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魯迅狂人日記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3.17W

魯迅狂人日記讀後感(精品多篇)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一

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

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

前天趙家的狗,看我幾眼,可見他也同謀,早已接洽。

趙貴翁和他的狗,也在裏面,都探頭談腦的挨進來……

狂人,何以狂?他每日惶惶不可終日,似乎人人都想害他,疑人疑鬼,就連狗看他幾眼,他也是“怕得有理”。逐漸崩潰的他,每一樣東西在他眼裏都已變樣。在他眼裏,吃人的人慢慢都露出了吃人的嘴臉。他從“易子而食”“食肉寢皮”的記述聯想開去,他在歷史上看到的,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這個發現又把歷史和現實中具體的肉體上的吃人,上升到仁義道德等綱常名教“吃人”的更深的層次。作者通過狂人的逐步變狂來批判封建禮教對人的壓迫,對人心的迫害。文字間表面描寫的是主人公的內心思想,實際上把矛頭指向封建制度,對毒害了幾千年的知識分子的封建禮教發起了血淚控訴。他的狂,是對封建宗法制度和禮教“吃人”本質的暴露。

《狂人日記》採用了現實主義與象徵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實寫狂人的瘋話,一語雙關地使他具有了象徵意義,通過象徵主義實現了從反對肉體的“吃人”提升到揭露禮教“吃人”。實寫人物,用的都是現實主義;虛寫寓意,用的是象徵主義。

狂人發出的“從來如此,便對麼?”的質問,表達了時代的反思和叛逆之聲。“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幾片肉”,狂人也被綱常名教毒害而成了吃人者,“我”不僅是狂人本身,也代指處於宗法制度和封建禮教之下的中國人,封建綱常名教毒害了所有的中國人,作品由此表達了封建禮教“吃人”本質最深層次的揭露和批判。

在傳統勢力支配下的社會,那些首先說出歷史真理的先驅者,常常被誣爲狂人或瘋子。狂人的言行導引着讀者看到中國幾千年的宗法制度和禮教“吃人”的。真相,讓讀者反思這一制度對“人”的毒害,對人性的壓榨和逼迫。狂人期望未來,矚目下一代,發出“救救孩子”的呼喊,這是對封建主義抗爭的號召,同時也向世人昭示了一條變革社會的途徑。

《狂人日記》表現了現代人最初的覺醒意識,體現了中國現代文學反封建的總體傾向,向封建綱常禮教發出了質問,抗爭,呼喊那些被矇蔽的心靈找回自我,是對封建禮教發出的利劍。

狂人日記字讀後感 篇二

魯迅的作品並不是那麼通俗易懂的!我看了好多他的作品,略微讀懂了他的着作,《狂人日記》。其實也不是都懂了,一些深奧的詞句,一些難理解的詞語,不多看是看不懂的。

《狂人日記》描寫了一個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動,用人物自述的方法,暴露家庭制度和禮教的弊害。那片地方都是吃人,半夜查看歷史,滿本也都是吃人,相信將來社會容不得吃人!

文中有一句:救救孩子們,我深受感動!魯迅以這樣一個小說,呼籲:救救孩子們,不要讓孩子也迷信。

魯迅先生是無私的,他是以個當之無愧的大文豪。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三

魯迅是無人不曉的大作家,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後改名樹人。1920年,他以“魯迅”爲筆名,發表了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通過這本書,我發現他的文章很有特色,必須很認真地去看,一不留神就會看不懂,也是很值得揣摩的文章。

“狂人”也就是“瘋子”。他先懷疑趙貴翁和街上的男女老少要吃他,又覺得他大哥也要吃他,甚至還猜測他的妹妹就是被大哥他們吃掉了。我看這篇文章的第一感就是恐怖、嚇人。看着看着就像被它迷惑了似的,懷疑是不是真的有人是吃人的人。那是多麼黑暗的世界呀!竟然能把一個普通人變成一個狂人。特別是文中最後一句話:救救孩子……喊出了魯迅的心聲,千萬不要讓下一代的孩子再遭受這樣的不幸。

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很慶幸生活在現在這樣美好的社會裏,真的很珍惜現在的生活,現在的學校和朋友們。

魯迅狂人日記讀後感 篇四

初讀《狂人日記》,覺得作者魯迅先生似乎在說夢話,內容凌亂近似無邏輯,於是,寫這篇讀後感,也從“夢”開始。

“狂人”近於“瘋”,在做着“惡夢”,在境象中充滿了青面獠牙的傢伙,黑暗陰森的笑,古怪的語句。卻藉着“瘋”,把帶着憤怒、驚恐的鞭子一下子打到了隱痛之處,充滿了內在的緊張。每個人都睜着眼睛說謊話,互相深疑,都想控制別人,卻都無力超越他人,因而斤斤計較着。“狂人”被道得“瘋狂”了,從而說出一堆真話。

都說是“揭露傳統封建禮教的醜惡”,但,何以惟有此篇有如此之名聲?拋舍某領袖對於魯迅先生強加的評價以及歷來的噪音,讓我們關注文本。

最讓我眼前一亮並感到好奇的,並非其對封建文化傳統的批判,而是:“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妹的幾片肉,現在也輪到我自己……有了四十年以人履歷的我,當初雖然不知道,現在明白,難見真的`人!”

據此,我想,魯迅之所以不凡,其深刻的懷疑性以及隨之而有的批判性,也許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引文中,他不但懷疑,批判了那些“吃人的人”以及“禮教”,連自身,他也懷疑,他也反思自己,他也肯直面事實,他也批判。

有這樣一種說法:真理,首先應該是真相。儘管,從邏輯角度而言,此話似有語病,但其所指,我已明白。古今能直面現實、勇敢說真話的人,有幾個呢?博學如朱光潛、巴金、郭沫若,爲了“活得好一點”,“安逸一點”,就唱着鋼鐵坦克極權的讚歌,畏首畏尾。魯迅之所以能深刻、透徹看破迷霧,其求真之願,實爲大因由。因此,纔有了這“反常”的“狂人”。

問題是,“反常”、“瘋狂”、“夢囈”之後,怎麼辦?每天身處一個死寂的社會,每個人都認爲你“傻”、“瘋”、“狂”,而且,每天的生活,還得照樣過,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是缺一不可。年深月久,心靈能抵抗得住嗎?“耗散理論”告訴人們,只有“系統的開放,才能讓物質,信息等從無序走向有序。然而,如何能夠堅守,不斷進步突破侷限,實乃大問題,畢竟,理論歸理論,實際歸實際。

必須注意的是,“狂人”身體復原後的“赴某地候補”。由激烈地反封建制度及其文化開始,後來被迫害致狂,留下“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的“日記二冊”,最後,病癒,做官去了。也就是說,“狂人”拋棄“狂”時的思想和原則,選擇了委曲求全,終究無法抵抗來自整個社會的“黑暗力量”,重新成爲“奴隸”了。魯迅爲“狂人”安排了做官這個結局,實在是太清醒了。從“救救孩子”那既悲切又空洞的“吶喊”,聯想到“狂人”愈後默默無聞地就範做官,可以感到封建宗法制度及其文化扭曲先行者人性,毒化他們靈魂的頑強而又可怕的力量,就可以看到極大多數尚無原創的強大的思想體系的改革者可悲的下場,比如康、樑,乃至正在寫文章的我,都不過是“藉助別人的武器來戰鬥”,罷了。

就個人經歷而言,突破個人侷限,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並且,充滿偶然性。在我記憶中,有三次半偶然半個必然導致的突破。其中,最迅猛最明顯的突破是從高一開始的。當時,年級有文學社,授課老師是年輕而充活活力的董晶晶先生。他爲我開了一扇窗戶,並且,因爲我一向好閱讀,當時遇此平臺,當然要好好把握。於是,開始了相對大量而廣泛的閱讀。此外,當時促進我幾乎全力投入文學的因素還有三個,一,我當時不堪功課成績之重,理化生幾乎讓我絕望,一絕望就就得尋找精神寄託;二,當時我出任學習部部長,是學生雜誌《星海揚帆》的主編,邊學邊用,學用互助;三,當時遇一志向與性情、愛好相投之人,每天玩着高強度的詩詞背誦遊戲以及文字遊戲,快樂而充實。五大因素再加上一丁點上進心,方有了今天的我。但即使有過這樣的心理歷程與經驗,也不能讓我堅信我以後不會成爲一個空虛無聊苟且偷生之輩。

行文至此,似若離題。

魯迅先生對“娜拉走後,會怎樣”提出了兩種可能:不是墮落,就是回來。今天在此,幼稚地提出第三種可能:繼續前進,因爲“狂人”可能會喜歡上求真求知的快樂。

可是,與此同時,一個新的問題又會出現:隨着發現、懂得的東西越來越多,人會變得怎樣?我還小的時候,媽媽告訴我,地板髒。我求證過,當我赤着腳走上一天的地板,擡起來看,黑如煤炭。因而,“推論”得出,狗也是“髒”的,因此,一直怕狗,怕與它接觸,儘管在理性上,深知“萬物生而平等”,但情感上始終無法接受狗,稱“狗”而非“犬”,足爲證。同樣,小時候看到新聞報道,是關於飛機失事的,由此,害怕乘坐飛機。儘管我知道,飛機失事的概率十分低。也許,知道得越多,限制越多,“無知者無畏”,也許,就是經這樣的推理得出。但,我絕不會選擇做“無知者”。9·11災難發生之時,那些投入救人行動中的人,難道不知道危險嗎?

所謂“細節”決定成敗,我想,大概可以這樣理解:真正決定了一個人走向的因素,主要是兩個,一爲常識,一爲本能。本能也分兩部分,一爲“生理本能”,一爲“繼後天訓練而成的屬於自身的能力”,即對一事作出近乎條件反射的反應,視爲“能力”或“本能”。“知道越多,限制越多”的原因,也許,正在於當我們知道的東西越多,經歷越豐富,就越相信自己的經驗,當新事物出現時,很難及時而準確地作出反應及判斷。畢竟,人是很難超越自我經驗而存在的。這,也許就是人類的大侷限,大悖論,大悲哀所在!我由個人經驗所得的“娜拉走後”第三種可能,即爲證。

上帝又要發笑了。

可是,還有一堆問題。個人的經驗既是人的豐富認知與判斷力建立之源,也是人的侷限性的根本,那麼,是否意味着,最沒有經驗的時刻就是最沒有束縛的時刻?或者說,童年時提出的問題,是否就是一生的侷限的邊界,所謂“救救孩子”?那麼,人,窮盡一生,會有多大進步?人爲何而生?

狂人日記 篇五

魯迅先生的作品我一直都很喜歡,對於魯迅作品的喜愛要從我第一次拜讀了他的《狂人日記》開始說起,當時就覺得魯迅先生的語言實在是太犀利了。說他的作品就像匕首一樣直插入敵人的心臟這一點也不爲過。他以小見大,從個人經歷上升到了整個社會存在的問題,甚至是整個封建王朝。

原始的解讀皆認爲“狂人”太狂,一是表現在病態的疑心,如因趙家的狗看他兩眼,就感到“須十分小心”,感到“怕”;看到趙貴翁看他的眼色有點怪,就認爲趙“怕”他,又想“害”他;看到路上七八個人在說話,就認爲他們是在“議論”他,且已經“佈置妥當”怎樣“害”他;看到路上一夥小孩子在說話,也認爲他們是在議論他,他們同趙貴翁是一夥的;在街上看到一個女人打兒子時罵了一句“老子呀?我要咬你幾口才出氣? ”就認爲她是要“吃人”,不由得心驚膽戰。二是看待事物不可思議的眼光,如看待蒸魚“眼睛白而且硬,張着嘴,同那一夥想吃人的人一樣。吃了幾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魚是人”;又如看待看病的老頭子“滿眼兇光,怕我看見”,認爲“他是劊子手扮的? ”、“借了看病的名目,揣一揣肥瘠;因這功勞,也分一片肉吃”;又如看待妹妹死後,大哥勸母親不要哭,是因爲大哥吃了妹妹的肉“哭起來有點過意不去”。表面上看去,他的確很狂,甚至不可理喻。

“狂人”不狂,他的內心非常理智。他不僅對“吃人者”本質有深刻認識,而且他對自身的經歷也有深刻反省。“狂人”不是以一個先知先覺、高高在上者的姿態在訓話,而是從“吃人者”“吃人”觀念的廣泛、自覺和不自覺等方面意識到傳統文化?制度或思想 在國民意識與精神中深厚的積澱,從而理性地認識到自己也是在傳統的家庭中受傳統教育走過來的,在擁有“吃人者”並曾有過“吃人”經歷的家庭中生活着,便不可避免地會“不自覺”地以傳統的觀念、傳統的思想參與過“吃人”的活動。而真正不會以傳統的思想觀念來“吃人”的人,只有那些還沒有接受過傳統思想觀念薰染的“孩子”了,所以“狂人”在最後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聲。這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不是一個喪失理性和良知之人所能爆發出來的。人們平常說起的狂人是指瘋子,瘋子的理智是令人懷疑的,所以“狂人”不狂。

“狂人”狂亂的思緒與異乎尋常的視眼?對社會民衆的精神意識,對傳統者的殺傷力及其本質與手段,甚至對“殺人者”的意圖及其內在原因都有極其深刻的剖析、理解與認識。“狂性”只是其表象,“理性”纔是其實質。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六

我是極其推崇魯迅的,很大程度上,我的個人性格形成其實和魯迅有着密不可分的關聯。在我的啓蒙時期讀的書全然都是魯迅的,當然,環境的因數還是很大的一份。

但是我當初都是拿魯迅的書來下飯的,吃飯的時候,還是不要看書的好。我現如今終究是沒有了那一份快樂。陡然而生的,是一種惆悵,一種自我難以排解的,無法忘卻的惆悵。難道要我轉身斥責魯迅寫出了這等東西嗎?定然不是,我終究還是我,魯迅終究還是魯迅。

《狂人日記》是他的第一部本站小說,同時在中國的文學史上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看過多次,多次看過。此時的我,當真是難以真切的交談出自己的那種感觸。

狂人真的是狂了嗎?自然不是的,但是他不狂嗎?不狂又何以說這些胡話。其實,很大程度上魯迅就是扮演了這種狂人的角色。狂人清醒地很,魯迅也清醒的很。但他們都是極其孤獨着,從一開始的那個黑屋子理論,到後來難以遏制的吶喊。

魯迅走過了一段比較長的路程,不單單是自己的心路,其實也是和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當然,我們還是需要不斷的從抽象中具象出來其中的一些深層次的文化內核。

狂人的形象產生的根源其實還是在於一種文化的內在昇華,同時在其中被大家所理解的還是極其深刻的種種壓制。

我們不用再深究在那種情況下狂人究竟是一種怎樣的認知,或許是可以用到現實之中,映照。一個人的思維如果是落後於或者超前於這個時代,其實都是會覺察到痛苦的。

當然,痛苦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其實就是會被這個時代當做是狂人。但,時間往往會證明一切。

狂人日記主要 篇七

簡介:它由13則日記組成,記錄了“狂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理活動,深刻揭露了封建主義的“吃人”本質,表現出徹底反封建的戰鬥精神。在藝術上運用了現實主義和象徵主義相結合的手法。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一篇短篇小說,也是第一篇白話小說。1918年5月15日發表於《新青年》雜誌,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

擴展資料

《狂人日記》整篇作品幾乎都是狂人內心世界的表白。狂人認爲周圍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關起來,拒絕家人送來的飯菜,拒絕被醫治,一直勸說周圍人不要再吃人。

直到最後狂人發現,也許自己就曾在無意中吃過自己妹妹的肉。絕望中的狂人發出“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狂人日記》這篇作品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性,直指中國封建主義文化的核心,同時對現實社會中的黑暗又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作者通過對狂人形象的描寫,尖銳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禮教爲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

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八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小說(文學)的一顆不朽星鑽。一讀,總能發現“光點”。

一讀時期是國小,認爲這只是一篇簡單的被害妄想症患者的日記。滿口胡言,多疑焦慮,荒誕至極!“不然,那趙家的狗各以看我兩眼呢?”閱讀此句只讓我感到“狂人”的病情之重。然而這可是文壇鉅著,如若如此,魯迅何以稱爲一代文豪呢?

再讀時正值高中,“共情”能力初現。已能在文中找到些許“縫隙”。文章中是“狂人”的世界,以現世之人的思維實難理解。拋開如今的“狂人”定義,置身於新舊思想激烈交鋒,社會不安的“狂人”世界,感受“狂人”的生平與思想。趙家的狗(封建勢力的走狗)虎視眈眈;趙貴翁的觀察,大哥的打量。都是在掩飾“吃人”的本意。文中“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一頁上都寫着“仁義道德”這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來,滿本都寫着兩個人是“吃人”這句。使我窺出“狂人”世界,更象徵着封建社會的“吃人”本質。歷史教吃人,如若你不吃,在無意中也已是吃人的一員,或被吃。常人將其稱爲“狂人”,終不知“狂人”亦是正吟:“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又讀已是近“美”之年。更覺結尾痛擊社會。《狂人日記》的結局,“狂人”不狂,不僅迴歸正常生活,而且還做了官。“狂人”的結局是好的吧?畢竟,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阿Q都死了。還有吃了人血饅頭的也死了。歷史條件和“狂人”的自身條件使得“狂人”終究被封建勢力壓倒,且成爲“吃人”的一員。日記最後,狂人說:“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狂人”或許明白,在封建禮教的壓迫與束縛下,有望擺脫封建禮教對心靈的摧殘和壓迫的只有瘋子和孩子。

狂人的覺悟之語,在封建禮教占主導地位的舊社會被認爲是狂人的瘋人瘋語。狂人的孤獨,苦澀,無助,世人無法通曉。現世的我們也會面對憑自身素養完全不能理解的言語,事情和人。也許真是自身的思想覺悟不夠高,難以企及先行者的眼界與洞察力。

我崇尚民主集中,也深知“精英”於世。

狂人日記作文 篇九

本以爲我的體育知識之淵博,無人能及;可在新的集體裏,我意外地發現了一個“熬夜”級人物:“上知姚明,下知歐文”的小蔡同志。本人雖無“自愧不如”之意,但也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本着“共享”原則,現摘其日記一二:

日記一

背景提示:老師讓每個同學都寫一篇自我介紹

我叫小蔡,是一個比鐵桿還鐵的體育迷,平時的體育愛好有足球、籃球、F1。足球方面,我比較喜歡歐文的小巧玲瓏;以我的身板,在籃球方面和奧尼爾還有一拼;至於F1,能開上一輛報廢了的法拉利是我今生的夢想……要問我的理想,那就是帶領中國男足衝出ASIA(亞洲),走向NEWWORLD(世界)!

日記二

背景提示:皇家馬德里隊在N大巨星的“幫助”下,戰績不佳

菲戈、貝克漢姆、羅納爾多……尊敬的皇馬主席,鈔票花了不少吧?有什麼實質上的成效嗎?

“大碗兒”不是拿來擺靚的!

給我兩個億,我將打造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銀河艦隊”!

日記三

背景提示:NBA火箭隊的麥克格雷迪表現不佳,姚明表現出色

今天看了NBA常規賽,感覺麥迪(麥克格雷迪)不在狀態,N投N不中;要我說,應該用場下的范甘迪(火箭隊的主教練)換下麥迪。此外,姚明中場附近的雜耍動作倒是非常精彩,不讓他當控球后衛真是浪費人才!

日記四

背景提示:新賽季的F1首站比賽,車王舒馬赫與同胞海費爾德發生事故

海費爾德,我想,英雄到你這也就不算什麼了;比如舒馬赫,一旁涼快去吧!

……

小蔡的日記被他母親“無意”發現,憤怒之餘,還讓小蔡寫檢討書,保證以後好好學習,不要因爲體育而分神。平時寫日記如快刀斬亂麻的小蔡,竟爲一份檢討書寫了一個小時!最後還是不耐煩了的母親在小蔡房裏撿到了小蔡寫的、三份不同版本的“檢討書”。

第一張:我發誓以後一定好好學習!

第二張:我發誓以後再也不關注體育!

第三張:我發誓以後再也不寫日記!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 篇十

雖然這篇文章是有關“吃人的”,但在文中並沒有血腥的畫面,而是從一個故事的形式中揭露封建主義社會的黑暗。

“我”只是踹了一腳“古久先生的陣年流水薄子”,也就是封建社會的歷史,就引來了大家對我的厭惡和想吃掉“我”的惡毒心靈。即使是“我”的哥哥,也與他們有勾結,想吃掉“我”,能夠看出在自我的利益(只是一個能夠壯膽的鬼話)面前,親情已不復存在,所有人都想有更多的好處,所以幹出了一些令人心寒的事。歷史上的易牙爲了使齊桓公的“從未吃過嬰兒肉,想嚐嚐鮮”這一願望,竟能夠把自我的兒子蒸了獻給君王吃,能夠看見人性在利益之下已不復存在,什麼事都能夠做得出來。

文中提到的“徐錫林”先生,爲了攻佔軍械局,讓混亂的清末得到改變,被衛隊發現,心和肝被他們拿來炒食。都是中國人啊!本是同根生,爲何還這麼慘絕人寰!爲了自我,小團體的利益,做出這麼侮辱人類的事,是中國人的恥辱!封建社會竟還有這樣愚蠢,令人唾棄的事,是必須讓我們明白的!

“大哥”對別人說“都出去!瘋子有什麼好看!”時是否想到“我”還是一向尊敬他的弟弟!他們是覺得用一個莫須有的名目稱呼“我”,然後順理成章就能夠吃人了嗎還好,“我”站出來了,用激昂的聲音向所有的“想吃人的人”大聲呼喊,想讓他們覺醒。可是,在更早的封建統治中,有多少人被他人這種“欺負”所跪下!有多少人爲了自我讓自我的朋友甚至親人受害!此刻是該反抗了!當時爲什麼沒有人像“我”一樣不怕他們,大聲的呼喚,想改變他們的心靈呢

可是……

“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兒片肉,此刻也輪到我自我……”無意中,你受到的一點小恩小惠,但最終,你還是會被他人拿來當利益的。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人,終究會被人明白,收到應當的懲罰。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此刻的社會,看似沒有以前的封建統治,卻有更多令人心寒的事。爲了中國的未來,放下手中的“屠刀”啊!救救孩子的肉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