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中國家風讀後感

讀後感2.68W

中國家風讀後感由本站的會員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4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中國家風讀後感

第1篇:中國家風讀後感

這篇中國家風讀後感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願對你有參考作用。

又到生日,媽媽送我的禮物是一套《中國好家風》全集。

讀這本書,就像是聽一位智者向你講述一個個動人的家風故事,當讀到“謙遜溫和的李文靖公”時,我懂得一個令人敬佩的人,善不是靠拳頭或暴力來制止他人。而是用“溫和”這劑良藥。“溫和”是一種家風。

當讀到“善良的郭翻”時,無論是面對他人的無理要求,還是主動幫助陌生人,無不體現他的高尚。古人云:愛人者,人恆愛之。這讓我想起我的媽媽,她言傳身教的助人爲樂讓我學到很多。因爲行善,我也很快樂。“善良”是一種家風。

當讀到“唐太宗教子敬師”時,他不僅恭敬自持,還教導子女待人恭敬,尊師敬師。在生活中,我偶爾會因爲老師的懲罰覺得委屈和不公,但媽媽說:“這都是“愛”,因爲愛才有要求,有期待,真正愛你的人會因你的退步而焦慮,因你的進步而高興,於是我漸漸釋然,也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恭敬”是一種家風。

當讀到”宋太祖教女知儉樸”時,趙匡胤身爲大宋開國皇帝,以身作則,厲行節儉,富貴之後不忘本,心繫百姓,不失爲一代明君。生活中,我們應學習這種節儉,不要大手大腳。“節儉”是一種家風。

當我讀到這兒,我想到我的家風,從小媽媽就教導我要溫和待人,尊老愛幼,禮貌謙讓,勤儉節約,她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好家風成就了中國這個古老偉大的民族,它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品格高尚、誠實守信、無私奉獻,爲“大家”,爲國家奉獻的人!

第2篇:中國家風讀後感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中國家風讀後感範文。

《中國好家風》這本書以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這十五個字概括了中國良好的家風。

通過小故事和大道理講述了當代和傳統的結合,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地詮釋了中華優秀家庭的倫理文化。讀了這本書其中我最喜歡是《諸葛亮智退敵軍》這篇故事。

故事裏面寫道當時蜀軍由於軍事上的失誤,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戰略要地街亭,所以對魏軍的攻勢也是由進攻轉爲防守。諸葛亮在西城得知司馬懿準備率領大軍活捉它他。諸葛亮這次來吸塵辦事沒有大象跟隨身邊,只有五千兵馬,而司馬懿有15萬人馬。而諸葛亮用了一記空城計,成功將司馬懿的15萬大軍嚇退,非常的聰明。

托馬斯也說過。智者寧可防病於未然,不可治病於已發;寧可勉力克服痛苦,免得爲了痛苦而尋求慰籍。所以智慧在家庭裏面是不可少缺的,智慧可以讓一對,即將離婚的夫妻變成非常體貼他人的好家庭。

在中國好家風裏你可以感受到他們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慢慢的你也會變成一個對父母非常好,而且富有智慧,勤工儉學的,終於奉獻,不怕恥辱,非常勇敢,非常守信的人。

第3篇:中國家風讀後感

猜你正在找中國家風讀後感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讀了好書,就像吃了蜜一樣甜;讀了好書,就感覺世界美景都聚集在眼前;讀了好書,不管過多久,內容都記憶猶新。《中國好家風》就是這樣一本充滿魅力的好書。

書中講述了許多賢人的故事。無論是有仁厚之心的.丙吉、捨命救友的張進之,還是聰明機靈的王戎、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中國好家風》把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都寫得生動傳神、活靈活現,同時傳達了仁義禮智信的道理。

在“智”篇的這麼多人物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神童”項橐。一次,他在路中央玩耍,碰到了聖人孔子,他倆就開始了提問比賽。結果項橐輕鬆勝出,成爲了“聖公”。項橐人小鬼大,聰明伶俐,他不懼權威,巧言善辯,令人嘖嘖稱讚的原因是他平時總愛問爲什麼,遇到問題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

“信”一篇裏,《皇普績守信求責》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皇普績唸書的地方規定,違反規矩的人都得挨板子。一次下課後,皇普績和表哥們一起下象棋,都沒有做作業。放學後表哥們都捱了板子,懲罰他們的外公不忍心對皇普績下手,最後皇普績讓表哥們打了自己板子。開始我不理解皇普績的行爲,但聽了他一席話後,不禁感嘆:皇普績是一個多麼守信的人啊!

正如書中所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一個家庭所承襲的優良家風,不僅是個人的小事、家庭的私事,更是涉及社會風氣、國家建設的大事”。《中國好家風》一書傳承了中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化瑰寶傳統文化,並記錄下了古人們的高尚品質。我們要好好學習這些優良家風,代代相傳,才能把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第4篇:中國家風讀後感

這篇 中國家風讀後感範文非常優秀,送給你。

讀《中國家風》有感 《中國家風》讀後感_讀後感

讀《中國家風》有感 《中國家風》讀後感

最近,有一個詞語長時間佔據百度熱搜詞排行榜前列——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更深層次的說,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具體體現。中華民族文明聖火之所以千古未絕,可以說”教化”功不可沒,而在”教化”中,”家教”又居功至偉。可是在快節奏、多元化的現代社會,我們的家風又該走向何方呢?於是,我懷着對傳統文化的深沉敬意和對家風建設的深入思考,拿起這本書——《中國家風》。

《中國家風》收錄了中國當代百位作家的散文、雜文,講述了對家風、家教、家規、家訓的思考、理解,進而闡發修身、養性、齊家等方面的見解,對傳統家規家風用現代思維和時代創意進行解讀,弘揚德善,不失傳統,去僞存真,與時俱進。《簡樸家風入生活》闡述了勤儉節約、助人爲樂的精神,《母親教我做勤勞善良的人》描繪了勤勞善良、誠實待人的作風,《父親的遺言》傳達了自力更生、自我奮鬥的態度……書中有許多情節都讓我感同身受,很多思想都另我獲益匪淺,而文字背後的情感支撐,更是觸動我內心深處日漸淡去的成長記憶。

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人民教師,雖然沒有成套的家規家風體系,但是他們十分注重家庭環境培養,更是在日常言行中嚴格教育,注重對正確”三觀”的培育,讓我在不知不覺間受到薰陶。記得上國小時,父親從學校賣掉的舊書堆中撿了幾本書帶回家給我和哥哥看,由於書本已經破爛不堪,還帶着塗畫過的痕跡,我和哥哥翻了一遍就把書扔在了角落。父親知道後,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撿起書津津有味地看起來,一邊看一邊說:”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和哥哥聽了這話,再也不管書是不是從破爛堆中撿來的,爭着搶書來看。這時,父親又板起面孔,語重心長地說:”這幾句話出自宋真宗趙恆所作的《勸學文》,它後面還有一句——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雖然當時看的什麼書已經不記得了,但是父親教育我們時的身影,卻在我的記憶中久久不能忘懷。後來,我讀的書越來越多,越來越厚,這與父親在言傳身教中傳遞給我的讀書信念是分不開的。

除了家庭教育,家風還具有改變社會風氣、促進國家發展的神奇力量。作爲社會歷史發展下的文化積澱,家風蘊含着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飽含中華傳統文化漫漫承襲中的力量。它是融入我們血脈裏的精華,是先祖精神審視下的家族風氣,甚至是一種神祕的契約,決定着每個人、每個家庭,甚至整個國家民族的精神氣質與靈魂走向。倘若每個家庭的”家風”都純正、淳樸,那麼整個社會的風氣就會好轉;反之,倘若每個家庭的”家風”都不純正、不淳樸,那麼整個社會的風氣就一定會爾虞我詐、戾氣橫生,繼而危及整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中華兒女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家教、家風。

齊家,治國,平天下。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千萬萬家。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爲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這些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綿延不息的重要軟實力,也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璀璨不絕的根本基因。我們只有重視家風建設,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才能讓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爲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才能爲”中國夢”的實現、中華巨龍的再次騰飛匯聚起源源不斷的能量。

作者:劉哲然

供稿單位:國網天津電力靜海供電分公司

讀《島》有感(一)

80後

在本書中深刻地描寫了80後一代人的心靈動盪,由於出生在和平的年代,生命和安全有了保障,但對情感有了更高的追求。然而心靈的孤獨、迷茫又讓他們無所適從。就像漂泊在河流上的船隻,隨波逐流,任它東西。在光陰的兩岸,此岸是回憶,彼岸是憧憬,他們總是對此岸念念不忘,頻頻回顧,又對彼岸屢屢眺望,欣欣期待。流動的水以不變的速率載着小船向更遠的地方飄去,方向雖然未知,但卻不後退。如同故事裏的王子,在那荒蕪的雪地裏,他只不過是坐下來稍微歇了一會,然後繼續拿着寶劍朝前面走去,看不見結局,卻看見了在他身後緩慢變化的四季。

80後是矛盾的一代,希望與絕望並存,理想與沉淪同在。在自由落體的快感中傷感已往,對未來略帶恐慌的躊躇滿志。在這日新月異的今天,名利的光芒像太陽般耀眼,青春的熱情也在剎那間沸騰。”我要做世人仰望的巨星”,在夢裏曾多次這樣的吶喊着。然而,絢麗的鮮花就那幾朵,更多的是默默陪襯的綠葉。也許是缺乏毅力,也許是心太高,也許是能力不夠,泰戈爾也曾經說過:我要唱的歌直到今天還沒有唱出來,我每天都在樂器上調理絃索。所以他們也一直在醞釀,也一直在蹉跎。很多時候都是眼睜睜看着時間以一秒一秒這樣微小的單位飛逝掉,然後在一個無人的夜裏,默默哀悼,默默傷感。在現實中又換上美麗的笑容,從事着自己不喜歡的職業。落落在書中這樣袒露自己與寫作的關係:寫作就是與魔怪相逢,三點之前和四點之後,世界分做兩半,中間灰色地帶由百鬼度過。生活中的瑣事如浪潮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張愛玲也曾感慨的寫道: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可惜上面爬滿了蚤子。但無論是《你的一生如此漫長》中郭敬明無奈的堅強、《比想象更快樂》中林汐的酸澀成長,還是《逢魔》中落落的真誠坦白。在文章的最後,還是會用輕鬆的筆調如此寫道:決定那會是一個光明的開始。

在網上你也許可以很輕鬆的搜到80後的許多弊病,但這不能否認他們的正面形象。他們有熱情、積極進取、勇於打破陳舊的慣例、張揚個性、大膽創新。他們先用一招仙術——如沐春風,讓世界各地文化迅速發展,然後再用一招乾坤大挪移將東西文化瞬間互換,最後一招白鶴亮翅秀出自己的風采。怎樣,接招吧,這就是80後的特色!也許有些人在努力攀登地球上珠穆朗瑪峯的時候,丟失了自己心中的珠穆朗瑪峯。但走在人生路上,不管是大路,小路,直路,彎路,上坡路,下坡路,康莊大道還是羊腸小道,相信人們的初衷都是爲了走向更強大的幸福。所以原諒80後各式各樣的突變吧,也原諒他們有時過分的任性。

我也是80後,不過卻是80後的老末。上帝急匆匆的將我定位在這個年代,我想大概就是讓我感受來自80後與衆不同的情調,釋放屬於80後的激情。我具備了80後所有的缺點,但同時也擁有了80後最聖潔的願望。我們相信永恆的存在,也懂得把握瞬間的精彩。我們都在尋找一座島嶼,而且我們也都相信世界上有這麼一座島嶼,離開了塵世和喧囂的人羣。加油吧,所有的80後,努力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讓我們大家一起行走在美麗人間!

讀《島》有感(二)

不滅的希望

在這個浮華的時代,

你有多長時間沒有爲一個書中故事潸然淚下了?

這個風靡歐洲的故事,悽婉悲傷,令人禁不住淚流滿目…

這是一段令整個歐洲潸然淚下的生死悲歡。

小說講述了在希臘愛琴海的布拉卡,有一座叫斯皮納龍格的荒涼小島。這是一處禁地,一處令布拉卡、愛琴海,甚至整個歐洲都談虎色變的禁地,因爲那裏曾經是麻風病人囚禁之所,每個被送到這裏的麻風病人就意味着被拋棄,終生被隔離直到死亡。可就在這樣的絕望之地,病人卻用自己的希望建立了另一種生命的秩序,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給絕望的生命帶來應有的交代。

被拋棄不意味着沒有未來,他們最終還是盼來了生命的又一次春天,而在生命絕境之處才更好的體會到了愛的意義 .

以前每次看到介紹,我都會駐足瀏覽一會兒,然後在買與不買之間猶豫,真有那麼好嗎?每本書不都這樣介紹嗎 ?也曾看過比這更誇張的介紹,結果內容並不如人意,如《不抱怨的世界》。因爲猶豫,讓我幾次與《島》這本小說擦肩而過,只不過這次在市圖書館裏終於得以一睹廬山真面目,才知道有些好書真的不能錯過,一旦錯過了,會終身遺憾的。我用一天的時間讀完這本小說,而兒子在讀完之後,還想重新讀,很慶幸和兒子一起都喜歡這本小說,故事曲折離奇的情節不多,但確實很感人,更鼓舞人。

那個年代,一旦被確認爲麻風病就意味着得了絕症,死亡是必然的結局。就在人人都談麻風病色變的時代,纔會有這座孤島的存在,而島上居民不向命運低頭的樂觀精神,纔是本書最終要弘揚的主題。

閱讀的過程中,流淚了,是被患上麻風病的瑪利亞踏上孤島時的悲涼氣氛所感染。就算是錚錚鐵骨,也難以忍受當年妻子患了麻風病被送到孤島,而今女兒再次因爲患有相同的病被判處”死刑”.眼淚因此而流。

對於整篇小說來看,我是以欣喜的心情來閱讀的。讀了這本書不僅會被悽婉的故事情節打動,更會被不屈不撓的生命力量所感染。

在麻風病沒有任何治癒可能的情況下,孤島上的每個居民卻不把自己打進死牢,相反,在絕望中積極營造新的生活,讓每一天都過得像正常人一樣有滋有味,聽音樂,散步,鄰里往來。生活的節奏仍然有條不紊地進行。活着就要過好今天,只有今天才有意義。就因爲有這樣的執念,纔會在孤島上建立一種新的社會,而且這種社會才具有生命的本質意義。人們脫下虛僞的外衣,去掉沒有意義的自我放縱,生命閃亮了自己的光彩,耀眼奪目。因爲是疾病讓每個人放下了曾經無謂的追求,去關注內心最真實的需求和渴望,在這樣的孤島上,活着纔是唯一。

因爲他們都有對生的敬畏與珍惜,尤其是對人生抱着希望,所以纔不屈不撓的奮爭。這些希望是與人生的理想、不滅的精神分不開的。

有人說癌症患者一般不是病死的,而是嚇死的。患了癌症就意味着死亡,而有知道病情的人,在死亡面前癱軟了,放棄了,忘記了自身的鬥志,於是死亡就如約而至。其實大到疾病,小到生活的坎坷,對我們都是挑戰,面對挑戰應該怎麼辦呢?最主要的要有樂觀心態。不消極,不抱怨,不被情緒左右,樂觀向上,這樣,才能把每一天都過好,讓每一天都成爲自己喜歡的樣子。

人活着也必須要有理想,有追求,有着不服輸與不隨波逐流的堅守,時刻關注生活的質量與人生的意義,那樣心才能放在自己所向往的事情上,生命中的插曲就不能左右我們的腳步,不會讓我們輕易放棄了生的鬥志,而妥協投降。

小說的最後,經過無數次的嘗試與努力,麻風病得到了治癒,瑪麗亞和愛人一起走出了孤島,美好的人生開始了。

《島》這本書我閱讀過了,在此向喜歡閱讀的朋友介紹,希望大家都會喜歡。

讀《島》有感(三)

當文明毀滅,我們的價值何在?

故事源於阿麗克西斯對人生的思考與探索,考古學出身的她對感情、對人生有着執着的探索精神,當她與男友多年甜蜜的校園愛情在一步入社會就難以再繼續、當她的母親關於自己的出身和童年一直都神祕的不肯對她多言、當她母親在二十五歲時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而她卻還迷茫於人生的方向時,她開始追尋母親的成長足跡以找尋人生的答案。

讀到這裏,我喜歡阿麗克西斯這樣的女孩子,或許是畢業即分手能夠引起我更多的共鳴,只是我分手在畢業前,而她困頓在畢業之後。但我懂得她面對感情時的那種困惑,()一方面熟悉的人忽然變得陌生,兩個人不能彼此理解而越發缺少共鳴;另一方面,當她的另一半已經人生在望、可以清晰的看到未來在某條人生道路上有一天會晉升到什麼樣的高度的時候,她卻還迷茫於自己的職業方向,在這樣的心境裏,是難以平靜的去面對感情的。

我不知道阿麗克西斯在整篇小說中是不是隻是一個引子,但是我真的喜歡這樣的一個女子,不盲從於生活的平淡與迷茫,善於思考,善於探索,也隨着她的腳步邁向了另一個世界。

終於有一天,阿麗克西斯帶着母親的信踏上了追尋母親成長足跡的旅程,將讀者引至斯皮納龍格——一個麻風病隔離島。

而今這裏只是一處遺蹟,小說用一位長者對阿麗克西斯描述歷史的方式展現了那樣一個不爲人知的世界。這也正應和着阿麗克西斯的學業,這一場探索於她而言就像是一次考古。

現在人們對麻風病可能都已漸漸遺忘,只知道曾經是一種致命的傳染性疾病,由於這種疾病的可怕,當時的人們就把患了麻風病的人送往斯皮納龍格島隔離起來,而阿麗克西斯的曾祖母就是其中之一。

03年非典的時候,生病的人會被隔離起來,我也聽說過癌症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會被隔離,但這些,跟斯皮納龍格島絕對不一樣。

阿麗克西斯的曾祖母伊蓮妮本是一位受人愛戴的教師,可是她的一名學生患了麻風病,並且由於父母不忍心,一直隱瞞着孩子的病情,直到他把麻風病傳染給了伊蓮妮,最後兩個人被一起送往斯皮納龍格,從此與世隔離。

當伊蓮妮踏上斯皮納龍格的時候,這裏簡直就是一座被詛咒的荒島——你能想象嗎?雖然這裏有老人,有小孩,有男人,有女人,儼然一個完整的社會,但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被人遺棄、讓世人唯恐避之而不及的麻風病患者,只是有的人還可以正常的生活,而有的人已經身體尤其是面部嚴重變形,形狀極其恐怖,生活難以自理。

在這樣的環境裏,活着本身就是一個問題,食物、淡水、取暖、醫療,更不用說教育和娛樂,幾乎是難以想象的事情。島上的每一個人,腦門上都刻着兩個大字——等死,而島上的房屋和淡水資源都有限,只有不斷有人死去,才能爲不斷被送到島上隔離的新人騰出位置。

絕望,僅僅是想象一下,倘若身患那樣的疾病,身處那樣的環境,除了絕望,真的想不出來,還會有什麼樣的意志存在。

第一次踏上島,展現在伊蓮妮面前的,是畸形的人羣、冷清的街道、破舊的房屋,有限的淡水資源,需要到幾百米外的地方一桶一桶的打水,而很多人,別說打水,就連走路都是問題,沒有電,無法取暖,沒有照明,僅有的發電機早已經變成一堆廢鐵。

這是一個讓人恐怖、讓人絕望的世界,可是這裏依然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社會,有人就需要生存。只要他們還沒有放棄生命,他們就會在這個被詛咒的荒島上面臨每一個活着的人要面臨的所有問題,只要他們還活着,他們就要解決食物、水源、居住的問題,會出現領導與被領導者,會有一個小的經濟體,需要商品的交換,他們也會需要教育、娛樂,甚至是做愛。

他們不是原始人,他們是經歷了現代文明而被時代遺棄的孤兒。如果人類自己放棄了自己,再先進的現代文明也會沒落成原始社會,而他們,在伊蓮妮踏上這種荒島的時候,最能證明他們還沒有放棄自己的,恐怕就是他們的政治文明。

當伊蓮妮踏上這種荒島的時候,我看到的是一個讓人絕望的世界,物質貧瘠,水源匱乏,外界的補給和資助極少,生產力匱乏,更談不上醫療、教育。

可是我卻驚訝於就是這樣一個物質上近乎原始社會文明程度的荒島,卻有着極其先進的政治文明。島上會定期舉行民主選舉,由島上的全體公民,無論是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健康、疾病,哪怕是臥病在牀、奄奄一息,也擁有投票權,全民公投選出德望最高者爲島主,管理島上大小事務、領導島上人民向政府爭取最大程度的資助,雖然政府往往只會口頭上承諾,卻很少兌現。

斯皮納龍格人最怕的就是不斷地有新人被送往島上,每多一個人,就意味着島上僅有的資源又多了一份負擔。

但每一次有新人來的時候,他們卻都會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有專人負責接送、安排居住、帶領熟悉環境等等。

當伊蓮妮踏上這座荒島的時候,我曾想他們這樣忍受着麻風病的折磨,生活在這樣一個讓人絕望的世界、艱難地延續着看不到價值的生命,又有什麼意義?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講述閱讀的意義,一次閱讀並不能改變什麼,但是它可以將你帶進另一個世界,讓你去思考。有時候我們被塵世的瑣碎矇蔽了雙眼,矇昧了心靈,會看不清,會忘記思考。而閱讀會將我們帶往另一個世界,彷彿站在天上遙望這個世界,引領我們去思索。

你可曾想過,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們置身於現代文明,生活在一個熟悉的世界,吃喝玩樂,當我們有一天從這個世界離開的時候,生命的意義又在哪裏?

現代文明已經進入了一個慾望極度膨脹的階段,幾乎所有人的夢想都是掙錢,掙很多很多的錢。

有的人很幸運,掙到了很多的錢,卻發現自己並沒有想象中富裕起來後的那種幸福感,而更多的人,則窮其一生都被困在掙錢的道路上。

倘若有一天世界顛覆,或許是2012世界末日,或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核打擊,當現代文明不再,生命的意義何在,我們是否有能力讓現代文明重現?

我很少會喜歡外國文學,文化差異的原因,常常欣賞不了。以前最讀的進去的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其次應該就是這一本了——《島》。如果說伊蓮妮爲斯皮納龍格帶來了教育,帶來了生氣,而後到來的雅典人則爲斯皮納龍格帶來了現代文明。

有一天,唯一一艘經常駛往斯皮納龍格的小船爲這座小島帶來了大批的麻風病人。與之前不同,不再是一個兩個的新人,而是一船一船的雅典人,他們被用麻繩各式的捆綁着,有的人手腳都變了形,塞在船艙裏,遠遠地都聽到了淒厲的叫喊和謾罵聲。這樣的場景讓斯皮納龍格人有點害怕,但是他們還是像以往一樣,儘量的爲他們安排了住宿、食物。

讓老島主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樣一羣被捆綁着的、已經變形了雅典人,卻重塑了斯皮納龍格的現代文明。老島主是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他窮其一生試圖讓島上的人過的更好,努力的與征服進行談判,爭取更多的資助,可實際上,島上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改變。當斯皮納龍格以他們一貫的精神包容了這批雅典人之後,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批雅典人才真正來自現代文明,他們是一羣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士,他們中間有律師、工程師、教師、演員、石匠等等。

看到這一段,有一種激動的感覺,世界遺棄了他們,他們卻並沒有放棄自己,並開始在這種恐怖的荒島上開始了現代文明的重塑。

工程師修好了島上的水管和發電機,解決了水和電的問題;人們開始自己開闢田地,種植糧食,解決了食物問題;石匠翻新了房屋,修繕了街道,女人開始在固定的洗衣房洗衣、社交,理髮師給人們打造各種時髦的髮型,島上開始有飯館,人們有了更多的物質剩餘和商品交換……

老島主的身體越來越差了,而律師有着一種難言的人格魅力,一直致力於斯皮納龍格的文明重建,在新一屆的全民公投中,律師以絕對的優勢贏得選舉,榮升新一代島主。

在新島主的帶領下,他們與政府的談判也有了新的進展,政府不僅給了他們更多的物資資助,還答應定期派醫生上島給他們進行檢查和診治。島上的物質越來越豐富,有一天演員跟島主建議說,島民也需要娛樂,提議想辦法讓島民看上電影。

隨着第一部影片在斯皮納龍格的放映,現代文明進入了一個頂峯,而斯皮納龍格也迎來了第一個盛大的慶典——復活節。復活節祭奠的是一種信仰,當他們在這座荒島重塑了現代文明之後,他們以上帝之名開始慶祝,基督復活了,而他們也復活了——他們的心靈復活了。

此後的故事還在繼續,至此已引發我無限的思考。

當文明毀滅,個人的價值將在文明重塑中充分的體現;當文明尚在延續,我們的價值又將如何體現?

我曾問自己,如果明天就是生命終結,你會後悔嗎?

答案是會,而且是非常後悔。

回首人生二十五年,面臨着和阿麗克西斯同樣的困惑,懷着同樣的心情,一直在追尋、探索,過去的二十五年,是沉默,是積澱,是尋找,而後的人生,還有很多期許。

我最害怕的不是貧窮,而是日復一日,不知道此生到底有什麼意義!

阿麗克西斯在尋找,我暫時還不知道她會找到什麼,但是藉由她的眼睛,我已經看到,當文明毀滅,伊蓮妮爲斯皮納龍格帶去了教育,帕帕迪米特里奧爲斯皮納龍格帶去了民主和經濟繁榮,科里斯爲斯皮納龍格帶去了水、電和煥然一新的街道和房屋,斯科拉沃尼斯爲斯皮納龍格帶去了電影……

倘若要問雅典人他們的人生意義何在,我想他們的答案會是,只要有我們在,文明就不會毀滅!

而對於自詡生活在文明空前繁榮時代的我們,我們一生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自由、愛、珍惜

——讀《陸犯焉識》有感

李心語

如果不是閱讀了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我會一直覺得老謀子的電影《歸來》已經拍得很感人了,從老戲骨陳道明、鞏俐的演繹到劇本劇情的設置,再到畫面、音樂的渲染,都很好的詮釋了陸焉識和馮婉瑜延誤了幾十年的滄桑愛情。但在看完原著以後,我才知道,電影講述的那個等待的故事,不過是小說中的滄海一粟。電影裏沒有鄧指、樑葫蘆,沒有恩娘,也沒有凌博士、大衛·韋,而 小說中不只有愛情,還有被電影一筆帶過的親情,老幾和樑葫蘆、鄧指的友情,還有凌博士、大衛·韋的文人相輕。

小說的最後,我是聽着歌《Drenched》和《莉莉安》看完的,耳畔卻一直響起韓磊大叔的《跟着你到天邊》的調子。我喜歡嚴歌苓式的敘述,她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用第三人稱的倒敘和回憶,講述了上海富家公子兼知識分子陸焉識命途多舛的一生,在歷經千萬磨難後,才幡然懂得他的真愛,才放棄了一直苦苦掙扎追求的所謂自由和尊嚴。活着,就是爲了重新相愛與繼續相守。正如書名,陸犯焉識的”犯”,不止是西北流放的”無期”囚禁,也是在探索愛與自由的過程中對他的牽絆和禁錮。小說細膩的內心描寫,豐富的情感,讓”自由”“愛”與”珍惜”三個詞一直在腦子循環,自由與愛是永恆的話題,書中揭示的人性與情感,我想是爲了告訴我們,自由的身後需要的是一份責任;同時,也警示我們,要學會珍惜。

命運,一段惶惶不安的歲月

陸焉識的生活,並不像外表看上去的那樣光鮮亮麗,大戶人家的少爺,才貌過人,留美博士,能過目不忘,精通馬術球類。然而,命運最初展現的美好很快歸於頹敗,只剩下千瘡百孔蛀洞般的人生,就像張愛玲說的:”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陸焉識的生活就是徒留幾隻蝨子不甘寂寞的爬過。他的婚姻由不得自己做主,因不諳世事的張揚激越而成爲反革命,又由於迂腐可笑的書生氣使他的刑期一次次延長,直至被判爲無期,在西北大荒草漠上改造了二十年。如果換做是我或是我們呢?我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許有別人值得豔羨的一技之長,成爲了別人眼中拿”鐵飯碗”的公務員。但現實可能卻是,我們所學的專業與鐵路公安工作不對口,特長沒有用武之地,還要在沿線小站駐守很長一段時間……也許有的人會失落後悔,有的人會鬱郁不得志,有的人會接受不了或是墮落或是另尋出路。可是,對比陸焉識呢?面對苦難人生,他沒有被打敗,爲了活着,爲了見到婉瑜,他捱過了可以說是生不如死的日子,他也因此看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愛和自由。我想,每個人的生命中總會有一段惶惶不安的日子,可以迷惘,但不可以迷失。所有的際遇和磨難,都是爲了讓我們看清楚併成爲更好的自己。

守望 ,一份姍姍來遲的愛情

愛情恐怕有無數張臉,這些臉都同樣會說”我愛你。”當然,有的聽不見,有的太響。陸焉識的一生中有4個女人。首先就是”紅如鸚鵡舌,黑似蝙蝠翅(《金瓶梅》)”的恩娘。恩娘總讓我想起小時候的爆米花,一個黑漆漆的爐子轉着轉着”砰”的爆出一片香,但吃着卻不解饞,所有的好似乎都在一聲響裏沒有了。恩娘便是如此,但對陸焉識的掌控,也算是不枉一生。”像春風輕輕柔柔吹過我身邊(《羅大佑》)”遇見望達對於陸焉識而言,最特殊的頭銜是”初戀”,但望達對陸焉識頗有我可以不要你,你卻不可以如此放棄的態度,這也是唯一我認爲陸焉識絲毫不存在愛的一段關係。”我不會憐憫別人家的樹木(《我是鳳凰,只在烈火中歌唱——茨維塔耶娃詩選》)”韓念痕對陸焉識的愛,是周詳沒有退路的,就算是千夫所指之下,她也篤定地跟陸焉識過日子,陸焉識一輩子所謂的好日子也就那段日子。但她就像送給陸焉識的那枚藍寶石領帶夾,貨真價實卻沒有用處。在她看了陸焉識給家裏的書信後,便乾乾淨淨撒手而去。她的愛是有條不紊的,放下的時候也是斬釘截鐵。”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紅樓夢》)”馮婉瑜是那種一輩子都沒有見過如此靜的女人。作爲恩娘鞏固家庭地位的犧牲品,她經受了太多的不公平。她知道陸焉識不愛她,可她從不埋怨。反而是苦難使陸焉識確認了內心對婉喻的愛。婉喻曾是他寡味的開端,卻在回憶裏成爲他完美的歸宿。馮婉瑜最後的日子陸焉識悉心照料,如果真有因果循環,真有命數,陸焉識算是一點一滴還了回去。婉瑜全然忘記了自己做過的那些事情,也全然不知他最後做過的事情,她受苦太多,最後落得白茫茫一片乾淨。

如果要問陸焉識愛誰,其實我還是有所保留的。陸焉識和4個女人的愛,就如當下很多人的愛一樣,已經少了些許純粹,多了現實和利益色彩;如馮婉喻那樣把對方融入自己生命,把對方作爲一種信仰的愛,更是沒有了。”我愛你”這句話的愛中,有多少情在裏面?這不禁讓我接出下半句”我愛你。那又有多久?”儘管如此,還是要相信愛情啊,即便是來得晚一些。

信念 ,一場遙遙無期的等待

書中講述的那個年代,是比我們祖父母還早的時代,精神的匱乏、政治的嚴苛、犯人間的相互圍獵與傾軋,終使陸焉識身上滿布的舊時代文人華貴的自尊凋謝成一地碎片。曾經春風得意的漂亮男人陸教授到了那泯滅人性的監獄裏成爲了一個極其卑微的罪犯,爲了生存,曾經一雙寫文章、小拇指拿來挑蛤蜊的手去扣大糞、刨垃圾,能說4國語言流利的舌頭裝了二十多年的結巴,爲了活命屈尊就地從高傲跌倒一絲一毫都見人臉色行事。而能讓陸焉識改變的,是他在流放中一遍又一遍回味自己的前半生,最後竟然慢慢體會到了婉瑜對他的愛的,這份愛甚至讓他下定決心要見她一面才肯死,成爲了一份活下去的信念。對於婉瑜又何嘗不是,因爲在她的心裏,只要是陸焉識活着,就是她活下去的希望,所以即便是陸焉識被判了”無期”,她也覺得是可以慶祝的,她理解的”無期”是不定期,說不定哪天她的丈夫就會回來。我們的生活莫不過如此,當下也許有些事情會覺得很難,熬不過去,這個時候捫心自問一下,當初爲何而來,如何出發,是怎麼走到現在,尋回一片初心,重拾信念,繼續前行。

珍惜,一生默默流轉的人事

陸焉識,不問政治,卻難逃”凌博士”和”大衛·韋”之間的罵戰,最終被攪入反革命的泥潭。身着粗礪的囚服,在難抵的飢餓中,他珍惜了年少時積累的學識,在服刑期間用玩味語言精妙,來隔絕監獄裏那些骯髒的念頭。他的前半生,不懂珍惜家中溫順的妻子、膝下的幼兒,享受家庭和睦,反而是多年的囚禁,在這位隱忍、賢良的妻子多年的守候下,讓他最終品味出愛情的厚重滋味。妻子是他唯一持續的外界聯繫,每次的接觸,都讓他多一絲活下去的信念,也慢慢讓他開始了懺悔。也因此,他學會了珍惜流放中和鄧指、樑葫蘆的革命情誼;讓他幾乎以生命爲代價,在雪地荒原中步行幾天幾夜,就爲了在記錄片上看一眼小女兒丹珏的臉。然而,醒悟來的太晚,身體的不自由也束縛了愛的能力。一心想要懺悔和彌補的陸焉識歷經千辛成功越獄,卻在遠望了每一個家庭成員的一個清晨,遵從了女兒在電話裏的勸告,爲不拖累親人而再度自首入獄。待暮年出獄迴歸家庭,卻依然逃不脫兒女的政治惶恐,愛怨糾結;妻子也因病失去了記憶,人在身邊焉未識,妻子已經不需要焉識的懺悔。小說結局,焉識和婉喻沒有真正相認的悲劇,在我看來卻很美。一生太長,長到等不來一次重來的機會;一生又太短,短到不能彌補所犯下的錯誤。正如陸焉識用盡一生,纔讀懂了愛和自由,帶上自己的愛,向着自由的歸來,卻沒有換回昔日的溫情。它教會我們要珍惜當下,無論好的、壞的,都是我們應該承受,也要欣然接受的,因爲你不會知道下一刻將會發生什麼?如果未來不盡如人意,這一刻就是美好的回憶;如果未來日新月異,這一刻也是我們的一次經歷,何嘗不去用心感悟身邊的人和事,感受這個過程帶給我們的不同體驗。--2017年8月11日

*李心語,供職於南寧鐵路公安處。

白楊課文讀後感(一)

今天,我讀了《白楊》這篇課文,讓我很有啓發。課文是說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內地接將要上國小的兩個孩子。在返回新疆的火車上,向自己的孩子介紹戈壁灘上的白楊樹,借樹表達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樹那樣,哪兒需要他們,他們就在哪兒生根、發芽、成長。

讀完這篇課文,我感到這位邊疆建設者有着博大的胸懷,非常偉大。那些邊疆建設者們也同這位父親一樣,有着遠大的志向,相信通過自己的子子孫孫開發邊疆,可以讓新疆變成美麗的地方,自己默默的奉獻着,我們也要學這些邊疆建設者們。讀完這篇課文,我想到了我的媽媽。

我的媽媽也是個默默奉獻的人,她不僅很關心我,也很關心自己的學生。有一次媽媽在家兩眼瞪着電視,但卻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我問:“媽媽,什麼事情。”媽媽說:“我在想我的那些學生的英語成績爲什麼提高不上去呢?”她又說:“你幫我問一問你的英語老師吧!”“我纔不問,要問你自己去問。”我說。接着,隨着一聲“吃飯了”,我們的談話結束了。由此可見,媽媽是非常關心自己的學生的,希望天下的學生們能夠體諒老師,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白楊課文讀後感(二)

前幾天,我們學了《白楊》這篇課文。它是當代作家袁鷹的作品,選自於《風帆》散文集的其中一篇。

表面上看這篇課文在描寫白楊,但是深入觀察,深入思考,其實它是在讚揚、歌頌了紮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在文章的十四自然段,爸爸對孩子們說的那句話:“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他,他就在哪兒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他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句話使我感受深刻。“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一是堅強不動搖,“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句話是爸爸看到戈壁灘上高大挺秀的白楊樹而觸景生情,以白楊樹勉勵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像白楊一樣堅強不動搖。說楊樹,也是在讚美千千萬萬邊疆建設者,是借物喻人。

文章的最後的一段,只所以陷入沉思。是因爲他擔心生活在北京無憂無慮的孩子們,不僅不能接管新疆創建者這種重大的任務,就連新疆那艱苦的生活都挨不住。可是當他看見白楊樹旁邊的小白楊,應風沙成長起來的小白楊樹。他就相信他的孩子一定可與完成這個艱難的任務。從這段可以看出,父親對祖國的付出多大。雖然祖國把它發配到邊疆工作,但他沒抱怨半句,他不僅要把自己奉獻給祖國,換要把自己的孩子也奉獻給祖國。假如我是他父親,我死都不會去邊疆,更別說把孩子接過去。但學了這篇課文,我會學習“父親”這種精神,還要發揚光大。

白楊課文讀後感(三)

今天,我們學了白楊這篇課文,從文中,我知道了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天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上志向和奉獻精神。

本文一共分文四個意義段,分別講了:列車行駛在茫茫的戈壁,窗外飛快的閃過白羊的身影。爸爸介紹白楊樹。最後是,爸爸借白楊表達自己的心意,和即可小白楊正迎着風沙成長的幾件事。

其中,這一句中“高大的白楊樹”和“小樹”分別象徵着爸爸和孩子:“迎着風沙成長”指在艱難的環境中成長。這句話的意思是:爸爸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樹一樣經常鍛鍊,同自己一樣成爲邊疆的棟樑之才。文中其他含義深刻的句子有,”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這兒需要它們,他們就在這兒生根發芽了“……

這就是白楊樹,頑強向上,粗壯,挺拔,不軟弱也不動搖的白楊樹。

本站的小編希望以上4篇中國家風讀後感範文能夠幫到你,當然,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看更多中國家風讀後感範文。

標籤:讀後感 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