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九年級三國演義讀後感

讀後感2.84W

九年級三國演義讀後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這首《臨江仙》出現在我的視野裏,耳畔就彷彿響起古典劇《三國演義》中楊洪基那深沉而雄渾的音調,令人神往,令人神思。下面爲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三國演義讀後感,請您閱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1

人是有競爭意識的動物。古往今來,多少國家爲了競爭領地而爆發戰爭,最終結果總是強大的國家贏得地盤,而衰弱國家要麼被強國吞併,要麼被縮小地盤。《三國演義》講的就是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戰爭。

《三國演義》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東漢末年,天下紛亂。先是宦官把持朝政,後是黃巾作亂。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爲了一統天下,各自建立了魏、蜀、吳國,之後便是三國鼎立的階段,於是漢朝滅亡。此後,各國一直在爲爭奪領地而爆發戰爭。諸葛亮病亡後,魏國勢力越來越大,不久,蜀國於魏景元四年(263年)滅亡。接着,泰始元年,司馬炎改國號爲大晉。最後,在太康元年(280年)大晉滅吳國。

自此,三國歸於晉帝司馬炎。古代人們競爭領地,現在人們競爭學習。其實學習和打仗的道理是一樣的:優勝劣汰。於是,我與我的同學開始了學習上的“戰爭”。五年級下學期開學後,學習“戰場”上的火藥味挺濃。我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袁婧怡。誰知學期伊始,她數學期初卷和英語一單元卷竟然連得兩個滿分,給我了一個下馬威,嚇得我心驚膽戰。

還好袁婧怡的後勁不足,過了幾天她的成績馬上一落千丈,給了我超越的機會。我心想:袁婧怡的弱點就是成績不穩定,一會好,一會差;我的成績雖然不十分出衆,但是成績一直不錯,而且很穩定。我要保持這個狀態,打個漂亮的翻身仗。你看,學習真跟打仗似的,得有勇有謀。轉眼間,半個學期過去了,我的成績一直在優、良之間徘徊,下半學期,袁婧怡的成績穩定起來,似乎已經察覺出期末臨近了,期末考試要是考砸了,她的家長肯定沒好臉色給她看。於是,她比平時更努力用功了。在她的帶動下,我也用功起來。我們倆開始了暗暗鬥爭,覺得非分出個高下不可。

終於,期末考試這一難關被我們攻克了。我和袁婧怡的成績都很不錯。我懸了一個學期的心終於放下了。三國時期,多少英雄好漢爲了幫助祖國統一天下而灑熱血;二十一世紀,多少學子爲了將來的美好生活而寒窗苦讀。只有努力與別人競爭,未來才能更加美好!

三國演義讀後感2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這是三國演義的大概內容。但其獨特的內涵和姿態各異的人物形象確是千古的佳話。

初讀三國我只知江山破碎,豪傑輩出,結盟立誓,談笑風生,讓我如此嚮往,如此癡迷。且看關公溫酒斬華雄,張飛長阪震曹兵,子龍單騎救主。蕩氣迴腸,彷彿歷歷在目。再讀三國,我只知英雄悲劇處讓我心酸,白帝託孤,一時的大意斷送了整個國家的前程。諸葛武侯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撐起一個國家,一片江山。

鄧艾翻山越嶺,來到了蜀國的腹地,卻見諸葛武侯碑: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可見他料到了未來之事,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我覺得他悲劇的地方讓我傷感。出師未捷身先死,沒能看到國家的繁榮,令人可悲。寇第斯曾說:“書籍乃世人累積智慧之不滅明燈,”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帶來的溫暖,它字裏行間蘊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讓人深刻體會到它透露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匡扶社稷,兼濟天下”的思想。這種思想與我內心深埋的理想交織、碰撞,產生共鳴,激盪出串串亮麗的火花,鼓勵我爲實現生命的價值而拼搏、前進……當我第三遍讀三國時,我發現每個人身上都蘊含許多哲理,呂布的有勇無謀,見利忘義。即使他武功再怎麼高強也絕對比不上關雲長的忠義兩全。曹操的從諫如流,求賢若渴奠定了他一統河山,號令天下的地位。

姜維的身先士卒,鞠躬盡瘁一統河山的宏偉志向,維持了蜀漢的江山。劉禪的無能卻斷送了這一切切的一切。看來賢明的君主永遠比掌握大權昏庸的君主強。縱觀歷史長河,唯有任用賢才,遠離小人,方可以使國家經久不衰,國泰民安。問何人仰天長笑,嗟嘆歷史,追逐日月,在書中探尋那不安的歷史。千萬讀者此時定和我有一樣的感覺,品三國戰火,嘗人間心酸,嘆英雄早逝,恨未逢亂世,縱使一刀被斬,縱使爾虞我詐,也可馳騁戰場,領略豪情壯志。

三國作爲我們崇拜的對象,作爲我們茶餘飯後的佳話,已流傳千古。現在更有易中天品三國,帶我們區別小說與現實的差距,無論怎樣,這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將會永留歷史

三國演義讀後感3

已經忘記了上次翻開三國是什麼時候了。一年前?還是兩年前?多少有些記不清楚了,彷彿這個給我打開中國歷史大門,點燃我對歷史興趣的書籍不曾看過一樣。從最開始的圖畫版本,再到純文字描述,再到文言文描述,一步步的深入,還記得那個時候自己是多麼的喜悅。就好像站在旁邊看着劉皇叔與曹阿瞞煮酒論英雄,看着關二爺過五關斬六將,看着諸葛滿面滄桑無奈的病死五丈原。如今想來,感慨萬千。那個世界離我已經很遠了,但是而今回味卻彷彿從未離開。所以呢,想寫一篇真正的讀後感,就像爲那段璀璨的大爭之世浮上一大白。

大漢,這個朝代有多偉大實在不容贅述。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硬的國家。漢武帝用他一生的征戰給這個土地上的人民留下了暴虐的基因,無數年的戰爭無數次的勝利給了這個民族回味至今的驕傲自豪。這個朝代的歷史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豪言壯語。“凡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爲漢土”漢宣帝劉病已自豪的將整個已知世界納爲版圖。陳湯遠赴千里,將單于的頭顱拿下“敢明犯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的霸道直至今天仍然爲人傳誦。但是,物極必反,盛極而衰。天下大勢本就是分分合合,兩漢四百年,也終究要落下帷幕了。

三國演義的敘事巧妙而有內涵。或者說歷史的發展本來就具有戲劇性。第一章,國家大義與江湖俠義便清楚的展現出來。關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而不顧日後的顛沛流離。劉備漢室宗親,雖以織草鞋爲生,但‘位卑未敢忘憂國’始終以國家大事,漢室復興爲己任。而張飛,雖是一殺豬戶,但是胸懷四海,爲人光明磊落。三人的偶然相遇,卻彷彿是歷史安排的必然,在那漫天飄落的桃花下,許下了一個跨越歷史的諾言。直到現在,每每讀到此處,我都不禁感嘆命運的奧妙,倘若這三人沒有遇到,或者說沒有結拜,那漢末的江山會少多少精彩,華夏的歷史又會少多少的璀璨!

一柄青龍偃月刀劃開了三國的序幕,一杆丈八蛇矛刺破了戰爭的硝煙。這一刀一矛打出了皇叔的威名,積攢了大爭之世存活的資本。或許,假如,何國舅沒有過激的除掉奸宦,歷史將給大漢帝國:‘這個中華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更多的時間’。可是,這只是假設,當何進被殺,董卓入京的的剎那,帝國的皇冠已然掉落,歷史已換了顏色,變了滄桑!

黃巾之亂已經平定,諸侯討董大軍卻剛剛開撥。十八路諸侯叩關逼戰,但在華雄的刀下卻顯得那麼無力。這個時候,那一刀彷彿劃出了玄奧的軌跡,‘溫酒斬華雄’從此英雄天下知!

每每讀三國,都會感嘆敬佩羅貫中的文筆,彷彿每一章在書寫歷史的同時,也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奸詐如董卓,驍勇如呂布,卻被王允老兒小小的連環計而征服。貂蟬的閉月之貌真的令人如此心往?還是這假父義子之間有着難以言喻的裂痕?總之,在那一句‘我兒奉先何在時?’刺出的那柄方天畫戟,真真正正的拉開了天下紛爭、諸侯混戰的序幕。

提起三國,誰能忘記那個曹操,那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孟德。或許在三國中他是反面一號角色,但正如他所說卻被天下所棄的一樣,‘倘使天下若沒有孤,那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孤。’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到老,或者說“虎豹之子,雖未成年,卻有食牛之氣”,這位初衷爲“漢徵西將軍”少年,當他拿起七星寶刀勇於去向董卓出刀時,他已然出現在了歷史中,他的存在必定會在漢末留下重重的一筆。機智、勇敢、胸懷四海卻又梟雄本性。這樣的曹操怎能不崛起於天下?!

時勢造英雄。所謂大爭之世,必然伴隨着英雄的層出不窮。傳說中三國時期七殺、破軍、貪狼,殺破狼齊聚,引起近百年血殺。現在每次讀完三國,我都會思考莫非三國的英雄窮盡了華夏大地數百年的靈氣,否則爲什麼在三國後期會被司馬氏奪了天下,爲什麼在五胡亂華時期華夏大地僅有冉閔一個英才?回想三國,就如春秋戰國時期人才不絕,謀臣如雲,武將如雨。袁紹、袁術、孫堅、孫策、張繡、陶謙、劉表、公孫瓚,當然還有視天下英雄如無物的孟德和仁義滿天下的皇叔,以及繼承父兄基業雄霸江東的孫權。這些人傑,他們或強或弱,或好或壞,但無可否認,他們是三國爭霸的主角,纔是歷史的書寫者。更不能忘那多智近妖的孔明,‘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有磐磐大才但壯志未酬的鳳雛;那個多才多藝,赤壁之戰敗曹軍鼎立三國的‘曲有誤,周郎顧’的俊公瑾;還有讓曹操赤壁後大哭‘倘若奉孝安在,我何至於此’的鬼才郭嘉;還有飽受爭議,延漢室2020年國祚的毒士賈詡;還有法正、張昭、荀彧、田豐……等等,這一位位智安天下,謀定蒼生的智者,爲亂世添下多少波瀾!更不能忘以一己之力戰諸多大將而從無敗績的奉先;還有那長阪坡單騎救主的忠義趙雲;大戰三天三夜的馬超與張飛;百步穿楊,箭無虛發的老將黃忠;還有虎癡,典韋,張遼……這一個個勇猛無雙的將軍。還有那騎射無雙的白馬義從;銳不可當的先登死士;攻無不克的陷陣營;名震天下的虎豹騎;。名將如雨,強兵如林!在天崩地陷的亂世中,他們縱橫馳騁在中華大地之上,掀起了無邊烽煙!亂世操兵戈,男兒當稱雄!

少時看西遊,老來看三國。以前對這句話懵懵懂懂,而今想來別有一番滋味。當中國人再爲林肯一生的挫折和成功所喟嘆並俯首而拜時,又可曾想到劉皇叔。皇叔或許血統尊貴,但他的成功史簡直就是屌絲的逆襲。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他最瀕危的時刻妻兒離散,兄弟不見。但,就是漢室復興,天下安定的畢生志願卻鼓舞他一步一步向前衝,永不言敗的努力。他投靠過很多人,但是就是因爲他這種信念,他投靠過的人強如雄霸天下的袁紹都身死家滅,唯有他最後取得了成功。爲了這份大義,他胸懷四海,在關張都憤怒的情況下鍥而不捨,三顧茅廬。終於定計三分;在弱小之時生命況且難保之際血詔殺曹操;在大家都絕望的時候堅守希望。蜀漢蜀漢,正是這位織草鞋爲生的男子用一生的信念與生死之間無所畏懼的勇氣創立的。那麼想想現在的我們,家庭圓滿,社會安定,卻還在爲一些失敗而悶悶不平,還在爲生活些許不公而懷恨在心,又怎能不愧愧而不敢言?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這位江東的碧眼男兒,懷揣着胸懷天下的夢想,於弱冠之際接過父兄大權,從此坐斷東南,看天下紛爭。在江東的土地上,有着他父親的血水,兄長的汗水。年雖幼,但他硬生生扛起了江東的大旗,在張昭與周瑜的輔佐下邁向了中原。赤壁之戰,他打出了父兄的威名。蜀吳之爭,他平滅了劉備的夢想,加冕稱帝,“兩漢四百載,分爲魏蜀吳”他讓三足鼎立真真正正的成爲了三國。不畏強敵,在最困苦的時候不苟且偷生,臥薪嚐膽,韜光養晦。不怪千百年後,滿懷韜略卻因南宋朝廷的畏畏縮縮而無用武之地的辛棄疾大唱那句‘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寧教我負天下人,也休叫天下人負我”,忠奸難辨,善惡難分。這一句話打開了曹操爭霸的生涯,也留下了千古以來的褒貶不辨。‘天道不仁,以萬物爲芻狗’那麼曹操呢?他的存在讓漢室繼續綿延,但卻是他的兒子徹底的毀滅了大漢。不過縱然種種也改變不了曹阿瞞對歷史的貢獻。他唯纔是舉,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漢代對世家的依賴。他南征北戰,基本結束了漢末的亂戰。掃定北方蠻夷,鎮壓烏桓鮮卑。最難忘的是官渡大戰,面對數倍於己的袁紹大軍,曹操沒有懦弱與退縮,沒有害怕與苦惱,抗住壓力,鼓勵臣子。終於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袁紹,奠定了他北方霸主的真正地位。“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以其寬廣的胸懷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不懈追求,開闢了一條直屬於他的成功之路。不能否認他的多疑與敏感,但是,千古功名自有後人評說。當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時,又有幾個人想起,他年少時的夢想是死後墓碑上刻下“漢徵西將軍之墓?”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杯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飽經滄桑的楊慎不會想到他的詞句會是這個波瀾壯闊時代的開卷語。但是歷史總是巧合而又充滿趣味。這首的開卷詞道盡了三國的興衰或者說是歷史的滄桑變化。曹操的用兵如神,劉備的仁義無雙,孫權的氣吞天下,誰能想到會被司馬氏一統中華。名將如雨,強兵如林的蜀漢大地又怎會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尷尬局面;氣吞中華的曹氏家族又怎會亡於司馬一脈!每次看到最後一章‘三國歸晉’的時候內心總是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憤慨,更有一種‘世事難料’的滄桑。這個時候,腦海中總會浮現三國征戰的鐵與血,諸侯混戰的冷與熱,迫不及待的想要再看一遍,再重溫一下屬於男兒的熱血與激情!三國,三國!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三國的世界固然精彩,但卻是用百姓的鮮血堆積而成,那一個個成就下都是百姓的苦難。我愛三國,但我也恨三國。愛他的精彩,也恨他的精彩。但是,無論如何,三國的歷史已早已刻進了中華民族的血液,融進了骨髓,銘記在靈魂深處。而知今天,三國真正需要我們學習的是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那種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男兒氣概,那種謀定而後動的處世風采。不拘泥於古,不困擾於今,不爲今日一時之失而惶惶不可終日。最重要的是守護這來之不易的和平,不再讓那“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慘事再次發生。

最後,突然想起一句喜歡的詩來做結語,“提籠忘採葉,昨夜夢漁陽”。

三國演義讀後感4

狼煙紛起,戰鼓擂響。箭在弦上,男兒爲何不拔?

塞北秋風,江南杏雨。江山如畫,英雄爲何不爭?

佳人亂世,笑靨如花。傾城傾國,你卻爲何不得?

書中最令人扼腕的是劉關張這三兄弟。從桃園結義到赤壁破曹,從千里單騎到敗走麥城,從長坡一吼到夜戰馬超。雲長說:“即使大哥什麼都沒有,我也要去投奔他。”不論做什麼都以他大哥爲準,他可以對誰都不好可唯獨要對大哥好。只因爲他有義。他桀驁不馴卻只對大哥忠誠,當知道自己的二哥被殺,就算打也好罵也好,這個仇我也要報。結果被手下所殺。這三人從書之頭卻沒有走到書之尾。敗走麥城,心不甘;身首異處,恨無奈;兄弟相死,淚滿行。塞北風,吹散了他們的呼吸;古箏曲,嘆不完他們的一生。他們兄弟之情所融合成的那一縷英魂。依舊是那麼的有情有義,生死不分。忠誠之魂,永久不滅。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諸葛孔明,人稱臥龍先生,被劉備所感動,拜爲軍師。爲表忠心,獻出隆中對;爲得赤壁之贏,孤身犯險,舌戰羣儒;爲對抗司馬懿,冒險一搏,演唱空城。統一全國是他畢生之夢,當劉備臨終託孤時,他發誓定會輔助劉禪,完成統一大業。這個人,他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最終油盡燈枯,耗盡了他全部的力氣。即使身已死,可他對蜀漢之忠,對劉備之忠,永久不止。

他是英雄,有膽去刺殺董卓;他有志向,只爲一統天下。雄心之魂,傳古至今,但凡有志者,皆全有之。曹操,一位傳奇之人,在三國之中,個個有雄心,可唯獨他的雄心是那麼雄厚,直抒撲面而來殺陳宮,滅呂布,就連袁紹,漢獻帝之妃都成爲了他的踏腳石。怎料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壯志卻未酬,可時間是公平的,最後他的壯志化成一縷英魂,永久不滅。

大夢方醒,百年長,不過彈指一揮間。羅貫中以情爲墨,以義爲紙,拾起“人生壯志”這支筆寫出了人物百嘆。關羽的忠,爲後人嘆;諸葛的智,爲後人敬;孟德的雄,爲後人佩。他們有壯志,有情義,只最終逃不脫命運。羅貫中不禁寫出了人物姿,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一縷英魂,或忠或義,或智或才,不過是這其中無數人的結合體罷了。

愛無痕,情無邊。歡笑淚眼共牀眠。

人已去,情卻在。一寸離腸千萬結。

時已逝,間無隙。一縷英魂到永久。

三國演義讀後感5

在悠久的中國歷史中,燦如星河的古詩詞文化裏有不少文人雅士,他們書寫了一首首,一部部不朽的經典名作。其中,我最爲喜歡的就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很生動地反映了東漢末年間中國古代這段歷史的政治生活和軍事生活。在這本厚厚的書裏,記載着許多的人物,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武藝高超的呂布、忠心耿耿的關羽、威猛忠心的趙子龍、謙卑有禮的劉備……每位人物作者都描寫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了他們的性格特點,讓人讀罷不能忘懷,使我真實地感受到了那段被封塵已久的歷史故事。

心懷天下的賢者劉備,他爲了能解救生活在水生火熱中的老百姓而三顧茅廬,以爲一段佳話,這是多了不起呀!雖然前兩次的拜訪都沒有見到諸葛亮,他仍舊堅持去了第三次,室外大雪紛飛,天寒地凍,這一些都沒有使他退卻,他還是耐心謙遜地站在門口等待,毫無怨言,最終得到了諸葛亮的鼎力協助,成爲三國中的一方霸主。而文中裏另一個主人公我就更加欣賞和喜愛了——諸葛亮,字臥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知人善用,忠君愛國,是一位十足的智者。書中他似乎無所不能,令人欽佩。空城計騙過狡詐多疑的司馬懿,設計騙取曹操敗走華容道,草船借箭、火燒連營、七擒七縱孟獲大塊人心,一計連一計,一環套一環,讓人不得不連連稱讚,拍手叫絕!可當我看到諸葛亮病死的那一段時,眼淚又不自覺地就流下來,爲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作爲所感動,爲他的忠君忠主所敬佩,他這樣的一個人才並沒有功高奪主,自立爲王,而是選擇盡忠於新主,哪怕這個新主庸庸無碌……這讓我想起諸葛亮嘔心瀝血所寫的《出師表》:“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多麼得可歌可泣,多麼得感人肺腑!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劉備的仁、關羽的忠、張飛的義和諸葛亮的智。那些層出不窮的智慧謀略、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英雄主義的人格精神,都展現了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文化。親愛的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你願意和我一起來讀讀這本書嗎?我相信你也一定會喜歡上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