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2.37W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多篇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範文一

溥儀在天津的這七年是沒有一天不在所“復辟”的夢的。真是一個可悲又可憐的人啊!這就是我最大個感受,至於其他,關於他支持的和寄予期望的那些“騙子”以及日本方面的軍政兩種勢力我都沒有太記住什麼。總之是溥儀在“出洋”與“還宮”的搖擺中日本對中國的提高行動開始了。於是羅振玉的那一夥勢力極力勸說溥儀前往東北,而以鄭孝胥和遺老們爲首的另一方卻覺得時機不對,極力反對着。溥儀再一次陷入了選擇之中。

最終他還是在一種糊里糊塗的情景下踏上了日本人爲他鋪的路。離開天津,一切便更加得有不了他自我了。我覺得他處在一種幾乎是被軟禁的地步下。當他到達了旅順被安排在一家旅館,繼續他的等待。他自我這樣說:“事實上,這些口口聲聲叫我皇上的,這些絞着腦汁、爲我奔波着的,他們心裏的我,可是是紙牌上的荒地,這種皇帝的作用可是是能夠吃掉別人的牌,以贏得一筆賭注而已。

日本人爲了應付西方的摩擦和國內外的輿論壓力,才準備下我這張牌,自然他們在需要打出去之前,要嚴密的加以保藏。羅鄭之流爲了應付別的競爭者,讀得日本人的犒賞,也都想獨佔我這張牌,都費盡心機把持我。於是構成了對我的封鎖,使我處於被隔離的狀態中……”唉!想想之所以他還能得到所謂的禮遇,無非是因爲他還有利用的價值,否則早就被擲棄一旁了。

一個身不由己,被人當搶來使的對“復辟”癡心不改的人,好可憐,也好可笑!看看溥儀身邊的人,真是可悲。每個都只是在爲了自我的地位而奔波着。“復辟”一時間似乎已沒有那麼的重要。尤其是那個鄭孝胥,根本能夠說就是爲自我的地位把溥儀的“復辟”忽略了!身邊根本再無可信之人,可用之人。日本有日本的野心,臣民由臣民的打算,就僅有溥儀一個人做着“復辟”的夢,沒有任何把它變爲現實的可行之舉動!

溥儀再也得不到有力的“復辟”支持,最終成爲了那個“滿洲國”的執政。他自我在書中寫道:“我就是這樣,一方面渾身沒有一根骨頭是硬的,一方面還幻想着未來的‘復位登基’,公開走上了這條卑鄙無恥的道路,確定了頭號漢奸的身份,給血腥的統治者當了遮羞布。”於是,就這樣開始了僞滿的十四年。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範文二

放下了厚厚的羣衆出版社發行的俗稱“灰皮本”的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寫成的《我的前半生》,再結合我在長春期間參觀的“僞皇宮”,對這個末代皇帝的前半生有了一個比較全面地瞭解。

在這本“懺悔錄”中,溥儀以一個歷史罪人的身份和語氣反覆唾罵自我,同時深深感激共產黨和毛主席挽救自我於水火之中。溥儀的文采很好,不愧是學“帝王之學”出身,全書以自述的形式把自我的前半生分成五個階段記述,分別是宮中生活、天津時代、長春時代、蘇聯的五年、回到祖國。一邊回憶,一邊悔過。

尤其是在最終一部分,戰犯管理所安排包括溥儀在內的戰犯到東新中國的東三省的各條戰線去參觀。當溥儀走在以往自我是這個地盤的“主人”的土地上的時候,他被眼前所看到的景象深深的觸動和感動着,同時在心裏將眼前的“新面貌”和解放前的自我領導下的“舊面貌”做了深切的比較,感覺到沒有共產黨,沒有毛主席,中國還將在黑暗中摸索很長時間。自我在東三省犯下的罪行是“百死不得已贖其身”,自我過去犯下的各種罪行是永遠不可饒恕的。

在哈爾濱,他們參觀了包括兒童公園、太陽島在內的許多地方。兒童公園是我很熟悉的地方了,園中有許多古樹,我每一天走在裏面的時候,就是感覺這個公園有些年頭了。那裏空氣清新,乾淨整潔,樹木鬱鬱蔥蔥。要是這樣算起來,這個公園至少已經有六十年的歷史了,並且公園裏的小火車也有同樣的年頭了。在哈爾濱期間兒童公園是留給溥儀印象最深的地方,因爲溥儀看到的這一切讓他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的少年兒童是最最幸福的,並且會世世代代幸福下去。時光荏苒,此刻的兒童公園同樣是綠樹成蔭,各種年齡的兒童在那裏蹣跚學步、奔跑歡笑,可是那裏的景物卻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範文三

《我的前半生》相比中國正統的皇帝,愛新覺羅?傅儀的一生更讓我好奇。

這位中國末代皇帝的生活,距離我最近,而他在那個時代顛沛流離的生活,他在四位繼母“愛護”下的童年,在沒有一位真正意義上父親的過去,在半開放的皇宮中最終的皇子養成生活也被歷史“潤色”最少,所以我去看了他的《我的前半生》。不想過多評價這後半本書,總覺得有點乏味,還是那一段無關此刻,還是他一個人的世界趣味。那一段無人關心卻顯得無比真實的小時候,與我們童年十分不一樣,但他卻無比可渴望有我們的幸福的童年時代。

在電視劇裏,皇帝有最權威的尊嚴,他的話是“聖旨”,金口玉言,一字千金,深深地滿足了男人的大丈夫主義。是的,在愛新覺羅?傅儀的世界裏,他是皇帝,他的話的確也是聖旨,他的話甚至是他的字都值千金。在他的小朝廷裏,他的捉弄與玩心在別人看來都是“聖上賢德”;他的年幼成了周遭大臣的財富,不斷索取名貴的古玩字畫,一點點小事前來邀功,加官進爵;在沒有乳母的日子裏,沒有人真正去教導他,變得驕縱跋扈,脾氣暴烈。

皇帝不都是幸運的,尤其是愛新覺羅傅儀。紫禁城裏,甚至是太監都沒有人會在意一個孩子的哭號是因爲害怕,執着迂腐地將他關進小黑屋治療,直到他筋疲力盡。有太多的人在關愛他,可他卻連最起碼的“溫飽”都得不到保證,一次之過,連食三旬粥湯,着實把傅儀餓得見食就搶,連魚餌都送入口中。

有人說,滿洲國是中國人的恥辱,我不否認。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傅儀有的選嗎?他能選擇嗎?如果傅儀當時真的臥薪嚐膽,顛覆歷史,有一批股肱大臣,開創了一個新紀元,或許他就不會來慘痛的回憶他的過去。歷史可是是用來祭奠失敗者的。多少歷史真真假假撲朔迷離,該不該信,那都無所謂,因爲你真的存在過,即使沒有追尋的價值。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範文四

《我的前半生》裏主要有兩個女性形象,一個是當了十幾年家庭主婦的子君,一個是當了十幾年女強人的唐晶。到了三十幾歲,作者把她們的生活調過來了。

我想女生嫁人前後必須都有過是做家庭主婦還是女強人或者是兩者兼顧的困惑。我個人認爲大多數女人是無法使兩者到達平衡的,每個人必定會有傾斜的一方,因爲時間、精力、自律性、個人本事等各方面制約着我們。所以選擇更傾向於家庭還是事業,我覺得這得看個人意願。

可是無論走哪條路,女人必須要有自我的思想。我認爲思想比工作本事更重要。思想纔是人生前進的推動力。子君從什麼都不管的家庭主婦到自立自強又風情萬種的美人兒,是因爲她有要自強的思想,唐晶從女強人變成家庭主婦,也是因爲她明白自我想要的是什麼。

僅有搞清楚自我想往哪個方向走,工作也好,爲家人付出也好纔會有成就感,否則一天天過得就會很迷茫。子君在當涓生太太的時候就是一個每一天按部就班生活、沒有情緒變化的女人。當然她每一天也會爲了兒子女兒、朋友有喜怒哀樂,可是她內心有那種踏實的感覺嗎?我覺得沒有,因爲一切的情緒都是外界賦予她的。她沒有思考過這個事情究竟爲什麼到這一步了。

女人的經濟本事重不重要?重要,但還是要先有思想的覺悟賺錢纔會有意義。賺錢的意義是什麼呢?很多女人都把賺來的錢毫無保留得奉獻給家庭,孩子要上學,老人要生病,男人要應酬,於是她們扛起了勤儉持家的大旗,可是又把自我排除在家庭之外。她們總是把自我放在家庭裏最“卑微”的那個地方。越是這樣其實她們自我的幸福感越弱。

因爲人是很容易養成一種習慣的。你習慣卑微,別人也習慣把你看得卑微。一旦你覺得自我的付出沒有得到預想的回報,或是家人因爲你的付出而長久對你生有愧疚感,這會使家庭裏的每個人都揹着一種無形的負擔。一旦發生衝突,這些付出與愧疚都會變成雙方講了一遍又一遍的哭訴素材。

所以女人要把自我放在一個與人平等的地位。與丈夫平等,與孩子平等,與社會上的其他人平等。事業也好,家務事也好,你能夠與丈夫平等的對話,他能夠幫忙你,你也能夠幫忙他,當然業務上的事也許並不能給什麼實際上的幫忙,可是最重要的是“商量”,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都很介意另一半忽略自我,也很介意另一半什麼都不管不顧的態度。

子君之後不是找到了懂她的翟君嗎?是呢,“懂”,這是女人對她愛的男人的唯一要求。

女人要與社會人平等,其實就是說女人不要脫離社會,一向固守在家庭的圈子裏是不會有自我的思想的,或者說你的思想都在原地打轉,而你的丈夫、你的孩子都在成長,總有一天你們會越走越遠,“成長”是一個人一生的課程。

當然,女人要把“自我”放在首要位置。我們去學習,去變美,去找到自我的興趣是爲了要讓自我變得更好,讓自我喜歡自我。

女人是因爲身爲女人的魅力吸引了包括老公、孩子等別人的目光,而不是因爲要吸引別人的目光纔去使自我變得有魅力。

女人要去發現自我,不要辜負作爲人的權利。

《我的前半生》讀後感範文五

從溥儀的《我的前半生》看到了很多歷史祕聞。歷史真有意思,其實它很人性,很自然,不象我們學到的歷史書寫的那麼簡單,不是黑就是白。被歷史書寫成白臉的人未必就沒幹過壞事,被寫成黑臉的也未必沒幹過好事,並且他做那件事自有他的道理。瞭解歷史要先了解人性。

復辟大清之業雖然艱難,但浦儀一生都在爲之努力。雖然他的方法沒用對,找的人也沒找對,還花了不少冤枉錢,但誰又能保證,換另一個人會比浦儀做得好呢復辟大清的路如果採用的是另一種方式,也許會小有成就,但真正要復辟成功在當時那個時代何其之難!沒有了財政支持和軍隊支持的遺老遺少們再努力再不惜一切代價也難以成功,因爲在亂世沒有軍隊一切就如同畫餅而已!可惜這一點浦儀看不到。或者,他錯誤地以爲,藉助別人的軍隊能夠幫自我實現目的,可是他忘了,每個人都有私慾,既然別人有軍隊能夠統治全國,爲什麼別人非要讓他當最高統治者呢所以,在建立國家方面,軍隊是無法借的,溥儀用了一生才明白。

前半生忙忙碌碌,自以爲大業垂成,卻誰知只是白送了別人銀子,給別人做了嫁衣;後半生顛沛流離,更有牢獄之困,最終以平民身份完結。有誰能象溥儀一樣,能有這樣戲劇性的大起大落的人生想來歷代末代之君皆有此感吧可是,溥儀唯一能夠感到幸運的是,他沒有象有的末代之君那樣,被現世之君殺掉。這是他的運氣。

嘆哉!前半生如在夢裏,以爲自我能改寫歷史;後半生知其不可爲,卻也不由自我能決定了。嘆哉溥儀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