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餘華兄弟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2.94W

餘華兄弟讀後感(多篇)

餘華的《兄弟》讀後感1000字 篇一

前些時間在同學的推薦下看了餘華的《兄弟》。有些好的東西,就是讓人想要一口氣讀完,可讀完後,心卻久久不能平靜。《兄弟》這本書給我的就是這種感覺。

小說上部描述了在狂熱、浮躁,冤假錯案滿天飛,一對患難夫妻不離不棄,榮辱與共相濡以沫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而兩個小主人公之間純樸、執着的兄弟情更是讓人動容。正是這些人間的至純真情,吸引着讀者不斷的往下看。上部塑造了一個完美的人物:宋凡平,一位身高一米八五的中學老師。在一次劉鎮的最高規格的籃球比賽上,一記驚世駭俗前無古人的扣籃成了當地的英雄,並自然地獲取了李光頭母親李蘭的芳心,沒多久兩人便成了親,李光頭和長他一歲的宋鋼也成了好兄弟。

宋凡平還是一個威風八面的旗手,後來被認定爲地主後代,受到常人無法忍受的折磨。李蘭去上海醫院看病,尚不知宋凡平已經成了階下囚。後來,宋凡平爲了履行去接妻子的諾言,不顧一切地從大牢內逃跑,卻被趕來的紅衛兵在車站活活打死。看到這裏,我不禁想到那種血肉模糊的畫面,讓我潸然淚下。那個時候的人命就如草芥一般,說不要就不要了,多麼殘忍吶。再後來,李蘭回到劉鎮,面對丈夫的死訊,她不哭不鬧,可誰又知道她的心早已跟着丈夫去了天堂。按劉鎮的風俗,女人死了丈夫一個月之內不能洗頭,李蘭卻整整七年沒有洗頭,只是一直在頭上抹髮油。沒人知道她對宋凡平的愛比海還要深。李蘭在李光頭十四歲那年得了尿毒症,臨死前她對宋鋼囑咐要好好對待李光頭,不要讓他走上歧路。結尾,宋鋼在李蘭的墓前,哭道:“媽媽,你放心,我會一輩子照顧李光頭的。只剩下最後一碗飯了,我會讓給李光頭吃;只剩下最後一件衣服了,我會讓給李光頭穿。”

特殊時期的愛情和友誼總是令人感動的。

下部寫得相當現實,甚至有些冷酷。從李光頭自私自利,爲達到自己的利益,不惜犧牲兄弟的感情,到宋鋼與林紅終成眷侶;從李光頭辛苦創業由窮苦不堪到富甲一方,成爲劉鎮的GDP,到宋鋼到處流浪兜售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藥品。還遭受身體上的折磨,辛辛苦苦賺了三萬塊錢想和妻子過好日子,回家卻發現妻子已經跟了自己的兄弟,絕望下臥軌而死······讓人讀來忽喜忽悲,突然高興至極,突然又抹眼淚。以至於我在看這本小說時,我父親都覺得我莫名其妙。

正如餘華先生自己在後記中寫的一樣,下部寫的是一個倫理顛覆,浮躁縱慾和衆生萬象的時代,雖然誇張了些,但也深刻的反應了現在現實社會的一些醜陋的社會現象,值得我們去深思。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如何在一片浮躁中把握自己的心靈,從容地走好屬於自己的道路,這纔是餘華先生的《兄弟》給廣大活在富與窮之間的人們的啓示。

餘華兄弟讀後感 篇二

看完了餘華的《兄弟》,很多人呢都有這樣一個共鳴,是時代錯了還是我們錯了?這個問題很難說,對與錯在與我們個人怎麼看待,也許帶給我們的並不全是絕望,關鍵是看我們有個什麼樣的心態,用一個什麼觀念去看,李光頭和宋鋼小時候的兄弟之情表現的更爲真切和感人。下一部是他們都長大了兩個人相依爲命,如果沒有林紅的出現,他們也許會一直好下去。在他們兄弟兩人和林紅之間體現了英雄難過美人關。但是他們在最後的結局中至少也是醒悟了,也許最終所要表達的只有作者本人最清楚,留給我們讀者的就是無限的思考和感慨,這未必不是一個好的結局。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要經歷許多無法選擇的命運,和命運討價還價,不是妥協就是勝利。有時候,作爲一個掙扎在底層的小人物,或許是幸福的。也許生活就是在愛與恨,笑與淚,慾望與壓抑,掙扎和打擊之間艱難向上,這是我們本質上都無法選擇的,只能默默彼此祝願一路走好!

餘華的《兄弟》讀後感1300字 篇三

品完了餘華的《兄弟》,沒有震撼,只剩悲涼與無奈。

《兄弟》分上、下兩部,講述了江南小鎮兩兄弟李光頭和宋鋼。這是兩個時代相遇以後出生的小說,那是一個精神狂熱、本能壓抑和命運慘烈的時代,相當於中世紀的歐洲。後一個是現在的故事,那是一個倫理顛覆、浮躁縱慾和衆生萬象的時代,更甚於今天的歐洲。一個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經歷這樣兩個天壤之別的時代,一箇中國人只需四十年就經歷了。四百年間的動盪萬變濃縮在了四十年之中,這是彌足珍貴的經歷。連接這兩個時代的紐帶就是這兄弟兩人,他們的生活在裂變中裂變,他們的悲喜在爆發中爆發,他們的命運和這兩個時代一樣地天翻地覆,最終他們必須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

《兄弟》的開頭多少有些惡俗,這也許是這部小說遭受批評的一大原因。套用何所依先生的話就是“實在太爛了”。光“太爛了”還不夠,前邊還加了個“實在”兩字。但越往下看,我對這本書的思考就越來越多,看的也越來越深。同學和我同一天開始讀這本書,卻早我幾天看完。她說:“你怎麼還沒看完啊!”我說:“你那是看書,我這是品書。價值觀不同。”她戲說:“餘華的文字很淺顯,不用品就能懂。”我冷笑,不以爲然。

終於,當“本書完”這幾個大字出現在我眼前時,我笑了。合上書,閉上眼,我開始從頭回想:這本書,究竟“寫”了什麼。很明顯,餘華想寫的不僅僅是那一個個令人反感的“少兒不宜”鏡頭,可我一時間又找不到些合適的詞句來斷奪這本書的主要目的。個人感覺,餘華更多地是以這所謂兄弟倆的不同命運來詮釋在社會變化的大潮中,人如果按照傳統的觀念和道德來按部就班,早晚會遇見天理人慾的衝突。這本書寫的還有人性的衝突,包括固守和變革,選擇與放棄,精神與物質生活。也不過是最好的人性試煉場。

作者刻畫那原本貪婪好色到後來不懈奮鬥,讓我從聞之作嘔到萌生敬意的這麼一個人,目的何在?宋剛憨厚老實,憨厚老實到了有點“傻”的程度。他的生活中心一直在別人身上,換句話說,他生命中的主角從來都是別人,()自己只是在某一瞬間當過瞬間的主角!這麼一個人。

突然想起了小時候在書城的一幕。當時爸爸帶着我,給我選了幾本書,其中有餘華的《活着》。準備離開書城的時候,看見一旁有一羣人圍着,最前面放着一摞一摞的《兄弟》,記不清是籤售還是什麼了。喜歡湊熱鬧的我擠進人羣準備瞧瞧這餘華的另一本書寫的是什麼。可是還沒等我拿起書,工作人員就走到了我面前,說:“小朋友,這本書不適合你看。”當時的我只好灰溜溜的走了。現在想起來,對那個工作人員,我不知該作怎樣評價。雖然書中穿插了種種所謂的“少兒不宜”,可是金子始終是金子,仍會發光。那個工作人員實不應侵佔我閱讀的權利。只要撇開次要,看到主要,以清透的頭腦來品析即可。

李光頭,宋剛……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要經歷許多無法選擇的命運,和命運討價還價,不是妥協就是勝利。有時候,作爲一個掙扎在底層的小人物,或許是幸福的。也許生活就是在愛與恨,笑與淚,慾望與壓抑,掙扎和打擊之間艱難向上,這是我們本質上都無法選擇的,只能默默彼此祝願一路走好!

一部感動到自己落淚的小說。現實總是讓人難以接受,甚至無法承受。或者說,失去了,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後悔永遠是上天對於放縱的懲罰。

餘華兄弟讀後感 篇四

偶然間讀到餘華的長篇小說《兄弟》;餘華是中國享譽世界的當代作家,作品獲得過法國、意大利、德國等國的文學獎。這《兄弟》確也吸引人,本想着消遣着慢慢看吧,結果看着看着就欲罷不能,五十多萬字,三天看完。之前剛看了好些明清時期的長篇小說,暗自發誓:長篇小說暫休矣,否則,有損健康,一拿起來就放不下,非得一氣呵完,搞得眼也花了,脖也僵了,腰也酸了,長此以往,豈不廢了;沒記性啊,抓起個《兄弟》就將那暗誓拋去了九霄雲外。

話休饒舌,分享一下這部作品的特色吧:那筆法甚是不同尋常,除了着重描寫暴力、血腥、醜陋這些人類現實的陰暗面,竟然還有骯髒,而且是極度的骯髒,比如:像雪花點密集的蒼蠅,臭氣沖天的大糞坑。

作者毫不惜筆墨地細緻描寫渲染營造這樣的情景,看得我特麼陣陣作嘔,簡直是挑戰我的心理極限。好在磕磕碰碰地闖關後,感受到的仍是作品的魅力—透過陰暗反襯出陽光的溫暖,透過非常態、非理性反襯出智慧、理性的可貴;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卻深刻反映着劇烈動盪時代中人性的美與醜。

餘華兄弟讀後感 篇五

以前讀過餘華的《活着》,看了心傷至極。人在不幸的時候看一看,也就覺得幸運了。《活着》文風樸實,語言緊湊,娓娓道來如吮苦膽,汁液入口流入身體,沁進心田,久久地浸潤泡脬了人類的良知,心酸和同情伴着眼淚一汩汩涌出,好一個“慘”字了得。

《兄弟》一樣的慘,但不那麼嚴肅,讓人聯想到“三毛流浪記”。“三毛”是一個人苦,《兄弟》是哥倆一塊兒苦,共同的是一種漫畫版的諷刺風格。“三毛”兒童元素多一些,《兄弟》成人色彩重一些,而且是“重口味”。

《兄弟》是餘華沉寂10年之久的著作,一出生就倍受關注,可也是“兩重天”境界。一方面是普通讀者的萬般寵愛,一石激起了千層浪,浪裏個浪,各有各的浪味;一方面是專業讀者的失聲,以及評論界的啞然,偶有發聲也着實沒什麼高度評價,爲此還在網上幹仗。

故事的梗概,講的是江南小鎮小青年李光頭廁所偷看女人被抓,而十幾年前他親爹正是因此淹死在糞坑,被一男子宋凡平撈了屍體送回。李光頭媽李蘭後來和喪妻的宋凡平結合,李光頭和宋凡平之子宋鋼成爲兄弟。宋凡平被迫害慘死,塑造了一條硬漢好漢形象,催人淚下,令人憧憬。李蘭時隔幾年去世,兩個孩子相依爲命,在兩個時代動盪下,因一個女人李紅激起一片漣漪,李光頭奮而直追,卻讓宋鋼接到了繡球。20年後天地一變,李光頭風起雲涌、富可敵國,宋鋼疾病纏身、窮困潦倒,又發生了一些倫亂之事,一曲兄弟情貫穿始終、貫穿生命、貫穿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