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國小生水滸傳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3.22W

國小生水滸傳讀後感(多篇)

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大家應該都耳聞目睹吧!是作者施耐庵根據歷史故事寫出來的長篇小說,它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生水滸傳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生水滸傳讀後感範文1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一本好書,就是一次美妙的心靈之旅;讀一本好書,就等於和一位高尚的在談話。最近我們學習了我國古典名著中節選的四篇文章,在老師的指引下,我們拜讀了四大名著,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水滸傳》。

《水滸傳》是由明朝施耐庵創作而成,又名《忠義水滸傳》、《江湖豪客傳》,描寫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爲首的農民起義軍的故事,共一百二十回,成功塑造了一批聚集江湖、行俠仗義的綠林好漢的形象。

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粗心莽撞而又行俠仗義的黑旋風李逵,一身正氣而又極其愚忠的急時雨宋江,聰明機智而又忠心耿耿的`智多星吳用,講義氣併爲朋友兩肋插刀的九紋龍史進,粗中有細、力拔山河的花和尚魯智深......也認識了卑鄙無恥、禍國誤民的高俅,心狠手辣、無惡不作的黃文木彬......

給我印象最深是一個江湖上人稱“九紋龍”的史進,他是《水滸傳》中第一個出場的梁山好漢。文中描寫了他在危難之際,爲了讓朱武、陳達、楊春不落入官府之手,爲了保全兄弟性命,“義”字當頭,毅然拋家棄子,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放棄自己安逸平穩的生活,最後落草爲寇,逼上梁山。他們這種兄弟義氣情誼,在我們身上很難找到。

我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座快要斷的獨木橋前,狐狸、狼、熊想過橋,但它們擔心掉進河裏,狐狸和狼很狡猾,讓老實巴交的熊先走,結果熊走上去後獨木橋果然斷了,面對好朋友熊掉入河的現實,它們不是第一時間跳入河中救熊,而是在那爭論誰去救熊,而在這同時熊通過自己的拼命掙扎爬上了岸......

與史進相比,狐狸和狼這種朋友我們能交嗎?它們把危險的事情讓朋友去做,而且在朋友遇到困難時,又不願伸出援助之手,跟史、朱、陳、楊四人相比,真讓人汗顏。

《水滸傳》教給我許多人生啓迪和做人的道理。當然,我感覺史進的“義”還是一種狹義的義,作爲新一代,我們既要延續炎黃子孫的大義精神,更要一切行動以法律爲準繩,只有符合法律的“義”纔是我們新時代應該發揚並堅守的“義”。

國小生水滸傳讀後感範文2

《水滸傳》是元末明初小說家,施耐庵所寫。本文講述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殘酷現實,將魯智深、李逵、武松、林沖、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寫得更加有聲有色,突出了他們的英雄氣概。

綠林好漢們爲百姓們打抱不平,官與惡霸們欺凌弱小,仗勢欺人。當然,世上還是好人多,綠林好漢們不斷壯大隊伍,最終將官惡霸成功大敗。我最喜歡的人是魯達。

最讓我敬佩的就是“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篇故事了。這篇講述了“九紋龍”史進在離開少華山後,到了渭州。他走進一家茶坊歇腳,不久後便遇到了魯達(魯達也是一個及義勇爲,打抱不平的好漢子)。兩人又遇到了史進以前的師傅李忠。三人便坐下來喝酒。不一會,他們便聽到了一個老頭和一女的哭聲。魯達過去問他們事情的經過。原來有個叫‘鎮關西’的鄭大官人看上了小女子,強行娶了小女子爲妻,卻又被他家大娘子趕了出來,還要三千貫錢。

魯達聽後,氣不打一處,問了老頭那人在哪裏,原來在橋下賣肉。魯達立馬動手去找他,找到後,又利用賣肉的藉口戲弄了他,接着掄起拳頭就是一頓。事後,又給了父女倆一點錢,讓他們快點走。不久後,魯達便被官府通緝了。

梁山好漢聚集在梁山是因爲官腐敗,民衆也仗勢欺人。他們只是想過上平靜的生活,他們與朝廷的對抗深刻反映了當時統治階級的黑暗和腐敗。00水滸傳03使我更深入地認識了當時社會老百姓生活的艱鉅與壓力,官府的腐敗無能。

我非常欣賞魯達的機智和勇武。他的聰明才智不禁令人大呼痛快!所以說魯達是我在《水滸傳》中最喜歡的人物了。

《水滸傳》精髓的基礎上語言更加生動,通俗易懂,文字也更加簡練,閱讀起來也更富有節奏感。你能從這本書裏聽到梁山伯好漢的振臂吶喊。在此過程中,我們會不知不覺地受到書中美好的情感,精深的知識和薰陶……所以,在《水滸傳》的故事裏,盡情閱讀起來吧!

國小生水滸傳讀後感範文3

《水滸傳》中所記一百零八人,人人有性格。他們豪俠仗義,深受人們的喜愛。

小說前四十四回,先講述單個英雄的故事。後來逐步發展爲梁山大聚義,七十回以後,寫他們歸順朝廷走向失敗。整部小說環環相扣,線索分明。

《水滸傳》情節生動曲折,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其中的一篇“智取生辰綱”。作者施耐庵選取兩條線索,一條明線是楊志押運生辰綱,另一條暗線則是晁吳智取生辰綱。文章通過對環境的描寫,將人物形象刻畫的生動形象,如其中的“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雖是晴明的好,只是酷熱難行”,這處環境描寫突出了當時天氣的炎熱,楊志又急功近利,粗暴蠻橫,使其與廂禁軍發生衝突。作者又通過對楊志及押送人員的語言描寫,在矛盾衝突中推進情節,快速轉換場景,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後來吳用等人又運用心理戰,讓衆人先吃好酒,使楊志等人誤認爲酒中無毒,是好酒,讓人放下顧慮,這個便是計策。

《水滸傳》中人物形象鮮明,深入刻畫了人物的性格以及他們命運的發展史。這些梁山好漢號稱“一百單八將”,宋江、吳用、林沖、魯智深、武松……無不有血有肉,個性鮮明。

武松是下層俠義之士的典型人物,有仇必復,有恩必報。爲兄報仇,不惜鬥殺西門慶,血濺鴛鴦樓。林沖是上層人物的代表,他是被迫造成的。他一直安分守己,卻因被陷害誤入白虎堂,在發配期間,被董超和薛霸陷害,幸得魯智深相救,最後被逼上了梁山。

《水滸傳》是一部不朽的傳奇,它記敘了梁山好漢們從起義到興盛再到失敗的全過程,表達了作者對平等社會的嚮往。

正如胡適所說的“重興《水滸》,再造梁山,畫出十來個不會磨滅的英雄人物,造出一副永不磨滅的奇書。我想,這也正是從古至今,人們都愛《水滸傳》的原因吧!

從今天起,我也要把這部奇書從書架上取下,再次品味。

國小生水滸傳讀後感範文4

《水滸傳》這本書對於人們來說並不陌生,而我在仔細讀完後,認爲有一些人物形象的細節,可以拿來好好琢磨。

對於整本書,我認爲其中最突出的形象是宋江。不過我並不是很看好這個人物本身,在我眼中,表面是一位優秀的領導者,並且有情有義,以“及時雨”形象貫徹人心,但我個人認爲,他城府很深。

爲什麼這麼說?答案很簡單,他的每一次幫助都不無道理,看似爲兄弟兩肋插刀,事實上是爲了自己的私利。他一心向着官府朝廷,以名利地位爲重,他根本沒有意識到當時的形勢嚴峻,政治腐敗,佞臣當道,此時爲朝廷效力根本無力迴天,只會搭入梁山一幫兄弟們的性命。再說直白點,他的“招安”一事其實等同於投降,而他所爲梁山做的所有事,都僅僅只是爲自己的未來奠基,讓一百零八好漢爲他效力。事實上,這些都是無用功。梁山最終的滅亡其實正是因爲招安的決定,最終釀成大禍。

有人說,宋江只是錯了這一步,我認爲並不是。宋江之所以執着於朝廷,是因爲他的眼界不夠,沒有預測好將來的打算,相反,說明了迂腐的思想深入人心。並且我個人認爲,他們之間,根本不可能有永遠的領導者。因爲在這個組織中,其實每個人的目標都不同,有的是自願上梁山,有的是被官府追逼無奈,才上梁山,有的甚至是被騙上梁山。因此從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慘敗的結局。

可以這麼說,看完全本書,我覺得這本書除了在爲我們展現一個個忠心俠膽的英雄好漢,更是在用一個悲劇寫時代。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書中,就是這麼寫的,也確實是現實。此書很好地展現了北宋末年政治腐敗,佞臣當道,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所以梁山的滅亡也在情理之中了,也正是證實了這一點。這本書總體來說,若是光從文學角度分析,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人物刻畫作品,並且在用辭手法方面,巧妙絕倫;若從歷史深層角度分析,作者更是借這本書展現了社會現實,細細讀來字字泣血。

國小生水滸傳讀後感範文5

《水滸傳》,怎麼說也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更何況幼時都讀過,自然對此書有點印象—一羣大多是農民的武林高手聚在一起,喊着“替天行道”的高亢口號。我想問他們:“天是哪個天,行的是哪個道?”招安前,說是爲了保護朝廷,劫富濟貧,欺負朝廷沒警察,沒槍,大肆破壞治安,社會秩序;招安後,到老實了點,替朝廷南征北戰,平了遼國,方臘,立了戰功。但是,本尿不到一壺的人們更是死的死,傷的傷,殘的殘,落得一個疏導獼猴散的結局。

看水滸,不外乎看裏面一百零八將的性格以及他們的“英雄事蹟”:宋江的“忠”與“義”,李逵的“猛和孝”,魯智深的“智和勇”,花宋的“帥”,吳用的“謀”……一百零八將,性格各不相同,作者將他們描繪得栩栩如生,形象鮮明,怪不得被稱爲四大名著之一。

再細說兩人,一個是宋江,一個是魯智深。先說這宋公民,外號及時雨,暫且不說,他的“忠”與“義”我是真的不理解。說是“忠”與朝廷,爲了不使李逵以後造反,竟邀他一起喝了毒酒,真是夠“義”氣的!不知李逵泉下有知,估計會跳起來宰了宋江。爲了不使“智取生辰納”一事敗露,一刀砍了老婆閻婆惜的狗頭,顯示出他的“義”,真是與朱元璋殺人不眨眼一樣一樣兒的。

再講魯提轄,也不愧於那個法號—智深:智慧還真的挺深。他,也算是水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了,在三拳打死鎮關西中,他明知道鎮關西已斷了氣,可他還是叫罵着:“鳥!看你再裝死,等老子下回再收拾你!”頗有一番放學後別走的架勢。

等:“吃瓜羣衆”們反應過來此人已死時,魯智深早已溜之大吉,此時不跑,還待何時?這一情景,把我深深吸引了,這更體現出了他的智。論到“勇”,他絕對不一般。想那時李逵發現唯一老母被大蟲吃了時,也是憤怒到極點才用朴刀捅死老虎。武松更是,只因爲糊里糊塗地上了崗,糊里糊塗的地喝到爛醉,又糊里糊塗地打死大蟲,成爲了所謂“打虎英雄”。

而魯智深倒好,不知是吃錯了什麼藥,竟在亂軍叢中一杖擊碎了方臘的腦袋。要知道,方臘可是擊敗過無數梁山好漢的人,這人卻輕輕鬆鬆,“取敵上將之首級如探囊取物,”真是堪比關羽,比關羽還關羽呀!文末他“悟道圓寂”的場景,更突出了他的傳奇。一個平時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花花和尚,還“看破紅塵凡世,大徹大悟”,不能不說他的確是個傳奇人物。

說到底,其實我也並不喜歡《水滸》裏的某些人。但是,這本書的人物細緻入微地描述以及對當朝社會的批判,卻是世上絕無僅有的,怪不得,它在國內外知名度這麼高,一些史學家也這麼感興趣。唉,世上再無施耐庵,人間再無《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