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2.31W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精彩多篇)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600字 篇一

我讀了《徐霞客遊記》這本書後,很受啓發。知道了徐霞客一生共出遊了二十四次,經歷了種種磨難,遊離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讓我知道了只要有堅忍不拔,敢於奮鬥,知難而上的精神就沒有過不去的路。

公元1586年的有感寒冷的冬天,徐霞客出生在江陰馬鎮的一個小村子裏,他出生的那一天他的父親已經41歲了。他的母親王子孺在懷徐霞客的時候曾做過不同尋常的夢,夢境奇異,等待徐霞客出生之後,他的父母就給他取名弘祖,後又取字振之,是希望徐霞客長大後能光宗耀祖,振興已經中落的徐氏家族。徐霞客是徐有勉(徐霞客的父親)的第二個兒子,他小時候突出的表現更加讓他的父母對他充滿了更大的希望。徐家在科舉的道路上經歷了悲慘遭遇,而在徐有勉那裏得到了徹底性的改變,而徐霞客自己也不喜歡讀四書五經而是古今歷史,山海圖經,對各地山水勝景尤其感興趣。19歲時,徐霞客的父親因病去世,他的母親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徐霞客22歲時第一次出遊一直到了他逝世前一年,三十多年中,他共有2千次出遊,其中兩次遇盜三次絕糧,好友去世從人逃遁種種的磨難,並沒有難倒徐霞客出遊的意志。

偉大的時代出偉大的人,就是因爲徐霞客堅忍不拔,敢於奮鬥,知難而上的意志力在他的有生之年內完成了一本着作《徐霞客遊記》。

同學們,也許是在人生路上,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我們生下來第一件事就是學會走路,現在我們去某一個地方都有車騎,又方便又快,而徐霞客當時去遊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他用的是什麼走遍了大江南北,他用的是一雙腳!同學們,讓我們去學習徐霞客的意志力去學習他的精神,讓我們英橋向目標奮鬥吧!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700字 篇二

“飽經風霜三十年,踏遍祖國山水田”——《徐霞客遊記》。

當我們遊覽石灰岩溶洞,看到奇彩奪目的石筍、石鐘乳的時候,就會想起我國明代的地理學家徐霞客(1586—1641)的偉大功績。是他最早對石灰岩地貌進行考察和研究,爲地理學作出了卓越貢獻。

1607年,22歲的徐霞客開始了他的考察旅行,從而開闢了系統地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新方向。地理考察的道路是和艱難的。那時候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主要靠步行,經常要攀登懸崖峭壁,穿越激流險灘,頂着狂風暴雨,忍受飢餓寒冷,露宿山野叢林。這些困難都擋不住徐霞客,他不僅一天天、一年年堅持考察工作,而且無論每天的旅途多麼艱苦,總要堅持把當天的經歷和觀察心得記錄下來。徐霞客三十多年如一日堅持地理考察,他的足跡踏遍祖國的16個省和自治區(按現在行政區劃),對各地的山脈、河流、動植物等的特徵,進行細緻的觀察,並加以詳細的記錄,最後寫成了二十卷的科學鉅著《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遊記》是以日記體裁寫成的,是徐霞客畢生經歷和心血的結晶,是一部對地理學的研究於發展極有價值的寶貴文獻。通過閱讀了解,徐霞客的整個寫作過程,揭示出徐霞客之所以能在地理學上做出了卓越貢獻,在於他十分重視實踐,他的知識是通過實踐獲得的,從而論證了唯物主義認識論中的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哲學原理。

人們的認識不是人的頭腦中所固有的,也不是人們憑空臆想出來的,而是從實踐中產生的。《徐霞客遊記》不是在家中閉門造車寫出的,而是通過多年的跋山涉水的實際考察形成的。人們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接觸事物的現象和外部聯繫,獲得感性認識並最終通過實踐把握事物的本質,由此深入事物的內部,掌握事物的規律。因此,要認識某一對象的本質和規律,就只有親身參加變革這一對象的實踐,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800字 篇三

徐霞客幼年受父親影響,喜愛讀歷史、地理和探險、遊記之類的書籍。十五歲那年,他應過一回童子試,沒有考取。父親見兒子無意功名,也不再勉強,就鼓勵他博覽羣書,做一個有學問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築了一座萬卷樓來藏書,這給徐霞客博覽羣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他讀書非常認真,凡是讀過的內容,別人問起,他都能記得。家裏的藏書還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還到處蒐集沒有見到過的書籍。他只要看到好書,即使沒帶錢,也要脫掉身上的衣服去換書。有一次,在讀書時一個小蟲鑽進他的衣服領口,由於書中描寫誘人,他都沒覺得身上癢。

徐霞客從小熱愛祖國壯麗的山河,書中有關描寫祖國山河秀麗的內容,常常引起他濃厚的興趣。

“百聞不如一見”。他從少年起,立志要遊遍祖國的名山大川、邊防要塞,親自參加考察,求得豐富的地理知識。

徐霞客22歲時,便開始了他長期旅遊考察的生涯。在完全沒有政府資助的情況下,先後遊歷了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十六個省。東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雲南的騰衝,南到廣西南寧一帶,北至河北薊縣的盤山。他到過泰山、嵩山、華山、黃山、廬山等名山;考察過長江、黃河等大河,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

當時交通很不方便,既沒有火車,也沒有汽車,長途跋涉全靠兩條腿走路,連騎馬乘船都很少,還經常自己揹着行李趕路。他尋訪的地方,多是荒涼的窮鄉僻壤,或是人跡罕見的邊疆地區。他不避風雨,不怕虎狼,與長風爲伍,與雲霧爲伴,以野果充飢,以清泉解渴。沿途沒有旅館、飯店,就風餐露宿。他幾次遇到生命危險,出生入死,嚐盡了旅途的艱辛。他不怕艱難,堅持考察,一天下來累得腰痠腿疼,兩腿發軟,一躺下就不願再起來。但是,他有堅強的毅力,爲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祕,他白天外出考察,夜晚在油燈下記錄一天旅途的經歷和觀察所得。

在這漫長的生活中,他幾十年如一日,攀絕壁,過河流,頂酷暑,冒嚴寒,祖國山川到處留下他的足跡。他就這樣堅持了30年,終於完成了把科學和文學溶合在一起的《徐霞客遊記》這部地理學名著。

徐霞客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在科學事業上奮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後人永遠學習的。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700字 篇四

讀着本地名人的傳記,我不僅想起了一本書, 本站的版本,配上一些名人的字畫、老照片作插圖,別有一番情趣。以致我看了很長一段時間後還歷歷在目,它就是《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名弘祖,江陰馬鎮人。生於明歷十四年。從小便有遊遍天下的大志。成年後仍矢志不渝,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終於寫成了《徐霞客的遊記》一書,使自己成爲了偉大的地理學家和旅行家,在中華人文史上具有其獨特的地位。

古時候,生產力落後,交通不便,旅行就是自討苦吃;那時候99%的男子人生主要目標就是當官光宗耀祖養兒子子孫滿堂。可是有這樣一個人,他按照自己的想法闖蕩世界,用“另類”的方法留下自己的痕跡,哪怕這一路困難重重、驚險不斷——被劫、被冤枉、被陷害和背叛,被貧困和疾病折磨着……文中關於這些的描寫只是短短地幾筆帶過,接下來便是大段大段興致盎然的景色描寫、地質考察以及風俗紀錄,好像這些艱難不曾發生過一般。看得出,徐霞客是一個真性情的人,用現在時髦的話說就是“另類”, 然而正是他另類的經歷輔以奇文妙語,纔給後人留下了極其豐富的精神食糧,也讓這個“另類”的布衣之士被人們永遠地記住。

他的遊記大致可分爲兩部分,爲早期的名山大川和晚期的雲南風光。讀《徐霞客遊記》,我彷彿也跟着作者一起遊歷名山大川、野徑深幽,有“足不出戶,心遊天下”之感。

好男兒志在四方,爲了實現個人理想,徐霞客癡心不改,毅然將生死置之度外,這是何等的氣度!數年如一日,堅持記錄野外的所見所聞,從不間斷,始成大作,他踏實勤奮的寫作態度同樣令人欽佩。

讀徐霞客文,學做真人。我深深地羨慕和佩服像徐霞客這樣的人,他們“出淤泥而不染”,無論遭受多少打擊磨難,到頭來依然心存善念、樂觀積極。他們善於發現身邊的美並且真心地讚美它們,他們把不開心的事拋到腦後,於是乎每一天醒來都是新的開始。這是一羣多麼幸福的人啊!我堅信,只要努力,我的人生也定能如他們一般平實中見真奇。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800字 篇五

人生的道路是什麼?乖孩子的路,瘋子的路,五彩的路,浪子的路,任何路?那麼路又該怎麼走?背上行囊,走上未知的旅途,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遠赴那與夢想的約定,我在路上,夢在遠方。

400年前,中國有一個人已盡在路上了,他的名字叫徐霞客,他的人生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樣如朝霞般絢麗多姿,他用自己一生實踐了什麼叫“在路上”。年輕時的霞客,在開朗的父母的支持下,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入世俗,毅然獨步,神州大地。

在艱苦的情況下,25歲的霞客踏上遠征,54歲逝世,花了30年時間,走遍了江蘇,安徽,浙江,山東,山西,雲南16個省大半個中國,“中國第一代驢友”的稱號當之無愧。

霞客的遠征不似休閒娛樂,也不單是尋奇訪勝,他以調查火山,尋覓長江源頭,探索大自然奧祕,尋訪自然的規律,他對河流性質的考略,對源流的辨析,對石灰岩地貌的總結,對火山溫泉等地熱現象的等地熱現象的研究,爲後人創造福祉,《徐霞客遊記》是一本把科學與文化高度結合的奇書,帶着美麗的色彩,帶我們進入神洲大陸的每個角落。

《徐霞客遊記》一本來自行走的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這本書中有峻秀壯麗的天台山,霧氣撩撩的雁蕩山,險俊極美的華山,造景鬼魅的桂林陽朔,柔情無限的杭州西湖,震懾人心的

白水瀑,他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引數人驚歎,管中窺豹,時間一斑,引人遐想,他還說: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梧。從而讓人由心敬佩。

遊過千山萬水,看完世間萬物,山一程,水一程,霞客用腳在中國版圖上連成了一條龍,征服了大地

我不由得想起學校的六十五公里遠足拉練,我們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走到終點,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用汗水書寫我們的力量,痛苦又神奇,深刻的讓每個人感受這行走的力量與意義,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我們都是漂泊在路上的一葉扁舟,走過的每一步都是千辛萬苦。

如果可能,我想遊歷黃河,長江,天台山,順着霞客的腳印,走過的路,走過他走過的風景在旅途中,尋訪夢中的徐霞客。

哭着流淚是怯懦的宣泄,笑着流淚是勇敢的宣言。,行走在路上,夢想在前方。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600字 篇六

一個想成大器的人,必須要經歷世間的種種磨難,就像一個人在沒下雨的時候在街道上行走,所以怎麼也找不到自己的腳印,相反在泥濘的路上便可以找到自己的腳印,通過這個實例,我們便可明白,一個不經歷挫折,不經歷磨難,平平凡凡走過一生的人是永遠不會有成就的。只有經歷種種挫折的人,他纔會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腳印”,留下輝煌。

這個故事講的是:鑑真和尚剛剃度的時候,做了寺裏的腳行僧,化緣時經常遭白眼,於是,他憤憤不平,便不去幹活了,方丈知道了,便帶他到寺前的泥濘路上,把泥濘留痕的道理告訴了他,使他大受啓發,終於成了一代名僧。

泥濘的路纔會留痕,一生碌碌無爲的人,不經風雨,不經苦難,就很難成大器,而在苦難跋涉,經風沐雨的人才會有出頭之日,那些腳印證明了他行走的價值。

歷代許多人都在泥濘中行走過,所以他們便有所成就,比如說:徐霞客從小立志要遊覽天下,於是他從小便開始了他的行程,他每天走很長的路,風餐露飲,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大方几經生死,可他不怕苦,勇往直前,一年可磨壞許多鞋,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實現了理想,還寫下了《徐霞客遊記》。

像這樣的太多太多了,如李時珍,海倫·凱勒。但也有一些人遇上一點點挫折,便開始退縮,比起他們可差遠了,比如說我吧。有一次暑假,我練,一開始練得不錯,可漸漸熱了起來,我便不想練了,可是沒辦法,父母逼個不停,我只好惟命是從,可是太熱了,我剛坐下就發牢騷,終於我便被酷熱戰勝了。一事無成。

“泥濘”多形象的字眼,它象徵人間各種磨練,我只有在泥濘中走,纔會留下光輝。我們走遠了,但腳印代表汗水無價。

徐霞客遊記讀後感700字 篇七

《徐霞客遊記》是以日記的形式進行記錄的,作者是徐弘祖。他經過34年旅行而寫出的,寫有天台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遊記17篇和《浙遊日記》、《江右遊日記》、《楚遊日記》、《粵西遊日記》、《黔遊日記》、《滇遊日記》等著作。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他遊歷過的喀斯特地區的洞穴超過270多個,並指可以根據所見、所感、所思、所想得出喀斯特洞穴的特徵,類型及成因,有詳細的考察和科學的記錄。難怪現代科學家李約瑟說:“《徐霞客遊記》讀來並不像是十七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紀的野外勘測家所寫的考察記錄。世界上最早一部記載石灰岩地貌的著作,是中國明代地理學家徐弘祖的《徐霞客遊記》。他比歐洲最早對石灰地貌進行考察和描述的愛士倍爾早一百年,比歐洲最早對石灰進行系統分類瑙曼早兩百多年。

他將喀斯特洞穴的特徵,成因及其類型,詳細地描述了出來,並指出一些巖洞是水的機械侵蝕造成,鐘乳石是含鈣質的水滴蒸發後逐漸凝聚而成等。他在遊歷黃山時,記錄道:初五日雲氣甚惡,餘強臥至午起。揮印言慈光寺頗近,令其徒引。過湯地,仰見一崖,中懸鳥道,兩旁綠瀉如練。餘即從此攀躋上,泉光雲氣,繚繞衣裾。已轉而右,則茅庵上下,馨韻香菸,穿石而出,即慈光寺也。寺舊名珠砂庵。比丘爲餘言:”山頂諸靜至,經爲雪封者兩月。今早遣人送糧,山羊學雪沒腰而返。“餘興大阻,由大路二里下山,遂引被臥。

這裏不僅記錄了當時的天氣狀況,地勢地貌以及地理位置都很明顯。說出了慈光寺周圍環境狀況,在茅庵附近有很多人在那裏祭拜,因此香菸繚繞,從石縫中穿出。那裏原本叫珠砂庵,在下雪時,受雪封路2個多月,有個早晨讓人送糧食進來供人食用,走到半山腰,人都快被雪淹沒了,不得已回去了。

徐弘祖讓人欽佩的不僅是他的遠見,對地理獨特的見解,更是因爲他的堅持不放棄,才使得我們今日可以看見這麼多宏偉的著作,我覺得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他的堅定不移的優良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