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經典5篇)

讀後感1.25W

【前言】《孔子的故事》讀後感共含5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經典5篇)

第1篇:《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這篇《孔子的故事》讀後感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願對你有參考作用。

這學期,我們“孔夫子班”閱讀了《孔子的故事》這本書。墨綠色的封面上畫着一個慈祥的老人,他就是孔子。一提到孔子,大家腦海裏就會蹦出許多詞:謙遜有禮、知識淵博、寬容大度、誨人不倦……但有一個詞你別忘了,那就是清正廉潔。

孔子是個名副其實的清官。他誠心誠意地爲百姓辦事,用一顆仁愛之心對待百姓,不貪百姓財產。正像他自己說的:“做官就要身體力行,爲百姓做出模範,還要勤政愛民,永不懈怠。”有時遇到比自己職位高的人貪了糧食,他定會立刻大義凜然地指出;有時碰上哪個官員犯了錯誤,他便會用心良苦地教育他;要是見到百姓缺衣少食,他就會好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得知自己的學生在當官時違背仁德做事便不想認這個學生了……所有這些事,都說明他清廉正義,心裏裝着百姓,處處爲百姓着想。正因爲這樣,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爲“孔聖人”,並樂意拜他爲師,以他爲行動的楷模。

這使我想到了溫總理,他是人民的好總理。我們都知道溫總理爺爺已經連任幾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了。當雪災阻擋了外地打工者回家團聚之路時,是他用溫暖的話語安慰着人們,讓人們樹立起戰勝困難的信心;當地震威脅着四川人民時,又是他不顧個人安危趕到現場,鼓勵倖存者,給他們生活的勇氣。因爲總理的心始終牽掛着人民羣衆,所以全國人民都愛戴他,覺得總理就是我們的親人。

然而生活中,許多官員與孔子、溫總理等一些清官有着天壤之別。他們中有的玩忽職守,不盡責任;有的徇私枉法,傷及無辜。他們怎麼不想想自己的行爲傷害了百姓、辜負了黨和政府的信任呢?

我是班裏的班長,也是一個官。我要讓孔夫子的`種種美德在我心中紮根。我要帶着所有的班幹部以班級利益爲中心,時刻想着大家,爲大家服務。那樣,我們與同學們就會更親近,所有的問題也會因此迎刃而解,我們的班集體就會很和諧。

讀一本好書就是交一個好朋友。《孔子的故事》已經陪我度過了一百多天,它是我的良師益友,是我人生路上的指明燈,它讓我明白一個道理:清官自然親!

第2篇:《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孔子的故事》讀後感範文。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孔子的故事》,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孔子。

這本書的作者是李長之,他是着名的詩人、翻譯家、學者,孔子的思想對後世的中國影響很大,作者李長之用最淺顯而輕鬆的文字,把孔子一生的基本輪廓爲我們生動的勾畫出來了。

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國的貴族,如果再往遠裏說,他們還是殷族的後代。孔子的父親叫紇,字叔樑,是魯國一個職位不大的武官,他很有力氣。孔子的母親姓顏,叫徵在。可不幸的是,孔子只有三歲,父親便亡故了。

孔子很喜歡唱歌,他最滿意的歌是:《韶》。他說:“我已經聽到並看到最好的了,再有其他音樂,我也不想享受了。”

孔子大概在30歲的時候,收了第一批弟子,有:顏淵,他的父親是顏路;子路,他只比孔子小9歲;范蠡;子貢……

公元前六世紀左右,世上幾個古老的文明國家都呈現了燦爛的古代文化,而孔子就是中國燦爛文化的代表。

孔子是個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孔子正是最早的、最重要的一個傳播者。

這本書寫了孔子的一生,很有意義,大家也買一本看看吧,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第3篇:《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猜你正在找《孔子的故事》讀後感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一頂方帽,長長的鬍鬚,一身簡樸的衣服,雙手攏在袖口裏,這就是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

孔子謙虛、大膽、聰明、好學、勤奮。他三歲就沒了父親,十七歲沒了母親,常人恐怕只能變得孤僻和冷酷,但是他沒有畏怯生存之危險和艱難,而是更加好學、勤奮,不懂就問。

孔子周遊列國,希望在各國推行他的治國政策——“仁”。由於身處亂世,他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很多權貴嫉妒他的才能排擠他。經過一次次的碰壁,最終孔子回到了魯國,專心從事教育事業。孔子一生歷經磨難,然而他非常好學,終其一生從未停止過學習的腳步,即使自己已經成名,仍然“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學習,同時,爲了推行自己的思想和治國之策,他百折不撓,勇往直前,不惜犧牲一切,直至暮年。這種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頑強拼搏、樂觀向上的精神同樣值得我們用心學習。

令我敬佩的還有孔子的謙虛,在故事《兩小兒辯日》中就體現了出來,當時孔子聽了兩個小孩兒的話後,仔細想了又想,覺得兩個孩子的話都很有道理,但他自己也不知道正確答案,於是,他沒有不懂裝懂,而是對兩個孩子說“兩位小朋友,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也不知道!你們讓我回去想想吧!”孔子就是這樣的謙虛,沒有不懂裝懂,他這樣的好習慣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幾個人能做到。這讓我想起了他的一句名言:“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正因爲這樣,孔子學到了更多的知識,開闊了眼界,使自己變得更加博學,最終成爲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正是需要這種執着和堅持嗎?但事實上,有些人做一件事,總是隻要做了就行了,從來沒有想過把一件事做精、做細,完全不去思考與挖掘事物的深層含意。生活中,缺少的就是能把一件事做精、做巧、做細的人,不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能從中看出一個人將來的成功與否。如果一個人,對待任何事都能一絲不苟地完成,認真地對待每一件小事。這樣的人,何愁不會成功呢?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給了我一次靈魂的洗禮,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本書給予我的教誨:“把小事做到極致,把小事做成經典。”我們要從身邊做起,做好每一件事,做最好的自己!

第4篇:《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本文是本站的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孔子的故事》讀後感範文精選,僅供參考。

暑假裏,我看了一本歷史類的書——《孔子的故事》。這是一本介紹孔子生平事件的書。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一位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的故事》中有許多故事,其中一個關於孔子有趣的故事:

一次,孔子帶着弟子來到寶地觀賞風景,看見路上一羣孩子在玩耍。孔子便乘馬車慢慢駛過去,別的孩子全躲開了,唯獨一個小孩一動不動。孔子說:“小孩,請你讓一下可以嗎?”小孩不但不讓還岔開雙腿,說:“不行,這裏有個城池,你的車馬怎麼過去啊!”孔夫子說:“咦,這明明是路,哪有城池?”“我腳下邊就是城池。”孔子一看,孩子兩條腿岔開像城門一樣,兩腿中間放着幾塊石子,搭了一道小城牆。於是,孔子問這孩子:“這個城牆有什麼用啊?”小孩說:“城牆是擋你車馬的,還要防軍隊。”孔子就說:“你這麼小的城牆,我車過去又怎樣呢?”小孩說:“不對,這總還是一道城牆。既然是城牆,你的車馬怎麼過得去呢?”孔子就請教小孩說:“那我該怎麼辦呢?”孩子就說:“你覺得是城躲車馬,還是車馬繞城而走呢?”孔子一想,只能讓馬車從他旁邊過去。

讀了《孔子的故事》這本書,我懂得了孔子之所以博學多才是因爲他謙虛好學的美德;之所以能爲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是因爲他勤學苦讀。他那刻苦學習的精神真值得我學習!

第5篇:《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孔子的故事》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幫助到你。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我想:這不是對孔老夫子勤奮好學最好的詮釋嗎?

在孔子的一生中,一直是刻苦學習知識的,連小時候都是這樣,每天央求母親教自己新的內容,之後不斷地去溫習,以至於小時候就已經聰慧過人了。到了長大之後,孔夫子更是憑藉着自己的勤奮與刻苦,成爲了一位聞名天下的著名學者。其實,關於孔老夫子勤奮好學的例子真是數不勝數啊!無論在哪一方面,都可以看到他勤奮的影子。在官場中,勤奮工作;在施教時努力教書。

看完了《孔子的故事》後,我真覺得受益匪淺。記得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是靠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這就說明,世界上沒有一生下來就是天才的人,想當天才就得靠不懈的努力和勤奮,因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爲一個受人愛戴的真正的天才。以前我們總認爲那些爲人類做出貢獻的偉人,都是有天生的才能,而忘了他們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其實,他們的成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學習的點金術,就是勤奮。

孫敬懸樑,蘇秦刺骨,匡衡鑿壁偷光,孫康囊螢映雪……”“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這也……”而同樣,我們的祖國之所以繁榮起來,和人民羣衆的勤奮是分不開的。曾幾何時,人們一貫的唯我獨尊,使中國有了上百年的恥辱。如今,人們覺悟了,勤奮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地創新發展,才使中國一步步走向成功。歸根結底,中國人民惟有勤奮,才能抹去“東亞病夫”的牌匾,成爲響徹世界的東方巨龍!人們惟有勤奮,才能成爲人上人。

以前,我做作業總要媽媽一催再催,現在我都能很主動地完成。是孔老夫子勤奮好學的精神感動了我。讓我們像孔老夫子一樣,做個終生學者,在勤奮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5篇《孔子的故事》讀後感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孔子的故事》讀後感範文。

標籤:讀後感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