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2017誦讀經典感悟成長征文

讀後感1.64W

2017誦讀經典感悟成長征文

【2017誦讀經典感悟成長征文1】

朱熹在《觀書有感》中寫道:“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意思是: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被打開,清澈明淨,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閃耀晃動。要問爲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爲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爲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這首詩的寓意是:要想思想清明澄澈,就要不斷讀書,充實自己。

歷史像一條流淌不息的河流,請大家跟隨我沿着歷史文化的長河,作一次美的巡禮。

先秦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詩經》是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惜別之情,溢於言表,悲傷之意,融於景中。“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思念之意,深邃悠遠。“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禮尚往來,溫文爾雅。《楚辭》是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掩面痛哭,爲國爲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路雖漫長,執着追求;“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歷經挫折,永不後悔。

春秋戰國,狼煙四起,一些有志之士爲了國家的安定,爲了百姓的幸福,紛紛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形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道家主張無爲而治,儒家主張仁者愛人,墨家主張兼愛非攻,法家主張法治。這些思想猶如一粒粒的明珠,至今依然閃爍着動人的光芒。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魏晉名士,浩如繁星。曹操高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告訴我們,只要想努力,什麼時候都不算遲。曹植才高八斗,七步成詩,呼喚手足深情的迴歸。嵇康玉樹臨風,性情率真,爲了反對司馬氏專權,他洋洋灑灑地寫下了《與山巨源絕交書》,但在臨刑前,卻將兒子託付給山濤,從容微笑,彈奏一曲《廣陵散》含笑九泉。山濤將嵇康的兒子視如己出。陶淵明不願爲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於是辭官歸隱,體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躬耕生活,享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得。

時光流轉到唐代,王楊盧駱一改六朝奢靡的文風,以我手寫我心,爲詩歌的繁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王維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可謂詩中有畫,孟浩然的“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顯得親切溫和。岑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道出邊塞奇特景緻,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寫出了對董庭蘭的寬慰與勸勉,王昌齡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寫出了將士保家衛國的決心。

《春江花月夜》被聞一多譽爲“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水天一色,潔淨唯美。“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永恆,自然亦永恆,將哲理不留痕跡地融入美景之中,怎不令人拍案叫絕!

李白杜甫是盛唐最璀璨的兩顆明星,余光中在《尋李白》中寫道:“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讀李白詩,可以讀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飄逸,可以讀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自我與率真。讀杜甫詩,可以讀出“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偉大理想,也能讀出“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的幽愁憂思。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以傲然的姿態永遠站立,他歷經磨難,卻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辛棄疾矢志報國,“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但“可憐白髮生!”陸游是他的知己,“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蘇軾辛棄疾豪放,柳永卻決心將婉約進行到底,“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意境悽美;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連用十四疊詞,古今第一。

明清時期,小說崛起。《三國演義》,演三國羣雄,逐鹿中原,各爲其主。《西遊記》,記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修得正果。《水滸傳》,傳梁山好漢,殺富濟貧,梁山聚義。《紅樓夢》,夢木石前緣,荒唐辛酸,金陵魂散。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同學們,我們只有不斷讀書,才能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人生境界。我們的祖先早已把我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希望你我他驕傲地帶上這個印記,欣然前行。

【2017誦讀經典感悟成長征文2】

就在小時牙牙學語中,不經意學會了幾句蹩腳的詩詞。也許就在這不經意間,我卻邁着蹣跚小步,叩響了經典的大門。

於其在母親懷裏“咿咿呀呀”學幾句,不妨試着掙脫,來到遙遠的古時,尋覓傳唱千年的聲音。隨年逐長,或許知道“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什麼“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想聽聽村間老百姓對貪官的鬥爭,由誰來戲,由誰來唱。

正當,走着走着,驚醒了這位沉睡在我心中千年的偉大詩人——屈原。我試着逃脫,可是他拉住了我,立刻吟誦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聽得入迷了,是啊,人生上下,路也漫長,何不嘗試求索來回,尋覓真理呢?於是,他便告訴我“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說罷,他又睡了下去,但卻永永遠遠得醒在我的心中。我知道,這是悲鬱的心蘇如死灰一般渴望再次點然,他綿長的詩句如長江一樣奔流不息。

不知哪兒響起了鑼聲,那是誰?他視旁人爲無物,興奮地喊道:“大風起息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那種氣概,液化氣感到了一種獨特的窒息,即使在蒼蒼青翠的叢林之中,也無這麼一番氣勢,我卻找到了另一種美麗的表達方式。

我到了蒼海懸崖之上,卻聽到了蒼勁有力的聲音:“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也沒想到後面響起了一陣爽郎的笑聲,正是曹植。他將一杯酒舉起,吟道:“歡者鹹稱善,衆工歸我妍。歸來安平樂,美灑鬥十千!”這曹操,這曹植,給我帶來了無限的遐思。

他們引我來樹林作客,卻遂迷,不復得路,輕悠悠識過這五棵柳樹,眼前站着的人衣破爛,坐於宅前。不是五柳先生?於是,他的嘆息傳入了我的耳中,不絕如縷:“歸去來兮,田園將蕪,故不歸!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居然慢慢學懂,什麼是田園的呼喚,什麼是歸去的理想。

當然了,我逆轉在詩歌與經典的時空之時,不予回頭。想想唐朝大詩人李白的那幾聲思鄉,那幾語懷念,那幾次告別,都在我的幼小又不懂事的心中烙下一個深深的印痕。

似水流年間,那烙印還在——不僅是李白給我的,還有之前的之前,很久的很久。火熱的心,就與經典交遊,與其共同走過人生。

【2017誦讀經典感悟成長征文3】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幼小時,每晚在入睡前,在暗淡的燈光下,我都會用那稚嫩嗓音吟誦着一首首優美的小詩。雖然我並不懂得詩中真正的含義,但它規整的韻律卻能讓我銘記在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上了幼兒園,我接觸經典的機會更廣了。每天早晨老師都會教大家一些《千字文》或《三字經》中的片段,我們搖頭晃腦地跟着老師的節拍吟誦着……

上了國小,我又接觸了更多的中外經典名著,如:《論語》《離騷》《西遊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愛》《海底兩萬裏》等。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會我要爲自己的理想奮鬥不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會了我們怎樣學習;《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教育我怎樣才能做一個堅強的人;《海底兩萬裏》中的尼摩艦長讓我懂得只有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才能做世界的主人……

我從一個不諳世事的頑童,逐漸成長成一個知書達理的少先隊員,從一個一無所知的小孩成長爲學習優異的小學生。經典故事豐富了我的知識,武裝了我的頭腦,增添了我的智慧,提高了我的修養,陶冶了我的情操。

我愛經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