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狂人日記》讀後感 關於狂人日記讀後感作文

讀後感2.98W

《狂人日記》讀後感 關於狂人日記讀後感作文

一、作品鑑賞

作品主旨

《狂人日記》整篇作品幾乎都是狂人內心世界的表白。狂人認爲周圍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關起來,拒絕家人送來的飯菜,拒絕被醫治,一直勸說周圍人不要再吃人。直到最後狂人發現,也許自己就曾在無意中吃過自己妹妹的肉。絕望中的狂人發出“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在小說的開頭“狂人日記序”中寫道:“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狂人病體痊癒暗示的是其他人在精神上的不正常。在衆人眼中,狂人是一個患有迫害狂恐懼症的病人,在狂人眼中,其他人才是吃人的人。這樣的不同角度和立場,深刻的揭示了病態社會的悲哀。

小說通過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將矛頭直接指向保守的傳統文化。“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對未來社會的幻想和規劃;“我也未必沒有吃過妹子的肉”,這是狂人對自我的評價和反思,也是自己對前途的絕望,充滿了自我懺悔的精神;小說的結尾“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爲建立新的社會而進行實踐性的探索。在狂人看來,現實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純潔的,沒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就只有把希望寄託在孩子們身上,就只能趕緊救救孩子。《狂人日記》不僅表現了徹底批判封建禮教的勇氣,而且還表現了魯迅“憂憤深廣”的人道主義情懷,表現了他以文藝創作來改造社會和人生的總體精神。

作品中的主人公雖然是一個患有迫害狂恐懼症的狂人,但作品的主旨卻並不是要寫下層勞動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個精神病人的紀實文學。而是要借狂人之口來揭露幾千年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實際上是一個具有暗示性、象徵性的人物形象。他身上同時存在着理性、非理性、啓蒙、非啓蒙的特徵,他是被庸人社會宣佈爲瘋子的覺醒者、受迫害者、見證者和長期受壓抑的戰士形象,是在近現代社會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覺醒了卻無路可走的知識分子的悲劇典型。

《狂人日記》的主題,據魯迅說,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魯迅以其長期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深刻觀察,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吶喊:封建主義吃人。作者通過狂人的內心表白這樣一種角度,揭露了中國封建社會“吃人”的社會病態,並且在文章末發出了對社會的深切憂慮和期盼。

《狂人日記》這篇作品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性,直指中國封建主義文化的核心,同時對現實社會中的黑暗又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作者通過對狂人形象的描寫,尖銳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禮教爲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語言特點

作者對白話的運用,達到了非常嫺熟的程度。比如“早上,我靜坐了一會。陳老五送進飯來,一碗菜,一碗蒸魚,這魚的眼睛,白而且硬,張着嘴,同那一夥想吃人的人一樣。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魚是人,便把它兜肚連腸的吐出。”從這短短的幾十個字裏,就可以看出作者文字功夫,其中有心理、有動作、有細節,用的都是標準的白話,自然樸實,卻又處處生動形象,充滿意趣。作品中還有一些警句式的詞句,如“凡事須得研究,纔會明白。”“他們會吃人,就未必不會吃我。”“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等等,其概括的力度和含義的深度,都絕不亞於文言文。

魯迅憑藉其深厚的語言功力,成功將外國小說的形式與中國傳統小說的優點結合在一起,創造出“日記體”這樣一種中國現代小說的新形式,深刻地表現了本民族的思想和生活。

創作方法

從創作方法上看,《狂人日記》主要採用的還是現實主義的方法。這表現在作品重視典型環境的描寫、重視細節的真實性、重視人物性格的統一性等方面。讀者在閱讀時,如果把狂人的“錯覺”加以矯正,就可以發現,無論是路人對他的態度,還是何先生對他的診斷,都是當時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生活現象。而“從盤古開闢天地以後,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從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甚至於“去年城裏釘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着血舐”(這個細節後來被作者用於他的另一篇小說《藥》之中),確實是“從來如此”。

表現手法

1.借實行虛,以虛證實。小說選取狂人作爲主角是個十分精心的安排。魯迅有意通過“迫害狂”患者的

感受,通過狂人在精神錯亂時寫下的譫語,從某些“人吃人”的具體事實,進一步揭示了精神領域內更加普遍存在的“人吃人”的本質,從而對封建社會的歷史現象作出了驚心動魄的概括和揭露。

2.獨特的心理描寫。變態的心理,混亂的邏輯和虛妄的幻覺等狂人心理的描寫和刻畫。狂人見到所有的人都是像要吃人,就是一種典型的迫害狂患者的心理狀態;狂人由女人罵小孩推導出女人要吃人,由女人的要吃人推導出大哥、母親和自己都吃了妹子的肉,這是典型的邏輯上的混亂。

3.採用了一些諸如象徵、暗示、變態心理描繪等現代主義手段。第一節:“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暗示黑暗的長久;第二節“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比喻、暗示中國幾千年不變的傳統文明。而第六節“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象徵整個封建社會的黑暗與兇險。讀者通過作品中的這些關鍵性的詞句所包含的象徵、比喻、暗示的意義,可以體會到作品的實質內容。作者既把狂人寫得完全象一個狂人,而作爲體現作者意圖的藝術手段,他使讀者的理解完全超越於這個手段,不僅構思頗見新意,而且結合得又天衣無縫,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

4.作品還採用了對照的手法。正文前面的小序是用文言寫成的,它簡潔、明瞭而又清醒;而正文部分是用白話寫成的,它抒情,具有很深的心理內涵。這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充分顯示了本站學的表現能力,前面清晰的小序也反襯了狂人日記的思維的混亂。

敘述角度

《狂人日記》是日記體小說,日記體採用第一人稱作爲行文的角度。作品借主人公的眼睛,觀察了他周圍的人:“他們也有給知縣打枷過的,也有給紳士掌過嘴的,也有給衙役佔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債主逼死的”,然而,他們不但沒有起來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吃人。作者爲此感到不解和憤怒:“還是歷來慣了,”不以爲非呢?還是喪了良心,明知故犯呢?”作品還寫道:“我詛咒吃人的人,先從他(即狂人的大哥引者)起頭;要勸轉吃人的人,也先從他下手。”“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也會吃盡。”在作品的最後一日記裏,作者深切地希望:“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並具大聲疾呼:“救救孩子……”這些都是以第一人稱的角度來寫的。 

象徵意義

“吃人”:封建主義禮教。《狂人日記》是滿紙瘋話,卻是對中國社會的懷疑和拷問。狂人的精神病狀的描寫是逼真的,而他的幾乎所有語言又都是帶有一定的象徵意義的。他的形象本身的象徵意義則更爲突出。“吃人”是魯迅對現實的隱喻,不僅指吃人肉,也指人間苦難的事實和產生苦難的根源。通過象徵和暗示,從作品字裏行間所傳達出的信息中可以發現,狂人實際上是一個站在時代前列的反封建禮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啓蒙者。

-------------------------------------------------------------------------------------------------

二、作品影響

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爲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2019年4月,以色列獨立文學出版社九條命出版社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在特拉維夫大學簽署協議,將在以色列出版魯迅經典作品《狂人日記》希伯來語版,由《紅樓夢》希伯來語版的譯者柯阿米拉教授翻譯。

《狂人日記》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中國現代文化史上都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作爲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它奠定了中國現代小說(文學)創作的基礎;它的深切的思想是中國現代啓蒙主義的高度概括。其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響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和中國思想史。

《狂人日記》在擴大文學革命的影響,開拓現代小說的道路特別是在批判封建禮教的流毒方面,其影響仍然是巨大而深遠的。

《狂人日記》的啓蒙主義思想特徵,主要表現在對封建禮教的深刻揭露,對麻木愚昧的國民性的批判,以及對將來的堅定信念和熱烈希望。作者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四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禮教就是吃人,仁義道德是禮教虛僞的面具,這就是魯迅對封建道德的定義,也是他多年來思考和認識的結果,也是這篇作品最輝煌的成就。

由於毛澤東對於魯迅的極高評價,魯迅作品理所當然地成爲了負載新體制意識形態的投槍和匕首。《狂人日記》和其他一部分魯迅作品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

-------------------------------------------------------------------------------------------------

三、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現代白話小說。

魯迅他運用了日記和精神病人內心的獨白方式把他想所表達的內容發揮地淋漓盡致。那時候的人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而魯迅爲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存亡,在這生死悠關的時刻,他拋棄了學醫的夢想,拋棄了封建社會的思想主義,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朝着文學殿堂爲他展開的大門前進,用手中的筆跟敵人做戰鬥,用手中的筆挽救中華民族的靈魂,讓人們知道祖國的榮辱興衰。魯迅他是一個作家,也同時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他用他手中的筆描繪着屬於他自己的藍天,他就在這片藍天中盡情地展翅高飛,寫作則是最適合他的“翅膀”。

魯迅先生抨擊了當時吃人的社會現實。他巧妙藉助“我”這一角色,描繪了人性的醜惡與世界的殘缺。說實話,這篇文章的色彩過於晦暗,但這晦暗中分明灼射着亮光,透露着激盪與高昂!“吃人!”真的是吃人嗎?這顯然不是先生的直接目的,先生眼中的吃人只不過是在社會現實的無情壓迫和吞噬下,人性一點點地泯滅。或許在茫茫夜幕下,先生一人獨立於窗前,望着窗外被流水般月光籠罩的夜獨自嘆息。“吃人的人的兄弟”,天下誰不爲兄弟?所以先生揭露的顯然不只一人,而是整個民族。“食人”的民族,何時能清醒?先生以灰冷的一面,向塵世發泄着憤懣。然而,黑暗是如此的深廣,吞噬了一切,只有先生那熾熱和焦灼的心在跳動着,熠熠發光!

讀《狂人日記》,我深切體會到先生內心的痛苦。一方面他無力杯葛政府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又爲中華民族的衰亡而哀嘆!所以全文結尾時,他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喚。先生寧可燃燒自己,把光亮留給孩子們,因爲那不僅僅是孩子,不僅僅是生命,更是希望!

-------------------------------------------------------------------------------------------------

四、狂人日記讀後感60篇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本站小說,寫於1918年4月。該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接下來小編爲你帶來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讀書筆記以及讀後感60篇,希望對你有幫助。因爲內容比較多,大家可以採用“Ctrl+F”查找自己想要的內容。

篇1:狂人日記讀後感300字

我高度讚揚魯迅,在很大程度上,我性格的形成與魯迅有着密切的關係。我啓蒙時期讀的書都是魯迅的,當然環境因素仍然是一個很大的因素。

可是我當時都是帶着魯迅的書去吃飯的,吃飯的時候,還是不看書好。我現在已經失去了當初的那一份快樂,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惆悵,一種自我解嘲、忘不了的惆悵。我該不該轉過身來責備魯迅寫的作品?當然不,我終究還是我,魯迅終究還是魯迅。

《狂人日記》是魯迅先生的第一部白話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看過很多很多次了。在這個時候的我,真的很難說出自己的感受。

狂人真的狂嗎?當然沒有,但他不狂嗎?不狂的話又怎麼說這些話?事實上,在很大程度上,魯迅扮演的就是這樣一個狂人的角色。狂人是清醒的,魯迅也是清醒的。但是,他們卻極度孤獨,從一開始的暗室理論,到後來難以抑制的吶喊。

魯迅走了很長的路,不僅在他自己的思想中,還在中國文化的發展中。當然,我們還需要不斷提煉出一些深層次的文化核心。

其實,狂人形象產生的根源在於一種文化的內在昇華,同時,大家所理解的是一種極其深刻的壓抑。

我們不需要詳細討論在那種情況下,一個狂人是什麼樣子的,也許我們可以把它應用到現實中。如果一個人的思想落後於或超前於這個時代,其實都是痛苦的。

當然,痛苦是一方面的,另一方面會被時代當成狂人,但是,時間會證明一切。

篇2:狂人日記讀後感1000字

是魯迅的第一篇小說,雖說號稱本站,其實文言味道十分濃厚,特別是前面第一部分。但在形式上,卻是已經新了:日記體。這樣的寫法是前所未有的。日記究竟源於哪個年代,我沒有鑽研過,魯迅從哪裏學來,也是個謎,但他確實是接受了新的東西的影響了。至於小說還能這樣寫,是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然從形式上看,日記體是最靈活多樣的,起碼可以長話長說,段話短說,《狂人日記》中有三則都只有幾句話,長的篇目卻從幾百到一千多字不等。但從情節上看,這篇小說並不引人入勝,反覆的都在說生活中那些想吃作者的人的詭異言行,這大概是這篇小說的弊端。這種從不同角度反覆寫的方法,對小說可能不太好,對散文,尤其是說理性散文,倒是應該用,使其表達的主題更具有真實性和正確性。

主題上,魯迅表達的內容就是“人吃人”。這個問題實在不是魯迅能解決的,恐怕在人類以後很長時間都不能解決。那麼,是不是自古以來都有人吃人的情況發生?答案是肯定的,至於我爲什麼這麼肯定,我想,只要肯想一想,答案都是很明白清楚的。讀後感·當然,這是人類歷史發展中必然存在的問題,或許在今後一百年左右可以實現人不再吃人,也或許出於人的惡的本性,永遠都沒法解決。而對於當時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這種社會剝削現象卻越演越烈,以至於百姓已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國家也處於累卵之際,因此,魯迅的揭露是必須的、時不我待的。後來的歷史證明,魯迅是對的,因爲除了魯迅,很多人也已經覺醒,並投身於革命,誓要打破舊世界,建立新世界,最後在偉大的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新中國。這樣勇敢的吶喊,還不夠偉大嗎?

歷史上很多時代都需要這樣的吶喊,要是沒有,悲劇會一代接着一代上演。封建社會的三千年,總的是沒有改變本質的,所以魯迅說“我明白了。這是他們孃老子教的!”

歷史上也確實有人吃人的記載,《本草拾遺》中記有人肉可以治療癆病,《左傳》裏有易子而食的典故,講更古老時代的《封神演義》裏明明也寫了吃人肉餅的事,春秋那個叫易牙的人,居然把自己的兒子蒸了獻給齊恆公……1907年被殺的革命者徐錫麟,居然被親兵挖出心肝炒食,想一想,渾身顫抖,說不出的難受。

在這小說裏,人吃人是不分親疏遠近的,即便是親弟兄,也是要吃的,就連動物,能吃到一部分,也會跟着成爲幫兇,比如趙家的狗。魯迅的思考,是極其徹底的,就連“自己”,也可能在無意之中,吃過了幾片人肉,還吃了四千年了。

最後,他還是大聲疾呼:“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這便是魯迅的情真意切了。

篇3:狂人日記讀後感

“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讓人們認識了這廣闊無垠的世界。我在書的海洋中遨遊,它是知識的甘泉,使文采貧乏的人如干燥的海綿一樣盡情地吮吸着,從而使人神采飛揚,開闊了眼界。在讀書的過程中,仿若身臨其境。

外面下着淅瀝瀝的中雨,如珠簾般傾瀉下來,更給蒼茫的大地蒙上了神祕的布紗。我閒着無聊,緩緩的走向書架,抽取了一本我覺得陌生的書——《吶喊》,這本書是我姐姐的,因魯迅的文章大都看不懂,所以並沒多看。要說在下雨天看書時很愜意的,翻開第一頁,就向我們介紹了魯迅其人,魯迅是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從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起,就用了魯迅這個筆名。

然而自目錄後就是《狂人日記》了,文章的開頭就像我們敘述了趙貴翁的臉色,小孩子們鐵青的臉,路上行人交頭接耳的議論等等都讓人匪夷所思,於是我帶着好奇心讀完了這篇小說。

這篇小說以第一人稱我來敘述,主人公生性多疑,敏感,有強烈的妄想症和迫害狂想症的心理活動,任何人的一舉一動都認爲別人要害他,讓人覺得他真是一個狂人。但他的思想十分活躍,想法也很特別。在這些鋒芒畢露,勾心鬥角的封建制度中,是一個覺醒的知識分子形象,最後他向人們呼籲救救孩子,想讓人覺悟起來,表現出他對封建制度的評判。他飽懷着對社會的希望,希望社會能夠覺醒起來。小說中主人公的哥哥講述了一部“吃人”的歷史,同時也揭露了中國幾千年來的文明史,更加體現了封建制度的兇殘。封建制度束縛了人的思想,使人身活在黑暗當中,讓人想起那時的社會真是殘暴。

然而,魯迅始終是一位直面現實的勇士,即使他內心中已經感到絕望卻仍然能站起來進行絕望中的反抗。而這種“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精神在今天也並非全部滅絕,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已經有人在呼籲保護地球、建立綠色家園,有人在“以筆爲旌”,尋找人類的終極價值,建設人類美好家園……

書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呀!它不僅讓我豐富了知識,也讓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書是我的好朋友。讓我們揚起自信的風帆,去創建一個美麗的中國。

篇4:狂人日記讀後感

魯迅的《狂人日記》從一個“狂人”的角度,以日記的形式寫出了吃人的封建制度。

文章中的“我”是一個瘋子,瞎想,亂想,將毫無關係的事情聯繫在一起,揭示了作者想表達的主旨——封建制度吃人。

“我”先將趙家的狗,趙貴翁及路人的眼光聯繫在一起,後又想到其他人包括自己的大哥都吃人,就一針見血地揭開了“吃人”者的本質——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可是最後萬般無奈下喊出了內心的聲音——救救孩子。

雖然封建,吃人,但是“我”並不放棄,要挽救孩子,這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經常看到有人因目標太遙遠,完成太困難而放棄,是啊,當自己身處低谷時,誰不曾想過“放棄”二字!可是我們必須戰勝自己,堅持下去,只有堅持,纔有希望。魯迅先生自己就是這樣的人,他身患重病,卻依然堅持工作,爲的就是實現自己的目標,真正有所作爲的人,一定是在逆境中戰勝自己的人。奧運冠軍鄧亞萍也很好爲我們做出了詮釋,鄧亞萍在初入國家隊時,因爲個子不高被人歧視,不得不忍受周圍拋來的不屑與嘲諷的眼光,可是她沒有放棄,憑着自己堅強的意志,在一片黑暗中找到了希望,刻苦訓練,終於登上奧運冠軍的領獎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合上書本,我彷彿和魯迅先生一起從一片黑暗中找到了希望,堅持就能勝利。

篇5:狂人日記讀後感

《狂人日記》具有鮮明的現代特徵,具體表現爲省察歷史與現實的理性精神,解剖自我靈魂的自審精神,以及關注生存和發展的憂患意識,遠遠超出了一般知識分子顧影自憐式的,顯示了“五四”時期思想啓蒙的高度。

《狂人日記》在表現“禮教吃人”的同時,還表現出了強烈的反叛和變革的精神。如狂人面對因循數千年之久的傳統思想,大膽地提出了“從來如此,便對麼?”的質疑,這集中體現了大膽懷疑和否定一切的五四時代精神;狂人還面對面地向吃人者發出了警告:“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狂人還渴望將來有不再吃人的更高級的“真人”出現,這表現了一種改變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的朦朧理想。最後,狂人期望未來、矚目下一代,希望“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這更是一種向封建主義抗爭的號召,同時也向世人昭示了一條變革社會的途徑。

魯迅明寫的是狂人的狂態,實際上筆筆觸動的都是讀者思考時代、社會、人生真諦的心絃。狂人並不是一般的典型性格,他是象徵性的,是整個五四時代先驅者憤激思潮的藝術象徵,我們從狂人的日記中,感受到的是充滿着批判和追求、深思和戰取的一首氣魄宏大、熱情奔放的時代思潮交響樂。所以,它一經發表,就在思想界和文學界引起了廣泛的反響,《新潮》雜誌著文稱譽“瘋子是我們的老師”,“我們帶着孩子,跟着瘋子走,――走向光明去”。

篇6:狂人日記讀後感

初讀這篇文章,感覺就是一個瘋子所寫:荒謬不已。也不禁啞然失笑。但是瞭解了時代背景,再次讀文章,覺得魯迅先生的筆法真是犀利,猛烈抨擊幾千年來的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

當時的封建社會,真的是如吃人般惡毒、不堪,令人作嘔。這種吃不僅是從肉體上的蠶食,還是一種精神上的限制!尤其是在明清兩朝,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峯,八股取士、文字獄……諸如此類的思想限制將有才有志之士禁錮。還有父母長輩對封建教義的迷信,致使有情人被迫分開。

若是沒有吃人的封建禮教:怎會有梁祝之悲劇,寶玉黛玉之痛離;怎會有官員棄朝而去,皇上一人做主導致中國走向衰弱?

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將他對封建社會的痛恨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也表達了對和平開放的嚮往。

所以有了後來的各種鬥爭,爲人們爭取了幸福生活!但是這樣的生活怎樣維持下去?只有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樣才能維護國家統一與和平,不重蹈覆轍!

我們知道了封建社會的吃人本質,明白了共產主義給大家帶來的好處,就要熱愛現在的好生活,維護祖國的統一與和平,不要讓爲建設祖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者的付出白費!

篇7:狂人日記讀後感

關上書,我深吸了一口氣,眼前似乎還飄動着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那個黑暗、冷漠、血腥的年代。

本篇魯迅先生假借精神失常者的恐懼揭露社會的黑暗與冷漠。在“狂人”眼中看來,四周都是隨時張開血盆大口吞噬自己的人,趙家的狗、狗的主人——趙富貴、還有一些未經人事的小孩彷彿都是吃人者,最爲傷心的是自己的哥哥也成了其中一員。在這兒,我將“吃人的人”理解爲萬惡的舊社會。

“狂人”進於“癲狂”,不停地做着“噩夢”,在境象中充滿青面獠牙的傢伙,黑暗陰森的笑,古怪的語句。卻藉助着“瘋”,把帶着憤怒,驚恐的鞭子一下子打到了隱痛之處,充滿了內在的緊張。每個人都睜着眼睛說謊話,互相生疑,都想控制別人,卻又無力超越他人,因而斤斤計較着。“狂人”被道爲“瘋狂了”,卻又在“瘋”的狀態中說出一堆真話。

文中第六節寫到: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看似簡單的幾句話,卻將一個黑暗的社會鮮活的呈現出來,“獅子似的兇心”當指社會統治者的狠毒,“兔子的怯弱”指的應當是軟弱無知的羣衆,“狐狸的狡猾”我想猜的無誤應指圓滑世故,當屬“牆頭蘆葦兩邊倒的”商人們。於是這天便不知是“日”和“夜”了。

文章最後一句:“救救孩子……”這呼聲淒厲,甚而有絕望在內!綿綿不絕震撼這世人的內心。這正是魯迅先生對“哀其不幸,怒氣不掙”麻木民衆的大聲吶喊。

在今天,我們恰恰缺少這種疾呼,環境的污染,地球的沙漠化,水資源的匱乏,這一切所造成的危機已經凸顯出來。誰都無法欺騙自己的眼睛,汶川、玉樹頻發地震、青海的乾旱都足以彰顯出可怕的懲罰。一隻只孩童無望的手伸向天空,他們在離去的那一刻向世人呼救,而某些世人卻沉溺在“狂人的美夢中”,不願醒來。

當年魯迅正是看到人們這種難以根除的惡劣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絕望,如果認真閱讀,你會發現,在“救救孩子”的呼聲之後不是一個“感嘆號”而是“省略號”。這長長的省略號一直延續到現在,所幸先生走後,現在已有一些人血騰騰的勇士站出來,他們以筆爲旗、吶喊呼籲!讓我們在這孱弱的聲音中聽到了一絲希望!

篇8:狂人日記讀後感

黑暗是什麼?是負着空虛的負擔,是嚴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謂人生的路?是精神上的愚昧,是肉體上的束縛?是不可逾越的高山,是刺痛靈魂的荊棘?是刺破心靈的的暗礁,亦或是無知的奴隸,卑微的侍者;還是時代的詭異?

《狂人日記》中記敘了“人吃人”的災難,當鮮血淋漓的人被一個個飢腸轆轆的“野獸”狼吞虎嚥下去,他們面不改色,一副泰然自若,若無其事的樣子,誰會知道在他們虛僞的外表下,竟在籌謀瓜分人的陰謀。麻木的肢體,被俘虜的意志,被摧毀的精神,一個個眼神呆滯,時代的黑暗使他們蛻變了,蛻變的狠毒、無知,昔日善良的種子已被惡毒的藤蔓所纏繞,命運的不公使他們淪爲這個時代的犧牲品。被奴役的肉體,被駕馭的思維,被溶解的頑強,儼然一副野獸的樣子。而時代的里程碑終以血腥,愚蠢,殘暴,無奈結束。

生存的意義就是打破這種局面?還是苟且偷生,淪爲這個年代的戰利品?還是力挽狂瀾,用生命的薄弱去挑戰時代的高度,那無疑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被時代繳獲,被命運折磨,忍受莫大的恥辱,最後釀造一幕幕悲劇!將灰色的天空染上鮮紅的血跡,以喚醒支撐靈魂的血液,忘卻堅持生命的理由。被灌以污水的幼苗,被摘取花瓣的蓓蕾,變得扭曲,變得醜陋。被侵蝕過的肉體,留下蛆的痕跡;被打碎過的內心,留下玻璃的足跡。

被鮮血浸染過的心,早已不堪一擊;被狠毒俘獲過的夢,早已支離破碎;被冷峻觸碰過的臉,早已傷痕累累。

篇9:狂人日記讀後感

狂人日記——魯迅寫於1918年4月,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真正的現代白話小說。他具體的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殘酷,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魯迅以其長期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深刻觀察發出了震聾發聵的吶喊:封建主義吃人。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從整片的文章來看,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他對別人充滿了猜疑和害怕,總認爲別人會害他。在他被治癒後看到了世界的真相併且醒悟到“傳統”殺人,人們無法容納他的清醒而對他再一次的加以迫害,致使他重新屈服在惡勢力權下,與他們同流合污。當時的社會對人的迫害是如此的深,魯迅作爲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意識到了封建制度的可怕,不但使人發狂,也可以把人吃掉,已經沒有了真正的仁義道德。人與人之間只是猜疑,提防,殘殺,成爲一種難以扼制的惡性循環。因此魯迅在絕望中以狂人的口吻吶喊,呻吟,“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讓人去關注社會。

那麼在今日的社會中存在怎樣的問題呢?現在是科學發達的社會,受全球化的影響,人們越來越傾向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與理解。特別在中國,由於一胎化,使孩子成爲家裏的皇帝和皇后,同時他們也受社會的暴力現象影響,讓他們在社會環境中感到壓抑的心理,心態扭曲,缺乏道德意識,自控力差,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以暴力傷人,甚至以殘忍的手段殺人。可怕的是他們沒有認識到這後果的嚴重性,不知道他們所作的是犯罪的行爲。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也要像魯迅那樣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

一方面要儘量減少未成年人接觸暴力媒介的機會,避免他們去學習模仿;另一方面,幫助他們認識真正的仁義之德,關注他們心靈的充實和健康,使他們成熟和成長起來,增強對不良文化和環境的抵抗力。這樣他們纔不會成爲現代的狂人,去與社會同流合污,吃人或被吃。

篇10:狂人日記讀後感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現代白話小說。令人驚異的是,這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具有開山意義的作品,已經顯示出極其成熟的特色,使後來的許多研究者爲之傾倒,究其原因,除了魯迅深厚的文學素養外,我們也無法不歎服於先生的天才。

下面,我將對《狂人日記》進行個人化的解讀,其中自然有偏頗之處,然而作爲一位讀者,我想也可以有放肆一下的權力。

翻開《狂人日記》,首先進入讀者視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這個狂人臆想的世界,是通過“常人視角”敘述出來的:狂人發病棗旁人側目棗家人延醫救治棗狂人復原。這一層的意思凡識字者均可以解讀出來,因爲在小說的“序”中清楚地交待了: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餘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因大笑,出示日記二冊,謂可見當日病狀,不妨獻諸舊友。持歸閱一過,知所患蓋“迫害狂”之類。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體不一,知非一時所書。間亦有略具聯絡者,今撮錄一篇,以供醫家研究。

通過常人視角,我們可以合理地解釋狂人眼中他人對其的“迫害行爲”。比如小說的第一節中狂人記道: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門,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張着嘴,對我笑了一笑;我便從頭直冷到腳根,曉得他們佈置,都已妥當了。因爲得知狂人發了狂,因此大家對他有些害怕,並且議論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裏,卻認定是大家謀劃好了,要害了他了。再如,狂人的大哥請了醫生來給狂人診治,開了藥,囑咐大哥趕快給狂人吃下,然而在狂人的眼裏,卻是這樣的情形:老頭子跨出門,走不多遠,便低聲對大哥說道,“趕緊吃罷!”大哥點點頭。原來也有你!這一件大發見,雖似意外,也在意中:合夥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有了這些描寫,於是我們得到一個完整的符合邏輯的故事:一個年輕人由於腦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對他進行迫害,並且吃人,但不久之後由於醫生的治療年輕人的瘋病治癒了,重新進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軌道(赴某地候補矣)。我們所看到的“狂人日記”就是這樣一個醫學上的病例的記載。由於魯迅曾經學習過醫學,並且護理過患精神病的家人,因此這份“狂人日記”模擬得十分真切、詳盡。

以上是對《狂人日記》的第一層解讀,然而大多數人都可以很輕易地透過病例的假象,看到魯迅以象徵的形式對封建傳統所進行的批判棗在這裏,我將它作爲我的第二層解讀,即狂人“狂行下的表層批判”。當我們以“狂人視角”對作者筆下的世界進行關照時,我們就開始瞭解狂人眼中的世界真相:狂人忽然醒悟“傳統”殺人、吃人的罪惡棗周圍人無法容納清醒者開始對他進行迫害:加之“瘋”的罪名棗狂人重新屈服於惡勢力,同流合污(或被吃)。這是在《狂人日記》發表的當時和以後,大多數評論者所解讀出來的共同結果。在這種解讀中,出現了一個時代化的批判對象:“傳統禮教”----這正是新文化運動着力批判的對象。魯迅作爲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的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此爲自己批判的焦點,是無可置疑的,而且也的確是魯迅當時的創作目的,在作品中,也用狂人的自白清楚地昭示出來:凡事總須研究,纔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

另外,魯迅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中也曾表示《狂人日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正因爲有了這種共同的解讀,《狂人日記》才被作爲“五四”啓蒙運動的一個文學範本,通過它,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們打起一面大旗:“救救孩子”!

然而一個文本在它被創作完成之後,便脫離了作者成爲獨立存在的事物,因此在不同的時代中,不同的讀者將會有不同的解讀出現。正如世紀末的今天,在我的眼中,《狂人日記》可以解讀出的第三層意義:這就是狂人“對人類的深層批判”。依然是通過“狂人視角”關照周圍世界的真相:敢於對世界和人生做抽象思考的狂人,發現了人與人之間提防、傾軋、殘殺,並且已經成爲一種難以扼止的惡性循環: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極深的眼光,面面相覷。……於是狂人呼籲人類和睦相處:去了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飯睡覺,何等舒服。這只是一條門檻,一個關頭。然而:他們可是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師生仇敵和各不相識的人,都結成一夥,互相勸勉,互相牽掣,死也不肯跨過這一步。絕望當中狂人吶喊、呻吟,發出“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對人類整體的批判也許並非魯迅創作時清醒的本意,但狂人眼中的常人世界卻具有廣闊的共時性和世界性,因而其批判便決不僅止於五四前的中國國民而可以延伸到整個人類;其批判所指的人類劣根性也不是僅僅消滅“封建文化制度”並可以根除----也許它本就是人類基因中根深蒂固的一個分子,永遠無法消除,並將在最終導致人類的自我毀滅。這徵兆,我們在今天已經可以看出:可以將地球毀滅幾千次的核武器、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的對地球的污染、因人類道德淪喪爆發出來無法治癒的世紀疾病“愛滋”……魯迅正是因爲看到了人類的這種難以根除的劣根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絕望,“救救孩子”的呼聲之後纔不是一個“感嘆號”而是“省略號”。

在他看來,這呼聲儼然如將封閉在無法打破的鐵屋子裏的將死之人喚醒,使他們感到無法解脫的痛苦。然而魯迅始終是一位直面現實的勇士,即使他內心中已經感到絕望卻仍然站起來進行絕望中的反抗。而這種“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精神在今天也並非全部滅絕,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已經有人在呼籲保護地球、建立綠色家園,有人在“以筆爲旌”,尋找人類的終極價值……雖然這呼聲十分微弱,但卻令人看到了人類世界的最後曙光。

篇11: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了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深有感觸,魯迅把日記與妄想症患者的內心獨白結合在一起,表達出了自己所想的內容——在這個“吃人”的社會中,人性無存,良知泯滅,要走出現狀只有改變“吃人”的惡習。

《狂人日記》中“吃人”一詞也在文中屢屢出現。而文中的人物都是吃人團伙中的一員,他們青面獠牙,滿目兇光:趙貴翁、路人、孩子、打兒子的女人、狼子村的佃戶……他們都十分怪異,像是毫無人性的野獸而並非人類,他們似乎要把“我”生吞活剝。雖然他們有的認爲吃人的理所應當的,有的認爲不應該吃但是還是要吃,不過他們都是吃人的人,他們想要將我“吃”掉,卻還是放不下僞善的面具,他們要將我逼死,然後,像“海乙那”吃死肉那樣將我吃掉,而“我”的親哥哥竟也參與其中,到頭來,“我”也未必沒有吃過人。揭示了那樣不見天日的社會中不讓好人有一方生存的淨土。

小說用犀利的筆調批判了封建社會的無能和人們的墮落。用一個狂人的眼光述說這個社會的黑暗,讓人充滿恐懼。那個慘無人道的社會中,人們彼此之間只存有戒備之心,沒有友誼,沒有關愛,他們不懂得團結起來,他們只看見烏雲密佈的天空,撥開雲霧,想不到或許就能看見陽光。他們是一羣可悲而可憐的人,他們只是被動的在黑暗的社會中漸漸變得自私自利,漸漸變得狼狽不堪。他們不相信自己,更加不相信別人,所以他們在無休止地墮入黑暗的深淵,無論“狂人”怎樣呼喊,終究喊不回他們的靈魂。所有的嚴重最終只是瘋言瘋語,無人理睬,他們只會想着怎麼把他吃掉……小說以“救救孩子……”這句話而告終,最後的省略號使整篇文章意味深長。這句話是“我”無助的呼聲,是在那黑暗的社會中苦苦掙扎的良知,是對祖國未來的希望。因爲那些原來無憂無慮生活着的孩子們,本可以過一個快樂的童年,而現在卻也加入了吃人的行列,也開始漸漸變得冷酷無情,那些已經吃了許多人的人骯髒的心靈再也洗滌不清,無法再回到純真的模樣。所以,“我”只希望那些還未吃過人的孩子們儘早懸崖勒馬,不要成爲慘絕人寰的大惡人!

通過小說我們看見了悽慘的舊中國,舊社會的人們就像生活在一個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裏,與他們相比我們是無比幸福的,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裏沒有戰爭,沒有“吃人”的人,也沒有使人發狂的事物。所以我們更加應該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爲現在所得到的一切感到慶幸,珍惜和諧社會,熱愛我們的祖國,攜手共進,共建美好家園。

篇12: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了魯迅的《狂人日記》,我頗有感觸。

這篇文章以第一人稱主要寫了一個“迫害狂”病中的日記:一個月光明媚的夜晚,“我”走在路上,看到所的人都對“我”不懷好意的笑。“我”很驚異的一路回家,無意間聽到佃戶對哥哥說狼子村有一個惡人,被人打死吃了心肝,便疑心哥哥和路上看見的人也要吃“我”。甚至哥哥派來給“我”看病的人也要吃“我”。“我”猜測他們不肯直接殺“我”,要把“我”逼瘋,讓“我”自殺,然後吃了“我”。“我”懷疑自己小時候死的妹妹也是被哥哥吃了的。哥哥把妹妹的肉拌在菜裏,“我”也稀裏糊塗地吃了妹妹的肉。“我”有四千年的食人肉史。

該文看上去是一個喪心病狂之人所寫的日記,完全是一派胡言。而我認爲它恰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我認爲《狂人日記》借“狂人”之筆還原了一個吃人的萬惡的舊社會。文章中的哥哥和其他妄想吃“我”的人實際上是指地主、官僚們。而“我”則是指那些被壓迫的農民和窮人們。那些地主、官僚仗着有錢有勢,逼着工僕們不分日夜的幹活勞作,稍不順心便一頓毒打,絲毫不考慮工僕們的感受。而窮人們因爲無從生計便不得不屈服於地主、官僚們,混一口飯吃。這就產生了惡性循環,窮人愈來愈窮,富人愈來愈富。這個黑暗的舊社會就這樣遭到了萬人的唾棄與咒罵。

魯迅先生對舊社會深惡痛絕,便以筆做刀,帶動了推翻舊社會的新潮流,得到了百姓的愛戴。魯迅先生的文章被譽爲一把把插入敵人心臟的匕首。可見魯迅先生的文章對社會的影響深遠,讓敵人聞風喪膽。魯迅先生的愛國情懷值得我們學習!

篇13:狂人日記讀後感

魯迅先生是我個人比較喜愛的一位作家,也喜歡他說過的一句話:“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今日一讀周先生寫的《狂人日記》,看懂了一些俗世道理。

在夜間讀這篇文章,不禁有些害怕。題目挺狂的,內容也瘋狂至極。文中多次提到了“他要吃我”,把那個社會的人都形容成了可怕的吃人狂魔。他的哥哥,親戚,村內人,都對他的“肉”虎視眈眈,青黑的眼,慘白的臉,沒有一點人性。這也是讓我感到發顫的。我怕那令人惶恐的外皮,更不想碰觸那顆散發涼氣的心啊!在狂人眼裏,人的劣根性就這麼冒出來了。

我不敢去想象那些腦裏虛構出的場面,那樣會讓我頭皮發麻。我可憐那些吃人的人,沒有屬於自己的思想,被千百年來的封建禮教束縛着卻不屑去掙脫,我可笑那些吃人的人,不懂得身體髮膚授之父母,麻木如同行屍走肉。

文中的狂人也厭棄那些人,卻只能無奈地不同他們一樣。他們的腦子是混沌的,他們的雙手是罪惡的,他們的嘴是污濁的。誰去救救他們啊?他們是沉睡着的,就如同當時的國民一樣,他們的雙眼看不到身邊人,他們的耳畔也聽不見自由的真諦。我痛惜晚清的無能,也鬱結於民國時期的戰亂紛飛,人民的無家可歸。

最後一句——“救救孩子!”讓我體會到了一顆赤心在跳動,在黑暗中發出耀眼的紅光,在不安與急切裏交錯着,感嘆那個時代之下的浮華與蒼涼,同時也爲有魯迅這麼一位文學大師而感到驕傲。

我們有狂人的態度,卻沒有他們的精神。

篇14:狂人日記讀後感

前兩天,老師要我們看魯迅的書,媽媽便給我找了一本短篇小說集《吶喊》。

書中的第一個故事是《狂人日記》,描寫的是一個有所謂“被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動。“狂人”認定現實是個“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會制度。他半夜查看歷史,見整本書都寫着“吃人”二字。他最終還是相信未來社會“容不得吃人的人”並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喚。

這個故事我看了三、四遍還只是一知半解。主人公的害怕,使我大致瞭解封建社會的可怕與可惡,他那一系列的想象令我毛骨悚然!我還小,不能完全讀懂,可至少我知道在那個黑暗的年代,人吃人這種可怕的現象真的存在。在那個黑暗的年代,人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救救孩子……。”,最後四個字在我腦中浮現。這四個字的意思一定不是那麼簡單吧?應該不只是肉體上的拯救吧?還有什麼呢?心靈上的拯救?或許還有更多我不懂的……

篇15:狂人日記讀後感

魯迅的話題講地話,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因爲魯迅是如此的獨特、如此的博大。

單單就以他的文學作品而論,也要說上老半天。我看過他的狂人日記。魯迅他運用了日記和精神病人內心的獨白方式把他想所表達的內容發揮地淋漓盡致。那時候的人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而魯迅爲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存亡,在這生死悠關的時刻,他拋棄了學醫的夢想,拋棄了封建社會的思想主義,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朝着文學殿堂爲他展開的大門前進,用手中的筆跟敵人做戰鬥,用手中的筆挽救中華民族的靈魂,讓人們知道祖國的榮辱興衰。魯迅他是一個作家,也同時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他用他手中的筆描繪着屬於他自己的藍天,他就在這片藍天中盡情地展翅高飛,寫作則是最適合他的“翅膀”。

而他爲了可以飛的更高更遠,就拼命地讓自己的翅膀變得更加完美,更加無懈可摧。也正是因爲這樣,才讓世人可以大飽眼福,欣賞到更多更好的作品。

除了《阿Q正傳》,《狂人日記》就是魯迅最出名的小說了。這片短短的小說在今天被定爲向舊社會、舊禮教挑戰的“戰書”。與此同時,也成爲了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必修課、必讀物。《狂人日記》“吃人普遍”這個“事實”在後邊屢屢出現,構成這篇文章的主題。趙貴翁、街上的人、打孩子的女人、兩個醫生、狼子村的佃戶,甚至自己的親哥哥、親孃也都吃人。最後,連“我”也未必沒有吃過人。

整篇文章連接緊密、層層深入是一篇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文章。

我想魯迅先生已經找到了一片更加寬廣的天空。

篇16: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讓我震撼不已。

裏面的主人公來到他哥哥的家裏,可是不知道他哥哥是喜歡吃人肉的。當他發現的時候,那個小鎮上的人已經開始籌備怎樣將他殺了。他的哥哥跟是殘忍,在幾年前就把他自己的親生妹妹的肉吃掉了,並且夾在自家的菜裏,讓家人也吃了許多。

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事啊!將自己的親生妹妹吃了,連自己的弟弟也不放過。如果,他將主人公也吃了的話,那麼他一定會感到還不知足。會將他的母親也吃了、將自己的父親也吃了。但是,小鎮裏的人也許也會將他吃了。“自己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這句話就是反應了那個小鎮的現狀。慘不忍賭啊。

一個“吃人”一詞。就表現了清政府的無能,“易牙蒸了他兒子,給王吃,還是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天闢地以後,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的人。去年城裏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吃。”如此荒唐的事在那時盡然沒人管。

小說的末尾那個“救救孩子”的呼聲,是何等攝人心魄。對於孩子們的純真,魯迅流露出了那麼沉重的凝慮,以爲終於無法逃掉大人的陰影,也仍然無改於一生工作的目標“救救孩子”。

篇17:狂人日記讀後感

這個寒假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讓我震撼不已,裏面的主人公來到他哥哥的家裏,可是不知道他哥哥是喜歡吃人肉的。當他發現的時候,那個小鎮上的人已經開始籌備怎樣將他殺了。他的哥哥跟是殘忍,在幾年前就把他自己的親生妹妹的肉吃掉了,並且夾在自家的菜裏,讓家人也吃了許多。

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事啊!將自己的親生妹妹吃了,連自己的弟弟也不放過。如果,他將主人公也吃了的話,那麼他一定會感到還不知足。會將他的母親也吃了、將自己的父親也吃了。但是,小鎮裏的人也許也會將他吃了。“自己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這句話就是反應了那個小鎮的現狀。慘不忍賭啊··· ···

通過常人視角,我們可以合理地解釋狂人眼中他人對其的“迫害行爲”。比如小說的第一節中狂人記道:

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門,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張着嘴,對我笑了一笑;我便從頭直冷到腳根,曉得他們佈置,都已妥當了。

因爲得知狂人發了狂,因此大家對他有些害怕,並且議論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裏,卻認定是大家謀劃好了,要害了他了。

再如,狂人的大哥請了醫生來給狂人診治,開了藥,囑咐大哥趕快給狂人吃下,然而在狂人的眼裏,卻是這樣的情形:

老頭子跨出門,走不多遠,便低聲對大哥說道,“趕緊吃罷!”大哥點點頭。原來也有你!這一件大發見,雖似意外,也在意中:合夥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有了這些描寫, 於是我們得到一個完整的符合邏輯的故事:一個年輕人由於腦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對他進行迫害,並且吃人,但不久之後由於醫生的治療年輕人的瘋病治癒了,重新進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軌道(赴某地候補矣)。我們所看到的“狂人日記”就是這樣一個醫學上的病例的記載。由於魯迅曾經學習過醫學,並且護理過患精神病的家人,因此這份“狂人日記”模擬得十分真切、詳盡。

小說的末尾那個“救救孩子”的呼聲,是何等攝人心魄。對於孩子們的純真,魯迅流露出了那麼沉重的凝慮,以爲終於無法逃掉大人的陰影,也仍然無改於一生工作的目標“救救孩子”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現代白話小說。令人驚異的是,這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具有開山意義的作品,已經顯示出極其成熟的特色,使後來的許多研究者爲之傾倒,究其原因,除了魯迅深厚的文學素養外,我們也無法不歎服於先生的天才。

篇18:狂人日記讀後感

近幾天,我拜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這部小說,讓我深深體會到了當時舊社會的黑暗。

這部小說主要講了在舊社會中,魯迅來到了大哥的家鄉。但那裏的人卻很奇怪,當魯迅一人走在路上時,路上的人都面色鐵青的議論着他,似乎怕他,似乎又想害他。當我讀到有個女人在街上打自己的兒子,邊打還邊說:“老子呀!我要咬你幾口才出氣。”看到這,我不禁嚇了一大跳,虎毒還不食子呢!況且這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女人怎麼會如此殘忍呢!但是,更可怕的還在後面。

那天,一個人來告訴大哥說村裏有一個大惡人死了,村裏的幾口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拿來吃了,還說是可以壯壯膽子。直到最後,魯迅終於明白了大哥與那些人是一夥的,目的是想吃魯迅。才明白妹妹五歲時的死,是因爲被大哥吃了,才知道這裏是一個吃人的地方。

我想:舊社會實在是太黑暗了、太恐怖了。那些人太殘忍了,以爲吃別人身上的什麼就能補自己身上的什麼這樣一個荒唐的謠言,就去忍心去傷害自己的親人。哎!可悲啊,可悲,舊社會實在太黑暗了。

篇19:狂人日記讀後感

魯迅的小說讀着實在是很累,《狂人日記》這部小說是魯迅借一個迫害狂的日記來批判封建禮教“吃人”的現象。這裏面的很多語句看起來都是不符合邏輯的,比如,狂人覺得街上的那個女人“咬你幾口”的話,那夥青面獠牙的人的笑還有佃戶的話都是暗號,這些都是吃人的傢伙。

他還懷疑他大哥還有那醫生都要將他吃掉。甚至在他的日記裏還有這樣一句話“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看完這些語句,第一反應覺得狂人很狂,他是一個迫害狂,更重要的是他對這些封建禮教,封建迷信作了反抗,所以他很狂,但是狂人也不狂。

文中的狂人,其實也代表了很多在那個時候思想超前的人,這些人經常被人們以爲是瘋子,他們努力去反抗封建,卻招來人們異樣的眼光,甚至被唾棄。人們總是認爲這些人很“狂”,其實,他們有着當時正確的思想,所以他們不狂。

文中,魯迅寫了一個“迫害狂”,這個狂人用了不一樣的眼光看到人們,而看到的都是“吃人”,有時,他懷疑他自己也會被吃掉。這正是寫出了這些反封建人士不被理解,有可能他們也是會被“吃”掉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狂人日記》也影射了魯迅自己。我從中看到了那個時代的一些悲哀。

文中狂人的妹妹也是因封建迷信而離開人世的,可能他妹妹是被所謂的“藥”害了或者是什麼。四千多年來,人們屢屢被封建禮教害了,卻總也不知道改變,仍然相信那些迷信的東西,這些,種種原因,可能是真正的“吃人”了。

篇20:狂人日記讀後感

這個寒假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讓我震撼不已,裏面的主人公來到他哥哥的家裏,可是不知道他哥哥是喜歡吃人肉的。當他發現的時候,那個小鎮上的人已經開始籌備怎樣將他殺了。他的哥哥跟是殘忍,在幾年前就把他自己的親生妹妹的肉吃掉了,並且夾在自家的菜裏,讓家人也吃了許多。

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事啊!將自己的親生妹妹吃了,連自己的弟弟也不放過。如果,他將主人公也吃了的話,那麼他一定會感到還不知足。會將他的母親也吃了、將自己的父親也吃了。但是,小鎮裏的人也許也會將他吃了。“自己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這句話就是反應了那個小鎮的現狀。慘不忍賭啊……

一個“吃人”一詞。就表現了清政府的腐*,“易牙蒸了他兒子,給王吃,還是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天闢地以後,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的人。去年城裏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吃。”如此荒唐的事在那時盡然沒人管。

小說的末尾那個“救救孩子”的呼聲,是何等攝人心魄。對於孩子們的純真,魯迅流露出了那麼沉重的凝慮,以爲終於無法逃掉大人的陰影,也仍然無改於一生工作的目標“救救孩子”這本書讓我震撼不已,如果,我們的時代也發生這樣的事,那我們要怎麼辦?

篇21:狂人日記讀後感

初次看魯迅先生的這篇《狂人日記》的時候就感覺很不解,看完後只覺得這是篇恐怖小說吧。於是,沒怎麼在意就略過了。這次《狂人日記》看了第一遍,也仍舊是這個感覺,百思不得其解。於是擠出2個字:吃人!無奈,又認真看了6遍之後,恍然大悟,收穫一份很大的震驚,但卻不是因爲吃人。魯迅先生這篇文章是通過以虛寫實,徐徐漸進,然後撥開迷霧的手法帶領讀者的醒悟。

從開始心情爽快,夜晚很好的月光,看出還未意識到所存在的危險,其中提到趙家的狗,爲後來發展做出預示的鋪墊。後是今晚沒月光,於是開始渲染陰暗的氣氛,以趙貴翁爲代表的一羣人都以仇恨的眼神看着我,連小孩子也一樣,是他們孃老子教的,與末句相呼應。表現出當時社會的黑暗籠罩,封建黑暗禮教已經從本質上侵蝕了整個社會從小孩到老者的思想。那樣的社會,陰冷的黑暗恐怖的氣息漂浮在空氣中,令我感受到的是毛骨悚然!

從狂人意識到封建禮教的吃人到揭露吃人的本質,他們從遮遮掩掩到赤裸裸露出兇惡的真面目,白厲厲的牙齒,可看出禮教的吃人與暴戾。四千年的封建社會,就是四千年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統治的社會,也就是四千年吃人的社會,封建禮教的迫害使得現在的人們變得麻木愚昧對於別人的遭遇沒有同情心,對於自己所遭受的,沒有反抗,渾渾噩噩的度過一天又一天。

“你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這句狂人的吶喊遠比不過這四千年的吃人歷史以及這段歷史造就的人們的愚昧與麻木無知。即使知道自己錯了,也麻木的無視和可笑的維護羣抗,激昂放大聲的疾呼換來的是無力的共鳴,以及有力的吃人。其中3處提到趙家的狗,兇惡吃人的眼神,令人毛骨悚然的狂吠。從社會的深處散發出的黑暗與陰霾。作品中狂人其實是一個敢於向傳統世俗社會挑戰的清醒反封建者向世人講述這個社會的吃人本質,意欲喚醒人們,一起推翻舊的吃人的封建禮教。可是根深的蒂固的吃人禮教讓受迫害的人們依舊麻木,國民的劣根性一覽無遺。然從第一段“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看出仍有所遺憾,狂人的最終屈服,意識到封建禮教根深蒂固,拔除非一人之力所能爲之,保持自主是多不容易,可作者仍補失憧憬未來。

文章的最後一句呼喚“救救孩子……”意欲新的希望的呼喚強調科學的啓蒙教育思想的行爲,國民性的改教。孕育新文學,倡導新的文學革命。

篇22:狂人日記讀後感

魯迅,人們一聽到這個名字便會爭先恐後地說,我知道,我知道。對啊,如果圍繞魯迅的話題講地話,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因爲魯迅是如此的獨特、如此的博大。

單單就以他的文學作品而論,也要說上老半天。我看過他的狂人日記。魯迅他運用了日記和精神病人內心的獨白方式把他想所表達的內容發揮地淋漓盡致。那時候的人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而魯迅爲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存亡,在這生死悠關的時刻,他拋棄了學醫的夢想,拋棄了封建社會的思想主義,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朝着文學殿堂爲他展開的大門前進,用手中的筆跟敵人做戰鬥,用手中的筆挽救中華民族的靈魂,讓人們知道祖國的榮辱興衰。魯迅他是一個作家,也同時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他用他手中的筆描繪着屬於他自己的藍天,他就在這片藍天中盡情地展翅高飛,寫作則是最適合他的“翅膀”。

而他爲了可以飛的更高更遠,就拼命地讓自己的翅膀變得更加完美,更加無懈可摧。也正是因爲這樣,才讓世人可以大飽眼福,欣賞到更多更好的作品。

除了《阿Q正傳》,《狂人日記》就是魯迅最出名的小說了。這片短短的小說在今天被定爲向舊社會、舊禮教挑戰的“戰書”。與此同時,也成爲了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必修課、必讀物。《狂人日記》“吃人普遍”這個“事實”在後邊屢屢出現,構成這篇文章的主題。趙貴翁、街上的人、打孩子的女人、兩個醫生、狼子村的佃戶,甚至自己的親哥哥、親孃也都吃人。最後,連“我”也未必沒有吃過人。整篇文章連接緊密、層層深入是一篇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文章。

我想魯迅先生已經找到了一片更加寬廣的天空。

篇23:狂人日記讀後感

文中一個不懂世事的瘋子道出了世間的本質,而那些將“瘋子”稱爲“瘋子”的人卻故意裝作糊塗,明明幹出一些吃人的勾當,卻做起了“君子”。文中寫道“他們一翻臉,便說人是惡人”,及其“翻天妙乎,與衆不同”的處世原則更是將封建統治階級顛倒黑白的本領描述的淋漓盡致。他們“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遮掩,不敢直接下手”,這正是他們缺乏勇氣的體現。他們“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正如瘋子對他哥哥的勸說中所說的一樣:“吃人的人,什麼幹不出!”的確,吃人的人,什麼幹不出!爲了吃人,竟連自己的同胞兄弟也要謀害。從中可以看出在封建社會中,少的是親情,多的只是殺害、暴力與兇殘。所以,小孩子,狗,醫生,陳老五以及大哥,都在以同樣兇殘的目光看着“我”這塊肥肉,他們要“育肥我”,然後再逼“我”自戕,這樣他們“沒有殺人的罪名,又償了心願”,多麼狡猾無恥與兇殘!更可悲的是我們的孩子們,他們何以有此等的心思呢?!無非是老子娘教的,“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而如此無知善良的“我”也在無意中成了吃人的人,成了吃人的人“銷贓”的同夥。所以他們將希望寄託於孩子身上,因此主人公在文章的末尾高聲吶喊:“救救孩子!”

文中“吃人”這個驚人的字眼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人們的眼前,魯迅借狂人之口,令人們意識到封建主義“吃人”!這一振聾發聵的吶喊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人醒悟了,震撼了!《狂人日記》一種自由的流露,一次正義的爆發。魯迅先生的聲音在那個充滿惡臭、血腥味的封建社會,喚起了沉睡的人,沉睡的真的人,喚醒了整個世界!

篇24:狂人日記讀後感

《狂人日記》熔鑄了魯迅幾十年研究中國病態社會的心得,其內容是博大精深的,又是高度濃縮的。它第一次提出了封建“仁義道德吃人”的一段獨白:“我翻開歷史一看,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頁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

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天,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紙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小說通過狂人的幻覺刻畫了在“仁義道德”掩蓋下到處可見“白厲厲的牙齒”,刻畫了吃人社會的特徵:那些“脣邊抹着人油”的食人者,幾千年來以“獅子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排着“大小無數次的人肉筵宴”,並巧立名目,編造着吃人的道理,以“仁義道德”掩蓋着幾千年的吃人史。這段獨白,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濃郁的政論色彩,它是理解《狂人日記》及其後許多小說的思想鑰匙。這正是研究中國歷史所得出的一針見血的結論。魯迅認爲:中國正史“塗飾太厚,廢話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細來。正如通過密葉投射在黴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見點點的碎影。

但如看野史和雜記,可更容易瞭然了……”(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之四》)他清醒的認識到了用“仁義道德”遮掩起來的中國歷史的真面目,加深了對封建制度及其意識形態的憎恨。把中國幾千年剝削社會的歷史,深刻地歸結爲“吃人”的歷史,這個論斷在五四時期起了振聾發聵的作用。

在“仁義道德吃人”這一主調下,《狂人日記》重點揭露了封建家族觀吃人的罪惡。其後的小說,則在“仁義道德吃人”這一思想的各個層面深入開掘和具象化。

篇25:狂人日記讀後感

“吃人的人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即使我被吃了,可依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今天,我又品味着這令人深思的話語。

此文通篇讀來,總覺些許怪,是除語言外說不出的怪。若非語文老師言:“狂人,即瘋子”,現今我仍予狂人以諸多奇怪可笑之解釋。全文從一個瘋子的角度下筆,自是不同尋常,其實文中之我並非狂人,乃他人灌此名予我以便“吃”我。通篇“吃人”,似原始,如童話,更具虛幻之感。所述之世,若到處充滿假、惡、醜,無絲毫真、善、美。“我”兄欲“吃我”,見當世親人間之殘忍無情。然“我”勸兄之言語,竟非出於狂人之口,確是一有先見、良知、正義感之人言之。“我”之遭遇、思想,正是先生之遭遇、思想,故先生定欲藉此文以告世人。

看終句,“沒吃過人的孩子們,或有,救救孩子。”孩子之心靈純潔美好,沒被世俗所污,故先生寄一切希望於孩子,此乃對未來之美好向往。

若先生在,觀今之社會,千年陋習雖未根除,少不同那時之失望痛心。今非非人間,先生定竭力善之。先生之精神,乃國之精神,若不被後世繼承發揚,奈何?先生雖已去,但諸多事吾輩亦可做,雖不及先生,實可做。先生爲國獻之甚多,吾輩竭力還先生一“風清氣正國貌新”又如何?此舉更爲國矣!

魯迅之前,無一魯迅,希望魯迅之後,無數魯迅!

篇26:狂人日記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魯迅的《狂人日記》,魯迅是我國的大文豪,看的時候起還真擔心讀不懂,打開電腦,我靜靜地讀了起來……。

文章不是特別長,分爲好幾篇,一天一篇,跟日記一樣。從“狂人”的日記中,我看到的是一個吃人的社會,一個特別黑暗殘暴的社會。所有的人都想着如何去吃別人,就連自己的親人都不放過,比如文章中的大哥,主人公的妹妹就讓它給吃了,而且父母生病,還要把自己的腿上的肉割掉,蒸熟讓父母吃掉。還有殺了犯人,還有生病的人,用饅頭蘸血舐。還有每天都是驚險的一天,都有人惦記着要吃你,描寫出了一個可怕無情的人吃人的社會,黑暗恐怖讓人害怕的一羣人,讀來讓人膽戰心驚。這不就跟當時的情況相同嗎,你不吃別人,別人就要來吃你!

主人公“狂人”到底是真狂還是假狂?狂人的“狂”,一方面是由於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某些特徵,更重要的一方面卻是他對傳統和世俗的反抗;狂人的“不狂”,則在於他“超前”的思想認識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並且被歷史所證明是正確的,只是他說出了當時的人們不敢說或者是還沒有說出的駭人聽聞的話罷了。

最後,魯迅還感嘆地說道: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這其實是在文章中的結尾說了一個含義超深的句子,以此來喚醒國人反抗當時黑暗社會的意識!

篇27:狂人日記讀後感

近幾天,我拜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這部小說,讓我深深體會到了當時舊社會的黑暗。

這部小說主要講了在舊社會中,魯迅來到了大哥的家鄉。但那裏的人卻很奇怪,當魯迅一人走在路上時,路上的人都面色鐵青的議論着他,似乎怕他,似乎又想害他。當我讀到有個女人在街上打自己的兒子,邊打還邊說:“老子呀!我要咬你幾口才出氣。”看到這,我不禁嚇了一大跳,虎毒還不食子呢!況且這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女人怎麼會如此殘忍呢!但是,更可怕的還在後面。那天,一個人來告訴大哥說村裏有一個大惡人死了,村裏的幾口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拿來吃了,還說是可以壯壯膽子。直到最後,魯迅終於明白了大哥與那些人是一夥的,目的是想吃魯迅。才明白妹妹五歲時的死,是因爲被大哥吃了,才知道這裏是一個吃人的地方。

我想:舊社會實在是太黑暗了、太恐怖了。那些人太殘忍了,以爲吃別人身上的什麼就能補自己身上的什麼這樣一個荒唐的謠言,就去忍心去傷害自己的親人。哎!可悲啊,可悲,舊社會實在太黑暗了。

篇28:狂人日記讀後感

《狂人日記》是我國第一篇白話小說。由作者魯迅於一九一八年四月創作,初次載於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作品中的狂人是一位有病的返回家鄉的人。當他回到昔日的故鄉時,故鄉中所有的人都用異樣的眼光注視他,包括一些小孩,就連他大哥也對他有所企圖,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他們交頭接耳在議論我,似乎怕我,又想害我,其中最兇的一個人,張着嘴,對着我笑,我便從頭冷到腳跟,曉得他們佈置,都已妥當了,原來他們正在籌劃着一部“人吃人”的戲,而戲中那個主角即是被吃的對象,就是自己。就連自己的兄弟也加入他們的行列,特意請來一個演醫生的儈子手來幫我看病。老頭子坐着,閉上眼睛,摸了一會,便張開他的鬼眼睛說:“不要亂想。靜靜地演幾天,就好了。”其實我是知道這一切的,他們這樣做分明就是讓我養肥了,自然他們可以分多點吃。但爲什麼我明明知道這場“吃人”的陰謀了卻沒有采取反抗呢?那是因爲我也是吃人族中的一員,我的妹妹在她五歲時就被我的大哥殺來給家人吃了。可見,在當時那個社會,實質上就是一個人吃人的社會,即使是家人,隨時都有被吃的可能。

作品中的語言非常冷酷、逼真,像一把血淋淋的刀,深深刺進人們的心牆。例如“前幾天,浪子村的佃戶告荒,對我大哥說,他們村裏的一個惡人,給大家打死了,幾個人便挖出他的心肝來用油煎了吃,可以壯壯膽”“雖然是解下腰帶掛在樑上,自己僅僅勒死;他們沒有殺人的罪名,又纏了心願,自然都歡天喜地地發出一種嗚嗚的笑聲。他們只會吃肉的!”鬧荒是那個時代常有的狀況,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貧窮,整天都要受地主的剝削與壓迫。人們受封建社會遺留的策的影響,而不敢採取反抗,只在百姓之間相互欺壓。而當看到吃人的時候,衆人只會在一邊看,但卻毫無行動,因爲可能衆人也是吃人族中的一員。

令我深刻印象的一句話“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一頁上都寫着“仁義道德”這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來,滿本都寫着兩個人是“吃人”!“仁義道德”已經變成了“吃人”。可見,當時那個舊中國實質上是人吃人的社會。那些滿嘴的“仁義道德”實質上也是爲了愚弄大衆。封建思想“存天理,滅人慾”也是愚民的。從這篇作品中,我可以感受到了魯迅先生是帶有強烈的反抗意識的,他的觀點也是帶有濃厚的反孔色彩。

篇29:狂人日記讀後感

《狂人日記》中所謂的狂人,就是指一個精神錯亂的人物,他語無倫次,意識好象也有些不清。狂人出生於封建社會,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造成他對社會的恐怖心理。他認定他處在“吃人”的世界中。雖說文章是虛構的,可也有點恐怖的味道。

文中一個不懂世事的瘋子道出了世間的本質,而那些將“瘋子”稱爲“瘋子”的人卻故意裝作糊塗,明明幹出一些吃人的勾當,卻做起了“君子”。文中寫道“他們一翻臉,便說人是惡人”,及其“翻天妙乎,與衆不同”的處世原則更是將封建統治階級顛倒黑白的本領描述的淋漓盡致。他們“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遮掩,不敢直接下手”,這正是他們缺乏勇氣的體現。他們“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正如瘋子對他哥哥的勸說中所說的一樣:“吃人的人,什麼幹不出!”的確,吃人的人,什麼幹不出!爲了吃人,竟連自己的同胞兄弟也要謀害。從中可以看出在封建社會中,少的是親情,多的只是殺害、暴力與兇殘。所以,小孩子,狗,醫生,陳老五以及大哥,都在以同樣兇殘的目光看着“我”這塊肥肉,他們要“育肥我”,然後再逼“我”自戕,這樣他們“沒有殺人的罪名,又償了心願”,多麼狡猾無恥與兇殘!更可悲的是我們的孩子們,他們何以有此等的心思呢?!無非是老子娘教的,“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而如此無知善良的“我”也在無意中成了吃人的人,成了吃人的人“銷贓”的同夥。所以他們將希望寄託於孩子身上,因此主人公在文章的末尾高聲吶喊:“救救孩子!”

《狂人日記》一種自由的流露,一次正義的爆發。魯迅先生的聲音在那個充滿惡臭、血腥味的封建社會,喚起了沉睡的人,沉睡的真的人,喚醒了整個世界。

我讀過一些魯迅的文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魯迅先生創作的第一部本站小說,是《吶喊》的初篇,也是現代中國文學的一篇傑出的作品——《狂人日記》。

篇30: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過《狂人日記》後有感,《狂人日記》是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真正的現代白話小說。他具體的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殘酷,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魯迅以其長期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深刻觀察發出了震聾發聵的吶喊:封建主義吃人。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從整片的文章來看,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他對別人充滿了猜疑和害怕,總認爲別人會害他。在他被治癒後看到了世界的真相併且醒悟到“傳統”殺人,人們無法容納他的清醒而對他再一次的加以迫害,致使他重新屈服在惡勢力權下,與他們同流合污。當時的社會對人的迫害是如此的深,魯迅作爲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意識到了封建制度的可怕,不但使人發狂,也可以把人吃掉,已經沒有了真正的仁義道德。人與人之間只是猜疑,提防,殘殺,成爲一種難以扼制的惡性循環。因此魯迅在絕望中以狂人的口吻吶喊,呻吟,“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讓人去關注社會。

那麼在今日的社會中存在怎樣的問題呢?現在是科學發達的社會,受全球化的影響,人們越來越傾向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與理解。特別在中國,由於一胎化,使孩子成爲家裏的皇帝和皇后,同時他們也受社會的暴力現象影響,讓他們在社會環境中感到壓抑的心理,心態扭曲,缺乏道德意識,自控力差,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以暴力傷人,甚至以殘忍的手段殺人。可怕的是他們沒有認識到這後果的嚴重性,不知道他們所作的是犯罪的行爲。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也要像魯迅那樣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

一方面要儘量減少未成年人接觸暴力媒介的機會,避免他們去學習模仿;另一方面,幫助他們認識真正的仁義之德,關注他們心靈的充實和健康,使他們成熟和成長起來,增強對不良文化和環境的抵抗力。這樣他們纔不會成爲現代的狂人,去與社會同流合污,吃人或被吃。

篇31:狂人日記讀後感

書,我始終覺得是人類最偉大的結晶,似乎容有靈魂似的,就是能扣動讀者的心。我讀書更像是遊書,身臨其境,宛若成了書中另一個主人翁。讀到情節緊張跌宕時,我屏氣斂息,讀到好事成空時,更是嘆息憤怨,以之而喜,以之而悲,諸如此類,真可謂癡狂。而最後讀到結局處,更是悵然若失,萬千思緒,百感交集。也許這便是書的魅力罷!作者用心感悟,用筆勾畫成書,我們用心追隨,思考作者,收穫內心的寄託,書是人類精神的食糧,便緣於此罷。我愛書,更欣賞書的作者,他們如同明星般照耀文學長空,照亮精神的世界,以他們的人格,感動世人,喚醒世人。其中諸如魯迅、矛盾、巴金、郭沫若、郁達夫等,都是偉大毋庸置疑的。他們生於亂世,以文救國,懷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憂國憂民之情,獻身使命,可謂可傾可佩。

而要問這間感我最深者爲誰?我想便是魯迅了。初次識得魯迅是在國小一年級,在一篇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時在我眼中魯迅不是大文豪、大革命家,只不過是一個和我一般的黃毛小子,有一點很讓我佩服的,是他在書桌上刻下“早”來警示自己的行爲,我也便對他有了好感。後來的《少年閏土》、《風箏》自不用說,魯迅是陪我長大的。隨着我慢慢的懂事,接觸了他更多的作品了,孔乙己、祥林嫂、阿Q一個個躍然於紙上。魯迅更加吸引我了,我知道了他不僅僅是那個黃毛小子。所以我買了本書,魯迅的《吶喊》,現在想來都有一段歷史了,每每翻起,感慨萬千。書之最七年級篇《狂人日記》,我對其理解很多,大概也因爲讀時的年齡不一樣所致罷,今日要談讀後感,也便選這篇偉大小說,《狂人日記》讀後感,雖說不是什精妙理解,但就算做我對這書的熱愛,對作者的敬仰罷!

“《狂人日記》多麼酷的一個名字啊”這是第一眼接觸時的感覺。往下看“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餘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就有點亂了,這文言文似懂非懂,看得吃力得很,且還看不出個所以然。在往下,清晰了。原來這是寫一個人重回家鄉後所見所聞,而這中所見所聞令人毛骨悚然——人吃人,趙家的狗、老人、小孩、婦人、郎中甚至是主人公的大哥都打着吃他的主意。如今重頭看當時的理解可能會覺得有些兒可笑,怪自己當初文言文功底不夠,但是當初感慨還是很深的,雖說可能不着邊際,然也算是實實在在地讀後感。這世間有吃人的人,而且不是少數甚至可以說是全部,只有主人公在那掙扎,我自然而然站到了主人公那邊,同情他的遭遇。

他宛若整部小說中唯一一位光明的象徵,可是充斥的黑暗卻彷彿快要吞噬掉一切,在灰黑色的基調中,主人公被安上了狂人的枷鎖,飽受他人異樣的目光,似乎隨時可能被這吃人的社會吞沒。我深感憤恨,也感到恐懼,這是一個多麼黑暗的社會啊,人吃人且不說,正義在這裏確實這般的蒼白無力。舊社會真的這般模樣?如果我生活在那樣一個社會,是否也整日提心吊膽怕被人吃掉呢?還是我也變成了那可怕的吃人怪物?我不敢想象那樣的社會的存在,如果在那樣的社會,我肯定會瘋掉的。舊社會真的很可怕,沒有一點兒顏色,簡直是個地獄,我想魯迅先生肯定是厭倦了那樣的社會!也慶幸我不是當時人。

第一次閱讀了《狂人日記》,匆匆帶過,後來便不想再翻,也談不上爲什麼,就是一種莫名的牴觸,這種牴觸持續了很久,久得都有點兒模糊,直到已不知是哪一天再次翻閱起這本書,重拾昔時感慨。再次閱讀,有些彆扭,前言所記文言,確切交代了主人公狂人爲患“迫害症”之類,如此便顛覆之前所做結論,一位時代衆人皆濁其自清的人物,儼然成了衆人笑話的瘋子。此一百八十度轉變,我都茫然。我思考着,翻閱着一份份資料,《狂人日記》中狂人是真否發狂?一天兩天,也不知過了多久,我始終難以釋懷,卻也漸漸適應。有一天,我與昔日同伴的好友聚會了,良辰美景佳人,甚是歡樂。便在這時,一人突發“暑假,我們騎車去北京吧!”

衆人皆笑他是醉了,笑而不理,任憑其百般解釋都被當了玩笑話,酒罷宴散,我們也都淡忘了這件事。可是沒想去年八月我收到了一封自北京來的信,香山紅葉,狂妄成真……這不是就是這個道理嗎?狂人之所以是得了“迫害症”不就是這般道理嗎?這不就是中國人的一種通病嗎?少數服從多數。然而如果這多數的人是錯誤的呢?魯迅先生便是看到了這一點,中國人被封建禮教束縛着,頑固守舊,封建禮法如同吃人般吞噬一切異己,正常之人羣指認不和禮法之狂人。“正常”與“狂”是和區別,這無非是一種模糊的定義罷了,又能代表什麼。狂人超脫了世俗也許能看到世俗所看不到的光明,這樣的狂人又怎得算做瘋呢?也許還算是先知呢!

然而在《狂人日記》中前言交代了,狂人病癒並赴某地候補了,這代表了狂人的失敗,世俗的勝利,最終少數服從了多數,跳脫世俗之人何在?這無疑是魯迅先生的諷刺。吃人的禮法最終勝利了,發人深省。魯迅的《狂人日記》喚醒了當時迷茫的知識青年,也喚醒了當時正被吞噬的民主主義,對抗那吃人的禮法、吃人的封建主義。魯迅以筆爲劍,救國存亡。新中國開國領袖毛澤東贊魯迅先生爲“中國現代第一等聖人”,並御封其爲“無產階級文藝隊伍的總司令”,實至名歸。

讀《狂人日記》彷彿在看中國社會的狀態,看中國人的惰性心理。現今雖說中國日益強大,可是中國不乏無知之人,以無知狹隘的心理看待他人,每每洋洋自得,可謂是精神上病入膏肓。我崇拜魯迅,以心鑄文,以文救民,我待我也有那麼一刻,改民之無知,鑄傳世之良書。

而今我倒要勉勵自己。

莫要嘲笑他人之所言,被嘲笑的只該是無知之人。

篇32:狂人日記讀後感

魯迅,是我國的大文豪。曾著書、譯書無數。他關心下層勞動人民;他那無數著作像茉莉花香一樣,隨風飄過,但卻讓有幸聞到花香的人一輩子回味它,記住它。他那第一篇本站——《狂人日記》,曾影響過無數學者,而我也深受其之薰陶。

《狂人日記》主要描述了在舊社會時,“我”覺得任何人都想吃人,而自己就是“吃人集團”的下一頭獵物,後來,“我”發現自己的哥哥就是他們的老大,而自己雖然要被吃,卻永遠也要揹負一個吃人的人的弟弟的罪名。當“我”覺得周圍的人都想吃自己時,發現孩子也想吃人,也吃過人。“我”不由得發出感嘆:“救救孩子!”

我看完這一篇日記,很傷心,也很驕傲。傷心的是這篇文章其實是在揭露舊社會的醜陋,在抨擊舊社會。獅子似的兇心,兔子似的怯弱,狐狸似的狡猾……這無疑是魯迅先生眼中的舊社會,這也是廣大窮苦勞動人民眼中舊社會的寫照。雖然文中的我是一個不吃人的人,可還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呀!何謂吃人,其實吃人指的是剝削百姓,魚肉百姓。而雖然“我”不是幹傷害百姓的人,但另外的腐敗官員卻幹了昧良心的事兒,而他們是中國人,“我”也是中國人,雖無直接的血緣關係,卻還都是中國人,都是龍的傳人。這時魯迅先生的無奈,也是廣大愛國者的無奈。兄的的脣邊不但還抹着人油,而且心裏還裝滿了吃人的意思,這怎能不叫人悲哀,這怎能不使人着急呢?

但我也驕傲,因爲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救過英雄,是名副其實的中國人。他用“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精神喚醒了多少刀俎上的中國人。他就好像黑夜裏的一盞明燈,讓中國人看清前面是萬丈懸崖還是燦爛陽光;他就好像一根靈魂都是堅硬的棍子,幫助國人打退了一匹又一匹眼中冒着綠光,直勾勾看着國人的狼,勇哉,英雄!

在舊社會,也許有人會認爲安是最好的,但我卻認爲不安纔是最好的。在祖國危難之際,在人民危難之時,前者安是苟安,後者是大愛,比小愛更偉大,更樸實無華。只有在祖國危難時,舍小家而顧大家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就像魯迅先生一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魯迅的《狂人日記》筆下的我對吃人的人說:“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你們要不改,自己也會吃盡。即使生的多,也會給真的人除滅了,同獵人打完狼子一樣——同蟲子一樣!”這不是鬼話,而是真真切切的人話呀!即使亡國奴再多,但救國的人會更多,把亡國奴給消滅、埋葬,把苟安、苟存的思想從華夏大地上真正“吃掉’。其實人要以樹爲榜樣,樹的葉子就像各種挑逗你內心底線的誘惑,雖然樹在平時都在猶豫,就像葉子雖長在樹上,但風兒一吹,會顫動,有時甚至會掉落下來一樣,但一旦到了危難之際——冬季,樹就會把葉子脫落,只剩主幹和樹枝,就像把各種誘惑搜甩掉一樣,這時,即使再下雪,也打不到主幹了。魯迅先生就如同在冬季的樹,昂首挺胸,不被遭受的迫害和誣陷所妥協。魯迅之妻許廣平在《欣慰的紀念》中說:”魯迅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這確實就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狂人日記》中的最後一句話“救救孩子”道出了魯迅先生的心聲。確實,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許還有;沒有受舊社會影響的孩子,或許還有。從此點可以看出,魯迅先生也非常重視對孩童的教育。宋朝宰相范仲淹說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魯迅先生真正做到了,他在廣大窮苦人民的心中永遠是不朽的,永遠是嘴高尚的。

魯迅先生的偉大,深入了每一個人的心中;魯迅先生的作品,已成了我靈魂之中的中流砥柱,成了我生命中必不可缺的東西。

篇33:狂人日記讀後感

魯迅先生生活在中國那段水深火熱的革命的灰色的年代,混沌的國人還沒有完全覺醒,兩千年來的封建思想仍在影響着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只在暴力革命中取得勝利是不夠的,國人的奴性思想是社會健康發展的桎梏:辛亥革命的碩果被軍閥竊取,推翻清政府後又要建立另一種迫害壓榨窮苦人民的帝國;抗日戰爭勝利的號角即將吹響時又爆發出國共徹底決裂的危機;嚴酷的統治和持續四年之久的內戰,是什麼讓即使取得勝利了的中國仍然動盪不安?如果改變不了人們根深蒂固的迂腐和懦弱,革命的意義永遠無法實現,中國的和平時代永遠不會到來。先生翹首以盼的是一個和平民主、平等自由、國人相親相愛的和諧美好的社會,他用自己的紙筆和頑固保守勢力鬥爭、和國人的愚鈍鬥爭、和想要奴役國人思想矇蔽國人意志的封建勢力鬥爭,他想反映的是那個時代黑暗的社會和悲哀的現狀,喚醒國人清除封建殘餘,躋身革命事業,對社會的不平等奮起反擊是他傾其一生所希望能做到的事情,可是到了他生命的盡頭,也未能看到在他的努力下,才能夠到來的正義的新世界。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昏;然而須十分小心。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我怕得有理。”

這是小說的開篇,人物的意識首先登場了。爲什麼“今天”的月光格外好呢?爲什麼以前的三十多年見到的“全是發昏”的呢?“我”的精神因月光格外的爽快,可是“我”覺得還是要小心,因爲“趙家的狗”不知爲何,“今天”看了我兩眼。其實主人公意識的登場,先生就預示着他的意識與常人的並不相同,否則“狂人”二字又從何而來呢?

這幾天出行“我”總覺得村人的眼神和言談舉止有些許異樣,便想起了其他村莊的人們將大惡人打死並把他的心肝挖出來吃的傳聞,“我”終於明白其中緣由,其他村莊的人會吃人,緣何自己村莊的人就不會呢,既然可以吃別人,爲什麼不可以吃“我”呢?“我”猛然發覺,原來這是一個吃人的世界!本文的敘述者說,“狂人”是患了“迫害症”這類的癔症,因此稱他爲“狂人”。然而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一個生活在封建士大夫家族中在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中猛然覺醒的知識分子。他的臆想並不是毫無理由,他以爲他所生活的世界日益變成一個人吃人的世界,其實他看到的是人們獨立的思想被日益吞噬,他看到的是在這個黑暗社會下人們的人格逐漸喪失。

“凡事總須研究,纔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

“狂人”所看到的“仁義道德”,是封建禮教下的道德,而他已經覺醒的民主意識讓他看到這封建思想中極力提倡極力追捧與膜拜的道德,其實是活生生的“吃人”二字!在“狂人”臆想的世界裏,他看到的是在封建禮教地束縛下,一個人與人之間互相殘害的,人吃人的可怖的世界,他認識到,原來幾千年來的封建文化,教給人們的實質,其實就是“吃人”二字。他感到親情的缺失、人情的淡薄,他感到孤立於世間的艱險與悲慼,人吃人的殘酷迫害正在趨近於他,其實是封建思想的魔爪正在伸向他。“狂人”病症只是把封建殘餘對人身心的侵害變得更加具體和生動了,然而卻沒有人能明白他的恐懼,沒有人明白他的狂與不狂,沒有人能看到自己內心比“迫害症”更加可怕的病症。在這樣的情況下,真正的“狂人”被看作普通人,而覺醒的人卻被看作“狂人”形單影隻地艱難而忐忑地在亂世中掙扎度日。

現在看來,“狂人”其實說的並不只是主人公本身,而是生活在那個黑暗的世界裏,在封建思想的壓迫下,人性逐漸泯滅的全體國民。

“救救孩子……”

多麼微弱,無奈,又悲壯的吶喊,救救孩子、救救下一代吧,被侵蝕的頭腦、被腐化的思想,到你們就停止吧,讓封建社會的假仁義假道德侵害到你們這一代就停止吧,別讓下一代的孩子們還像你們一樣,在這種可怕的、人情淡漠的年代裏、在“吃人”與被吃中終其一生。

篇34:狂人日記讀後感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幾個爲數不多的“不正常”的人,在魯迅筆下的這位“狂人”就是這麼一位代表。

這位狂人把一切都想得那麼壞,把別人的一舉一動都理解爲要“吃我”,看到來給他看病的大夫,竟然被他看成了殺人的劊子手了,他懷疑土紳趙貴翁要吃它,懷疑所有人都要吃它,懷疑自己的哥哥也要吃他,到了最後竟然覺得自己也吃了妹妹的幾片肉,我們不禁覺得這個狂人,自始至終,都是自己一直多疑,懷疑這個,懷疑那個,我們不由得想說他真的是一個神經病。

但是就是在這位神經病的記錄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那個時代可以吃人的封建禮教,一想到可以吃人的所謂“文明”的社會,不禁感到一陣寒冷,如果我們在生活中會見到身邊的人被現在的禮教活生生的吃掉,那是一種什麼感覺?

有一句成話是“苛政猛於虎”,是說苛刻的政策比老虎都要兇猛,那麼這位瘋瘋癲癲的狂人所處的那個世界一定沒有幾個真實的人了吧,這些看上去體體面面的紳士們,全都是遵循着所謂禮教的人,那這些人統統都是吃人的老虎。

對這一句話我記憶猶新,“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多看我兩眼呢?”你說這裏的狗是什麼?是趙家養的狗麼?可不是,這裏是把趙家那個趙貴翁比作鬣狗呢!“鬣狗喜愛跟在大動物後面,吃已經死了的動物的肉,據算很大的骨頭他們也叫碎了吃下去。”這不就是在暗喻着趙貴翁是那吃人的高手麼?

在一本書裏,滿篇滿頁的寫着仁義道德,可是仔仔細細看看,字縫裏都寫滿了吃人二字,我從這句話讀懂了那時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美好,但是其實每天都有一批批的人被文明和禮教吃掉。

狂人看似是個迫害狂,但是他是被什麼迫害的呢?不就是當時能吃人的世道嗎?在這種世界下,有幾個不被吃,又有幾個不去吃人呢?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到,無論什麼樣的危險,有一條好的法律,也是好的;不管是蜜罐溫牀,還是腰纏萬貫,法律會殺人,你再怎麼的感到安全,也無法活下去。我們現在是幸福的,沒有吃人的法律,但我們也要爲了不讓我們的下一代受到這種吃人世界的折磨,也要去努力。

篇35: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讓我震撼不已。

裏面的主人公來到他哥哥的家裏,可是不知道他哥哥是喜歡吃人肉的。當他發現的時候,那個小鎮上的人已經開始籌備怎樣將他殺了。他的哥哥跟是殘忍,在幾年前就把他自己的親生妹妹的肉吃掉了,並且夾在自家的菜裏,讓家人也吃了許多。

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事啊!將自己的親生妹妹吃了,連自己的弟弟也不放過。如果,他將主人公也吃了的話,那麼他一定會感到還不知足。會將他的母親也吃了、將自己的父親也吃了。但是,小鎮裏的人也許也會將他吃了。“自己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這句話就是反應了那個小鎮的現狀。慘不忍賭啊。

一個“吃人”一詞。就表現了清政府的腐敗,“易牙蒸了他兒子,給王吃,還是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天闢地以後,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的人。去年城裏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吃。”如此荒唐的事在那時盡然沒人管。

小說的末尾那個“救救孩子”的呼聲,是何等攝人心魄。對於孩子們的純真,魯迅流露出了那麼沉重的凝慮,以爲終於無法逃掉大人的陰影,也仍然無改於一生工作的目標“救救孩子”。

篇36:狂人日記讀後感

魯迅筆下的狂人可謂令人印象深刻。這樣的人如果放在現實中,絕對會是人們眼中的瘋子。然而,當我們仔細品讀時,卻是發現了一些更深的東西。下面來說說我讀完以後的感受,也許並不準確,只是我一家之言而已。

《狂人日記》的“一”中主人公(下文以狂人出現)在日記中寫到自己不見月亮三十多年,在現實中顯然不可能。而這些別人眼中的瘋言瘋語在這裏卻是狂人精神醒悟的象徵,也是文中其狂之開始。而對於趙家的狗看他兩眼感到害怕,表明他生活在這種恐慌之中。

在世人眼裏,看瘋子的眼光自然會有一些異樣,無疑狂人正是衆人眼中的瘋子。主人公在癡狂狀態下,覺得周圍的人甚至趙家的狗看自己的眼神也是惡狠狠的,彷彿要把自己吃了。事實當然不會是其他人要把他吃了,別人要吃他只不過是他的一種在顛狂狀態下的臆想而已。但若真的把這當作一種臆想,那便是真的在看瘋子的日記了。在我看來狂人口中的吃人是在批判封建禮教制度的毒害下,人們心理扭曲,卻還要對下一代灌輸封建理念,將下一代埋葬在這吃人的封建禮教之中。而在這樣幾乎人人都被封建禮教“吃掉”的社會中,被封建禮教毒害得太深的人們又要把未被污染的人們拉進“吃人”的圈子。民衆的愚昧更是在對孝子應割肉煮了請生病的爺孃吃上體現出來。可以說實際上主人公發狂的階段是他短暫的從封建禮教中醒悟過來的時期。然而很可惜,主人公的醒悟之語,在當時只被人誤解爲是發瘋是所說的瘋言瘋語。事實上,在世人取笑狂人時,他心裏正苦澀的吟着“世人笑我太癡狂,我笑世人看不清。”

也許是預料到自己在短暫的醒悟後,終於還是要被吃人的封建禮教所吞沒,於是他在自己被吞沒前的最後一篇日記中發出了“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的呼喚。作者借狂人的日記,借其狂的狀態呼喚着被封建禮教所毒害的人們的人性的迴歸。那些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正是還未被封建禮教毒害的赤子。他們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在這樣現實與想象相交融的日記裏,魯迅先生表達了自己對中國歷史的深刻理解和獨特發現。這樣的理解我或許達不到,我僅能借助先生的視角去看那我所不熟悉的歷史。

篇37:狂人日記讀後感

黑暗是什麼?是負着空虛的負擔,是嚴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謂人生的路?是精神上的愚昧,是肉體上的束縛?是不可逾越的高山,是刺痛靈魂的荊棘?是刺破心靈的的暗礁,亦或是無知的奴隸,卑微的侍者;還是時代的詭異?

《狂人日記》中記敘了“人吃人”的災難,當鮮血淋漓的人被一個個飢腸轆轆的“野獸”狼吞虎嚥下去,他們面不改色,一副泰然自若,若無其事的樣子,誰會知道在他們虛僞的外表下,竟在籌謀瓜分人的陰謀。麻木的肢體,被俘虜的意志,被摧毀的精神,一個個眼神呆滯,時代的黑暗使他們蛻變了,蛻變的狠毒、無知,昔日善良的種子已被惡毒的藤蔓所纏繞,命運的不公使他們淪爲這個時代的犧牲品。被奴役的肉體,被駕馭的思維,被溶解的頑強,儼然一副野獸的樣子。而時代的里程碑終以血腥,愚蠢,殘暴,無奈結束。

生存的意義就是打破這種局面?還是苟且偷生,淪爲這個年代的戰利品?還是力挽狂瀾,用生命的薄弱去挑戰時代的高度,那無疑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被時代繳獲,被命運折磨,忍受莫大的恥辱,最後釀造一幕幕悲劇!將灰色的天空染上鮮紅的血跡,以喚醒支撐靈魂的血液,忘卻堅持生命的理由。被灌以污水的幼苗,被摘取花瓣的蓓蕾,變得扭曲,變得醜陋。被侵蝕過的肉體,留下蛆的痕跡;被打碎過的內心,留下玻璃的足跡。

被鮮血浸染過的心,早已不堪一擊;被狠毒俘獲過的夢,早已支離破碎;被冷峻觸碰過的臉,早已傷痕累累。

篇38:狂人日記讀後感

《狂人日記》是魯迅所作,也是中國的第一本現代白話小說,內容大致上是以一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其突出的症狀是病者處於一種反應性妄想之中,對於周圍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徵引起多疑性反應:或懷疑有人害他,或懷疑有人侮辱他。 魯迅用這部小說“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它以“‘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頗激動了一部分青年讀者的心”。的確,《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狂人並不是一般的典型性格,他是象徵性的,是整個五四時代先驅者憤激思潮的藝術象徵,我們從狂人的日記中,感受到的是充滿着批判和追求、深思和戰取的一首氣魄宏大、熱情奔放的時代思潮交響樂。

篇39:狂人日記讀後感

翻開《狂人日記》,首先進入我的視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在這個狂人臆想的世界裏有這樣一句話:“狂人發病,旁人側目,家人延醫救治,狂人復原。”大家是否覺得魯迅真的將我們帶入了狂人的世界?

本書的序中有這樣的一段話:“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餘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持歸閱一過,知所患蓋“狂”之類。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

站在我們正常人的角度,或許我們就可以合理地解釋狂人眼中他人對其的“行爲”了。在我的深刻記憶裏,有這樣幾個令人心寒、膽顫的情節:“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當我看完了這樣的情節,說實話,內心的承重有些讓我無法負擔。這樣的一個狂人,“狂”到不相信社會,不相信親人,甚至不相信有人性的存在,這是怎樣的一種生活背景所造就的悲劇?!

而令我真正深思的,正是絕望當中狂人吶喊、,發出“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而真正絕望的是不是魯迅呢?我無從結論。但那末尾長長的省略號有意味着什麼?或許,這絕望之音是徒勞的,它儼然如將封閉在無法打破的鐵屋子裏的將死之人喚醒,使他們感到無法解脫的痛苦。

是的,威脅人類世界的絕非地球火山噴發,地殼開裂般的轟烈的自然災害,而是像核武器般有威力,像SARS般傳播快,像地球污染般範圍廣的精神毒害。

站在新的光明的世紀上的我們,更應該像魯迅先生一樣做一位勇士,手拉手,肩並肩,建起防護世界人精神的“大氣層”!

篇40:狂人日記讀後感

前兩天,老師要我們看魯迅的書,媽媽便給我找了一本短篇小說集《吶喊》。

書中的第一個故事是《狂人日記》,描寫的是一個有所謂“被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動。“狂人”認定現實是個“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會制度。他半夜查看歷史,見整本書都寫着“吃人”二字。他最終還是相信未來社會“容不得吃人的人”並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喚。

這個故事我看了三、四遍還只是一知半解。主人公的害怕,使我大致瞭解封建社會的可怕與可惡,他那一系列的想象令我毛骨悚然!我還小,不能完全讀懂,可至少我知道在那個黑暗的年代,人吃人這種可怕的現象真的存在。在那個黑暗的年代,人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救救孩子……”最後四個字在我腦中浮現。這四個字的意思一定不是那麼簡單吧?應該不只是肉體上的拯救吧?還有什麼呢?心靈上的拯救?或許還有更多我不懂的……

篇41:狂人日記讀後感

“封建制度是一種落後的制度”。是啊!封建制度就是吸血鬼,食人魔。

狂人總是以爲有人要吃了他,就連他的親人也不列外!親兄弟本應互相幫助,齊頭並進,可狂人的大哥在封建思想的毒害下,對狂人有偏見,也要“吃”他!

魯迅寫這篇文章以一個瘋子的角度,從一個瘋子的眼中看清這個世界的黑暗,還原了一個吃人的封建社會。他身邊所有人要“吃”他,實際指地主和官僚迫害農民、窮人。這樣就成了惡性循環,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然而,狂人也是指那些對 抗 封建社會的“瘋子”。文中那些人用世俗的眼光看他——傻子,瘋子。如果有革命精神的人看他——已覺醒的人。狂人雖然神經錯亂不清,但又有過人的思想。他從“仁義道德”中見到了吃人,揭開了封建社會的面紗,對人民的殘害,可卻說自己“仁義道德”,可笑!

狂人,不狂!在時代的推動下,他的想法已被證實!在那個年代,他以超前的膽量說出這樣的話,他敢於挑戰傳統的權威,這個人,他狂嗎?

生存的意義在於打破這個局面,而不是等着被吃!可像狂人一樣的人太少,去了,無疑是飛蛾撲火,也會被“吃”.

“救救孩子”這句反映出魯迅先生渴望革命,同時,那個時代也需要革命!

篇42:狂人日記讀後感

我依稀記得當年是學過狂人日記這篇課文的,但是印象全無了,又或許是一貫的刪減版吧,這次重讀之後心裏的震撼程度不亞於知道原來小時候學的馬克思在大英博物館磨出腳印的事情是假的。

最重要的一點發現,那個人似乎是得了精神病,當然其實是千百年來少數沒有的病的人,魯迅假借這個精神病的口說了很多話,例如吃人、兇狠、趙家的狗,於是大家都說他瘋了。可是《狂人日記》的開頭是這樣說的,那人得了病後來好了,還補了道臺也就是當了不小的官,所謂狂人日記是得病期間寫的,於是我被徹底震驚了,原來這個人曾經醒來過後來居然又昏沉沉的睡去了——魯迅萬難毀壞的鐵屋子裏又多了一個沉睡的人。他一定是故意睡去的,因爲他發現醒着很累睡着卻很舒服,他發現的一切都被別人說成是精神病於是他乾脆就把自己變得跟大家一樣有病,於是乎這個人居然就能去補了個道臺。

吃人不可怕,不要說這是比喻就算是真的吃人我們也做過不少,易子而食居然是出現在中國最古來的典籍上,黃巢大軍隨時把隨行的農民舂成肉泥當軍糧,李自成也曾把了明朝的福王和鹿一起煮了吃,名曰福祿宴。這些雖可怕但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狂人自己說也許自己也吃過妹妹的肉,讀到這裏我算是真正領略的魯迅拿筆做鋼槍,他這話真的是戳到了每個人心裏。吃人者也被吃,自己不經意的時候或許也吃過人,只是自己沒有仔細去想過。

狂人的下場是最好的,不但沒死還做了官,很多人都死了,孔乙己死了阿Q也死了,連那個吃了血饅頭的也死了,魯迅從不畏懼死亡,他直面的是最血淋淋的人性和最醜陋的劣根性。也許這世上本該有很多狂人,只是後來那些狂人的病竟一一都被治好了。

秋有肅殺之氣,人類的許多病都被治好了,尤其是矯情這病,我竟許多年沒見過矯情這病了。林黛玉有擇席之病葬花之行焚稿之心命斷之淚,恐怕這矯情也算是冠絕古今了。歐陽修也矯情,聽到颳風於是寫了《秋聲賦》。我的矯情病早被窮這種更強大的病給以毒攻毒給治好了,不過秋風瑟瑟我雖不會寫秋聲賦,寫點讀後感還是可以的。

篇43:狂人日記讀後感

“狂人”出生於封建士大夫家庭,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造成對社會的恐怖心理。他認定現在是個“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會。他半夜察看歷史,看見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他對吃人社會發出勇敢的挑戰,相信將來的社會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小說揭露了封建禮教在仁義道德掩蓋下“吃人”的本質,被譽爲“徹底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聲春雷”。

“狂人”的第一則日記就吸引了我。雖然,語言沒有太多的修飾,只是平凡普通的五句話。但這平凡與普通卻又與別處不一樣,平凡得出奇,普通得入勝。簡單的“我怕得有理”這句話,就讓我的心開始猜測:下面會寫些?

《狂人日記》中所謂狂人,就是一個精神錯亂的人物,語無倫次,意識好象也有些不清,魯迅用了非常顛倒的次序,借狂人之口,敘述了中國從前的本真:人吃人。雖說文章是虛構的,可也微微泛出點點恐怖的味道。整篇文章讀上去會感到壓抑,流露出十分暗淡的調子,可你只要細細“品嚐”如此深奧的小說,興許也會感到憂愁:高遠的夜空,朦朧的月光,以及“吃人”人的神情……魯迅以神一般的描寫,敘述了舊中國兒女的悽楚和絕望,又以神奇的筆觸,有道出幾千年無人敢道出的詠歎。

是啊,在這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優勢誰是能足以相信的呢?當然了,除了自己,還有誰呢?

在那位“狂人”眼裏,他不僅想保護自己,又想保護那些千千萬萬人當中又要被“吃”的孩子。

這篇小說是描寫一個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動,把他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覺柔和一體,用人物自敘的方式“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

“狂人”出生於封建士大夫家庭,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造成對社會的恐怖心理。他認定現在是個“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會。他半夜察看歷史,看見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他對吃人社會發出勇敢的挑戰,相信將來的社會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小說揭露了封建禮教在仁義道德掩蓋下“吃人”的本質,被譽爲“徹底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聲春雷”。

“狂人”的第一則日記就吸引了我。雖然,語言沒有太多的修飾,只是平凡普通的五句話。但這平凡與普通卻又與別處不一樣,平凡得出奇,普通得入勝。簡單的“我怕得有理”這句話,就讓我的心開始猜測:下面會寫些什麼?

《狂人日記》中所謂狂人,就是一個精神錯亂的人物,語無倫次,意識好象也有些不清,魯迅用了非常顛倒的次序,借狂人之口,敘述了中國從前的本真:人吃人。雖說文章是虛構的,可也微微泛出點點恐怖的味道。整篇文章讀上去會感到壓抑,流露出十分暗淡的調子,可你只要細細“品嚐”如此深奧的小說,興許也會感到憂愁:高遠的夜空,朦朧的月光,以及“吃人”人的神情……魯迅以神一般的描寫,敘述了舊中國兒女的悽楚和絕望,又以神奇的筆觸,有道出幾千年無人敢道出的詠歎。

是啊,在這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優勢誰是能足以相信的呢?當然了,除了自己,還有誰呢?

在那位“狂人”眼裏,他不僅想保護自己,又想保護那些千千萬萬人當中又要被“吃”的孩子。

篇44:狂人日記讀後感

在這個短暫又漫長的暑假裏,我無意中闖入了狂人臆想的世界。

翻開《狂人日記》,首先進入我的視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在這個狂人臆想的世界裏有這樣一句話:“狂人發病,旁人側目,家人延醫救治,狂人復原。”大家是否覺得魯迅真的將我們帶入了狂人的世界?

不可領會?不可思議?不可明其所以然?

否也。

本書的序中有這樣的一段話:“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餘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持歸閱一過,知所患蓋“迫害狂”之類。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

站在我們正常人的角度,或許我們就可以合理地解釋狂人眼中他人對其的“迫害行爲”了。在我的深刻記憶裏,有這樣幾個令人心寒、膽顫的情節:“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當我看完了這樣的情節,說實話,內心的承重有些讓我無法負擔。這樣的一個狂人,“狂”到不相信社會,不相信親人,甚至不相信有人性的存在,這是怎樣的一種生活背景所造就的悲劇?!

雖未處在那時,但魯迅筆下狂人“狂行下表層批判”的封建傳統社會,卻令我心顫不止。

膽怯?憤懣?悲哀?

而令我真正深思的,正是絕望當中狂人吶喊、呻吟,發出“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而真正絕望的是不是魯迅呢?我無從結論。但那末尾長長的省略號有意味着什麼?或許,這絕望之音是徒勞的,它儼然如將封閉在無法打破的鐵屋子裏的將死之人喚醒,使他們感到無法解脫的痛苦。

是的,威脅人類世界的絕非地球火山噴發,地殼開裂般的轟烈的自然災害,而是像核武器般有威力,像SARS般傳播快,像地球污染般範圍廣的精神毒害。

站在新的光明的世紀上的我們,更應該像魯迅先生一樣做一位勇士,手拉手,肩並肩,建起防護世界人精神的“大氣層”!

篇45:狂人日記讀後感

我依稀記得當年是學過狂人日記這篇課文的,但是印象全無了,又或許是一貫的刪減版吧,這次重讀之後心裏的震撼程度不亞於知道原來小時候學的馬克思在大英博物館磨出腳印的事情是假的。

最重要的一點發現,那個人似乎是得了精神病,當然其實是千百年來少數沒有的病的人,魯迅假借這個精神病的口說了很多話,例如吃人、兇狠、趙家的狗,於是大家都說他瘋了。可是《狂人日記》的開頭是這樣說的,那人得了病後來好了,還補了道臺也就是當了不小的官,所謂狂人日記是得病期間寫的,於是我被徹底震驚了,原來這個人曾經醒來過後來居然又昏沉沉的睡去了——魯迅萬難毀壞的鐵屋子裏又多了一個沉睡的人。他一定是故意睡去的,因爲他發現醒着很累睡着卻很舒服,他發現的一切都被別人說成是精神病於是他乾脆就把自己變得跟大家一樣有病,於是乎這個人居然就能去補了個道臺。

吃人不可怕,不要說這是比喻就算是真的吃人我們也做過不少,易子而食居然是出現在中國最古來的典籍上,黃巢大軍隨時把隨行的農民舂成肉泥當軍糧,李自成也曾把了明朝的福王和鹿一起煮了吃,名曰福祿宴。這些雖可怕但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狂人自己說也許自己也吃過妹妹的肉,讀到這裏我算是真正領略的魯迅拿筆做鋼槍,他這話真的是戳到了每個人心裏。吃人者也被吃,自己不經意的時候或許也吃過人,只是自己沒有仔細去想過。

狂人的下場是的,不但沒死還做了官,很多人都死了,孔乙己死了阿Q也死了,連那個吃了血饅頭的也死了,魯迅從不畏懼死亡,他直面的是最血淋淋的人性和最醜陋的劣根性。也許這世上本該有很多狂人,只是後來那些狂人的病竟一一都被治好了。

秋有肅殺之氣,人類的許多病都被治好了,尤其是矯情這病,我竟許多年沒見過矯情這病了。林黛玉有擇席之病葬花之行焚稿之心命斷之淚,恐怕這矯情也算是冠絕古今了。歐陽修也矯情,聽到颳風於是寫了《秋聲賦》。我的矯情病早被窮這種更強大的病給以毒攻毒給治好了,不過秋風瑟瑟我雖不會寫秋聲賦,寫點讀後感還是可以的。

篇46:狂人日記讀後感

它的出世彷彿就如混沌天地間一束光芒,更像一臺放映機,它的筆鋒所向,直接指出了人心矛盾之所在。樸實的語言把我拉近書中的世界。一位飽含醫學底蘊的愛國人民爲了喚醒麻木的國人,棄醫從文,在書桌前奮筆疾書。“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結尾的一句話帶給了我迷茫與困惑。於是我一遍遍地細讀着,魯迅想要批判的不正是這吃人的社會,吃與被吃,彷彿是天經地義。但是吃人的社會不會長存,將來容不得吃人。唯有狂人,也就是以作者的眼光發現這一現實問題,因而通過作者的筆觸傳達給我們。我讀到了作者的目光深遠,以及他對未來的孩子懷抱着的希冀。

從開始心情爽快,夜晚很好的月光,看出還未意識到所存在的危險,其中提到趙家的狗,爲後來發展做出預示的鋪墊。後是今晚沒月光,於是開始渲染陰暗的氣氛,以趙貴翁爲代表的一羣人都以仇恨的眼神看着我,連小孩子也一樣,是他們孃老子教的,與末句相呼應。表現出當時社會黑暗籠罩,封建黑暗禮教已經從本質上侵蝕了整個社會從小孩到老者的思想。那樣的社會,陰冷的黑暗恐怖的氣息漂浮在空氣中,令我感受到的是毛骨悚然!

唯有文中的狂人是清醒的,他周圍的人都是吃人的人,甚至連狗也是。狂人其實是一個敢於向傳統世俗社會挑戰的清醒反封建者向世人講述這個社會的吃人本質,意欲喚醒人們,一起推翻舊的吃人的封建禮教。可是根深的蒂固的吃人禮教讓受迫害的人們依舊麻木,國民的劣根性一覽無遺。短短的幾行字,將國民現狀暴露地一覽無遺。經過歷史的更迭,飽受封建禮教的國民喪失了同情心與善良心,變得麻木愚昧。而這也是作者想要折射出的現狀。作者也是對未來懷有肯定,希望未來的孩子能在公平公正的世界裏生活,新的民政制度能真正使中國充滿希望。

篇47:狂人日記讀後感

“吃人的人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即使我被吃了,可依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今天,我又品味着這令人深思的話語。

此文通篇讀來,總覺些許怪,是除語言外說不出的怪。若非語文老師言:“狂人,即瘋子”,現今我仍予狂人以諸多奇怪可笑之解釋。全文從一個瘋子的角度下筆,自是不同尋常,其實文中之我並非狂人,乃他人灌此名予我以便“吃”我。通篇“吃人”,似原始,如童話,更具虛幻之感。所述之世,若到處充滿假、惡、醜,無絲毫真、善、美。“我”兄欲“吃我”,見當世親人間之殘忍無情。然“我”勸兄之言語,竟非出於狂人之口,確是一有先見、良知、正義感之人言之。“我”之遭遇、思想,正是先生之遭遇、思想,故先生定欲藉此文以告世人。

看終句,“沒吃過人的孩子們,或有,救救孩子。”孩子之心靈純潔美好,沒被世俗所污,故先生寄一切希望於孩子,此乃對未來之美好向往。

若先生在,觀今之社會,千年陋習雖未根除,少不同那時之失望痛心。今非非人間,先生定竭力善之。先生之精神,乃國之精神,若不被後世繼承發揚,奈何?先生雖已去,但諸多事吾輩亦可做,雖不及先生,實可做。先生爲國獻之甚多,吾輩竭力還先生一“風清氣正國貌新”又如何?此舉更爲國矣!

魯迅之前,無一魯迅,希望魯迅之後,無數魯迅!

篇48:狂人日記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魯迅的《狂人日記》,魯迅是我國的大文豪,看的時候起還真擔心讀不懂,打開電腦,我靜靜地讀了起來……。

文章不是特別長,分爲好幾篇,一天一篇,跟日記一樣。從“狂人”的日記中,我看到的是一個吃人的社會,一個特別黑暗殘暴的社會。所有的人都想着如何去吃別人,就連自己的親人都不放過,比如文章中的大哥,主人公的妹妹就讓它給吃了,而且父母生病,還要把自己的腿上的肉割掉,蒸熟讓父母吃掉。還有殺了犯人,還有生病的人,用饅頭蘸血舐。還有每天都是驚險的一天,都有人惦記着要吃你,描寫出了一個可怕無情的人吃人的社會,黑暗恐怖讓人害怕的一羣人,讀來讓人膽戰心驚。這不就跟當時的情況相同嗎,你不吃別人,別人就要來吃你!

主人公“狂人”到底是真狂還是假狂?狂人的“狂”,一方面是由於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某些特徵,更重要的一方面卻是他對傳統和世俗的反抗;狂人的“不狂”,則在於他“超前”的思想認識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並且被歷史所證明是正確的,只是他說出了當時的人們不敢說或者是還沒有說出的駭人聽聞的話罷了。

最後,魯迅還感嘆地說道: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這其實是在文章中的結尾說了一個含義超深的句子,以此來喚醒國人反抗當時黑暗社會的意識!

篇49:狂人日記讀後感

近幾天,我拜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這部小說,讓我深深體會到了當時舊社會的黑暗。

這部小說主要講了在舊社會中,魯迅來到了大哥的家鄉。但那裏的人卻很奇怪,當魯迅一人走在路上時,路上的人都面色鐵青的議論着他,似乎怕他,似乎又想害他。當我讀到有個女人在街上打自己的兒子,邊打還邊說:“老子呀!我要咬你幾口才出氣。”看到這,我不禁嚇了一大跳,虎毒還不食子呢!況且這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女人怎麼會如此殘忍呢!但是,更可怕的還在後面。那天,一個人來告訴大哥說村裏有一個大惡人死了,村裏的幾口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拿來吃了,還說是可以壯壯膽子。直到最後,魯迅終於明白了大哥與那些人是一夥的,目的是想吃魯迅。才明白妹妹五歲時的死,是因爲被大哥吃了,才知道這裏是一個吃人的地方。

我想:舊社會實在是太黑暗了、太恐怖了。那些人太殘忍了,以爲吃別人身上的什麼就能補自己身上的什麼這樣一個荒唐的謠言,就去忍心去傷害自己的親人。哎!可悲啊,可悲,舊社會實在太黑暗了。

篇50:狂人日記讀後感

《狂人日記》中所謂的狂人,就是指一個精神錯亂的人物,他語無倫次,意識好象也有些不清。狂人出生於封建社會,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造成他對社會的恐怖心理。他認定他處在“吃人”的世界中。雖說文章是虛構的,可也有點恐怖的味道。

文中一個不懂世事的瘋子道出了世間的本質,而那些將“瘋子”稱爲“瘋子”的人卻故意裝作糊塗,明明幹出一些吃人的勾當,卻做起了“君子”。文中寫道“他們一翻臉,便說人是惡人”,及其“翻天妙乎,與衆不同”的處世原則更是將封建統治階級顛倒黑白的本領描述的淋漓盡致。他們“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遮掩,不敢直接下手”,這正是他們缺乏勇氣的體現。他們“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正如瘋子對他哥哥的勸說中所說的一樣:“吃人的人,什麼幹不出!”的確,吃人的人,什麼幹不出!爲了吃人,竟連自己的同胞兄弟也要謀害。從中可以看出在封建社會中,少的是親情,多的只是殺害、暴力與兇殘。所以,小孩子,狗,醫生,陳老五以及大哥,都在以同樣兇殘的目光看着“我”這塊肥肉,他們要“育肥我”,然後再逼“我”自戕,這樣他們“沒有殺人的罪名,又償了心願”,多麼狡猾無恥與兇殘!更可悲的是我們的孩子們,他們何以有此等的心思呢?!無非是老子娘教的,“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而如此無知善良的“我”也在無意中成了吃人的人,成了吃人的人“銷贓”的同夥。所以他們將希望寄託於孩子身上,因此主人公在文章的末尾高聲吶喊:“救救孩子!”

《狂人日記》一種自由的流露,一次正義的爆發。魯迅先生的聲音在那個充滿惡臭、血腥味的封建社會,喚起了沉睡的人,沉睡的真的人,喚醒了整個世界。

我讀過一些魯迅的文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魯迅先生創作的第一部本站小說,是《吶喊》的初篇,也是現代中國文學的一篇傑出的作品——《狂人日記》。

篇51: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過《狂人日記》後有感,《狂人日記》是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真正的現代白話小說。他具體的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殘酷,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魯迅以其長期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深刻觀察發出了震聾發聵的吶喊:封建主義吃人。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從整片的文章來看,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他對別人充滿了猜疑和害怕,總認爲別人會害他。在他被治癒後看到了世界的真相併且醒悟到“傳統”殺人,人們無法容納他的清醒而對他再一次的加以迫害,致使他重新屈服在惡勢力權下,與他們同流合污。當時的社會對人的迫害是如此的深,魯迅作爲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意識到了封建制度的可怕,不但使人發狂,也可以把人吃掉,已經沒有了真正的仁義道德。人與人之間只是猜疑,提防,殘殺,成爲一種難以扼制的惡性循環。因此魯迅在絕望中以狂人的口吻吶喊,呻吟,“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讓人去關注社會。

那麼在今日的社會中存在怎樣的問題呢?現在是科學發達的社會,受全球化的影響,人們越來越傾向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與理解。特別在中國,由於一胎化,使孩子成爲家裏的皇帝和皇后,同時他們也受社會的暴力現象影響,讓他們在社會環境中感到壓抑的心理,心態扭曲,缺乏道德意識,自控力差,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以暴力傷人,甚至以殘忍的手段殺人。可怕的是他們沒有認識到這後果的嚴重性,不知道他們所作的是犯罪的行爲。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也要像魯迅那樣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

一方面要儘量減少未成年人接觸暴力媒介的機會,避免他們去學習模仿;另一方面,幫助他們認識真正的仁義之德,關注他們心靈的充實和健康,使他們成熟和成長起來,增強對不良文化和環境的抵抗力。這樣他們纔不會成爲現代的狂人,去與社會同流合污,吃人或被吃。

篇52:狂人日記讀後感

書,我始終覺得是人類最偉大的結晶,似乎容有靈魂似的,就是能扣動讀者的心。我讀書更像是遊書,身臨其境,宛若成了書中另一個主人翁。讀到情節緊張跌宕時,我屏氣斂息,讀到好事成空時,更是嘆息憤怨,以之而喜,以之而悲,諸如此類,真可謂癡狂。而最後讀到結局處,更是悵然若失,萬千思緒,百感交集。也許這便是書的魅力罷!作者用心感悟,用筆勾畫成書,我們用心追隨,思考作者,收穫內心的寄託,書是人類精神的食糧,便緣於此罷。我愛書,更欣賞書的作者,他們如同明星般照耀文學長空,照亮精神的世界,以他們的人格,感動世人,喚醒世人。其中諸如魯迅、矛盾、巴金、郭沫若、郁達夫等,都是偉大毋庸置疑的。他們生於亂世,以文救國,懷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憂國憂民之情,獻身使命,可謂可傾可佩。

而要問這間感我最深者爲誰?我想便是魯迅了。初次識得魯迅是在國小一年級,在一篇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時在我眼中魯迅不是大文豪、大革命家,只不過是一個和我一般的黃毛小子,有一點很讓我佩服的,是他在書桌上刻下“早”來警示自己的行爲,我也便對他有了好感。後來的《少年閏土》、《風箏》自不用說,魯迅是陪我長大的。隨着我慢慢的懂事,接觸了他更多的作品了,孔乙己、祥林嫂、阿Q一個個躍然於紙上。魯迅更加吸引我了,我知道了他不僅僅是那個黃毛小子。所以我買了本書,魯迅的《吶喊》,現在想來都有一段歷史了,每每翻起,感慨萬千。書之最七年級篇《狂人日記》,我對其理解很多,大概也因爲讀時的年齡不一樣所致罷,今日要談讀後感,也便選這篇偉大小說,《狂人日記》讀後感,雖說不是什精妙理解,但就算做我對這書的熱愛,對作者的敬仰罷!

“《狂人日記》多麼酷的一個名字啊”這是第一眼接觸時的感覺。往下看“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餘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就有點亂了,這文言文似懂非懂,看得吃力得很,且還看不出個所以然。在往下,清晰了。原來這是寫一個人重回家鄉後所見所聞,而這中所見所聞令人毛骨悚然——人吃人,趙家的狗、老人、小孩、婦人、郎中甚至是主人公的大哥都打着吃他的主意。如今重頭看當時的理解可能會覺得有些兒可笑,怪自己當初文言文功底不夠,但是當初感慨還是很深的,雖說可能不着邊際,然也算是實實在在地讀後感。這世間有吃人的人,而且不是少數甚至可以說是全部,只有主人公在那掙扎,我自然而然站到了主人公那邊,同情他的遭遇。

他宛若整部小說中唯一一位光明的象徵,可是充斥的黑暗卻彷彿快要吞噬掉一切,在灰黑色的基調中,主人公被安上了狂人的枷鎖,飽受他人異樣的目光,似乎隨時可能被這吃人的社會吞沒。我深感憤恨,也感到恐懼,這是一個多麼黑暗的社會啊,人吃人且不說,正義在這裏確實這般的蒼白無力。舊社會真的這般模樣?如果我生活在那樣一個社會,是否也整日提心吊膽怕被人吃掉呢?還是我也變成了那可怕的吃人怪物?我不敢想象那樣的社會的存在,如果在那樣的社會,我肯定會瘋掉的。舊社會真的很可怕,沒有一點兒顏色,簡直是個地獄,我想魯迅先生肯定是厭倦了那樣的社會!也慶幸我不是當時人。

第一次閱讀了《狂人日記》,匆匆帶過,後來便不想再翻,也談不上爲什麼,就是一種莫名的牴觸,這種牴觸持續了很久,久得都有點兒模糊,直到已不知是哪一天再次翻閱起這本書,重拾昔時感慨。再次閱讀,有些彆扭,前言所記文言,確切交代了主人公狂人爲患“迫害症”之類,如此便顛覆之前所做結論,一位時代衆人皆濁其自清的人物,儼然成了衆人笑話的瘋子。此一百八十度轉變,我都茫然。我思考着,翻閱着一份份資料,《狂人日記》中狂人是真否發狂?一天兩天,也不知過了多久,我始終難以釋懷,卻也漸漸適應。有一天,我與昔日同伴的好友聚會了,良辰美景佳人,甚是歡樂。便在這時,一人突發“暑假,我們騎車去北京吧!”

衆人皆笑他是醉了,笑而不理,任憑其百般解釋都被當了玩笑話,酒罷宴散,我們也都淡忘了這件事。可是沒想去年八月我收到了一封自北京來的信,香山紅葉,狂妄成真……這不是就是這個道理嗎?狂人之所以是得了“迫害症”不就是這般道理嗎?這不就是中國人的一種通病嗎?少數服從多數。然而如果這多數的人是錯誤的呢?魯迅先生便是看到了這一點,中國人被封建禮教束縛着,頑固守舊,封建禮法如同吃人般吞噬一切異己,正常之人羣指認不和禮法之狂人。“正常”與“狂”是和區別,這無非是一種模糊的定義罷了,又能代表什麼。狂人超脫了世俗也許能看到世俗所看不到的光明,這樣的狂人又怎得算做瘋呢?也許還算是先知呢!

然而在《狂人日記》中前言交代了,狂人病癒並赴某地候補了,這代表了狂人的失敗,世俗的勝利,最終少數服從了多數,跳脫世俗之人何在?這無疑是魯迅先生的諷刺。吃人的禮法最終勝利了,發人深省。魯迅的《狂人日記》喚醒了當時迷茫的知識青年,也喚醒了當時正被吞噬的民主主義,對抗那吃人的禮法、吃人的封建主義。魯迅以筆爲劍,救國存亡。新中國開國領袖毛澤東贊魯迅先生爲“中國現代第一等聖人”,並御封其爲“無產階級文藝隊伍的總司令”,實至名歸。

讀《狂人日記》彷彿在看中國社會的狀態,看中國人的惰性心理。現今雖說中國日益強大,可是中國不乏無知之人,以無知狹隘的心理看待他人,每每洋洋自得,可謂是精神上病入膏肓。我崇拜魯迅,以心鑄文,以文救民,我待我也有那麼一刻,改民之無知,鑄傳世之良書。

而今我倒要勉勵自己。

莫要嘲笑他人之所言,被嘲笑的只該是無知之人。

篇53:狂人日記讀後感

魯迅,是我國的大文豪。曾著書、譯書無數。他關心下層勞動人民;他那無數著作像茉莉花香一樣,隨風飄過,但卻讓有幸聞到花香的人一輩子回味它,記住它。他那第一篇本站——《狂人日記》,曾影響過無數學者,而我也深受其之薰陶。

《狂人日記》主要描述了在舊社會時,“我”覺得任何人都想吃人,而自己就是“吃人集團”的下一頭獵物,後來,“我”發現自己的哥哥就是他們的老大,而自己雖然要被吃,卻永遠也要揹負一個吃人的人的弟弟的罪名。當“我”覺得周圍的人都想吃自己時,發現孩子也想吃人,也吃過人。“我”不由得發出感嘆:“救救孩子!”

我看完這一篇日記,很傷心,也很驕傲。傷心的是這篇文章其實是在揭露舊社會的醜陋,在抨擊舊社會。獅子似的兇心,兔子似的怯弱,狐狸似的狡猾……這無疑是魯迅先生眼中的舊社會,這也是廣大窮苦勞動人民眼中舊社會的寫照。雖然文中的我是一個不吃人的人,可還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呀!何謂吃人,其實吃人指的是剝削百姓,魚肉百姓。而雖然“我”不是幹傷害百姓的人,但另外的腐敗官員卻幹了昧良心的事兒,而他們是中國人,“我”也是中國人,雖無直接的血緣關係,卻還都是中國人,都是龍的傳人。這時魯迅先生的無奈,也是廣大愛國者的無奈。兄的的脣邊不但還抹着人油,而且心裏還裝滿了吃人的意思,這怎能不叫人悲哀,這怎能不使人着急呢?

但我也驕傲,因爲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救過英雄,是名副其實的中國人。他用“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精神喚醒了多少刀俎上的中國人。他就好像黑夜裏的一盞明燈,讓中國人看清前面是萬丈懸崖還是燦爛陽光;他就好像一根靈魂都是堅硬的棍子,幫助國人打退了一匹又一匹眼中冒着綠光,直勾勾看着國人的狼,勇哉,英雄!

在舊社會,也許有人會認爲安是最好的,但我卻認爲不安纔是最好的。在祖國危難之際,在人民危難之時,前者安是苟安,後者是大愛,比小愛更偉大,更樸實無華。只有在祖國危難時,舍小家而顧大家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就像魯迅先生一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魯迅的《狂人日記》筆下的我對吃人的人說:“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你們要不改,自己也會吃盡。即使生的多,也會給真的人除滅了,同獵人打完狼子一樣——同蟲子一樣!”這不是鬼話,而是真真切切的人話呀!即使亡國奴再多,但救國的人會更多,把亡國奴給消滅、埋葬,把苟安、苟存的思想從華夏大地上真正“吃掉’。其實人要以樹爲榜樣,樹的葉子就像各種挑逗你內心底線的誘惑,雖然樹在平時都在猶豫,就像葉子雖長在樹上,但風兒一吹,會顫動,有時甚至會掉落下來一樣,但一旦到了危難之際——冬季,樹就會把葉子脫落,只剩主幹和樹枝,就像把各種誘惑搜甩掉一樣,這時,即使再下雪,也打不到主幹了。魯迅先生就如同在冬季的樹,昂首挺胸,不被遭受的迫害和誣陷所妥協。魯迅之妻許廣平在《欣慰的紀念》中說:”魯迅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這確實就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狂人日記》中的最後一句話“救救孩子”道出了魯迅先生的心聲。確實,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許還有;沒有受舊社會影響的孩子,或許還有。從此點可以看出,魯迅先生也非常重視對孩童的教育。宋朝宰相范仲淹說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魯迅先生真正做到了,他在廣大窮苦人民的心中永遠是不朽的,永遠是嘴高尚的。

魯迅先生的偉大,深入了每一個人的心中;魯迅先生的作品,已成了我靈魂之中的中流砥柱,成了我生命中必不可缺的東西。

篇54:狂人日記讀後感

魯迅筆下的狂人可謂令人印象深刻。這樣的人如果放在現實中,絕對會是人們眼中的瘋子。然而,當我們仔細品讀時,卻是發現了一些更深的東西。下面來說說我讀完以後的感受,也許並不準確,只是我一家之言而已。

《狂人日記》的“一”中主人公(下文以狂人出現)在日記中寫到自己不見月亮三十多年,在現實中顯然不可能。而這些別人眼中的瘋言瘋語在這裏卻是狂人精神醒悟的象徵,也是文中其狂之開始。而對於趙家的狗看他兩眼感到害怕,表明他生活在這種恐慌之中。

在世人眼裏,看瘋子的眼光自然會有一些異樣,無疑狂人正是衆人眼中的瘋子。主人公在癡狂狀態下,覺得周圍的人甚至趙家的狗看自己的眼神也是惡狠狠的,彷彿要把自己吃了。事實當然不會是其他人要把他吃了,別人要吃他只不過是他的一種在顛狂狀態下的臆想而已。但若真的把這當作一種臆想,那便是真的在看瘋子的日記了。在我看來狂人口中的吃人是在批判封建禮教制度的毒害下,人們心理扭曲,卻還要對下一代灌輸封建理念,將下一代埋葬在這吃人的封建禮教之中。而在這樣幾乎人人都被封建禮教“吃掉”的社會中,被封建禮教毒害得太深的人們又要把未被污染的人們拉進“吃人”的圈子。民衆的愚昧更是在對孝子應割肉煮了請生病的爺孃吃上體現出來。可以說實際上主人公發狂的階段是他短暫的從封建禮教中醒悟過來的時期。然而很可惜,主人公的醒悟之語,在當時只被人誤解爲是發瘋是所說的瘋言瘋語。事實上,在世人取笑狂人時,他心裏正苦澀的吟着“世人笑我太癡狂,我笑世人看不清。”

也許是預料到自己在短暫的醒悟後,終於還是要被吃人的封建禮教所吞沒,於是他在自己被吞沒前的最後一篇日記中發出了“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的呼喚。作者借狂人的日記,借其狂的狀態呼喚着被封建禮教所毒害的人們的人性的迴歸。那些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正是還未被封建禮教毒害的赤子。他們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在這樣現實與想象相交融的日記裏,魯迅先生表達了自己對中國歷史的深刻理解和獨特發現。這樣的理解我或許達不到,我僅能借助先生的視角去看那我所不熟悉的歷史。

篇55:狂人日記讀後感

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讓我震撼不已。

裏面的主人公來到他哥哥的家裏,可是不知道他哥哥是喜歡吃人肉的。當他發現的時候,那個小鎮上的人已經開始籌備怎樣將他殺了。他的哥哥跟是殘忍,在幾年前就把他自己的親生妹妹的肉吃掉了,並且夾在自家的菜裏,讓家人也吃了許多。

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事啊!將自己的親生妹妹吃了,連自己的弟弟也不放過。如果,他將主人公也吃了的話,那麼他一定會感到還不知足。會將他的母親也吃了、將自己的父親也吃了。但是,小鎮裏的人也許也會將他吃了。“自己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這句話就是反應了那個小鎮的現狀。慘不忍賭啊。

一個“吃人”一詞。就表現了清政府的腐敗,“易牙蒸了他兒子,給王吃,還是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天闢地以後,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的人。去年城裏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吃。”如此荒唐的事在那時盡然沒人管。

小說的末尾那個“救救孩子”的呼聲,是何等攝人心魄。對於孩子們的純真,魯迅流露出了那麼沉重的凝慮,以爲終於無法逃掉大人的陰影,也仍然無改於一生工作的目標“救救孩子”。

篇56:狂人日記讀後感

窗外又下起了雨,滴滴落在牆面上,坐在窗旁的我,腦中卻不知爲何又浮想起了那個黑暗的年代——那個被封建主義摧殘得不堪的年代。那時的魯迅先生,也應是坐在窗邊的辦公桌前,握着筆在記錄着當時生活的點滴。

而由這點滴彙集成的《狂人日記》,大概就是橫空出現在這亂世中最真實的生活寫照。文章雖不長,我卻在這本屬於“狂人”的日記中,讀出了令人膽戰心驚的生活現象。那時的人們,無情地進行着一種六親不認、毫無人性的活動—吃人,不論親人、愛人、友人、旁人,竟都一律無視。

那時的人們或者就只有三條路可走——吃人,被吃和反抗,而後者竟少之又少。看着國家與政府一天天的無能暴政,心懷天下的魯迅先生,義無反顧地握緊自己手中的筆,用他特別的藥方喚醒着國人們的心,讓危及民族的傷口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慢慢地進行着癒合。

魯迅當時雖是“狂人”,但他卻用着“狂人”的眼睛去仔細地觀察了四周,那些隨時張開血盆大口想要吞噬自己的人,他清楚,不僅僅是趙富貴,甚至連他自己的哥哥也成爲其中罪惡的一員。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這幾個出現在第六節的句子,看似簡單,卻竟將一個黑暗的社會鮮活地呈現出來。魯迅先生毫不畏懼地直指當時社會統治者狠毒的“獅子似的兇心”;並含蓄地把那些無知的羣衆像兔子般怯弱。魯迅雖“狂”,卻無失心智,他藉助着外人對他的“瘋癲”看法,把當時對社會的黑暗和人們的軟弱的憤怒,全部寫在那些帶有批判色彩的日記集裏面。

魯迅雖“狂”,但是他堅定地在日記的後頭發出了能響徹雲霄的“救救孩子……”的吶喊,他想讓那些已經麻木的民衆醒過來,讓他們懂得什麼是爭取,什麼是反抗。我們再只要細心觀察這句話後也便會發覺,魯迅並沒有用大多數人都會用的感嘆號收尾,而是採取了省略號!因爲魯迅知道當時人們的吃人現象已難以根除,他深感絕望,而省略會一直延續下去,他呼籲的也不僅僅只是當時的人們,更是他們的後代,還會善存希望的後代子孫們。

是啊,如果沒有了這句吶喊,後來的人們何來力量懂得站起反抗,又何來今日安穩的社會?——但是,在今天,在我們身邊,我們卻養成了比吃人還要恐怖的習慣:我們面對日日衰竭的資源無動於衷;面對日日消失的綠地無動於衷;面對日日銳減的冰川無動於衷;面對日日流失的水土還是無動於衷。爲什麼?爲什麼?爲什麼?只是僅僅因爲我們單手沒有回天之力而放棄嗎?只是僅僅因爲我們只知金錢重要而喪失理智嗎?不!我們不能坐以待斃了,即使現在魯迅先生不能“狂”了,他沒能力再去喚醒我們了,我們只能靠我們自己!誰也不能再欺騙自己的肉眼,醒醒吧!全球暖化,汶川地震,青海乾旱。地球變“狂”了,它在用我們身邊的花草樹木,天地陸海告訴我們它已經無法再支持我們無情掠奪的心了!

“救救孩子”吧!不僅僅只是爲了我們的後代,也要爲我們自己想想,我們不需站起反抗,但我們只需要認真讀好書,心繫好我們這唯一的“搖籃”,不要讓它再傷痕累累,讓魯迅的這句吶喊不再用“……”收尾,而應用“。”收尾吧!

篇57:狂人日記讀後感

我依稀記得當年是學過狂人日記這篇課文的,但是印象全無了,又或許是一貫的刪減版吧,這次重讀之後心裏的震撼程度不亞於知道原來小時候學的馬克思在大英博物館磨出腳印的事情是假的。

最重要的一點發現,那個人似乎是得了精神病,當然其實是千百年來少數沒有的病的人,魯迅假借這個精神病的口說了很多話,例如吃人、兇狠、趙家的狗,於是大家都說他瘋了。可是《狂人日記》的開頭是這樣說的,那人得了病後來好了,還補了道臺也就是當了不小的官,所謂狂人日記是得病期間寫的,於是我被徹底震驚了,原來這個人曾經醒來過後來居然又昏沉沉的睡去了——魯迅萬難毀壞的鐵屋子裏又多了一個沉睡的人。他一定是故意睡去的,因爲他發現醒着很累睡着卻很舒服,他發現的一切都被別人說成是精神病於是他乾脆就把自己變得跟大家一樣有病,於是乎這個人居然就能去補了個道臺。

吃人不可怕,不要說這是比喻就算是真的吃人我們也做過不少,易子而食居然是出現在中國最古來的典籍上,黃巢大軍隨時把隨行的農民舂成肉泥當軍糧,李自成也曾把了明朝的福王和鹿一起煮了吃,名曰福祿宴。這些雖可怕但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狂人自己說也許自己也吃過妹妹的肉,讀到這裏我算是真正領略的魯迅拿筆做鋼槍,他這話真的是戳到了每個人心裏。吃人者也被吃,自己不經意的時候或許也吃過人,只是自己沒有仔細去想過。

狂人的下場是最好的,不但沒死還做了官,很多人都死了,孔乙己死了阿Q也死了,連那個吃了血饅頭的也死了,魯迅從不畏懼死亡,他直面的是最血淋淋的人性和最醜陋的劣根性。也許這世上本該有很多狂人,只是後來那些狂人的病竟一一都被治好了。

秋有肅殺之氣,人類的許多病都被治好了,尤其是矯情這病,我竟許多年沒見過矯情這病了。林黛玉有擇席之病葬花之行焚稿之心命斷之淚,恐怕這矯情也算是冠絕古今了。歐陽修也矯情,聽到颳風於是寫了《秋聲賦》。我的矯情病早被窮這種更強大的病給以毒攻毒給治好了,不過秋風瑟瑟我雖不會寫秋聲賦,寫點讀後感還是可以的。

篇58:狂人日記讀後感

衆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

——題記

狂人何其狂也!竟以爲兄弟親友、左鄰右舍都預謀着要吃他。狂人何其智也!竟透過禮教的重重迷霧看透了這個世界的吃人本質。狂人何其慘也!竟最終也免不了狂病“痊癒”,被世界徹底吃掉的命運。狂人啊,何不一狂到底?

《狂人日記》僅記兩天,卻出現了32處“吃人”。在每一處“吃人”的鉛字下面似乎都能看到一個顫抖的靈魂,它恐懼,它也憤怒。當狂人聽說鄰村佃戶吃掉地主的心肝時,他“從頂上直冷到腳跟”,終於開始認清社會的吃人本質。周遭的人都向他露出獠牙,因爲他不再受封建禮教的束縛,逃脫了所有人共同的枷鎖。愚昧而麻木的靈魂不能容忍這種對已經同化了自己思想的鎖鏈的挑戰,所以,不論用嘴,用手,或是其他方式,吃掉他,吃掉這顆渴望自由的心。

“獅子般的兇狠,兔子般的怯懦,狐狸一般的狡猾。”這是魯迅筆下趙家的狗,可這條土狗身上卻深刻的顯出人的影子。千年的封建思想植根於人們的生活,三綱五常和腐朽的文化在每一個愚民身上烙下的痕跡不可磨滅。每個人只是匍匐着,低着頭,從不肯望望頭頂上的太陽。他們認爲老的,舊的就是好的;新的,沒見過的就是惡的。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願望令每一個人的理想便是衣食無憂,別無他圖,可是落後的生產力決定了大多數人的勞作只是爲統治階級提供了營養。長期的苦難與掙扎讓人的心靈麻木了,空洞了,默默的接受了生來就受苦難的命運。腐朽的國家就由這一羣行屍走肉堆砌,怎能不風雨飄搖?

沉沉的奴氣無孔不入,人們不敢越過禮教的束縛揭竿而起,推翻這痛苦的根源。可是“人還是要吃的”,被剝削者也需要營養,於是喪失了人性僅存的同情心與憐憫心,對位高權重者阿諛奉承,喪盡尊嚴,又對慘況更甚於自己之人殘忍的侮辱與踐踏,從中取樂。如同狂人的大哥,雖知四書五經,曉各方道理,卻對鄰村吃人一事抱有快意,對狂人的“不要繼續吃人”的真知灼見嗤之以鼻,大發雷霆。可見人民不僅是封建國家這臺巨大的榨取機器的動力,也是它堅實麻木的維持者。

魯迅筆下狂人的時代已經過去,可誰又能說現在不是一個缺少狂人的時代?

法制建設漏洞百出,無數貪官污吏逍遙法外,真正被查的卻只是冰山一角;食品安全檢查年年進行,可面對滿桌佳餚卻依然難以安心下筷;環境污染觸目驚心,卻依然鮮有強力措施。這樣的社會雖不至於“吃人”,倒也並不太理想。我希望狂人出現,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我自己。

願我有一雙狂人之眼。

篇59:狂人日記讀後感

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讓人們認識了這廣闊無垠的世界。我在書的海洋中遨遊,它是知識的甘泉,使文采貧乏的人如干燥的海綿一樣盡情地吮吸着,從而使人神采飛揚,開闊了眼界。在讀書的過程中,仿若身臨其境。

外面下着淅瀝瀝的中雨,如珠簾般傾瀉下來,更給蒼茫的大地蒙上了神祕的布紗。我閒着無聊,緩緩的走向書架,抽取了一本我覺得陌生的書----《吶喊》,這本書是我姐姐的,因魯迅的文章大都看不懂,所以並沒多看。要說在下雨天看書時很愜意的,翻開第一頁,就向我們介紹了魯迅其人,魯迅是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從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起,就用了魯迅這個筆名。

然而自目錄後就是《狂人日記》了,文章的開頭就像我們敘述了趙貴翁的臉色,小孩子們鐵青的臉,路上行人交頭接耳的議論等等都讓人匪夷所思,於是我帶着好奇心讀完了這篇小說。

這篇小說以第一人稱我來敘述,主人公生性多疑,敏感,有強烈的妄想症和迫害狂想症的心理活動,任何人的一舉一動都認爲別人要害他,讓人覺得他真是一個狂人。但他的思想十分活躍,想法也很特別。在這些鋒芒畢露,勾心鬥角的封建制度中,是一個覺醒的知識分子形象,最後他向人們呼籲救救孩子,想讓人覺悟起來,表現出他對封建制度的評判。他飽懷着對社會的希望,希望社會能夠覺醒起來。小說中主人公的哥哥講述了一部“吃人”的歷史,同時也揭露了中國幾千年來的文明史,更加體現了封建制度的兇殘。封建制度束縛了人的思想,使人身活在黑暗當中,讓人想起那時的社會真是殘暴。

然而,魯迅始終是一位直面現實的勇士,即使他內心中已經感到絕望卻仍然能站起來進行絕望中的反抗。而這種“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精神在今天也並非全部滅絕,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已經有人在呼籲保護地球、建立綠色家園,有人在“以筆爲旌”,尋找人類的終極價值,建設人類美好家園……

書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呀!它不僅讓我豐富了知識,也讓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書是我的好朋友。讓我們揚起自信的風帆,去創建一個美麗的中國。

篇60:狂人日記讀後感

接受所謂的中國式教育已有十年,也由昔日大人們眼中的乖孩子變成了人們所說的思想叛逆的高中生。

其實我想我還不算是叛逆的孩子,對於父母從來沒有頂撞只是不再按照他們的意願做事;對於學習,成績不至於科科掛紅燈只是不再像從前那樣一根筋地往書堆裏扎;對於時下年輕人所說的時尚,我既不哈日也不哈韓,既不仰慕誰也不崇拜誰。因此,結論是我還算是一個規規矩矩的中學生

然而在更多的時候,我在想自己活了這麼些年,究竟幹了些什麼?呵,17年,值得光榮的是完成了一項巨大的工程:就是把自己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屁孩,變成一個正值花季雨季的高中生,但是很顯然這是一個錯誤的轉變,但是在這17個365天的日子裏,我除了吃得飽飽的,讓自己快快長大之外,還幹了些什麼?而10餘年的中國式教育又給我帶來了什麼?已經在理科班裏混了一年的我,早已回答不出鴉片戰爭什麼時候爆發,南京條約的具體內容是什麼,而這些問題,在高一時爲了應付考試,我可是滾瓜爛熟,想想這是不是所有中國學生們的悲哀,爲了考試,我們可以把整本厚厚牛津英語詞典背熟;爲了考試,我們可以把十幾本資料書填得密密麻麻;爲了考試,我們可以犧牲掉所有的興趣和愛好。然而,然而當我們結束掉一切考試,走出這個校門時,關於那些定理那些法則我們能記得多少?多年的校園生活,能夠讓我們回味的珍藏的又能有多少?

我們都是一羣瘋子!深知自己根本不適合這種近乎摧殘教育的體制,卻依然義無返顧地往裏陷,深知這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把它看得太重太重。

身處在這種教育體制中,我們無法盡情地笑,無法痛快地哭,無法肆無忌憚地揮舞翅膀,無法致死不渝地堅持青春的夢想。於是,當我們看到某個人跳出來把中國教育批得一文不值時,我們痛快。當我們看到某個人另尋他路成才時,我們羨慕。而然後呢,我們還是會跑到書店去看那些所謂的大學聯考狀元們的學習方法,還是會紮在學生堆裏討論數理化,語政史,還是會在無數個漫漫長夜裏孤軍奮戰。因爲身處在這種教育制度中,我們還有太多無奈。

我們矛盾着,我們猶豫着,但最終還是無法擺脫這種教育的束縛,於是我們繼續沉默着,因爲我們深深的知道背後那無數雙充滿期望的眼睛,我們辜負不起;十餘載的青春歲月,我們賭不起……因此,我們只能讓自己成爲瘋子,沒有快樂和痛苦,只是麻木地機械地學習的瘋子。在偉大的中國精英式教育下的一羣瘋子。

後記:既然已是瘋子,就只能毫不在意的繼續瘋下去,雖然不知道前方的路是該向左還是向右,雖然不知道自己還能走多遠,但只能跌跌撞撞地繼續走,繼續走……相信是路,總該會有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