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生命的追問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2.47W

生命的追問讀後感多篇

生命的追問讀後感篇1

在這樣的雨後涼爽的風中讀書再愜意不過了。前兩天,我從圖書館借了一本傳記類的書——《生命的追問》,作者是身殘志堅的張海迪。書才草草看了一遍,便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寫了張海迪對往日的回憶,以及在平時悟出的人生道理。從字裏行間,我隨着作者的步伐,一起開心,一起痛苦,一起思考……從書中,我認識了張海迪——一位樂觀向上、堅強不屈、迎難而上的人。

看完這本書,我更加敬佩張海迪了。她十歲時已做了三次大手術,可想而知,她小時候經受了多少磨難和痛苦!但她卻一邊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作鬥爭,一邊以驚人的恆心堅持學習,她自學了中學、大學的課程,她博覽了古今中外大量的書籍,她做過修理工、教師、醫生……她的成長史就是一部奮鬥史!我想,我們有健康的身體,有條件坐在教室裏接受良好的課堂教育,可又有幾個人能像張海迪那樣做出這麼出色的業績的呢?

看完這本書,我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美。讀了書中《我的鄉村小姐妹》一文,我被那羣善良、清純、質樸的姐妹打動。她們不像牡丹那樣雍榮華貴,也不像梅花那樣香色俱佳。她們像那蘭花,土生土長,古樸淡雅;她們更像那生長在泥土氣息中的朵朵小野花,雖然不起眼,但卻不缺神韻和氣質。那是一種不爭豔、不爭香的美,平平淡淡,卻又別具一格,正是我最爲欣賞的。所以有人說,鑽石的光彩不一定美麗,但純淨的池水因爲有純淨的心肯定是美麗的!

我想,學習張海迪不光要學習她自強不息的精神,還有她那愛真、愛善、愛美的心。

生命的追問讀後感篇2

障礙有時成爲真正的屏障,成爲一張無處不在的網,只有精神的解放,才能掙脫這張網,獲得自由。”這是張海迪在《生命的追問》中說的話。短短几行字,便將她不向命運低頭、追求美好生活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張海迪自五歲患病,此後的一生都是在輪椅上度過的。可是,她從不灰心,她堅信:“即使被痛苦的磨盤壓碎軀殼,也會留下靈魂閃閃發光!”

打開《生命的追問》,讀着讀着便笑了起來。書中的女孩是多麼淘氣呀!她整天爬頂樓,攆公雞,還把姐姐捉的蝴蝶放飛在秋風裏。書中的女孩又是多麼浪漫呀!她吹口哨,唱蘇聯歌曲,並幻想去跳芭蕾舞;她還教鄉村國小裏的孩子們“唱大刀打鬼子”......張海迪的書讓我眼前一亮,我彷彿看見了一個圍着白衣兜的小女孩在整潔的隔離室裏趕公雞,又彷彿看見一個長髮飄飄的少女坐在輪椅上,如飢似渴的汲取着書中的甘露。

?生命的追問》是張海迪對生命的回憶,同時也是她對生命的詮釋。從書中,我明白了,誰也無法拒抗衰老,誰也無法逃避死亡,因此我們應該更加珍愛生命。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艱難,我們都不能自暴自棄,要做生活的強者,讓生命更加燦爛。

時間永不停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它的前進的步伐。面對殘酷的現實,有人恐懼了,他們感嘆人生的短暫,便一味享樂;有人無知地用荒唐的舉動爲人生草草的畫了個句號;還有人卻抓住了時間的尾羽,他們用汗水甚至生命去與時間競賽,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就如張海迪所說:“我們應該做與時間競賽的人,在時間之劍射入黑洞之前,無論經歷過多少痛苦,我都是幸運的,因爲我曾飛翔在時間之中。”

朋友們,讓我們向張海迪學習,抓住時間的尾羽,珍愛生命,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讓我們堅強地面對生活,讓心靈飛得更高、更遠吧!

生命的追問讀後感篇3

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叫 《生命的追問》 。拿起這本書,我看到封面上五個紅色的大字十分顯眼—生命的追問,右下角有一個大眼睛,戴眼鏡,長髮飄飄,面帶笑容的女子,她就是這本書的作者和主人公——張海迪。她是一個勇敢堅強的面對挫折,面對命運的人。

張海迪是山東濟南人, 5 歲的時候因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憑着驚人的毅力,自學了國小、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翻譯和出版了大量外文資料和着作。她還自學了醫學知識和鍼灸技術,被譽爲中國的“保爾 · 柯察金”。

這本書中有幾個句子使我深受感動 “假如我能站起來吻你,世界該多美啊!”“即使被痛苦的'磨盤碾碎軀殼,還會留下靈魂閃閃發光!”“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從這些句子中,我感受到了一個殘疾人對愛的嚮往,對生命的渴望,對美好事物的憧憬,以及對命運的挑戰。

雙腿殘疾的她,用她驚人的毅力,自學了那麼多連正常人都無法學會的東西,她的堅持不懈,她頑強的意志,讓我敬佩。身殘志堅的她,沒有對命運屈服,她樂觀面對生活,以快樂的心態,笑着度過每一天。難以想象,如果我的雙腿殘疾了,我應該怎樣堅持不懈的學習,怎樣笑着面對生活。作爲身體健全的我們,就更應該好好學習。我們還跟同學比吃比穿,上課不認真,作業不細心,學習不努力,厭倦生活,我們和身殘志堅的張海迪相差太遠了!從此以後,我要把“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這句話作爲我的座右銘,讓它激勵我,不怕困難,珍惜現在的一分一秒,以快樂的心態度過每一天,好好學習,讓張海迪成爲我心中的榜樣!

合上書,我看到在一片茂盛的楊樹林裏,一棵小楊樹的枝頭冒出了點點嫩綠,絲絲小芽,這使我又想起了那句話: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

生命的追問讀後感篇4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對它的標題產生了興趣,生命的追問,到底是追問什麼呢 直到現在,我對書中的那兩句話仍然記憶猶新:"假如我能站起來吻你,世界該有多美啊!"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

這本書的主人公就是我們衆所周知的張海迪,這是一個勇敢堅強地面隊挫折,面隊命運的人.她是山東濟南人,5歲的時候就因爲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卻憑着驚人的毅力,自學了國小,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翻譯和出版了大量外文資料和著作.她還自學了醫學知識和鍼灸技術,被譽爲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在書中,我真實的感受到了殘疾人的痛苦和作爲一個作家發自內心的激情.整本書中,透露了一個殘疾人對愛的嚮往,對大自然的追求,對生命的渴望對美好事物的憧憬,以及對命運的挑戰.但是作者總是以樂觀的心態來對待事物,因此文章中很少出現一些傷感的字眼.作者更多寫的是當年隨父親一起流放的那個小山村,村裏一羣熱情的姑娘和一些淳樸的鄉民.當這羣鄉村少女圍在作者輪椅旁親切地叫着"玲玲姐", 推着她去十八里鋪的公社看電影,聽她唱着蘇聯 民歌《紅莓花兒開》時,那是一副多麼感人的畫面,充溢着濃濃的鄉土氣息,真令人羨慕!

這深深地感染了我,她們的純潔善良,她們的熱情開朗,被作者真實的描寫出來.她們是一羣快樂天使 ,帶走無窮的憂愁和病痛,與她們在一起,不僅能給作者帶來無窮的生命力,也傳遞給讀者生活的樂觀.

我感嘆作者的頑強,更感嘆她那驚人的毅力.我從她的經歷中,可以感受到她的痛苦,但在這本書裏,並沒有感到她的任何抱怨和痛苦,我們能從她的字裏行間感受到她的真實感情.

生命的追問讀後感篇5

相信每一個看過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人都知道保爾·科察金這一剛毅堅強的英雄人物,他在病牀上克服重重困難寫下《暴風雨後誕生的》。那麼你知道那個被人們稱作現實版的“保爾·科察金”的人嗎?沒錯,她就是張海迪。

張海迪,她從小聰明,活潑又可愛,可不幸的是,她卻因此遭到上蒼的嫉妒,派病魔前去奪走了她對雙腿的控制權,使她因爲脊髓血管瘤而導致高位截癱。但是她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並沒有就此沉淪,她開始從事文學創作,以異於常人的毅力寫下了許許多多的傳世佳作,不過在她的作品中,給我感受最多的莫過於她的散文《生命的追問》了。

在《生命的追問》中,字裏行間都無不流露出張海迪作爲一個胸部以下都沒有知覺的殘疾人對健康的渴望,對生命的讚美,對激情的追求。

在文中,張海迪從殘疾勇士刑天、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德國探險家約享·哈森邁克等雖身患殘疾,卻依舊能爆發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勇氣的人身上總結出來的那句“活着就要創造,就要探索,即便肢體已經殘疾,思想的火花也決不停止迸放。”使我至令記憶猶新!因爲這句話讓我不禁想到了殘奧會上那些在用生命去拼博的大哥哥大姐姐們,他們雖身患殘疾,但在一些事情上他們可以做得和一個正常人一樣,甚至遠超正常人,他們這種用熱血與汗水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加有價值的精神,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讀《生命的追問》時,我慢慢明白了,我們在遇到挫折、坎坷時,不能總想着讓別人來幫你一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以只有自強不息的人才能是那個最終得救的人,如果魯濱孫要是在荒島上自暴自棄,就此沉淪的話,那他被能重回家鄉嗎?

在絕境中的人往往只有兩種命運,一是死亡二是生存,而那些死亡的人往住是那些懦弱之人,他們在絕境中放棄了希望,聽天由命,而那些生存的人則不同,他們堅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他們奮力掙扎,即使奄奄一息也決不放棄希望。

所以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勇往直前,那麼勝利終將會屬於我們,我們終會將困難埋葬!

追問生命,敬畏生命!

生命的追問讀後感篇6

拿起書,我望着它。扉頁上印着爍大的五個字“生命的追問”。我對書中這樣兩句話仍記憶猶新:“假如我能站起來吻你,世界該有多美啊!”“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 這是一個勇敢堅強地面對挫折、面對命運的人。

她是山東濟南人,5歲時因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卻憑着驚人的毅力,自學了國小、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翻譯和出版了大量外文資料和著作。她還自學了醫學知識和鍼灸技術,被譽爲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她就是這本書的作者,也是主人公——張海迪。 在書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殘疾人的痛苦和作爲一個作家發自內心的激情。整本書中,字裏行間透露着一個殘疾人對愛的嚮往,對大自然的追求,對生命的渴望,對美好事物的憧憬,以及對命運的挑戰。 作者總是以樂觀的心態來對待事物,因此文章中很少出現苦痛、酸楚、傷心等類字眼。作者描寫的是當年隨父親一起流放的那個小山村,村裏一羣熱情的姑娘和一些淳樸的鄉民。當這羣鄉村少女圍在作者輪椅旁親暱地叫着“玲玲姐”,推着她去十八里鋪的公社看電影,聽她唱着蘇聯民歌《紅莓花兒開》時,那是一幅何等質樸的畫卷,充溢着濃濃的鄉土氣息,令人陶醉呵!

這不僅深深地打動着作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她們的純潔善良,她們的熱情開朗,在作者筆下一次次展現在我的眼前。她們是一羣快樂天使,帶走無窮的憂愁和病痛,與她們共享歡樂與青春,不僅給作者以無窮的生命力量,也傳遞給我們健康的珍貴和生活的樂觀。 我感嘆於作者的堅韌,更感嘆於她的博愛和驚人的毅力。我從她的臉上,分明看出了病痛留給她的印記:我從她呈獻給我們的這本厚重的書本中,分明看見了她用激情熱流融化了自己心靈的痛苦後,以文字的永恆魅力所展示出來的她的心靈美麗;我從她那沒有知覺的軀體中,分明看到了那鋼鐵般的“保爾·柯察金”;我從她那堅強不屈的性格中,分明看見了生命的追問在大放異彩。生命是什麼?是拼搏,是奉獻!

我若是船,那麼她就是帆,她永遠鼓動着我在浩瀚的書海中乘風破浪。即使有狂風巨浪,濃霧瀰漫,我不怕,因爲我有帆,有了她,我想自己一定能登上理想的彼岸……

生命的追問讀後感篇7

拿起書,我望着它,讀後感:生命的追問。扉頁上印着爍大的五個字“生命的追問”。我對書中這樣兩句話仍記憶猶新:“假如我能站起來吻你,世界該有多美啊!”“ 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

這是一個勇敢堅強地面對挫折、面對命運的人。她是山東濟南人,5歲時因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卻憑着驚人的毅力,自學了國小、中學的全部 課程,自學了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翻譯和出版了大量外文資料和 著作。她還自學了醫學知識和鍼灸技術,被譽爲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她就是這本書的作者,也是主人公——張海迪。在書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殘疾人的痛苦和作爲一個作家發自內 心的激情。整本書中,字裏行間透露着一個殘疾人對愛的嚮往,對大自然 的追求,對生命的渴望,對美好事物的憧憬,以及對命運的挑戰。

作者總是以樂觀的心態來對待事物,因此文章中很少出現苦痛、酸楚 、傷心等類字眼。作者更多描寫的是當年隨父親一起流放的那個小山村, 村裏一羣熱情的姑娘和一些淳樸的鄉民。當這羣鄉村少女圍在作者輪椅旁 親暱地叫着“玲玲姐”,推着她去十八里鋪的公社看電影,聽她唱着蘇聯民歌《紅莓花兒開》時,那是一幅何等質樸的畫卷,充溢着濃濃的鄉土氣 息,令人陶醉呵!這不僅深深地打動着作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她們的純潔善良,她 們的熱情開朗,在作者筆下一次次展現在我的眼前。她們是一羣快樂天使 ,帶走無窮的憂愁和病痛,與她們共享歡樂與青春,不僅給作者以無窮的 生命力量,也傳遞給我們健康的珍貴和生活的樂觀。我感嘆於作者的堅韌,更感嘆於她的博愛和驚人的毅力。

我從她的臉上,分明看出了病痛留給她的印記:我從她呈獻給我們的這本厚重的書本 中,分明看見了她用激情熱流融化了自己心靈的痛苦後,以文字的永恆魅 力所展示出來的她的心靈美麗;我從她那沒有知覺的軀體中,分明看到了 那鋼鐵般的“保爾·柯察金”;我從她那堅強不屈的性格中,分明看見了生命的追問在大放異彩。

生命是什麼?是拼搏,是奉獻!我若是船,那麼她就是帆,她永遠鼓動着我在浩瀚的書海中乘風破浪 。即使有狂風巨浪,濃霧瀰漫,我不怕,因爲我有帆,有了她,我想自己 一定能登上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