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創新教育》讀後感(共2篇)

讀後感1.62W

第1篇:《創新教育》讀後感

《創新教育》讀後感(共2篇)

《創新教育》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創新教育》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創新教育”這個概念我們是經常目睹耳聞而又津津樂道的,我們在教育中總是倡導要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發展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但到底什麼是創新教育,其起源、發展如何,結構怎樣,又該如何推進創新教育等許多深層次問題我們卻不得而知。最近,我仔細讀了《創新教育》,纔對“創新教育”有了進一步的領悟與認識。

首先,作爲一名普通中國小的教師,尤其是過去經驗豐富的、具有嫺熟的知識基本功的教師,要從傳統的模式中超越出來,重新認識教育的目標與目的,不能侷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和應試後面的所謂學以致用。教法始終如一,傳授的知識內容從一而終,將走向死亡。在教育觀念上,要從教師爲中心變爲學生爲主體;在理論上,將客觀主義理論與建構主義理論相結合;在課程內容上,削減那些難度過大和內容重複的部分,由單科分立和高度抽象變爲多科整合和情境相關;在方法上由直接灌輸式變爲啓發式、發現式和講授式有機結合;強調內容與教法的改革,鼓勵採用以學生爲中心的方法,重視學生高階推理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在手段上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應推進教育信息化,通過信息化推進我們的創新教育。教育信息化是現代創新教育所必須的。其一,教育信息化有助於加快知識更新速度。書本化教材的知識落後於社會發展少則5年,多則10年或更長。而計算機網絡上的電子化課程知識更新可發生在一週之內。其二,教育信息化有助於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以“翻轉課堂”、“在線課程”、“微課程”爲代表的'新一輪教育信息化浪潮,正日新月異改變着傳統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把信息技術的使用權控制在教師手中,實際上並未擺脫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觀念的索縛。可以說,計算機的最大教育價值在於讓學生獲得學習自由,爲他們提供可以自由探索、嘗試和創造的條件。其三,教育信息化有助於加強課堂與現實世界的聯繫。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可以模擬大量的現實世界情境,把外部世界引入課堂,使學生獲得與現實世界較爲接近的體驗。

學術無止境,科研無終點,我們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應多學習、多研究、多實踐、多反思,這樣才能學有所長,教有所長。

第2篇:

國小創新教育淺析——《國小教育》讀後感

郭李忠

創新教育作爲素質教育的靈魂,已成爲時代的浪潮,振盪着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心靈,隨着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減負”精神的落實,給國小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時也充滿着新的機遇和挑戰。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勇於實踐,善於創造的現代素質,已成爲教學的主要目標,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所謂創新思維就是對常規思路的揚棄,對某一事物的獨創的見解,其思維過程具有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等特徵。創新思維即在考慮問題時,不僅能在短時間內迅速進行各層次、各角度的思考,而且善於隨機應變,靈活變通,使思維突破常規和經驗的束縛,產生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

在假期時間,根據個人的教學情況和麪臨的實際問題,拜讀了陳鶴琴先生的《國小教育》。讀完之後頓覺收益匪淺,在書中,作者提到了“各國的教育注重“做”字,注意培養兒童動手的能力和創造的精神。各國對於勞作一課比我國重視得多,不但注重而且實地地去做。英國兒童7歲至11歲入前期國小,前期國小畢業後分四條路:第一條路是成績最好的考進中學,其中有20%可以免費;成績次一等的進工藝學校;再次的進中心學校;最次的進後期國小,到14歲爲止。工藝學校與中心學校特別注重勞作,後期國小略微差一點。勞作課,男子學木工、金工,女子學烹飪、縫紉、洗衣,另外還有共同的美術、裝訂書等等課目;學校都設有木工廠、金工廠等工廠,設備很好。我去參觀時,女生穿白衣白帽,男生穿套衣在工作,他們的勞作功課都是半天。”。 本文結合自身及前輩們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談點粗淺的見解和嘗試。

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由於信息教學的本質是信息動手操作的教學。因此要培養學生的信息創新意識,首先必須讓學生積極地展開思維,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必須淡化教師的自我權威中心意識,實現由“師道尊嚴”向師生民主平等轉變,善於傾聽不同的言論,鼓勵,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在教與學中倡導相互合作,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能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簡單地說: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一切教學手段,都應爲學生的“學”服務。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居於主體地位,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但這並非就是說教師無足輕重,可有可無,事實上,教師是全部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的外因。

二、注重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創新的起點是質疑,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提出問題”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成部分,鼓勵學生提問是教會學生的實際措施,也是挖掘學生創新潛能的有效手段。在現在的課堂教學中,由於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課堂上很少有學生主動提出“質疑”,發表

自己的“意見”,同學之間缺少有價值的“討論”,師生之間也缺乏“真誠”與“平等”的“對話”。教學中應提倡學生問問題,誘導他們問問題,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鳴別人所不鳴,爲別人所不爲。同時,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善於獨立地思考和分析,表現出不依常規,用新穎的求異思想和方法解答問題。

三、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勤反思,培養思維的直覺性

所謂猜想是人們根據事物的某些現象,對它的本質屬性,服從規律,發展趨勢或可能的結果作出一種預測性判斷,猜想是預測性的,但通過推算,證明、驗證或其他數學手段之後,猜想的真假,成敗或盈缺才能成爲定論,當回頭再作一番思考時,相對原先的思維出發點,則成爲一種居高臨下之勢。

四、引入開放題教學

開放題是相對於傳統的封閉題而言,特徵是題目的條件不充分,或沒有確定的結論。基本形式有條件,結論開放,條件和結論同時開放三種類型。通過不同的操作也能取得相同的結果。也正因爲這樣,所以開放題的解題策略往往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在教育中開放題有其特定的功能。

五、引導學生不斷總結

科學上的創新,一般總是在總結前人成果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在學生學完每一課後,教師都應引導學生做好總結,使學生牢固系統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及方法,以達到對信息知識思想方法融會貫通,從而培養學生獨立進行分析,歸納,總結,概括的習慣和能力,這對他們創造性地學生和今後開拓性工作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