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新教育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7.73K

新教育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朱永新《新教育》有感 篇一

躁熱的暑假已經結束了,但我的心情同這久久還不散去的暑熱一樣無法平靜。因爲利用暑假的時間我讀完了朱永新先生所著的《新教育》。這本書在我的心中點起了一把火,一把讓我重新認識我所從事的工作,我所具有的教育理想的火。“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我畢生追求的目標,我的人生前進的方向。首先我談談我對新教育的理解。“新教育實驗”主要內容歸納爲十個方面。

“一”就是一個核心理念“爲了一切的人,爲了人的一切”;

“二”就是兩個目標:即“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要行動就有收穫”;“三”就是三大改變:即“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

“四”就是四重教育境界,即讓學校“成爲學生享受成長快樂的理想樂園,成爲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理想舞臺,成爲學生提升教育品質的理想平臺,成爲新教育共同體的‘精神家園’和共同成長的‘理想村落’”;

“五”就是五個基本觀點,即“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交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讓師生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

“六”就是六大行動,即“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雙語口才訓練,建設數碼社區,構築理想課堂”;

“七”就是七字內涵,即“成長,並且快樂着”;

“八”就是八大理念,即“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成長,品德重於學問、狀態大於方法,把童年還給孩子,無限地相信孩子發展的潛力,讓孩子有一樣屬於自己的東西,讓讀書成爲孩子的生活方式,讓日記伴隨孩子成長”;

“九”就是九大教育定律,即“態度決定一切,說你行你就行,體罰近乎無能,讀書改變人生,課堂屬於學生,性格主宰命運,特色就是卓越,理想創造輝“十”就是新教育在十大領域展開“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以及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新教育實驗”十分強調行動,而且把“只要行動,就有收穫”作爲實驗的價值取向。

“新教育實驗”的行動,其主旨不是提出多少深刻的教育理念,而是改變我們的教育行爲,是一種追求教育行爲改變的行動,是羣衆性、人人可以樂而爲之教育實驗”所有的理念、觀點、追求的目標都將體現和轉化爲“六大行動”。借用“小蘋果”的一句話:種下希望,就有收穫!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新教育應該是“愛的教育”。其實作爲一線教師的我們何嘗不是爲學生的點滴進步而驕傲,何嘗不是爲了學生的進步而高興,每一位教師都願意把每一個學生當自己的孩子一樣來愛!可是現實卻是:大學聯考的指揮棒讓我們的家長和老師都矇蔽了雙眼,甚至學生自己都錯誤的以爲:只要成績好,一好遮百醜!這樣,我們的教育便不再是“愛的教育”而是“分數的教育”。這樣必然造就所有人在教育這個問題上急功近利,只看分數,而忽略了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忽略了學生的品德教育,忽略了學生作爲社會人的這一基本屬性特徵。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必然是病態的和不完整的。新教育的實踐活動就是要改變這一教育問題,讓老師們重新關注心靈,重新建構課堂。所以作爲一個物理老師我在以後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更多的加強物理學史、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的教育,注重利用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意保護孩子們的自尊心,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物理的信心!總之,“懷着一顆赤子之心走到孩子們的中間去。”

我覺得“新教育”不僅僅應該是“愛的教育”,還應該是“信的教育”。相信學生的內心是善良的,相信學生可以做好他們自己的事情,應該對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進步都充滿信心!如果,你在校園裏聽到有學生在叫我們老師的名字,我們首先應該相信孩子們是願意把我們當作平等的人來對待,而不應該訓斥和打罵他們,因爲他們絕無惡意;課堂上,相信孩子們的能力,只要他們認真,他們絕對可以自己學好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內容,所以我們要放開手腳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相互交流,而老師只需要適時的點撥;班級管理中,讓孩子們自己做班級的主人,小到班級美化,大到班級制度的制定,班級民主生活,都讓每一個孩子積極參與,樹立公民的意識!

“言必信,行必果。”在我看來新教育還是“行動”的教育。在新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一定不能做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新教育實踐活動不是來源於網上拼湊幾個案例,幾段文章,而是來源於我們教師自身的課堂。我們一定要在自己的課堂中實踐新教育,樹立新的理念,採用新的教學手段,新的教學模式,最新的案例,做一個教學的“有心人”,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修正,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更加高效。同時,我們還要讓學生行動起來,每天有“晨讀,午誦,暮省”的習慣,在每天的常規的學習活動中不斷進步。讓學生走向生活,積極開展與物理學習有關的調查活動,科創活動,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物理學習的興趣。

這就是我理解的新教育,她是“愛的教育”,即“心的教育”;她更是“信的教育”利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好自己的學習;她更是“行”的教育,如果說前兩者是一種理念,那麼最後都會落實到行動中來,這纔是真正的新教育。我將會懷揣新教育的理想,踐行新教育,實現新教育,做一個幸福的物理老師!

《新教育》讀後感 篇二

讀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對新教育的理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感受頗深。新教育實驗爲我們勾畫了美好的教育理想,我們需要充分利用這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和載體,合力打造和優化教育這一師生共同發展的共同體。現在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事業發展爲起點,以六大行動爲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爲目的的教育實驗。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教育對閱讀的重視。《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動之一是“營造書香校園”,倡導閱讀生活。朱永新老師認爲: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閱讀的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世界已進入知識世紀,一切的競爭與價值都以知識爲主,而一切知識的基礎都自閱讀開始。新教育要致力於人的全面發展,而且強調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新教育就是通過師生共讀、親子閱讀等互動閱讀發掘孩子的潛力、發展孩子的個性。

朱老師說,在學校就要讀書,讀書就意味着教育,學校就是一個師生共同讀書的樂園。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教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教師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晨誦—午讀—暮省”(包括晨誦、讀寫繪、整本書閱讀)這一兒童生活方式課程是新教育探尋的重要成果之一。讓孩子們能在他們的童年和這些美好而永恆的經典相遇,讓這些經典爲孩子們鋪展一個豐厚廣闊的智力背景,從而開啓美好的人生。

這又和我們學校安排的閱讀、經典誦讀不謀而合!我們學校每天堅持的晨誦、午讀、暮省,學校的校本讀物《語文主題叢書》等,已成功舉辦了兩屆跳蚤書市,校園時時洋溢着濃郁的書香氣息!學生和教師都在平時的閱讀中共同成長。讀着這本書,我有一種莫名的驕傲與興奮。

新教育讓我領悟了理想的教育應該“以人爲本,超越知識”,爲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通過閱讀《新教育》深刻體會到了朱永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我將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爲指引,努力提高課堂教育效率,以學生的發展爲本,讓我們和學生共同成長,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新教育讀後感精選範文 篇三

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書寫在《新教育》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爲熱愛和未來的詩,教育是一個讓人充滿期待的夢想。一番翻閱以後,他超凡脫俗的熱情和誠懇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書中,他是這樣向我們暢談着遠大的`教育理想,他爲我們展開了一幅宏偉的教育藍圖

莎士比亞的詩寫到:“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培根說:“讀書可以怡情養性,可以摭拾文采,可以增長才幹。”在“構築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的今天,作爲一名教師,我們尤其要率先垂範,讓讀書成爲習慣。開卷有益,學貴心悟。他的著作《新教育》一直放在我的案頭,時常拿來捧讀,總想說點什麼……

一、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

作爲教師來說,走上教育崗位以後,必須爲自己設置一個一生爲之奮鬥的目標。我們中國小教師隊伍中,中青年教師居多,唯有胸懷理想,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才能振興,教師不能滿足於“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手捧教材,滿堂灌輸,唯我獨尊,否則,我們的事業就會停滯不前,新課改就會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

二、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只有自信,才能使一個人的潛能、才華發揮到極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峯體驗’。培養人就是培養他的自信,摧毀人就是摧毀他的自信。自信是開啓成功之門的金鑰匙,自信的教師會用自信去感染他的學生,自信使師生自強,使他們的才幹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終生受益。我們中青年教師不能滿足於現有的成績,應摒棄“高級評到手,事業到盡頭”之類的短視念頭,要不斷地挑戰自我,敢於超越自我。魏書生說:“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實現對自我的超越。把工作、學習、壓力、打擊、磨難都當作超越自我的階梯,踩着它,一步步地提高自己的素質。超越不是顛覆,不是折騰,不能浮躁,不能沒有根基。”要引導優秀的教師、學生們邁上一個力所能及的臺階,再邁上另一個力所能及的臺階。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而更重要的是撞擊成功。

三、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

競爭基礎上的合作,合作基礎上的競爭,是現代社會的顯著特徵。一個不善於合作的教師,走不了太遠,因爲這個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合作帶來雙贏,校本教研需要建構以校爲主的學習型組織、研究型集體,少數教師個人素質雖然很好,但是缺乏合作精神,與別的教師斤斤計較,這樣的教師不會有多大出息。1-1=0,只會嚴重影響工作,傷害彼此,有害無益。人格魅力是我們每個教師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俗言道,同船過渡都是前世所修,與同事處好關係,尊敬領導有助於我們相互協作,共同提高,實現1+1>2的成效。

四、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

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正如夏沔尊先生所言,“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爲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我們中國小教師不僅要有一顆愛心,而且要有一顆童心,要學會微笑,對學生充滿人文關懷,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少數教師甚至是優秀教師、骨幹教師缺乏愛心,儼然一位“教育警察”,不是肯定成績、激勵學生,而是發現缺點,有意無意地數落學生、挖苦學生,以極端的言語,數十遍乃至數百遍的罰抄對待學生,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傷害、毀滅性的打擊乃至惡劣的悲劇。作爲教育超市的服務員,我們應該修煉好自己的基本人格,從而真正走進學生心靈,關注生命成長。教師愛學生,還表現在教育的民主性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命令學生服從,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太少,教師的“霸主”地位依舊。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求我們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主體,做引領者、激勵者、參與夥伴,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感知體驗、交流協作、張揚個性、實踐提高、探索發展。

五、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感悟,反思前行,教育科研不可畏,積累、沉澱、思考、總結、內化、昇華就是從事教育科研的有效作法。我們要從點滴做起,堅持寫教育札記,攝下自己的得意瞬間,記下自己的某一失誤,錄下自己的困惑,這些就是校本教研很好的素材,是我們提煉案例從事行動研究的源頭活水。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我們的隊伍中不少教師不斷地探索創新,追求卓越,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初嚐了教科研的甜頭。

六、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學習活動是潤澤人的一生中最積極、最有意義的活動。只有學習精彩,生命纔會精彩,只有學習成功,生命纔會成功。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是我們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學習是一種“解讀”,能推動我們觀念的變革:人本主義、多元智能、任務驅動型學習、建構性學習、發展性評價等先進理念,我們唯有學習才能融會貫通;學習是一種“喚醒”,能激起我們自主學習的願望;學習是一種“整合”,促進我們綜合能力的發展;學習是一種“激發”,能挖掘我們創造的靈感;學習是一種“溝通”,能帶動我們彼此的合作。你不讀《論語》,不讀陶行知,不讀杜威,不讀蘇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難成爲教育家。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心境,讀書是一種收穫,讀好書就是與大師對話,品嚐精神的大餐,感受心靈的啓迪。

《新教育之夢》激情澎湃,蕩氣迴腸,氣勢恢宏,凝聚着朱永新先生一腔教育熱血、一份教育詩意、一種教育理想,激勵着我們務實創新,追求卓越,做理想的教師!

《新教育》讀後感 篇四

利用假期閱讀了“新基礎教育"這本書,書中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曾經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己,時時反思自己,才能將工作落到實處。

“新基礎教育"理論提出的“三觀十性”,以及“把課堂教學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還給老師,讓教育充滿智慧的挑戰”、“把發展的主動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的“四還"目標等爲教師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育活動是動態生成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把學生看作“對象"、“主體",還要看作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精力放在研究學生、傾聽學生髮展學生上,而不是把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回答看作是一種對教師的配合,而是看作對教學過程的積極參與和教學過程創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葉瀾教授在闡述新教育觀念下的學生觀時,認爲新學生觀就是注重學生髮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的學生觀。這是教師在教育中努力探索的最大可能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逐漸成爲自己發展的主人這一教育行爲產生的觀念性前提。

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最關注的是生命的整體性和人的發展的能動性。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我很好地把每一個學生當作一個生命體了嗎?回答是否定的。以前我們或多或少地存在把學生看作認知體,只要讓他們認真學習,養成好習慣,在各式各樣的考試中有一個好成績,但並沒有過多地考慮教育對於學生和教師生命成長的意義是什麼。葉教授的文章讓我真正開始認真思考:怎樣的教育活動是最利於生命成長的?

首先我認爲要改變我們教師自己與學生的關係,關注學生的表現,傾聽學生的意見,開放課堂,給學生創造一個敢於發表自己意見的氛圍,改變學生的發言方式,用“我有個建議”、“我還想補充”,真正還課堂於學生;其次做好自我反思,就是針對課堂中出現的種種弊端進行思考,然後確定在以後的教學中該如何改進。出了問題,我不能只是一味的尋找學生的問題,也要反思自己。以前我認爲只要上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髮言踊躍,看起來熱熱鬧鬧,這堂課基本上就算成功了,就可以說把課堂還給學生了,實際上這是錯誤的想法。真正意義上的好課,不僅要看這種表面的“活”,更重要的是學生從思維深處真正活起來,學生表面的“活”是基於他們經過理解而來的,而不是爲了純粹的表現。“以學生髮展爲本,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不是一句簡單的話。

作爲一名班主任,我特別仔細地去研讀了其中第十章——班級建設改革,給我極大的觸動。首先,葉老師對“班級建設”這一概念進行重新的界定。“新基礎教育”是將“班級建設”作爲一個完整的詞來理解,用是指稱學校中相對獨立的實踐領域,放在學校教育實踐的總框架中來認識和研究。“新基礎教育”把“班級”看作因學校行政劃分而處於同一個班的學生組成的同伴羣體。而“建設”是不斷創造着班級內涵與個性的過程。“班級”與“建設”所構成的“班級建設”一詞,不只是兩個詞的簡單組合,而是作爲有着內在關聯、相互限定的複合概念來理解。“班級建設”主要由兩大部分構成,一部分是有關學生在班級中日常的社會生活質量提升型的建設;另一部分是有關班級集中進行的有主題、有設計的,具有專題性的班級活動系列的建設。只有真正理解了“班級建設”這一概念,才能明確“班級建設”是師生合作進行的教育實踐,老師和學生是班級建設實踐的共同主體。它和課堂教學相通,同樣需要師生、生生之間的積極、雙向的互動。由此也進一步提出了對班主任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去探究學生的社會性和個性的發展需求;研究、關注學生相關的成長;思考如何讓學生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意識與能力,如何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等一系列的核心問題。

其次,葉老師又從獨生子女人格的健康發展問題、當代中國社會的未來公民養成問題及學生自我意識與成長需要的發展問題,分析了當前形勢下班級建設的意義。的確,如今我們接觸的絕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一家人都圍着他轉。父母的經濟收入都很高,生活條件相當優越,在這麼優越的環境中長大,他們更多的感受是他人爲自己服務,學生以自我爲中心的意識特點強。父母長輩一方面“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另一方面又無形中去溺愛孩子。這樣的狀態,如何培養孩子心中有他人?如何培養面向二十一世紀高素質人才?“新基礎教育”向實驗班主任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那就是改革現有班級管理狀況,“把班級還給學生!”在“新基礎教育”推廣性研究過程中,又提出了“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的氣息”的重建班級的口號。要讓這一口號實實在在地融入平時的教育工作中並非一件易事。

總之,通過對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論》的學習,對我的教育理念有了更大的提高。作爲一名教師,一名班主任,平時要多進行理論的學習和提升,這樣才能學到更先進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充分挖掘學生中的能源,積極鼓勵每個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提高每位學生的服務、管理意識,使學校、班級真正成爲學生的精神樂園。

《新教育》讀後感 篇五

今天我又一次學習了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論——關於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書中的語言深深觸動着我的心靈。葉瀾教授數次強調着“教師工作直接面對的是生命,教育是一項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價值的事業。……教師的心目中不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體的人,處處從發展、成長的角度去關注人……”這和蘇霍姆林斯基的'“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具有個體差異和獨立人格、思想的人”的見解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最關注的是生命的整體性和人的發展的能動性。教育對於學生和教師生命成長的意義是什麼?究竟怎樣的教育活動是最利於生命成長呢?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又一次讓我我明白了改變自己與學生的關係,關注學生的表現,傾聽學生的意見,開放課堂,給學生創造一個敢於發表自己意見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被動學習上升爲主動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能都發揮出來,使學生實現智慧和才能的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前我認爲只要上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髮言踊躍,看起來熱熱鬧鬧,這堂課基本上就算成功了,就可以說把課堂還給學生了,實際上這是錯誤的想法。真正意義上的好課,不僅要看這種表面的活,更重要的是學生從思維深處真正活起來,學生表面的活是基於他們經過理解而來的,而不是爲了純粹的表現。正如《爲思維而教》一書中提到的 我們的教育,老師的教學必須建立在轉表教育觀念,真正去觸動被教育者的靈魂,使教育的本質迴歸到真正調動學生的思維細胞上去。

在葉瀾教授的教育理念中,追求“動態生成”成爲新課標下課堂的終極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一個個活躍的生命體,他們往往會脫離你爲他們精心佈置的軌道。有時他們獨特甚至離奇的想法會打亂你的教學思路,這時如果你一味死板地將學生拉回你所設置的固定軌道,那麼你很有可能失去這些無法預約的精彩片段而使你的課堂教學缺乏生機與活力。如何做到課堂的動態“生成”呢?如果你能順應童心,把握好這樣的契機並及時將它轉化成有效的課堂教學資源,給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並帶着期望分享他們的童趣,那麼你就能和學生一起感受無法預約的精彩,充分感受課堂生成給課堂帶來的繽紛。

書中提到現代型學校的特質首先是:價值的提升。可見現代型學校的存在價值不再停留和滿足於傳遞,繼承人類已有的知識,實現文化的“待際遺傳”和社會生產力、生產關係的複製式再生,而是追求爲更新性發展,爲個人終身發展服務的存在價值,使教育成爲人類社會更新性的再生系統。對於近代學校中,受教育者被視爲知識的承受者,而在現代型學校中,受教育者被視爲自我發展的承擔者。因而,這一特質體現了學校教育將傳遞知識轉向培養人的各方面素質能力爲本,這是改革的核心部分。教育價值觀念的改變,讓我感受頗深,現在的教育理念和我自己小時候接觸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的老師完全以教授書本知識爲主,課外內容很少,學生也大多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多,但是現在的教育理念不單單是要求教師傳授學生書本知識,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強調學生的主動性,我認爲這很好,其實知識應該是自己學來的,教師只是啓蒙者,是傳遞知識大門鑰匙的人,而學生自己纔是打開知識大門的人,基礎教育則更強調了教師的“關鍵性啓蒙”。

書中還提到現代型學校的又一特質是:重心下移。分三個方面下移:其中一點我尤爲認可,這便是對教育關注的羣體的重心下移,近代教育經常關注的是社會金字塔階層頂端的人,學校常以第一名,狀元生爲榮,過多的關注“尖子”生,而忽視了對其他普通孩子的關注,但是現代型學校開始致力於關注每一個學生主動健康的發展,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不僅是教育由精英向大衆的轉變,而且體現了教育觀念中“具體個人”意識的確立,對每個人的幸福人生與生命價值的關愛,也許就這點而言,教師的任務會變得很重,因爲他要關心的不僅僅是幾個人了,而是每一個同學,但是正因爲如此,教師這一職業才如此受人尊重,讓人敬佩。這一點在今年暑假河南省校長於我校舉辦的假期培訓中,好幾位知名校長的經典發言中在一次得到的證明和確認。特別是洋思中學蔡林森校長、山東安丘四中韓中玉校長的發言無不繫統闡述了關注生命的整體性和人的發展的能動性、價值的提升、重心下移等。

通過胡校長牽線參加的暑期培訓,讓我的教育思維隨着諸位名校長的精彩發言而自由飛翔,再讀葉瀾教授的教育理論更是收穫頗豐,感觸深刻。

或許我的悟性不夠高,也或許我的能力不夠強,但我相信勤能補拙,笨鳥只要懂得先飛的道理並付諸實踐,相信在今後的教育生涯中也一定會有所發展,進步,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推動雙語教育的發展,爲我國的教育事業盡一份自己的綿薄之力。

我想這應該是讀者對作者做好的感謝,也應是作者的守候吧。

《新教育》讀後感 篇六

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書寫在《新教育》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爲熱愛和未來的詩,教育是一個讓人充滿期待的夢想。一番翻閱以後,他超凡脫俗的熱情和誠懇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書中,他是這樣向我們暢談着遠大的教育理想,他爲我們展開了一幅宏偉的教育藍圖

一、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

作爲教師來說,走上教育崗位以後,必須爲自己設置一個一生爲之奮鬥的目標。我們中國小教師隊伍中,中青年教師居多,唯有胸懷理想,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才能振興,教師不能滿足於“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手捧教材,滿堂灌輸,唯我獨尊,否則,我們的事業就會停滯不前,新課改就會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

二、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只有自信,才能使一個人的潛能、才華發揮到極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峯體驗’。培養人就是培養他的自信,摧毀人就是摧毀他的自信。自信是開啓成功之門的金鑰匙,自信的教師會用自信去感染他的學生,自信使師生自強,使他們的才幹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終生受益。我們中青年教師不能滿足於現有的成績,應摒棄“高級評到手,事業到盡頭”之類的短視念頭,要不斷地挑戰自我,敢於超越自我。魏書生說:“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實現對自我的超越。把工作、學習、壓力、打擊、磨難都當作超越自我的階梯,踩着它,一步步地提高自己的素質。超越不是顛覆,不是折騰,不能浮躁,不能沒有根基。”要引導優秀的教師、學生們邁上一個力所能及的臺階,再邁上另一個力所能及的臺階。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而更重要的是撞擊成功。

三、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

競爭基礎上的合作,合作基礎上的競爭,是現代社會的顯著特徵。一個不善於合作的教師,走不了太遠,因爲這個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合作帶來雙贏,校本教研需要建構以校爲主的學習型組織、研究型集體,少數教師個人素質雖然很好,但是缺乏合作精神,與別的教師斤斤計較,這樣的教師不會有多大出息。1—1=0,只會嚴重影響工作,傷害彼此,有害無益。人格魅力是我們每個教師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俗言道,同船過渡都是前世所修,與同事處好關係,尊敬領導有助於我們相互協作,共同提高,實現1+1>2的成效。

四、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

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正如夏沔尊先生所言,“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爲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我們中國小教師不僅要有一顆愛心,而且要有一顆童心,要學會微笑,對學生充滿人文關懷,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少數教師甚至是優秀教師、骨幹教師缺乏愛心,儼然一位“教育警察”,不是肯定成績、激勵學生,而是發現缺點,有意無意地數落學生、挖苦學生,以極端的言語,數十遍乃至數百遍的罰抄對待學生,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傷害、毀滅性的打擊乃至惡劣的悲劇。作爲教育超市的服務員,我們應該修煉好自己的基本人格,從而真正走進學生心靈,關注生命成長。教師愛學生,還表現在教育的民主性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命令學生服從,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太少,教師的“霸主”地位依舊。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求我們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主體,做引領者、激勵者、參與夥伴,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感知體驗、交流協作、張揚個性、實踐提高、探索發展。

五、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感悟,反思前行,教育科研不可畏,積累、沉澱、思考、總結、內化、昇華就是從事教育科研的有效作法。我們要從點滴做起,堅持寫教育札記,攝下自己的得意瞬間,記下自己的某一失誤,錄下自己的困惑,這些就是校本教研很好的素材,是我們提煉案例從事行動研究的源頭活水。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我們的隊伍中不少教師不斷地探索創新,追求卓越,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初嚐了教科研的甜頭。

六、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學習活動是潤澤人的一生中最積極、最有意義的活動。只有學習精彩,生命纔會精彩,只有學習成功,生命纔會成功。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是我們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學習是一種“解讀”,能推動我們觀念的變革:人本主義、多元智能、任務驅動型學習、建構性學習、發展性評價等先進理念,我們唯有學習才能融會貫通;學習是一種“喚醒”,能激起我們自主學習的願望;學習是一種“整合”,促進我們綜合能力的發展;學習是一種“激發”,能挖掘我們創造的靈感;學習是一種“溝通”,能帶動我們彼此的合作。你不讀《論語》,不讀陶行知,不讀杜威,不讀蘇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難成爲教育家。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心境,讀書是一種收穫,讀好書就是與大師對話,品嚐精神的大餐,感受心靈的啓迪。

《新教育之夢》激情澎湃,蕩氣迴腸,氣勢恢宏,凝聚着朱永新先生一腔教育熱血、一份教育詩意、一種教育理想,激勵着我們務實創新,追求卓越,做理想的教師!

《新教育》讀後感 篇七

在領悟社會轉型與學校教育轉型的背景下,“新基礎教育”呼喚着一種富有生命活力的、健康的個體的出現。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出於每個人生命深處的呼喚與需要。正是由於回到了任何人都具有的“生命”這一原點上,“新基礎教育”理論及其實踐所面對的就不僅僅是少數人,而是擁有生命、嚮往生命發展的所有的人。“新基礎教育”的召喚力正來自於此。它追求一種健康向上、積極達觀的生命態度與精神狀態,追求一種堅實的探究性的生命成長過程,追求一種自我尋求發展資源、積極實踐、綜合互動的複雜的思維方式,追求一種主動的生存方式。

“新基礎教育”是相信生命的力量的,是相信學校教育的力量的。生命有着內在的力量,無論在何種情境下,有生命活力的人不會缺少希望、不會缺少信心、不會缺少力量。而學校教育,能夠給生命以力量、給生命以陽光。

“新基礎教育”追求着學生的生命成長。一個個新生的、充滿綠意的生命,在全面的、全程性的學校教育改革過程中獲得成長,這是“新基礎教育”的一貫追求。

“新基礎教育”關注着教師的生命成長。“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與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和生命價值的體現。”這句話,已經成爲打動衆多教師的一句名言。也許,這句話的親和力與感召力,正來自於它對教師生命質量的深切關注。

隨着時代的變化,教學的觀點與理論、方法與手段也在不斷更新,教師也要學習。教育不是把現成的東西像商品一樣,放在你手裏,你接過來,就學會了。知識的學習不是一個簡單的傳遞的過程,它需要發生一個主體的轉換。兩個主體之間通過互動實現知識的一種轉換,由外在的轉化成內在的,成爲構成學生頭腦裏的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做教育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研究,不斷地探索,不斷地重新認識。教育事業對喜歡挑戰的人不會滿足,當然光喜歡挑戰還不夠,還要熱愛人、喜歡人。如果你對人沒有興趣,對別人不願付出,你就別當教師。

傳統的文化不把孩子當做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存在,而總是把孩子看做管的對象、哄的對象。其實孩子也有很多可以讓成人深思的東西。成人沒有孩子的心態,他不會去理解孩子,去尊重孩子。他總是用他的眼光、他的標準去看待孩子、去要求孩子。正因爲這樣去看待孩子,所以會把跟孩子打交道的人也看成是最卑微的。因爲孩子卑微,所以你也卑微。這樣一種社會的認識、文化的積澱折射到教育中來,逐漸變成許多教師自認的一種角色定位。有些教師教完了一次、兩次、三次,以後他就認爲我是老教師了,就把自己定位在是一個講課的人,他也做得沒味道。教師這個職業就這樣去魅了。所以,要使教師職業呈現出她原本就有的魅力和豐富性,在我看來,重要的是要重建教師角色的形象,重新認識教育的真諦及當代教育的使命和特徵。惟有如此,纔會看到當今教師的生活充滿着挑戰,教育是創造人的精神生命的事業。誰說教師的生活就是不斷地重複了?恰恰相反,其實每天每節課都是師生在課堂中共同創生的。教師要有不斷自我更新的意識和能力。惟有如此,才能勝任在變化着的社會中當一個稱職的教師,才能在促使學生髮展的同時,使教師自己的職業生命也在發展。只有一個不但對社會有價值,而且讓從事該職業的人也能感受到工作中創造的歡樂和自我發展價值的職業,纔會成爲最有內在魅力的職業。

讀朱永新《新教育》有感 篇八

首次翻看這本書,我被新教育的理念深深吸引。新教育,意味着一種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詩意,一項教育行動。我非常認同作者說的:幫助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把教師的發展看作是學校發展的起點,一切爲了教師,爲了一切教師,爲了教師的一切!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讓教師和學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如果教師他不能充滿激情地去擁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師不能每天用心去發現他的教育世界,那麼教育始終是一種缺陷。一個學校可以什麼都沒有,只要有了爲學生和教師精神成長而準備的圖書,那就是學校。閱讀讓我們精神起來!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閱讀是一個習慣,是一種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飯喝水一樣。人只要有精神的飢餓感,纔會閱讀,一天不閱讀則很難受。

說到閱讀,“晨誦、午讀、暮省”是新教育實驗倡導的一種迴歸樸素的兒童生活方式。

晨誦,在生命的黎明,你讓兒童吟誦什麼?前幾十年兒童晨間機械地背誦課文的晨讀,引發了極大多數人的反對,然後,讀經運動,英語晨讀等替代性課程便應運而生。新教育實驗認爲,晨誦的目的主要不在於記憶未來可能用到的知識,不是爲了進行記憶力的強化訓練,而在於豐富兒童當下的生命,在於通過晨誦,既養成一種與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習誦、領略優美的母語,感受詩歌所傳達的感恩、優美及音樂感。

於是我在班裏提倡學生早晨背古詩,希望孩子在每天的清晨與經典古詩共舞,讓他們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時間得以舒展,靈魂得以靈動,師生共同傳達一種愉悅、飽滿的精神,並以此開啓一天的學習。

午讀,代表的是整個兒童階段的非學科性質的閱讀。其中的核心內容就是閱讀屬於他們自己的童年書籍。然而,爲了孩子更好的成長,他應該讀什麼書?我們該怎麼開始閱讀活動?爲了解決這一問題,新教育實驗自2006年起,開發了“毛蟲與蝴蝶——新教育兒童階梯閱讀研究”項目。毛蟲與蝴蝶項目認爲,不同年齡的兒童,由於心理髮展階段的限制,他們能夠讀懂的童書是相對有限的,我們要從大量的童書中尋找出每一年齡段兒童能夠閱讀的書籍。

暮省,指的是學生隨筆、日記,以及師生通過日記、書信等手段,相互編織有意義的生活。用日記記錄成長,親子之間、師生之間用詞語相互激勵、撫慰,成了新教育實驗重要的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學生寫日記是老師要求的,不得不寫,並且會帶着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特別是低年級,需要老師和家長的監督。但是老師自己也需要多寫教育日記,時時鞭策自己,才能在教育中獲得成長,我會朝着這方面不斷努力。

晨誦、午讀、暮省,將教育迴歸到一個樸素的整體,它既是對學科課程的補充,同時也是對過早精細化的學科課程進行一種矯正。新教育實驗認爲,素質不是知識與能力的拼板,而是一個人的完整的理解力與創造力。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做到晨誦、午讀、暮省,那我們的教育也事半功倍了。我們相信,新教育有望實現素質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書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爲一個普通的教師,一直在思索怎樣做一位合格的教師。讀完這本書,我領悟到了教師應該具備的以下幾方面素質:

一、激情。讀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時,無時你不感覺到愉悅與衝動,讓你感覺到你不是在讀書,而是在聆聽一位充滿激情富有詩意的大師在演講,大師用他詩一般的語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讀者。作爲教師,我們用肢體與語言向學生傳遞知識和文明,如果我們沒有激情,我們就無法感染學生,我們就無法調動學生,生動課堂,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主客體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轉換,課堂教學就很難成效。

二、愛心。有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很實在,在我們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愛心是喚醒學生和諧美妙的音樂,是激發學生動聽悅耳的語言,是照亮學生黑暗中的明燈。教師富有愛心可以和諧融洽師生關係,教師理解信任學生,學生尊重依戀教師。教師富有愛心,可以給學生創造寬鬆愉悅的心理感受,便於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知識。要勝任新課改需要,教師必須具備紮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構。紮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構,使我們很容易駕馭課堂,採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技巧來豐富課堂,調動和感染學生;另外,紮實的基礎,使我們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書中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這段話給了我警示和啓迪。年輕的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說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並不遙遠,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