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家》讀後感800字高中(精品多篇)

讀後感2.55W

《家》讀後感800字高中(精品多篇)

巴金《家》讀後感 篇一

讀完巴金的《家》,一種壓抑的心情、憤懣的情緒着我的神經。

這是一個封建制度腐蝕下的大家庭。上演着一幕幕的悲歡離合。有着不可避免的家庭紛爭、勾心鬥角、與不公。然而,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抉擇鑄就了不同的命運。

可以說,故事中的覺新始終是個讓人同情又恨得咬牙的角。父親去世後,他早早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努力撐起這個家,於是,他的青春被剝奪,他必須要面對大家族裏的爾虞我詐。“許多有形和無形的箭便開始向他來。”,開始的他並沒有選擇沉默,“他憤怒,他奮鬥,然而奮鬥的結果只給他招來了更多的煩惱和更多的敵人。”,他的鬥爭毫無結果,反而把他拖得更加疲憊。終於,他選擇了逃避、忍耐、順從,只是爲了過幾天安靜的生活,把曾經的夢想拋棄,苟且度日。他曾感嘆:“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只有犧牲的資格。”,他毫無原則的退讓令人憤恨,以至想一巴掌打醒他。要知道,犧牲的哪裏只是他自己,更有別人的幸福甚至生命。

有人說“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悲劇”,是這樣嗎?

命運也許是悲哀的',但我們卻可以選擇“爭鬥”的姿態去面對它。

小說中的弟弟覺慧便是對我上面這句話的詮釋。覺慧同處在這樣一個黑暗的深宅大院裏,但他堅持主宰自己的命運。他反對大哥覺新的“作揖”哲學,不受制於封建家族統治,追求自由平等,同情下層。他的言行撼動了這個腐朽沒落家族的統治秩序,始終不屈於命運的他,敢於反抗,並最終掙脫了家族的束縛,走出更廣闊的天地,走向新的生活。

無論是覺慧的心靈蛻變,還是在大家族影下那些有着令人惋惜結局的人物對命運無聲的抗爭,透過巴金爺爺的筆,我看到了反抗。命運沒有永久的黑暗,只要擷取一縷新鮮純潔的陽光,抓牢靈魂根處,即使陷入骯髒的泥沼,也依舊掙扎而不甘於沉淪,那麼青春的烈火必將徹底地燃燒。

我們正年輕,且不知道生活要把我們載到什麼地方去,但起碼,我們可以選擇人生的方向和生命的姿態。

《家》讀後感800字高中 篇二

“風颳得很緊,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樣在空中飛舞……”文章的開頭就以環境描寫開篇,“他的眼前是連接不斷的綠水……”有深意的結尾。讀完《家》,我的內心十分沉重又複雜。

封建社會的種種惡意悲慘殘酷與知識分子的無知、迷茫表現在種種方面。

對於大哥覺新的婚姻大事,父親竟用草率簡單的抓鬮決定,從骨子裏透露出冷漠、無情、毫無人性的感情色彩,如此愚昧、無知。我也“親眼目睹”了一個有理想、有文化的知識青年被封建社會的紐帶束縛,一步步被拉向深淵,沒有半點掙扎,我的內心很壓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想抓住他的衣領問他爲何不反抗。在描寫方面,作者也“動了手腳”,只用第三人稱淡漠的形式“他想,他……”給環境籠上一層悲涼的社會面紗,與本文開頭大不相同,開頭以兩兄弟互相對話而呈現,給開頭充滿活力,有積極向上的情感。現在看來,或許作者只是想欲揚先抑、以樂襯哀罷了。

在“梅表姐”一節時,“一切都是無可挽回的了。不管時代如何改變,我的境遇是不會改變的。”也充分體現了當時的知識分子的無知思想。時代、環境的影響雖大,但它們都是人造的,人可以通過鬥爭來改變環境,但也需要時間,我悲哀他們生活在這個戰火硝煙瀰漫、水生火熱、黑暗封建的社會裏,若到如今,知書達理、文化淵博的人(不分男女)總有讓自己展示的舞臺,而不是從前的“女子無才便是德”,但也憤怒他們的無用哀悼,妥協,退讓,我的情感十分複雜,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最最讓我欣慰的就是三少爺覺慧,透過紙書,我彷彿看到一個勇敢,敢於反抗的年輕知識分子,他比大少爺、二少爺更來得果斷,比如最後的離家出走,對“捉鬼”的反抗,但,他也有朦朧迷茫的地方。或許懷着少女對愛情的嚮往,我很期待鳴鳳與覺慧在一起,而不料鳴鳳抗馮爺婚不成投湖自盡,在我眼裏的鳴鳳,是一個對愛情忠貞不渝、聰慧的女子,在死前她還心心念念想着覺慧,而覺慧——在這個時段卻不斷地放下、重拾、放下、重拾愛情,不夠成熟,表現彷徨、糾結。最後他們沒有走在一起,吞噬他們愛情的不是湖,而是黑暗封建的社會深淵。

《家》讀後感800字高中 篇三

封建,迷信,毒害,反抗,逃避,黑暗,這幾個詞在《家》的字裏行間不斷地穿梭着,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糜爛。四世,少年們的愛愛情悲劇,家族之間的紛爭與利益,一個封建家庭的興衰,讓我不禁想起了《紅樓夢》種種的歷史悲劇,彷彿清末的腐朽在《家》中重現。

高覺新與梅,高覺民與琴,高覺慧與鳴鳳的悲慘經歷我認爲是這個故事的三條線索。

從“高”《家》中,我讀出了封建的束縛。新其實是個積極上進的人,也想跟民與慧一起接受新思想,但高老太爺卻剝奪了他學業與愛情,他奉父親之命娶了瑞珏,包括鳴鳳最後沒能與慧成親,被高老太爺要她做馮老頭子的姨太太等。封建束縛彷彿是一把牢牢地枷鎖在當時小孩一生下來就被戴上了鏈銬,不但束縛了他們的行動也束縛了他們的成長。

從“高”《家》中,我讀出了封建的迷信。在高老太爺辦梅死後的喪事時,陳姨太以避血光之災爲由把即將臨盆的瑞珏趕到郊外生產導致瑞珏難產而死。說着是封建迷信不如說這是封建中輩分象徵着權力,陳姨太就爲了一時不滿而要毒害人命,我在管中窺見了封建時期的人性泯滅。

從“高”《家》中,我讀出了封建毒害。梅和新相愛,後被迫嫁姓趙的人家,可惜一年後守寡,她回到城中和覺新之間的感情卻始終不能泯滅。最後含冤死去。封建的漩渦中沒有自由,命運總是被長輩控制,到長輩死後,自己也淪落爲封建頑固的代表,這也讓這個黑暗的制度沒有光明。

從“高”《家》中,我讀出了反抗。民與琴的愛情和爺爺堅決鬥爭,離家逃婚,做了高家從來沒有人敢做的事,可惜最終失敗;琴看倩如把長辮剪了,她也想這麼做,但遭到母親的反對;琴想上男女同校;覺民弟兄的幾個同學創刊了《黎明週報》批評和攻擊不合理的舊制度和舊思想等都說明了青年學生是時代的領袖。

從“高”《家》中,我讀出了逃避。最典型的代表是慧,因爲他的自私,他沒有把他心愛的人留住。他這時才發現自己也是一個膽小,懦弱的人,他對生活已厭倦了,他有了遠離這個家庭的想法。並在哥哥的幫助下逃脫。

封建的黑暗自然不用多說,無論是從巴金還是魯迅的文章中都有,想想自己因爲青春期一點點矛盾而與父母意見不合,再想想與封建家庭中那種看不見的壁壘相比,我們是萬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