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國中感想多篇

讀後感2.94W

傅雷家書讀後感國中感想多篇由本站會員“zzh2009”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傅雷家書讀後感國中感想多篇

《傅雷家書》是由傅家的185封家書組成,大部分是父親傅雷和他的夫人寫給遠在西方國家的兒子傅聰的信。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傅雷家書讀後感,僅供大家參考!

《傅雷家書》讀後感[100]

初讀《傅雷家書》,感覺還是不太懂,總是感覺前一封信跟後一封信不是很連貫,而且有的信件在開始的時候都不知道在說什麼東西。多讀了幾遍發現原來都是一個人寫的信,要不是信上面的時間,真的感覺寫信的人有點婆婆媽媽。

信的內容,心裏居然都沒有太大的感觸,信的內容是作爲父母對於孩子的關心,每一個父母親都很關注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常情。作者詳細具體的寫每一點點的小事表現的都對於孩子的關懷。

《傅雷家書》讀後感[300]

暑假中,我讀了《傅雷家書》,很爲書中父母親爲孩子不辭勞苦的操勞感動,特別是讀到傅雷對兒子的諄諄教導,一次次地與兒子談心,一次次表明收到兒子信的高興時。我也是一個母親,我對自己的女兒卻只有訓斥,只有打罵,有時還是惡毒的咒罵,甚至是不聞不問。現在我很難想象女兒被我非人的折磨後的心情,我真不應該這樣對我的孩子。

最近幾天,我又一次讀這本書,讀到兒子給父親的信,收穫又多了一層:孩子也同樣把父母親當做了朋友。他們的信中交流的最多的還是藝術,同時又讓我感到自己對藝術的一竅不通,心中嚮往着音樂的殿堂。

由於我這一次只讀了34頁,感受也只寫到這兒吧。建議做父母的朋友,靜下心來讀讀 ,你一定也會有收穫。畢竟開卷有益嗎!

《傅雷家書》讀後感[200]

爲了培養傅聰成爲一名優秀的鋼琴家,傅雷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送他去國外跟許多著名的鋼琴家學習。作爲父母,他們要忍受常年見不到孩子的思念之苦,作爲孩子,沒有父母在身邊陪伴,常常會感到孤單無助。

可是,對孩子的深切的愛,傅雷選擇了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來表達——寫書信。傅雷常常堅持、甚至在百忙之中抽空寫長達幾千字的書信給兒子,和傅聰進行學術的交流指導,對他的生活的指引,教他如何克服學習上、生活上的困難。這是多麼偉大而無私的一份愛啊!

《傅雷家書》讀後感[500]

翻開這本書,一個關心孩子又不失嚴肅的父親的形象映入我的眼簾。傅雷不僅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一個博學、睿智的學者,更是一名偉大的父親。

翻看着一封封家書,我發現傅雷並不是以一個長輩對小輩的方法教育傅聰,而是以一個朋友的形式與傅聰談心,交流。以平等的態度幫助兒子成長,同時也教導兒子如何對待生活“人沒有苦悶,沒有矛盾,就不會進步。有矛盾纔會逼你解決矛盾,解決一次矛盾即往前邁進一步……”他總是諄廓教導,循循善誘,教兒子如何做人。如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人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難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譽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終於在他嘔心瀝血的努力下,培養了兩個優秀的人才:著名的鋼琴大師——傅聰,英語特級教師——傅敏。這一家的成就着實讓人羨慕,但和傅雷一家良好的家風是分不開的。

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總是喜歡溺愛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什麼都儘量滿足,長期以往,使孩子養成了惰性,並不懂得去珍惜:需要什麼,只要開口就好了,父母一定會滿足的。正是這種思想習慣促使現在社會上有一大批“啃老族”,甚至還發生了父母不滿足孩子,孩子就對父母拳腳相加的事例。發生這種事,我不禁爲這些父母感到可悲,更對他們的做法感到質疑,如果這些家長一開始就不輕易滿足孩子,而是教孩子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心儀的東西,事情不會這個樣子嗎?在這一點上傅雷一家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愛孩子不是溺愛他,給他更多的磨礪才能更好的幫助他成長。

《傅雷家書》讀後感[300]

原先一直聽人提起這本書,今天才有機會一見。原來傅雷一家會有這樣坎坷的遭遇。傅雷夫婦因爲被打爲“右”傾雙雙自殺,他的大兒子傅聰在波蘭學鋼琴後來自由出入到英國被罵爲叛徒。他們直到1979年才被平反,安葬在龍華公墓裏。

在信裏被傅雷父母對兩個兒子:傅聰、傅敏和傅聰的妻子彌拉及他的孫子凌霄的愛而深深打動,裏面也包含着傅雷在音樂方面的獨到見解,對傅聰在波蘭期間學習的諄諄教誨,叫他如何學習俄文,如何學彈譜子,如何講禮儀,如何做人,如何對待他的老師,如何對待自己的祖國……一字一句,字字肺腑。

傅聰的回信大部分已經被燒燬了,留下來的只有寥寥幾封,但是也看的出他對音樂的愛,父母的愛,對祖國的熱愛……而且通過寫信,他在寫作方面也不斷提高,他經常會在信中提起他在藝術上的看法,他說他最欣賞的是巴赫(和我一樣),還有中國古代詩詞,他也十分感興趣。

《傅雷家書》讀後感[300]

讀完<<傅雷家書>>我認爲傅雷和他的孩子之間的關係有很多,也很有趣。比如:一個父親,一個朋友,一位老師。

他們互相寫信讓對方瞭解他們的生活,要知道在這個時代寫信是一件可笑的事,因爲在這個時代有發達的科技,不用這個時代寫信這麼麻煩,可就因爲這個時代這個時代寫信的人少,才發現傅雷家書中傳遞着一種親情,使看的人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似乎收信人是我一樣。

以上是我看這一封封信的第一感覺,但細看時有很多關於藝術的問題。其中討論藝術的問題中,另我最感動的是父親因爲鬧關節炎,本來這回不想寫信,讓媽媽單獨執筆;但接到孩子去維也納途中的信,有些藝術問題由父親親自談不可,只能撐起來再寫。知道孩子平日細看批評,覺得總能得到一些好好處,父親感到太高興了。有自信同時又能保持自我批評精神。也許孩子和父親互相寫信是以解決問題,讓對方知道自己最近的情況,因爲自己的親人遠離故鄉……

《傅雷家書》讀後感[300]

今天第二次看《傅雷家書》,不但使自己浮躁的情緒有所平靜,也燃起了對生活的新的動力。傅雷作爲翻譯家,學術上的成就自不必說,他在音樂、詩、畫方面的造詣也頗深。最令我佩服的則是他開闊的胸襟、廣闊的視角及個人的品格和修養。讀他寫給兒子的信有一種靜水深流的感覺,深沉雋永。而他對兒子的關心可謂事無鉅細,這種關心更多的是體現在精神層面上的。

其實我自己也是個比較注重精神生活的人,與朋友交也喜歡思想上的交流甚於與朋友共事。只可惜知音難求,在人際關係中總覺得有種如履薄冰,曲高和寡的感覺。幸而書給了我很多精神上的引領和安慰,能讓我在沒人陪伴的日子裏豐富而充盈。

想想處於這個年齡段的自己真的是有很強的塑造性,思想、情感、認識上時常發生着多麼大的變化啊!

《傅雷家書》讀後感[500]

讀書是一種有益於終生的好習慣,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一本好書,書名是《傅雷家書》。

這本書是我國文藝藝術翻譯家傅雷先生及夫人寫給他們孩子的一些家信。書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也沒有華麗的詞藻,只是一些父母對自己孩子說的家常話,但讀起來卻像潺潺的溪水,飄浮的白雲一樣,清新、質樸,令人動容。

特別是書中的一些教育理念,雖然已過去五、六十年,但還是很值得我們借鑑、學習。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先生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譽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先生也進行了有益的指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家書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藝術修養,這些文字生動優美,讀來感人至深。相信大家讀後也能從中學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養。

雖然書信已不再是當今社會主要的溝通方式,但不可否認生活中有很多話寫出來比說出來要自然、順暢的多。我們也可以在生活中借鑑一下,可以通過留短信和寫紙條的方式和孩子進行溝通。

以上是我對這本書的一點小小的感悟,推薦給大家看,相信能在教育子女方面給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讀後感[500]

不難看出,傅雷夫婦與自己的孩子之間,真的是親密無間,完全沒有什麼隔閡。

儘管他們聚少離多,且傅聰定居國外,還總在世界各地的演出。讓我有點驚訝的是,他們並不像我們東方人常常所持有的那種含蓄,在信中非常直白的表達出自己對傅聰的熱愛和關切,並從多方面提醒告誡傅聰,包括如何做人;如何成爲一名真正的藝術家;如何制定計劃充分利用時間練琴,也要多注意休息,去走進大自然,觀賞造型藝術,來保持內心的開放和新鮮感;如何對待愛情和婚姻以及理財持家;以及關心實際生活,以實際行動來表達愛國情懷;細緻入微到到糾正一個錯別字……

這些不能不讓人感懷啊!可憐天下父母心!只是傅雷夫婦與許多父母所不同的是,他們能與自己的孩子保持一種非常平等的朋友關係,能夠無話不說,無話不談,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達到一種思想上的共鳴與融合,實在難得,也着實讓人羨慕和感動。

原本是不打算寫讀後感的,但想起傅雷在給傅聰的信中強調,“一個人的思想,不動筆就不大會有系統。日子久了,也就過去了,甚至於忘了,豈不可惜。”所以,我還是該謹記的,以後得儘量多動筆寫些東西。

想想傅雷夫婦在後來,身體出了各種問題,特別是傅雷自己眼睛還得了嚴重的疾病,老是流眼淚,但還是堅持給孩子們寫長長的家信,很多時候因爲忙工作,都等到深夜了才動筆。有時候寫到身體累到了極限才停下筆來,實在讓人感動。接到來信就欣喜若狂,若長時間沒有接到兒子的信,就悵然若失,惶惶不可終日。自1954年到1966年,傅雷給傅聰寫過307封信。可謂封封都是飽含深情,字字都充滿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