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想

讀後感5.42K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想

《傲慢與偏見》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爲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傲慢與偏見讀後感想範文,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想範文1

有一次到英國旅遊,在一個小城鎮停留,我和朋友們偶然間看見簡奧斯汀的博物館,帶着對作者的憧憬,我們決定進去領略一下她的故居和歷史。而有意思的是它的頂樓是一個喝下午茶的地方,走進去一看這裏的人比樓下博物館的人可多了許多倍,狹小的空間卻坐滿了來品嚐下午茶的人們,這裏的顧客大多是熱愛簡奧斯汀的文字。女服務員們穿的非常“古代”,她們穿着帶有簡奧斯汀時代的女僕裝,對我們說讓我們等一會兒。本來繁複的旅遊計劃,因爲看見這個溫馨的古代式下午茶而讓我們放棄了所有的計劃,決定在這裏享受明媚的午後時光。過了一小會兒,我們坐在白色的桌子旁,點了豐富的三層套餐。在等待食物期間,我看見這裏每一個桌子旁都有一幅畫和一本書的主題,非常契合這裏的氛圍和裝修風格,似乎回到了那個十八世紀末的夏天。

我一直非常喜歡簡奧斯汀的文字,時不時的會反覆讀她的小說,我幻想着裏面的女主角坐在這裏與她的家人和好友們閒話家常,同享輕鬆愜意的時刻,那一定是一幅非常美好的畫面。這裏的餐具非常講究,茶具、茶壺、過濾網、三層點心架、餅乾夾、糖罐、奶盅瓶全都晶瑩剔透。在這裏,我們一直呆到晚飯時刻才起身離開,早已記不得吃了什麼,卻一直記得當時的心境,還有溫暖的環境。當天晚上我就捧着在簡奧斯汀故居買的原版《傲慢與偏見》重溫起來。

這是我第一次讀原版的《傲慢與偏見》,一直以爲十八世紀末的英文用詞晦澀難懂,卻欣喜的發現這是一本多麼有趣的小說,簡奧斯汀對文字所傾注的情感,對生活細緻入微的描述,讓我彷彿走進了那個活潑風趣的田園村莊,與紳士共舞,與友人騎射。

其實,“一曲關於愛情、財產和婚姻的詠歎調”這句話是我在學校圖書館推薦書目的介紹上看到的,在此借用作爲題目

《傲慢與偏見》的作者簡·奧斯汀是英國著名女性小說家,出生在英國漢普郡斯蒂文頓鎮的一個牧師家庭,從小過着祥和、小康的鄉居生活。她從未進過正規學校,但對生活具有敏感的觀察力的她卻寫出6部小說,被譽爲地位“可與莎士比亞平起平坐”的作家。

《傲慢與偏見》寫的是班奈特一家五個女兒的故事。班奈特太太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把五個女兒都體面的嫁出去。大女兒簡美麗善良,但性格內向,與新搬來的鄰居賓利先生相戀,卻不敢表達自己感情,差點讓她錯失了一段好姻緣。二女兒伊麗莎白聰明、有教養,但對賓利先生的好朋友達西先生有偏見,認爲他很傲慢。三女兒瑪麗古板木訥,沉迷於閱讀陳腐的書籍。四女兒吉蒂和小女兒莉迪亞性格外向豪放,不懂禮儀。

全書描寫了四段婚姻:伊麗莎白的好朋友夏洛蒂爲了財產,爲了以後能有優渥安定的生活,不成爲家人的負擔,嫁給了伊麗莎白的表兄科林斯先生。沒有任何感情的婚姻,使夫婦兩人過着貌合神離的生活。班奈特家的小女兒莉迪亞只爲一時的頭腦發熱,相信愛情,就跟無所事事、不務正業的騙子威克爾先生私奔,讓家族蒙羞。後來,在達西先生的資助下,威克爾先生還是娶了莉迪亞,但婚後兩人還是過着無所事事的生活。至於男女主角,本來,伊麗莎白對達西先生存在着偏見,而達西先生則對鄉村裏的人表現傲慢。但經過一系列的事情後,兩個人終於互相瞭解,締結美好的姻緣。而姐姐簡與賓利先生在經歷了一連串**後,算是好事多磨,大團圓結局。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曾經說簡·奧斯汀的小說缺乏激情。的確,《傲慢與偏見》沒有寫什麼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它描寫的只是鄉村裏幾戶鄉紳家庭的故事。但卻能從這幾戶人家的平淡生活中反映出那個時代人們的價值觀,對愛情、財產和婚姻的不同看法。

不可否認,簡奧斯汀筆下的女人無疑都是豐滿的,她們有的熱情,有的保守,有的自私,有的良善,她將女人的千百種面貌反應出來,在那個相對守舊的年代,卻又遙相呼應現代的繁華鬧市。很多電影、電視劇都將《傲慢與偏見》翻拍成現代版的“達西與伊麗莎白”,因爲這樣的愛情同樣生活在我們周圍,這樣的人物也好似我們的朋友一般親切,簡奧斯汀讓這些幾百年前的人物紮根於我們心中。

很多讀者在讀到達西和伊麗莎白的愛情故事時,都是很憧憬的,輾轉、浪漫、激情無疑讓許多年輕讀者對愛情充滿了嚮往。伊麗莎白的果敢、聰明、善良,對規矩的不妥協,對財富的蔑視,都成爲了簡奧斯汀筆下女主人公最美麗的瞬間:溫柔堅定,聰明豁達,即便是承受終身寂寞的代價亦從未妥協。她透徹的瞭解一切失望和瑕疵,卻寬容的理解了它們,她是那麼值得珍惜的好姑娘,就像簡奧斯丁;而夏洛蒂,涼薄清醒,果斷的把握時機,選擇一場不需要愛情的婚姻;那麼簡,柔弱善良,被動矜持,眼睜睜的看愛情消失也沒有挽留的勇氣。還有許多女性在簡奧斯汀筆下流淌,她們都是那麼的活潑生動,呼之欲出。在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英國鄉村生活是多麼的恣意,卻又小心謹慎,簡奧斯汀完整地還原了那個時代英國中產階級的生活,卻又理想化的給愛情上足了砝碼。

簡奧斯汀的女生依然活在我們周圍,從她的文字中我看到了女性的可愛動人,以及田園鄉村背景下僞善刻薄與浪漫情懷的和諧共存。

《傲慢與偏見》,一段曲折但結局美滿的愛情,衝斥着每個觀衆的心靈。相信愛情的力量能指引人改正自我,也相信拒絕不了成長的我們會漸漸改變,不斷地擴寬我們狹隘的心房,成爲一個穩重成熟的人。對於如今思想開放的我們,這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我確實應該努力去挖掘自己,在表現更真實的自己的同時,也要梳理好自己的頭腦,不要一直活在自己的偏見之下,嘗試思考事實的真相。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想範文2

“凡是有財產的單身漢,必定需要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以這樣一句話作爲本書的開頭,讓人不由想到這會是一部清喜劇,來講一個皆大歡喜的愛情故事。可是如若只爲了消遣而讀,那麼這部《傲慢與偏見》就不會有如此長久的生命力。往往,偉大出自於平凡,奧斯丁就是將她的哲理通過愛情這一人人司空見慣的事物來表達的。乍一看,她講的是伊麗莎白。班納特與達西的愛情,但尋遍全書,確絲毫不見熱情澎湃的只言詞組。難怪《簡·愛》的作者夏綠蒂。勃朗特說奧斯丁不知激情爲何物,的確,奧斯丁的作品給人的感覺最多的是理智二字。她以理智詮釋愛情,雖然沒有《呼嘯山莊》的生離死別,沒有《巴黎聖母院》的生死相隨,沒有《紅與黑》的浪漫熱烈,但其所反應的社會現實確是如此一針見血,她講的是婚姻,卻與愛情無關。

在奧斯丁生活的十八世紀末期大英帝國正處於顛峯時期,而奧斯丁卻把視線關注在英國鄉間。當時英國鄉間的生活在作者看來是愜意悠閒的,純樸中包含平凡自然,但是整個英國社會的影響力始終波及着鄉村,如勢利、炫耀、虛榮和對婚姻的看法。當時的婚姻締結的充要條件是男方有可觀的家產,女方有豐厚的嫁妝。於是他們的結合便是幸福,便會爲世人所承認接收。誠然,這樣的婚姻類似於一種資產合併,以錢作爲婚姻的基礎,這明智嗎?在當時的達官貴人看來這無可非議。於是一切的婚姻要門當戶對,此處的門當戶對確切地說應是資產相當。於是,一個已婚紳士有一兩個情婦,或是貴婦人們有幾個消遣的情人也被當時社會所默認。可婚姻仍被冠以“神聖”這一詞來修飾。注重實際的人們始終以金錢作爲信條,金錢至上方爲他們的聖經,爲之不惜賭上一生的幸福。這樣的做法纔算理智、清醒。可悲的是錢成了地位的標誌、有錢=有教養=有地位=有高尚品格=具備做丈夫的一切條件。當貴婦人或是待嫁的小姐標榜自己的地位、修養、才華、嫺靜、優雅等等的諸多美德時,她們決不會想到這一切的美德得以形成的資本是錢,她們談及金錢時,顯現出蔑視和鄙夷,卻不知自己的婚姻得以締結不是因爲美德,美德只是一件附屬品,作爲她們豐厚嫁妝的最讓人信服的掩飾物。人們以敷衍、奉承、阿諛來祝賀新人,祝他們有錢人終成眷屬。

在本書中有兩個人物是此種婚姻的忠實奴隸。一個是夏綠蒂,一個是韋翰。

夏綠蒂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注重門第、講究地位。她的父親威廉。盧卡斯爵士自稱與詹姆士宮有莫大聯繫,這樣的吹噓在鄉間鄰居間引起的轟動與崇敬已使他的虛榮心十分滿足。在這樣的薰陶下她與班納特家的財產繼承人柯林斯結了婚。柯林斯不僅爲人做作、舉止粗俗,唯一可取的便是溜鬚拍馬之功。但他可以繼承班納特家的財產,且自己有一份田地和一份牧師的俸祿。僅僅爲了這些,當柯林斯向伊麗莎白求婚失敗後的三天中,夏綠蒂一直借看望好友伊麗莎白爲由,與柯林斯朝夕相對,終於在第三天使柯林斯向她求婚。她成了柯太太,卻不惜失掉伊麗莎白多年的友情。其實她也有不得已的地方,沒有豐厚的嫁妝意味着沒有幸福的婚姻,年齡頗大的夏綠蒂只有把握住這次對她而言難得的機會。起碼,她將來的生活有了着落,可以成爲班家大宅未來的女主人。於是,她與認識不到三天的柯林斯結了婚。婚後,她不斷忍受着丈夫令人生厭的怪異行爲,她唯一的安慰是使她的新家有條不紊,並在世人面前構建一個美滿的家庭。生活是殘酷的,擁有金錢的代價是失去跟多更爲寶貴的東西,比如青春、愛情、幸福、快樂……

韋翰是個十足的流氓,他自恃外表軼麗,一心想通過婚姻來發家致富,可是,他忘了婚姻是相互的,金錢的交易也是相互的。他是個一窮二白的人,自是富家小姐不會光顧。但最終他還是通過不與麗迪亞結婚爲要挾,向達西敲詐到了一筆可觀的收益。於是又一個婚姻,又一個爲了金錢的婚姻鑄就了,這次不單出賣了幸福,還有靈魂,韋翰的靈魂被他自己徹底出賣了!婚姻既已變成手段,那幸福也是奢望了。

在本書中伊麗莎白一直是以一個正面人物來寫的,她理智、活潑、愛打趣,善於對人冷眼旁觀並直看穿其心思。書中常有她發表的見解和看法,作者通過她來表達自己的.意圖和觀點,但表面上看來她是愛情的忠實追隨者,直到最終獲得真愛。但仔細想想也不難發現伊麗莎白或許說作者本身都難以逃出金錢性婚姻的怪圈。首先,作者在安排角色上讓達西擁有俊朗的外表、高尚的品格,最重要的是,無論他與伊麗莎白的情節發展多麼跌宕起伏,有一點是事實,他是一位年薪一萬英鎊的紳士,與皇家有密切聯繫,有自己的莊園、家產、田地,總而言之,達西非常非常富有。所以,伊麗莎白當初拒絕柯林斯求婚的原因很簡單——有更好更富有的在後面。同時,伊麗莎白之所以對達西改變態度的轉折點是在她看見了達西碩大的莊園之後,彭伯裏女主人的稱號無可避免的是一種誘惑。正如伊麗莎白所說,她是紳士的女兒,達西是紳士,他們是處在同一階層的。地位相差並非非常懸殊,更何況,她出自鄉紳之家,也算是半個富家小姐,小型的資產合併在所難免。她和達西的婚姻不被達西親友所接受,只因爲達西原可以找一個比她富有得多的妻子罷了。

《傲慢與偏見》通篇是伊麗莎白幽默的俏皮話,可是這種強顏歡笑下,隱藏的卻是那一時代人們無盡的苦惱、不滿、遺恨。或許不幸太多了,變成了麻木。可是令人羨慕、認可的“幸福”背後,堆砌着的又是什麼呢?是金錢、麻木、淚水、悔恨、遺憾,或許更多更多,但唯一沒有的便是真愛,彌足的真愛……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想範文3

不知爲何,“純情小說”之類的東西已經不能勾起我絲毫的興趣,也許我會在某個花好月圓之夜,觸景生情而衝動地去翻開一本“純情小說”的第一頁,然而,我很難保證我會讀到第三頁。何爲“純情小說”?在個人看來,就是那些爲寫愛情而寫愛情的矯情之作,通篇下來,只是看到男女主人公盡做些無聊至極之事,而這些情節又常常讓人發笑,笑過後只是會讓人斷定作者和主人公們一樣低智商、低趣味。所以,懷着對愛情的美好憧憬,我會在一大堆小說中留意着描寫愛情故事的小說,但有懷着它不要讓我失望的強烈希冀。畢竟,我一向相信愛情,超過婚姻的相信。

《傲慢與偏見》是奧斯汀的作品,當我還是17歲時我就大概瞭解了它,而僅僅限於瞭解,這就是說我只知道它是描寫愛情的。想想看,現在我20歲了,直到昨天我才把這部作品看完,不過我也難以斷定我從此就讀懂了它,和它交上了朋友。這樣說來,我仰慕它確實有這麼長的時間了。

好比一個景點,入口處能引人入勝的話,那確實能給遊客帶來無限的遐想和憧憬。“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樣的單身漢,每逢新搬到一個地方,四鄰八舍雖然完全不瞭解他的性情如何,見解如何,可是,既然這樣的一條真理早已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們總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個女兒理所應得的一筆財產。”就這樣開了個頭,一個有着五個單身女兒的家族是如何將女兒們嫁出去的故事就接連着展開了。諷刺而幽默的筆觸,營造了整篇的輕鬆氛圍,我想挺適合在這個鳥叫蟬鳴的暑假裏來消遣時光,更何況再過幾天就是七夕了呢!

就愛情主題來說,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和男主人公達西先生的結合是比較富有故事性的,“首因效應”(人們交往時往往第一印象會給人帶來先入爲主的效果)使伊麗莎白認爲達西先生是個自高自大、傲慢無禮的傢伙,而這個評價就當時舞會上達西先生的表現來說,也並沒有冤枉他。“她還可以,但還沒有漂亮到打動我的心,眼前我可沒有興趣去擡舉那些受到別人冷眼看待的小姐。”換做是任何一個單身小姐,聽到一個陌生男人這樣含沙射影般地評價,都會生厭,何況伊麗莎白是個有着明亮眼睛的聰明善良而聰明的女人。自此,“傲慢”便成爲達西先生的代名詞,當然,至少在伊麗莎白前期的心中是這樣認爲的。而這個標籤是否就是合情合理的呢?當然,隨着故事的發展,“偏見”也越發冒頭了,當伊麗莎白拜訪了達西先生的莊園起,她就意識到自己對達西先生確實缺乏公正了。可以說,是“偏見”的消解促成了他們的幸福。伊麗莎白存在偏見,而達西先生又何嘗沒有偏見呢?他看不慣她父母親的行爲舉止,也看不上她家的地位和財勢,尤其是她家還有幾個窮親戚,而除了她和她姐姐吉英外,她的三個妹妹他都有或多或少的不滿意。於是,他就越發傲慢了,更做出了妨礙她姐姐吉英和彬格萊先生的愛情的事情。

就社會性來說,小說的諷刺之劍透過幾對眷侶的終成擊中了社會的某些風尚和流弊,而這也正增加了小說的社會意義,不至於與我先前所說的“純情小說”同流。雖說伊麗莎白和達西先生的愛情婚姻是以美滿幸福結束,但他們在交往過程中的傲慢和偏見的形成正反應出社會的一些問題。當班納特太太一心一意只爲財產地位着想而不顧女兒們的真正幸福時的醜態,在讓人捧腹之餘,又生髮出許多心酸。當婚姻成爲攀附權貴的階梯時,愛情的影子在哪裏?柯斯牧師和盧卡斯小姐的婚姻,想想就不可思議,他們兩個都是“聰明人”,在婚姻的路上考慮得“面面俱到”,結果就幹成瞭如此蠢事。如果說他們倆是有思想有見地的成年人,那韋翰先生和莉迪雅小姐的婚姻簡直就是一場騙局、一場尋歡作樂的遊戲。

小說在人物塑造方面採取的是單性描寫,並不是多重矛盾性格的複雜描寫,“一就永遠是一”。吉英小姐單純善良,一個賢良淑德形象,永遠不會認爲想到某人某事的陰暗面;伊麗莎白聰明活潑又獨立,一個智慧女人形象,永遠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則;曼麗雖說描寫不多,但其學術才女的形象躍然紙上,一切都是從書上得來的東西來解釋生活;吉蒂和莉迪雅小姐是未成年,自有一種幼稚的瘋狂女生特質。這五個女兒的形象如此,而其他人也是描寫得極爲成功的,雖然免不了有種單調的感覺,甚至於就整個故事情節來說,也比較直接,沒有九曲迴腸的曲折美,但這也或許就是奧斯汀本小說的特色吧。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想範文4

從女性的角度來說,可能同性相斥的原理,我從故事的一開頭就用一種嫉妒的眼光審視這位女主角——伊麗莎白,她有一種固執的偏執,她用自己自以爲是的偏見看待男主角的爲人處事的方式,與此同時,男主人公因爲從小所受的教育的緣故,對待所有人及物的那種傲慢的態度,於是故事的一開始,作者就點明瞭故事的主題——傲慢與偏見。

班納特太太確實是位讓人討厭的勢力分子,只是出於愛女兒的心態,我卻願意去原諒這位母親。而班納特先生,作爲整個家庭的支柱,他既然對於他的現實生活充滿了不滿,對他女兒們的那種愚蠢也充滿了反感,只是他的解決方式是把自己關在書房,而讓外面的世界繼續喧譁,這種消極的處事原則,這種掩耳盜鈴的方法,與母親相比,我實在還是願意傾向去喜愛那位囉嗦、勢力的班納特太太。

吉英——班納特家族中的大女兒,最溫柔、漂亮,當然性格有些軟弱,她總願意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解釋所遭遇的一切事情,似乎她是完美無缺的,只是對於愛情的軟弱,讓她看起來有些瑕疵。我更願意喜歡那個雖然魯莽偏執的伊麗莎白勇往直前的個性。“我們往往會因爲我們自己的虛榮心,而給弄迷了心竅。女人們往往會把愛情這種東西幻想得太不切合實際。”吉英對於人性更多的抱着一種更爲寬容並且包容的態度,她更願意把事事看的幸福,並且真誠的對所有事情進行祝福,相對於女主人公,我不免要說,伊麗莎白有些刻薄了。

伊麗莎白:“是的;最小的一個才十六歲。或許她還太小,不適宜多交朋友。不過,太太,要是因爲姐姐們無法早嫁,或是不想早嫁,做妹妹的就不能有社交和娛樂,那實在太苦了她們。最小的和最大的同樣有消受青春的權利。怎麼能爲了這樣的原由,就叫她們死守在家裏!我以爲那樣做就不可能促進姐妹之間的情感,也不可能養成溫柔的性格。”她是位極有見解的姑娘,她對於一切似乎都能應付自如。但是同時,她對於男主人公的第一次求婚,抱着一種虛榮的、越過理性的方式去理解,雖然她憎恨他那高高在上的態度,但還是把這場求婚當做虛榮的資本向吉英炫耀。

夏綠蒂,一位27歲的老姑娘,長的容貌不夠出衆,也沒有多少財產,並且被自己的父母親及兄弟嫌棄,對於柯林斯這樣一位牧師,傾注其精力去得到他的垂愛,並且獲得了成功,她把這當作是她人生的重要機遇。的確,權衡利弊來說,柯林斯雖然迂腐的過分,但是對於夏綠蒂來說,他的確是是她跳出原來的環境最有力的跳板。所以在這樁婚姻裏,儘管沒有愛情之類的成分,夏綠蒂還是很好的處理了這樁婚姻,並且使之幸福。

韋博,一位風度翩翩極其瀟灑的美男子,他的所作所爲似乎都不合乎他的表相,甚至他那惡毒的嘴巴在誣陷達西先生時,也使他的形象顯得那麼高高在上。他的那種及其鎮定的虛僞態度,倒是讓人望塵莫及。縱觀我們周圍,似乎這類型的人物也是不在少數。甚至是伊麗莎白那種聰明的女性開始都被他的外表所迷惑而對達西產生了深深地怨恨。這不禁使我產生疑問,看來外表確實是相當的重要的。傳播學的一種理論說到,我們對人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決定着我們以後與之的相處方式及態度。

而男主人公——達西,這是位極爲自尊到有些自傲的青年,他有良好的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他極爲的看重女性的才華和人品,但是在他的思想裏,他還是受到了階級思想的影響。在他朋友的那場愛情中,他自以爲的因爲“條件不夠”的原因,而拆散了一對戀人。而在他第一次想伊麗莎白的表白中,讓我們看看他都說了什麼:“他說得很動聽,除了傾訴愛情以外,又把其他種種感想也源源本本說出來了。他一方面千言萬語地表示深情密意,但是另一方面卻又說了許許多多傲慢無禮的話。他覺得她出身低微,覺得自己是遷就她,而且家庭方面的種種障礙,往往會使他的見解和他的心願不能相容並存……”。

或許愛情真有讓人急速轉變的魅力。在彭伯裏的相遇,達西改變了以往的傲慢姿態,及其謙遜的對待她的親人,甚至介紹自己的妹妹給伊麗莎白認識,可謂照顧的及其周到。並且從達西先生的管家那裏得知,她的小主人從小就是爲體恤窮人,極有風度的人,而因爲愛情的突然來襲,女主人公似乎一下子就理解了男主人公,這種轉變或許來的太突兀了些。從傲慢到謙遜,我想只能認爲是愛情的力量吧。他放棄他尊貴的自尊,幫助女主人公那不爭氣的妹妹保全名聲,既出了力又出了錢,簡直就是一個救世主的形象。

當故事情節發展到吉英終於與有情人鍾情眷屬的時候,達西卻又恢復了他以前的神態,或許這與環境有關,他的確真的不喜歡伊麗莎白的家人,她那勢力的母親,輕浮的妹妹們。兩個人此時心理或許都在試探,到底是衝破束縛結合還是就此斬斷情絲,這時一個推波助瀾的力量來了——咖苔琳夫人,她的一番搶白反而使得伊麗莎白敢於勇敢的面對自己的愛情,正是應了一句話,沒有阻隔的愛情平凡無奇,所以來去匆匆。故事的結局寫的有些匆忙,似乎是一筆帶過的感覺,有些像現代的偶像劇或者童話劇,“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無論如何,是個喜劇收場。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想範文5

這個故事放進當今社會仍然生動,家境平平的女主偶遇高冷帥氣的土豪男主,開始互看不順眼,但在很多機緣巧合後,兩人發現了對方身上的閃光點,如機智勇敢溫暖如春等,最終憑藉真愛的力量打敗了外界不斷的誤會與阻撓,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在二十一世紀,故事的主角是杉菜和道明寺,在十八世紀的英國,他們是伊麗莎白與達西。既然是一個看到開頭就能猜到結尾的故事,爲什麼還要去讀呢?我覺得這就像看韓劇,明明知道在第幾集會有什麼情節,但還是滿懷期待的去等更新,因爲猜得到結尾猜不到過程,而故事精彩的部分,往往都藏在層層跌宕的中間章節中。

英國女作家簡。奧斯丁(1775——1817)一生髮表了六部小說,都是以青年男女的戀愛婚姻爲題材的作品,其中的《傲慢與偏見》作爲她的代表作,以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糾葛爲主線,共計描寫了四起婚姻,生動地反映了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英國農村的風俗習慣與社會心理。作者通過鄉鎮幾個中產階級少女對終身大事的處理,藝術地表現了她的婚姻觀:爲了錢財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但結婚不考慮經濟問題也是愚蠢的。《傲慢與偏見》告訴人們,不幸的婚姻有兩種類型:一是像夏洛特與柯林斯那樣,婚姻完全建立在經濟基礎上;二是像莉迪亞和威克姆那樣,婚姻純粹建立在美貌和情慾基礎上。作者反對把婚姻當作兒戲,比較強調感情對於締結幸福姻緣的重要性。

小說主人公伊麗莎白是奧斯丁以細膩的筆致精心塑造的體現理想婚姻的典型女性形象。伊麗莎白與達西的結合,雖然也不排除相貌和經濟方面的考慮,但他們更加註重的是對方的麗質美德。達西是豪門子弟,伊麗莎白則是小家碧玉,二人門不當戶不對,達西克服了門第懸殊的種種顧慮,出於真愛而向伊麗莎白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曾發誓絕不嫁給達西,可後來還是成了達西夫人。這種結果正應驗了小說開篇的那句論斷:“有錢的單身漢總要娶位太太,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作爲陪襯和對照,作者還寫了伊麗莎白的幾個姐妹和女友的婚事,這使小說情節更爲曲折,也更富有戲劇性。

伊麗莎白與達西結婚以後,儘管在門第上存在着明顯差異,他們夫妻倆卻情意融洽,恩愛彌篤。伊麗莎白對達西,先是拒絕,後又接納,這種變化正好說明了作者的主張:“沒有愛情可千萬不能結婚。”

戀愛的當事人切不可讓表象矇蔽感情,伊麗莎白曾因受到達西怠慢而對他產生偏見,也曾因“風度翩翩”的威克姆大獻殷勤而對之產生好感,甚至聽信他的離間而進一步加深對達西的偏見。後來,她終於真相大白,並且勇於自責,承認自己的愚蠢行爲完全是虛榮心在作怪。毫無疑問,作者用伊麗莎白的情感經歷試圖說明一個道理:“初次印象”是不可靠的,而偏見比無知還要可怕!

“例如虛榮和傲慢就是屬於這一類弱點。”

“不錯,虛榮的確是個弱點。可是傲慢,只要你果真聰明過人,你就會傲慢得比較有分寸。”

“你有一種傾向,對什麼人都感到厭惡,這就是你的缺陷”

“而你的缺陷呢,”達西笑着回答。“就是故意去誤解別人。”

——摘自一卷十一章

這一章描寫了男女主角就虛榮與傲慢展開大討論,你來我往,脣槍舌劍,沒有過多贅餘的描寫,作者用這一段對白將人物的性格勾勒的十分鮮明,伊麗莎白是內心戲豐富的雙子座,達西是嚴謹驕傲的獅子座,這樣矛盾的性格對比,就是劇情開展的催化劑。書中還有大量兩人間精彩的討論,都能讀出一種客觀又生動的睿智,敏感和驕傲,值得思索。

簡·奧斯汀在我們眼前鋪開一幅18世紀英國鄉村的美麗畫卷,錯落有致的園林,阡陌交通的小路都留下主人公的足跡,在這閒適的生活中,紳士小姐們熱衷於參加舞會,彷彿能看到燕尾服與長裙禮服翩翩起舞的樣子,自然美與人文美在這裏融爲一體。

然而舞會的目的在於讓小姐與紳士聯姻,金錢至上的婚姻觀念也確實耽誤了簡·奧斯汀的一生,在家人的阻撓下,她不得不放棄喜歡的貧窮律師,自己終身未嫁。在電影《成爲簡·奧斯汀》中,垂暮之年的簡與成爲法官的初戀重逢,讓人不由想到一句:假若他日相逢,我將何以賀你?以沉默,以眼淚。簡只是莞爾一笑,那一幕令人動容。

閱讀的魅力在於能在別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內心,不斷反思與成長,伊麗莎白與達西的結合告訴我們,獲得人類一切美好感情的前提是消除傲慢與偏見以及更多的負面人生觀。當然還有更多作者欲說還休的情懷需要隨着時間的流逝而去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