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像冠軍一樣教學》有感

讀後感5.9K

用勤勉和謙遜來打磨教學技藝

讀《像冠軍一樣教學》有感

——讀《像冠軍一樣教學》有感

在暑假裏,我靜心閱讀了道格萊莫夫的像冠軍一樣教學這本書。這一部被奉爲教學聖經的書,用12 個章節、62個核心技巧,講述了作者從冠軍教師的課堂中整理歸納出的實用教學策略,幫助教師直達教學的核心,具有極高的可讀性和可操作性。初讀這本書,我就對書名感到疑惑。畢竟在各種出版物浩如煙海的今天,書名給人的第一感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是否願意將書從書架上取下並翻開。

讀,有所獲。這是我要講的第一點。

我將這本書中所得到的好處、益處、有用之處做了兩點總結,一是抓住細節,第二是重視反饋。細節往往能夠左右一件事情的成敗。在課堂提問時,我們首先應該確保我們提出的問題的確是有價值的,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子過程,能夠明確問題的作用,那就更有助於我們對於問題的把握。在得到學生的答案後,我們還應該避免學生產生理解的偏差,避免這一偏差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尋求其他答案。所謂觸類旁通,說的就是這一問題。二、比較答案。在比較中找出不同,找出相同。三、分析錯誤答案。當然對於錯誤答案的認可也好,不認可也罷。這本書中也着重介紹。四、尋求學生的意見。對得到的答案我們要進行深度的挖掘。學生之所以呈現出來這樣的答案,必定有他自己的緣由。不論是態度上的、思維上的、方法上的,亦或是知識上的,越深入也就意味着我們對於這一問題的認知越嚴謹,還應該注重不要討論錯誤答案。這本書中講到錯誤答案有可能會導致,特別是那些能力較弱的同學難以分辨正確答案和錯誤答案,反而把錯誤答案記得更牢了。在讀這本書之前,我認爲討論錯誤答案能夠讓更多的同學規避錯誤。看來事實並非如此。講解錯誤答案在一定程度上是增加了他們的實際負擔。

第二點,重視反饋。在學習任務下發之後,應注意對於學生實際掌握情況進行跟蹤,及時反饋。反饋是我們在教學環節當中必不可少的。然而反饋,我們對於他的重視還不夠嗎?遠遠不夠。我們應該在反饋之前進行積極且有成效的檢查,確保我們真正瞭解學生在檢查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檢查的時間要快。2、淡化檢查中的不同步現象。3、給學生額外作業,明確過程。4、將積極檢查與向教師展示相結合。5、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展以學生爲主導的檢查方式。這些要點都提示我們檢查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動作,而是一整套需要設計、需要規劃的過程。而反饋務必做到準確、正確、精確,可以採用整體反饋與個別反饋互相補充的方式,重視反饋的時效性,如果延遲反饋,勢必會影響反饋的時機效果。在像冠軍一樣教學這本書的技巧58 和技巧 59 當中,作者爲我們總結到兩點反饋的技巧,一是積極建構,用建設性的反饋激勵學生。二是準確表揚,給學生最實質最真誠的反饋。這些條目清楚的技巧都有助於幫助我們在日常教學當中完善。

第二點。、勿,有所思。

我們既要重視教學行爲的有效性,也要重視教學態度的嚴謹性。在此書的第一部分評估學生的理解水平這些內容當中,使我充分認識到以往在課堂上不知所措的根本原因,原因就是我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瞭解程度不夠。在課堂上,我們都習慣於用提問和觀察的方式來收集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這些信息。而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這些方式越來越簡略爲教學流程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換言之,我沒有認真沉下心來分析思考學生究竟有沒有理解、理解多少,有沒有學會我所教授的內容,而只是爲了推進教學而把它加入到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我在課堂上的教學行爲的有效性究竟能達到什麼程度呢?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的,明白了嗎?還有不懂的問題嗎?諸如此類的問題,依賴於學生自我彙報的回答是沒有意義的,因爲我完全無法從他們近乎一致的應答中得到準確的信息,更無從談起對問題的進一步追蹤,以備在下次課上及時訂正、強調以及鞏固。

當下我們的教育更多的傾向於鼓勵教育,以鼓勵的方式來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鼓勵來增強學生在學習上的自信,並盡力使之成爲學生追求學業進步的動力之一。那麼我們是否還需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當我們認可學生的答案時,學生所呈示給我們的答案真的就是完全正確嗎?作爲教師,我們需要引領學生實現自我的發展,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也需要引導學生播絲抽繭般的一步步逼近問題的真相。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正確就是100% 正確的原則。只有堅持讓學生找到最完美的正確答案,纔有可能讓學生養成嚴謹答題的習慣。而這一切的前提恰恰在於我們自己教學態度的嚴謹性,不放過任何一處不完全正確,更不能讓學生以爲部分正確即是完全正確。在這些不完全正確之處,恰恰纔是學生上升的絕對空間。

第三點。行,有所爲。

那麼讀完整本書,我認爲我們應該做教學路上的工匠,也要做教學途中的探尋者。在像冠軍一樣教學的前言中,作者提示所有試圖從這本書中獲益的教師羣體,每一個藝術家包括教師在內都是一位工匠,其任務是研究一套工具,並挖掘這些工具的使用祕訣。這一論述有悖於我們以往教育是一門藝術的觀點,藝術與技術看似僅有一字之差,卻分屬完全不同的門類。如果藝術代表的是陽春白雪,是難得的審美活動與意識形態的合二爲一。那麼技術則代表貼近生活實際的夏裏巴人,是常見的可利用工具達成生產目的的記憶。這本書正是借工匠這一身份給教師的教學行爲附着上可重複操作、可模仿、可利用工具的特性。要想使教學這門藝術成爲藝術,首先需要承認它是一門技術。因而我們需要從中獲取各種各樣的工具、各種各樣的方法,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學生羣體。我們更應該勇於以工匠精神鑄就優秀課堂,在勤勉與謙遜中汲取自我成長的豐富養分,精雕細琢,持之以恆,用匠心的培育給予學生髮展的無限可能,做教學途中的探行者。

作爲一個剛剛起跑的青年教師,未來的路還有很長,如何在漫漫教途中不斷進步,不斷突破,真正將像冠軍一樣教學中的實用技巧在課堂上加以運用,發揮其最大價值,是我需要審慎思考的重要命題。或許我無法在短時間內將有益的教學技藝用得恰如其分,又或者我無法將這本書上的教學工具用得信手拈來,但我始終相信因材施教還應該有另外一番解讀。每一位身處教學第一線的教書人,都應該、也能夠在教學途中做一個有心的探尋者,不斷找尋更加有效、更加有益的教學策略,將所謂的訣竅轉化爲自我的經驗,並不斷充實自己的教學手段,用勤勉和謙遜來打磨教學記憶,使之成爲自己的標籤。

以上就是我讀這本書的所想所感所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