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讀後感(共2篇)

讀後感2.45W

第1篇:《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讀後感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讀後感(共2篇)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假期中,我閱讀了《中國傳統文化概論》一書,受益匪淺。什麼是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

“文化”一詞早在中國古代就已經有之。“文”的本義,是指各種教材哦的紋理。“化”,本義爲改易、生成、造化,至十五形態活性質的改變。文化的實質含義是“人話”或“人類化”,是指人類主題通過社會實際活動,適應、利用、改造自然界客體而逐步實現自身價值觀的過程和一切物質與非物質成果。也就是說,自然界本無文化,自從有了人類,凡經人“耕耘”的一切均爲文化。

文化是一個生生不息的運動過程。任何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都有它發展的歷史,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本書的重點在中國文化的“昨天”,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的中國文化,即中國傳統文化。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一,系統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哲學思想、法律制度、文化藝術、宗教傳統、科學技術、民間習俗,增強對國情的理解。第二,增強民族自豪感、愛國情懷以及全世界華人的凝聚力。第三,辨別中國傳統文化的良莠,拋棄其糟粕,集成優秀文化傳統、建構具有現代意識的新文化。第四,把我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特點,在世界之林中保持民族特色。第五,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有助於提高個人的修養和培育人文精神。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豐富,格調高雅,哲理深邃,意境高遠,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學習他有助於矯正現代學科分類過細所帶來的知識結構單一問題。

我是一名三年級學生,沒有理由不學習中國這麼豐富多彩的文化,沒有理由不傳承中國文化.

第2篇:

傳統文化留給今天的痼疾

-----------讀《醜陋的的中國人》有感

中國文化傳承數千年,可謂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不可計數,它的偉大是不容質疑和抹殺的。但是文化有其精華必有其糟粕,而又由於文化的傳承的連續性,在精華的到發揚的同時,糟粕也隨之深入人們的骨髓當中。

《醜陋的中國人》系臺灣作家柏楊先生於20多年前所作。其實是一部他在各地以《醜陋的中國人》爲題的演講的合集。比魯迅先生的雜文要來的深刻,但是沒有魯迅的犀利。二十年多前的書放到現在來寫讀後感,固然有些過時,畢竟滄海桑田,畢竟物是人非,書中的很多言論已經不適合當今社會現狀,但是,還有很多東西沒有改變,畢竟是幾千年遺留下來的痼疾,不是說改就能改的。更何況,在這二十年中,又有許多新的陋習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所以,對於21世紀的中國人,《醜陋的中國人》一書仍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醜陋的中國人》中提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箇中國人是條龍,三個中國人是條蟲。這句話講的是中國人不團結,中國人總是窩裏鬥。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對於團結的強調實在太少太少,至多就是“君子和而不同”等寥寥幾句話,而更多的則是強調了個人的重要。這種現象的形成應該與我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有關。從科舉考試到中舉爲官都是自己的事,爲了中舉,爲了得到高升,士子們不惜陷害同窗,陷害同僚知識分子是一個民族的脊樑,作爲脊樑的士子們都沒了骨頭,又怎麼能給後人留下什麼團結精神。

而在今天的中國這種劣性根顯得更爲明顯,社會缺乏基本的信任,人人爲己。有老人摔倒了,到底是去扶不去扶。去扶吧,好吧你可能碰上碰瓷的了,那還是不去扶了。於是便有了這種中國特有的現象:路上有人出事了,一羣人圍觀,但是就每人上前幫一下。而在前段時間的“小悅悅事件”,這種中國特有的醜陋更被表現的“酣暢淋漓”。我想柏揚先生看見這個事件一定會後悔他當時寫《醜陋的中國人》時言語太溫和了。

中國人不懂團結,中國人不信任別人等等這些個現象的根本原因都是自私。凡事只爲自己着想,一切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就像一句話說的:人不爲己天誅地滅。受中國長期小農經濟思想的影響,多數人不能或者不願將目光放到社會或者集體的層面上,而只是掃好自家門前雪,不去在乎他人,只要自己過好了就足夠了。也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利可圖,落井下石。

中國是一個大國,這不僅是指人口和國土,同時也是文化和傳承。還是那句話,一個民族的脊樑是知識分子。要讓中國在經濟崛起的同時在精神上崛起,知識分子是關鍵。知識分子會給整個社會一個正確的價值引導,引領整個社會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而在今天的中國,知識分子更是佔了總人口的很大一部份,所起到的作用會更加明顯。

中華民族,一個勤勞而偉大,滄桑而又生機勃發的民族,在古代驕傲的屹立着,在今天驕傲的屹立着,在未來也必將更加驕傲的屹立着。

標籤:讀後感 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