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顧城的詩讀後感800字(多篇)

讀後感3.21W

顧城的詩讀後感800字(多篇)

顧城的詩讀後感800字 篇一

很早就買過顧城的詩集,印象裏的是人應該是執着於“黑暗的夜給了我黑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的朦朧詩人。他就像一個純粹的藝術家,將心中那些倏忽而至的意象與色彩轉化爲飄忽、絢麗的詩句,童話般明媚,還帶着些許憂傷。我始終記着形容他的那句話:“當代僅有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說的很矯情,卻又很妥帖。

大衆印象裏的顧城總是戴着一頂用褲腿改造成的帽子,爲什麼呢?按照他的解釋,是爲了避免塵世污染了他的思想。因爲他的靈魂告訴我們,他的詩歌告訴我們,他眼中的世界總會蒙上一層層薄薄的灰塵,而他的高潔卻是與生俱來的。拿頂帽子,讓他遠離了世界,也親近了世界。

顧城,也算是個偉大詩人了,可是他卻和很多偉人一樣,自己拿着生命的花瓶,摔在了地上。

再想想我們自己,我們也許也沒有把自己寫東西的情感,真用在生活中,偉大永遠是口頭禪,文章中寫得驚天地、泣鬼神的感情生活卻很難做到,何不從現在開始,打開心扉,吸取自己所產生的精華,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實兵演練,所有人都做個“偉大的人”。

顧城的詩很難懂,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詩人的心。

膚淺地談下我的讀後感:這是詩人的一個夢,顧城試圖通過詩將夢重現:我將鐵鏈理解爲陽光(一節節陽光的鐵鏈),因爲此夢和水有光,所以出現一系列意向:泉水、大海、魚而有水則有岸則有“臺階”,大海同“晴空”一樣都是青色,魚與‘鳥’相戀象徵宿命的絕望。

白馬從森林深處踏着閃爍的陽光奔來,開遍鮮花。青色的大海翻滾的海浪便是我的火焰,是這晴空最強的兵,它們可以衝破一切束縛奪向自由。在海中,我望見飛鳥與魚相戀,我想起了你……然而這陽光確如鐵鏈般沉重,我的自由只在夢中。

這是一曲對心中美好的頌歌與哀歌,表達了詩人對真善美的追求(或許是愛情),我所有的花都從夢裏出來,我所有的夢都從水裏出來,面對大海,我低聲說了聲你的名字。我所有的花只爲你開。表達的愛慕之意溢於言表,然而字裏行間卻充滿絕望與孤獨,我們都在陽光的鐵鏈下行走,你我的結局逃不了飛鳥與魚的宿命。

顧城的詩讀後感800字 篇二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迷上了那本《顧城的詩》,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這是朦朧詩人顧城的作品,也是我比較喜歡的詩集,收錄了顧城近一百首詩歌,在這些作品中,詩人用他那雙清澈的眼睛看世界,用孩子般的口吻訴說着他比較原始的想法。

“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我感受比較深的《一代人》中的這詩句,已經成了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這是顧城比較想表達的主題,也是我理解這本詩集的鑰匙。詩人從小好發高燒,孤僻成性,可固執的詩人,不安於現狀,他對這個世界的複雜、黑暗與殘暴有清楚的認識,正如他自己說的,自己就像一個任性的孩子,固執堅毅卻也純潔。我想,黑夜給了他黑色的眼睛,同時也給了他一支黑色的筆,他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和孩子般天真的口吻描繪這個世界。在文字的背後,在那個哀傷幽怨的文革時期,命運對他如此不公,他不免彷徨,卻也鬥爭,卻也吶喊。他註定要用這支筆寫破他人生的黑暗,去寫破所有令他不滿的黑暗,同時他用那雙眼尋找光明,一步步發現光明,讓陽光與光明充斥身旁,讓正義和美好回到身邊。雖然顧城僅僅活了37年,但他卻一直認真用眼睛去發現美好與光明。

我不免想到我們自己,生活中難免有痛苦和不快,心裏彷徨也正常,難過也正常,但我們總是要學着去面對,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去超越,去看透陰雲,用自己的心,試着撥開陰霾。像顧城那樣,即使再不如意,也要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仍然保留着心中的那一份快樂和對生活的信心。“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這句話通俗易懂人人皆知,其實就是需要一顆勇於面對困難的心,在失敗後,在挫折後,鼓起勇氣,收拾行囊,繼續前行。

顧城早已逝去,但他那份積極和樂觀,仍留存於那一首首簡短精煉的詩句中。我也向往,也迷戀顧城詩中的快樂世界,所以我也要讓我的眼睛,變得積極樂觀,去發現,去看破一切的繁雜之事,撥開陰雲,去發現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因爲喜歡《顧城的詩》,我也要像顧城那樣,用清澈的眼睛看世界,讓生活變得簡單快樂。

《顧城的詩》讀後感 篇三

今天,我讀完了《單翼天使不孤單》這本書。在書中,作者給蛋親家庭的孩子起了個“美麗”的名字,叫“單翼天使”。在這裏,最讓我感動的一句話是:‘我們都是單翼天使,命運不肯垂憐我們,拿走了我們的一隻翅膀。我們只能彼此擁抱才能飛翔……’還有一句很美的話:‘擁抱小熊就是擁抱幸福’。

這本書是陽光姐姐伍美珍寫的,裏面的故事既讓我感動得流淚,又讓我開懷大笑。裏面的主人公是張小偉。張小偉表面是個好學生,內心卻十分痛苦。因爲他是個‘單翼天使’,他想念他的爸爸。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得到老師同學和媽媽的愛與關心和不讓媽媽操心。當他得知班級裏的語文小才女寧佳心和隔壁班的數學大王李彥寬也是單翼天使的時候。他才知道,在這個班裏,他不是唯一的‘單翼天使’,還有很多人跟他一樣,也是‘單翼天使’。

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天使,他們本應擁有同樣快樂的童年。可是,失去父愛或母愛的“單翼天使”卻過早地嚐到了生命的苦澀。他們表面上和大家一樣快樂,內心深處卻都有着揮之不去的悲傷,隱藏着許多別人無法理解的傷心,孤獨和難言的苦衷。他們不得不做自己內心不想做的事情,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爲的僅僅只是去討別人歡心。因爲他們失去了一份愛,所以他們想讓更多人去愛他們,以此作爲補償。但他們同時得到了很多,比如學會了接受現實,學會了體諒他人,學會了時時刻刻都要堅強!

讀了這個故事,我才知道,我們是多麼幸福。我們是雙翼天使,而且又有良好的生活環境。我們得到的不只是爸爸媽媽的愛,還有老師同學的愛,我們是多麼幸福呀!

《顧城的詩》讀後感 篇四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迷上了那本《顧城的詩》,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這是朦朧詩人顧城的作品,也是我最喜歡的詩集,收錄了顧城近一百首詩歌,在這些作品中,詩人用他那雙清澈的眼睛看世界,用孩子般的口吻訴說着他最原始的想法。

“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我感受最深的《一代人》中的這詩句,已經成了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這是顧城最想表達的主題,也是我理解這本詩集的鑰匙。詩人從小好發高燒,孤僻成性,可固執的詩人,不安於現狀,他對這個世界的複雜、黑暗與殘暴有清楚的認識,正如他自己說的,自己就像一個任性的孩子,固執堅毅卻也純潔。我想,黑夜給了他黑色的眼睛,同時也給了他一支黑色的筆,他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和孩子般天真的口吻描繪這個世界。在文字的背後,在那個哀傷幽怨的文革時期,命運對他如此不公,他不免彷徨,卻也鬥爭,卻也吶喊。他註定要用這支筆寫破他人生的黑暗,去寫破所有令他不滿的黑暗,同時他用那雙眼尋找光明,一步步發現光明,讓陽光與光明充斥身旁,讓正義和美好回到身邊。雖然顧城僅僅活了37年,但他卻一直認真用眼睛去發現美好與光明。

我不免想到我們自己,生活中難免有痛苦和不快,心裏彷徨也正常,難過也正常,但我們總是要學着去面對,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去超越,去看透陰雲,用自己的心,試着撥開陰霾。像顧城那樣,即使再不如意,也要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仍然保留着心中的那一份快樂和對生活的信心。“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這句話通俗易懂人人皆知,其實就是需要一顆勇於面對困難的心,在失敗後,在挫折後,鼓起勇氣,收拾行囊,繼續前行。

顧城早已逝去,但他那份積極和樂觀,仍留存於那一首首簡短精煉的詩句中。我也向往,也迷戀顧城詩中的快樂世界,所以我也要讓我的眼睛,變得積極樂觀,去發現,去看破一切的繁雜之事,撥開陰雲,去發現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因爲喜歡《顧城的詩》,我也要像顧城那樣,用清澈的眼睛看世界,讓生活變得簡單快樂。

顧城的詩讀後感800字 篇五

讀一個人的詩,首先要知道詩人的生活背景年代,生活經歷,才能更好的理解他的思想感情,才能知道詩人在寫什麼。

顧城,朦朧詩主要代表人物,顧城被稱爲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早期的詩歌有孩子般的純稚風格、夢幻情緒,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來詠唱童話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爲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後期隱居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蘭寓所因婚變殺死妻子謝燁後自殺。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作品譯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種文字。

顧城是我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爲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讀顧城的詩,就如進入了一個孩子的世界,對這個世界充滿幻想,充滿好奇,充滿期待,我印象最深的一首詩就是他寫的《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這首詩充滿了童話色彩,但又在其間充斥着淡淡的憂傷,你又會覺得着憂傷如鉛一樣沉重,重重的砸在每一個讀者的心上,因爲這憂傷寫出了一代人的憂傷,是面對現實的憂傷,“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他留給了我們一句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詩。

顧城大部分的詩都是清新自然的,從內心裏流淌出來的,他的詩自然純淨,就像古代主張“性靈”一樣,他的詩如同自然的寵兒,與自然合爲一體,其實我覺得顧城就像是一個活在自己世界裏的小孩子,認真的構築着自己的童話城堡,別人進不去,他也出不來。

顧城至今也是不能被許多人所理解,在1993年和他妻子一同死亡後,很多人都說顧城殺害了他的妻子,這讓一個如此純真的詩人頓時變成了一個心理變態的魔鬼,我覺得這對顧城是不公平的,從一個人的詩便可反映一個人的性格,雖然顧城比較沉默,不愛說話,但只有一個心靈純潔的人才能寫出如此純淨的詩。

學習詩歌寫作,就應該看顧城的詩,不僅要從中學習他的寫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力,還要學習他的內心,迴歸本真,“性靈”再現,這就是我在讀了顧城的詩以後所感受到的,詩是從心靈流淌出來的,本真在,詩就在。

《顧城的詩》讀後感 篇六

人類表達情感的方式大體上有兩種,一種是行爲,另外一種是語言。行爲是直接的,發生於主體和客體之間,相對於兩者以外的人起不到最爲直觀的感染力,語言彌補了這個不足。

但是,語言是不是或者說能不能夠成爲表達情感最爲適宜的方法呢?我想,不能。語言是禁錮的,它只代表了一種外型,是一種符號,旁者能不能夠懂得它的精神(語言的精神),是不可預測的。所以,有的人不喜用語言表達情感,甚至認爲除了精神外的其他主體性存在都是剩餘,包括語言、軀體、行爲、交流。

顧城愛詩,但不是說他愛詩句和語言,他是愛精神,愛自然的精神、自然的境界,享受的是返璞歸真的自由。一個人追求這種境界,我想,要分刻度。成爲寫詩撰文的大家,這只是最初層次,這一層次只是喜好語言,透過語言表達情感,靠語言歡喜,靠詩句夢想,終其一生停留在斟詞酌句上,這是個圈子。不如放大了說,語言是符號,它依靠代表性涵義同思想共鳴,就像一個彎路,而用思想去描繪情感、去體驗自然真諦,是很直接的。顧城做到了,他在南太平洋的小島上,過着魯濱遜般的日子,但又和那不一樣,只要滿足生存則夠了,其餘時光,他用來聆聽自然、品味世界——他精神的世界。他笑着,不會用語言描述什麼,因此,他變的沉默,但不拘謹,深邃的眼光伴隨着幸福的笑,顧城把自我的一切都用在了對自然的夢想上了,好似思鄉般的深情,他沒有時光照顧其他,對生命、甚至是靈魂的歸宿都不注意了,我想,如果有再生的話,他甚至不必添飽肚皮,而讓每個輪迴都轉化成對自然的渴求而永久的留存於他的頭腦,他的精神世界,還有他那深邃的笑裏。

心是你的眼

爲世界着色

綠的黃的

吮吸着味道

自然用自然的

生命用生命的

我只用我的

抱歉,我說的這些“語言”是不是也禁錮了我的情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