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阿Q正傳》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2.74W

《阿Q正傳》讀後感(精彩多篇)

《阿Q正傳》讀後感 篇一

其實阿q沒有死,不用等十八年後一條好漢,隔天就冒出一個來。天下的好漢多得是,是死不完的。

其實阿q很久以前就有了,只是人們知其不道,而偏讓魯迅一不小心就道了出來。人們才頓悟,哦,原來我們中間有一羣這麼弱智的人啊?咦?我怎麼沒有發現呢。

其實阿q就是我們自己,當局者迷,騎牛找牛。

你敢說你沒有跟鄰居邋遢的同伴撒尿斗遠?你敢說你沒有掀了女同學的裙還跟同伴吹噓幾天?你敢說你沒有遇見仇家大胖子的時候乖乖地由他魚肉?總之,你也是很阿q的,當局者迷,騎牛找牛,罷了。

很多人看了《阿》之後都無動於衷,還偷偷的笑隔壁的弱智,咦,真像他。

我告訴你,其實隔壁的弱智同樣在笑你弱智。

其實這也是魯迅的陰謀,你看文章的同時你也正扮演着男主角一號。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哦!原來我們都是阿q!都是一羣盲目自大,奴性十足,爭強好勝,忍辱屈從的阿q。而且看完了《阿》之後與自己對比完之後還大安旨意,說,哈哈!好彩!不是我。

我們擁有中華傳統美德,謙讓,誠信,勤勞,淳樸,互助,友愛,團結,我們不是阿q。

哈哈!

其實這是錯的,這些恰恰都是我們民族最應該追求的品性。

我們應該挺起來,挺起來吧,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我們已經軟了很久了,那些追求離我們已經越來越遠了。就好像足球,只有追到球你才能射出去,像我們這麼軟是追不到球的,更不能射出去!

《阿Q正傳》讀後感 篇二

“精神勝利法”至使他苟且地活了一生,專門受人欺壓,而自我卻不會反抗,也沒有本事反抗。他是一個社會底層的人物,是專門給別人調侃的一個卑微的小人物。他根本翻不了身,因爲他是不會懂得一種外在與內在都勝利的感覺,他只明白自我在精神上的勝利。

阿Q的心中是期盼革命的,因爲僅有革命才能使他有新生活的可能。所以他和一路“革命人民”一齊鬧“革命”,可是他在土穀祠的“革命”就等同於土匪強搶他人財物,這也正因爲他獨特的一套心理醫療法所致的思想:極端地認爲真正的革命就是這樣的。其實不然,正和他想象的相違背,在他的一生中,缺乏的不僅僅只是錢,還有感情方面!

《阿q正傳》讀後感 篇三

在我的心目中,《簡“愛》是一部完美而偉大的著作,因爲它使我懂得了什麼是善惡美醜,學會了怎樣做人。

簡”愛的一生悲歡離合。她遭遇了許多挫折和坎坷,可以說是不幸的,但是她卻從不向命運低頭,任何困難在她面前都會感到恐懼。

簡“愛從小被她的舅媽收養,受盡了她的虐待。而且她舅舅的兒子約翰裏德還是蠻橫無理、豬狗不如的禽獸。他經常無緣無故地打罵簡”愛,但她的舅媽不但不去制止,反而支持她野蠻的兒子。然而,簡“愛是一個頑強的、決不向惡勢力低頭的人。她再也忍受不了了,她對約翰的恨壓倒了對他的畏懼,不顧一切地跟他對打起來。她的這次舉動足以令約翰膽顫心驚。

簡”愛說過這樣的一段話,給我的印象很深,也很能體現她的性格。她說:“如果大家老是對殘酷,不公道的人百依百順,那麼那些壞傢伙就更要任性胡來了,他們會什麼也不懼怕,這樣也就永遠也不會改好,反而越來越壞,當我們無緣無故捱了打,我們一定要狠狠地回擊。”我很贊成簡的這種說法,因爲自尊、自重是做人的最起碼的要求。

海倫的寬容、忍讓以及她那博大的胸懷,是令人欽佩的。至少我們應從中悟出些什麼。我很喜歡海倫的一句話:“我覺得生命太短促了,不值得把它花費在懷恨和記仇上。”只要我們每人都能記住它,多多去理解別人,體諒別人,關心別人,多看到一些美好的事物,樂觀地對待生活,我們的生活中一定會充滿陽光。我認爲羅切斯特先生,正是她生活中的陽光。他們兩人的交往是愉快的;他們兩人的對話又是耐人尋味的。因爲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都在那簡短的對話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羅切斯特先生是一個正直、善惡分明而又帶有幽默感的人。他們兩人真心相愛了。然而在他們的婚禮上,梅森先生揭露了羅切斯特先生是個有妻之夫的祕密後,簡徹底失望了,她懷着萬分悲痛的心情離開了他。然而他們最終又走到了一起。時間會消除報復的渴望,平息憤恨和憎惡的衝動。

簡“愛曾經是帶着滿腔怨恨離開她舅媽的,但當她聽說裏德太太生命垂危,又很想見她一面的時候,簡忘卻了她的一切不好,毫不猶豫地回到了她曾經厭惡的地方。當她見到裏德太太時,簡所剩的都是對她的憐憫之情。但是裏德太太告訴了她一件很重要的事:在三年前,簡的叔叔給她寫了一封信,想讓她繼承他的遺產,因爲他無兒無女,所以想收簡爲養女,但是因爲裏德太太當時對她厭惡至極,也不想讓她走遠,過上富日子。所以她給簡的叔叔回了一封信,說簡在洛伍德生傷寒病死了。就這樣,簡”愛失去了一個轉變自己命運的好機會。裏德太太的這種行爲是很令人氣憤的,然而簡卻沒有計較這件事,還不住地安慰裏德太太,讓她把這些事都統統忘掉,而且簡很希望能與她和解。

《阿Q正傳》讀後感 篇四

《阿Q正傳》魯迅先生的代表作,是魯迅通過描寫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阿Q這樣的人物,來批判腐朽封建的舊社會時期人民的病態狀態,這篇文章是舊社會時期勞動人民被壓迫的一個縮影,阿Q的精神戰勝貫穿了全文。

阿Q是當時舊社會被壓迫的落後農民的一個真實寫照,概括了當時落後農民的種種弱點,也揭示了國民的劣根性。被人打時,他說是兒子打老子;在趙太爺面前軟弱無能;打架時,他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在畫押時,還在想畫的這個圓圈圓不圓。他是一個可悲,可憐又可恨的小人物。他的精神戰勝法實際上是比喻的統治者給勞動人民製造的一種麻醉劑,而且是永遠醒不過來,永遠被剝削,壓迫和折磨。魯迅聲嘶力竭的怒吼,想喊醒這些被麻醉的勞苦大衆,他是人壇鬥士,如果沒有外國人在殺中國人時國人沒有麻木,我相信,魯迅先生已經是一位了不起的醫生了。他在用犀利的筆鋒,企圖喚醒大衆,他是最關心勞苦大衆的人。

魯迅先生的文章永遠不會過時,新時代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很有必要讀魯迅的文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爲鏡,可以知得失。那段歷史也永遠被會被人們記着,時刻警醒着世人,歷史絕不要重演,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阿Q正傳》讀後感 篇五

閱讀了魯迅先生的小說《阿Q正傳》,我感覺到阿Q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可以說是卑微到塵埃裏去的小人物,但造成阿Q這個小人物悲慘命運的就是那個麻木不仁的時代。

阿Q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遺忘和拋棄的人,他表面的高傲卻更禿顯出自己內心的卑賤。

被別人打時,他卻因膽小怕事和無還手之力而只有自我安慰:“是兒子打老子。” 可見阿Q的精神勝利法讓人感覺是那麼的可悲,但更可悲的是他卻又總要去欺負自認爲比自己還低賤的人如王胡、小D等。

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女人,有一個家,他不想“斷子絕孫”。他和常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他覺得他“喜歡”吳媽,而又虔誠的跪下向吳媽告白。只是那句“我和你睏覺,我和你睏覺。”讓人覺得似乎只有調戲和耍流氓的成分,而導致這場“戀愛的悲劇”完完全全剝奪了阿Q“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養活自己”的所有權利,同時也剝奪了“人性”而終於把阿Q逼迫到了偷竊的道路上去……

從吳媽和阿Q談閒天:“太太兩天沒有吃飯哩,因爲老爺要買一個小的……”這些話語中可以看出當時婦女的地位是多麼低下和不受重視而婦女們卻渾然不知。

從“女子無才便是德”到用又長又臭的裹腳布把腳裏三層、外三層地裹住,還美其名曰“三寸金蓮”的過程中,婦女的腳骨折斷,疼痛難忍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女人做人的天性和自由完完全全的剝奪了……。

悲劇人物吳媽真的一點也不喜歡阿Q嗎?從她偷偷趕到城裏在人羣中看阿Q被拉着遊大街的一些複雜表情中也許可以看到一些內疚吧。但阿Q實在是一個卑微得很的人,在封建的禮教影響下的吳媽爲了保住自己比生命還重要的所謂的名節,從而無意中成爲了“將阿Q送上絕路”的幫兇。

阿Q想覺醒卻不知道什麼是覺醒,想要革命也不知道什麼是革命。阿Q的死是令人覺得可悲而扼腕痛心的,更可悲的是當了“替死鬼”的阿Q到死只能認爲“似乎覺得人生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也未免要殺頭的”。

“至於當時的影響,最大的倒反在舉人老爺,因爲終於沒有追贓,他全家都號啕了。其次是趙府,非特秀才因爲上城去報官,被不好的革命黨剪了辮子,而且又破費了二十千的賞錢,所以全家也號啕了。”

一個“錢比命重”,一個“草菅人命”的世界是多麼冷酷無情,“至於輿論,在未莊是無異議,自然都說阿Q壞,被槍斃便是他的壞的證據:不壞又何至於被槍斃呢?而城裏的輿論卻不佳,他們多半不滿足,以爲槍斃並無殺頭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樣的一個可笑的死囚呵,遊了那麼久的街,竟沒有唱一句戲:他們白跟一趟了。” 當時的中國社會的衰落,甚至被外國侵略者隨意蹂躪,是的人們的思想的嚴重扭曲、麻木甚至冰冷到了極點是有很大關係的。

《阿Q正傳》讀後感 篇六

本書是魯迅唯一的一篇的中篇小說,主要敘述一個名叫阿Q的社會小人物,其姓氏來歷也不明。他是一個在政治上受到極大壓迫,同時在經濟方面也受到剝削的普通農民。生長於保守時代的阿Q,雖未接受過教育,令他的無知帶給他無窮的屈辱,可正是這樣令他沾沾自喜,即使他身處於當時腐敗的社會。也正是這樣,阿Q開啓了一段無奈的人生。阿Q沒有家,亦沒有特定的職業,因此他只好給人家做短工,例如在大戶人家中打零工丶割米或撐船等的低廉工資的工作,勉強維持生活。最令人慨嘆的是他經常被人瞧不起,還經常有人拿他開玩笑。可阿Q正是憑着自己極高的自尊心以及“精神勝利法”,即自我安慰、自我麻醉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不過是麻木健忘的手法。

“精神勝利法”可以是解決問題的其中一個方法,但長遠這樣會有健康的心態嗎?其實,阿Q所謂的“精神勝利法”實質上是非常失敗的。難道一直逃避問題的根源就能完完全全解決問題嗎?一直逃避,只會令面對現實更爲困難、更爲艱鉅,因爲已長期活在自己的謊言裏。再想深一層,令人可悲的是,阿Q做出這些行爲其實有好幾個因我們素,包括他本身自己的懦弱及自欺。之所以道他爲懦弱,是因爲他受到欺壓,不敢反抗,而且亦不敢向外界報復,只有自我安慰,用想像勝利來安爲自己。可謂失敗?其實也始於他那勝利的精神改變爲衝動、改變成自己欺騙的動力,因此精神勝利是一種無可救藥的精神病態,可以說爲非常失敗的解決方法。

阿Q這種人看似荒謬愚昧,但現實中其實在我們生活是平常不已的,只是其程度沒阿Q的那樣誇張。可能是情節誇張得令人不可置信,或許我們太高估自己。可阿Q根本就是我們的縮影!我曾經有個從幼稚園認識的好友,已認識多達五年多了。有一次,我告訴她一個祕密,沒有告訴任何其他的人。她承諾不會跟人家說,可是,大約一個星期之後,有一個同學詢問有關祕密的謠言的真假。我那刻不敢相信我的好友竟會出賣我,不敢相信她會打破我們之間的承諾!我一直告訴自己可能是我告訴了別人那個祕密,或是我的好友脫口而出,不小心說出來。我越想越認爲更爲沒可能。我嘗試安慰自己,告訴自己我的好友不是故意的。最終,我接受了事實,因爲我知道再這樣下去,把一個一個謊言疊起來,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因爲只有接受事實,才能繼續走下去,繼續向前推進。

魯迅先生通過描寫阿Q,揭示了當時一些非常貧窮的農民受到極大的壓迫,導致生活上無路可走,以及精神上一遭受到摧殘的悲嘆情景。同時,本書亦點出我們每一個人也有阿Q的毛病或缺點。就讓這篇小說成爲我們的提醒,提醒我們不要像阿Q一樣,麻醉自己於問題中。正所謂:“小人之過也必文”,小人對於自己的過錯必加以掩飾,但願我們不會做個小人,只懂逃避掩飾自己的過失,而可以正面面對問題,成爲一個坦蕩蕩的君子。

《阿Q正傳》讀後感 篇七

讀過的書不多,《吶喊》卻是其中最能帶給我能量的書,雖然只是一部短篇小說,但卻揭露了當時人性的醜陋,喚醒人們的良知,十分生動。

《阿Q正傳》寫的是一個叫阿Q的人,他是一個自欺欺人的人,雖然從表面上看,他十分樂觀,但他是一個沒有身份,沒有地位的人,許多人都會瞧不起他,把他看得很卑微。多年後阿Q有了自己的工作,賺了許多的錢,人們卻又對他滿着敬畏,這是種不良的社會風氣,對窮人唯打是罵。對有權有勢的富人卻阿諛秦承。魯迅小時也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家境富裕時被人尊敬,家境貧窮時,又被人唾棄。

封建社會就是這樣。阿Q是一個沒有身份,但卻是一個野心極大的人,他希望能成爲大人物,被人們尊重、關注,所以,他也會爲此大費周折,甚至不擇手段。那些大官員也是爲了爬得更高,而亂殺無辜。這樣,就影響着社會風氣變得以大欺小,人人不平等。

《阿Q正傳》告訴我們:我們要用平等的眼光看世界,共享同一片藍天,共處同一個世界。生活中,會有許許多多的不平等,但我們不該抱怨,應該懷着愛與感激,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去發現別人的優點,而不是去嘲笑、侮辱。

魯迅先生寫《吶喊》,他吶喊的不是就人們心中的善良嗎?他想要改變人們的內心,他想要拯救人民。世界對我們來說有時是不公平的,但不要灰心沮喪,我們只有試着改變自己平等地對待他人,才能讓自己的心靈純潔善良。

讓我們懷着一顆善良有愛的心,善待他人,發現他人的美。

《阿q正傳》讀後感 篇八

拿起這本散文集,原因有二,其一這是一本中國臺灣文字愛好者所寫的散文集,閱讀這些文字,對於我這個一直打算實現中國臺灣首次旅行的人無非是一種對中國臺灣人文知識的預習;其二,本書封面上標寫着我所喜歡的兩位中國臺灣作家:龍應臺和蔣勳,可是讀完該書,發現書中除了余光中、林青霞之外,其他都是我所陌生的中國臺灣作家,但他們的思想和文風大多都是我所喜歡的。

正如該書的名字《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通讀諸位作家精美簡短的散文,我總是遊走在一種淡淡的憂傷和若隱若現的哀痛之中,這是遠在中國臺灣的同胞們用他們的方式在向我們傳遞一種同祖同宗的文化,從一定程度上說,中國臺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做得更好,這些在書中的文字裏也得到了表現,讓讀者在書中不禁陶醉於中國傳統文字的含蓄和精彩。

讀這本散文集,我感覺自己在逐一結交一位位的中國臺灣好友,又在他們的牽引之下,穿過時空,靜靜欣賞那些勾起他們淡淡的痛的往事。讀書就像在旅行,在認識、熟知朋友的過程中,感受不同地方、不同情境之下的故事。

這本書適合作爲口袋書,在每一個時間片段,從包包裏取出來,慢慢喝着咖啡或者茶,讀上兩頁,然後掩卷慢慢回味自己人生中淡淡的痛。

內容簡介:

放下過去,釋懷自己,感謝那些抹不去的曾經……

憶舊的人,總有些須事,讓我莫名感懷……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正是這個時代留給我們的個人記憶。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 表達……

最是留戀傷感,最是情真動人的心動,更是永恆的美麗!

心在流浪,何必在意咫尺與遠方,看看他人的行走,你也會尋找到一片感動

歲月換了容顏,你是否還在駐守?

我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曾經的傷痛和苦悶讓我身心疲憊。我曾流着淚,靜靜地躺在牀上,細數前塵。不時,翻開抽屜,數點往事記憶,思緒如浪如潮,這是本來的我麼?記憶中的苦,都是福,放下過去,還有什麼不能釋懷?堅持追逐,做一次勇敢的自己。因此,趁現在,此生未老……

《阿Q正傳》讀後感 篇九

我讀起魯迅的文章來,還有些困難,理解並不十分透徹。可讀了《阿Q正傳》,我頗有感觸。

阿Q的一生是悲慘的。他永遠是被人欺負的對象,可是讓人忍俊不禁的是他總是“勝利”。阿Q是給別人做短工的,地位不高,而且總是惹到那些閒人,自然就少不了一頓打。那些人揪住他的衣領,在牆上磕上幾個響頭,不到十秒,阿Q自己反倒這樣想:“現在的世道,還有兒子打老子的……”然後便樂呵呵地走了。這就是阿Q所謂的“精神勝利法”。他窮得娶不上老婆,卻自吹“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這無疑是狂妄自大、自欺欺人。阿Q的得意之態、愚蠢愚昧在“精神勝利法”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然而阿Q更可笑,也更可悲的是他竟然和王胡比醜,比不過了還生氣,這充分說明了阿Q的生活無聊到了極點。從被人欺負後的反抗到怒目而視到自輕自賤,阿Q已經麻木了,這無不使人感到可悲與可憐。

在那個病態的中國,魯迅正是爲了通過描寫阿Q,喚醒民衆們,使那些像阿Q那樣受壓迫的勞動人民改變命運,也正是爲了拯救那時病態的中國。

阿q正傳讀後感 篇十

在暑假中,我閱讀了魯迅先生的唯一一篇中篇小說《阿Q正傳》,讀完後我對中國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阿Q正傳》講述了阿Q在舊中國的社會背景下受到封建思想的侵蝕,在生活中採用“精神勝利法”自欺欺人,最終由中興走向末路的過程。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魯迅先生這篇小說重點描述的內容,所謂“精神勝利法”,就是像阿Q這樣不願承認自己落後與被奴隸的事實而深醉於自己虛僞的自尊中,或是向更弱者宣泄自己失敗的憤怒,以此來尋求那精神世界裏的安慰。這樣的“精神勝利法”,只會讓阿Q甘於被奴隸,最後自己害了自己,在幻想中走向了末路。

阿Q的“精神勝利法”魯迅先生把它具體的表現在了《優勝記略》和《續優勝記略》中。比如阿Q被別人打了,他卻說是“兒子打老子”;他自己並不是趙家的人,卻在趙太爺的兒子進秀才時對別人說自己與趙太爺是本家;他打不過比他強壯的人,就去欺負比他弱小的小尼姑。諸如這些事後,就再也沒有人願找阿Q去做工,阿Q的生活也就越過越糟,接着因爲趙家搶劫事件被審,後就被軍隊拉到街上游行,最後在一聲槍響中全身迸散了。

阿Q的“精神勝利法”,其實代表了在舊中國的背景下那些和阿Q一樣被奴隸、被壓迫的人民受到封建思想的侵蝕而自暴自棄、自欺欺人的社會風氣。他們並不真正的爲改變自己沒落的生活狀態而付出努力,只是在虛擬的精神世界裏尋求滿足,魯迅先生也借這篇小說希望喚醒沉睡的民衆拯救這個畸形的社會,同時指出了辛亥革命沒有真正改變人民的思想的缺陷。在我看來,那時的中國無疑是落後而屈辱的,無數像阿Q這樣被壓迫的人民只能在虛擬的精神世界中尋找滿足,但也有許多像魯迅先生這樣的英雄們未曾放棄,一直在努力,努力尋找可以改變中國沒落景象的方法,併爲此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也正是因爲有他們,今天的中國才能更自信地屹立於世界之林。那時的中國魂,我認爲就是像魯迅先生這樣擁有“政治遠見”“鬥爭精神”“犧牲精神”的民族英雄們永不放棄、敢於犧牲的品質。

看完《阿Q正傳》,我想起了近來一部讓我感受到了今天的中國強大的中國魂的電影《戰狼2》,在這部電影中出現的一些情節無不讓我感受到了日益強大的中國力量。比如那些叛軍肆意屠殺非洲民衆,卻不敢殺中國人,就是因爲中國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他們奪取政權要取得中國的允許;在中國同胞捲入到非洲國家的內戰中時,總有一羣袖章上繡着五星紅旗的維和官兵保護着中國羣衆的安全,中國也第一時間派出了軍艦接中國公民回國;當中國人的車經過交戰區時,看到了中國國旗立即停止交戰,護送中國車隊離開交戰區。這部電影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生於一個強大而和平的國家是一個多麼幸運的事,也讓我理解了今天的中國的中國魂就是熱愛和平、團結統一。

中國魂是一個國家的最本質的特徵,它在不同的時期有着不同的表現形式,作爲一箇中國人,我爲我的國家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