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新版八年級悲慘的世界讀後感

讀後感1.62W

新版八年級悲慘的世界讀後感

《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讓當時正處於資本主義社會貧苦階層。由於不忍心看着七個外甥過着捱餓的日子而偷了一塊麪包,先後坐了19年的牢。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八年級悲慘的世界讀後感,供大家參考。

八年級悲慘的世界讀後感1

《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作品。書中講述的都是一個個極其悲慘的故事。平凡的詞句中,帶有着濃厚的憂傷味道,更有些諷刺的語氣,卻刻畫了一個滿懷仁愛之心的——冉阿讓。

從前,冉阿讓因爲偷了麪包店裏的一塊麪包而被判刑19年,出獄後,他處處都遭到人們的白眼與唾棄,於是,他發誓一定要像社會報仇,然而,他卻被卞福汝教主感化了,於是,他又決心行善積德,做一個好人。接下的時間裏,他一直幫助貧困的人,並且收養了孤女珂賽特。

自始至終,他都用自己的善良化作真誠的愛給予別人溫暖,這一點令我着實佩服。冉阿讓是一個經歷了很多的人,有煉獄般的生活,有混混噩噩的流浪,有遭人唾棄的屈辱生活,有功成名就當市長的時期,有被追殺逃亡的時候,有隱居的時期……一路走來,這無疑是無比艱難困苦的。面對社會給他帶來的阻礙與衝擊,他樂觀勇敢,他從來沒有忘記過要樂於助人,冉阿讓所做出的貢獻,是無聲的大愛,他一直都爲人們默默奉獻着。冉阿讓也很正直,在當時一個封建迂腐的社會中,接濟了被人拋棄的芳汀,他不顧自己的名譽,用善良仁慈的心,幫助了那些被人、社會拋棄的人們,他無怨無悔,用愛填滿了每一個人的心田。

想想生活中的我們,是否也像冉阿讓一樣,無私的幫助別人呢?學校裏,當同學嘔吐時,我們是否沒有躲到一邊而上前去幫忙打掃、去安慰呢?在社會上,我們是否沒有因爲別人一時失敗,而在背後說閒話呢?在某些地區地震時,我們是否沒有畏懼餘震,而奔赴災區去安慰受害者呢?事實證明大多數人還沒有熱心行動起來。

有句話說得好“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付出一點愛,別人會感到很溫暖,看到別人快樂,自己也會樂在其中。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需要幫助,也許是需要鼓勵,也許是需要資助,也許是需要愛……只有我們齊心協力去奉獻付出才能使世間有愛而更美好。有了一顆熱心腸,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你會發現你收穫一份特別的果實。奉獻一點,大愛一片,你我都有愛。只在行動與否。

不管怎樣都是愛,即使我們的處境和冉阿讓一樣,也不能失去本性,成了假惡醜。愛能融化心,漸漸地我們就不會爲了一些瑣碎而煩惱,每一個人都會成爲愛的天使。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如果身處逆境,就用愛鋪開一條路,走向光明,春暖花開!

八年級悲慘的世界讀後感2

我喜歡讀書,在許多書籍裏,有一些我最喜歡的書,讓我愛不釋手,總是看不夠。其中有一本書我看後啓發很大,這本書就是法國大作家雨果寫的《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這部作品被稱爲“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全書講述了一個刑滿釋放的苦役犯冉阿讓受到米里哀主教的感化,洗心革面,立志做人的事。冉阿讓是個普通工人,一直幫助窮困的姐姐撫養7個可憐的孩子。在他失業時,曾爲了不讓孩子餓死而偷了一塊麪包,被判5年徒刑;又因不堪獄中之苦4次逃跑,刑期加到19年。出獄後二勞改的名聲使他找不到工作。後來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決心改惡從善,做了許許多多好事,然而法律卻濫判無辜,使他終於在孤寂中走向死亡。

這部作品從公道、人性良心的角度,反對世間的一切壓迫和苦難,表現了人類社會永恆的矛盾。

讀了這本書,我對冉阿讓改惡從善的事情很感動,因爲人想從惡變成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冉阿讓卻做到了。這要感謝米里哀主教的感化,因爲一個改惡從善的人往往都有一個好人在幫助他,但遇到這個好人的人往往都非常少,而冉阿讓卻遇到了,他是幸運的。如果沒有米里哀主教的幫助,他就不會從一個勞改犯變成一個爲窮苦人做好事的人;同時,冉阿讓的命運也是悲慘的,他一生爲人民做盡了好事,卻孤單地死去,連他的墓地也是簡單的,埋着他的地方隻立了一塊石頭。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像冉阿讓這樣的人,一生爲人民服務,而死後卻沒有人能記住他們。比如說那些爲了人民解放而犧牲的戰士,他們是爲人民而死的,可我們連他們的名字都不知道,他們也沒有宏偉的陵墓。這不正是冉阿讓精神的充分體現嗎?

冉阿讓的命運值得我們同情,也值得我們深思。爲麼他做了那麼多的好事,警察還是追着他不放?答案只有一個:當時社會的不公平,勢力對人們的壓迫。可現在就不同了,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做了一件好事就會被別人記住,有的還會得到獎金,與冉阿讓截然不同。

這部作品不僅是雨果的大作,更是人類文學史上的一座不朽的豐碑。

八年級悲慘的世界讀後感3

《悲慘世界》是著名法國作家雨果的長篇小說。

書中的情節一波三折:一個叫冉阿讓的人,由於偷了東西進監獄。出獄後,他化名馬德蘭,當過企業家,後由於身份識破被捕,不久又逃出,並不斷受到追捕。故事以冉阿讓的悲慘生活爲主線,描述了當時法國百姓的苦難生活。

在雨果的筆下,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顯而易見:陰險狡詐的德納第、兇狠但又聰明的偵察員沙威……雨果將他們穿插在冉阿讓的故事中,使其更加豐富多彩。

既然叫《悲慘世界》,那麼故事中一定有許多悲劇,確實:法國革命戰士防守街壘失敗,領袖們被槍殺;善良的芳汀由於受到驚嚇,不幸身亡……這些情景一直留在我的腦海裏。

在《悲慘世界》裏,雨果用大量語言文字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普通“罪犯”冉阿讓(其實冉阿讓犯的罪,只是砸碎玻璃,偷了一塊麪包而已)的坎坷的一生。雖然冉阿讓的生活十分艱難,但是,他堅持下去,靠着他的毅力生活——最終,他成功了。他不再過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他有了自己的家。冉阿讓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也值得我們學習。

雨果的《悲慘世界》善惡分明,內容雖然長,但是卻無囉嗦語言。雨果的語言雖然看似平常無奇,但能讓人物“活”起來,不像一個書中的人了,而像一個真正的人,由此可見雨果語言的威力。

而此書開頭的米里哀主教也令我感動。他是個仁慈的助教,當時剛出獄的冉阿讓受盡歧視,而他卻收留了冉阿讓。更可貴的是,當冉阿讓偷走了他的銀器,他卻說:“那本來就不是我們的東西,他想拿,就給他吧!”這難道不令我們敬佩嗎?

《悲慘世界》的衆多人物裏,有好有壞,當我們閱讀好人的故事時,要看出他(她)“好”在哪兒,要向他學習;閱讀壞人的故事,也同樣要看出他(她)“壞”在哪兒,並告誡自己,千萬不要做出和他(她)一樣的事兒。

這本書在去年寒假我已看過一次,大致是囫圇吞棗地看的,但是,許多內容吸引了我,引起了我的興趣。今年,我第二次看《悲慘世界》,重新看到了、學到了許多新東西。所以,好書,多讀幾遍,是有很大好處的。

八年級悲慘的世界讀後感4

寒假了,我讀了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名書《悲慘世界》,令我受益匪淺。

書本的主人公冉阿讓正直,胸懷坦蕩,樂於助人,以德報怨,品格高尚,是受苦難,遭迫害,受壓迫人民的形象,他起初是純樸的園藝工人,由於不忍心看見七個外甥捱餓,偷了一快大面包,被當場抓住,成了苦役犯,他幾次逃走,過了十九年的非人生活,後來逃走成功,遇到女工芳汀,爲了救她,他放棄了來之不易的市長位置,開始流亡帶着女工的女兒珂賽特。事事變遷,經歷了萬苦千辛後,珂賽特與青年馬利尤斯產生愛情,而冉阿讓也最終走進了墳墓。

這本書讓我們知道了一切事情,不能用虛僞的裝扮來矇騙他人,應該做一個真真實實的自己,因爲任何裝扮只可以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最後一定會被人識破。書中的冉阿讓就是經歷了幾次嚴厲的洗禮後,變得大氣,更加的善良。冉阿讓就是用自己的那顆善良、溫暖的心,感動與改變以前一度追捕他的警官沙威。

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像冉阿讓這樣,善良、正直、寬宏大量的人,他們的心甚至比冉阿讓更加純潔,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與冉阿讓一樣,都會助人爲樂,並擁有冉阿讓一樣的高尚品德,那這個世界將會變得萬分善良的世界,萬分和睦的世界!

八年級悲慘的世界讀後感5

《悲慘世界》是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小說之一。

這部著名的小說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冉阿讓家裏很窮,爲了養活姐姐的孩子們,他在無奈下偷了一塊麪包,卻因此成爲了苦役犯。出獄後他被大主教感化,從此開始新的生活。他收養了孤兒珂賽特,把她當做親生女兒看待。珂賽特長大後過上了快樂的生活,找到了自己的真愛馬裏尤斯,老人不久也去世了。冉阿讓的一生十分坎坷,但他擁有着一顆好的心,他頑強、熱心而善良,並且很愛珂賽特,她好像就是他生命的意義,如綠葉和鮮花的關係一樣,密不可分。

這本名著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它的暗與明的對比:

作家所講述的這個故事讓人感動而又十分有真實感,冉阿讓的本意也並不壞,他爲了家人的生存而無奈,卻只因偷了一塊麪包而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這是“暗”的一面,來自人們的鄙視,來自社會的惡意,使他似乎被深深地烙上了苦役犯的標籤,他無論做什麼,都不被人們接受,並且伴有無窮無盡的追捕,他的靈魂永不能解脫似的,這是反映當時的黑暗社會的最強有力的一筆!這能讓人感覺到作者深深的擔憂與嘆息和對社會的批判。例如:“我又走到另外一家客店。他們對我說:‘滾!’這家不要我。那家也不要我。我又到了監獄,看門的人也不肯開門。我也到過狗窩。那狗咬了我,也把我攆了出來,好象它也是人似的,好象它也知道我是誰似的。”

作者刻畫的冉阿讓這個人物,是能讓讀者感到深深的同情與不平的,能夠引起人們內心的共鳴,但人們又怎能不被他的一生所震撼,怎能不被他的高尚精神而感動呢?這便是書中“明”的一面。作者在書中寫的一個個小故事都像是平常自然的,但小細節總能讓人感覺到其中的深意,每一件事情彷彿在冉阿讓的高貴心靈的映照下變得熠熠生輝,籠罩上了純潔的紗。作家描繪的細節讓人驚歎不已,無法不讓人產生聖潔的、純粹的尊敬。作者在述說這悲劇的同時又加入了美好而純潔的愛情,使這整部小說又透露出一絲生機和希望,也讓好心得到了安慰。例如:“馬呂斯和珂賽特都不曾想過這樣將把他們引向什麼地方,他們認爲這便是他們最後歸宿了。想要愛情把人導向某處,那是人們的一種奇怪的奢望。”

《悲慘世界》讓我受益匪淺,推薦大家去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