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活着讀後感七年級多篇

讀後感2.78W

活着讀後感七年級多篇

活着,在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活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着》就是講述了一個人與命運間的友情。下面爲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活着讀後感七年級,請您閱讀。

更多《活着》讀後感相關內容推薦↓↓↓

七年級小王子讀後感

水滸傳七年級讀後感5篇

七年級小桔燈的讀後感

七年級的暖愛讀後感

七年級駱駝祥子讀後感

活着讀後感七年級1

《活着》,主人公福貴用平靜地近乎陌生人的語調,講述了自己與身邊人的命運,父親氣極猝死,母親念兒而死,戰友中彈身亡,兒子抽血夭折,閨女難產而死,妻子抱病而終,女婿工傷致命,外孫吃豆噎死。在他的身邊,所有他傾注了情感的人,都離他而去,唯有那頭名字也叫“福貴”的老牛與之相依。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在我一口氣看完這本書的那天,我在微信上這樣說:“今天看完了餘華的《活着》,起初看得仔細,到後來已不忍深讀,實是難以承受這平白敘事裏的悲涼,到最後竟是看到苦根走後心裏反有解脫之感。許是黑色更顯生命的張力?在時間與命運面前,人能有多少自主的空間?活着,要真切地活着。”在那時,我更大的感觸是感恩,謝謝命運對我的寬容,讓我過得平凡,但也擁有了平凡的幸福。

後來,無意間看到《活着》的外文版中譯序言,餘華在韓文與日本版序言裏,巧合地提到了兩個詞,命運和時間。在韓文版序言中,餘華說:“《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的友情,因爲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在日文版序言中,他又說:“誰創造了故事和神奇?我想應該是時間創造的。我相信是時間創造了誕生和死亡,創造了幸福和痛苦,創造了平靜和動盪,創造了記憶和感受,創造了理解和想象,最後創造了故事和神奇。我想《活着》是關於一個人一生的故事,因此它也表達了時間的漫長和時間的短暫,表達了時間的動盪和時間的寧靜。在文學的敘述裏,描述一生的方式是表達時間最爲直接的方式,我的意思是說時間的變化掌握了《活着》裏福貴命運的變化,或者說時間的方式就是福貴活着的方式。我知道是時間的神奇讓我完成了《活着》的敘述,可是我不知道《活着》的敘述是否又表達出了這樣的神奇?我知道福貴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寬若大地?”究竟是同行止的朋友,還是化腐朽爲神奇的催化劑?餘華自己也在思考。

我不知道,作爲當事人,福貴是如何看待命運與時間的。不過,我一直認爲,即便將命運視作了朋友,福貴也一直沒有停止戰勝這位朋友的努力;即便時間何等神奇,時間也並未沖淡福貴的傷痛。對一個人而言,在時間與命運的盡頭,還有一個朋友,名叫死亡。也許,要了解命運和時間,還應當瞭解死亡?生命的本質原本就是不斷改變、成長和衰退的過程,生命中來來往往的人,本只能陪彼此一程,或長或短。但無論長短,都只有用心陪伴方不枉同行一程。餘華說人當與命運成爲朋友,其實也許同樣可以將死亡當做“永遠的伴侶”或“最忠實的朋友”(如同《少有人走的路》?人生苦短,愛的時間有限,值得我們好好珍惜與把握,這或許是另一個可以讓我們更易與命運及時間相處的方式。

愛,且請深愛,只因,韶華不再。

活着讀後感七年級2

餘華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他寫的小說《在細雨中呼喊》、《活着》、《許三觀賣血記》、《兄弟》,每一部都讀過,那貼近生活真實的描述,以平實的民間姿態呈現一種淡泊而又堅毅的力量,讀後給人一種震撼和靈魂的觸動。其中《活着》是他的代表作。

小說《活着》用平靜而緩和的語氣敘述了主人公“福貴”悲劇色彩的一生。福貴,年輕時是一個地主少爺,經常在城裏吃喝玩樂——嫖妓、夜以繼日地豪賭並樂此不疲,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這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風光,然而好景不長,無所顧忌的胡鬧和爲所欲爲很快讓他付出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的代價——由於半年賒帳的積累,把祖輩留下的家產在一夜之間輸得精光,由遠近聞名的闊少爺變成了一文不名的窮光蛋。所有的風光都如海市蜃樓般轟然倒塌,蕩然無存。他也從此一蹶不振,日子越過越窮苦,厄運的陰影總是追隨着他的腳步。父親親手處理掉所有的田產之後,在從老宅遷到茅屋的當天死了。他爲病了的娘到城裏買藥時被抓壯丁,此後的日子飽嘗顛沛流離、飄無定所之苦。快兩年時,他終於死裏逃生,回到了家,得知母親已病故,女兒鳳霞因爲一次高燒,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原以爲一家人終於團聚可以過好日子了,誰料,苦難纔剛剛開始——唯一的兒子在一次意外的採血事故中被冷漠的醫生奪去了生命;女兒鳳霞終於長大成人還找到了一個疼愛自己的丈夫卻死於了生產;妻子家珍死於軟骨病,她一生忍受苦難,唯一的心願就是與福貴從今以後再不分開;女婿二喜死於工地的事故;死神連他年僅7歲的外孫苦根都不肯放過,居然因吃豆子而撐死了!身邊的親人一個一個相繼死去,他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四十年後,他仍然活着!並買了一頭老牛,取名“福貴”相依爲命。儘管最後只剩福貴他最後一人,但是他依舊堅強的活了下來,依舊樂觀,沒有怨天尤人,因爲他始終相信活着就有希望。

美國短篇小說作家艾米麗·卡特對該書的評價是:“如果現在要讀一些東西,顯然你應該讀一些永恆的東西。《活着》就是這樣一流的作品”。因爲它用最樸實無華、最平鋪直敘的語言向讀者揭示了生命的真諦!

《活着》這部作品,使我明白生活是平淡的,這種平淡不是說生活的無聊、無趣,而是指它不是異想天開的一步登天,這種平淡它需要我們懂得用一顆平常心去面對生活的一切成敗得失,懂得我們追求的理想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實現,懂得我們渴望的幸福和羨慕之種種其實就在身邊。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活着的力量;活着就是不屈,無論遇到什麼艱難困苦,只要心中信念的燈亮着,所有的絕境和困苦都算不了什麼。相信逆境和磨難不是憾事,相反,它是人生最寶貴的營養,因爲只有經歷磨難的洗禮,人才會成長,纔會懂得珍惜,去珍愛生命,去感受生活!

活着讀後感七年級3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個年輕生命難以駕馭的題目。同樣是一本薄薄的讓我只用了一個下午就讀完了的書。巧的是讀了幾頁便發覺心這本書爲背景的電視劇我竟看過,這讓我更真切地體會到了這書的含義。

《活着》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爲伴。儘管是這樣,他還是友好地面對世界,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變得那樣的平淡。也許當我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望以前的一切,纔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纔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所有的事。我想起陸幼青的死亡日記,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邊緣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對世人講述一切。

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後喬峯抱着她的屍體的痛器失聲,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後流下的懦弱眼淚,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絕,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擊,而多年之後,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了,那時的我們也許真的會選擇一種平靜,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滄桑的經歷,澆鑄而成的。數十年後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對着一塘殘荷將過去的傷痛記憶娓娓道來,我對自已的過去是否清楚地知道並且敢幹面對,我不敢說。

這個世界的確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有人卻要像富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着血汗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說不清到底該怎麼做,我面對的是無法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無奈和內心與現實的強烈,盾,在這樣一個狀態下,我一面應付着現實中的瑣碎,而在內心尋求思想上的解脫,但不管怎樣,我始終希望自已能對世界友好,儘管天性中的倔強與後天形成的反叛也許會導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不過是個過程罷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願選擇一個方式,真實清醒併發自內心的去實現它的價值,到了那一天,但願我能帶着平靜的微笑向世界道個別,也對身邊的人說聲再見。

活着讀後感七年級4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曾經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發生,最後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裏與老牛爲伴,寄託着自己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儘管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慶幸自己曾經有那麼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着,只要活着,只爲能夠活着。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我卻可以通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七年級5

早上泡在圖書館看完了餘華的《活着》。我不知道該怎樣去評價福貴這個人,說他不幸,他卻度過了最爲漫長而黑暗的一夜,樂觀而堅強地活着;說他幸運,他又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只剩一頭比他年紀還大的病牛陪伴着。其實,福貴的人生代表了那個時代大部分中國人的命途:從身爲地主的浮華到敗家後遭壓迫;從被國民黨逼迫去打仗到遇到解放軍回家團聚;經歷了人民公社化運動、大鍊鋼鐵……

書中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但現在一直盤旋在我腦海中的是福貴的兒子有慶給鎮長的女兒獻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場景。我彷彿看到有慶嘴脣發烏,臉色鐵青地呢喃着頭暈,我好像觸摸到他想要抽出那被醫生死死握住的全是骨頭的手。我似乎就在那樣一個場景中,想要上去幫一把有慶,卻被什麼阻擋着,只能眼睜睜看着,心發憷。其實有慶是不是代表着那個年代想要拯救中國的有志之士呢,他們一腔熱血被時代活活抽乾,成爲有權階級的美食。

畫面一轉,是老人福貴和他的老牛福貴。我看到兩個福貴一樣黝黑的脊背在餘暉中發光,聽到老人用渾濁的嗓音在空曠的田野間響起: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整本書以老人的敘述爲主,作者和我都是旁聽者,坐在下午的山頭上,聽老人默默細數。正如作者所說,很少有人能這麼詳細地講述自己的一生,我想這大概是因爲福貴這大半輩子都用在回憶過去了,一個人守着7個人的人生,不斷在腦海中放映,無論鉅細。就像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老人福貴“責罵”老牛福貴道:“今天有慶,家珍耕了2畝田,苦根還小,也耕了1畝田,你呢,我知道你年紀大了,也就不說出來羞你了。”我不解,明明這裏就只有一人一牛,哪兒來的那麼多名字?福貴得意地解釋說,:“如果它(牛)知道只有它在耕作,就會偷懶的。”呵,多麼有趣而憂傷的畫面,其實福貴和他的牛一樣,他們都假想着自己的親人還在,所以從來不曾忘記。

故事的最後,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我久久停留在故事中,眼前一會兒是少年時飛揚跋扈的少爺福貴,一會兒是得了軟骨症不能幹活而哭泣的家珍,一會兒又是餓的撐死的苦根。我彷彿是想要哭出來的,但卻又覺得連福貴自己都從未哭泣過,我又在這裏流着誰的眼淚呢?

原來,《活着》便是最好的幸運,亦是最大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