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這裏是中國讀後感(共2篇)

讀後感2.92W

第1篇:這裏是中國讀後感

這裏是中國讀後感(共2篇)

這裏是中國讀後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這裏是中國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這裏是中國》是星球研究所和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聯合出品的一部科普大作。只看這兩個出品方的名字,就知道這不是一本容易讀懂的書,但是書中用了大量(365張)精美的照片,每一張都可以拿來做電腦桌面了,使得整本書閱讀起來是那麼生動,眼睛是那麼的滿足。

我們中學時代地理課都學過,我國的地形西高東低,從西向東可分成三個階梯。這本書將便是按照這個順序描繪了整個中國的地貌,又從每個階梯選擇典型的自然或者人文的案例進行詳細的解讀,試圖從地學、歷史的角度詮釋每個階梯的特點。

開篇,全書拋出了一個吸引眼球的問題——“中國從哪裏來”?然後從地質、地理的角度進行了解讀,給出了本書的答案:青藏高原,也就是我國的第一階梯。並提到了我國正在進行的科研任務——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認爲憑藉這些研究,甚至能回答“中國將去向何處”。

在第二階梯,書裏挑選了遙遠的伊犁、羅布泊、最多元的甘肅、古老又鮮活的西安,都可以用古代的絲綢之路串聯起來。從長安城出發,經河西走廊進入到新疆地區,各西域民族的貨物、特產在這裏交易,各民族的文化在這裏交匯。

第三階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河南、富庶的浙江、城市美學的典範青島、江河湖海盛宴的江南,書中均從廣闊的地理視角和時間尺度,解讀了各自的故事,瞭解了他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全書寫的最好的無疑是第一階梯—青藏高原!這是因爲得到了從事青藏高原研究的科學家們的加持。作爲一部地理科普著作,不只有美麗的風光,還有滿滿的硬核科學知識。書裏關於青藏高原“熱泵”“水塔”的介紹,深入淺出,配有插圖,更直接明瞭的解釋了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理解起來毫不費力。

我讀研期間曾經多次前往西藏,當看到這本書關於青藏高原的介紹,倍感親切,關於高原的回憶瞬間涌上腦海。在西藏野外期間,由於工作原因,雖然經常顛簸在那“山路十八彎”的盤山路上,五臟六腑好像都被顛的錯位了,但是我見到了世界最湛藍的天空、最潔白的雲朵、最雄偉的山峯、最虔誠的信徒。想起來站在加烏拉山口,眺望遠方的喜馬拉雅山脈,找到那一座座海拔超過八千米的山峯,瞬間明白爲什麼它被稱爲“世界屋脊”;想起來夏天納木錯湖邊盛開的不知名的小花、如地毯般的草地;更有那璀璨的星空,這是我這輩子見過的最多的星星、最美的星空。

中國之大,風景之美,還有太多的地方沒有去,也許,有的地方今後會有涉足,但有些地方,也許一輩子也無緣窺見。本書呈現出了祖國河山的美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展現了中國人民的創造力,彰顯着中國日新月異的現在與未來,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獨有的中國魅力,祖國的繁榮昌盛,激勵自己更好的繼承和發揚好先輩留下來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世界上本沒有中國,是中國個創造了中國”,這裏是中國,有無限的傳奇和精彩,是值得我們珍愛、信任、驕傲的祖國!

第2篇:

讀後感,希望對您有幫助!

這裏是北京讀後感

本文是關於讀後感的,僅供參考,如果覺得很不錯,歡迎點評和分享。

這裏是北京讀後感(一)

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歷史、厚重文化的城市,在這座城市裏有着太多的名人典故。

最能體現這座城市文化莫過於北京“四合院”了,而“大宅門”就是“四合院”的臉面了。它不僅是與外界溝通的門戶,甚至於可以折射出等級之分,象徵着主人的身份,代表着主人的地位,體現着主人的財富。 民間的宅門分爲五級,最高等級爲非富即貴的廣亮門,金柱門次之。這二種宅門的主人都是由一定地位的官宦人家或富人權貴。 排行第三的是蠻子門,它的主人一般爲南方來此經商之人。排行老四的是它的孿生姐妹如意門。 等級最低的爲西洋舶來品西洋式宅門,在明清時期不被重視。 說完這五種大宅門就不得不說說另外一種門--垂花門。俗話說“大家閨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大門就是以上五種宅門,二門就是垂花門了。垂花門的設計是非常用心的,它門前沒有門柱,這叫“佔天不佔地”,這也是垂花門的特徵。從垂花門上可以看出對婦女的禁固。 這些精彩的文章只是《這裏是北京》書中的小小一部分。讓我們來更多的瞭解北京吧! 這裏是北京讀後感(二)

北京,是一座樸實親切而又大氣磅礴的城市既能海納百川,又有着自己獨特的風姿,既能獨樹一幟,又不孤芳自賞。《這裏是北京》

讀後感,希望對您有幫助!

不僅在節目內容上表現北京,更重要的是使欄目的靈魂與北京的靈魂相融合,使節目的風格與城市的風格相一致,這個欄目不僅僅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聽,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我們來靜靜的用心體會。

說起北京滴衚衕,永遠是滔滔不絕,但是衚衕這個稱呼,有什麼歷史淵源呢?話說當年劉秉忠設計元大都滴時候,規劃了很多橫平豎直的街巷,長得酷似棋盤,被冠以“棋盤街”滴稱號。蒙古族認爲,有水源滴地方纔適合人居,所以當時北京滴每條街巷裏都有水井。而“水井”滴蒙古語發音就是“衚衕”。這就是北京胡同滴來歷。

,希望能幫助您!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