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島讀後感---人性的光輝

讀後感9.96K

第一篇:島讀後感---人性的光輝

島讀後感---人性的光輝

島讀後感---人性的光輝

麻風病,作爲一種慢性傳染病,被染上後,如果不加醫治,會導致病人手腳畸形、鼻塌眼瞎、面目猙獰,在痛苦中慢慢死去。這種在過去不知道病根、也無法醫治的“絕症”,被人們恐懼地稱爲“風吹來的魔鬼”。即使到上世紀80年代,我國每年新發的病人,也還有5000多名。

提到這種病,我和許多人一樣,心中充滿了恐懼。對於麻風病人,好像與生俱來的,我更是有一些厭惡的感覺。真正使我轉變態度的,就是英國作家希斯洛普的這本小說——《島》。打開書本,驀然進入一個麻風病人生活的世界,在那些高尚的、孤獨的、痛苦的、善良的、慈愛的人性光輝照耀下,我才真正感到了自己內心的灰暗,感到曾經給予那些麻風病人的偏見與殘忍。

書中的小島,名叫斯皮納龍格,位於地中海克里特島的北端,儘管與對岸的布拉卡僅一水之隔,但是,在1903至1957的50多年時間裏,這裏卻是希臘人談虎色變的麻風病隔離區。故事的線索是布拉卡村莊的一戶人家,丈夫吉奧吉斯是一個往隔離區運送物資的船伕,不幸的是,他的妻子伊蓮妮和小女兒瑪麗婭相繼感染上了麻風病,不得不先後把她們運送到島上。小說以沉重的筆調敘述了麻風病給這個家庭造成的傷害,在悽婉悲涼的故事情節裏面,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兩面:光輝的一面,以及陰暗的另一面。

人性的光輝一面,主要體現在島上的麻風病人身上,他們本身的善良、仁愛、自律以及不甘沉浮、頑強生存的精神值得我們讚美。人性的光輝一面,還體現在一部分麻風病人的親友身上,他們對待麻風病親人的不離不棄、無私關愛同樣令人感動和敬佩。而人性的另一面,醜惡的一面,則集中體現在這戶人家的大女兒安娜的身上,安娜身上的好逸惡勞、愛慕虛榮、貪圖富貴以及自私、冷漠、淫蕩的品性令人髮指。她本身應該也是一個受害者,但是她對待母親和妹妹的態度,則完全暴露出她美麗外表之下的醜陋和齷齪。小說的主題是深刻的,作者犀利的筆鋒,還觸碰和鞭撻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陰暗面:比如二戰時期希臘社會對待麻風病人的普遍歧視,比如那些社會上層人物對待貧苦人民的傲慢無禮和虛情假義,比如整個戰爭年代——世界的狂亂、喧囂、冷酷和道義危機。

對麻風病人的歧視,中外亦然。《聖經》中有這麼一句話:“皮肉上長有麻風的,他是麻風病人,他是不潔淨的,牧師將他定爲完全不潔淨。得麻風病的人,他的衣服要撕裂,頭髮也要剃光,蒙着嘴巴,喊叫道:‘不潔淨了!不潔淨了!’”幾百年來,教堂裏一直在重複着這段話。麻風病人,無論是男是女,還是小孩,都應該與世隔絕,這種教義早已根深蒂固,被人們認爲是天經地義的。儘管在上個世紀,我們就發明了可以治癒麻風桿菌的氯苯藥物,對麻風病進行過廣泛地宣傳,但是直到今天,在我們許多人的潛意識裏,還是把麻風病人、艾滋病人當作社會的陰暗羣落進行防範,歧視、冷漠和排斥依然無法消除。社會文明的發展進步,在科學和物質方面確實得到了驗證,但是在人際的關懷與愛護方面,卻還顯得那麼蒼白、脆弱和令人困惑。

小說中的“島”,既不是現實生活中無法找到的桃花源,也不是消散在歷史煙雲中的邊城古鎮,更不是莫言小說裏荒誕不經的六畜輪迴的高密東北鄉,而是真真切切存在於我們每個人心中對愛的隔膜和疏遠。斯皮納龍格人被社會孤立,拋進黑暗無邊的大海中,時時面對着死亡的吞噬,但是他們卻並沒有放棄生命的尊嚴和生活的樂趣,他們對社會沒有一味地抱怨,而是有序地組織起來,依靠民主和自律的原則,自給自足、互幫互助、幸福頑強地生活着,創造出了人間的奇蹟。無疑,人性的光芒照亮了黑暗,孤島不“孤”,因爲打破了愛的隔膜,這些身處逆境的人們最終實現了生命的救贖。

英國衛報給這部小說的評語是:在最悲涼的情節裏,也始終能看到希望。巧合的是,這部小說的女主角——瑪麗婭和她的養女索菲婭,她們的名字,在西語中會自然讓人聯想到“聖潔”與“智慧”的意思。我想,讓我們在這部小說裏既唏噓落淚又反省自責並受到激勵的,不正是隱藏在我們每個人心中、對“愛與智慧”這一人性光芒最真誠的嚮往嗎?!

第二篇:《人性禁島》讀後感

《人性禁島》讀後感

《三字經》中有講過:人之初,性本善。另有一部分人認爲:人之初,性本惡。關於善與惡,兩個流派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爭執,但是好像大家都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如此的理論應該是哲學範疇的。即使沒有一個準確的標準指導者我們這麼沒有獨立意識的人,但是我們也可以滿懷着一顆嚮往的心去探求去生活去體驗。雖然咱們不是文學研究或者哲學愛好者,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把玩俚語和靠着哲學活着。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雖然我是一個無神論者,但是我卻篤信這句話。用這句話支撐着我大步大步向前行,不論自己的善遇到哪些惡意。同時,我也在傳播着這些能量,無論是答別人之疑,還是傳他人之功。

人性是醜陋的,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是前來受苦受罪的。森林法則源於何處,我不知道,本文向我們展示了這麼一部真實的森林生存法則。筆者生活經歷豐富,各學科知識功底較厚,筆觸細膩,說真話逢迎大家的閱讀慾望,不發表個人的意見以怕影響他人對故事的曲解。段落之間聯繫緊密,爲了方便讀者閱讀把文字分解成小段小段式,很爲狂躁的讀者們着想。直面惡心和血腥的事實,不避諱場面的陰暗,體現了對真實的敬畏。

對於本書的成功我有幾點看法:

1、 將人們拉到自己完全陌生荒島上,領略異土的驚險與艱難。

2、 滿足了男人對佔有慾、性等的虛榮一面。

3、 展示男性負責擔當,有智力又有魄力的一部鴻篇鉅製。

正如書名一樣,人性在改到是那樣的,脫離或者拋開該地方,人性就會複雜。在兩個人的世界裏什麼都變得可以,但是當有第三個人或者更多人的時候我們需要進行考慮。

戰爭、兇殺、野蠻、情愛,這些都是人們即嚮往又熟悉的,但是在精密的城市生活中,我們很難看到類似的場面,但是生物進化讓我們大腦越來越發達,我們還可以想象。作者選擇之面描寫,把讀者心中的癢慢慢勾出來,接着娓娓道來,將細節真正作爲細節來寫。身體的構造是各文學愛好者都喜歡玩弄的書寫的方面。高尚點的人不會往壞了寫,卑鄙的人才會爲了自己的個人利益去大肆描寫。作者很真實,也很巧妙地將人性脆弱的特點真實客觀地展示,這是一個善良的作者。

慾望是能夠剋制的,追馬一生戎馬,殺了不少的壞人,害了不少的動物,做過很多的壞事,使過很多的壞法子,想過很多的壞主意,但是又都是爲了生存或者說爲了生活的更好一些。總之這不失爲一本人心、性情初識的一本好書。

“當一種生命,結束另一種生命時,必須嚴肅而莊重,不得帶有興奮和雀躍。任何以此爲樂趣,而產生的微笑,必然遭受詛咒。娛樂生命者,只要也具有着申請,終將跳不出被娛樂的輪迴。”這是文中我比較喜歡的一句話,我認爲這就是一種昭示和感悟,也是對於世事輪迴的一種感應。多瞭解人性,我們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要忘記。

結局,兩個小未婚妻被訓練成兩個殺人高手,本真目的是爲了保護自己,給自己足夠的安全感。培養一個人好難,我們大家都笑哭了,隨即又笑了。

第三篇:人性的光輝

人性的光輝

讀《“諾曼底”遇難記》有感

剛學完這篇課文,我的心不由地顫了一下,我有些不甘心,難道這個偉大的船長就這樣消失了嗎?我有些不相信,以前我看書時,像他這樣偉大的人都會有一個好的結果。但事實就是這樣:偉大的哈爾威船長隨着他的輪船消逝在茫茫的大海中。

《“諾曼底”號遇難記》講的是1870年3月17日夜晚,“諾曼底”號冒着危險在霧夜航海,正朝格恩西島開去。突然間“瑪麗”號向它撞了過來,“瑪麗”號把它的船身剖開了一個大窟窿。這時候,人們半裸着身子,一片慌亂,爭先恐後地向救生艇跑去。哈爾威船長卻臨危不亂,果斷地讓奧克勒福大副拿着槍對着那些混亂的人們說:“哪個男人敢衝在女人的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當人們都被救出去以後,船長卻還站在船上,不願意離開,像尊黑色的雕塑一樣,毅然和船一起沉入了大海。

文章讀後,我心中涌起了一座豐碑、一個高大的英雄形象——哈爾威船長,他這種先人後己、捨己爲人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可能哈爾威船長也曾想過自己,只是但最後他還是下定了死亡的決心。能夠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別人的生命,那哈爾威真的太偉大了,要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啊!最使我感動的是最後一段,哈爾威船長一心只爲別人着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堅守職責,堅守自己的崗位,把船看作是自己的心血,自己的生命,做到船在人在,船亡人亡。合上語文書,這篇課文讓我感受到人們遇到危險的時候要鎮定,當船被撞破的時候,船長竟然忘了自己的危險,爲別人着想。他是那麼鎮定自若!一想到平時我遇到危險就大呼小叫,驚慌失措,而且有時也只想到自己是否方便,卻絲毫沒有考慮到他人的利益有沒有受損,我不禁慚愧萬分。看了船長的行爲,我明白了:不管做什麼事,總是要先想一想是否傷害他人的利益,是否對他人有利,而不是一味地以自我爲中心。哈爾威船長是真正的勇士,他那種高尚的品質,那種鋼鐵般的意志,使我懂得了很多,並且不斷激勵着我,在學習上和生活中不斷努力前進。

哈爾威船長啊,我爲你驕傲!我爲你自豪!您那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將成爲我做人的標準;您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生活的楷模。

第四篇:人性的光輝

人性的光輝

歷史睡了,時間醒着;世界睡了,你們醒着。思緒穿過歷史的星空,去見證那一幕幕驚天動地的悲壯,去觸摸那一個真實而高貴的靈魂,爲心靈尋找正確的方向,去感受人性的光輝。

很多時候,我們都輕易地忽視了陽光的溫暖,或許是習慣了歲月的冰冷,但我們必須堅信溫暖依舊是青春的主流,人性的光輝永遠在黑夜裏散發出熠

熠光亮,爲我們照亮遠方的路。

“人生最有意義的事就是工作,人可以通過工作獲取知識,得到自信。”這是一位默默奉獻者的真實寫照。

一滴水可以詮釋老井的甜美,一抹綠可以證明生命的存在。王靜正是從這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才構築了一個愛崗敬業,工作踏實的好榜樣。

試想如果一個城市衆生皆爲利來,公共機構缺乏人文關懷,城市就不是人居的港灣,乃是流動着冷漠和吞噬弱者的圍城黑洞。我們不習慣這種人世的冰冷,我們堅信溫暖依舊是主流,奉獻依舊是時代前進的主旋律。因爲我們期待有更多的王靜涌現在我們身邊。

在這個節能減排迫在眉睫的時代,王靜積極舉起節能減耗的旗幟,從工作上踐行了這一宗旨,節油4萬餘升,被譽爲“節油王”,爲建設節約型交通行業貢獻着自己的力量;在這個以人文關懷爲主色調的今天,王靜以自己最優質的服務打動着每一位乘客的心。她總是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放在心中最神聖的位置,“安全至上”是她對每一位乘客的莊嚴承諾。

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工作着並快樂着。是她用自己最樸實的行動感動着我們。我們也應該總結六點:微笑多一點,語氣柔一點,度量大一點,儀表美一點,服務好一點。我們也該將王靜的精神貫穿到我們工作的每一天,從工作中的點滴做起,提倡勤儉節約。對電燈,電腦,電話的使用以及空調、複印紙的使用都應該響應節約的號召。

她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業績,點點滴滴都值得我們欣賞並學習。。

歷史不會忘記這些最可愛的人,昔日的繁華早已被歷史的風霜雪雨磨洗得只剩下痕跡了。唯有這些最可愛的人甘於奉獻的精神爲我們豎起了不朽的豐碑。

我順着時間的長廊往前走,看見了雪災中抗冰保電三英雄:周景華,羅海文,羅長明。在那個寒冷的季節,是他們用自己樸實的手築成一條光明通道,在黑暗的夜裏給人民送來光明。那城市的燈火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在任務面前,他們誰也沒有斤斤計較;在危險面前,他們誰也沒有退縮,沒有哪一種力量能讓人如此震撼。冰冷的鐵架無情地倒下,他們的生命竟如此迅速地傷逝在這一片蒼茫的雪色中。那三頂工作帽永遠地留在了雪地裏,他們的鮮血把雪地染成一片殷紅,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三位抗災英雄,爲所有人樹立一座豐碑。是他們,溫暖了整個冬季;是他們,燃燒了生命,雖然縮短了生命的長度,但卻拓展了生命的寬度。一國總理一鞠躬的方式表示了對英雄家屬的慰問,而我們更應該銘記他們,記住他們人性的光輝。

令我們感動的不只是這些。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震碎所有中國人的心。家園破碎,同胞罹難,沒有合適的語言,沒有恰當的表情,任何形式都不能哀傷,任何哀傷都不夠沉重。在這次地震中,所彰顯的組織意識和推己及人的普世情懷令人感念。於慌亂中的堅毅,於悲痛中的自持,於行動中的凜然向前。在這場災難中,正因爲有了這樣行動積極的公民而無懼世事無常。

大愛無言,是溫暖是扶助是奉獻,她也許無聲卻動情。他們人性的光輝如正在傳遞的奧運火炬,點亮了途經的每一座城市,每一個心靈。

歷史不會遺忘他們,他們的一片丹心已譜寫在汗青之上,我們爲之動容。我們所銘記的還有霞蔚長空警魂不朽的任長霞,大山深處的支教者徐本禹,俯首甘爲孺子牛的牛玉儒,馬班郵路的堅首者王順友,蹬三輪助學的白芳禮。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爲了人民,甘爲駱駝;與人有益,牛馬也做。是他們用自己的人生譜寫了最壯麗的生命之歌,他們人性的光輝將永遠閃耀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作爲一個國人,作爲工作在隨嶽高速公路的同志,我們要見賢思齊,做好自己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共同奏響爲人民服務的讚歌,更當礪精圖治,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爲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第五篇:人性的光輝

人性的光輝 更多議論文例文

地震無情人有情,汶川大地震,又一次考驗着中華民族,相信我們可以共度天災!向所有受災人民問好,送去熊的真摯祝願!

災難,是無情的。它可以震裂大地,可以摧毀文明,可以傷害生靈,但是,在有情的中國人面前,它算不上什麼!

解放軍的救援

在得知地震的消息後,他們用空降或強行軍或是水路,快速到達災區。空降的他們,是從5000米的高空跳下;急行軍的,他們用22小時,行軍90多公里;水路的,是在激流勇進他們,在路上肯定遇到了許許多多的艱難險阻,到達災區後,又來不及休息,他們的精神支柱,是什麼?

醫療人員的救治

隨解放軍行動的,還有一些醫療人員,在努力救助傷員,他們深知地震可能帶來瘟疫等疾病,自己可能被傳染上,但他們還是毫不猶豫地去了,有的人,竟來不及吃飯和休息,太疲勞時,有些醫療人員竟自扇耳光提神,有些人雖身在災區,卻救不了自己的親人!爲什麼,他們會這樣做?

其他人

各界人士紛紛解囊相助,血庫爆滿,抗災物資如浪潮般奔向災區涌去。一方有難,由八方承擔。綠絲帶,黑絲帶,黃絲帶行動,愛心義賣,演唱會,燭光紙船,全國哀悼日,他們,表現了什麼?

面對災難,生命是脆弱的,但在大愛面前,生命是頑強的。廢墟前閃耀的,是人性的光輝啊!

相關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