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顧城的詩讀書筆記

第一篇:顧城的詩 讀書筆記

顧城的詩讀書筆記

《顧城的詩》讀書筆記

王瓊

我的一個春天 顧城 在木窗外 平放着我的耕地 我的小犛牛 我的單鏵犁 一小隊太陽 沿着籬笆走來 天藍色的花瓣 開始彎曲 露水害怕了 打溼了一片回憶 受驚的蠟嘴雀 望着天極 我要幹活了 要選夢中的種子 讓它們在手心裏閃耀 又全部撒落水裏

被舒婷稱爲“童話詩人”的顧城的這首詩,或許初看之下是平淡的。但其中顯示的現代詩的技巧、充盈着的顧城的個人特質以及他所追求的純粹乾淨的理想世界,都典型的存在着,旁若無人而又自信地存在着。正如梁實秋先生所追求的藝術境界一樣:“絢爛之極歸於平淡,但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是不露斧斫的一種藝術韻味。”“窗”是“木窗”,不是金屬的,不是與自然格格不入的,而是與自然和諧的。也暗示詩中是鄉村的環境。“平放”一詞頗見新意,營造了祥和的氣氛,體現了物對人的歸屬感與順從感。“我的耕地、我的小犛牛、我的單鏵犁”,強調“我的”,正如顧城在許多詩裏表達的:

“我是一個悲哀的孩子

始終沒有長大“(《簡歷》)

“我是一個孩子

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

我任性“(《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

顧城是一個孩子,悲哀的孩子,任性的孩子,想給世界光明的孩子(“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孩子總是會強調“這

是我的”,由此可一見顧城詩歌的天真爛漫與迷人的孩子氣,同樣,爲什麼是顯得奇怪的“小犛牛”?想到童年的毛絨玩具,會心一笑。

“一小隊太陽/沿着籬笆走來”這讓我想起幼兒園排隊過馬路的孩子,同樣的拘謹與天真,同樣的對這個世界的害怕,對這個世界的無畏。顧城也有類似的詩:

“春天在過馬路

領着一羣小黃花在過馬路“(《我坐在天堂的臺階上》)

太陽是“一小隊”的,是“小太陽”,“走來”了,這時緊張關係開始出現:“天藍色的花瓣/開始彎曲”

“露水”也“害怕了”,“打溼了一片回憶”;“受驚的蠟嘴雀/望着天極”。“露水”與“蠟嘴雀”都是弱小的、脆弱的、美好的形象,彷彿是無助的小女孩,而“回憶”是“一片”的,顧城將抽象轉化爲了具象,可感可知了。可這是誰的“回憶”?是顧城的回憶?是顧城的夢?是露水的回憶?還是大自然的回憶?“回憶”被“打溼了”,是被激活了嗎?還是被遺忘了?“蠟嘴雀”“受驚了”,但是並沒有逃走,而只是“望着天極”,於是視角被拓寬了,彷彿我們隨着蠟嘴雀的視線,看到了它頭頂上那一片湛藍的天空,和那個遙遠的“天極”。我想這時,詩歌所創造的世界必然是寂靜的,天一定藍得出奇,鳥兒必定是色彩斑斕的,但氣氛是孤獨的,散發寂寞的美。

“我”要幹活了,選“夢裏的種子”,它們會“在手心閃耀”。是否此時太陽已升得老高了,顧城的夢醒了,但他仍流連於夢中的奇思妙想,夢中的奇幻世界,於是他想把它們變成“種子”,用“耕地”、“小犛牛”、“單鏵犁”來種下這些“閃耀”的種子,讓它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顧城捧着它們,分與世人,共享他的童話世界?

可是爲什麼又“全部撒落水裏”?正如他在其他詩裏表現的:

“我的心愛着世界

我愛着,用我的血液爲她

畫像,可愛的側面像

玉米和羣星的珠串不再閃耀

有些人厭倦了,轉過頭去

轉過頭去,去欣賞一張廣告”(《我的心愛着世界》)

“再沒有海岸 再沒有燈火一切都是泡沫

新大陸的存在

只是一個傳說

我只想停止

哪怕是沉默”(《漂泊》)

詩人終究還是有現實的顧慮,“用鮮血”畫的像,都不能阻止人們“轉過頭去,欣賞一張廣告”,而“一切都是泡沫”,那麼又何必再去分享“我的”“種子”呢?詩人害怕了,也對世俗感到不屑了:

“有人要詩人解釋

他那不幸的詩

詩人回答: 你可以到廣交會去 那裏所有的產品 都配有解說員”(《解釋》)

終於,“我的一個春天”的夢中世界,就被“我”自己終結了,沒有木窗,沒有耕地,沒有小犛牛,沒有單鏵犁,只有“害怕的露水”、“受驚的蠟嘴雀”,以及,失魂落魄的詩人。

二.

顧城的詩歌在現代詩中獨樹一幟。不同於北島的鋒芒畢露、詭譎多變、冷靜警覺,也不同於海子激烈的抒情、孤獨的絕望、對美好永遠的憧憬,顧城更是獨一無二的。在閱讀顧城的時候,我總是會想起艾米莉?狄金森和王爾德,雖然顧城嚮往的是洛爾迦和惠特曼。高中的時候我最喜歡的中國現代詩歌詩人是北島,但現在我發現,顧城是更難模仿的,顧城的風格將醒目地矗立在文學史上,並將不朽。

海明威說:“不快樂的童年是一個作家最好的訓練。”我不清楚顧城童年具體的情形,但對我來說,閱讀顧城就如同重溫童年,充滿想象力的童年,充滿色彩的童年,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無法無天的童年。隨着年歲的增長,彼得?潘的笛聲漸漸模糊不清了,日子也褪色了,留得一地落寞與無奈。

顧城保有了孩子的純真,固執地抱着它要拼命擠入成人的世界,不斷地丈量着現實與夢的距離,而才華迸發的力度,取決於這個差距。

顧城棄城,戴着他那著名的大帽子,大張着黑眼睛,又回到了他的世界。而我們依然孤獨與無助,可也許根本就沒有顧城,正像馬悅然說的那樣“顧城是首會走路的詩”,我們有的,只是對童年淡淡的依戀與似曾相識的回憶。

第二篇:顧城的詩

1.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

2.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顧城

3.你拒絕黑暗卻不被光明收留--北島

4.而夜裏發生的故事 就讓它在夜裏結束吧 --北島

5.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

6..當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說我一無所有,你不能說我兩手空空。——《麥地與詩人/答覆》 --海子

7.風后面是風,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還是道路。

——《四姐妹》 --海子

8.該得到的尚未得到,該喪失的早已喪失。

——《秋》 --海子

9. 回 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冰川紀過去了,爲什麼到處都是冰凌?

好望角發現了,爲什麼死海里千帆相競?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只帶着紙、繩索和身影,

爲了在審判前,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

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我不相信雷的回聲,

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如果海洋註定要決堤,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峯頂。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 --北島

10.在這個沒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個人.

11.在那錯誤的年代,我產生了這樣的“錯覺”。

- 顧城<<眨眼>>

12.我象孩子一樣

緊拉住漸漸模糊的你

徒勞的要把泡影

帶回現實的陸地

-- 顧城<<泡影>>

13.他變成了浮雕

變成紛紜的故事

今天像惡魔

明天又是天使

-- 顧城<<山影>>

14.遠遠的小柳樹

被粘住了頭髮

它第一次看見自己

爲什麼不快樂

-- 顧城<<雨後>>

15.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風能體會

只有嘆息驚起的彩蝶

還在心花中紛飛......

- 顧城<<別>>

16.綠地上、轉動着,

恍惚的小風車,

白粉蝶像一片旋渦,

你在旋轉中飄落,

你在旋轉中飄落......

草尖上,抖動着

斜斜的細影子,

金花蕾把弦兒輕撥,

我在顫音中沉沒,

我在顫音中沉沒......

呵,那觸心的微芳,

呵,那春海的餘波,

請你笑吧,讓我哭吧,

爲到來的生活!

爲到來的生活!

- 顧城<<綠地之舞>>

17.多少語言和往事

都在微笑中消溶

我們走進了夜海

去打撈遺失的繁星

- 顧城<<詩情>>

18.我不該寫信

不應該,請你不要讀它

把它保存在火焰裏

直到長夜來臨

-顧城<<也許,我不該寫信

19.樹膠般

緩緩流下的淚

粘和了心的碎片

使我們相戀的

是共同的痛苦 >>

而不是狂歡

--顧城<<悟>>

20.如果你跟我走, 就會數我的腳印;

如果我跟你走, 就會看你的背影。--顧城<<田埂>>

第三篇:讀書筆記——《海子的詩》

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

讀《海子的詩》書有感

“一塊孤獨的石頭坐滿整個天空/沒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沒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來”。這是海子最讓我喜歡的一句詩,取自《西藏》。

沒有王位王冠,沒有麥田的金黃,沒有天藍的大海,沒有春暖花開,有的只是不知道什麼顏色的天空和一塊孤獨的石頭,站在那裏會是什麼心情。本該是感到渺小和蒼茫的我卻想象着西天取經回來的孫悟空,蹲在筋斗雲上,望着鬱鬱蔥蔥的花果山,腳下猴子猴孫們都在五百年的歲月征途中模糊了它齊天大聖的樣子,嬉笑地朝拜着,只有它像仍然在女媧石中沉睡的一樣,做着上天入地的夢。孫悟空是寂寞的,走完了西天,除盡了路上的妖魔鬼怪,脫下金箍後卻找不回齊天大聖的自由;海子也是寂寞的,它追尋的王位,追尋的大統和以夢爲馬的心破碎在了鐵軌之下。

所以海子說: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海子筆下的明天張揚了太多對今天的絕望,每次讀到《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就會感到悲傷,就會想起在破敗的王宮裏獨坐的王,他的手撫摸着王冠的金黃,金黃卻渲染不了天空,遠方的大海,遠方的春天,就像五行山上的雲朵,永遠觸碰不到。當一個詩人對明天充滿了希望,最終卻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他們的世界是不是就崩塌了。海子寫《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時候,是他看見煉獄路上的彼岸花向他招手的時候,不是因爲這首詩寫得感到悲傷,而是爲了詩人悲傷。

食指相信未來會像詩裏寫得那樣美好,他猜對了結局,卻沒猜到自己等不到那個結局。而海子的結局,又是哪裏呢?

西藏,一塊孤獨的石頭坐滿整個天空。不知道那塊石頭是他自己還是西藏那片聖地,但是海子的孤獨就像是在青藏高原上的石頭一樣,終日望天,鷹隼的盤旋的風也扇不走他的堅毅。海子卻是羨慕這石頭的,因爲這石頭是青藏高原上的王,它擁有着整個天空,歲月在這裏消失了痕跡,黎明黑夜都只是永恆中的一瞬。即使悲傷即使孤獨即使絕望,在西藏海子卻找到了繼續夢想的力量。他在那裏宣泄着自己的悲傷,自己

的孤獨,自己的絕望,然後充滿着希望離開。“湖畔一捆捆蜂箱/使我顯得悽悽迷人/青草開滿鮮花/青海湖上我的孤獨如天堂的馬匹”《七月不遠》。“除了那些路過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這是唯一的,最後的,抒情/這是唯一的,最後的,草原/我吧石頭還給石頭/讓勝利的勝利/今夜青稞只屬於她自己/一切都在生長/今夜我只有美麗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日記》。《七月不遠》和《日記》分別是海子第一次和第二次去西藏的路上寫的。第一次的孤獨的天堂的馬匹,是奔向夢想的馬匹。而第二次他想念的,是不是那個曾經站在青藏高原上的自己,那個黑夜裏唯一的王。

孤獨寂寞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海子的孤獨是構建在他的夢想之上的,他內心的空靈抒寫着詩句,他的孤獨是他的馬匹。他和所有以夢爲馬的人一樣在奔騰着。

海子從西藏離開的時候,帶了兩塊石頭回去,如今那兩塊石頭安靜地躺在海子的老家,海子是在什麼時候遺忘了它們,遺忘了坐滿整個天空的心情。有那麼多人被夢想壓碎了,也有那麼多人在說“十年了,我們做到了。”拋開現實,如果梵高和海子住在一個村莊,會是什麼樣子,阿爾的太陽會不會和向日葵一樣燦爛,和星空一樣美麗。

爲何,那麼孤獨的你仍然追尋着,爲何,那麼希望的你,卻離開了。我想,無論是遇見什麼,無論人生苦難到了什麼境地,無論命運將我們丟在哪個角落,我們的心中都應該有一塊尚未崩壞的地方,它就像青藏高原一樣高遠,那麼久那麼久地坐滿天空,歲月翻遍,都一樣仰望的姿勢,一樣擁抱的姿勢。

逝者的故事,再多的評論也是惘然了。立春之後,等待了很久的陽光,睜開眼睛依然是模糊一片,擡頭仰望雨天也沒有彩虹出現。走在路上,青春會不會吹起我的長髮牽引着我的夢,會不會有人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我的笑容。永遠都沒有一個完美的世界,我們無法選擇,面對醜惡,創傷,死亡,事實上我們無法逃避,“風后面是風/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還是道路/永遠是這樣”海子在《四姐妹》那樣絕望地說着。只是我知道陽光總有一天

會照進我的窗口,照在內心仍未崩壞的地方,那夜,會是星光滿天。

第四篇:童心與詩心 淺析顧城的詩

童心與詩心——淺析顧城的詩

顧城,凡是讀過他作品的,都不會否認他作爲一個現代詩人的價值,他被稱爲“童話詩人”,但是,卻似乎很少有人認真評估過他作爲一個兒童詩作者的價值。這也許是因爲,他可以稱爲兒童詩的作品,遠遠不及他的“朦朧詩”著名。然而,自中國解放以來,由於把兒童看作“準成人”的思想,幾乎鮮有多少兒童詩的佳作出現,在一堆“我們新中國的兒童/我們少年的先鋒隊/團結起來繼承着革命”的作品裏,“我是被媽媽寵壞的孩子/我任性”的存在,近乎是一個有着叛逆意味的奇蹟。而在研究者大談國外優秀童詩的當代,重讀顧城,我們能讀到的,恰恰是兒童詩中最重要的兩個基本元素:童心與詩心。

一、顧城的童心

什麼是童心?童心,就是從兒童的視角看世界。那麼,什麼是兒童的視角呢?先讓我們來試着比較一些孩子的詩句和顧城的詩句的共通之處吧:

藍色的天空

它是太陽的禮服

雲是它的衣領

(《天空》 孫偉忠 / 南洋國小 作於1998年)

青青的野葡萄

淡黃的小月亮

媽媽發愁了

怎麼做果醬

我說:

別加糖

在早晨的籬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

紅太陽

(《安慰》 顧城 作於1980年)

這兩首詩歌的共同點就是,把看起來離開我們很遠的天空、太陽等巨大的事物,擬人化和微小化了。但是這些擬人化和微小化是來自真實的感覺,而非什麼文學上的變形誇張,因爲,孩子看到的世界,和成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成人把一切都分了類,不同國家,不同種族;孩子眼裏卻是萬物平等,連石頭也有自己的生命。成人用數字來衡量一切,一米,一千米,一光年;孩子卻憑直觀的感覺來衡量一切,他們覺得星星離自己很近,太陽和月亮也許每天都會碰頭一起聊天。關於這種孩童的特定心理,冰心曾經有過一段生動的表述:“他們的是非,往往和我們的顛倒。往往我們所以爲刺心刻骨的,他們卻雍容談笑的不理;我們所以爲是渺小無關的,他們卻以爲是驚天動地的事功。”

這段話講的,就是兒童視角和成人視角的差異。這也讓我想起一位老教師講過的故事:有個媽媽常常帶孩子去逛商場,可孩子每次都吵着要回家,媽媽有些不明白:這麼多琳琅滿目的商品,孩子應該覺得好玩啊!直到她有一次蹲下身子繫鞋帶時,才豁然發現,當她以孩子一般高的角度看商場時,眼中看到的全是人來人往的大腿。

兒童的視角,往往是成人難以想象,也很少去想象的,除非我們把自己降至與他們相同的高度,否則,以一個高高在上的角度,我們將永不能夠理解兒童生活中的悲傷和快樂。但降低自己的高度不等於“裝幼齒”,恰好相反,以兒童的單純無拘的視角去看世界,常常能得到一個大智慧的結果。就像泰戈爾所說:“小草呀,你的足步雖小,但是你擁有你足下的土地。”而很多顧城早年寫作的、看似幼稚的小詩中也往往蘊含了這樣的大智慧,如:

我失去了一隻臂膀

就睜開了一隻眼睛

(《楊樹》 顧城 作於1964年)

這首詩歌極短,用擬人的兒童視角描寫了一棵樹,但是它的意味是深長的。在這首詩中,生命是殘缺的、不完美的,但是,卻又是充滿了希望的、樂觀向上的。被砍掉了臂膀(枝幹)的樹,可能在一般人看來就是沒有用的光桿一根,但是詩人卻在這樣一根光禿禿的樹幹上發現了那安靜注視着世界的“眼睛”——樹疤,這正是從生命傷口上開出的花朵,是一種向不屈不撓的生命致敬的語言的張力。與此異曲同工的是,一首由美國華裔孩子寫的小詩:

一陣秋風吹了過來,

落葉們唰唰地在空中飛跑。

有的想親親小草,

有的想抱抱菊花,

有的想去點綴奔流的小河,

有的想爲小動物建造舒適的家。

落葉們的願望真美好。

(《落葉們的願望》 楊方達 / 美國藍星國小 作於2014年)

這個孩子可能沒有讀過泰戈爾的“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所以,在他的筆下,秋葉是活潑潑的,靈動飛翔的,但是,這首小詩的寓意卻並不輸給泰戈爾。這個孩子同樣在這些小小落葉中看到了生命的輪迴——“點綴奔流的小河”、“爲小動物建造舒適的家”。但是在他的眼裏,這輪迴是溫馨而有趣的,落葉們並沒有“死”,而是帶着美好的願望走上了一條新的道路。這種境界,似乎比泰戈爾還要從容和大氣。

從這些兒童詩可以看出,把兒童當作弱智,並以爲說些傻話,就是“兒童化”,那隻能說明作者完全不懂兒童。要知道,寫出有童心的詩句,不是模仿孩子的幼稚語氣,而是基於對孩子的世界觀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這裏說的童心,是一種心理的狀態,它不能與生理上的兒童期直接劃等號,那是容易引起誤解的。比如,有些兒童文學作者看到一些學生喜歡奧特曼、變形金剛,就以爲那種暴力傾向也是童心的一部分。其實,那些中國小生的喜好憎惡已經是接觸成人社會的結果,而不是來自他們天然的本性。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童心是不可仿的,因爲它是一種人的性靈,就像蘇東坡的豪放,辛棄疾的冷峻,如果一個人本來不具有這樣的氣質,而硬是要去模仿這樣的文章,那就只能是矯揉造作的東施效顰。同樣,如果一個人已經沒有童心,感受不到兒童看世界的單純美好,或者說,不具有兒童那樣自然而然的思維模式,而硬要去寫那些“兒童的語言”,他可能就會像古人說的“戲綵娛親”,帶着一臉的皺紋裝娃娃哭,看着就讓人起雞皮疙瘩。

二、顧城的詩心

什麼是詩心?詩心,就是從生活的細節發現美。就像我們之前說的,孩子總是會把微小的事

物看得很大,但是一個有詩心的人,會在放大生活細節的同時,發現生活的美。這就是詩心的與衆不同之處。那麼,什麼是生活細節的美呢?我們可以看看顧城的《弧線》一詩:

鳥兒在疾風中

迅速轉向

少年去撿拾

一枚分幣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觸絲

海浪因退縮

而聳起的背脊

(作於1980年)

由一條弧線,聯想到飛鳥、少年、葡萄藤和海浪,或者說,在所有這些平凡的“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中,看出了一種共通的美,這就是顧城作爲詩人的非常之處。最美妙的是,這些句子的連接全是自然而然,沒有一點生拉硬扯之感,在顧城的娓娓道來中,我們彷彿可以看見飛鳥的翼尖是如何幻化爲少年的衣衫,伸出的手臂是如何與葡萄藤纏繞在一處,晶瑩的果實是如何溶入海浪的飛沫……一條弧線竟然可以串起所有這一切,而且串得如此之美!除了詩,又有什麼圖畫可以給我們這樣的感受!

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大同小異,我們習慣了一日三餐、一成不變的生活,可是,在習慣的同時,我們也就丟失了用另外一種方式去觸摸和探索身邊事物的能力,我們不再擡頭看天;不再驚訝雲朵的變幻;不再關心一棵樹、一隻鳥或者任何與自己無關的東西;我們在忽視整個世界的同時,也封閉了自己。

但是,詩人卻是少數仍然在欣賞和讚歎生活的人。

他們可以在沙子裏找到詩(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君掌盛無邊/剎那含永劫——威廉?布萊克 英國詩人 1757-1827);

他們可以在泥濘中找到詩(這背街的泥濘裏/有一片/藍藍的天/一片/好遠好遠/美麗清澈的天——金子美鈴 日本詩人 1903-1930);

他們甚至可以在冰箱裏找到詩(我要留下昨晚的夢/把它藏在冰箱中/等我變成個白髮老翁/就把它取出來燒化開/然後我就慢慢坐下/泡泡自己冰冷的老腳丫——希爾弗斯坦 美國詩人 1932-1999)。

只要詩心尚在,人生便不會有無聊平庸的時刻,溫一壺月光可以下酒,一輪紅日也可以做成甜甜的果醬,生命,正是因爲有了對美的追尋,纔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詩心和童心不同,它是可以磨練的,關於詩人李白的那個“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恐怕無人不知,但是李白領悟道理後跑回去磨的到底是什麼呢?好像很多人都以爲是“練寫字”,可寫出了“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李白,絕不是僅僅靠會寫十幾個字而得到成功的。實際上,對於一個詩人來說,最重要的、最需要磨練的,正是他觀察生活的能力。很多國小生去看菊展,還帶着速記本,回家後卻仍是寫不出自己看到了什麼,這正是因爲,他們並不懂如何去觀察生活,如何去發現平常細節中的美。《金薔薇》的作者帕烏斯托夫斯基,曾經把一個畫雨天風景的畫家,當作是教自己換個視角看世界的最好的老師,他在自己的散文中寫道:

“從那個時候起,陰天不再使我抑鬱。相反的,我甚至愛上了它空氣的清新、凍得人面頰發紅的寒冷、河上銀灰色的漣漪、烏雲的遲緩的飄動。此外還有在陰天的時候,你開始重視普通的地上的幸福——溫暖的小木房、俄國爐子裏的熊熊的火焰、茶炊吱吱聲、地板乾草上面鋪上粗布的牀鋪、屋頂上催人人睡的浙瀝的雨聲和甜蜜的瞌睡。”

空氣的清新、烏雲的飄動、茶炊吱吱聲、浙瀝的雨聲和甜蜜的瞌睡,這些我們都不陌生,但大多數人卻已經對這些生活細節的可愛視若無睹了,看見了,卻完全忘記了,沒有在自己的心上留下一點印痕。所以有位老師曾說過,每個人年少的時候,都應該讀一讀詩。這並不是說,每個孩子都需要成爲詩人或者詩歌愛好者,不,詩的意義遠遠不在於詩句本身。如果每個人都有一顆詩心,一顆善於發現美的心,他的生活將會減去多少瑣碎的憂鬱,而平添多少細微的快樂,這是誰也無法計算的。但無需計算的是,這顆心,絕對是讓每個平凡人都能走向一個不平凡世界的金鑰匙,用詩意的眼光看世界,正是讓人們不花一分錢也可以獲得幸福感的法寶。正像有些明星開着一擲千金的生日party仍然感覺不快樂,顧城卻通過詩歌找到了過生日的另外一種樂趣:

因爲生日

我得到了一個彩色的錢夾

我沒有錢

也不喜歡那些乏味的分幣

我跑到那個古怪的大土堆後

去看那些愛我的小花

我說,我有一個倉庫了

可以用來貯存花籽

錢夾裏真的裝滿了花籽

有的黑亮、黑亮

像奇怪的小眼睛

我又說,別怕

我要帶你們到春天的家裏去

在那兒,你們會得到

綠色的短上衣

和彩色花邊的布帽子

我有一個小錢夾了

我不要錢

不要那些不會發芽的分幣

我只要裝滿小小的花籽

我要知道她們的生日

(《生日》 顧城 作於1981年)

在這首詩的最後,詩人連錢夾中的花籽也全部放棄了,因爲他要知道它們的“生日”,而只有通過播種這些花籽,他才能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在詩人眼裏,新生命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已經超越了一切物質的佔有。而他要追求的幸福感,正是這種夢想與創造的樂趣:

我想在大地上

畫滿窗子

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

都習慣光明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 顧城 作於1981年)

這句詩,很容易讓人想起顧城後來的名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但是,在這裏,顧城想到的是“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而不是他自己“黑色的眼睛”,這種開放式而非自閉式的思維方式,正是顧城早期的“詩心”能融化在他的“童心”中的緣故。什麼是童詩?童詩,就是童心與詩心的合奏。在顧城早期的作品中,我們感受到的正是這樣充滿了真情、善意與美好想象的和諧奏鳴。

三、童心與詩心的分離

只有童心的真,沒有詩心的美,可能是兒歌,就像“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五隻小毛蟲,一同去郊遊”。

只有詩心的超脫,沒有童心的活力,可能是成人詩歌,就像“我知道永逝降臨/並不悲傷/松林中安放着我的願望”。

而只有二者融合在一起,纔是毫無疑問的兒童詩,就像“我希望/每一個時刻/都像彩色蠟筆那樣美麗”。

如果說,兒童詩是珍貴的,那正是因爲,這種和諧的時刻,在現實中是太少太少了。不是每個孩子都有詩心,更沒有多少成年的詩人能保有自己的童心。我以爲,顧城的悲劇,並不是因爲他太像個孩子,太任性,而恰恰是因爲,他過早地離開了自己的童心世界,過於急切地想要得到成人世界的通行證,去建造一個他沒有力量建造的世外桃源。所以,當他寫下“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他就已經像是那個用蠟翅飛上天空,企圖靠近太陽的伊卡洛斯,註定了自己墜落的結局。

正如我一個朋友說的,沒有詩心的生活,也許會少了一點色彩和芬芳,沒有童心的生活,卻肯定會少了一片真誠和友善。而童心,卻是世界上最容易失去的東西。在顧城的後期詩作中,他已經忘記自己要爲“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畫出明亮窗口的心願了,而更多地開始擔心起自我內心世界那些小美好的稍縱即逝。在他後期的代表作《還記得那條河嗎?》一詩中,他寫道:

我不會畫畫

我只會在雪地上寫信

寫下你想知道的一切

來吧,要不晚了

信會化的

剛懂事的花會把它偷走

交給嚇人的熊蜂

然後,蜜就沒了

只剩下一盞小燈

這詩句中的“蜜”,也可以看作是詩人內心曾經感受到的甜蜜,而此刻他已經開始預見,這“蜜”必然是會被偷走的,就像他自己的單純快樂,也是一去不復返了。這種悲觀的預感,也許可

以部分歸咎於詩人過度敏感的神經,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顧城過早的成功,過早被譽爲“童話詩人”,過早陷入成人世界的名利場,是促使他的童心與詩心分離的一個因素。其實,他也曾經想要通過努力,去找回自己失落的童真,在他去世之前的一首詩中,他寫道:

你不知道我現在多想你

我們隔着大海

那海水擁抱着你的小島

島上有樹

有外婆和你的玩具

我多想抱抱你

在黑夜來臨的時候

我要對你說一句話

杉,我喜歡你

這句話是隻說給你的

再沒有人聽見

愛你,杉

我要回家

你帶我回家

(《回家》 作於1993年)

詩人把自己的兒子“杉”看作是唯一能帶自己回到最初的幸福感中的那個人,就像印度詩人泰戈爾把孩子看作是引領大人們回到自由世界的那個天使——“我願我能在橫過孩子心中的道路上游行/解脫了一切的束縛”。

可惜的是,現實告訴我們,丟失的童心,是難以找回的,當詩中的海水還在輕輕拍打“杉”的小島的時候,顧城的孩子已經成了一個孤兒。

“孩子們在無邊的世界的海濱聚會。風暴在無路的天空中飄遊,船舶在無軌的海上破碎,死亡在猖狂,孩子們卻在遊戲。在無邊的世界的海濱,孩子們盛大地聚會着。”

(《海邊》 泰戈爾)

正如泰戈爾在自己的《新月集》中預言的那樣,死亡永遠不能阻礙生命和歡樂的延續,雖然顧城已經離開,而更多的孩子還會繼續在自己的世界裏,看着藍天白雲,落葉飛舞,幸福地生活下去。童心與詩心,總有再次合奏的一刻。可當我們再次擁有,又是否能懂得如何去加以珍惜?在顧城離世後的第十六個年頭,寫下此文,只願新一代的兒童詩人,都能珍視自己停留在無邊的生命海灘上的時光,爲自己也爲其他的小孩子,多拾取幾枚玲瓏可愛的貝殼。

第五篇:讀書筆記

安豐初級中學教師讀書心得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後感

安豐國中 趙 嵩

自從上學期學校安排了教師讀書活動,我從圖書室借閱了幾本自認爲適合自己閱讀的圖書,有《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問題學生診療手冊》等。起初,也只是隨手翻翻,可真正在閒暇時打開閱讀,卻又不一樣的感受。對《問題學生診療手冊》這本書,我特別喜歡,因爲我們都知道我們學生的生源質量,在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那麼,如何面對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這都是我們無法迴避的問題。

從這本書的書名就已經告訴我們,應該將教師與醫生放在一起聯想。醫生看病的原則首先是“望、聞、問、切”,即要實事求是,再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刨根問底,進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開出藥方治病救人。

王老師的這本書實際上就是這樣在引導我們的教師應該更加專業一些,不是簡單的一刀切,或是僅憑經驗來處理問題。誠然經驗對教師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經驗引來的思維定勢,逐漸懶惰的思維方法有時卻有致命的危險,或者說對於教師個人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人們都說“人心隔肚皮”,很少有人能夠對每一個人都能洞察心機,再加上可能出現的代溝,國中生當中的一些想法簡直可以用匪夷所思來形容,看似簡單幼稚的問題在他們眼中卻顯得至關重要,反而需要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教育是什麼?是考試?是成績?是升學?這些教育手段漸漸成了目的,凌駕於教育之上,而教師本身也就成爲了一種謀生的手段,教育過程甚至成爲一種追名逐利的捷徑,試問有多少老師能夠真心去教每一個學生?在這種“目的”的引導下,問題生就真成問題了,很多本不該劃爲問題生的也變成問題生了,也許原因很簡單,就因爲他的學習成績上不去。這應該是每個教育者都不願看到的。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我們的學生呢?這本書除了告訴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多問幾個爲什麼以外,就是要我們關心學生的需求。現在有太多的學生被家長當做白板從而複製或打印出自己想要的模板了,學生也是人,是人就有需求,白板僅僅是家長看來的白板,實際上經過學校及社會的影響,學生這塊板上並不是隨意能刻畫的來的。比如書中分析學生去網吧的原因時就很透徹,說到底就是學生把自己在家在學校以及和同學朋友間未能發泄的東西 1

安豐初級中學教師讀書心得

在虛擬世界裏尋找天堂的過程。 而且處於青春期的學生,越是直接跟他說不要去做某事,他反而越想去做一樣,因爲這種教導與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所產生的矛盾更成爲了一種催化劑。不問青紅皁白,只問是非對錯,到頭來真不知道到底孰是孰非,孰對孰錯了。

對於老師來講,這本書堪稱工具書,特別適合任課老師閱讀,它比較全面地羅列出了學生在青春期所出現的一系列典型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以及對應方法,現在很多老師在處理學生問題時,往往只看到表面現象,沒有從更深層次去研究學生的心理,因此時常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本書告訴我們,遇到問題時應該首先問: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想清楚後再進行處理,而不是想當然地馬上批評教育,孩子的心靈很可能因此而受到傷害,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出現更多的問題。老師僅靠學校裏學到的心理學知識是很難對付現在的學生的。

如果你還在爲問題生而煩惱,建議你讀一讀《問題學生診療手冊》,相信你您在教學過程中會更加得心應手!

標籤:顧城 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