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馬克思的讀書生活》讀後感(精選多篇)

讀後感1.42W

第一篇:《馬克思的讀書生活》讀後感

《馬克思的讀書生活》讀後感(精選多篇)

《馬克思的讀書生活》這篇短文詳細地描寫了馬克思先生是如何讀書、學習、做學問的。

偉人馬克思用一生的時間來讀書,他從小就養成了勤學苦讀的習慣。上大學時,他每天閉門不出,廢寢忘食的讀書。圖書管是他最愛光顧的地方,不管在哪裏,只要見了圖書館就去。他在倫敦定居時,每天都去倫敦大英博物院看書,從早上9點一直到晚上7點,就象上班一樣。他看過的書上面都是有許多圈圈、點點、線線的,空白處還有很多評註。

馬克思刻苦讀書的精神讓我想起了我的姐姐。我姐姐在剛上七年級的時候,名列全級部第103名,姐姐不氣餒,努力追趕。假期同學們玩的時候,她上補習班;沒有補習班時就在家裏或宿舍裏看書,還找一個比她學習好的同學作爲目標比賽,比過一個換一個學習更優秀的再比!就這樣,經過三個學期的不懈努力,現在姐姐的成績已經上升到了級部前5名。

聯繫馬克思先生和姐姐,馬克思先生最終成爲一個偉大的人,姐姐也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了,他們通過勤奮都獲得了成功。“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通過這些事,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要想成功,就要找到正確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從年少時起,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第二篇:《馬克思讀書生活》有感

《馬克思的讀書生活》讀後感

《馬克思的讀書生活》這篇短文詳細地描寫了馬克思先生是如何讀書、學習、做學問的。

偉人馬克思從小就養成了勤學苦讀的習慣,他用一生的時間來博覽羣書,學識淵博而精深。他雖然記憶力驚人,對讀過的書能記得異常深刻準確,但他讀書時總要作筆記。比如爲寫作《資本論》,馬克思研究了1500多種書籍,光筆記就寫了100多本。馬克思的筆記不少是自己製作的。通常的做法是將一疊白紙一折爲二,然後居中間縫上一道線。在原封面上寫明做筆記的時間和地點,編上筆記的序號,有的還加上標題。筆記記得密密麻麻,旁邊留出的空白處有用鉛筆、鋼筆作的粗細實線、虛線,“x”、“+”等各種記號。爲了查閱方便,馬克思還對許多筆記編制了目錄和內容提要,然後放到特定的地方,需要時不用翻找,隨手就能抽出來。同時馬克思還在書上直接作筆記。上大學時,他每天閉門不出,廢寢忘食的讀書。圖書管是他最愛光顧的地方,不管在哪裏,只要見了圖書館就去。他在倫敦定居時,每天都去倫敦大英博物院看書,從早上9點一直到晚上7點,就象上班一樣。他看過的書上面都是有許多圈圈、點點、線線的,空白處還有很多評註。

馬克思刻苦讀書的精神及學習方法讓我想起了國中時我們班主任的口頭禪:好記心不如爛筆頭。的確如此,我學習也是這樣,不管看什麼書還是做什麼作業,只要遇到好的句子或什麼問題,我都會一一記下來,不懂的問題當時不會下來在解決,我覺得這樣會更容易學

到東西,偶然忘了翻一下筆記也就一目瞭然了,如果只靠記心而忽略或藐視筆記的作用、效果,一旦忘了就很難回想起知識點。儘管你一個人記心在好,時間一長或多或少總有會忘記的時候,所以:“好記心不如爛筆頭”是真理所在,由此我也一直受用。

記得我剛上學的時候是不會也不懂的怎麼樣記筆記的,也覺得沒這個必要,認爲只要在課堂上消化了老師所講知識就行了,但之後學會了記筆記之後才感覺到做筆記的重要性。在之前不管我如何努力,學習成績總是提不上來,總在班裏的倒數幾名,學習興趣也沒多少;而在我意識到做筆記的學習方法後,成績也一步步上去了。

聯繫馬克思先生和自己的學習經歷,馬克思先生最終成爲一個偉大的人,我體會到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好記心不如爛筆頭。”“笨鳥先飛”等名句的重要性。通過這些事,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要想成功,就要找到正確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從年少時起,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第三篇:毛澤東的讀書生活讀後感

《毛澤東的讀書生活》讀後感

河底中學劉佔田

毛主席是一位讀書家,他學貫中西,學用結合,讀有所得,得有所用,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論學思想,他刻苦用功、好學深思的精神,修學儲能,修身處世的態度,對人生對真理對國家命運的孜孜以求地學習和思考,永遠是我們學習的光輝榜樣。

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的締造者,爲中國革命和建設建立了不朽功勳。他博覽羣書,又不唯書;他重視書本知識,也重視實際知識;他提倡讀有字之書,也提倡讀無字之書。《毛澤東的讀書生活》浮現出一代偉人毛澤東孜孜不倦的讀書側影,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毛澤東讀書之廣。從古代到近代,從中國到國外,從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從馬列主義著作到西方資產階級著作;毛澤東讀書不但廣而且精,在學習馬列主義、哲學、中國古典文學等方面,他真正的做到了鑽進去,有思考,有所創,但他從不迷信,毛澤東讀書已經到了“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境界;毛澤東又善於讀無字書,把時代當書,把形勢當書,把羣衆當書,他讀書很講究實效;毛澤東一生爲中國強大,爲人民翻身而讀書。 從該書中,我總結出毛澤東讀書的幾大特點。

愛讀書。要養成看書的習慣,使看書佔領工作之外的時間。“活到老,學到老”,這是毛澤東常說的一句中國俗話,他自己就是這樣做的。他最後一次讀書的時間是一九七六年九月八日,也就是臨終前的那一天的五時五十分,是在醫生搶救的情況下讀的,共讀了七分鐘。毛澤東在延安的一次演說中講過一句話:“年老的也要學習,我如果再過十年死了,那末就要學九年零三百五十九天。”這位偉大的革命家兼學問家,幾乎是在他的心臟快要停止跳動的時候,才結束了他一生中從未間斷過的讀書生活。

會讀書。“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毛澤東有“四多”的習慣,就是讀得多,想得多,寫得多,問得多。這個“四多”正是反映了毛澤東酷愛讀書面又不迷信書本,具有獨立思考和追根究底的精神。提高讀書的效率。抓住要點,抓到問題的實質。有重點地讀,認真地反覆地讀,密切聯繫實際地讀。

讀什麼書。平時的我們,也不能只讀相關專業的,要百花齊放,博採衆長。毛澤東博覽羣書,並不是說他廣泛涉獵了一切方面的書籍。例如,外國文學作品,

除了《茶花女》、《簡·愛》、《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少數的名著外,其他讀的很少;中國的現實文學作品也讀的很少;至於經濟管理方面的書,特別是國外有關社會化大生產管理方面的書讀的更少。這一情況,不能不使他的思想受到一定的侷限,產生某些不利的影響。毛澤東讀書也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所側重,有所偏愛。他最重視、最喜歡閱讀的是馬列著作、哲學、中國歷史和中國古代文學。

善於利用工具書。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力求甚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雖不能說沒有工具書則無法讀書,但是有了好的工具書,確爲讀書提供了便利條件,有時甚至是不可缺少的條件。

《毛澤東的讀書生活》一書讓我們深刻了解了毛澤東的讀書態度、原則、特點、方法,受益匪淺。《毛澤東的讀書生活》昭示人們,毛澤東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之所以能帶領人民建立新中國,是和他一生刻苦的讀書生活、投身社會實踐是分不開的。

我們要像毛澤東同志一樣,勤奮刻苦的學習崗位職責有關的知識。要向實踐學習,向他人學習,把學和思、知與行結合起來,學以至知,知以致用。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提高素質,陶冶情操。要像他的讀書特點一樣,在工作崗位上,愛自己的工作,會做事,怎麼去做事,善於去做事。“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凡事從大局着眼,從細微處着手,嚴謹細緻、認真負責,切忌心浮氣躁、好高騖遠。學習不但是個人所必須的,也是時代的要求,我們的個人不學習跟不上形勢的發展,更需要學習。

《毛澤東的學習生活》一書正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對鼓勵我們認真讀書,善於讀書,講究讀書方法,端正讀書態度,對磨礪個人品性,勉勵我們青年投身到教育事業中去是有很大裨益的!

第四篇:《毛澤東的讀書生活》讀後感

讀《毛澤東的讀書生活》有感

寒窗苦讀數十載,卻不知爲何而讀?讀些什麼?怎樣讀書?.....迷惘的我就帶着種種疑問踏進了安靜的圖書館,我搜尋着關於讀書的故事。就這樣我閱讀了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一代偉人的讀書生涯。

新中國的成立離不開他,更離不開他的深謀遠略,當然,如此有才的人必定博覽羣書。正如他所說的: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魯迅的那句話:“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擠,總還是有的。”說“擠時間”,還有些被動和勉強的感覺,而毛澤東卻欣然把工作以外的時間,也就是休息時間大都付與了讀書學習。對他來說,精神生命是高於物質生命的。“活到老,學到老”,這是毛澤東常說的一句中國俗語,他自己就是這樣做的。雖然毛澤東讀書學習用的大多是“擠”出來的零碎時間,但哪怕每次只有半小時,甚至十分鐘,只要長期堅持,效果會很驚人。很多人往往不在意那些點滴時間,總想等到有整塊時間再讀,須知在日常生活中,整塊的時間就像品相完美的古瓷器那樣難找,片刻功夫卻像碎瓷片一樣隨處可見,而積攢得多了照樣可以拼組成一個豐富美麗的世界。

毛澤東並非出生於書香門第,對讀書的酷愛,也並非從書齋式的學問研究出發,而是基於一種樸素的社會理想、人

生目標。早年的毛澤東,承繼了中國知識分子讀書爲了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品德。當他真正走上了革命道路,便自然而然地將讀書運用到救國、治國,治理天下的革命實踐當中。讀書,可以說是毛澤東一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青年時期,爲了鍛鍊毅力,在街頭讀書,以求鬧中取靜;戰爭時期,生活在最艱苦、最緊張的環境中依然沒有放棄讀書,書籍是他最寶貴的財富,他對書籍愛護有加。因形勢所迫,有時不得不放棄所有書籍,每逢此時,他都十分傷心。他的大部分藏書,特別是他有過批註的書,幾經輾轉,歷盡艱辛,最終搬到了北京。解放後,他將臥牀一半的位置留給了書,爲的是能夠更便利地取書、讀書,真正是以書爲伴。當中毛主席講的“如果再過10年我就死了,那麼我就一定要學習9年零359天。”一句話讓我震撼,確實毛主席就是這樣做的。

主席最後一次看書是76年9月8日,也就是臨終前的那一天的五時五十分,這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品質,毛主席向世人詮釋了偉人對知識的尊重與熱愛,他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令人感動,令人欽佩。從主席書邊記錄的“初讀”“二讀”等字樣來看,讀書應有所側重在自己的興趣領域必須要反覆讀,反覆理解,一遍過,作者很多思想無法做到細發現,深挖掘。在毛澤東學英語部分,我深深被主席的那種極其強烈的求知慾所感動,很難想象一代偉人竟是如此如此的酷愛學習,徹底改變了我對外語的看法,我有個想法——

讓學英語的中國人第一課先學毛主席!在這樣的榜樣面前,對現在的學習狀態我只能感到汗顏...

我,包括大部分正在接受教育的學生,無不爲所謂的讀書而感到頭疼,因爲我們一直把讀書看作是一種強壓在身上的負擔,以一種痛苦的責任去無奈的履行,而並非像主席一樣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這就是偉人與普通人最大的區別。

歲月如梳,一眨眼的功夫,我已是大學生,再也不是昔日的無憂小孩,身上的責任自然比以往又沉重了許多。該如何度過這短暫的三年?對此我真的有點惘然。開學已有一個多學期了,我自認爲做的好的就是在圖書館總能看到我的身影。想用知識來充實自己,從中汲取教科書上所學不到的知識。今天的我們在感受一代偉人的胸懷氣度與遠見卓識中,應當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爲我們的明天和祖國的未來而努力奮鬥。讓讀書成爲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來!我們一起加油吧!

國貿112班

魯麗珠

短號:597486

第五篇:毛澤東的讀書生活讀後感

毛澤東的讀書生活讀後感

摘要:毛澤東,中國人民心中的偉大領袖。他的豐功偉績令人瞻仰,他的睿智才學令人欽佩,他的人格魅力令人陶醉。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是什麼造就了這樣一位世紀偉人。在讀了《毛澤東的讀書生活》之後,我才明白毛澤東的人生路也是一部讀書史。正是不斷的讀書造就了他的成功。

關鍵字:

今日,仔細拜讀了《毛澤東的讀書生活》一書,從中得到了多啓發和感觸。漫漫人生一切來之不易,毛澤東的成就與他的讀書生活密不可分,可以說正是讀書爲他積累了一大筆財富。

毛主席只是出生於湖南韶山沖的一個小村子,並且在他父親堅決反對讀書下,能達到如此癡迷的地步,實在難能可貴.可以說,讀書,是他一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書是記述毛澤東讀書生活的文章薈萃。樸素的敘述,依依的深情,浮現出一代偉人孜孜不倦的讀書側影,也昭示人們:毛澤東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又都是和他投身變革社會的革命實踐、和他一生刻苦的讀書生活分不開的。讀書,使毛澤東具有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當時毛澤東的讀書環境可以謂之惡劣,青年時期,爲了鍛鍊毅力,在街頭讀書,以求鬧中取靜;戰爭時期,生活在最艱苦、最緊張的環境中依然沒有放棄讀書,書籍是他最寶貴的財富,他對書籍愛護有加。因形勢所迫,有時不得不放棄所有書籍,每逢此時,他都十分傷心。他的大部分藏書,特別是他有過批註的書,幾經輾轉,歷盡艱辛,最終搬到了北京。解放後,他將臥牀一半的位置留給了書,爲的是能夠更便利地取書、讀書,他真正做到了以書爲伴。其次,從哲學著作到自然科學著作,從邏輯學到倫理學的 書籍,還有中國古書,從經史子集到稗官小說,毛澤東幾乎無 所不讀。其涉獵範圍之廣,着實令人驚歎.這對當代大學生的 讀書方式有很大的啓發.對於專業課以外的書籍,我們也應盡 量閱讀.那些知識將會滲透到我們今後的學習工作中,甚至在 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一生. 此外,毛主席在讀書時還做了大量的批註有對原文內容的 複述、提要、歸納、概括及發揮,有對原文觀點的臧否和疑 問,也有自己提出的獨立見解. 毛主席通過發憤讀書,理論 聯繫實際, 概括和總結中國革命鬥爭的經驗, 《實踐論》 寫出 、 《矛盾論》和《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這樣 傑出的哲學著作,成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他讀書學 習的態度和方法,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毛澤東的讀書生活交給我們太多的東西。四十七年前,毛澤東說過一段很精彩的話: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的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裏走路,摸索不着,那會苦煞人。這或許是他的經驗之談吧!毛澤東所以能夠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戰略眼光寬廣一寫,成爲一個傑出的革命家,思想家,戰略家,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有他有淵博的學問和豐富的知識。對於這一點,凡是與毛澤東作過長談的人,包括外國的一些學者,記者和政界人士,都是表示欽佩的。

毛澤東同志說過一段很精彩的話:“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的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裏走路,摸索不着,那會苦煞人……”,讀書可以讓人變得聰明,可以讓人有禮貌,有修養,可以使人快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正是處於學習的大好時光,不要浪費這個寶貴的時光,我們要努力的學習文化知識,學以致用,將自己的知識轉化爲爲人民服務的技能。誠然,讀書和學習不可能一直是快樂的,對於知識的探索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孤獨,寂寞…但這也是磨礪我們精神品質的大好時機。 廣學博覽,兼收衆長。據曾爲毛澤東管理圖書報刊的逄先知先生回憶, 毛澤東讀書的範圍

十 分廣泛,從社會科學到自然科學,從馬列主義到西方資產階級著作, 從古代到近代,從中國到外國,包括哲學、經濟學、政治、軍事、文 學、歷史、地理、自然科學、技術科學

等方方面面。

有一次外出視察工作, 毛澤東在行進的列車中聚精會神地看一本冶金 工業的書,陪同的張治中詫異地問他: “您也要鑽研科技的書?”毛 澤東說: “是啊,人的知識面要寬些。 ”他也常以這句話教育身邊工作 的同志,要求他們“鑽到看書看報看刊物中去,廣收博覽” 。

一九五一年的四月中旬,毛澤東邀請周世釗和蔣竹如到中南海做客, 曾對他們說過這樣的話: “我很想請兩三年假學習自然科學。可惜, 可能不容許我有這樣長的假期。 ”毛澤東就是這樣,他的知識已經很 淵博,可他自己卻總是覺得不夠,總是不斷閱讀,不斷思考,虛心請 教專家,認真探討學問,永無止境地追求,一步步開拓自己的知識領 域。

讀報能讓我 們瞭解更多的社會變化和發展.(本站向您推薦:)學英語則是跟上時代的潮流, 更好的與外來人們交流溝通,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發展自己. 對於我們來說,這個的教育意義也是深遠的.不應只埋頭讀書, 當一個書呆子,而是要了解自己周圍的各種變化.如今,網絡的 便利讓我們有了豐富的渠道知曉全球各地的變化,我們應該 好好利用它.

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留給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就算作 爲學生的我們,每天即便是讀書也多半隻涉及自己的專業領域,而這 樣的讀書方式最多隻能夠打造一個個專家,而不可能成就一位偉人。 只有知識的交叉點纔是真正的創新點, 只有知識的融合才能帶來無窮 的靈感。所以,我們不應該排斥專業領域以外的書籍,正如“中國航 太之父、導彈之父”錢學森所說的“讓科學與藝術聯姻吧,那將會創 造奇蹟! ”學習理工科的同學除了絞盡腦汁地攻佔數字城堡外還應該 在藝術的殿堂裏享受人類文明之美, 除了理性謹慎的邏輯思維方式外 還應該有浪漫主義情懷;同樣,學習人文社科的同學也應涉足物理化 學、 航空航太、 數學、 心理學等領域, 讓主觀感受與客觀推斷相結合, 這樣纔會豐富對世界的認知,加深對人生的理解。

活學活用,重視實踐。即提倡讀有字之書,也提倡讀無字之書,歷來反對讀死書,死讀書。一個人光有書本知識是不行的,一定要投身到社會生活中去學習實際的知識,這是最豐富最生動的知識。從毛澤東的講稿中,可以看到他的講話是很生動活潑的,他將書中的經典語句用到自己的講話中,讓羣衆愛聽、能聽懂。同時,他還批判性地讀書,不僅讀書,而且做大量的調查研究,讓理論與實踐相互印證,始終抱着讀書是爲了使用的目的來讀。唯有改變行動的閱讀纔是有效的閱讀,否則就是自欺欺人,空讀了一堆無用的書而已。並非這些書沒有用,而是讀者沒有去用它。我們要向實踐學習,向他人學習,把學和思、知與行結合起來,學以至知,知以致用,學就是爲了用。

持之以恆學思相長看書好習慣。毛澤東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他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對他來說,精神生命是高於物質生命的。“活到老,學到老”,這是毛澤東常說的一句中國俗語,他自己就是這樣做的。魯迅先生曾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擠,總還是有的。”而毛澤東卻欣然把工作以外的時間,也就是休息時間大都付與了讀書學習。雖然毛澤東讀書學習用的大多是“擠”出來的零碎時間,但哪怕每次只有半小時,甚至十分鐘,只要長期堅持,效果會很驚人。很多人往往不在意那些點滴時間,總想等到有整塊時間再讀,須知在日常生活中,整塊的時間就像品相完美的古瓷器那樣難找,片刻功夫卻像碎瓷片一樣隨處可見,而積攢得多了照樣可以拼組成一個豐富美麗的世界。

毛澤東一向要求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後總要提出自己的觀點, 讀書 不要盲從,要獨立思考,要有大膽懷疑和尋根究底的勇氣和意志,又 要保護一切正確的東西。 “不動筆墨不讀書” ,這是他的讀書習慣,在 他大量的讀書批語中有很多新穎的見解和精闢的評價。

在逄先知所著的《毛澤東讀馬列著作》中這樣寫道:在史達林講到商 品生產的活動範圍只限於個人消費品的地方,毛澤東則寫道: “限於 個人消費品嗎?不,在我國,農業和

手工業生產工具也是商品。是否 會導致資本主義呢?不。 ”這些批註反映了當時毛澤東從中國的實際 情況出發,突破了史達林的某些論點,避免了教條主義錯誤。

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際相統一,借鑑而不是照搬,思考而不是 記憶,這一點對我們如今的教育有很大的啓示。例如學習管理學,企 業要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儘量避免家族企業的管理模式,這個結論 在作者所遇到的情景下或許是正確的,但在中國,在浙江,民營企業 剛剛起步時,家族式管理是成本最低的,親情、血緣關係在企業規模 不大時顯示出獨特的優勢。所以我們不可盡信書,要考慮實際問題, 讓書爲我所用,而不是我爲書所役!

我們要提倡學術的百家爭鳴,而非一枝獨秀。不要崇拜權威,迷信權 威,要在爭論、辯駁中探索、尋找真理。尤其在大學這樣一個學術的 殿堂,不要被功名、等級束縛,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即便不夠完善 也能在大家的辯駁中得到收穫,擴展視野。

“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沒有堅強的品質,我們就不能攀登人生的高峯,更無從談起樹立正確而遠大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擔負起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沿着老一輩開拓者的足跡繼續前進,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而知識和品質是我們最大的保障,我們要在不斷的學習中充實自己,磨礪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的成熟與智慧,更好的完成黨和國家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