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我的大學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4.17K

我的大學讀後感【精彩多篇】

我的大學讀後感 篇一

陪同母親輸水的時候我帶上了高爾基的三部曲,其實我早就想讀下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了,記得國中的時候學過高爾基的《海燕》,與暴風雨搏鬥的海燕形象就映在我心中。

看完高爾基的這三部曲後,感覺很震撼,這不是在描寫一個人也不是在訴說一件事,高爾基把一個社會擺在了讀者的面前。誠然,這是一個黑暗的社會,圍繞着形形色色的病態的人,但是即使在黑暗裏依舊有執着於光明的人。讀完後,我想他小時候的生活是何等的困頓殘酷,但所有這一切並沒有擊垮他,反而讓他在逆境中磨鍊了自己的意志、更加頑強地生存下去!更難得的是他永遠都有思想,那他成爲傑出的人是沒有意外的。 這裏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阿廖沙讀了許許多多的書。讀書讓他積累了豐富的知識,也讓他變得堅強、懂得關愛、更讓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這可是阿廖沙成功的關鍵啊!雖然他想讀大學的夢想最終破滅了,但他卻懂得了社會纔是能使自己進步的大學這個道理。工作學習中亦是如此,要做到認真學習、不恥下問、多讀書、讀好書,逐步積累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我的這份神聖的職業!

對於阿謬沙這個人物,我們時刻可以看到他隨時都保持着思想,不苟同暴行,追求知識。他生長在病態的社會裏,經歷苦難的底層生活,甚至也絕望的去自殺,更容易反抗這個社會,尋找解脫更多處於苦難中的底層人民的方法,最終自然會走上打破這個帶來悲劇的社會的道路。他的堅強不屈、樂觀奮進的精神真值得我們學習!

《童年 在人間 我的大學》實在精彩!我想僅僅看過一遍是很難從深層次來理解的,所以,我也只好用短的篇幅提出一些自己的不全面的見解。

我的大學讀後感 篇二

這一天晚上,我讀完了高爾基自傳三部曲的第三部《我的大學》,它講述的是“我”十六歲懷着上大學的願望,告別了親人,來到了伏爾加河岸的喀山市。但嚴酷的現實使“我”的願望化爲泡影,因爲必須爲生存而受僱去工作。於是貧民窟、窮街陋巷和輪船碼頭變成了“我”踏上人生之路的第一所大學。

在《我的大學》這本書中,“我”的生活無疑是困苦的,碰到了形形色色的讓我對這個世界產生絕望的人,但也碰到了讓我不斷進步,思路更加開闊,思想更加明確的人,羅馬斯無疑就是讓他每一根枝丫上都開出美麗的思想之花的促進者!

是啊,在苦難的日子裏,書爲高爾基搭建了一個與外界交流的橋樑,同時也使他完成了在苦難日子裏的自我救贖。也許正是由於經歷了這麼多,高爾基纔會說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樣的至理名言。

我的大學讀後感 篇三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豐富多彩的,每個人的童年是自由的歡樂的,童年時多麼美好!

可我們錯了。當我翻開《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書時,發現高爾基的童年就和我與衆不同,他四歲喪父,弱小的心靈受到了傷害-,只能與母親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在別人譏笑諷刺他時,他還沒有抱怨,沒有頂嘴,默默的忍受着痛苦,以積極的心來面對困難。不堪入口的食物,他也高興的吃下去。十歲時他的母親也去世了,他變成了孤兒,可是他還是努力奮鬥着。他只能到“人間”自力更生,但是命運離譜的捉弄着他,無數的坎坷、挫折,他卻能利用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本來我以爲高爾基會進入大學的課堂,但是有些不一樣,他走進的是“社會大學”,這所大學知識更淵博,讓人閱歷更豐富。它能實切的感受,簡單但又深刻。

現在的我們,只會依賴父母,每天上上網看看電視,和高爾基的童年真是“跨世界”的對比。豐富的物質生活,讓我們的感官都麻木了,因爲有太多衣服,有太多玩具,有太多的用品,我們早已不興奮了。高爾基再難吃的食物,也都嚥下去,雖然穿着舊衣裳,但他還不挑剔。如果我們是高爾基,我們是否會抵擋不住困難?

高爾基顯然很小就懂得了人事情理,我覺得我們也要向高爾基學習,學習他不怕困難的精神,這樣我們才能向學習的頂峯攀登!

《我的大學》讀後感 篇四

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三部曲第3部——《我的大學》。

這本書講述了在作者十六歲的時間,便離開自我的家鄉,獨自一人去喀山求學。但是作者高爾基並沒有上成大學,上大學便成爲了高爾基的1個夢想。沒上成大學,作者爲了能夠生存下去而四處奔波,住在貧民窟;賣苦力;和流浪漢接觸;在麪包店上班……後來,事情有了一絲轉機,高爾基在和古裏·普列特尼奧夫,傑連科夫以及霍霍爾那樣的大學生和進步人士的交往中,高爾基進了一所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這所社會大學裏,作者歷程了許許多多,經受了多要素的日常考驗,對人生好處和世界的複雜性有了最初的探索。

高爾基從小善良懂事,當他來到喀山,寄住在1個貧困中學生家裏。這個家裏有三個小孩,小孩的媽媽很可憐,高爾基也注重到了這一點,就算是“媽媽“給一塊小麪包心裏也覺得如岩石般沉重,後來,高爾基決定找個上班,讓這位媽媽緩衝些負擔。

讀了這本書,我瞭解了無論什麼狀況,多麼艱難,也要想方法克服。並且要懂事,學會爲他人着想。

我的大學讀後感 篇五

這是我在大學期間讀過的一本書,依稀記得讀這本書的時間裏明白了許多道理。作者趙美萍的人生經歷是痛苦的充滿磨難的,但是也是不屈的、勵志的。家境貧寒的她在幼年喪父後靠着自己柔弱的身軀支撐着整個家,蒼白的文字難以表達她所經歷的苦難,但是這就是她的人生。她也告訴了我們生命中的痛苦是鹽,缺少了它,生命就會變得蒼白無味,沒有人的生活是坦途,要把生活中的不幸、苦難當做人生中的調味劑。

作者的一生中災難總是是不期而至的,猝不及防的災難的來臨,摧毀了她懵懂幼年的平靜與溫馨,父親的倒下使得作者與母親相互扶持,她一邊守着母親一邊就着煤油燈看課本,在漫漫長夜中,習慣了在黑夜中思索或閱讀。那些知識也成了她孤寂的寒夜中惟一讓她感到溫暖和不再害怕的精神撫慰。這也是我們讀書的目的所在,既是我們修身養性的方式,也是文化見識的積澱。苦難的終點終會是美好的,作者從國小文化到記者、編輯,打工的同時也沒有放棄對文學的熱愛,這也讓我明白了任何事情都不能先把困難想在前頭的,否則就沒有信心了。

無論怎樣,先做了再說,如果因害怕失敗而不做,就連可能的希望都沒有了。她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一個顛撲不破的人生哲理——苦難,是一所人生的大學。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 篇六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的第三部,小說記敘了飽嘗人間辛酸的阿廖沙,抱着進大學讀書的理想來到喀山,不久便參加了祕密的革命活動,可俄國的腐朽和個人的困境使他自殺未遂而受傷,傷愈後,他帶着新生的力量離開了喀山,重新踏上了流浪的道路。

高爾基(1868—1936年)是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28日出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今高爾基城)。

高爾基的爸爸是木匠。高爾基童年喪父,從小寄居在經營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歲就開始獨立謀生,高爾基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貧窮和受人欺負的家裏度過的。

苦難、辛酸,磨練了他的鬥志;他在爲別人做保姆時,勤奮學習,次被主人罵;有時差點油燈被眼睛薰壞。

是啊!只有讀書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我的大學讀後感 篇七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說話。”

讀了《我的大學》這部文學後深有感觸,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主人公青年時代的生活及命運,還使我懂得了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

這本書敘述了主人公抱着上大學的念頭來到嘎山,但很快明白窮人上大學是不可能的。他住在貧民窖裏,爲了生存,他去當碼頭工人,又在麪包坊中幹活,這使他體會到受剝削壓迫的痛苦,除了痛苦的革命理論,他還勸說發動工人們與剝削階級做鬥爭。即使革命鬥爭的挫折令他有時悲觀失望,但是他經受了鍛鍊,革命思想逐漸形成。

這部書是1923年完成的,作者高爾基本人出身貧寒,有着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經受了欺凌與虐待。就是在這悲催而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如小草般茁壯生長並綻放,我多麼渴望像高爾基那樣,做一課“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多麼渴望他那樣,在雨的洗禮中純潔清新!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面對,甚至半途而廢。從現在起,我一定要學習高爾基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就將自己你塑造成一位對社會大有貢獻的人才。

()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使我想到了家中一本本書,而我卻讓它們閒着,難道是“書非借不讀”?難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我的大學》之後,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而退”的道理。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吸取知識的精華,沐浴智慧的洗禮。這部文學使我受益匪淺,銘刻在我的心中。

我的大學優秀讀後感 篇八

我讀完了蘇聯作家高爾基寫的《我的大學》。這部作品是高爾基的三部曲自傳體小說,通過對作家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的生活和坎坷的命運的描寫,給我展現了一代人的成長。

《童年》反映了阿廖沙(高爾基)的父親去世後,在外祖父家裏度過的歲月。他每天看到的都是令人作嘔的醜事,舅父們爲了家產而吵架鬥毆,愚弄弱者,毒打兒童等等。但同時他又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受到外祖母講的故事的薰陶,使他對文學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人間》主要說了阿廖沙四處打工,也有時揀些東西賣錢、捕鳥、摘野果,並在打工中學習。生活中的閱讀擴展了阿廖沙的視野。他決心要做一個堅強、不爲環境所屈服的人。他是懷着這樣的堅定信念,離開家鄉去喀山讀書。

《我的大學》寫了青年阿廖沙新的人生。他讀大學的夢想破滅了,但是懂得了社會纔是真正的大學這個真理。這個時候,阿廖沙已經成長爲一個意志堅定、任何苦難都無法打垮的青年。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佩服和敬佩高爾基,因爲他從小就因爲家庭的原因,飽受屈辱和欺凌,但並沒有打消他對讀書、對學習的渴望,反而使他有了強烈的社會感受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讓他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依然堅持不懈地讀書、學習,不放棄追求,最終成爲了享譽世界的作家。和他比起來,我真的自愧不如。我的生活環境比他好很多,但有時還因爲看電視、玩電腦的。原因,而把學習推到明天,或是更遠;家裏的每一個人都對我非常的疼愛,而我還有時和他們發脾氣。現在想起來,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我的大學讀後感 篇九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說起童年,我們想到的都是快樂的,幸福的。可在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筆下,他寫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裏,卻是一個悲慘的童年。

主人公阿列克賽的父親在他三歲時就死了,他只好寄居在外祖父家裏。當時他的兩個舅舅在鬧分家,和外祖父鬧不和,阿列克賽也被捲進去,天天遭打。他的生活是多麼悲慘啊!雪上加霜的是,在他十一歲時,母親也去世了。阿列克賽爲了生計只好小小年紀就外出打工。開始,他去撿破爛。過了一段日子後,他又到鞋店工作。後來,他來到繪圖師家裏學畫畫。他是很認真的畫,好不容易要畫好了一幅畫,可那位脾氣怪怪的老婆子把畫撕了,還理直氣壯的說自家本領不外傳。阿列克賽就生活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中。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淚流滿面。高爾基他家裏雖窮,可他那種努力謀生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高爾基生活的年代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他之所以能成爲一個著名的人,不就是因爲這段艱苦的生活磨鍊着他,使他更堅強?我曾經也體驗過一次。我被叫到外公家住一個月,那裏是鄉下,我既然住那了,就要幹農活。可不巧,那時正值暑假,俗話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呀!我才幹一下就不行了,還中了暑,我就被送進了衛生室。可高爾基的生活條件比我差多了,如果我生活在那個年代該怎麼辦啊!

這本書讓我知道,悲慘的人生可以鍛鍊自己,使自己更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