n多的革命經歷才能總結到這一觀點的。我們從別人身上學會來的東西,不但要取其精華,還要與時俱進,更要結合經歷和實際,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篇14:論持久戰讀後感

老人家的《論持久戰》,把戰爭形容爲“犬牙交錯”。闡述了“犬牙交錯”的幾種形態:內線與外線,有後方與無後方,大塊與小塊,局部與整體,包圍與反包圍。這種辯證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動地巧抒胸臆,使中國人民看到了勝利的前途,增強了必勝信心。文章還指出:這場持久戰將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異常指出,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我們要準備付給較長的時間,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敵強我弱形勢“轉變的樞紐”。讀着老人家的文章,不禁心潮膨拜,深深爲老人家的恢弘氣勢和戰略格局所折服。老人家對戰爭的基本形態、基本階段的準確預測,牽引着革命戰爭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如果沒有這個準確的方向指引,抗日戰爭還不明白要在混沌中打多少年。

從《論持久戰》的戰略思想來看當前的市場,會讓我們明白許多的問題,市場如戰場,道不一樣理相通。一輪熊市到牛市的過程,也必須經歷三個階段:空方之戰略進攻、多方戰略防禦階段;空方戰略保守、多方準備反攻階段;多方戰略反攻、空方戰略退卻階段。單純站在多方立場,能夠簡單描述爲:防守,相持,反攻三個階段。其中,最困難、最迷茫、最無奈、最難熬的是相持階段。目前的市場就處於相持階段的後期,黎明前最黑的時期,堅持頭腦清醒、堅定必勝信念、克服盲動思想十分之重要。讓我們共勉吧!

篇15:論持久戰讀後感

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同志,作爲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者,在那個急需要軍事天才來拯救中華民族的年代,創造了令人爲之折服的軍事奇蹟——《論持久戰》。《論持久戰》成功預計了這場中國與帝國主義、日本的戰爭中,將面臨的戰爭結局——戰爭不能速勝、中國不會滅亡,最終勝利是中國的,只能持久戰。

《論持久戰》主要闡述了,在我方弱於敵人時或環境不利於我方時應採取持久戰的策略,只要採取此策略則必勝。在此情景下要杜絕投降論和速勝論,因爲在敵強於我時這兩種論調就不現實,必然導致客觀失敗。在寫《論持久戰》時,是在抗戰初期,那個全中國人都最痛苦的階段,毛澤東在思想上點燃了全體中國人的智慧,最終擊敗日本帝國主義。蔣介石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也是備加推崇,白崇禧更是將其視爲克敵制勝之法寶,組織軍事專家深入學習。自我也更是認真研讀,又在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看法。所以說《論持久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指導思想並不誇張!

【小編簡評】

論持久戰讀後感 優選15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論持久戰讀後感範文。

【網友評價】

很平淡的話題,講述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