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家的讀後心得體會多篇

讀後感1.98W

家的讀後心得體會多篇

家的讀後心得體會篇1

在今天的課上我學了一首古詩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

我覺得做人應該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團結友愛,說起孝我想起一個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民筍的小孩子,九歲。他的母親死後,他的父親就爲他找了一個繼母,過了幾年他的繼母生了兩個弟弟,他們一直都很幸福直到民筍的父親去遠方打工。從那一天開始民筍的命運就有了很大的變化,他每天都去上山砍柴、提水

到了吃飯的時候他的繼母和兩個弟弟在吃美味佳餚,而民筍卻吃飯和菜葉子。可他從來都沒有埋怨過他的繼母。到了冬天,民筍的父親回來了,他們一家到山上旅遊,在過一個轉彎的時候民筍凍僵了沒能拉住馬車,差一點就掉下懸崖去了,還好民筍的父親拉住了馬車,民筍的父親把民筍給踹下馬車,民筍還不停的說:對不起父親,我沒有拉好馬車。民筍的父親用鞭子抽民筍的衣服,可一抽民筍的衣服就破了,飛出來的不是棉花。

當民筍的父親看了以後決定休了民筍的繼母,可民筍跪着父親的面前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寒。聽了民筍的話他的繼母被感動了,父親沒有休了繼母。後來孔子到了他家決定收民筍當他的弟子。

讓我們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

家的讀後心得體會篇2

我的存在源於你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題記

在驕陽似火的炎夏中,窗外不斷地蟬聲讓人煩躁,撲面而來的熱浪讓空氣灼熱,人們的耐心和定力在其中消失殆盡。可當我們捧起克萊兒的《擺渡人》時,當我們看見迪倫被陰險瘋狂的黑煙惡魔拖入地獄時,我們身上的寒意早已湮沒了燥熱。

迪倫是一個父母離異,性格敏感又有點自卑的十五歲少女。她與母親無法正常溝通,在學校常受到同學的捉弄和嘲笑,唯一的好友又因轉學而離開。當她隻身坐火車去看望多年未見的父親時卻遭遇車禍,她一醒來便看見了崔斯坦,她的擺渡人,就此開始了一段驚險的旅程,只爲平安到達另一個世界。

初讀這本書並沒有多大感慨,資料無非是少年少女一齊經歷了一段魔幻的奇遇,它並不是一個多麼令人潸然淚下的故事。可細讀時才發現這部小說別具一格的魅力。它雖然情節並不跌沓起伏但錯落有致,雖然辭藻並不華麗多姿但樸實細膩,娓娓道來了對友情、親情和感情的完美勾勒。

當迪倫得知自我不是事故中的唯一倖存者,而是唯一一個沒有逃出來的人時,她沒有哭哭啼啼、悲嘆抱怨,只是默默思考着所經歷過的一切不合理的事情,最終懷着沉重又寧靜的心淡然理解了事實。她能勇敢地應對殘酷無比的真相,能樂觀地應對瘋狂魔鬼的追擊,正是源於她一次又一次地鼓起勇氣和信心應對未知的前方。自稱“職業是生病,業餘是寫作”的史鐵生正是如此,青年時便遭受病魔纏身,但他卻用殘缺的身體寫出了最爲健全的思想,這正是源於他對寫作的熱愛。這種充滿了活力的鬥志或許正是我們所缺少的,若我們能擁有它,也許能換個角度去發現世界的美。

英國首相丘吉爾說:“高尚、偉大的代價就是職責。”而崔斯坦的職責則是在這條曲折道路上引導和守護要穿越的靈魂們。爲了引導靈魂穿過荒原,保護他們免遭惡魔毒手,平安到達另一個世界,他會變成那些靈魂想要的容貌,而這都源於他對自我使命的職責感。他因靈魂們的需要而存在,又因對使命的職責感而願承擔惡魔給予的一切傷痛。他告訴迪倫身體只是心像的投射,眼前困難重重的荒原只是幻覺,鼓勵她堅持樂觀心態,在那時他的職責感便轉化成了迪倫擁有堅定信念和正能量的來源。

列夫·托爾斯泰說:“有生活的時候就有幸福。”當迪倫跨越分界線時,崔斯坦卻因本質只是一束光而消失,但迪倫的生活卻不能沒有他,她決定重回荒原,在千千萬萬個擺渡人中尋找崔斯坦,尋找她的幸福。

如今七月流火已過,蟬聲也已無,那誰又是我們靈魂的擺渡人呢?

家的讀後心得體會篇3

如果有人問我當你看到有人受到了傷害時,或者有人遇到困難時,你會去救他麼?答案是會,因爲做人都有一顆捨己爲人的心,但是我不覺得會,每當我碰見這種事的時候,我會默默地走開。看見別人做這種事的時候,我會在心裏想:爲什麼要救他呢?又不會對你有用,或者你會得到老師家長的表揚,真是個笨蛋。的確,許多人會有這種想法,以前我也是,認爲幫別人應該是有酬勞的。但是,自從我讀過一篇文章後,這種想法就消失了。

今天,我讀了《金色的魚鉤》這篇文章,一開始我還想:爲什麼這上面的魚鉤是金色的呢?

這篇作文主要講了:1935秋天,紅軍長征進入草地,三個同志病得很重,指導員派老班長來照顧他們,爲他們做魚湯,自己卻不喝,還一直用飽滿的情緒鼓勵他們,最後三個小同志成功走出了草地,自己卻餓死了。

讀完這篇文章,我十分地慚愧,老班長捨去自己的生命救了三個小同志,在我以前看來是一個笑話,而現在,卻成了一個感人的事件,老班長忠於革命,關心同志,捨己爲人的英雄身影成爲了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記憶!老班長擁有的金子般的心靈永垂不朽。這正好解開了我的問題的鈕釦。在老班長用來釣魚的魚鉤上,閃爍着老班長金色的思想光輝,長滿紅鏽的魚鉤成爲了金色的魚鉤!

我和老班長比起來,簡直就是一個反面教材。有一次,我到公園玩,看見一個小孩正抓着一個鋼絲哭,很明顯就是下不來了,我搖搖頭,漫不經心的走開了,想:知道怎麼上去就肯定知道怎麼下來。這時,一個大哥哥把他抱了下來,我看到了,臉紅了起來,飛快地跑開了。現在想起,都有些慚愧。

只要人人都擁有一顆捨己爲人的心,我們這個世界一定會更美好,讓我們爲了這個目標而努力吧!

家的讀後心得體會篇4

人類中的絕大多數都有追求真善美、厭惡假惡醜的天性,但是“存在決定意識“,不同的社會環境促使真善美與假惡醜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呈現假中有真,真中有假;惡中有善,善中有惡;醜中有美,美中有醜。人們的變化正是在不斷變化的複雜環境與個人經歷中,爲了生存與利益而發生的性格與觀念變化的反映。

文學作品中塑造的人物過於完美或過於醜惡,都會令人感到缺乏真實與感人的力量。“紅高粱”中各個人物的塑造,力圖反映“社會存在(社會地位)決定社會意識”這一真理,使每個人物的遭遇與命運成爲其性格、觀念變化的根據,這種變化寫得越合情合理、合乎規律,這個人物就越真實、生動、感人。劇中人物最後的命運與結局,要給觀衆留下向上、向善、爲建立美好社會而努力奮鬥的動力與深刻影響,那就是有積極現實意義、社會效果良好的成功作品。

“紅高粱”劇中人物的命運與遭遇,給了我們一個啓示:人類的社會環境可以使好人變壞,也可以使壞人變好。九兒說的一句話:“我遇到好人比好人還好,遇到壞人比壞人還壞”,很有代表性。營造怎樣一個社會環境?這可是關係到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大問題。過去有句老話:”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將鬼變成人“,劇中有關於佔鰲、朱豪三、張俊傑等角色的描述,既有“官逼民反”,也有“官民同心”;既有“你死我活”,也有“同仇敵愾”,在處理“對立與統一關係”的啓示上,很有現實意義。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不忘過去,牢記歷史經驗、教訓,把人類社會建設得更加先進、美好、和諧,讓人類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滿。

家的讀後心得體會篇5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僞、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

曹雪芹筆觸下所創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於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僞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個世俗之人無法明白她的思緒,“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後的情景,無法釋懷,又潸潸淚下。

在封建禮教前,她的自卑激發了她的自尊,當寶玉捱打後,工於心計、精於世故的薛寶釵送來了藥丸,而且還用訓教的口氣規勸寶玉改邪歸正。但作爲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寶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卻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兒一般,她的哭不是軟弱,她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真誠聲援寶玉,默默對抗封建禮教,因此只有他們二人的心才貼得最近,愛得最深。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爲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