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稻盛和夫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2.08W

稻盛和夫讀後感【精品多篇】

稻盛和夫讀後感 篇一

偶看完《幹法》,體會到一點感悟,訴諸筆端,自娛一下。

成功三要素

幹法這本書,我是一口氣讀完的。看的出來,稻盛前輩寫書很用心,跟目前充斥在市面上的那些所謂的成功學之類東拼西湊的貨色完全不同。說實話,這本書給我的震驚着實不輕,之前我只是聽說過他,沒想到他居然是這樣強悍,這樣恐怖。稻盛和夫可以說是白手起家,自己創建的兩家企業都是在極爲強大的競爭對手壓迫下頑強地存活下來,慢慢發展壯大併成爲業內難以企及的高峯存在的。稻盛哲學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多花點時間研究,探索和學習,我從此書中獲得一點心得體會,現在分享出來,不是很拿得出手,希望大家不要嫌棄。看完這本書,我初步得出這樣的結論:

如果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做出一點成績,有三點要素必不可少:

第一,熱愛自己的工作

幹法上說,如果想做好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喜歡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行,就強制喜歡上自己的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全部潛力。沒錯,這一點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能領會。在這個世界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們如果想獲得別人的認可,創造價值,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必須強制自己喜歡上自己的工作,因爲只有喜歡,纔會用心,只有用心,纔有可能成事。而稻盛和夫在這方面就爲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在松風工業的工作他一開始並不喜歡,也矛盾了很久,曾想過甩手走人,可是自從意識到自己正在做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事業後,他改變了心態,變得積極,變得堅定,眼睛裏全是產品,心裏想的全是技術,日夜與火爐和鐵鍋爲伴,吃睡都在實驗室,於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辦公條件極爲簡陋的前提下他居然用創新的土方法成功製作出了世界領先的陶瓷材料,掌握了這一舉世矚目的新技術。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如果不是出於對這份工作的熱愛,他不會投入如此多的精力和心血,如果我們也能像他一樣,對自己的工作無比用心,相信沒有任何工作做不好。我們的大腦是個沉睡的巨人,常人一般只用了大腦的2% - 5%,而偉大如愛因斯坦不過也用了12%所以,倘若我們真的能做到用心,熱愛自己的工作並全力付出,那麼像稻盛和夫那樣取得工作上的巨大突破也是大有可能的。

第二,堅韌的意志和過人的膽識

稻盛和夫的京瓷建立起來之後,面對着壟斷寡頭一般的競爭對手,硬沒有被打趴下,而是倔強地堅持不懈地緩慢佔領一個又一個市場,最後成爲同類市場上的佼佼者,這其中的艱辛又豈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當時現有產品市場幾乎全被幾大競爭對手瓜分,誰會對這個新成立的小公司正眼相看?更何況這家小公司無論人手,技術還是設備都遠遠不能和競爭對手們相提並論?那它是怎麼成功的呢?它是這樣做的:無論哪家公司拋給它一個產品問他“你可以做嗎?”他都說“能!”爲什麼會在有那麼強大的供貨商的同時,會有一家公司問某種產品是否京瓷可以做,答案顯而易見,因爲那些強大的供貨商做不了,那些技術成熟,設備先進的公司尚且做不出,京瓷怎麼可能做得出來,不過正相反,通過稻盛和夫和他手下員工的瘋狂加班和全力攻關,這些貌似不可能全部變成了可能,而且京瓷竟然在不知不覺之間掌握了同行業最先進的技術,生產出了市場上最先進的陶瓷材料,並一躍成爲行業龍頭老大!這是一種什麼概念,沒有堅韌的意志和過人的膽識,怎麼可能出現這樣的結果?恐怕一般公司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早就支支吾吾一句:“不能做”然後就灰頭土臉地逃之夭夭了,他們的顧慮是可以理解的:接這個活兒辦不成事陪人家損失不說企業名聲也掃地了,那還混不混了!所以他們連嘗試一下也都不敢了,這失敗的代價可是很大的,可是殊不知他們拒絕嘗試從而避免失敗的同時也失去了這個可能成功的機會,儘管成功的希望很渺茫,但卻徹底與成功無緣。這樣的機會只有有膽量的人才有資格獲得,也唯有意志堅定者才能最終笑到最後。中國有句古話:叫人又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當時說來確實有戲謔的意味,但何嘗不是一句真理,連想都不敢想的人還談什麼成功,有再多成功的機會向他招手,他都會望而卻步,落荒而逃。所以,當我們面臨挑戰時,我們要勇敢地對自己說,我可以!朋友們,當領導想提拔你問你能不能勝任,或是當主管想爲你的業績設一個高指標問你能不能完成時,你要說能!因爲只有你有了肯定的回答,你才擁有了取得成功的機會!

第三,做最好的產品

相信大家看了這本書肯定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稻盛和夫是個完美主義者,而且是完美的過分那種。他讓自己的工程師設計一款新產品,該工程師不分晝夜,日夜鑽研,做了幾百次實驗,終於在規定時間內做出了成品,興奮異常地來到稻盛和夫面前邀功,不料稻盛和夫只看了一眼,就直截了當地潑了他一頭冷水,原因無非是那產品表面上貌似因爲氧化物燃燒的關係而出現了黑色煙狀雜質,稻盛隨即毫不掩飾地做了產品不合格的結論。這位工程師自然四鬱悶得不行,但經過稻盛解釋也就釋然了。沒錯,一件產品的好壞不是外觀所能決定的,但是帶有雜質的外觀直接會讓顧客看了第一眼之後就拋到一邊,因爲外觀尚且不能保證過關,性能能好到哪兒去?更有甚者甚至會想到這是個態度問題,外觀做的這麼潦草,在內在價值方面又能有多上心…等等等等,所以正如某位先賢所說的:細節決定成敗。()稻盛和夫要的是完美的產品,要的是同類產品的標杆和範本,而不是一個參與者,他近乎偏執的嚴格要求最終使他的產品始終站在業界頂峯高度,所以他的成功絕對是必然的。不管是產品還是服務,無論發展多少年始終都有改進的餘地,無論哪個行業都會有領頭羊和落後者,但不論做什麼,我們心裏都要有這樣的覺悟:一定要做到最好!只有抱着這樣的想法纔有可能立於不敗之地,纔有可能打出自己的天地。

這三點體會必會成爲我今後生活和工作的指針,指導我不斷前進,感謝公司領導推薦的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幹法一書無疑是一本體驗稻盛哲學的經典,值得我們每個人反覆讀,細細讀,用心讀,而每再讀一次必然都會有新的體會。很高興今日能有這個機會與大家一起交流讀書心得,共同進步,希望以後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謝謝大家!

稻盛和夫自傳讀後感 篇二

讀完道盛老先生的自傳後,從字裏行間傳遞出來一種不能言語的,持續的,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灌滿我整個身心。一個多病又頑劣的窮小子成長爲日本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是他那份做事的執着和堅定還有那份大義名分的愛而有了今天的成就。也讓我深深的反省了自己的言行和身心。至從接觸道盛哲學才讓我更深刻的清楚自己做企業的目的不僅僅是爲了自己的生活物質上的滿足,它讓我的思想境界提升到了要站在人類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是我原來想都沒想過的問題,開闊了我的視野和心胸。

從道盛老先生的自傳瞭解到他老人家一生真是在真槍實幹中過來的,就是在這種真乾的狀態下去悟出人生的真諦——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從身體力行去做事情從而轉變到心性上的提高,從心性上的提高轉變到做事上,他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同時也以敬天愛人爲做人做事的準則。從他的身上也深深的讓我看到了他勇於創新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因爲他的這種精神感染到身邊的人也能和他一樣的忘我奮鬥,不斷的一次一次的有新的成果誕生。這也讓我體會到成功沒有捷徑,只有真正的付出纔能有預期的成果。

從稻盛和夫的例子也告訴了我們,唯有腳踏實地,而且全力以赴於當下的工作,纔是最有力的完善自我的方法,在工作中,我們能夠獲得提升,能夠從工作中不斷反省,從而改變性格,能夠在全神貫注的工作中獲得神的啓示,唯有努力工作纔是磨練心智的最佳方式。

稻盛和夫《活法》讀後感 篇三

書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寫的,寫的事情卻不只是管理企業。

書中受益比較多的,不是如何去做好一個企業,因爲這個方法很少有人會去教,教了也未必能學會。

看着像是寫做企業的書,其實主要寫的都是做人的道理,並把做人的道理應用到做企業當中去。

說的簡單一點,就是做企業呢,堅持那些做爲人所應當做的事,堅持基本的道理理念,一些是根本的東西做好了就必須會有成績的,如果沒有成績,那必須是努力不夠,如果努力,必須能成功。

我對另外一個理念也感受深刻,就是要極度認真的度過每一天。

事之不成,要麼是準備不足,要麼是努力不夠。

極度認真的度過每一天這個觀點很重要,這是一個很好的提法,就是說人要把自己的事想好,要把自己想好,因爲人最寶貴的是什麼呢,就是時間,時間就是一切,很多東西我們所買的只是一個時間價值,過了這天就會過期了,有這是過了幾個小時會過期,有的可能是一年,有的可能是兩年,總之是,沒有時間,很多的物質上的東西是不能存在的,就算是秦朝個性有錢的人,他消失了幾十年,再出來的話,前朝的錢已經不能再用了,他立刻就發現自己從富翁變成了窮人。

那麼說,時間的價值纔是真正的價值,而我們也明白,我們所能把握的只有這天,活在過去和活在未來都是沒有好處的。

那麼如何的來把把這天,就是要極度認就真的度過每一天。把每一天都過好了就行。

書裏有很多的地方也提到了,未來是不可預測的,從這一點上來說,這天是連接未來的一個點,只有先把這天做好了,明天才會有把握。

有一個觀點呢,就是隻做你所能做好的事,這也是成功的一個理由。

比如,我們都有一窩蜂的毛病,炒股炒房一齊上,結果又有幾個賺錢的呢,當然,一開始大家都覺得自己做對了,很多人想着不用去工作了,結果呢,股市會套牢,房價會下跌。而書中的稻盛呢,他打死也不參加房地產,就算是在笨蛋也能贈錢的時候他也不去,結果,一個金融危機下來,銀行有的都倒閉了,他卻能安然無恙。

這就是我們古代文化中所一向提的一個問題,就是要安如泰山,不爲所動,其實,這一點,此刻很多中國人也是做不到的。

同時,這也是介紹這本書的必要。

書中所提到的人生的好處在於提升心性,磨練靈魂。只是簡單的要求人在死去的時候比剛出生時靈魂更純潔一點。

也許有人認爲這樣的理念很樸實,甚至於簡單,不適宜,但稻盛確實成功了,而且,在這樣的一個社會回成功的還不錯。

用書中的一句話來結尾,這天比昨日做得好,明天又比這天做得好。

這便是人生的好處。

稻盛和夫《活法》讀後感 篇四

《活法》這本書,非常質樸,不管是思想還是描述。

以前並不知道稻盛和夫,是在看了王育琨《稻盛和夫的強者思維》之後,才知道原來稻盛和夫就是kddi的創始人,kddi這個名字是在看《大奧》的時候知道的,在片尾的廣告中,一個甜美的女聲,念出這個名字。塵世間的關聯是這樣,在不知道的時候,它們存在,但恍如不存在,因爲不瞭解前因後果,充其量,只是一種埋伏,在把相關事物關聯起來以後,彷彿其中自有因緣,不管遲早,終究要知道,應該知道。

《稻盛和夫的強者思維》是這樣,《活法》是這樣。

稻盛和夫形容現在是亂世,這是一個有趣的形容,誠然,現時代,科技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階段,網絡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物質前所未有的豐富,但是,我們並不一定比過去更加快樂,成長的過程也許意味着越來越少快樂,這是一種悖論,但似乎是一種必須要付出的代價。亂世,並非指戰亂,而是思緒的茫然。這在查爾斯漢迪《飢餓的靈魂》中也有類似的描述。我們也許曾經擁有或者嚮往田園詩一般的生活,但隨着我們的漂泊,越來越遙遠,遙不可及。

身居亂世之中,重新審視活法,意圖告知人們,人生的意義在於修煉靈魂。從商道到人道到佛道,稻盛和夫所走的道路,也許與常人不同,在成功之後,似乎才能夠去探尋人生真諦,而如果說人人都要走這樣的道路,那麼,世界太擁擠,而時間太短暫。

所以我的方式是看書,看電影,通過一切可能的方式探求和學習。快樂,仍然是我的目標,或者說,對我,是一種人生真諦,它最終的實現,也許是適當的自私,也許是忘我的無私,但無疑的,當我在閱讀,在傾聽,我可以擁有快樂,真實的觸摸到。在這個意義上,努力地工作和努力地娛樂,並沒有什麼不同,在我來說,原本工作也是娛樂的方式,一如娛樂也可以視爲工作,如果說每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的智慧寶庫才能夠釋放無限睿智,從而擁有堅定的正確的人生觀(當然正確因人而異)和不可動搖的人生指針。藉由這些,也許可以使成長的過程擁有越來越多快樂而不是反之。

自今年開始,我如稻盛和夫所說的,從根本上去思考生活方式,糾正了一些不良習慣,比如對於喜歡的東西不加節制從而可能影響到健康,高品質成爲我所追求的目標,不管是高品質的時光還是高品質的生活方式,把質量管理從工作融入到生活,對世界的看法也因此不同,如果說這是換了一種活法,那麼它應當也是一種積累的結果,很多年的積累,從量變而致質變。這也並非只是《活法》一書的影響,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它算是導火索。關於人生的意義,即使我深知,上升到哲學意義也許讓人痛苦,但並沒有停止思考過。

人生單純而又複雜,生老病死是我們無法避免之事,如何讓一滴水不幹涸?答案是讓它流進大海。我們的歸宿已經既定,要做的就是在進入大海之前尋找到正確的路途,清晰自己的流向,而不是在找到大海之前就蒸發。——我習慣性地用我們,但其實,我當然知道,更貼切的形容是我,我從不勉強別人,尤其是在生活方式方面,人也許不是生而自由,但爲什麼要對別人橫加干涉呢?尤其,是以愛的名義。昨晚看李敖的訪談,提到他的女兒,李敖說,他對女兒不干涉,女兒有自己的生活。這樣的父親,非常之少。如果缺少這個土壤,李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不得而知。

世上千人千面,各有各的活法。稻盛和夫寫這本書,應當是本着大乘的想法,不僅自度,而且度人,自然,度人要講緣法,佛度有緣人。我也不知道自己有緣無緣,只是在讀書的時候,心頭如清水流過,清風拂過,仍是套用漢迪飢餓的靈魂(真喜歡這個說法),對於靈魂而言,它們應是好的營養。

稻盛說,“我堅持了一種單純且強有力的信念——追求人間正道的做人準則”,這也是我的信念,不過我這樣做的緣由卻是因爲懶,謊言使人疲憊,因爲一句謊言需要不斷的謊言累加去圓謊,單純的、始終如一的思想和行爲,對於懶人來說,是最好的選擇,一如說白癡是最快樂的一樣,因爲單純而快樂,在複雜的商業社會裏,這也是一種方式,不是不食人間煙火,而是靠義謀利,正大光明。

不過我做不到稻盛說的“要竭盡全力、真摯、認真地活着”,可以真摯、認真,但是竭盡全力就太累了,我還是更喜歡一種遊戲的態度,不是指打遊戲,而是在認真和不認真之間把握好度,不必用力過度,凡事適中就好了。中庸,是我向往的境界。

稻盛和夫描述宇宙的意志的句子非常動人“宇宙中存在着一種讓一切更加美好,使一切進化發展的力量,這也可以說是宇宙的意志”。這種描述,類似於席慕蓉說的永遠的美,永遠的愛,永遠的信心,相信和希望,生命才能夠永不凋敗:即使年華老去,軀體衰弱,在心中,會有常開不敗的花朵。這跡近神話了,但是,世上有人做到,那麼,就是可以企及的。

也即是因此,在探究生命真相的過程中,當然是會因爲殘酷的世相而震驚,但不會因此放棄信念。“不渴望的東西,就不能靠近自己”,這需要鋼鐵般的意志,洞悉世相而仍能保持熱情,纔是真正的勇敢。

美好的未來孕育於正確的活法之中。我相信。

稻盛和夫讀後感 篇五

通過看這本書,也讓我化解了內心的一種焦慮情緒,讓浮躁的心變得沉靜起來。此前我一直擔心自己轉換行業,進入興趣的行業是否能夠成功。這種擔憂與焦慮使我左右搖擺,徘徊不前。但是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隻要我肯付出努力,甚至付出超出任何人的努力,那麼我一定會有所收穫。只要我選擇的方向與宇宙的意志相一致,只要我的內心保存着善念。想到這些,我不再爲未來能否養活自己感到擔憂,不再爲自己可能比周圍的同學落後很多而焦慮。因爲我知道,只要全力以赴的工作,就一定能夠收穫幸福!工作,蘊藏着美好人生的一切元素!

除了強調全力以赴的投入工作,我還看到一個富有智慧的稻盛和夫。他的智慧表現在他對每一天的態度。即便建立了如此龐大的公司,他仍舊不刻意爲公司定立5年或者10年等長期目標。而他更重視的是盡全力投入當天,當今天很好的投入以後,第二天自然到來,再繼續以全然的熱情投入其中。因爲,當計劃沒有實現時,一個人難免產生消極的情緒,而竭盡全力於今天,則更容易讓人創造奇蹟,讓人感受到幸福與喜悅。這種活在當下的思想,讓人容易體驗到快樂!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一句古話: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這句話裏暗含着太多的哲理。當一個人做到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時候,無私的精神更容易從他身上得到展現。而不問收穫,同時也是一種最佳的放任思想,只問耕耘,則是最佳的吸引狀態。這可以說是深刻的融合了吸引定律的思想精華。不問收穫,不等同於不要收穫,而是相信收穫會自然而然的獲得。就如我渴望從事自己覺得有意義的工作,但是卻又擔心這樣會掙不到錢,養活不了自己,但是牢記這句話,使我相信,只要我勤肯的付出努力,就會獲得巨大的回報。我突然意識到,過去自己有太多的限制性信念,尤其是關於工作與成就。我意識到性格存在的不足後,總是覺得以我現有的這種性格,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都無法獲得巨大的成功,但是看到這裏,我突然明白,無論此刻我存在多少問題,但只要我對工作擁有極大的熱情,盡全力投入其中,藉由不斷反省,我就能夠突破自我的種種限制。

學習了吸引定律,深入瞭解了靈性成長以後,我過多的投入精力於如何改善自我,化解各種情緒等問題。妄求通過化解各種負面情緒來達到成就事業的目的。但是,我漸漸的意識到,我找錯了方向,或者說如果我的目標更多的是成就事業,那麼我忽視了真正重要且最爲直接的方法。我感受到,自己在接觸靈性成長等知識後,過多的在意自己是否情緒良好,雖然控制情緒的能力的確增強,也能找回一些能量,但是同時我也發現,爲了讓情緒變好,我有種降低自我標準的傾向。

另一方面,學習了吸引定律,好似爲自己創造了一個幻覺,那就是我只要懂了吸引定律,就可以輕鬆的創造奇蹟。但是,現實不斷的教訓我,也讓我發現,學習吸引定律以及心靈成長的知識,作爲一個渴望成就事業的人來說,並不意味着他可以少做一些事,一切都等待上天給他安排好,相反他仍舊要做那麼些事情,仍舊要刻苦努力,甚至付出比常人多出數倍的艱辛,只不過在付出這些的同時,懂得這些道理的人,應該在心境上更能夠控制得好,能夠儘量保持正面樂觀積極的態度。而真正藉由吸引定律的原理創造奇蹟的人,恰是那些全力以赴,全神貫注,付出比常人多出數倍努力的人,他們的努力獲得了能量的支援,他們的付出獲得了神靈的幫助,他們的思想獲得了神靈的啓示,如此纔會創造奇蹟。

從書中,我還看到了一個令自己感動的實例。那就是要如何面對那些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的態度。雖然新世紀思想等等,都在強調要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是我漸漸明白事情確實有適合與更適合之分,但是喜歡與興趣確是可以培養的。更重要的是,當眼下的工作並非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我們要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它。稻盛和夫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也讓我看到了一種希望。他在剛剛工作時,未來幾乎沒有什麼希望,而與他同去的那些應屇生都紛紛跳槽了,只有他留了下來,雖然這並非他所願意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他選擇了換一種心態去面對工作。在一個尚不具備條件轉換行業,轉換工作的時候,即使當下的工作枯燥、無趣,甚至看不到什麼意義,他仍舊應該全力以赴於其中,踏踏實實的幹下去。這看起來是一種愚的表現,但事實上恰是這種踏實的作風成就了稻盛和夫。

對於面臨找工作,同時要完成課題的我來說,我更加清醒的意識到,這種踏踏實實的作風的重要意義。尤其當我對課題缺乏興趣時,我告訴自己無論如何我都要盡全力完成它。在過去,我覺得很多工作都沒有意義,或者說即使做好了,也看不到獲得巨大成就的希望,但是我從他的身上看到,只要堅持踏踏實實的工作,不斷的積累,起步時再小的工作,再無意義的工作,到後來積累起來也一定是一項偉大的成就。稻盛和夫的書,對於當下浮躁的人來說,真的是一劑定心丸。告訴我們紮紮實實、穩步積累的工作的重要意義。無論當下的工作是什麼,無論我們喜好與否,只要我們選擇在當下投入這樣的工作,就需要盡全力將其完成,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智慧的選擇。

結合佛法的理念,我想到堅持不懈的艱辛工作就是一種戒,利用持戒方能生定,進而得慧!在追求成長與靈性提升的道路上,我選擇藉由全力以赴於工作,來達到未來美好的境界。身居其位,便謀其政!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吧。當然,不要忘記適時反剩今生既然來到世上,必然有其特定的目的。放下爲了自我感覺良好而選擇的享受,爲了創造美好的世界承受更多的痛苦吧,這纔是宇宙的意志,而痛苦也將隨着創造的不斷拓展,逐漸化解,由苦變樂。

稻盛和夫自傳讀後感 篇六

讀這本書之前,對稻盛先生的瞭解只是流於表面,略微看過他的兩本著作而已,曾無知的覺得他有時候說的東西會顯得有點幼稚、過於簡單或人不夠聰明,這實在是對於稻盛先生極大的誤解,我終於明白馬雲先生爲何會大力推崇稻盛先生人生、經營哲學,大道至簡,大智若愚阿!提高心性、磨練意志,爲他人、爲社會、甚至爲整個人類鞠躬盡瘁,貢獻價值!這就是稻盛先生終生知行合一的價值觀!

稻盛先生出身於貧困家庭,從小就幫助父母拓展自己的生意,在實際的歷練中爲今後創業打下了非常好的市場營銷基礎。大學畢業後開始爲艱難的生存找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與自己專業對口的企業工作,卻因爲市場環境惡化與企業內部經營混亂而瀕臨破產,一開始的稻盛先生也是牢騷滿腹,抱怨命運,可是沒多久他就醒悟了,決定變被動抱怨爲主動改變,全力以赴的幫助企業改善經營狀況,研發新的產品,可是好景不長,自己的理念與企業內部的高管不同,在經歷艱難的抉擇後,稻盛先生憑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影響力,自己創辦了企業,從而開始了一發不可收拾的雄圖偉業!然而創業是條不歸路,一旦選擇那就是終身與無窮無盡的問題和困難相伴,期間憑藉着稻盛先生的善良、忠厚、使命感、價值觀,激發點燃所有員工的工作激情,全力以赴的攻克一個又一個難以想象的技術難關,創造一個又一個數不盡的商業奇蹟。有生之年白手起家,創造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稻盛先生是這個世界上極爲罕見的把哲學思想與企業經營完美融合的企業家、思想家!

在先生功成名就之後,不斷實踐自己的理想,設立國家獎項京都獎,鼓勵那些潛心研究核心技術、尖端科技的科學家、藝術家爲社會、爲人類造福。不斷的通過併購、收購的方式去不幫助那些那些對社會有價值卻瀕臨破產的企業,成立盛和塾,把自己的經營理念和哲學不斷傳輸給年輕的企業家,幫助他們去提升和成長,爲社會不斷持續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擁有巨大財富的稻盛先生一直秉承着與馬雲一樣的財富觀,這些錢,不是我個人的,而是社會的,社會賦予我使用這筆巨大財產的權利,我必須把他用於社會和人類美好生活的創造!

稻盛先生一生信仰佛教,喜好鑽研哲學,秉承利他之心,鞠躬盡瘁爲他人服務!如今稻盛先生84歲,回顧他的一生充滿了跌宕起伏、勵志成功,幫助那麼多的人、做了那麼多的好事,成就那麼大的事業,內心該是多麼幸福和美好!看稻盛先生的面相是那麼的親切、和藹和安詳,這都是起內在的信仰和使命感使然!

縱觀歷史風雲人物,無不是經歷各種困苦、挫折、打擊,然而他們往往擁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和頑強鬥志,化不利爲優勢,不斷摔打不斷強大,最終成就非凡人生!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經歷的種種困難與挑戰,成績與結果又算得了什麼呢?逆境勿沉淪,順境勿自傲!全力以赴創造屬於自己生命的輝煌與偉大!而且未來做的事情一定秉承爲他人、爲社會創造價值,那是道,那是人生幸福的宇宙終極法則,萬古不變!“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明代思想家呂新吾。

努力修煉第一、第二才智!

稻盛和夫《活法》讀後感 篇七

近日,品讀了日本作家稻盛和夫作品《活法》。讀書時刻,心裏猶如春風拂過,清水潺潺,對靈魂是一次潛心的修煉,對生活是一次真切的回答,對未來是一次完美的冀望!

每一個人都潛藏着偉大的力量,能否把自身潛在的潛力挖掘出來,是人與人活的精彩與否的差異所在。如何實現呢?我認爲關鍵在於改變自我,改變自我首先在於改變自己的心態,建立一種用心、正確的心態必須會爲你的人生之路助力許多。

好心態,好未來。稻盛和夫曾說“總是用心向前,有一顆感恩的心,樂觀的理解,充滿善意,有理想,不惜努力……”。用心的心態是非凡人生成功的起點,在我未進入xx之前,我時而彷徨,時而迷茫,找不準人生的航向,不明白該幹什麼行業,高不成低不就。入職以後在公司領導的指導和鼓勵下,在同事的幫忙和激勵下,漸漸地我發現自己的目標越發地清晰了起來,隨之胸襟也開闊了,心態也變得陽光了,凡是總往好的方面想,用用心的心態去迎接每日的朝陽,潛移默化中我的性格也變得大氣而開朗,隨之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家庭也愈加和睦而溫馨。作爲一名合格的企業員工,我認爲還就應具備五種心態:

一是感恩的心態

感恩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感謝公司、同事和家人。我們相聚到xx,不僅僅僅是選取的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更是一個展現自我潛力、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要感謝公司、包括公司的領導、同事,因爲是由於他們對自己的認可纔來到了公司,我的入職年齡比較小,缺乏經驗,感謝公司和領導給予我的機會,讓我有展示自己的平臺,同事們在工作中給予的指導、幫忙和協助,讓我更好的適應工作和公司,讓我得到成長,更要感謝我的家人給予我理解和支持。

二是簡單的心態

有一句話叫做“活在當下”,理解了這句話,你會活得更健康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力爭做到:靜下心、沉住氣、耐住寂寞,把工作做的盡善盡美。

當讀到年輕的稻盛和夫在瀕臨倒閉的京瓷製造出在剛剛纔在美國的大企業研發出的新材料時,我第一個反應是這老兄真了不起,水平真高。但是我很快想到,稻盛和夫僅僅是水平高嗎?僅僅是技術好嗎?試問,在他試製這種新材料時,真的有人要求他必須要造出來嗎?我想除了他自己以外,誰要是提這樣的要求都是過分的。指望一個瀕臨倒閉的小作坊造出美國大公司投入巨資才研發出的材料,這根本就是天方夜譚,只有稻盛和夫自己才清楚能不能做,怎樣才能做出來,真正的動力與壓力其實來自稻盛和夫自己,即使他當時做不出這種新材料,也沒有任何人能夠指責他。

由此,我悟到了:對員工個人來說,真正對自己起作用的動力與壓力來自自身,不要指望公司領導像小時候的父母和老師那樣對自己提各種各樣的要求,指明自己前進的方向。如果自己採取懶散的工作態度,在xx這樣的企業雖然不必須會被裁撤,但這樣的帶來的也就是個人發展與前途的渺茫,這樣的一種局面是我絕對不想應對的。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除開努力踏實的工作以後,還就應做一個有思想的人,如何在工作中提高效率,是我要用心努力想辦法的,同時也要加強建造師的學習和考試,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用心的應對目前的工作狀態,做好有效的應對措施。

三是敬業

要相信天道酬勤,努力就會有回報,暫時的失敗和不成功,是還沒有努力到老天爺感動的程度。

像xx這樣的國有企業,領導對員工不會提太多的要求,這並不是說員工的工作能夠隨心所欲,其實公司領導是想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員工自己鍛鍊自己,自己透過個人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畢竟,領導不能代替員工去思考,只有充分的發揮廣大員工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保證企業的活力。而恰恰是這樣一種寬鬆的環境帶來了員工工作態度上的巨大差別,有的人勤奮認真,有的人自由散漫。但是無論身邊有怎樣自由散漫的人,他們都不是我能夠懈怠的理由,畢竟爲我負責的人只有我自己,看看此刻大到老總,小到主管,無不是當年工作勤奮認真,在自己的崗位上幹出一番業績的人,他們是我的榜樣,而那些不努力的則是反面教材,絕不是能夠懈怠的理由。

平時對自己要求嚴格,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當我們的客戶提出較高任務要求的時候,就容易適應。稻盛和夫能滿足IBM提出的在其他公司看來難以理解的苛刻要求,其實是基於其平時他和他的團隊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平時對自己要求高,在應對難題的時候就不會心虛,別人不敢做的高難度工作自己敢做,對於我來說,當工作完成的時候,我收穫的僅僅是公司的一句表揚嗎?其實,我此刻才發現,在工作中,我纔是最大的受益者。我收穫了良好的工作習慣,認識到了認真嚴格工作必要性,這兩點都是對我今後工作極有幫忙的。

四是空己

做個有職業精神的員工,工作時間內要放空自己,一切以做好工作爲依歸,工作上不夾雜個人感情色彩。如此,才能成爲一名合格高效的員工。

工作爲了什麼:掙錢養家餬口。我想這是不少人的答案,也是最樸實最實際的答案。如果境界在高一些,也是爲了體現人生價值。但是在《活法》中,工作還有更高尚的目的,那就是修煉,在工作的修煉中提高人的靈魂。工作不僅僅僅是爲了獲得物質上的獎勵,其實也是對人類精神生活的提升,人在工作的時候,工作也在改變人。

僅僅將工作視爲獲利手段的人,在職場上容易急功近利患得患失。我反思自己,感覺自己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缺點,僅僅只滿足公司對我們的要求,無論自己做的怎樣樣,只要公司透過就心安理得是我在前期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缺點。但是,我想如果將工作視爲修行,視爲通向靈魂更高層次的階梯,那這些缺點就變得容易克服了。《活法》一書爲迷茫的我打開了一扇窗,窗開了,照亮了房間,但是路是要自己走出來的,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活法》更多的是帶給一個很好的思路,以後的成績還是要透過自己的努力與修行才能換來的。

五是利他

所謂利他精神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性。聰明的人就應能注意到,奉獻於他人並不僅僅僅只是對他人有利,終究還將有利於自己。

慾望不能只停留在利己的範圍內,同時也要有利於他人的“欲壑”並謀求公共利益。因爲利他精神終究也將有利於自己,而且,該利還將繼續擴大。這樣,就能從渺小的自我擴大到更大視野,就能關注到周圍各種各樣的事物。這樣,就能客觀地做出正確決定,同時也能規避失敗。現今,大部分的工作需要團隊協作才能完成,良好的合作氛圍需要利他精神的支撐。經常能夠換位思考,提高自己的情商,摒棄狹隘,決定你自己的工作環境和工作狀態。給予別人理解和支持,即是給予自己的幫忙。

一是本書意境悠遠博大精深,以我僅僅24年的人生閱歷只能理解其中一小部分,二是在閱讀時,我反省我對工作的態度實在是與書中提出的要求相距甚遠,我爲此感到十分的慚愧。

努力勤奮地工作、心懷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誠懇地反省並約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磨鍊心智、提高人格。努力做到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才正是人生的好處!

稻盛和夫讀後感 篇八

通過公司這段時間培訓的《幹法》,在學習這本書以前,我並沒有聽過作者稻盛和夫這個人的名字,更沒有專研過他的書,開始的時候,我是懷着一種好奇心和認爲也就那樣既然公司培訓就學學吧。可當我們培訓讀各方讚譽、衆多成功人事的感慨的時候,我就不得不佩服這個名叫稻盛和夫的。人了。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負責是你的本能。

相信大家印象最深的一節就是稻盛和夫他抱着水管睡覺,可見他的內心是多麼喜歡這份工作,和對這份工作是多麼的負責,對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產品,如果不注入如此強烈的興趣,事情就很難做得出色。如果你找份工作,你不喜歡,你會將它做好嗎?興趣是可以培養的,要想把事情做好,首先就要喜歡這份工作。大學生畢業以後,大多數的人都找不到對口工作,從而就業困難。其實仔細想想,如果每個人都能找到對口專業的工作,哪有那麼多機會在等着你啊!也許我們公司也有這樣的案例,也招了部分大學生過來做儲備幹部,但大部分人都十分傲氣,認爲自己的能力不只這些,就換工作,之後換的工作也不盡人意,最終連自己的衣食住行都沒有保障,導致人變的自由散漫,可還有一小部分人就不同,覺得在哪裏都有發展的機會,只要有舞臺,就有自己的天地,就留下來,不到半年時間就做成了某個公司的佼佼者,你覺得他們棒不棒?

2、堅持是成功的墊石,執着是你的財富。

持續的力量能將平凡變爲非凡,也能將非凡變爲超凡,也許你現在正處於一個很平凡的崗位,看上去毫不起眼,只是認認真真、孜孜不倦、持續努力地工作,但請你一定不要小看這些,任何一份工作都有它的舞臺,將會使你從“平凡”應變以爲“非凡”——這就是堅持的力量,也是踏實認真、不驕不躁、不懈努力的結果。就如稻盛和夫先生所說,現在的年輕人當中“有一種旺盛的傾向在滋長”,那就是厭惡工作,逃避自責,甚至會對積極工作的人抱以嘲笑。認爲那些積極工作的人是蠢、傻。多數的人越來越追求輕鬆掙錢且最好是不勞而獲的工作,有一部分年輕人每天就是這裏看看、那裏瞧瞧,白天就這樣虛無縹緲中度過,到了夜晚就躺在公園裏的椅子上睡覺,他跑過來問我們公司需不需要招人,要求是:最好是不加班、有空調、包吃住的,一聞他們身上的那種異味,估計半個月都沒洗澡了,而我的回答是很堅定的,我們不需要像你們這樣的人才,可能別的企業會更加比較適合你們。像這種只懂得享受的人,招過來對於我們公司無疑是一種浪費,也正是因爲現在的人的這種思想較爲嚴重,導致社會上的騙子越來越多,利用現在的人這種想不勞而獲,迫切想做老闆的心理來吸引大家投資。當今社會這種厭惡工作、想坐享其成的的心理的人較多,使得現在的人吃不了一點點苦,受不了一點點委屈就要罷工,辭職。你覺得他們會成功嗎?沒有高學歷並不可怕,學歷是你走進社會的列車,老闆們不會太關注你是怎麼來的,而是你下了車之後你會做什麼?你能做好什麼?在這點上,我們公司有位領導的作風還是讓我蠻敬佩的,在這裏就賣個關子,不透漏姓名了,他在我們公司這麼多年,算得上比較成功的,如果我是他,我可能做不到,他對工作的執着和熱情,想必大家比我更清楚不過了!

3、主動是職場的精英,積極是你的法寶。

書中有一節我也挺喜歡的————成爲“自燃型”的人,人也可以像物質一樣分爲三種:第一種是點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種是點火也燒不起來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種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自燃型”的人,我想我在這點上我在工作上還是有一定的欠缺的,屬於第一種人,有些工作,明明可以提前處理,可總是覺得那一天還沒到,還早,可是到了那一天,急急忙忙的完成,結果錯誤連篇。看完這本書,我把這三種人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第一類爲只適合做下屬的“可燃型”的人,這種人只適合做下屬,推一下,動一下,第二類只適合做一些呆板一些的工作的人,也可以說是最讓上司頭疼的一類人,第三類人他們也許剛開始是平凡的,但慢慢的成爲成功的一類人,看完這本書以後,我想了很多,總結是:要想不平凡,首先就要甘於做個平凡人。

4、態度是工作的瓶頸,細心是你的優勢。

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未來。曾幾何時,我也問過自己,到底工作是爲了什麼,用稻盛和夫的話說,要完成一個產品,99%的努力是不夠的,一點差錯,一點疏忽,一點馬虎都要不能允許,任何時候都要求100%的“完美主義”。我們公司主要鋼結構系統工程爲主導的,每一截柱子,樑,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出現一點紕漏,而每一個細節來源於你工作的心,說到這裏,我們部門的工作也是如此。有時候說錯一句話無疑都是損人不利已的事,我們應該慢慢向稻盛和夫看齊,把每一項工作,都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細心的呵護。

5、藉口是成功的天敵,盡衆是你的法則。

《幹法》一書中並沒有提到藉口兩字,但他所體現的是一種這樣的精神,稻盛和夫完全可以辭掉那份工作的,他真的找不到辭職的理由嗎?他完全可以有藉口辭職不做的,但他爲什麼不這樣做呢?這一點上,我想到了有一句話,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我沒有時間,一句我沒有時間就是藉口,世界上有天才嗎?我想是沒有的,只是每個人智商不同罷了,曾經有位名人說過,天才就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的學習上,自己藉口做不好,其實在內心裏你就注入了一種思想,你就做不好。

盡已說明了你很努力,盡衆是你的法則。一個人的能力,往往是及不上團隊的能力的,也就是書中提到的“成爲旋渦中心的人”,無論什麼工作,單槍匹馬總是很難做好,做爲畢業一年的我,就必須盡衆之有。作爲高層次的領導人能夠“盡衆之有”,讓跟隨他的大衆,沒有一個人不奉獻他的能力,沒有一個人不把他的智慧貢獻出來,甚至沒有一個人不把他的心統統奉獻出來,最高明的管理原則是讓團隊產生共識,是能讓上下打成一片,成功的人的背後總是一個龐大的“組織”,才使得他如此成功。

在此十分感謝集團向全我們公司推薦此書,今後我會每隔一段時間去認真溫習,同時讓我明白一本好書往往比一場盛宴更彌足珍貴這個簡單的道理。雖然,我暫且做不到像稻盛和夫一樣的成功,但我一定會好好加倍的努力,請期待我的表現吧?

稻盛和夫讀後感 篇九

第一 uaw en.cn次接觸稻盛和夫的作品是《經營爲什麼需要哲學》,那會兒是去年9月份,到這會兒剛滿一年。契機是總經理說要在全院大會上和大家分享這本書的內容,所以讓我給他做一個PPT,那我想既然要做PPT的人,不能不知道這麼書是說什麼的吧,所以搞突擊,快快地看完了這本書。有一段話至今印象深刻,和大家共勉:不理解、不贊同公司的哲學,而表面上又裝出理解贊同的樣子,彼此都不愉快,既然如此,你就應該去與你的思想哲學一致的企業。我認爲這一點必須明確,沒有任何餘地。

那個時候包括我在內的衆多華美人還不認識這個和藹可親的老爺爺,但是現在整個華美他知名度應該和總經理持平了。這也得益於總經理的大力推崇稻盛爺爺的企業經營哲學,不然我們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日本還有這樣一個影響巨大的企業家,畢竟我們每天更多的時候都淹沒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當中。還記得某一天葛經理在辦公室提起自己當晚回家要讀《幹法》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想,這名字怎麼那麼奇怪,稻盛和夫還有一本這樣名字的書?一直到真正閱讀完這本書,才明白沒有比《幹法》更貼切的書名了。

通常情況下,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去做一件事,就會導致同一件事最終呈現的效果,閱讀也是一樣。如果看完《幹法》,你只是淺顯地以爲稻盛爺爺是爲了告訴我們:不論你現在身處多麼平凡的崗位,多麼不適合自己的職業,只管埋頭苦幹,日積月累總會鳳凰涅槃。那麼,我想你可能還要回去再多讀一遍、兩遍、三遍甚至更多。

馬雲如果現在還在教書,那不會成就現在的淘寶;俞敏洪如果當時堅持出國搞學術,那就不會成就現在的新東方;如果稻盛和夫一直在松風工業幹科研,那又怎麼可能創建自己的京瓷和DDI呢?

在一個個看似不同的選擇中,我們唯一不能放棄的是自己對自己人生應付的責任。這是最基本的價值觀,在此基礎上,其他所有事情都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是一定這樣,也不是一定那樣,不要走極端,更不要道聽途說就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很多成功看似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實際上是成功者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了某種平衡。

我想起2015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實習生》,電影講述的是曾經的精明強幹,事業有成的商人Ben(羅伯特德尼羅飾)在年近七旬的時候,因爲無法忍受平淡的退休生活而重回職場,進入自己從未接觸過的互聯網行業從事實習生的工作的故事。Ben大可以輕鬆自在地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他爲什麼還要重返職場,去瞎折騰呢?是因爲缺錢麼,如果不是,那麼他在工作當中尋求的是什麼呢?我想,是因爲他不甘就此老去,他確實還有可以發揮和貢獻的餘溫,那就是他幾十年下來積累的工作經驗及他的過往的經歷,他在對自己有限的人生負責。他在這份看似簡單的實習生工作中絲毫沒有倚老賣來,也沒有打任何馬虎眼,反而比所有其他的實習生都更用心,更在意細節,更瞭解老闆想要怎樣的結果。

再看Ben的實習生涯,和二十歲的我們剛開始實習時區別很大嗎?認識新公司,交到新朋友,慢慢上手自己的工作,贏得上司的信任……甚至,在公司裏譜寫了新的戀曲。這就好像是我們剛踏入社會時所經歷的一樣啊,一切都是新的、未知的,和他是否年老沒有關係,他對生活的熱忱,讓他仍似一名年輕人一樣在探索新世界。這就是人生應該有的態度啊!

稻盛和夫對於工作的迷戀讓他能夠“抱着產品睡”,能夠始終“以百米賽的速度奔跑”。他爲什麼可以做到這樣?是因爲他心中始終懷有的無比強烈的持續不斷的內部驅動力,是因爲他堅信“自利利他,敬天愛人”,是因爲他一直在思考:作爲人,何謂正確。他無比確信自己走在一條踐行正確價值觀的道路上,所以並不覺得辛苦,所謂“苦”,只會發生在自己在不情願的事情上。

稻盛和夫最讓我感到佩服的就是他對工作的癡迷與熱愛,但是對工作的癡迷與熱愛又豈是看本書能學來的呢?

正確的做法,還是回到本初,對你自己的人生負責,敬天愛人,自利利他,而工作正是這種人生態度的最重要的實踐和體現方式之一。

知行合一。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夢想是正確的,那麼跟隨你的夢想與直覺,去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