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沉浮的命運,不滅的理想——從《我的教育理想》想開去

“沒有理想的教育者就不可能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可能在教育活動中洋溢着激情、詩意和活力”。這是朱永新老師在《我的教育理想》一書中的一句話。

沉浮的命運,不滅的理想——從《我的教育理想》想開去

在這本書中,朱老師從十個方面描摹教育的“理想”圖景,既客觀闡述了理想的學校、校長、教師、學生、父母是什麼樣,又細緻剖析了理想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應具備的內涵。

閱讀時,我不時地浮想聯翩。理想,這個曾在鐫刻着時光印記、追逐着肆無忌憚的青春年華中佔據絕對主角的詞語,一次次觸動我的心絃。三十多歲的繁花年齡,八個年頭的講臺磨鍊,當我回過頭來再審讀“理想”這個詞語,我不禁想要把它當作思政課的主題,與我的畢業班學生一探究竟。

(一)初識理想

國小入學不久,一段與學生之間的關於“理想”的對話讓我記憶猶新。

“孩子,你的理想是什麼?”

他們閃爍着明亮的雙眼,不解地問道:“老師,什麼是理想呀?”

“理想就是你長大以後想做什麼,想成爲什麼。就像小鳥的理想是飛翔在藍天,小草的理想是用綠色裝扮大地。”

“長大了我想開飛機”“我想和老師一樣,也成爲一名老師”......就這樣,理想的種子在他們心裏悄悄萌芽。

一百多年前有一位新青年,他的心裏也有一顆名叫“理想”的種子。這位青年就是李大釗。

李大釗出生時國家和民族正處於瀕於危亡之際,他“感於國勢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奮國羣之良策”,於是決然放棄軍醫和銀行專修學校,改學政法。

“立志有恆,方能匡時救世。”面對當時黑暗的社會現狀,他立起重建神州之志氣;他以文報國,點燃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火炬;他“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的壯語激勵了無數有爲青年。在他被處以絞刑後的22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李大釗的宏偉理想,終於成爲現實。

這就是理想。理想就是目標,就是希望,就是一種引人向善的精神力量。

(二)追尋理想

在四年級語文書中,他們認識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1913年,15歲的周恩來因伯父的工作變動,離開瀋陽奔赴天津,以優異的成績考進南開中學。在南開學習的四年裏,他目睹時艱,憂國憂民,把拳拳愛國意轉化爲學習的動力。他精進鑽研,各門功課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據記載,他在南開期間“全校文試,奪得首席。習字比賽,複列其名。長於數學,往往於教授外,自出新法,捷算賽速,兩列其茅”。

中學即將畢業,周恩來把自己個人的前途與救國的道路聯繫在一起,和諸多有識之士一樣,他選擇留學以期尋得救國捷徑。在離國之前,他思緒萬千,寫下了一首表示自己決心的詩句:“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羣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從少年到青年,從瀋陽到天津再到日本,漫長且努力的求學路印證着周恩來對理想的追尋,熊熊照耀的理想之光陪伴周恩來在異國他鄉不懼艱難,不怕苦悶,終“撥開雲霧見月明”。

對於教育者來說,辦一所理想的學校就是我們的教育理想。我們用手中的畫筆一遍遍描摹着理想學校的模樣,現在,它越來越清晰了。理想的學校,能讓學生全面而自由地生長;理想的學校,關注學生宏達志向與堅毅品格的培養。

國小六年,學校用標識文化、空間資源、社會資源引領學生通過特色文化課程的浸潤學習,在潛移默化中修養德行、立品塑格,逐漸成長爲有志向、有才幹、有擔當、有情懷的中華少年。深厚的紅色文化已注入每個孩子的血脈之中。這六年,就是一場對理想的矢志不渝的追尋。

(三)堅定理想

七年級有一篇課文,是流沙河的《理想》,他在文中寫道:“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許多同學把它作爲座右銘。在寫這首詩時,流沙河48歲。雖然經歷了一段長達20年的苦難歲月,但他始終詩歌爲理想,在逆境中用書籍和文字聊以慰藉,擦亮了生命的曙光。

古往今來,像流沙河這樣堅定理想信念的人還有很多。

司馬遷在遭受殘酷的“腐刑”後,想到自己尚未完成史書,奮起而作,歷時18年寫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這忍辱負重是因爲理想。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在苦難的童年裏夜以繼日地學習,長大後懷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終成就一番偉業。這勤奮刻苦是因爲理想。

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試驗田”中勤懇耕耘,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從太空短期停留到中長期駐留......他們逐夢九天,用“特別能吃苦”詮釋了熱愛祖國、爲國爭光的堅定信念。這開拓進取是因爲理想。

這個暑假,一部《大山的女兒》讓我們再次憶起時代楷模黃文秀。研究生畢業後,她奔赴偏遠貧困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躬身反哺大山,把青春獻給脫貧攻堅事業。她深夜冒雨趕路,卻不幸在途中因公殉職,生命永遠定格在30歲。這無私奉獻是因爲理想。

命運的沉浮壓不跨不滅的理想。這些關於理想的故事無不印證着朱永新老師的話語:“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我想我們也能從中明白兩點:第一,堅定理想信念纔有自覺行動,理想越堅定,行動越自覺;第二,個人理想不是孤立存在的,要把個人的理想植根在國家的發展偉業中。

(四)擁抱理想

今時今日之幸福,源於“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的追求,源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更源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此刻,我們仍身處校園。這裏是追逐夢想、實現理想的搖籃,是涵育中華文化、傳承文明根脈的家園,是滋養崇高風尚、強健精神力量的沃土。當晨曦初照,心生嚮往的地方在此;當霞染天光,不思歸途的地方在此。當理想的種子開出絢爛的花朵,我們都應該懂得那是汗水的澆灌。

我想,如果我現在再問學生:“你的理想是什麼?”我想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告訴我——

“我的理想是向阿爾茨海默症發起挑戰,因爲它現在存在技術難題,我想爲爺爺奶奶的健康保駕護航。”

“我想做一名社區工作者,爲社區居民排疑解難。”

“我想多多學習航天知識,像劉洋阿姨那樣,登上我們國家的太空站。”

......

全力以赴擁抱理想吧。理想不滅,生命永恆!

標籤:沉浮 不滅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