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品讀阿Q

阿Q的“正傳”

品讀阿Q

“閒話休提言歸正傳”,作者稱自己的文章卑下,是“引車賣漿者流”所用的話,所以不敢僭越,便取名《阿Q正傳》。作者不知阿Q姓甚名誰,也不知道阿Q的籍貫本家,可以說,難以考據。正是如此,阿Q不像那些志士名流一般熟稔於人們耳邊,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百姓,就算活着,也是被遺忘的活着。可以說,魯迅先生爲阿Q作傳,也是爲當時的平民百姓作傳,甚至可以說也是爲幾十年、一百年後的人們作傳。

優勝略記及續優勝略記

阿Q對於戰勝他人有一個方法,叫做“怒目而視法”,對於戰勝自己也有一個方法,叫做“精神勝利法”。精神勝利法的第一層是自嘲:當有人嘲笑阿Q頭上的幾處癩瘡疤,他打不過,便報復地認爲別人還不配有癩瘡疤,把長癩瘡疤當做了一種高尚的光榮。精神勝利法的第二層是嘲笑他人:當阿Q捱打的時候,他便說“兒子打老子”。精神勝利法的高一個層次是自欺欺人尋求心理安慰:在一個未莊賽神的晚上阿Q罕見地在賭局上“贏了又贏,銅錢變成角洋,角洋變成大洋,大洋又成了迭”。然而最後他捱了打,很白很亮的洋錢也不見了。這使他隱隱約約嚐到失敗的滋味,但很快他就轉敗爲勝了——他擎起右手,在自己臉上狠狠地抽了兩個大嘴巴,他被自己打了,但似乎打人就是他。

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一種消極性質的心理暗示。這種方式病態地鼓勵自己,使自己的心態得到了調整,但是這種方法逃避了現實,欺騙自己,妄圖用虛幻的臆想和未來來安慰自己。他甚至將這一切怪罪在小尼姑的頭上,並且通過欺負小尼姑來獲得自尊心。這種病態的心理暗示不僅成爲阿Q的標誌,也是當時中國人的現狀:在封建主義壓迫下試圖通過嘲笑別人來安慰自己。

封建禮教壓迫下的阿Q

第一,阿Q本人深受封建思想的荼毒。在第二章中提到阿Q認爲趙太爺、錢太爺之所以受到居民的尊重,除有錢之外就因爲都是文童的爹爹。這說明封建制度中科舉制度對阿Q的影響。在第四章中,文章原文說“夫不孝有三無後爲大”,而“若敖之鬼餒而”,也是一件人生的大哀,所以阿Q的思想,其實是樣樣合於聖經賢傳的。同樣的,阿Q對於男女大防歷來非常之嚴也很排斥異端。他是一個被封建禮教迫害的可憐人,同時一個被迫害而又不自知的糊塗人。魯迅先生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在後文中,阿Q自稱是革命黨,之後在土穀祠做了一個夢,夢見他同穿白盔白甲的革命黨同去革命,把趙家的東西都搬到土穀祠裏,還嫌棄吳媽的腳大。在阿Q看來,革命就是反清復明,革命就是從壓迫到壓迫別人。並且在封建社會,人們都以女人的小腳爲美,流行三寸金蓮,腳大的女人往往遭受嫌棄。在此處,可以看出封建思想在阿Q心中的根深蒂固。

第二,阿Q深受封建勢力的壓迫。在我看來,文章中最能代表封建勢力的是地保老爺。阿Q被趙太爺攆出門後地保老爺訓斥了一番,謝了地保老爺二百文酒錢。在阿Q“調戲”吳媽跑出去後地保老爺又找到阿Q,教訓一番後用一頂氈帽作抵押加倍賠了地保四百文酒錢。在阿Q偷東西的消息傳出去之後,地保也是最先尋上門的,取了他的門幕還議定來了每月的孝敬錢。就連直接和阿Q發生衝突的趙太爺和吳媽都沒有如此明目張膽地索賠,地保卻能以酒錢和路費堂而皇之地敲竹槓。原因便是因爲“地保”這個官雖小,卻能在地方上作威作福,搜刮像阿Q這樣的小市民。

第三,便是文章中姓氏的安排。“趙”和“錢”是百家姓中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姓氏,文章中的趙錢兩家也是在地方上屬於大門大戶,我想作者也是在借姓氏影射和諷刺頑固的封建勢力。

木偶“阿Q”

阿Q像一個木偶,別人做什麼,他做什麼;別人可以做什麼,他卻做不了什麼。

趙家公子和假洋鬼子要革命,不準阿Q革命;阿Q用一根竹筷將頭髮盤起來,他就不準小D用竹筷盤頭髮。

趙、錢兩人革命從尼姑庵開始;阿Q也要以尼姑庵爲起點。

秀才給了假洋鬼子四塊洋錢得了一塊洋桃子投革命黨;阿Q也想去跟假洋鬼子要洋桃子投革命黨。但是,秀才要得,阿Q卻被攆了出去。

木偶有一個最爲顯著的特徵——被人操縱着。趙家遭搶之後,保安隊長和縣太爺爲了交差,趙太爺爲了撇清自己監守自盜的嫌疑便給阿Q扣上了強盜的罪名。可憐的阿Q一無所知,他還一直以爲畫完圓圈就可以回家了。最後,可憐的阿Q被許多長衫和短衫人物穿上了一件洋布的白背心。最後,在最邪惡的封建勢力的操縱和衆多看客的冷漠中,木偶永遠地退場了。

最後一章《大團圓》中,被看得人和看客團圓了,操縱者們也團圓了,奴隸們也都團圓了。

阿Q及其“國民性”

阿Q不是一個具體的人,每個人都叫阿Q,在我們笑話,可憐阿Q的時候也是在笑話,可憐自己。

喝了一半的水還有一半……

下次我一定要考上……

他不就是……

阿Q們就活在我們的身邊,好在我們還能清楚知道有那麼些阿Q存在,不然豈不可悲嗎?在文章中,有一個極爲有意思的伏筆,那就是阿Q上城裏看了殺頭,那一次阿Q是個看客;後來阿Q被砍頭,他成了被看的人,可巧的是,看的人裏就有吳媽。當我把自己想象成阿Q,當我看到底下都是喝彩的人們,他們的眼神似乎早已把我嚼碎,我扯着嗓子,從心底深處切切蹦出兩個無聲的字眼,

“救命,……”我後悔我曾是底下看客的一員,我後悔我欺辱過小尼姑,我後悔我說吳媽的腳大,我後悔抽自己的兩巴掌……

不否認自己是阿Q,才能更清楚的認識自己。這一次,我是阿Q,下一次,希望我們都不是。

標籤: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