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古文觀止》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2.88W

《古文觀止》讀後感(精彩多篇)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一

《古文觀止》是本好書,是中華文明智慧的集現。我喜歡讀,它在我心中總是閃爍着異樣的光輝。自我讀起此書時,背過的古文不過就寥寥數文。實在是好文衆多,只得走馬觀花般學習皮毛,而在觀止的選傳中,猶獨鍾情於《戰國策》李斯的諫逐客書與三國的諸葛亮的出師表。李斯敢寫諫章批判秦王的做法是不對的,表現其的勇敢與智慧,文章結構緊湊,舉例充分,論理十足,可謂是絕。諸葛孔明寫《出師表》,表現他正直,爲理想奮鬥的精神品格。下面我就選諫逐客書二段來品析。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衆,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衆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2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衆。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之無危,不可得也。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二

《古文觀止》是本好書,是中華文明智慧的集現。我喜歡讀,它在我心中總是閃爍着異樣的光輝。自我讀起此書時,背過的古文不過就寥寥數文。實在是好文衆多,只得走馬觀花般學習皮毛,而在觀止的選傳中,猶獨鍾情於《戰國策》李斯的諫逐客書與三國的諸葛亮的出師表。李斯敢寫諫章批判秦王的做法是不對的,表現其的勇敢與智慧,文章結構緊湊,舉例充分,論理十足,可謂是絕。諸葛孔明寫《出師表》,表現他正直,爲理想奮鬥的精神品格。下面我就選諫逐客書二段來品析。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衆,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衆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2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衆。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之無危,不可得也。”

李斯寫諫逐客書時,正爲秦王因韓國實施「疲秦計畫」,而大怒。下令逐客。李斯也在範圍之內,於是李斯將諫章呈給秦王,秦王看之,欣然撤銷逐客令。試問;如果諫章不能打動秦王,那麼秦王會不會以叛黨的名義殺了他。答案是肯定的。從中也可看出李斯的膽量,從容,淡定,真學才識。從文中看,亦如此。第一段以“臣聞……”作爲起始,一連串的因果實例擺出,環環相扣,層次明瞭,接着說明爲何不贊成,否定秦王的決議。第二段“夫物。”,我猶以爲重要,一針見血。突出中心。

這是一篇不錯的議論文,也讓我對作者感到敬佩,也讓我對自己感到愧疚。想想自己在生活學習中無法自立,也沒有像作者那樣有主見,遇事懦弱膽小。不能沉着應對,面對一些物質的事物,也不能夠地面對。所以我立志學習作者的這種精神品格。而我也很慶幸讀了這本讓我很愜意,很享受,很有啓發的書。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三

季札在魯國請觀周樂時曾說過:“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我猜想,在吳楚材、吳調侯叔侄在成書之時一定也暗歎過“觀止矣!”

《古文觀止》,作爲一本從兩個愛好古文的教書先生平日相互切磋研習、爲童子講授古文的講義到一本經歷百年時間沉澱,傳世不衰的文集,並不是偶然。它是一部囊括從東周到明末、集百家經典於一身,同時永遠不會落後於時代、絕不會因爲政治風雲變幻而失去價值的文集。

《古文觀止》,按照時間順序分爲:周文、秦文、漢文、六朝文、唐文、宋文以及明文。其中以散文爲主,間有駢儷文辭賦。皆是歷朝歷代最富盛名的文章,從這一點看,《古文觀止》也可以說是一本中國文學發展史。

周文卷主要收錄了《左傳》、《國語》,其中還有《公羊傳》、《樑谷傳》和《禮記》。《左傳》作爲古中國第一部敘事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對後來司馬遷的《史記》以及後世的歷史編寫有很深遠的影響。除去各種官方的對《左傳》的解釋。我讀《左傳》時,更多的是關注《左傳》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對戰爭精彩的描寫。

在開篇的《鄭伯克段於鄢》中,就講了鄭莊公和弟弟共叔段的權力之爭。鄭莊公在母親武姜不喜歡自己,偏愛弟弟的情況下,韜光養晦、欲擒故縱,故意縱容弟弟的惡行,等到弟弟終於起兵奪權時,才露出早已準備好的屠刀,砍向自己同母同父的弟弟。同時與慫恿、幫助弟弟的母親決裂,發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鄭莊公在解決弟弟共叔段的威脅後,又用了挖地洞的方法,與母親在隧道中相見。宮變失敗後的武姜,也趁機與鄭莊公和好。全文短短几百字,將故事中人自私、殘忍、虛僞狡詐、腹黑的本性描寫的淋漓盡致。

還是鄭莊公,在《鄭莊公戒飭守臣》中,鄭莊公又化身爲一位尊奉禮法,敬畏天命的古代政治家。同時,在這篇文章中鄭莊公還說過:“天禍許國,鬼神實不逞於許君,而假手於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億,其敢以許自爲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協,而使糊其口於四方,其況能久有許乎?”在這裏又可以看到他在表達弟弟的愧疚之情。對比於《鄭伯克段於鄢》中他的作爲,我們又看見了另一個鄭莊公。

讀書最精彩的地方不僅僅在於去體會揣摩作者的意圖,而是在眼睛離開書本後,腦內小劇場放映的情節。

相對於過於規整的明文,我更喜歡唐宋文章的靈動和六朝文章的韻律。在這裏,我不是故意跳過漢文。漢文卷中,將近一半都是司馬遷的《史記》。論誰也不能迴避《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光芒。但是,對於我,《史記》更像是一部小說,而不是歷史。司馬遷用他精巧的筆,將每個歷史事件中人物細微的動作、表情完整的復活在他的書中。在讀他的《史記》時,卻又有種不真實的感覺。換個角度說,將每個人物的細節處理的那麼完美,除了猜測司馬遷手上有一個可以與明朝東廠媲美的專業特務機構幫他收集情報之外;那就是猜測他根據手上已有資料,虛構了部分歷史情節。我想,目前,後面一種猜測更加讓人信服些。

在理科生的眼中,世界可能就是一個個的方程式組成的;而文科生眼中,世界可能就是歷史的塵埃中文明的傳承。在不同的人眼中的同一個事物是不同的。在我的眼中的《古文觀止》,那是我的《古文觀止》。拋開一切標準答案,一切評判標準的時候,閱讀就變成了悅讀。偶爾,也會體會到古人讀書時,信手批註時的快樂。

吳氏叔侄的古文,觀止矣。而我的讀書,纔剛剛開始。

古文觀止讀後感 篇四

就拿先秦文來說吧,它主要講了一些古代人說的很有說服力,很有見地,很有哲理的話。有目光長遠的宮之奇,有敢於反駁昏庸襄公的子魚,又不重名利的介之推,有在獄中能說服樑孝王的鄒陽……各種各樣的賢人都在展示自己非凡的口才。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處以宮刑之後對自己非常的不自信,甚至是自卑,他在《報任安書》裏說:“故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詬莫大於宮刑”,意思是:所以,禍害沒有比貪利更悲慘了,悲哀沒有比傷心更痛苦了,行爲沒有比祖先受辱更難堪了,而恥辱沒有比遭受宮刑更巨大了。受過宮刑的人,不能同正常人相提並論。在如此環境下司馬遷而能著出《史記》,那我們健全的人更應該發奮圖強了,不說爲社會做出多大的貢獻,至少也要不愧於活在世上的每一天,不讓人生的旅途留下遺憾啊。

我還知道了虔誠遵循“禮“而一絲不苟的態度。曾子臥病於牀,病勢已經很沉重了,家童看到曾子在牀上的牀蓆,問道:“華而睕,大夫之簀與?”曾子聽到後,吃驚地睜大眼睛說:“然,斯季孫之賜也。”然後要求換掉牀蓆,因爲他認爲自己是士,不能睡在大夫用的牀蓆上死。家人不同意,曾子曰:“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姑息。”堅持要求換掉它,結果換掉沒多久,曾子就死了。人都要死了還堅持不能破禮,要遵循道德。而現在社會的人有些簡直是以無恥爲榮,和古代人的堅守禮的思想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獄啊。

從《寺人披見文公》中我領悟到有大做大事的人有大的胸襟,晉文公二次被寺人披追殺,第二次被斬斷一隻袖子。可是經過寺人披的一番話,馬上改變態度,放棄前怨,接受意見,才能免除一場殺身之禍。

讀書能找到心靈的寧靜,讀書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讀書能陶冶情操。古人云:“開卷有益”“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彥如玉”。所以多讀書絕對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所謂: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