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詩的讀後感(彙總48篇)

讀後感1.26W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48篇《詩的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詩的讀後感》相關的範文。

詩的讀後感(彙總48篇)

篇一:詩的讀後感

佩索阿出生於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五歲喪父,八歲時隨母赴南非,與派駐德班做外交官的繼父生活,在當地接受了良好的英語教育。十七歲時,佩索阿獨自乘“赫索格號”經蘇伊士運河回到葡萄牙讀大學,兩年後里斯本爆發學潮,在混亂中佩索阿退學,實行自我教育。此後三十多年每日上下班,爲貿易公司做商業信件翻譯,酗酒、寫作,基本沒有踏出過里斯本周邊。期間他曾用外祖母留下的一小筆遺產嘗試過開出版社,做過一些商業中介的生意,但都沒有結果。

從他的手稿判斷,佩索阿寫作不輟,幾乎一天都沒有停歇過的樣子,這也許是因爲他對自己構建的龐大的寫作世界有着緊迫感?佩索阿的文學世界裏,絕大部分作品沒有署在他自己名下,而是被他分別安在不同的“異名”(heteronym)身上。他的異名,不同於筆名或假名,都是完整的、區別於其“本我”的人,有自己的生平履歷、社會關係,有自己名下的作品,而且這些作品有着極強烈的、符合其性格和觀念的風格。異名之間的風格互不相同,形成對話、繼承、襯托、補充等多種關係,或者完全“沒有”關係。這種關係有文本層面上的,也有“真實”生活中的交往,包括會面、互相寫信、批評等等。

佩索阿前前後後採用了一百多個異名,或者更多,其中有的是詩人,有的是哲學家、批評家、翻譯家,有的是天文學家、心理學家、記者等等,就像孫悟空拔一把毫毛變成了許多化身。不同之處是,孫悟空拔出的每一根毫毛都是孫悟空,而佩索阿的每一個異名都不是佩索阿。甚至佩索阿“本人”也是這異名系統中的一個,是一個異名、真名、本名的統一體(或者矛盾體,兩者在此是一回事),考慮到“佩索阿”這個詞在葡萄牙語裏的意思是“人”,事情就更意味深長了。佩索阿的本人,正如岡波斯所說,“並不存在”,卻赫然成爲撐起這個龐大的文學世界背後的黑洞或零。這個黑洞或零,最終而言並不是否定的,而是從否定的維度平衡了佩索阿的寫作世界。

篇二:詩的讀後感

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駱賓王的於易水送別,這首詩的翻譯是我在此地與你相別,就好像荊軻與燕太子丹相別,這時我也好像荊軻一樣怒髮衝冠。雖然像荊軻這樣的豪傑現在不見了,但他的精神長在,好像易水,直到今天還是一樣的寒冷。欣賞詩人與朋友在易水邊相別,觸景生情,寫下這首詩。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當時在易水邊唱的歌雖然只有寥寥十五字,但千古流傳。全詩重在水猶寒三字,這有兩層意思,一是說古豪傑雖沒有了,但精神萬古長存,二是說有誰說今人不如古人呢?

小朋友們,古人中有許多英雄,他們的精神長存到今,這種愛國精神是要永遠要學習的,我喜歡這首詩是因爲這首詩寫得很好,我能從這首詩裏學到以前學不到的知識。

篇三:詩的讀後感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一生中有千千萬萬個所謂的“今天”。可是,一轉眼,它就成了昨天,成了一個個回憶。不管是幸福,懊悔,災難,他都會慢慢從你的腦海中消失。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射進窗口,一個新的生命,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它等着我們去創造,去努力,去奮鬥。

偉大的科學家――瑪麗?居里。當她在研究鐳元素的時候,整整一年都沒有出過實驗室的大門,她埋頭苦幹、不斷研究。一年啊,8760個小時,525600分鐘,她無時無刻不在努力換算,無時無刻不在努力研究,當她努力換來成功時,她對着自己的成績滿意而又欣慰地笑了。

大發明家愛迪生,他的一生有1328種發明,大多數都是我們日常用品。他平均每四天就有一種發明,他的每一項發明都凝聚着他的無數心血,他的每一項發明都爲人類的文明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一個個偉大的科學家,著名的文學家都這麼珍惜每一分鐘時間,我們豈有浪費時間的道理呢?

所以,同學們,珍惜時間吧!

篇四:詩的讀後感

“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的土地……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艾青

書中有許多優秀的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感人至深;《向太陽》,昂揚向上;《煤的對話》,飽含深情。

這位“太陽與火把的歌手”無不在向世人訴說着,希望人們能團結起來,爲祖國獻出自己的力量。每一首詩,都浸潤着詩人的心血和最深刻的希望,代表着他在那個黑暗的時代中進行的對世界及國家的反思與思考。

艾青的詩中,最多的意象莫過於太陽與土地了。太陽,象徵着希望;土地,象徵着祖國。他所寫的詩的字裏行間都流露出他濃濃的愛過之情。

“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裏,含着微笑,看着海洋……”這是艾青的《礁石》,這被浪花拍打的臉面不堪的礁石,傷痕累累。表面上寫水浪的無情,實際上卻象徵着被困難所困擾着的人。

人,在面對坎坷時總是那個選擇逃避的人,立即放棄的人或者是那個失敗的人。我讀了《艾青詩》後,受他的詩的影響,在面對困難,挫折時,坦然面對,想着解決,你便能戰勝困難,更加樂觀。

艾青的詩,也富含哲理。在《魚化石》中,寫魚化石身裹岩石,重見天日,卻沒有了活力,沒有了嘆息,聽不見浪花,看不見碧水藍天。詩人由此引發了對人生的思考:“離開了運動,就沒有生命。”一篇篇這樣的哲理小詩,通過鏡像來反觀人生,充滿哲理,饒有興味。

艾青也擅長繪畫,所以在他的詩中有和王維一樣的“詩中有畫”的特點。有鮮明的色調,清晰的線條,素描一般的簡練,凝重。

艾青的詩句,沒有華麗的藻飾,也較少生硬的歐化句子,它樸素生動,富有生命力。

我讀《艾青詩》,讀那樸素詩句;

我愛《艾青詩》,愛那生動畫面。

篇五:詩的讀後感

翻開書籍的扉頁,頓時,書卷香迎面而來,沐浴着陽光,品着香茗,翻着舊書,正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讀書如打麻將,不在乎輸錢贏錢,而是摸着麻將的感覺。”

讀艾青先生的詩選,讓人感覺自己在黑暗中苦苦尋覓光明時,霎時降臨了一縷尋覓已久的陽光,內心不免產生觸動,似乎有了希冀。

從感人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令人激昂的《給太陽》,再到作者希望隨時隨地的爲國家效勞的《煤的對話》,每一處都是作者希望人民團結起來,爲自己的祖國再奮鬥的希望,而這份希望就應該是對那時代的中國夢最美的詮釋吧!

讀着艾青先生的詩歌,總讓我心潮澎湃,對祖國的熱愛隨處可見:“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還有那對生活的樂觀:“人間沒有永恆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恆的冬天。”並且那樂觀而豁達的精神也感染着我“時間順流而下,生活逆流而上。仰在窗臺上,夢想着海洋。”還有他那“即使我們死後屍骨腐爛了,也要變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燒般的奉獻精神讓我敬仰不已。

他的詩歌語言簡樸,卻又魅力不凡。總是在高潮時戛然而止,使人感覺意猶未盡,浮想聯翩,餘音繞樑。他的每一首詩都在表達自己最深的願望,都代他的每一首詩都在表達自己最深的願望,都代表着在那個黑暗年代自己對於國家的思考。

透過歷史反觀現實,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的盛世,但是有一個東西一定不能少,那便是――夢想。艾青先生的夢想是用筆墨來鼓舞羣衆,挽救中國,那是那個時代的夢想。到了新中國成立,作者又將事業轉到現代化建設中去:“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那麼少年有夢想則國家有未來!我想這應該是讀完《艾青詩》自己的一個收穫吧!讀完艾青詩,我認識到了一個以畢生心血獻祖國的艾青,即使受傷也要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的艾青,得到了艾青想讓我們做的事情。爲自己的夢想而奮鬥,爲自己的祖國而努力!

篇六:詩的讀後感

主要寫了作者在八、九歲時寫過一首詩。作者爸爸和媽媽評論不同。一個是批評,一個是鼓勵。就是因爲這篇小詩,父母兩人吵起來了。原因很簡單,是要鼓勵還是要批評。作者感到很委屈。

這件事對作者影響深遠。以後寫作不敢讓父母二人看。半年後用者重新鼓起勇氣把自己剛寫的詩給爸爸看,爸爸表揚了他。作者給媽媽看,媽媽批評了他。這時作者才明白過來,爸爸媽媽爲什麼要這樣對待他的作品。作者明白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愛的力量,如果愛給予的太多,會迷失自己。同時也需要批評也維護平衡。就像是花它需要陽光和暴風雨來維持自己的生長。如果只有陽光會乾枯,吸有雨水

篇七:詩的讀後感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這麼一些文字發出它那萬丈光芒。它就是古詩,是中國文明的見證。它,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着幾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說着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就這麼屈指可數的幾個字,卻如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着我們,溫暖着我們,這一切,都離不開古詩告訴我們的哲理。每一首詩,都出自不同詩人之手,這些詩已文明於世,每一首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讀古詩,細細的去品讀,這是一生中很大的財富,讓我們一輩子受益。

《唐詩三百首》,寄託了中國人對文明的夢想。作爲一名學生,應該好好的讀讀這些詩,它會讓我們瞭解古時的風土人情、歷史事件,提高我們的知識,豐富我們我們的心靈。

篇八:詩讀後感600字

《給孩子的詩》這本書裏的詩寫的非常好,給我印象最深的幾首詩有:《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我願意是急流……》、《如果記住就是忘卻》、《致橡樹》。

讀了《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後,我懂得了:任性的孩子,才擁有真正的童年。從小事無鉅細循規蹈矩的孩子,他的童年被大人社會剝奪了,當他從小失去了童年,長大就會失去自我,然後失去自己的一生。因爲童年的遊戲規則和大人的社會不一樣。一個任性的孩子,用童心來看世界,認爲世界應該是這個樣子——'每一個時刻,都像色彩蠟筆那樣美麗','永遠不會流淚的眼睛','快樂的小河','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 ……而大人們認爲這些和那幼稚可笑,這一切都是夢話愚行。所以,'我沒有領到彩筆',只剩下'收支和創痛'——純真的美夢就這樣一個個自生自滅。從對夢的癡心幻想到逐步認識冰冷的現實,也是成長的一個重要的內容。每一個的童年時代,都是夢的季節。小時候,我們閱讀的,是美妙的童話;畫的,是無拘無束的想象;聽的,是歡快的兒歌;做的,是無奇不有一心向往的夢。

讀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我懂得了,在面對>挫折,在寂寥的日子當中,我們應當振奮向前,相信希望就在前面,相信這一切很快就過去,而一旦過去便會成爲最美好的回憶。我們確實應當在悲傷的日子裏學會鎮靜,因爲快樂的日子一定會來臨。

讀了這些詩,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有了很多以前沒有的感悟。正如有句話所言:對於命運中的幸運而言,詩歌正如點燃火炬——某種意義上,詩歌之光照亮突然醒來的人

詩讀後感二捧一本《泰戈爾詩集》,在陽光下細細研讀,體會泰戈爾所表達的愛和自由。對自然的讚美,對美好的嚮往,對醜惡的抨擊,對人性的昭著,如在青天白日下將一個人的一切暴露無遺。美的,醜的,善的,惡的,犀利的言辭把這些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在陽光下分析解剖。泰戈爾的詩充滿陽光,他用陽光來洗刷一切。

在鄉間整整十年的生活經歷中,讓他在自然中堅定了對愛,自由和和平的追求。他把“愛”作爲人類的理想,用陽光般的語言把愛灑向世界各個角落。

我喜歡泰戈爾記憶式的口吻。記憶也是泰戈爾追求的一部分。忘記過去等於背叛。泰戈爾沒有背叛自己,他用自己孩童般的記憶美化成全了世界。

他用那樣宏大的筆觸將星光比作戀人的足鐲,然後在夜晚合起開放的花瓣,用金色的詩歌把憂傷鑄成自己孤單的形象放在心裏。當村莊在午熱中入睡的時候,他凝望天空,把愛和自由編織在蔚藍裏。

當他無法改變世界的時候,他只能拭去眼淚,變動他歌曲的腔調。他的腳步在生命的旅途中疲乏了,但他在白日過盡的時候依然走自己的路。他像石頭雕成的“美”,在生命奔騰怒吼的水流中冷靜無言、獨自超然地站立着,舉起燈照亮別人的歸途,而他依然在夢境的朦朧小路上尋找愛和自由。

惡勢力像風暴一樣把他捲走,把他的一切都拿去,把他的精神變成可憐的空想。但他仍然高傲地說:“唱完最後一支歌就讓我們踏上歸程吧!夢是永遠不會被捉住的。”當印度發生英國殖民統治者血腥鎮壓反英民衆的阿姆利慘案,他憤然辭去英國政府授予他的爵士頭銜。他沒有把夢想丟下來奔赴榮譽的召喚。他是一個單獨的詩人,不必去唱一支舊歌,他還有一雙翅翼和一個無路的天空,他依然在讚美着愛與自由。

他不願老是附在腐爛的靜止之中,他要去尋找永駐的青春,一切與他生命無關的、所有不似他笑聲輕盈的,他都要完全拋卻。他奔馳着穿越時間,在炮火聲中,他以詩人的形象揹負着愛與自由在舞蹈。他拋開一切煩惱和疑慮,去追逐那無家可歸的海浪,因爲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對他發出聲聲呼喚。他不顧一切地迎風揚帆,在洶涌澎湃的水面乘浪而行,去追逐愛和自由。

他的一生都用來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和平,熱愛自由,就連哲理詩也表現了愛所有人,愛一切美好事物的思想。

人們在他的召喚下驚跳起來。只見太陽已經升起,潮水傳來了大海的呼聲。愛的小船已經揚起風帆,準備在波濤上顛簸;黑夜的鐐銬已經打碎,幻夢已消逝,愛與自由的諾言扯去遮蓋的面紗,蓓蕾迎着清晨綻放,愛和自由的曙光向他致敬問好,一切壓迫與被壓迫的斷壁殘垣間響起愛和自由的讚歌。

篇九:詩讀後感600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有人曾這樣評論過:詞的上闋將千里行程中目睹的萬事萬物,凝縮爲“山”“水”二字,“一程”又“一程”的復疊吟哦中,詞人與家園的空間阻隔不斷地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加大,空間感和思鄉情構成了詞人心中尖銳的矛盾衝突。

在這種行進方向和心緒逆反的背離中駐營夜宿,詞人的思緒早就超越了他自己。“身”與心相對,身向榆關(山海關),而心卻在關內,在故園。“夜深千帳燈”,這看起來開闊的意境,壯偉的景觀,實際上則是詞人情心深苦之寫照。

白日統千軍萬馬行走天涯,跋山涉水,爲何夜深時仍然燈火通明,難以入夢?——思鄉失眠!古人沒有現在...

篇十:七步詩讀後感

七步詩讀後感

在三國.魏時期,曹操有兩個很出色的兒子,曹植就是其中一個,他是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衆,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操死後,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曹丕是一個忌妒心很重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如弟弟曹植,擔心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便想方設法害死曹植。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來,要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以證明他寫詩的才華。如果他寫不出,就等於是在欺騙皇上,要把他處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傷心又憤怒,原來兄弟之情在權利面前時如此不堪一擊的。他強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內作了這首《七步詩》。

詩的意思是這樣的:鍋裏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子汁來做羹。豆莖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裏哭泣。豆子和豆莖本來是同條根上生出來的,豆莖煎熬豆子又怎能這樣的急迫呢?後來,這首詩的意義已不在是此詩本身價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內涵,成了久遠的歷史長河中爲了爭奪地位、權力、財產兄弟反目成仇、手足相殘的一種寫照。

我覺得這首詩在現代社會也同樣適用,它在教育着我們:兄弟姐妹之間,人與人之間都應該和諧相處,團結一心,不要因名利權力而破壞感情,反目成仇。

國家也一樣,比如朝鮮和韓國,本來是同一個國家的,現在卻弄到斷絕一切關係的地步。朝鮮,這個國家的生活一直都處於低水平。兩國的不團結,令周邊的局勢變得不穩定,國與國之間的外交關係變得緊張起來……

其實,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只有安定團結、和諧相處了,國家纔會繁榮富強。

每天早晨,媽媽都要讓我背一首古詩。可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首《七步詩》。

詩的內容是這樣的:

七步詩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詩》的來歷令人驚歎。作者曹植和曹丕都是曹操的兒子,兩人競爭王位。曹植很有才華,曹丕則爲人圓滑,贏得了曹操的歡心,後來當了皇帝。因爲嫉妒弟弟的才華就想治一治弟弟。便令曹植走七步作出一首詩,否則就把弟弟殺掉。果然才華橫溢的曹植便作出了這首《七步詩》。

這裏面的豆是指作者曹植,而這裏的豆萁就是指哥哥曹丕。這首詩的比喻用的十分貼切。曹丕因爲嫉妒弟弟連親情都忽略了,真是太殘忍了。

如果我有一個弟弟或者妹妹,我一定會非常愛他,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珍惜親情。

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對安一的環境中過着貴公子生活,但頗有功名事業心。他一生所熱烈追求的是“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與楊德祖書》)。當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時,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滅“違命之蜀”,東滅“不臣之吳”,“混同宇內,以致太和”(《求自試表》)。他的詩歌的主要內容之一,便是表現這種雄心壯志。《薤露篇》說:“願得展功勤,輸力於明君。懷此王佐才,慷慨獨不羣”。在《?y(魚旦)篇》裏,詩人自比爲鴻鵠,把“勢利惟是謀”的小人比爲“不知江海流”的?y(魚旦)和“安識鴻鵠遊”的燕雀。這些都表現了他追求理想和穎脫不羣的性格。但由於詩人前後期生活境遇的不同,表現這方面內容的作品,其情調、風貌也有顯著的差異。前期以《白馬篇》爲代表,它塑造了一個武藝高強、渴望衛國立功甚至不惜壯裂犧牲的愛國壯士的形象,充滿豪壯的樂觀的精神:“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後期以《雜詩》爲代表,更多地表現了壯志不得施展的憤激不平之情。如《雜詩》其五:

僕伕早嚴駕,吾行將遠遊。遠遊欲何之?吳國爲我仇。將騁萬里途,東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風,淮泗馳急流。願欲一輕濟,惜哉無方舟!閒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

曹植後期備受迫害和壓抑。《世說新語》載一個故事說,曹丕曾命他七步中爲詩,不成則將行大法。他作詩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爲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個傳說很能表現他當時的處境。他的後期詩歌也主要是表現這種處境和心情。

作於黃初四年的《贈白馬王彪》是詩人後期的一篇重要作品。當時詩人和白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都去京師朝會,任城王到京後不明不白地死去,詩人與白馬王回返封地時,又爲有司所阻,不能同行,於是詩人“憤而成篇”,寫下了這首贈詩。全詩共分七章,表現了豐富的複雜的感情。詩中如“鴟?^鳴衡軛,豺狼當路衢,蒼蠅間白黑,讒巧令親疏”,痛斥了迫使他們分行的有司;“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孤魂翔故域,靈柩寄京師”,表現了對任城王暴亡的深沉悼念;“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也吐露了詩人在岌岌可危的處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這首詩雖然只是抒發詩人的主觀感情,客觀上卻深刻地暴露了統治階級內部萁豆相煎的殘酷,是有深刻的思想意義的。這首詩的抒情藝術水平也很高。詩人把複雜的感情,通過章章蟬聯的轤轆體的形式,一步步抒發出來,極有層次。另外,詩人的感情雖然十分悲憤激切,卻不是一味的直接傾訴,往往通過敘事、寫景,或通過哀悼、勸勉等方式宕開去寫,這就把感情表現得沉着從容,豐富深厚。

此外,他的《吁嗟篇》以轉蓬爲喻形象地描寫了他“十一年中而三徙都”的生活處境和痛苦心情。《野田黃雀行》則表現了他對迫害的憤怒和反抗: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交何須多。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詩人以羅家喻迫害者,以雀喻受害者,塑造了一個解救受難者的俠義少年的形象,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和反抗情緒。曹丕即位就積極翦除曹植的羽翼,殺死了他的好友丁儀、丁?M等,可見這樣的詩是有現實背景的。

曹植前期的詩歌主要是表現他的壯志,很少反映社會現實,只有《送應氏》第一首因送友人而連帶寫到友人所居的洛陽的殘破。後期由於自己生活的.不幸,逐漸能體會到一些下層人民的痛苦,才寫出了個別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如《泰山樑甫行》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當時海邊人民貧困生活的畫面: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劇哉邊海民,寄身於草野。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柴門何蕭條,狐免翔我宇。

《雜詩》第二首則表現了對從戎的“客子”的同情。

曹植還寫了不少情詩,如《七哀》、《美女篇》等。這些詩與表現壯志的詩風格明顯不同,感情哀婉纏綿,與漢末古詩中的抒情詩極相近。《七哀》一首情調尢肖《古詩十九首》。這些詩中有一些可能寄託了詩人君臣不偶和懷才不遇的感情。

《詩品》說曹植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很能概括曹植詩歌的藝術風格。曹植一生熱中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後,壯志不衰,轉多憤激之情,所以詩歌內容充滿追求與反抗,富有氣勢和力量,這就形成了“骨氣奇高”的一面。

在建安詩人中,曹植要算是最講究藝術表現的。他的詩歌雖然也脫胎於漢樂府,但同時吸收了漢末文人古詩的成就,並努力在藝術上加以創造和發展。建安詩歌從樂府出來逐漸文人化,到了曹植手裏就具有明顯的文人詩的面目了。如《美女篇》模仿漢樂府《陌上桑》,但描寫的細緻和詞藻的華麗,與《陌上桑》迥異其趣,正表現了這種傾向。曹植的這種努力造成了他的“詞采華茂”的一面。他的詩善用比喻,不只多而貼切,並且常常以全篇爲比,如以少年救雀喻解救受難者,以轉蓬飄蕩喻流徙生活,以女無所歸喻懷才不遇等。他的詩又注意對偶、煉字和聲色。如“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秋蘭被長阪,朱華冒綠池。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一連三聯對偶,後兩聯尤爲工整。“被”字,“冒”字見出作者選詞用字的匠心。他有些詩句已暗合律詩的平仄,富於音樂性。此外曹植的詩還工於起調,善爲警句,如“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它們或在篇首,或在篇中,都使全詩增色。曹植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詩歌的藝術性,但也開了雕琢詞藻的風氣。

曹植的辭賦也都是抒情小賦。《洛神賦》是他賦中的名作。這篇賦接受了《神女賦》的影響。它熔鑄神話題材,通過夢幻境界,描寫一個人神戀愛的悲劇。賦中先用大量篇幅描寫洛神宓妃的容貌、姿態和裝束,然後寫到詩人的愛慕之情和洛神的感動:“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傍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鬱裂,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通過這些動作的描繪把洛神多情的性格也刻劃得十分突出。最後寫到由於“人神之道殊”,洛神含恨贈??而去,和詩人失意追戀的心情,有深厚的悲劇氣氛。這篇賦想象豐富,描寫細膩,詞采流麗,抒情意味和神話色彩很濃,藝術的魅力很大。

在曹植的文章中,《與吳季重書》和《與楊德祖書》是兩篇有名的散文書札。後一篇直抒懷抱,譏彈時人,文筆鋒利簡潔,也很能表現他自視甚高的性格。另外,他的《求自試表》、《求通親親表》是兩篇駢儷成分極重的文章。但它們都有一定的內容,而在形式上,對偶排比句也往往是三、四、五、六言相間,並且不排斥散句,所以錯落有致,工整而不萎弱,與後來許多形式主義的駢文有很大不同。特別是前一篇,詩人的急切用世之心,洋溢在字裏行間。

篇十一:木蘭詩讀後感

北朝民歌《木蘭詩》,講述的是千百年前閨門女子花木蘭的故事。故事對我來說並不生疏,小時候聽父母講述過,後來上學時也學過。可我每次讀起《木蘭詩》的時候,都深受感動,今天再次讀它仍感觸頗深。 木蘭乃一名普通“當戶織”的勞動婦女。因爲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徵之列。父親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木蘭於是決定捨棄女兒身,替父從軍。木蘭騎上戰馬,渡過黃河,越過燕山,經過了重重困難纔到達軍營。

在夜晚,“凜冽的朔風傳送着刁斗的打更聲,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鎧甲。”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鬥,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凱旋歸朝,木蘭放棄功名利祿,願回家過耕織的生活。當她一身女兒妝出來和昔日戰友相見時,人們都十分吃驚。 詩中的木蘭毅然決然地超越社會習俗,女扮男裝,勇敢地替父從軍,表現了古代勞動婦女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

慷慨赴國難,不是爲了功名利祿,而是爲了孝順父母,報效國家。一旦戰火熄滅,刀槍入庫,她最大的願望則是回到家鄉,還其女兒本色,過自由自在的生活,享受家人團聚的天倫之樂等表現了木蘭的忠,孝、智、勇。詩最後:“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這句用兔子跑在一起,雄雌難辯的隱喻,說明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負的機會,她們的智慧,膽略和才能並不比男子遜色。在封建社會中,婦女是沒地位的。

替父從軍,男人能做到的,木蘭能做到;男人不能做到的,木蘭也能做到。木蘭這一英雄形象的本身,就是對封建社會中歧視女性的傳統觀念的嘲弄。同時也說明了婦女一樣能夠爲國家盡忠效力。 雖然時代不同,但木蘭的愛國與奉獻的精神永存,木蘭對國家的忠誠和熱愛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知道,人不能沒有祖國。祖國是子民生活成長的土地和搖籃;是民族繁榮昌盛的基石。

我們知道,人不能沒有奉獻,奉獻是歡樂收穫的前提和社會的動力,奉獻是汗水和熱情澆灌的結晶體,是無私的給予和無價愛心錘打而成的閃光物。愛國,就要關心祖國的前途和命運,用生命去捍衛祖國的尊嚴;愛國,就要主動承擔富國強民的義務和責任,能不畏千難萬險,全身心地投入振興祖國的偉大事業中,奉獻自己光和熱;愛國,就要把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無條件地奉獻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

篇十二:七步詩讀後感

一抹抹劍影辨真情,一滴滴淚珠回往事,一句句詩詞動人心。我最近讀了一篇文章――《七步詩》裏。

本篇文章主要講述了發生在烽火連天、勾心鬥角的三國時期。曹操有一個兒子,名叫曹植。曹植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深得父親曹操的喜愛。也正因如此,他的哥哥曹丕一直視他爲眼中釘,一心想除掉他。幾年後,曹操病逝,曹丕當上了魏王,也以曹植未給父親奔喪爲理由,將他抓起來,判死刑。曹丕和曹植是一母同胞,他們的母親一聽,嚇得魂飛魄散,像關羽失了荊州一樣難過不已,便去曹丕那兒苦苦哀求,想讓他放過曹植,曹丕最終被母親打動,就讓曹植在七步詩內作出一首好詩詩才肯放了他。曹植如風雪中的青竹般鎮定,胸有成竹地走了七步,便開始吟誦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其實太急?”大臣們一聽,連連稱讚好詩。其實,這首詩是在暗喻曹丕不顧兄弟情義,手足相殘。曹丕一聽,感動不已,像夏天融化的冰塊。他覺定不殺曹植,但還是將他貶爲了安鄉侯。

讀完這篇文章,我如同豬八戒吃了人蔘果一般,深有感觸:這天底下有多少人爲了權利你爭我鬥,最終,往往?G失了那份最寶貴的情感。血濃於水,請問那些處處算計之人,這世間冷暖,骨肉親情於你而言,都一文不值嗎?

篇十三:七步詩讀後感

七步詩讀後感

每天早晨,媽媽都要讓我背一首古詩。可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首《七步詩》。

詩的內容是這樣的:

七步詩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詩》的來歷令人驚歎。作者曹植和曹丕都是曹操的兒子,兩人競爭王位。曹植很有才華,曹丕則爲人圓滑,贏得了曹操的歡心,後來當了皇帝。因爲嫉妒弟弟的才華就想治一治弟弟。便令曹植走七步作出一首詩,否則就把弟弟殺掉。果然才華橫溢的曹植便作出了這首《七步詩》。

這裏面的豆是指作者曹植,而這裏的豆萁就是指哥哥曹丕。這首詩的比喻用的十分貼切。曹丕因爲嫉妒弟弟連親情都忽略了,真是太殘忍了。

如果我有一個弟弟或者妹妹,我一定會非常愛他,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珍惜親情。

-----------------------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首曹植的七步詩,我想大家都有一定的瞭解,《七步詩》講述了這樣一段故事:

曹植是曹操的三兒子,曹丕的弟弟,曹操的大兒子曹昂死後,曹操在二、三兩個兒子中選繼承人。由於曹植才華橫溢,深得曹操寵愛,本想立爲繼承人,因此被曹丕嫉恨。曹丕做皇帝后,想迫害曹植。

於是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以兄弟爲題材的詩,完不成就殺頭!結果曹植機智地吟誦出這首《七步詩》,曹植在這首詩裏用豆和豆萁來形容兄弟是骨肉相連,密不可分的整體,不要互相殘殺,成功地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讀了這首詩後,我覺得同學們就象兄弟姐妹一樣,希望大家要將自己的同學視爲親人,團結友愛,相互幫助。

-------------------

在三國.魏時期,曹操有兩個很出色的兒子,曹植就是其中一個,他是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衆,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操死後,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曹丕是一個忌妒心很重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如弟弟曹植,擔心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便想方設法害死曹植。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來,要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以證明他寫詩的才華。如果他寫不出,就等於是在欺騙皇上,要把他處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傷心又憤怒,原來兄弟之情在權利面前時如此不堪一擊的。他強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內作了這首《七步詩》。

詩的意思是這樣的:鍋裏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子汁來做羹。豆莖在鍋下燃燒,豆子在鍋裏哭泣。豆子和豆莖本來是同條根上生出來的,豆莖煎熬豆子又怎能這樣的急迫呢?後來,這首詩的意義已不在是此詩本身價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內涵,成了久遠的歷史長河中爲了爭奪地位、權力、財產兄弟反目成仇、手足相殘的一種寫照。

我覺得這首詩在現代社會也同樣適用,它在教育着我們:兄弟姐妹之間,人與人之間都應該和諧相處,團結一心,不要因名利權力而破壞感情,反目成仇。

國家也一樣,比如朝鮮和韓國,本來是同一個國家的,現在卻弄到斷絕一切關係的地步。朝鮮,這個國家的生活一直都處於低水平。兩國的不團結,令周邊的局勢變得不穩定,國與國之間的外交關係變得緊張起來……

其實,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只有安定團結、和諧相處了,國家纔會繁榮富強。

篇十四:中國詩讀後感

今夜再讀錢鍾書先生的《談中國詩》一文,不由再次感受到鍾老的博學與智慧。

西洋讀者認爲中國詩的特徵是富於暗示,而鍾老說他願意換個說法,說這是一種懷孕的靜默,並引用南宋詩人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評論盛唐詩歌的話“言有盡而意無窮”來佐證。又把歐陽修引用同時代詩人梅堯臣的話:“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也引了出來,再舉例柳宗元在《晨詣超師院讀禪經》中已有“淡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的心得詩句,藉此來闡述中國詩“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意境悠遠。

又談,中國詩採用問而不答,以問爲答的方式留下了許多蕩氣迴腸,吞言咽理的美妙詩句。李白用《怨情》一詩表達:“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引得人遙思惆悵。南宋詩人鮑照說“壯士皆死盡,餘人安在哉”讓人陡生傷感。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詩》中寫道:“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嘆世事變幻無常。劉希夷在《代悲白頭翁》中寫出“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的黯淡情懷,而趙嘏也在《江樓感舊》中留下“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的愴然傷感,這些詩句都耐人玩味,靜默幽美。

鍾老又說中國詩和西洋詩一樣也都有筆力輕淡,詞氣安和的特點,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李白在《獨坐敬亭山》中也寫:“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最後他借有英國詩人濟慈的名句說:“聽是見的音樂真美,但那聽不見的更美”。

讀錢鍾書先生的散文真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而後讓人“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篇十五:木蘭詩讀後感

一提到“花木蘭”,大家都會想起一個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

在古代閉塞的社會中,木蘭能毅然決然地超越社會習俗,女扮男裝,勇敢地代父從軍,這種行爲,如果沒有大智大勇是無法做到的.從另一方面而言,木蘭代父從軍並在疆場上立下不少汗馬功勞,這不但有功於國家,更是大忠、大孝、大勇的表現.

花木蘭集大忠、大孝、大勇、大智於一身,爲中國婦女樹立了一個新的典型,並說明了一個事實:婦女一樣能夠盡忠,一樣能夠爲國家效力.現代男女都平等了,花木蘭們都可以爲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了!

花木蘭的故事能流傳千古,顯示了人們對花木蘭的喜愛、敬仰以及這位奇女子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木蘭詩》是北朝樂府民歌,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嚮往.千百年來,木蘭成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的形象.這首敘事詩充滿傳奇色彩.故事情節曲折,富有戲劇性.敘述詳略得當,如木蘭沙場征戰,思念親人,心理描寫細膩傳神;而關山飛度,百戰建功,卻只用寥寥幾句詩來概括.這樣寫,使得木蘭的形象真實感人,全詩顯得簡潔緊湊.這首民歌剛健清新,表現了古代北方人民英武豪邁的氣概.它還成功的運用了對偶和排比等修辭手法,使得全詩氣勢雄渾,又易記易誦.習誦時,要注意體會它的民歌特色.《木蘭詩》塑造了木蘭這個不朽的人物形象.木蘭是一個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以後,又謝絕官員,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的優秀品質.可以嗎?

篇十六:木蘭詩讀後感

每個國家的歷史中都會出現這個國家的女神,而中國歷史上爲民衆所喜愛的花木蘭當屬中國歷史上傳奇般的女神之一。木蘭從軍的故事千百年來在人們的口中津津樂道,而極少有人會存疑木蘭是如何在十二年長長的歲月中不被清一色的男子官兵發現自己是其實是一位女子。

《木蘭詩》妙就妙在全詩最後的幾句“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這幾句一下子讓人打消了疑問,讓人們十分自然地接受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

《木蘭詩》最後一段寫的是雄雌雙兔的分辨問題,是一段對木蘭的讚辭,卻也從側面烘托了當年北魏王朝抗擊柔然的戰鬥是何等的緊迫和艱難。當木蘭與全軍將士在大敵當前,同仇敵愾時,當“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的困苦面前,生存與勝利始終是放在第一位的。木蘭作爲一名軍隊的將官,揹負着保衛家園的重任,木蘭與她的戰友們在遊牧部落三番五次地南下掠奪面前衆志成城,大義凜然,他們誰都沒有去理會戰爭之外的事情。

古人認爲讀書時應做到:“平其心,易其氣,闕其疑。”我們不能用現代的眼光去懷疑木蘭女扮男裝故事的真實性。我們從《木蘭詩》中那朗朗上口的詩句中深深體會到中國文化的優美,同時也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中豪傑花木蘭充滿了無比的敬意。

篇十七:木蘭詩讀後感

成長所需的是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奉獻精神,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浩然正氣,是蘇東坡的“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與瀟灑,漫漫成長路上,更需要的是花木蘭的愛國志,她爲了國家而留血犧牲的深深報國情。

《木蘭詩》雲:“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爹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想當年,風華正茂的花木蘭,爲了不讓年邁的爹爹參軍,竟剪去瀑布似的黑髮,女扮男裝,懷着一顆熾熱的愛國心,馳騁沙場,爲國立下許許多多的汗馬功勞……能文能武的花木蘭,愛國情深的花木蘭,是我們每個青少年心目中的榜樣。

在我們成長道路中,總有一些荊棘,一些磕磕絆絆,但是每個人都有一座讓你依靠的山,那就是國,國家就像一顆璀璨的藍水晶,永遠熠熠生輝流光連連。我們要像花木蘭那樣胸懷祖國,爲國爭光。在我們成長道路中,纔會撒下一顆又一顆晶瑩的雨珠,回首間,纔會發現,它是我們最難以忘懷的情。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餘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的,我拾一片最燦的;漫漫成長路,我採擷人世間最重的——花木蘭的愛國志和她那深深的報國情。

篇十八:木蘭詩讀後感

當別人在睡覺時,她在夜裏嘆息;當我們在享受父愛和母愛時,她卻要替父從軍;當我們在學習時,她在戰場上打仗,當我們學業有成時,她勝利而歸。有一首讚美她的詩“彎弓征戰做男兒,夢裏曾經與畫眉。幾度思舊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她就是替父從軍的花木蘭。

花木蘭是北魏人,她的父親以前是一位軍人,從小就教花木蘭練武。北魏經過孝文帝改革,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人民生活較爲安定,但是,當時北方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父親沒有兒子,木蘭沒有兄弟,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多年的軍隊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人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更不要說木蘭又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但是花木蘭最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多年後凱旋迴家。天子因爲她的功勞之大,認爲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不過木蘭拒絕了,她只要求皇帝能讓自己回家,好好的去孝敬父母。

從木蘭的出征寫出了英勇奔赴戰場的颯爽英姿,戰場上的惡劣氣氛和殘酷,體現了木蘭的英勇無畏;從木蘭不願做尚書省的官,寫出了木蘭不慕名利,十分想念家鄉,豪邁的崇高精神。從同行了十二年的夥伴都沒有認出木蘭是女兒身,寫出了木蘭的謹慎,詩中木蘭辭官還鄉,運用一系列動詞,寫出了木蘭急於恢復女兒身,表現了木蘭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歸來後情不自禁的心情。

木蘭是一個巧梳雲鬢的女子,也是一位金戈鐵馬的英雄。她替父從軍,不怕困難和保家衛國的精神,一直流傳至今。

篇十九:木蘭詩讀後感

在北魏時期,胡人想來侵犯魏軍,而魏國的士兵都在另一邊保衛邊境,一時調動不過來,形勢非常嚴峻,魏王就下令,家裏有十五歲以上的男人,都得去當兵,花木蘭的父親已經五十多歲了,年邁體弱,不能當兵,但是徵兵的名單上也有花木蘭父親的名字,看到父親焦急的樣子,花木蘭決定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在軍營裏,木蘭總是嚴格要求自己,表現的一點不比男人差,在和敵人打仗的時候,木蘭總是衝在最前面英勇殺敵,凡是有困難時,木蘭總能想出好辦法,解除困難。由於她英勇善戰,足智多謀,很快被提爲先鋒大將,最後花木蘭活捉了胡人的首領,凱旋而歸。

讀了這本書,使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不論做什麼事情,只要不怕苦,堅持不懈,持之以恆,認真想辦法,所做的事情一定能做成功,像花木蘭一樣,嚴格要求自己,凡是多動腦筋想辦法。女孩取得的成績一點不比男孩差,我以後要好好學習,認真學習各項技能及科學知識,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通過我們的努力,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

篇二十:木蘭詩讀後感

在古代閉塞的社會中,木蘭能毅然決然地超越社會習俗,女扮男裝,勇敢地代父從軍,這種行爲,如果沒有大智大勇是無法做到的。從另一方面而言,木蘭代父從軍並在疆場上立下不少汗馬功勞,這不但有功於國家,更是大忠、大孝、大勇的表現。

花木蘭集大忠、大孝、大勇、大智於一身,爲中國婦女樹立了一個新的典型,並說明了一個事實:婦女一樣能夠盡忠,一樣能夠爲國家效力。現代男女都平等了,花木蘭們都可以爲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了!

花木蘭的故事能流傳千古,顯示了人們對花木蘭的喜愛、敬仰以及這位奇女子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篇二十一:木蘭詩讀後感

北朝民歌《木蘭詩》,講述的是千百年前閨門女子花木蘭的故事。故事對我來說並不生疏,小時候聽父母講述過,後來上學時也學過。可我每次讀起《木蘭詩》的時候,都深受感動,今天再次讀它仍感觸頗深。

木蘭乃一名普通當戶織的勞動婦女。因爲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徵之列。父親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木蘭於是決定捨棄女兒身,替父從軍。木蘭騎上戰馬,渡過黃河,越過燕山,經過了重重困難纔到達軍營。在夜晚,凜冽的朔風傳送着刁斗的打更聲,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鎧甲。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鬥,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凱旋歸朝,木蘭放棄功名利祿,願回家過耕織的生活。當她一身女兒妝出來和昔日戰友相見時,人們都十分吃驚。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成爲一段佳話,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巾幗英雄成爲女中豪傑,人中大丈夫!從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到到八十年代的中國保爾張海迪,真可謂是巾幗不讓鬚眉!

中國當代青年張海迪9歲時高位截癱,多病纏身,每行一斷路都要灑下比別人多的汗水,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代價,然而她並沒有被病魔所嚇倒,而是向命運所挑戰,每天堅持在家裏自學,而且堅持學習各國語言,並且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學,而且還翻譯了許多英文、日文版的文學着作,爲社會做出了貢獻。她雖然是一個殘疾人,但她憑着自己的毅力戰勝困難的信心都達到了常人難以辦到的事情。她以人殘志不殘的信心創造了生命的輝煌,成爲了生活中的強者,誰說女子不如男?

傳統道德上的意識偏見,早就應該被歷史的車輪輾碎,君不見商海女強人,各國政要中也有女強人的身影出現嗎?這個世界本來就有我們女人的一半,憑什麼把功勞和成績都說成是男人創造的,我一定要爭做一名出色的中學生,在不遠的將來也能成爲一名女強人!

篇二十二:木蘭詩讀後感

北朝民歌《木蘭詩》,講述的是千百年前閨門女子花木蘭的故事。故事對我來說並不生疏,小時候聽父母講述過,後來上學時也學過。可我每次讀起《木蘭詩》的時候,都深受感動,今天再次讀它仍感觸頗深。

雖然時代不同,但木蘭的愛國與奉獻的精神永存,木蘭對國家的忠誠和熱愛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知道,人不能沒有祖國。祖國是子民生活成長的土地和搖籃;是民族繁榮昌盛的基石。我們知道,人不能沒有奉獻,奉獻是歡樂收穫的前提和社會的動力,奉獻是汗水和熱情澆灌的結晶體,是無私的給予和無價愛心錘打而成的閃光物。愛國,就要關心祖國的前途和命運,用生命去捍衛祖國的尊嚴;愛國,就要主動承擔富國強民的義務和責任,能不畏千難萬險,全身心地投入振興祖國的偉大事業中,奉獻自己光和熱;愛國,就要把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無條件地奉獻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

新時代的我們,應該學習木蘭孝順父母、報效國家的高尚品質和純樸、善良、忠貞的美好品德。

篇二十三:木蘭詩讀後感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成爲一段佳話,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巾幗英雄成爲女中豪傑,人中大丈夫!從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到到八十年代的中國保爾張海迪,真可謂是巾幗不讓鬚眉!

中國當代青年張海迪9歲時高位截癱,多病纏身,每行一斷路都要灑下比別人多的汗水,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代價,然而她並沒有被病魔所嚇倒,而是向命運所挑戰,每天堅持在家裏自學,而且堅持學習各國語言,並且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學,而且還翻譯了許多英文、日文版的文學著作,爲社會做出了貢獻。她雖然是一個殘疾人,但她憑着自己的毅力戰勝困難的信心都達到了常人難以辦到的'事情。她以“人殘志不殘”的信心創造了生命的輝煌,成爲了生活中的強者,誰說女子不如男?

傳統道德上的意識偏見,早就應該被歷史的車輪輾碎,君不見商海女強人,各國政要中也有女強人的身影出現嗎?這個世界本來就有我們女人的一半,憑什麼把功勞和成績都說成是男人創造的,我一定要爭做一名出色的中學生,在不遠的將來也能成爲一名女強人!

篇二十四:木蘭詩讀後感

《木蘭詩》是北朝樂府民歌,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嚮往。千百年來,木蘭成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的形象。 這首敘事詩充滿傳奇色彩。故事情節曲折,富有戲劇性。敘述詳略得當,如木蘭沙場征戰,思念親人,心理描寫細膩傳神;而關山飛度,百戰建功,卻只用寥寥幾句詩來概括。這樣寫,使得木蘭的形象真實感人,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這首民歌剛健清新,表現了古代北方人民英武豪邁的氣概。它還成功的運用了對偶和排比等修辭手法,使得全詩氣勢雄渾,又易記易誦。習誦時,要注意體會它的民歌特色。

《木蘭詩》塑造了木蘭這個不朽的人物形象。木蘭是一個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以後,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的優秀品質。 這首詩在敘事上有詳有略,對木蘭的從軍緣由、離別、辭官和還家都寫得比較詳細,淋漓盡致地寫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對出征前的準備和軍旅生活則寫得比較簡略,前者只有四句,後者也僅有六句。詳略分明、得當,是這首詩寫作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木蘭詩》說明了一個事實:婦女一樣能夠盡忠,一樣能夠爲國家效力.現代男女都平等了,花木蘭們都可以爲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了!花木蘭的故事能流傳千古,顯示了人們對花木蘭的喜愛、敬仰以及這位奇女子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篇二十五:《木蘭詩》讀後感

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仔仔細細的看完了這一本《木蘭詩》。

它講敘了一位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木蘭。她記敘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愛國、善良、勇敢、剛毅、不愛官名富貴的奇女子形象。我被她深深感動了,在國家需要她的時候,她挺身而出,立下汗馬功勞。

我現在雖小,而且是和平年代,但是我可以把木蘭的愛國精神放在學習上,學好本領,替國家效力,使國家變得繁榮富強。

我要學習木蘭的勇敢,在學習的海洋裏,往往會遇到強風巨浪,只有勇敢了才能夠使我真正克服困難,衝破巨浪。

我不僅要勇敢,而且要不貪圖官名富貴,如果以後我真當上了官,那我就得抑制住貪婪的心,我可不想讓清政府得歷史重演!

《木蘭詩》是一篇好詩,是它激勵了我。

篇二十六:《木蘭詩》讀後感

本是一個依靠織布而生計的普通少女,整日在織布機的聲音下度過,上有父母,日子還算平靜溫馨,沒料想好景不長,皇上大規模徵兵,徵兵名冊上有父親的名字。只可惜木蘭的爹爹已年邁,又沒有長兄可替代爹爹去。

這一切沒有難倒木蘭,爲了保家爲國,木蘭毅然決定代父從軍。讀到這裏,我不禁爲木蘭的大無畏精神所折服。

一路上可謂遭受了千難萬險,夜宿黃河邊,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更不必說,還得女扮男裝,強忍着遠離家鄉和親人的痛苦,這一切足以說明木蘭有着堅強的心理素質。

在戰場上,木蘭憑着勇敢頑強的精神與敵人浴血奮戰,殊死搏鬥,在疆場上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打完勝仗歸來朝見天子,天子論功行賞。但木蘭不願做官,她不計權力的誘惑,“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與她一同出征的將士回鄉後才得知與他們同行多年的木蘭竟然是女郎。

讀完《木蘭詩》,我很受感動:首先,百善孝爲先,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惟有孝心才能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感融合到一起,她忠孝齊全,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第二,她的大智大勇。打勝仗需要多少智慧的策略和勇敢善戰,有智有勇從而使她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爲國家做出了輝煌的業績。

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木蘭能超越社會習俗,女扮男裝,勇敢地代父從軍,由此說明了一個事實:誰說女子不如男,女子一樣能夠爲國家效力,有功於國家。

我們也要學習木蘭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的優秀品質。從現在開始就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在學習上不怕困難,如此,才能發揮自身的潛力,刻苦學習,爲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而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十七:《木蘭詩》讀後感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氣。”

每逢誦讀這詩句時,我就感到了木蘭的勤勞與明理。當她看到徵兵文書時,想到了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自己也沒有長兄。每一卷文書上都有父親的姓名,而父親年歲大了也不能去戰場。木蘭便到商場去買來了馬鞍和馬匹,從現在起要去替父親應徵。她通過無數次赴湯蹈火的戰役,十二年後才取勝而歸。爸爸媽媽傳聞女兒回來了都出來迎候她……

看看木蘭,再想想自己。自己從小就日子在溫馨的日子環境中,從來沒有關懷過爸爸媽媽,更沒有爲他們做點家務。想到木蘭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管,爲父親去征戰,我感動不已。

她不要皇帝的重金獎勵,也不要做大官,只需回到家園去看望垂暮的爸爸媽媽。看到這兒,我似乎看到了一位英勇的木蘭,怎麼離別爸爸媽媽。奔馳戰場。累立戰功,終究榮耀地回到了自己的故土。

篇二十八:《木蘭詩》讀後感

愉快的假期生活馬上就要結束了,我得到了很大的收穫,當我讀完《木蘭詩》,我感覺自己受益非淺。

“花木蘭”是一個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她在戰場上立下不少汗馬功勞,這充分說明她是一個非常勇敢、孝順、大智於一身的一個典型模範。她能爲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所以她的故事流傳至今,表示人們對這位奇女子的敬仰和喜愛。長大以後我也要像花木蘭那樣孝順父母,好好學習做一個有用的人。

篇二十九:《木蘭詩》讀後感

《木蘭詩》是北朝樂府民歌,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嚮往,千百年來,木蘭成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的形象。這首敘事詩充滿傳奇色彩。故事情節曲折,富有戲劇性。敘述詳略得當,如木蘭沙場征戰,思念親人,心理描寫細膩傳神;而關山飛度,百戰建功,卻只用寥寥幾句詩來概括。這樣寫,使得木蘭的形象真實感人,全詩顯得簡潔緊湊。這首民歌剛健清新,表現了古代北方人民英武豪邁的氣概。它還成功的運用了對偶和排比等修辭手法,使得全詩氣勢雄渾,又易記易誦。習誦時,要注意體會它的民歌特色。《木蘭詩》塑造了木蘭這個不朽的人物形象。

木蘭是一個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以後,又謝絕高x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的優秀品質。這首詩在敘事上有詳有略,對木蘭的從軍緣由、離別、辭官和還家都寫得比較詳細,淋漓盡致地寫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篇三十:《木蘭詩》讀後感

看了《木蘭詩》,木蘭替父從軍的孝順令我十分感動,一名女子願意爲了自己的父親,不遠萬里,奔赴戰場,這需要多大的勇氣,真是令人敬佩。如果換做是我,我又會怎麼樣呢?是擔當,還是逃避呢?

小時候,我最喜歡坐在爸爸的肩頭。那時最開心的事,就是和爸爸出去玩。他經常帶着我去動物園,那真是我一生中最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了。

現在,隨着年齡的增長,我不會像以前那樣,沒有顧慮地往爸爸懷裏鑽,也不再趴在他肩頭撒嬌,和他一起到處遊玩。以前,跟爸爸好像有說不完的話,可現在不知爲什麼,儘管都在家裏,也說不上幾句話,大概是因爲長大了。有時候,真的挺懷念從前。

爸爸因爲經常上夜班,再加上不注意自己的身體,導致染上了許多小毛病。雖不嚴重,但疼起來時的痛苦,是我親眼所見。

木蘭爲了自己的父親不畏艱險奔赴戰場,那我又該如何去孝敬爸爸呢?小時候,他陪着我,長大後,他努力工作供我上學,也許他並不是那麼有錢,也不是那麼善解人意,但他用肩膀扛起了這個家。他的辛苦與勞累,其實我都明白,只不過我跟他很像,從來都不知道如何表達。

我想,我只有好好學習,纔會讓父親得到安慰吧。

篇三十一:《木蘭詩》讀後感

花木蘭替父參軍的故事成爲一段美談,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巾幗英雄成爲巾幗鬚眉,人中大丈夫!從我國前史上僅有的女皇帝武則到到八十年代的我國保爾張海迪,真可謂是巾幗不讓鬚眉!

我國當代青年張海迪9歲時高位截癱,多病纏身,每行一斷路都要灑下比別人多的汗水,每做一件事都要支付比常人多得多的價值,但是她並沒有被病魔所嚇倒,而是向命運所應戰,每天堅持在家裏自學,並且堅持學習各國言語,並且以優異的成果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學,並且還翻譯了許多英文、日文版的文學作品,爲社會做出了奉獻。她雖然是一個殘疾人,但她憑着自己的意志打敗困難的決心都達到了常人難以辦到的工作。她以“人殘志不殘”的決心發明了生命的光輝,成爲了日子中的強者,誰說女子不如男?

傳統道德上的認識成見,早就應該被前史的.車輪輾碎,君不見商海女強人,各國政要中也有女強人的身影呈現嗎?這個國際原本就有咱們女性的一半,憑什麼把勞績和成果都說成是男人發明的,我一定要爭做一名超卓的中學生,在不遠的將來也能成爲一名女強人!

篇三十二:《木蘭詩》讀後感

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仔仔細細的看完了《木蘭詩》。

它講敘了一位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木蘭。她記敘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愛國、善良、勇敢、剛毅、不愛官名富貴的奇女子形象。我被她深深感動了,在國家需要她的時候,她挺身而出,立下汗馬功勞。

我現在雖小,而且是和平年代,但是我可以把木蘭的愛國精神放在學習上,學好本領,替國家效力,使國家變得繁榮富強。

我要學習木蘭的勇敢,在學習的海洋裏,往往會遇到強風巨浪,只有勇敢了才能夠使我真正克服困難,衝破巨浪。

我不僅要勇敢,而且要不貪圖官名富貴,如果以後我真當上了官,那我就得抑制住貪婪的心,我可不想讓清政府得歷史重演!

《木蘭詩》是一篇好詩,是它激勵了我。

篇三十三:席慕蓉詩讀後感

席慕容,我想愛好文學的你們應該知道她的名字吧!一個多才多藝,有着蘇軾《記成天寺夜遊》中,自稱“閒人”的自我排遣,一切順其自然的女子。前不久,我買了一本她的詩集,仔細閱讀了一番。

在我看來,席慕容的詩十分有韻味,有詩意,有內涵。她努力追求着自然,而不是唯美。唯美應該是從自然和真實出發,不去逃避。而我想現實中往往不是如此。她的字字句句帶着淡淡的傷感與苦澀,又夾雜着些許的希望與憧憬,這應該就是一個大家的文筆了吧。她彷彿在用手中渺小的筆來詮釋自己的生活、閱歷、人生,更或是靈魂,那將是一個偉大而高尚的靈魂,爲了人性的愛,爲了心中的善,帶着“用愛包容世界”的思想來到了這個世界。她總是喜歡哀傷的意境,總在美的前面加一點淒涼,我想,大概淒涼之美更能給人意境,給人以感情的昇華,靈魂的抨擊。那麼這就更符合我的喜好了,我的文筆也較委婉,所以對席慕容的`詩更加愛不釋手。

依稀記得那首《樹的畫像》,簡單卻細緻的描寫,精緻卻悽美的畫面,立刻就浮現在眼前。令人記憶猶新的還是最後那句話,“我是一棵孤獨的樹,在抗拒着秋的來臨”。雖然是默默無聞的樹,雖然是渺小的,不起眼的一棵樹,但它也有自己的夢想,努力去追尋,與不可戰勝的困難頑強的鬥爭。我想,一棵樹的靈魂,正因如此而偉大。海明威不是曾說過嗎?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是的,看上去渺小的樹並不能打敗龐大的秋,即使它的肉體被毀滅了,它的精神仍然和秋作着鬥爭,我想這就是席慕容所要表達的思想吧,帶有她性格里的剛毅,頑強,勇敢和憧憬的思想。

我想,讀完席慕容的詩,我能更好的去寫作,去閱讀品味大家之作。因爲他不僅增加了我的文學底蘊,還使我的心靈得到淨化,感情得到昇華。

我想,今天再重讀蘇軾月夜泛舟的那一篇文章時,我也會有那種悵然而又美麗的心情了。

篇三十四:席慕蓉詩讀後感

前一段時間,老師讓我們讀一本席慕容的散文集。我讀了一本她早些時間出版的《成長的痕跡》。老師還真沒選錯書,這本書確實讓我深有感觸。

讀完席慕容的前幾篇散文,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對親人的思念。她前幾篇散文寫的是對從前的記憶,都寫出了自己對遠在他鄉的母親的思念和對已故奶奶的不捨。作者用一些很短小的事通過細緻的描寫把那份感人的親情充分、實在地呈現了出來,她那份對親人無比的真誠打動了我。這不禁讓我想到我自己的母親,在家裏她是在怎樣地關心着我、無時無刻地牽掛着我呢?想到這兒,我心中受到了強烈的震撼,突然振奮起了精神,就像爲了我自己的母親。爲了不讓她失望,我要幸福快樂地活過每一天!用成績回報她爲我所做的一切。

越往後,對青春對時光的不捨就越多,深奧的哲理體現得也就越多。有一篇名叫《荷花七則》的散文,作者就通過她開畫展後發生的一件事表達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她的一位朋友看完她的畫,十分羨慕她的生活。可席慕容的微笑消失了!要知道,完成一副畫是需要多少心血多少時間去完成的,哪有一個人的成功是與生俱來的呢?席慕容當時的感悟真讓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洗滌,她的用詞十分自然、恰當,每一個字都沉重地抨擊了我以及每個人心靈中的那些“邪念”。“選擇了這樣的生活,我並不後悔。我悲傷的只是,爲什麼很多觀衆都喜歡把畫家當作是一個天生異稟的天才,卻不肯相信,在這世間,沒有一件事情是輕鬆或瀟灑可以換得來的。”每讀完這篇文章,那顆浮躁的心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平靜。

也有些文章是作者對青春與生命的看法。這些文章的景色描寫都相當生動,讓我不知不覺進入了一種意境,進入了和作者一樣無邊無盡的回憶。這種回憶有時真讓我感到快樂,但也時刻警示着我們時間的珍貴,我經常在想:如果所有人都來讀讀她的文章,世界上那些浪費時間的人還會多嗎?

讀完整本書,我的心變得更堅強和明澈了,覺得自己成長了許多!這本書對我來說真是受益匪淺呀!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讀席慕蓉的青春有感

2.席慕蓉關於母愛的詩

3.席慕蓉精選語錄

4.席慕蓉《雨後》賞析

5.席慕蓉《美麗的心情》原文內容及作者介紹

6.2017席慕蓉經典語錄新

7.席慕蓉詩歌大全

8.席慕蓉經典經典詩句

9.2017席慕蓉的經典句子

10.《七里香》席慕蓉

篇三十五:《木蘭詩》讀後感

我最喜歡的民間故事就是《木蘭從軍》。故事講的是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讀了這個故事後,我對花木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想到木蘭換上戰袍,帶上寶劍,騎上駿馬,去戰場和敵人奮勇廝殺的場景,我就十分感動,真爲木蘭在戰場上的勇敢而驕傲。雖然現在沒有戰爭,但是,我們的生活中、學習中會遇到許多大大小小的困難,面對這些困難,我們要像花木蘭那樣勇敢面對,決不能屈服、害怕,要向花木蘭學習,做個強者!可是,我們有些同學,特別是女同學,常常以自己是女生爲藉口,逃避困難,好像總覺得自己不如男生?爲什麼要這樣想呢?“誰說女子不如男”?花木蘭是女生,但她不是比男生做得更好嗎?

篇三十六:《木蘭詩》讀後感

《木蘭詩》讀後感 北朝民歌《木蘭詩》 ,講了女子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

花木蘭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女子。因爲天子徵兵,父親名列其中, 但父親年歲已大,而家中又無長子,木蘭決定代父從軍。木蘭騎上戰 馬,披上戰衣,渡過黃河,越過黑山,征戰沙場。將士們身經百戰有 的戰死有的凱旋歸來。

木蘭就是凱旋歸來中的一個。

木蘭不貪圖名利, 回到家過平民生活。

這首詩表現了花木蘭的忠、孝、智、勇。詩最後:

“雄兔腳撲朔, 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這句話用兔子在一起 跑,雄雌難以分辨的隱喻,說明了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負的機會,他們 的智慧、膽略和才能並不比男子遜色。

雖然時代不同,但木蘭愛國與奉獻的精神永存。新世紀的我們,應 該學習木蘭孝順父母、報效國家的高尚品質和純樸、善良、忠貞的美 好品德。

篇三十七:《木蘭詩》讀後感

北朝民歌《木蘭詩》,敘述的是千百年前閨門女子花木蘭的故事。故事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小時分聽爸爸媽媽敘述過,後來上學時也學過。可我每次讀起《木蘭詩》的時分,都深受感動,今日再次讀它仍感受頗深。

木蘭乃一名一般“當戶織”的勞作婦女。由於皇帝徵兵,父親在被徵之列。父親已年邁,家中又無長男,木蘭所以決議拋棄女兒身,替父參軍。木蘭騎上戰馬,渡過黃河,跳過燕山,通過了重重困難才抵達兵營。在夜晚,“寒冷的朔風傳送着刁斗的打更聲,寒光映照着身上嚴寒的盔甲。”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嚴酷的戰役,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計、勝利歸來。凱旋歸朝,木蘭拋棄功名利祿,願回家過耕織的日子。當她一身女兒妝出來和舊日戰友相見時,人們都非常吃驚。有這樣的女兒,多麼走運啊。

篇三十八:《木蘭詩》讀後感

《木蘭詩 》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這個故事如今已也是家喻戶曉,千古流傳的佳故。

木蘭本是個柔弱的女孩,應當在家做活,打仗本是男人的事。木蘭本應當在家織補,然而卻走上了爲父而從軍的路。這也是對人們宣佈:男人能幹的事,女人也能幹,女人也不應該向男人低頭。

她與男人同吃共住,吃一樣的苦,受一樣的累,卻幹出與男人不同的事蹟,創出了與男人不同的輝煌,同時也證明了 女子哪裏不如男? 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爲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着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說明了木蘭非常的機警和聰明,因爲與木蘭同行12年一同打仗和木蘭一起出生入死的火伴都不知道木蘭是女郎。

讚美了木蘭聰明和機智,勇敢。替父從軍的偉大精神。

篇三十九:《木蘭詩》讀後感

其一

一提到“花木蘭”,大家都會想起一個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

花木蘭的事蹟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絕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現在更有許多人將它拍成了電影,千古流傳。

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她本是個柔弱的`女孩,可他爲了年老的父親,就不再柔弱;她本是個織布女子,但她爲了父親,就參軍打仗。她從不向男的低頭,大聲告訴了世人:巾幗不讓鬚眉。花木蘭就要出征了,是多麼的急促緊張,是多麼的昂揚士氣,行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爲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個世界。她與男人同吃共住,吃一樣的苦,受一樣的累,卻幹出與男人不同的事蹟,創出了與男人不同的輝煌,同時也證明了“女子哪裏不如男?”

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爲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着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一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一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該是何等地偉大。

日子安定下來,過去的夥伴又來看她,她每次都總是以女兒裝見他們,對驚怕的過去的夥伴,花木蘭在內心說:知道了麼?過去與你一道血戰沙場,立下大功;回朝後不願爲尚書郎的我是個女孩子。

還我女兒本色,花木蘭多麼自豪。

其二

北朝民歌《木蘭詩》,講述的是千百年前閨門女子花木蘭的故事。故事對我來說並不生疏,小時候聽父母講述過,後來上學時也學過。可我每次讀起《木蘭詩》的時候,都深受感動,今天再次讀它仍感觸頗深。

木蘭乃一名普通“當戶織”的勞動婦女。因爲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徵之列。父親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木蘭於是決定捨棄女兒身,替父從軍。木蘭騎上戰馬,渡過黃河,越過燕山,經過了重重困難纔到達軍營。在夜晚,“凜冽的朔風傳送着刁斗的打更聲,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鎧甲。”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鬥,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凱旋歸朝,木蘭放棄功名利祿,願回家過耕織的生活。當她一身女兒妝出來和昔日戰友相見時,人們都十分吃驚

篇四十:《木蘭詩》讀後感

夜,一片漆黑。在這寂靜的夜裏,忽聽有人在微微嘆息。是誰在嘆息呢?過了一會兒,嘆息聲又響起,摻夾着濃濃的惆悵。仔細瞧,原來是木蘭姑娘正對着門織布。怪!怎麼聽不見織布聲,只聽見木蘭的嘆氣聲呢?猜想木蘭一定是有心事。問一聲閨女你在想些什麼?思念些什麼?來,告訴爲孃的。木蘭靜靜地說:“娘,兒既不是在想些什麼,也沒有思念些什麼。昨天夜裏在城門看到軍隊所張貼的文告,說是皇上要徵兵,攻打匈奴。徵兵名單上有很多卷,木蘭我仔細看了看,幾乎每一卷上都有爹爹的名字。哎......我爹他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長兄,爹爹畢竟年歲已高,不宜再出徵了.兒願爲此買鞍馬,替爹爹去出征!'娘沉默了好久,擡起頭,久久地望着木蘭,沉重地說:'木蘭啊!你代父從軍,處處要小心啊!'...... 第二天,剛剛拂曉,木蘭就辭別爹孃出發了。木蘭東奔西走做好了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唯一不捨的,還是爹孃啊!“爹,娘!多保重啊!兒未能在身邊照顧二老,是兒的不孝啊!”木蘭面對着滾滾黃河水,一座座高山,不禁失聲吶喊。

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象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關,一座座山。邊疆嚴酷的氣候,使木蘭那嫩白細緻的肌膚變得滄桑。生活中諸多的不便與困難,並沒有讓木蘭倒下。她記得父親的囑咐:“兒啊!要好好地報效祖國啊!全國的父老鄉親們都盼着你與戰士們勝利歸來啊!” “爲了年邁的雙親,爲了父老鄉親們,爲了國家,我一定要打贏這場仗!!” 一陣陣兇殺,一場場戰役,木蘭運用智慧和勇氣過關斬將。十年的戰役,雖艱辛,但也值得-----木蘭與將士們勝利歸來了!!! 木蘭勝利而歸,使皇上開心不已,使全國百姓興奮不已----祖國終於可以恢復和平了!皇上當即策封木蘭爲尚書郎。木蘭笑而不接。皇上笑問木蘭想要些什麼獎勵。木蘭說:“論行賞,論官職,都不及臣一顆思鄉心。願皇上恩准,送臣還故鄉,與家人團聚!” “欽此!” 木蘭騎着千里馬,威風凜凜,心急如焚地趕回家鄉。城門外,爹孃互相攙扶着來迎接十年未見的心肝女。姐姐細心裝扮了一番,也在迎接隊伍裏。小弟拿起鋒利的菜刀去宰殺豬羊,準備爲姐姐洗塵。木蘭回到閨房,屋裏的一切既是那麼熟悉,又是那麼陌生。穿上自己的衣裙,恢復女兒身。裝扮妥當,照照鏡子:鏡中的自己已不再是十年前那閉月羞花的小姑娘了,而是一個歷經風霜的女人啊! “十年啦!! 我已老了十歲了!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木蘭心中一陣失落。出去看看同行的戰友們,他們都在飲酒作樂。見木蘭一身女兒裝,甚是驚訝。與木蘭一起生活了許多年,竟未察覺木蘭是女郎?衆人在驚訝之餘,不禁感慨:木蘭果真是女中豪傑,令人欽佩啊!! 雄兔的兩隻腳不停地爬搔,雌兔兩隻眼睛則時常眯着,因而容易辨認。

可當雄雌兩兔在一起貼地而跑時,誰又能辨認出哪隻是雄兔,哪隻是雌兔呢?? 夜,格外寧靜,皎潔的月光灑在大地上,一切都那麼美好、靜謐。星星還同往常那樣在天空上閃爍,晚風緩緩地吹着,但是,這段時間,花木蘭老是坐在織布機旁不停地嘆息,織布聲稀疏了下來。 花木蘭倚靠在織布機旁發呆,心事重重。昨天深夜一紙軍隊的文告打破了家中的寧靜:軍書連下十二道,每一道都在催促父親重新披掛出征。花木蘭的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父親老了,木蘭又無哥哥,弟弟處幼尚未成人,保家衛國責無旁貸。她下定決心自己替父從軍。 第二清早,花木蘭就出門到街頭上,買駿馬、買馬鞍、馬籠頭、馬鞭,忙乎了好一陣子,備齊了戰裝,然後辭別父母,女扮男裝頭也不回地走了。早晨辭別了父母,晚上花木蘭宿在了黃河邊,她聽不到爹孃呼喚女兒的聲音,聽到的只是黃河流水的“嘩嘩”聲。 第二天早上,她辭別了黃河,晚上又宿在黑山頭。 經過了十幾天的長途跋涉後,花木蘭最終來到了燕山腳下,她聽到胡人兵馬的嘶鳴聲。花木蘭發誓:爲了父母,爲了國家,自己一定要全力以赴,戰勝敵人! “殺藹——”戰場上炮火連天,馬的嘶鳴聲、戰士們的呼喊聲、如雷鳴般的馬蹄聲以及刀、劍撞擊的“口當口當”聲響徹整個大地,黃沙滿天,血流成河,戰場上敵人的屍體橫七豎八地擺了一地,許多戰士們都受了傷。已提升爲將軍的花木蘭率領大兵衝向前去。

寒風陣陣傳來刁斗聲,明亮的月兒映照在鐵甲衣上,許多將士身經百戰,爲祖國而死。經過十餘載的戰鬥,壯士們終於凱旋而歸了。 十幾年的拼殺,十幾年的搏鬥,木蘭領着勝利的軍隊歸來了,皇上爲她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宴。宴席上,皇上爲戰功卓著的花木蘭敬酒:“你功勞不小,賜你做個尚書,行嗎?”“不!”花木蘭笑着搖搖頭:“爲祖國付出,這是應該的。我不需要做尚書,謝謝皇上的好意。但是否能給我一匹千里馬,送我回家?”皇上用讚賞的目光看着花木蘭:“好,既然你這麼說,我就賜你一匹千里馬。你要回家,我也不強求你了。”說着,叫手下從皇宮裏牽出一匹自己最喜歡的千里馬賞賜給花木蘭,花木蘭雙手握拳拜謝皇上,然後騎上馬走了。 “嗒———嗒———嗒”,花木蘭快馬加鞭往家中趕,身邊的泥土都揚了起來。此時,歸心似箭的木蘭心裏好不興奮,恨不得馬上飛到家。 父母們得知花木蘭回家的消息,欣喜若狂,他們相互攙扶着蹣跚地走到屋外,目不轉睛地盯着城門,眼巴巴地望着、望着…… “爹、娘———”花木蘭的父母循聲望去,花木蘭騎在馬上,飛奔而來,正在向他們招手。花木蘭的父母頓時激動得兩手發抖,先是一驚,又蹣跚的走過去。花木蘭將馬一拉,迫不及待地跳下馬,張開雙臂,緊緊地擁抱住爹和娘。娘摸摸花木蘭的臉說:“蘭兒,瘦了,瘦好多了,但越來越漂亮了?”“走吧,天色已經晚了,蘭兒回家就好!”父親邊說邊牽着馬,拍拍木蘭母親的肩說道。

花木蘭一家以及陪同她回家的'戰友們,一路說說笑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花木蘭感到一切都是那麼的親切和美好。 “姐回來了,姐回來了!”弟弟歡呼着,緊接着年少的弟弟操起刀,回到廚房裏殺豬宰羊,忙着爲姐姐煮點好吃的。 回到家的花木蘭推開東閣門,坐在西閣牀上,脫下戰袍,穿上了舊時的衣裙,看着房間的舊物,她感到親切而溫馨。坐下來,她對着鏡子在額上貼上了花黃,梳理着兩鬢那烏黑的頭髮。 “吱—”門推開了,花木蘭笑吟吟地走出來:“讓大家久等了。”邊說邊坐了下來。 “啊?”戰士們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目瞪口呆:“十幾年的戰場生活,卻不知你原是女兒身!”“哈哈哈……”從花木蘭家中傳來了一陣陣笑聲……

篇四十一:《木蘭詩》讀後感

許久許久以前,有一個名叫木蘭的女子,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餘年。這動人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而木蘭作爲古代婦女的榜樣,歷來爲世人所稱道。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裏,婦女的地位十分低下。禮教和等級觀念的禁錮,將大多數的婦女調教成了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成了一種沒有獨立和自強意識的社會附屬品,這是十分可悲可嘆的。然而在這衆多弱女子中,木蘭挺身而出,創造了一個“巾幗不讓鬚眉”的神話,爲中國婦女狠狠地爭了一口氣,不禁讓人拊掌叫好。

記得莎士比亞曾說過:“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這句話是不能放在天平上稱量的,因爲它帶有明顯的狹隘性。縱觀漫漫的歷史長卷,有哭倒八百里長城的孟姜女,有出塞顧大局的王昭君,有冒死救父的堤縈,有勇斬蟒蛇的李寄,有“鐳之母”之稱的居里夫人,有“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這一個個名字無不在人類文明的史冊上閃爍着璀璨奪目的光輝,難道還能說“女人的名字是弱者”嗎?

“婦女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只有通過她,男人才能發揮出他的全部潛在力量。”這是易卜生說的。不錯,當今世界,女性憑着堅忍的毅力、頑強的意志、深刻的思想、獨立的人格,撐起了人類歷史發展前進的“半邊天”。如果說女子有弱點,那無非是在體力上略遜男子一籌,但是女子內蘊的精神力量,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壓抑至數千年,而終於沒有消亡的明證”,便是男士們也會自嘆不如的。婦女們在追求解放,破除幾千年的傳統舊習上,一直在堅持不懈地進行着不屈不撓的鬥爭,她們在尋求自我價值的過程中,付出了無數血汗,她們的忍耐力與反抗力便是在“風暴下也不會摧折”的。

身爲一個女孩子,我感到既自豪又自信。同時我相信,我們女孩子同樣能在學業上與男孩子一爭高低,同樣擁有光輝燦爛的錦繡前程!

篇四十二:《木蘭詩》讀後感

一提到“花木蘭”,大家都會想起一個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

花木蘭的事蹟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絕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現在更有許多人將它拍成了電影,千古流傳。

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她本是個柔弱的女孩,可他爲了年老的父親,就不再柔弱;她本是個織布女子,但她爲了父親,就參軍打仗。她從不向男的低頭,大聲告訴了世人:巾幗不讓鬚眉。花木蘭就要出征了,是多麼的急促緊張,是多麼的昂揚士氣,行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爲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個世界。她與男人同吃共住,吃一樣的苦,受一樣的累,卻幹出與男人不同的事蹟,創出了與男人不同的輝煌,同時也證明了“女子哪裏不如男?”

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爲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着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一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一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該是何等地偉大。

日子安定下來,過去的夥伴又來看她,她每次都總是以女兒裝見他們,對驚怕的過去的夥伴,花木蘭在內心說:知道了麼?過去與你一道血戰沙場,立下大功;回朝後不願爲尚書郎的我是個女孩子。

還我女兒本色,花木蘭多麼自豪。

篇四十三:《木蘭詩》讀後感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成爲一段佳話,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巾幗英雄成爲女中豪傑,人中大丈夫!從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到到八十年代的中國保爾張海迪,真可謂是巾幗不讓鬚眉!

中國當代青年張海迪9歲時高位截癱,多病纏身,每行一斷路都要灑下比別人多的汗水,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代價,然而她並沒有被病魔所嚇倒,而是向命運所挑戰,每天堅持在家裏自學,而且堅持學習各國語言,並且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學,而且還翻譯了許多英文、日文版的文學著作,爲社會做出了貢獻《木蘭詩》讀後感200字《木蘭詩》讀後感200字。她雖然是一個殘疾人,但她憑着自己的毅力戰勝困難的信心都達到了常人難以辦到的事情。她以“人殘志不殘”的信心創造了生命的輝煌,成爲了生活中的強者,誰說女子不如男?

傳統道德上的意識偏見,早就應該被歷史的車輪輾碎,君不見商海女強人,各國政要中也有女強人的身影出現嗎?這個世界本來就有我們女人的一半,憑什麼把功勞和成績都說成是男人創造的,我一定要爭做一名出色的中學生,在不遠的將來也能成爲一名女強人!

篇四十四:《木蘭詩》讀後感

在北魏時期,胡人想來侵犯魏軍,而魏 國的士兵都在另一邊保衛邊境,一時調動不 過來,形勢非常嚴峻,魏王就下令,家裏有 十五歲以上的男人,都得去當兵,花木蘭的 父親已經五十多歲了, 年邁體弱, 不能當兵, 但是徵兵的名單上也有花木蘭父親的名字, 看到父親焦急的樣子,花木蘭決定女扮男裝 代父從軍。在軍營裏,木蘭總是嚴格要求自 己,表現的一點不比男人差,在和敵人打仗 的時候,木蘭總是衝在最前面英勇殺敵,凡 是有困難時,木蘭總能想出好辦法,解除困 難。由於她英勇善戰,足智多謀,很快被提 爲先鋒大將,最後花木蘭活捉了胡人的首 領,凱旋而歸。

讀了這本書,使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 理,不論做什麼事情,只要不怕苦,堅持不 懈,持之以恆,認真想辦法,所做的事情一 定能做成功, 像花木蘭一樣, 嚴格要求自己, 凡是多動腦筋想辦法。女孩取得的成績一點 不比男孩差,我以後要好好學習,認真學習各項技能及科學知識,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通過我們的努力,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 榮、富強。

篇四十五:《木蘭詩》讀後感

木蘭是個勤勞的織布姑娘,戰爭爆發,軍書下達,徵兵捲上,有其父名,木蘭爲保全老父,毅然決定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她買下了駿馬長鞭,歷經黃河黑水,北到燕山朔野,“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勝利歸來,功勳卓越,不要富貴,謝絕官職,但願還鄉。回到家裏,父母姐弟,熱烈歡迎”。她“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壯士”變“女郎”,夥伴皆驚惶。

這個撲朔迷離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塑造了木蘭這一個出色的藝術形象――勇敢,機智,淳樸,勤勞,剛毅,是我國北方勞動婦女的傑出代表。

課文開篇寫木蘭停機嘆息,爲下文設置懸念。木蘭爲何事而嘆息呢?這是她將做出一個重大決定之前所發出嘆息。文中寫道:“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木蘭考慮到父親年老體弱,根本經受不住戰場的打擊,而弟弟又幼小無知,無人從軍,木蘭毅然決定,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從這裏可以看出木蘭很孝順。其實木蘭辭官還鄉和父母團聚,也可以看出木蘭孝敬父母。第三段用 “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這幾句寫出了木蘭出征的路線及征程的遙遠,也點明瞭宿營地的荒涼。作爲一個柔弱女子,同一羣男兒一起縱馬奔馳,從另一角度突出了她的勇敢。第四段用了“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四句來描寫戰爭,但我們完全能想象出其中的艱難和危險。這些,木蘭都承受下來,而且還建立了赫赫戰功,這就更加突出了她的英勇頑強。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十二年啊!木蘭天天女扮男裝,一直要讓這個祕密埋藏起來,是何等的困難。事實上木蘭瞞過了皇上,瞞過了我們所有人。從這裏可以看出木蘭在戰場上那種英姿颯爽,英勇頑強的氣魄,毫不遜色於男兒,更可以看出木蘭作爲女孩子這種特有的謹慎和機智。所以作者用“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這樣一個比喻結束課文內容,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多年未被發現的謹慎、機智做了謳歌和讚美。

篇四十六:《香菱學詩》讀後感

學課文《香菱學詩》之後,我深深體會到了封建體系下女子的悲慘與無奈。

香菱是一個苦命的女子,3歲被人販子搶走,自此,一個本該幸福享樂的女孩淪爲奴隸,後又被迫成了侍妾。身爲一名女子,香菱對於自身的命運無可奈何,只能默默忍受。可是,她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而是選擇了尋找精神上的寄託――學寫詩。生活的悲慘使香菱無處訴苦,委屈、傷心壓在心裏,爲了發泄,香菱只好選擇以詩抒情。

香菱好學樂學,雖然身份不高,受人壓迫欺辱,卻依然懷有一顆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之心。在學詩的過程中,她積極思考,不懂就問,認真對待。讀詩之後,黛玉叫她說說體會,而她的一番侃侃而談,讓人不得不讚嘆她的才思敏捷、悟性高,同時又讓人嘆息――怎樣聰明的女子,卻又這樣的不幸。

後來,黛玉又鼓勵香菱大膽的作詩一首。這個傻傻的女孩,爲了能作出一首好詩來,竟然到了茶不思飯不想的地步,以至於由“呆”到“瘋”,又由“瘋”到“魔”,最後竟似“通了仙”。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香菱終於寫出了一首好詩,贏得了大家的稱讚,也爲自己的人生添上了一抹色彩。

香菱一生命運坎坷,但因爲這件事,總算讓她有了些美好的回憶。也許對於我們來說,幸福很簡單,可對於香菱來說,幸福也不過就是那珍貴的一瞬了。

時光溫暖,珍惜人世中的每一分幸福。也許你身處其間卻未曾發覺,從香菱身上,是否能反照出你人生的幸運?善良的姑娘啊,願你還會幸福。

篇四十七:香菱學詩讀後感

香菱學詩是《紅樓夢》中的一個插曲,但聯繫香菱的一生遭際來看,這個插曲的描寫介紹是作者頗具匠心的安排。脂硯齋對此有精闢的分析,說:“細想香菱之爲人也,根基不讓迎探,容貌不讓鳳秦,端雅不讓紈釵,風流不讓湘黛,賢惠不讓襲平,所惜者幼年罹禍,命運乖蹇,致爲側室。且曾讀書,不能與林湘輩並馳於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豈可不入園哉。故欲令入園,終無可入之隙,籌畫再四,欲令入園必呆兄遠行後方可。”香菱是小說中出場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幾歲時被呆霸王薛蟠強買爲妾;後來正妻夏金桂一來,她的命運就更爲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後四十回寫她死於難產,並不符合曹雪芹原來的設計。在情榜當中,香菱位居副冊首位,可見是相當重要的人物。作者寫她學詩,也是爲了擡高她的身份,增加讀者對她的好感。這樣,當她被無情的命運折磨致死時,就使悲劇性更爲強烈了。

香菱學詩,大致可分三個步驟。首先是拜黛玉爲師,並在黛玉指導下細細品味王維詩;其次是一邊讀杜甫詩,一邊嘗試作詩;其三是經歷了兩次失敗,終於成功。香菱作的第一首詩比較幼稚,用語直露,把前人詠月習用的詞藻堆砌起來,湊泊成篇。最大的問題是,全詩沒有表達真情實感,了無新意。詩中所用“月桂”“玉鏡”“冰盤”等,詞藻陳腐,所以黛玉說“被他縛住了”,即不能從前人的套子中跳出來。她的第二首詩就有所進步了,能用“花香”“輕霜”等比喻,又用“人跡”“隔簾”等情景烘托,漸漸放開了手腳。但“玉盤”“玉欄”等詞語仍有陳舊的氣息,而且全詩在詠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題,所以黛玉說“這一首過於穿鑿了”。

篇四十八:顧城的詩讀後感

讀一個人的詩,首先要知道詩人的生活背景年代,生活經歷,才能更好的理解他的思想感情,才能知道詩人在寫什麼。

顧城,朦朧詩主要代表人物,顧城被稱爲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早期的詩歌有孩子般的純稚風格、夢幻情緒,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來詠唱童話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爲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後期隱居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蘭寓所因婚變殺死妻子謝燁後自殺。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作品譯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種文字。

顧城是我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爲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讀顧城的詩,就如進入了一個孩子的世界,對這個世界充滿幻想,充滿好奇,充滿期待,我印象最深的一首詩就是他寫的《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這首詩充滿了童話色彩,但又在其間充斥着淡淡的憂傷,你又會覺得着憂傷如鉛一樣沉重,重重的砸在每一個讀者的心上,因爲這憂傷寫出了一代人的憂傷,是面對現實的憂傷,“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他留給了我們一句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詩。

顧城大部分的詩都是清新自然的,從內心裏流淌出來的',他的詩自然純淨,就像古代主張“性靈”一樣,他的詩如同自然的寵兒,與自然合爲一體,其實我覺得顧城就像是一個活在自己世界裏的小孩子,認真的構築着自己的童話城堡,別人進不去,他也出不來。

顧城至今也是不能被許多人所理解,在1993年和他妻子一同死亡後,很多人都說顧城殺害了他的妻子,這讓一個如此純真的詩人頓時變成了一個心理變態的魔鬼,我覺得這對顧城是不公平的,從一個人的詩便可反映一個人的性格,雖然顧城比較沉默,不愛說話,但只有一個心靈純潔的人才能寫出如此純淨的詩。

學習詩歌寫作,就應該看顧城的詩,不僅要從中學習他的寫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力,還要學習他的內心,迴歸本真,“性靈”再現,這就是我在讀了顧城的詩以後所感受到的,詩是從心靈流淌出來的,本真在,詩就在。

標籤:讀後感 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