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悲慘世界》有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2.29W

讀《悲慘世界》有感精品多篇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一

在這裏要給大家介紹一本書,儘管我剛剛讀完它,但故事裏主人公的遭遇深深吸引着我,迫不及待想要分享給大家,這本書就是法國大作家雨果的鉅作《悲慘世界》。

冉阿讓,一個從小無父無母的窮苦人,被姐姐收留撫養長大。長大後,爲報姐姐養育之恩,而姐夫又因意外不幸去世,二十出頭的他代行父職協助支撐起整個家庭。

有一年冬季,原本困苦的冉阿讓失業了,無奈之下只得去偷麪包。他被抓起來,一次又一次的試圖越獄使得刑期增至十九年。十九年後,他被釋放,沒人肯收留他,最終他敲開了教堂的門,主教收留了他,爲他準備了美味可口的晚餐,還讓他同自己一起生活,對待他這樣有前科的人如同對待尊敬的賓客,冉阿讓自己感到十分驚訝,我也是疑惑不解。

更讓我想不到的是迷茫中的他,竟趁着夜深人靜偷走了盛飯菜的銀製碗筷,逃走了。偷東西終究不是好事,沒跑多遠,冉阿讓就被抓了起來。警察把他帶到主教那兒,想問明情況。這時,主教進到裏屋,沒過一會兒,他拿着兩隻燭臺出現在門口,說:“他走得太匆忙,忘記帶走它們了,這是我送給他的。”冉阿讓一怔,感到極大的震驚。就這樣,一個靈魂被救贖了。冉阿讓從此洗心革面,改名換姓重新做人,還救了芳汀的女兒珂賽特。.。.。

這本書裏所寫的故事跟以前那些我最愛看的童話一點也不一樣,它沒有了童話世界裏的浪漫,展現出了一個真實的悲慘世界。但是,在那個殘酷悲慘的世界中,仍然有一束光照亮人們的向善之路。它讓我明白人的善惡不是天生註定的,惡可以通過幫助和引導變成善,冉阿讓就是最好的證明。

雨果在書中說道:“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製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人心裏有惡魔的影子,也有天使的種子。在我看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由惡轉善最重要的一點,要不是主教對冉阿讓的信任,不畏懼他由於牢獄生活而變得可怖的名聲,就不會有冉阿讓的新生。

莎士比亞說過:“善良的心地,就是黃金”。善良不僅能感化他人,還能使自己不被惡所染污。冉阿讓就是被主教的善良而感動,也是因爲自己的善,就算又被打入黑暗,也沒有再次墮落。

所以,人要穿上幫助、信任和善良的鎧甲,纔不會變的邪惡,還能讓身邊的人變得純潔、善良。

《悲慘世界》讀後感 篇二

讀完《悲慘世界》,我在思考――“書中真是一個只有悲慘的世界嗎?”

當冉阿讓走出圍困他十九年那黑暗的監獄後,他過得並不快樂,悲慘世界讀後感。大家懷疑他,厭惡他,酒館不讓進,旅店老闆亦趕他出來。長途跋涉的他,腹空乏力,卻無處可去,幸好遇見慈祥的米里艾主教。善良的主教不僅給予他食物,還給他提供了舒適的客房,甚至在其偷了銀碟子準備逃跑時原諒他,並贈與一對貴重的銀燭臺――“你再也不是壞人了,請用這些銀碟子做個正正經經的人。”我終於相信,人是可以改變人的,正如主教以寬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樂於助人,見義勇爲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

還有可憐的女工――芳汀,爲了自謀生活,將自己的女兒寄養在了惡棍德拿第家中。德納第夫婦以各種理由向她索要着女兒生活必須的“費用”。這個在苦難中打滾的母親啊,善良而單純,爲了自己的女兒,不惜賣掉最寶貴的頭髮和牙齒,最後連生命也獻給了她。

說到善惡,主教、芳汀以及後來的冉阿讓,他們都是善良的人。縱然這個世界存在各種各樣的悲慘,可他們卻依然爲這個世界點綴了一份溫暖!

《悲慘世界》不僅以細膩的文筆鋪敘了在資本主義社會最低階層的人們的生活寫照,也對愛、善與惡進行了描繪。我不禁感慨故事的結尾——

“冉阿讓真的死了嗎?”

“不,他已經用生命豎立起了人們心中屬於善良的豐碑”。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三

雨果是浪漫主義作家,他寫了《巴黎聖母院》《九三年》《悲慘世界》,但是他的筆下一點都沒有體現出來我們所謂的浪漫,都是戰爭,苦難,心酸,正因爲這麼一個社會環境喚醒的可能是心底裏的浪漫吧。

人生絕大多數苦難都是因爲沒有錢,十七歲的冉阿讓,爲了姐姐活命,於是偷了一塊麪包,被判了五年有期徒刑。在監獄裏他擔心姐姐和孩子,於是他三番幾次的試圖越獄逃跑,結果都沒有成功,有幾個可以像肖申克的救贖一樣呢?於是他的刑期被增加到十九年。十九年,少年變中年。暗無天日的苦役生活,讓他受盡苦難。出獄之後受到世人排擠歧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住的地方,外面的人不接納他。

冉阿讓受到世人對他的殘忍,他也開始破罐子破摔,但是有一個人改變了他,一個老太太看到他在印刷廠門口睡覺,於是問他在幹什麼,他沒好氣的說老太婆我在睡覺。老太太給他出主意讓他試試去敲神父的門。莫里哀主教開了門,他沒有嫌棄他苦役犯的身份,和他親切交談,對他表示同情和關愛,給他端上一碗熱乎乎的飯菜,給他安排了牀鋪睡覺。

可是當他看到席上閃閃發光的銀器,這個窮困潦倒的苦刑犯忍不住把他放入了自己的口袋逃之夭夭。他曾經因爲一塊麪包背上牢獄之災,現在看到救命稻草沒有把持住自己,可是他很快就被警察抓住了。冉阿讓以爲,主教一定會把他送進大牢。

然而,慈祥的莫里哀卻矢口否認,提醒冉阿讓:“您爲什麼不說,這是我送給您的呢?”還把一對銀燭臺也加以贈送。主教再一次拯救了他,這一次拯救的不止是他的身體,還有他的靈魂。冉阿讓得救了,連他的靈魂一起得救。

被愛拯救的冉阿讓,開始愛別人。

他改名換姓,洗心革面,勤勤懇懇工作,成就了一番事業。獲得大量財富以後,他不遺餘力地救濟孤寡、造福社會。他的善行幫助了很多人,因爲深受當地人愛戴,被推舉爲市長。他關心市民疾苦,牽掛底層民衆,就像一道光,溫暖地照進貧苦人的生活。他開辦的工廠裏有一個女工叫芳汀,芳汀有一個私生女,爲了照顧私生女,芳汀使出渾身解數賺錢,但是最終死去,她拜託冉阿讓照顧她的私生女。

冉阿讓在一次救人的行動中,冉阿讓暴露了他力大無比的事實,而這樣的力量,只有曾經那個苦役犯有過。

人們再一次把他和苦役犯聯繫在一起。最終,他暴露了,只能逃跑。冉阿讓帶着女兒柯塞特東躲西藏,並不是因爲他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爲生活從來就不講究公平,所謂公平,只有自己內心才能稱出來。最後,那個最積極逮捕他的刑警要被槍殺,冉阿讓拋棄不顧生命危險救了他。雨果的浪漫是讓讀者深陷故事其中,沉浸進去,然後自己幻想一種浪漫出來。因爲現實太痛苦了,只有一絲絲浪漫纔可以緩解這種痛。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四

夜,沒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這寧靜的黑暗裏,冉阿讓結束了一生的痛苦與磨難,滿載欣慰與幸福,走向未知世界的光明。

緩緩合上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我的心似乎有一種無法抑制的悲痛在流淌,冉阿讓永遠的走了,卻留下了他光輝聖潔的靈魂,回想他一生走過的坎坷艱苦,不得不讚嘆那是一部傳奇——爲偷一塊麪包,他服役9年,當他終於獲得了自由,卻不能被這個社會所接受,走投無路的他,遇上好心的教主,冉阿讓的一生由此而改變。幾年後的冉阿讓發展成了受人尊重的馬德蘭市長,他不忘教主的仁慈與善良,常常對窮苦的人施以援手,沒有人知道他的身份,然而命運卻讓他遇上了警探沙威、他再一次被捕,被戴上了終身監禁的帽子,但是命運嘲弄了他,他不顧再次戴上越獄的罪名,逃了出來,爲的就是完成芳汀的遺願,從德納第手中救出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小珂賽特、在法國革命的戰場上,在槍林彈雨中救了珂賽特的情人馬呂斯,在女兒有了歸宿後,帶着贖罪的愛與欣慰長眠。

冉阿讓的遭遇,不正是當時社會狀況的體現嗎?不正好揭露了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嗎?當今的世界,當下的中國,又將如何應對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呢?我不經發出這樣的疑問。縱談社會,我的腦海裏不經浮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不正是這其中的最好答覆嗎?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正是冉阿讓所追求的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不正是做人的基本嗎?

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共同的文化觀念和價值取向,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繁榮發展的精神源泉。面對多元化的現實生活,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思潮,我們只有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更好的形成團結和睦、萬衆一心的生動局面,共同推進我們祖國前進的風帆。毛主席曾說過:“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到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是興旺時期,好像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青年人是國家希望之所在,責任之所在。青年人的價值觀就是未來國家的價值觀。而當代青年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層次分明、各有側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聯繫、相互貫通的有機整體。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爲“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只有把個人追求與價值觀融入黨領導的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去,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擁有發展進步的廣闊空間,才能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做到真正立足於社會實踐,從我做起,從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積極倡導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與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完美的展現出來。

雖然《悲慘世界》已成爲那個時代的標誌,但它並未被這個時代所遺棄,它永遠散發着人道主義的光芒。我們這個世界,何嘗沒有像芳汀一樣的窮苦人民?何嘗沒有像德納第一樣唯利是圖的小人?何嘗沒有像教主一樣博愛的人?也何嘗沒有像冉阿讓一樣改過從善的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每個時代的追求與信仰。

雨果走了,卻給世界留下了光明與自由,仁愛與善良,他的思想將成爲一代又一代的理想與追求,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做出了一份貢獻。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五

我忍不住心中的愉悅,推開窗子一看:“呵,好大的雪啊!這時天已經快亮了,我們以閃電般的速度,衝向了山頂。按時間長短來說我都適應了。今後,我要繼續發揚小草精神,不怕困難,不怕挫折,永遠努力向上!”

主人公冉阿讓本是一個本性善良的勞動者,但社會的殘害、法律的懲罰、現實的冷酷使他決心向這個社會報復。可是莫里哀主教對他無私的包容、信任和幫助讓他在小瑞爾威事件後由悔恨轉爲一種更深刻的覺悟,這成爲了他精神發展的起點。他從此開始感恩,開始盡其所能幫助他人,開始回報社會,成爲了一個善良正直的人。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對“感恩”這個詞語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常懷感恩之心,就會使人性熠熠生輝。

感恩父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因此我們得以感受這個大千世界;父母哺育了我們,因此我們得以健康成長;父母給了我們精神上的關愛,因此我們生活得幸福快樂。“鴉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父母爲我們付出了這麼多,作爲兒女,在學習上自主自覺,是一種感恩,這讓我們學會自律;多幫父母分擔一些家務,是一種感恩,這讓我們理解父母的辛苦,感受勞動的艱辛;在父母結束一天的辛苦工作後,爲他們送上一杯茶,幫他們捶捶背,揉揉肩,也是一種感恩,這讓我們知道如何盡心盡力地孝順父母。

感恩老師。老師教會我們知識,更教會我們做人。老師是我們成長路上的指明燈,指引我們前進,所以即使身處黑暗之中,即使前方有障礙重重,我們也不會迷失方向。“一日爲師,終生爲父。”老師爲我們傾注了這麼多心血,作爲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課後認真完成作業,是一種感恩,這讓我們懂得堅持真理,用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學術問題;遵守校紀校規,是一種感恩,這讓我們學會約束自己;在教師節的時候向老師送上一朵花、一張賀卡、一聲祝福,也是一種感恩,這讓我們學會尊重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感恩朋友。在我們心情沮喪的時候,是朋友的安慰使我們樂觀面對生活;在我們遇到挑戰的時候,是朋友的鼓勵使我們信心十足;在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是朋友的幫助使我們渡過難關。“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朋友給了我們這麼多的關心,使我們不再孤單寂寞,所以,像朋友對待自己那樣真誠地對待朋友,便是一種感恩,這讓我們瞭解尊重、理解和關愛都是相互的,自己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自己。

感恩社會。我們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着他人的奉獻和幫助。是農民的辛勤勞作使我們有食物吃,是工人的辛苦工作使我們有各種生活用品,是建築工的汗水換來了我們居住的樓房……如果沒有社會上其他人的付出,我們也就不能過上正常的生活。“個人離不開社會,社會也離不開個人。”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種感恩,這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幫助他人後的快樂和滿足感;利用暑假時間做一名志願者,到社區或公園裏打掃衛生、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等,也是一種感恩,這讓我們體會到了我們作爲一個人的價值。

我們在感恩中懂得道理,在感恩中學會付出,在感恩中感受快樂,在感恩中得到鍛鍊,更在感恩中,成長。

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六

當我開始看《悲慘世界》的時候,第一卷就是講的米里埃先生。對於這樣一位迪涅的主教,我感到深深的好奇,對於這樣的一位善人,我感慨他的偉大之外,又對於一個問題深深的好奇——這樣的人是否真實存在呢?

前一段時間看到類似檔案這樣的節目,關於介紹雷鋒,裏面提出疑問:爲什麼每次雷鋒做好事,都有記者在呢?難道是刻意的安排?

我就在想,小時候最崇拜的英雄,怎麼長大了就產生懷疑了。就像小時候無條件相信別人說的話一樣。我想可能是我們看到了一些,不符合我們從小認爲的常理,所以,纔會產生懷疑。

就像米里埃先生一樣,第一次讀到的時候,好像懷疑比敬佩還要更快的出現在我的腦海。其實,我小時候是非常敬佩這樣偉大的人的,也希望自己是這樣的人,生活各處都充滿愛意。但是,後來發現可控的只有自己,別人有自由選擇的意願。

開始的時候有些想不通,但是,現在覺得有些積極的事情就不糾結某些細微的對錯,畢竟他的積極影響很重要。有時候,我們不必要總是看到不好的地方就以偏概全,要更加全面的認識一個問題,應該堅持和保留的東西,就不要輕易弄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