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蘇東坡傳》讀後感集合多篇

讀後感9.63K

《蘇東坡傳》讀後感集合多篇

《蘇東坡傳》讀後感1

他讓語言和文筆中永遠沒有隔閡;他將至情融化爲筆端流淌的華彩;他讓生命因爲語言而奪目;他用豁達凝練成筆上飄灑的旋律;他讓宋氏筆調源遠流長……

——題記

一提到蘇東坡,人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可親、可敬的小老頭,彷彿他就是自己身邊的長輩一樣,《蘇東坡傳》讀後感。蘇東坡的詩詞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有“天涯何處無芳草”的達觀,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痛楚,還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理,還有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絕唱。

他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還有他的書法,他的畫作,在當時也是無人能比。就這麼一個天才級的人物卻是一生仕途坎坷,窮困潦倒,但依然自得其樂。軾以他坦蕩的胸懷,盡情的享受人生,不懼權貴;他敢於說:“我做華堂上,不該麋鹿姿。”他敢對天子說:“我豈犬馬哉,從君求帷傘?”,他敢於向帝王直言陳述:“苛政猛於虎。水旱殺人,百倍於虎;人畏催欠,甚於乾旱……是常有二十萬餘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

仕途的不順,反而讓他的才氣顯露出來,上天將他的一扇窗緊閉,也必將把他的才氣之門流傳千古,他即使被貶官,但是他依舊會用他的精神感動世間萬物,王安石的變法原本是好的,但它沒有將整個宋朝有一個轉變,縱使蘇東坡奮力反抗,遭到迫害,歷史也會還給他一個光明的春天。

周國平評價蘇東坡說:“讀所東坡豪邁奔放的詩詞文章,你簡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艱難的一生。”蘇東坡人格中那豁達樂觀的一面,他的詩文自然清新,奔放靈動,豪放不羈。

同時他也把這種豪放之風吹入了詞中,大大擴寬了詞的題材。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背後,是詩人廣袤千里的豁達胸襟。人生之中難免會有些風風雨雨,當他遇到暗礁時,早已用闊達的胸襟將其粉碎,好一個曠古奇才。

《蘇東坡傳》讀後感2

剛讀完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真是一本好書。雖然這本書是林語堂用中文寫,張振玉中文譯的,但讀起來思維流暢,不似一般英譯漢的著作那樣識字式的拗口,林語堂從浩瀚的典籍中抽取出蘇東坡一生的故事片段,又如講故事一般把這些小故事連成一個大故事,讓人看到蘇東坡的偉大人生。

我不懂詩,不懂詞,不懂書畫,說起中國古代的大詩人向來只有一個印象,比如李白在我眼裏就像彗星,杜甫我就想到憂國憂民,沒有過深入的瞭解。真是要謝謝林語堂,在這本書裏,他總是有最真實的小故事佐證,有最優美的筆觸和最清晰的文思,有最智慧的見解。蘇東坡傳拉近了我與古人與古代社會的距離,明明白白的知道了真實的詩人畫家蘇東坡,另一大額外收穫就是知道了中國古代的民俗、民間思想、人的生活狀態、政治體制等等到底是什麼個樣子,還有就是又看到了以前教育所蔽眼的一些正解或真解。所謂一言難盡,太多的東西一般得靠一本書承載,在這裏就不把自己的心得列舉一二了。

蘇東坡的生活離不開酒、肉、詩、女人,他陶然其中,古往今來最真實最自然;蘇東坡對他弟弟子由說“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古往今來最純真;蘇東坡的一生都受政令驅使四處遷徙,未嘗得安生,古代的社會裏人似乎只能選擇這種被安排的命運,除非做個吳復古一樣的道人,顧影自憐不禁慨嘆。

讀蘇東坡我倒是最喜歡‘蘇門四學士’中的秦觀,摘書如下“秦觀這位風流瀟灑的詞人,據野史說曾取過蘇東坡的小妹,秦觀尚未應科舉考試,還沒有功名,但是年輕,文采風流,有不少的女友。後來秦觀死時,曾有一歌妓爲愛他尋了短見”

“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留給我們的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他那思想的快樂,這纔是萬古不朽的。”全書的最後一句話,讓我聯想到王小波,天才都真實幽默自然快樂。

《蘇東坡傳》讀後感3

在我小的時候,曾經接觸過這人們口中鼎鼎有名的《蘇東坡傳》,當時可謂是驚鴻一瞥,感言不知如何下筆。而如今長大了些,有幸跟着老師再次拜讀東坡傳,輾轉間仍覺下筆艱澀,真怕自己筆下的文字不夠美好,表達不出內心對蘇軾的敬意。

閱此傳前,蘇軾這個有名的名字,對我來說僅僅是文采出衆、逸興遄飛的大文豪罷了。身爲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固然精彩,而他瀟灑的文筆凝結的字符更令人折服。蘇軾的文學成就衆人有目共睹,自不必多說,然而若只侷限於此未免過於狹隘!多才多藝的他爲歷史文化的貢獻除了延續百年的華夏詩詞源流,更於書畫上有過人的造詣;於政治上有獨到的見解,甚至是日常繁瑣的工作,他都能處理得井井有條。他不僅是中華文壇上光照古今的恆星,還是一名評述價值觀的導師。

在他的生平中,我們所能體會到的除了“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廣闊胸懷,更有“人間如夢,一尊還淚江月”的人生覺悟。蘇軾的一生坎坷,受王安石“新政”的影響,蘇軾屢遭貶官。即使宿命於此,蘇軾仍然不肯屈服。他大膽指出新政的不足之處,將其呈現與紙筆之中。他明知自己的這些舉措得不到任何迴應,只會給自己招致禍端,卻仍然執着於自己的志向。他這麼做不是由於他冥頑不化,更不是因爲他貪圖功名,而是爲了黎明百姓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即使自己是滄海一粟,蘇東坡也要以正直率性的心態,面對這些崎嶇不平的道路,竭盡所能去糾正這些謬誤。

隨着年齡的增長,蘇東坡那份年少輕狂的作爲也逐漸收斂起來。他開始感悟人生愛好廣泛,擅長廚藝,也會製藥,他身爲官吏,卻心向自然,“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大概說的就是他這樣心境超然的偉人吧!

總之,林先生的這部《蘇東坡傳》向我們展現了一位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名人的生命歷程,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品味他的詩詞散文,也讓我們真切的體會到作者的切身情感,讓我手不釋卷。同樣的,我也敬佩蘇軾這樣文采斐然而又胸襟寬廣的靈魂,他的人生經歷似乎如同教科書一般在指點着我們爲人處事之時該做出怎樣的抉擇。他教會了我們“是造物者之無進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的人生哲理!

《蘇東坡傳》讀後感4

《蘇東坡傳》敘述了蘇東波的一生,讓我們能夠對這位詩人有更深的瞭解。

《蘇東坡傳》似一位老人,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

《蘇東坡傳》似一盞香茶,把蘇軾的性格細細品味。

《蘇東坡傳》似一片大海,把蘇軾的命運包含其中。

說到蘇東坡,幾乎所有人都會脫口而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蘇東坡可謂聞名天下,婦孺皆知。

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敘述了這一位偉人的一生,使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浮現在我們的眼前。

蘇東坡的性格十分鮮明。蘇夫人評價說他的性格坦白直率甚至有時急燥火暴,這樣的形容是十分貼切的。蘇東坡因爲這樣的性格,似乎對很多人都以誠相待,抱以真心,也正因爲這樣的.真心誠意,才足以讓他在當時的社會成爲名人賢士。

蘇東坡的盡忠職守是令人感動的,他所管理過的地方,無不百姓和樂。他曾爲陝西的百姓求雨,他是一位雄辯滔滔的奇才,也正是這一點,爲老百姓祈求普降甘霖。他也曾爲百姓驅鬼鬥魔。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爲老百姓治水救旱。算是真真正正盡到了一個爲人父母官者的職責。

林語堂先生曾這樣描述蘇東坡: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這話足以概括出蘇東坡的一切了吧。

《蘇東坡傳》讀後感5

今年國慶七天長假,奉老師之命借來厚厚一本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本是是想草草讀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己被蘇東坡命運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對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產生了無限的敬意。

我敬仰蘇東坡,因爲他無可比擬的才華。一說起蘇東坡,就不能不提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詩才。他的詩,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豪邁,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緻,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透過東坡,我觸碰到中國文人飄忽的衣袂,聆聽到中國文化舒緩的脈動。

我敬仰蘇東坡,因爲他樂觀豁達的性格。“成也其詩,敗也其詩”用在東坡身上再恰當不過了。“烏臺詩案”讓人不禁感嘆: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東坡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之爲友的同道們也不會轉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的幾度外放他鄉的下場。好在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鬱鬱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作才情與此同時也越發充沛。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爲最好的中秋詞《水調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悽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處的嶺南蠻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正是蘇東坡明朗豁達心境的寫照。

我敬仰蘇東坡,因爲他的浩然之氣。當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對,蘇東坡利用他最擅長的武器——筆,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示其個人之氣質與風格,其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都顯然可見。隨後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於是,他遠離了喧囂,迴歸於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脫;他明白瞭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蘇東坡這一豪氣干雲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誠如林語堂所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纔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

《蘇東坡傳》讀後感6

其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土。詩人,政治家,思想家。

宋代第一才子。他的政壇生涯並不走運,不同於在文壇上的一帆風煩,他這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三次返回政治中心。第一次因不同意改革派並得罪其,被貶黃州;第二次迴歸得益於保守派的到來,卻又因不滿其做風,自請離京;第三次在歸京途中長別世人。

自此可以發現他不滿於改革派與保守派也是因爲平民百姓。被貶黃州、自請離京他都是爲了造福百姓,在基層生活讓他看到百姓生活中的苦難,讓他能深入瞭解,去想方設法改變其困局。

他造福了百姓,但他也“貪生怕死”,面對對手的陷害,他害怕了,他害怕死,也害怕以後無法造福百姓。

在《水調歌頭》中他曾寫過“但願人長久”,很多人都以爲他寫的是希望親情能夠長長久久,但非也,他希望的是生命能再長一點。蘇軾是現實的,他清楚地知道只有長壽,親情才能長久,他的才華才能展現。

蘇軾是豪放派詩人,他的豪放中又帶着一點細膩的情感,他與別的詩人詞人又不同,他能描繪家庭小事,也能揮筆寫下國家大事,似乎世間萬物都能融入他的文中,匯聚在他的筆下。

蘇軾與李白有着很大的差別,李白一生似乎只有喝酒玩樂寫詩交朋友,一生好不灑脫,但蘇軾雖也愛玩愛寫詩,但他心繫天下,一心想爲百姓造福,能親臨抗洪前線,能指揮改造西湖讓她名揚天下。李白能嗎?

蘇軾若一心寫詩,他定能超躍李白、杜甫成爲一個無人能比的大詩人,而事實是文壇因爲他的詞又迎來一座不可超過的高峯。

蘇軾若一心步入政壇,他定能使朝廷改頭換面,成爲一代政壇奇人。

蘇軾何許人也?我如是認爲。

《蘇東坡傳》讀後感7

書扉頁記有一九九三年購於海南,距今二十載。當時讀過一遍,看圈佔處不同筆跡,之後仍翻閱過。林氏的主觀色彩顯而易見,敘述典雅,議論紛呈。他說,想寫就是理由。一九三六年,他攜家居美,所帶資料有限,況且當時尚無互聯網之便,爲蘇軾作傳,實在不易。

之前陸續讀完林氏《武則天正傳》,作者寫女皇的殺人無數印象深刻,立場有偏頗的一面。在蘇傳中,儘管也有對王安石的抨擊,似相對客氣。

林氏不拘一般傳記格式,兼有多種敘寫形式筆法,語調輕鬆,機智幽默,好讀。正如書中所說,書架上列着一位有魅力、有創意、有正義感、曠達任性、獨具卓見的人士所寫的作品,真是靈魂的一大補劑。

書中說,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他一生嬉遊歌唱,自得其樂,悲哀和不幸降臨,他總是微笑接受。

蘇東坡有句名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難怪他快快活活,無憂無懼,象旋風般活過一輩子。至少他自己欣賞生命的每一時刻。

書中說,他第二次遭到流放,遠走海外的海南小島,多少有點認命的意味,心靈倒分外平靜。他的人道精神由於遭受許多困難而更加醇美,卻沒有變酸。他至少能維護他的靈魂,爲此付出代價。

蘇氏最初和最終的樂趣都是寫作。臨終前他寫了最後一首詩,長老一直和他談現世和來世,建議他念佛經。蘇氏笑笑。他讀過不少佛教和尚的生平,知道他們最後都死了。

此前,蘇東坡寫信給一位長老,其中說:“然生死亦細故爾,無足道者。”

《蘇東坡傳》讀後感8

看到蘇東坡這個名字,大江東去的豪邁激盪胸中,水光瀲灩的美妙閃耀眼前,命途坎坷的艱難縈繞心間……歲月如流人生不長久,人才輩出嬋娟共千年。——題記

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爲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可以滋養營養,因而維持衆生萬物。這一生,他只是永恆在剎那顯現間的一個微粒,他究竟是哪一個微粒,又何關乎重要?所以生命畢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盡情享受人生。這就是這位曠古奇才樂天派的奧祕的一面。——《蘇東坡傳·原序》

早聽說林語堂傳記文學的非凡造詣,今日拜讀《蘇東坡傳》更加欽佩。

傳記需要合適的想象,但最終要符合史實,是一種難以把握的文體,對作者要求極高。然而林語堂不僅達到了要求,並且所著《蘇東坡傳》堪稱典範。他會像史學家一樣嚴謹周全地考據,還原一個真實的全才蘇東坡;他會像哲學家一樣全面深入地思考,分析一個具有民主精神、樂觀向上的大夫蘇東坡;他會像文學家一樣準確雋永地解釋,描寫一個長於詩文、自然飄逸的文豪蘇東坡。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有所選擇、有所強調,同時憑藉頭腦的想象力而重新創造,重新說明那活生生的往事”。

蘇東坡以前在我腦中的印象是一位放浪不羈而富有文思才情的可憐的難得一見的才子,就像他的字,遒勁朴茂,真篤率意,氣度非凡。我以爲,他是李白之後最豪放的詩人,將他視爲中華五千年最有內涵的文人。沒想到,林語堂居然也是這麼想的。序文就能清晰地感受到這位千古文豪永不泯滅的巨大影響力,開篇《文忠公》更從世界的角度,從中國的角度,從那個時代的角度,闡釋了蘇東坡的偉大成就,繼而從政治和文學敘述蘇東坡的一生,經過滄桑歲月沉澱,悽慘的仕途逐漸淡去,光亮的才情卻和着真誠質樸展現無限活力,時間給了蘇東坡公允的評判。

更令我欣喜的,是林語堂將只可意會之事言傳,又言傳得如此深刻雋永,字裏行間都令人回味無窮。

《蘇東坡傳》讀後感9

接連三天,閱讀《蘇東坡傳》。印象中,這是一本失而復得的書。還是剛畢業時,愛書的當時還讀中學的兄弟買了這本書,送給了我。而當時,恰好有同學到家玩。於是,在同樣愛書的我這裏借書閱讀,似乎也成了她進步的表現。

於是,每想起那同學,《蘇東坡傳》也就條件反射般地在眼前。好幾次與她聚首,沒有說起那本書。但蘇東坡情節,還是時時影響着我。

《蘇東坡傳》,能夠了解宋朝那個朝代歷史的書,能夠找到那個朝代許多智者,知道他們許多事情的書,一位大家寫的不朽的書。

蘇東坡還有一段流放歲月,最遠到過當今海南。當時的海南可不是經濟特區,而是一個鳥不生蛋的荒島,極爲落後。可他絲毫沒有怨言,儼然是個“樂天派”。雖然苦,卻也落得個清閒,“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文學家們這樣評價蘇東坡:

“善談吐,遊蹤甚廣。天生聰慧,對佛理一觸即通。”——林語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爲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趙翼

“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王國維

“以詩書禮樂之教轉化其風俗,變化其人心,聽書聲之琅琅,絃歌四起,不獨‘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鍾’,闢南荒之詩境也。”——王國憲

“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燮星期

從中我們看到這樣一個真實的蘇東坡——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悲天憫人的道德家;黎明百姓的好朋友。

《蘇東坡傳》讀後感10

蘇東坡,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一樣意司馬光盡廢新法,而是主張穩健行事,凡事皆從是否有利於國計民生的實際效果出發,不去阿附迎合,不爲“新法”或“舊制”所囿,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蘇東坡一向卷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風光霽月,高高超越於蠅營狗苟的政治勾當之上。他不伎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然表達心之所感,至於會招致何等後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

蘇東坡以儒家思想爲本,又能博採佛道之長,奉儒而不迂執,好道而不厭世,參禪而不虛佞。處順境時不驕惰逸樂,在逆境中能隨遇而安,用樂觀、灑脫的態度堅持對人生、對完美事物的追求。因此他得以實現從現實人生到藝術人生的轉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滿藝術審美情趣的人生,並體此刻他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創作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訴人說,每逢皇帝陛下舉箸不食時,必然是在看蘇東坡的文章。即便在蘇東坡貶謫在外時,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詩到達宮中,神宗皇帝必當諸大臣的感嘆讚美之。但是皇上對蘇東坡的感嘆讚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蘇東坡一向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並沒變成尖酸刻薄。這正是我們太多的讀者喜愛他的緣故。近千年來人們不會從內心愛慕一個品格低劣無恥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華,也終歸無用。

文學上萬古不朽的美名,還是在於文學所給與讀者的快樂上。蘇東坡的作品能使歷代人人愛讀,而不爲短暫的文學風尚掩沒,甚至歷久彌新,是具有一種我們稱之爲發乎肺腑的“真純”。

此刻我最爲欣賞的是他那真純且有無盡趣味的《定**途中遇雨》:“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你怎能不意會——風雨過後不必須有完美的天空是一種境界;不經歷風雨,怎樣見彩虹是一種境界。但是現實中很少有人像東坡那樣在雨中依然微笑,依然“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其實,這纔是生命最高的境界,這是用充滿洞察力目光蔑視困境時才能擁有的真純和趣味!

《蘇東坡傳》讀後感11

古代文人自幼讀四書五經,學聖人之道,卻讀出了多少碌碌無爲的呆氣之徒和道貌岸然的虛僞之輩,他們是多餘的,甚至是可怕的,他們在白白浪費着國家的錢糧和人民的血汗。蘇軾和他們一樣,從小泡在儒家的經典里長大;蘇軾又和他們不一樣,不僅僅是因爲他頭腦聰穎,活學活用,更重要的是,修齊治平的理念於他,不是敲開富貴之門的磚頭,也不是通往欺世盜名之地的階梯,而是真正的信仰與堅持,雖百折而不悔,雖千錘而無憾!歷經風雨,那份心懷天下,一念爲民的耿耿赤子之心,令千年之後的我輩熱淚盈眶,心暖不已。他在其位一心謀其政,不在其爲還要謀其政,徐州抗洪,杭州修堤,密州抗蝗抗旱救棄嬰,儋州開荒開土倡文化,他就和他的文采所至一樣,觸處生春,只要有他管轄,就有一方百姓的安寧與快樂;只要有他在場,他就會用他的幽默帶來一隅的歡聲和笑語!高中歷史課本上提及一些進步的封建士大夫總是說:他們從根本上來說還是爲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所以和人民大衆仍是相對的。我想,如果他們瞭解了蘇軾的一生,不知還會不會說出此等無恥之語來。

該書也有些許不足,首先可能是對蘇軾有些過於美化(其實拙文又何嘗無此弊端,呵呵),比如在烏臺時他的卑弱、絕望,展現得似乎並不十分充分,其在政治上的幼稚和意氣用事,也總是曲爲之說。再次是有的情節交代的不是特別明確,這主要表現在對蘇軾一些好友的交代。比如有的好友(如巢谷)是蘇軾年輕甚至年幼時就認識的,卻到了老年才交代,難免令人有亂入之感。當然東坡一生的經歷過於豐富,可能彼出場之時作者有更重要的事情和人物需要介紹,就顧不得這些過於繁蕪和相對而言無關緊要的線索了。

《蘇東坡傳》讀後感12

我讀過很多蘇東坡的詩詞,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理,還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絕唱。以前我只知道他是一位北宋的大詩人,這幾天讀完林語堂所著的《蘇東坡傳》,才真正瞭解這位偉大的才子一生所經歷的跌宕起伏的曲折故事。

林語堂用極優雅的文字、極具感染力的情感,爲我們講述了一代文豪——蘇東坡的故事。蘇東坡不僅是個詩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還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一個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一個散文作家、大書法家、新派畫家、美食家、一個工程師、一個瑜伽修行者佛教徒、一個政治上堅持己見的士大夫……但這些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

蘇東坡最感染我的品質是他的樂觀、豁達。這位幾百年才能出現一個的曠世奇才,人生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他是“一個被政敵迫害的政治家,一個終身顛沛流離的才子”。

政壇多風雨,爲官44年,他一貶再貶,由黃州到惠州,由嶺南到海南,愈貶愈遠。“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苦難面前,蘇東坡的人生始終充滿希望和浩然之氣。他沒有因爲貶官而否定人生,否定自我,他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時光。被貶黃州時,一句“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道出了蘇東坡笑看風雲的樂觀曠達;在惠州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東坡隨遇而安的精神風貌躍然而出。蘇東坡在被貶後沒有自暴自棄,自怨自艾,而是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開始了新的生活,心存浩然正氣,心繫黎民百姓,成爲“百姓之友”。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與挫折。剛剛進入國中生活,我努力地適應着更快的學習節奏、更高的學習強度、更難的知識體系,以及面對獨自住校生活的困難。我還有好些題不會做,有好幾次小測沒考好,有幾件衣服沒洗乾淨,有一次被宿管扣了分……面對困難與挫折,我要學習蘇東坡,以樂觀豁達的心態去面對,釋放壞情緒,積極解決問題,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當我們的人生遭遇到不可繞行的暗礁,讓我們以最美的姿態沖天而起,成就最美的雪浪。

《蘇東坡傳》的字裏行間都洋溢着林語堂對蘇東坡的熱愛之情。像蘇東坡這樣富有創造力,這樣守正不阿,這樣樂觀無畏,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又怎能不熱愛呢?蘇東坡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是他那萬古不朽的樂天派精神。

《蘇東坡傳》讀後感13

北宋仁宗天聖元年,蘇軾出生。眉山這個寧靜之地,被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書介紹了蘇軾一入朝廷還未多久,就因烏臺案被捕入獄,那時,他何嘗不是一位怕死的凡人!整天盯着窗外,想入非非。潮溼幽暗的監獄,還常常伴有令人作嘔的老鼠和擠滿灰塵的蜘蛛網,縱使一人再有滿腔熱血,再一心想要報效祖國,內心也會被痛苦與疑惑的刀痕劃的傷痕累累。

整整103天后,蘇軾出獄,卻被貶黃州。這卻是不幸中的萬幸,他有一個安逸之地可以靜靜調養了。

一開始,蘇軾對於黃州這一片荒蕪之地,是不知怎樣調整自我的。而且那兒只有忙於耕作的農民,他很無措,又很迷惘。他找不到方法治理這裏,他看不到自己的未來。直到有一日雨後,雨水從屋檐滴落,不遠處有一座寺,點點禪音奏響,聲韻縈在蘇軾心頭,讓他邁向那座寺。不知,他在寺裏遇見了什麼,但見蘇軾回到家中,不再閉門不出,他彷彿領悟到人生之真諦:無爭、無搶、自得。

從此,黃州對於他而言並非再是孤寂之地,他品茶、喝酒、寫詩、作畫,還不忘發明美食。他的詩褪去了年少時的張狂,多了一份淳美,那種只有在釀了多年後的清酒,才能散出的甘甜。

當閱讀到蘇軾的《赤壁》時,一句“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讓我的眼前不僅僅只是一本書,而是跨越了千年的一次交談,隱隱燈光中,我的面前還是當年那位蘇東坡。他飲酒作樂,暢談人生,可我能從他眸裏,看到一片寧靜的心湖。此時的他,不再是曾經鋒芒畢露的蘇軾,而似一位天仙,先天地生,卻肉身成聖。他不是凡人,不願追求功名利祿;他同樣也不是神仙,因爲他並不願被天庭的規則所束縛。

如今,仍有許多人羨慕他:爲何能在當時那等混亂的情形下仍不受官場影響?我想我的內心是這麼回答的: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正如蘇軾自己所言“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今日仍有許多人爲功名和財富而鑽營一生,真想讓他們多讀讀東坡的詩詞,學學他的豁達與從容,爲官造福一方,爲民奉獻一生。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應是,蘇軾在今後再怎麼坎坷的路途上,總能淡然相對的原因吧!

放下心中雜念,也勿好高騖遠。要知,有些事,有些人,終將成爲匆匆一瞥。

《蘇東坡傳》讀後感14

我敬仰蘇東坡,因爲他無可比擬的才華。

一說起蘇東坡,就不能不提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詩才。

他的詩,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豪邁,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的清新雅緻,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思……

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透過東坡,我觸碰到中國文人飄忽的衣袂,聆聽到中國文化舒緩的脈動。

我敬仰蘇東坡,因爲他樂觀豁達的性格。

“成也其詩,敗也其詩”用在東坡身上再恰當不過了。

“烏臺詩案”讓人不禁感嘆: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東坡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之爲友的同道們也不會轉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的幾度外放他鄉的下場。

好在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鬱鬱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作才情與此同時也越發充沛。

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爲最好的中秋詞《水調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悽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

他晚年身處的嶺南蠻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正是蘇東坡明朗豁達心境的寫照。

我敬仰蘇東坡,因爲他的浩然之氣。

當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對,蘇東坡利用他最擅長的武器:筆,寫出了上奏神宗皇帝的萬言書。裏面包含他的政治哲學,也表達其個人之氣質與風格,其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都顯然可見。

後來,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於是,他遠離喧囂,迴歸於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脫。他明白瞭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東坡這一豪氣干雲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

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脫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蘇東坡傳》讀後感15

《蘇東坡傳》這本書我才只讀了一半,便對蘇東坡這位大文豪有了足夠的認識。書中提到過許多地名,多得數不清,這也正提示了我們蘇東坡一生漂泊。

在書中,我最喜愛的是蘇東坡爽朗的笑聲——他的笑聲告訴了我許多道理。

他的笑是一種自得其樂的笑,他被貶之後賞景便成了他最大的樂趣。蘇東坡常對着風景寫詩,寫完之後總會爲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興地笑;蘇東坡的笑,還包含着一種不與人斤斤計較的笑,朝廷的官員爲了針對他,因挑不出蘇東坡平時表現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頭裏挑刺;蘇軾顯然沒與他們計較,反而還寫出何日遣馮唐這句話,話中毫無歸罪之意;蘇東坡的笑,更多的是苦中作樂。誰被貶之後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組長被降到普通成員一樣,不再被人肯定你的能力。

時勢造英雄,蘇東坡之所以在中國古代文學史談論上經久不衰,多半是因當時所處的環境,造就他頗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正因爲蘇軾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猶如一顆璀璨的星在人羣中脫穎而出。

我喜歡他毫不恭維、仗義執言的性格。雖然他比較衝動、做事不經過大腦思考,但正因爲這一點,才使他更富有魅力。《中國人你爲什麼不生氣》裏面說過:不要以爲你是大學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爲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不要以爲你是個大學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你今天不生氣,不站出來的話,明天――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爲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蘇軾這種激烈的性格,對當時、和我們後世都有極大的影響,他告訴我們:不能讓那些不好的東西繼續下去,要阻止他們,阻止他們必須要有帶頭人。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誰也不想當那第一個人,凡是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會那樣去做,蘇東坡正因爲沒頭沒腦,就毅然去當帶頭人。

儘管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過許多人、多次被貶,但蘇東坡依然不乏幸福籠罩。他有非常愛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敵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衆多好官。這裏面最讓人感動得便是皇上和皇后,皇后非常重視蘇東坡的文采,蘇東坡每次犯錯之後皇后總會爲他求情;皇上對蘇東坡極其嚴厲,他重視蘇東坡的文采,但因蘇東坡做事欠思考、直言不諱,皇上怕他終有一天得罪大官,就把蘇東坡貶謫。

我對蘇東坡永遠懷有一顆仰慕之心,我喜歡他的真誠待人、真心交友以及直言不諱,如果我身邊有這樣的以爲親人、朋友或者是同學,我會非常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