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悲慘世界的讀書筆記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當合上《悲慘世界》這本書時,心中一種難以言明的感動油然而生,我感覺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這本書讓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冉阿讓從一個階下囚變成一個善良,受人愛戴的市長,這是一段多麼辛酸的過程然而這部聞名世界的名着卻將荒蕪慘淡世界中人性種種改變盡收眼底然,我不禁對雨果這位浪漫主義作家心生敬意!

這本書的主角——冉阿讓,童年時沒有上過學。成年之後,他成爲了一個純樸,熱心的園藝工人,幫着他的窮苦姐姐撫養着7個可憐的孩子,過着清貧的生活。一年冬天,冉阿讓找不到活兒幹了。家裏飢寒交迫,一點麪包渣兒都沒有,於是冉阿讓便在一個麪包店裏偷走了一個麪包,後來被人抓住,被判處五年苦役!這是何等悽慘的時刻:社會逐斥並無可挽回的拋棄一個有思想的生靈!冉阿讓在監獄裏備受悽苦,終於,不堪忍受越獄之苦的他,試過四次逃跑,卻因此刑期被加到了19年刑。年復一年這顆心靈逐漸乾涸,緩慢的,卻是不可避免得,新靈感和,眼睛也乾涸。直到出獄,十九年他沒有流一滴眼淚。到了出獄的時候,冉阿讓耳邊聽到這樣一句奇特的話:“你自由了”但是,一張黃紙通行證,究竟通向什麼自由。冉阿讓雖然釋放了,但卻因揹負罪名,找不到住處。

冉阿讓變得仇視法律,他開始放棄了這個社會。就在冉阿絕望的時候,卞福汝主教伸出了援助之手,當晚他在主教家裏留宿,然而當主教熟睡的時候,冉阿讓竟然想要殺了他,爲的是偷走他家的銀器,後來主教寬恕了他,將他放走了。卞卡福主教一點點的感化了冉阿讓,使冉安讓開始棄惡從善,開始了新的生活。

冉阿讓生性沉靜,但並不憂鬱,也許,這是天生富於感情的人的特點。冉阿讓在教主的感化下,開始恢復人性,後來還當上了市長,成爲了富翁的他仍不忘教主的教誨,他開始熱衷於慈善公益,然而即使是樂善好施的他,也因法律的濫判無辜,再度成爲了階下囚。,但他仍然將教主的恩惠牢記於心,他救助了孤女珂賽特逃出了法律的魔爪,他辦學校、招無家可歸的人做工、資助貧困,使當地經濟繁榮。但社會的容不下他,法律也容不下他,他最終在孤寂中走向生命的盡頭。

這不得不讓我感嘆人性的黑暗,社會的虛僞,人們爾虞我詐的陰險,也讓我爲冉阿讓這類平凡而普通的人民,爲反抗社會的不公而做出的偉大貢獻,他們是可愛的。故事是悲慘的,但是他向我們揭示的種種真實,是這部恢宏龐大又細膩入微的巨着精彩之處,也是讓我爲之鼓舞的地方。

冉阿讓曾經是一個心中沒有愛的逃亡者,但是他卻被教主的博愛一點一滴的感化着,讓冉阿讓棄惡投善,對與他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給予無微不至的愛,也許這就是人性的魅力。但是,這個社會的醜陋與壓迫,使冉阿讓一再落入法律的魔爪之中,所幸他的心已是聖人的心,像那個主教一樣。懂得愛,懂得寬恕!他放走了一直追捕他的偵察員沙威,他原諒一切,他是那樣的溫和、有大愛。誰能想象他曾經是一個殘暴的苦役犯?

整部小說在於怎樣揭露這種社會壓迫如何把人間變成地獄,也讓我深切地體會到社會最底層窮苦人的生活,看到人性的善惡,並且時而爲之感動。這不得不再一次的讓我感嘆巨匠雨果的文筆!光明磊落,寬厚善良的人,無論在哪裏都會受到人們的尊重。但是,陰險狡詐,自私自利的小人會永遠遭到人類的唾棄。書中有許多角色也真是這個社會的縮影,比如店主德納第,爲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騙,一時聲稱自己是演員,一時又說是畫家,但再高明的欺詐手段高,也掩蓋不了自己丑陋的內心。在生活中也有着類似的事情:比如爲了提高自己的成績排名,而不惜考試舞弊,但這種行爲縱使欺騙了老師,同學,但卻永遠也欺騙不了自己,欺騙不了自己的真才實學!任何刻意的僞裝都將被識破,虛僞不可能永久。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壓迫,沒有了僞裝,大家都像主教那般成爲光明的使者,傳遞無私,善良的精神,讓每一個都加入到助人爲樂,見義勇爲的隊伍中來,那麼我們這個社會將會是何等的平等和諧呀!

第二篇: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也許是心靜不下來,我並不是個愛讀書的人;也許是興趣的原因,很少去細看一本書。也許我可以說,沒有什麼好書,但有了這所謂的網絡,正如某個在遙遠哨所的戰士所言,這裏有你讀不完的好書。你可以盡情的看,只是對眼睛有些不好,看書,應該是補充心靈營養的方式之一。

那次偶然在收音機裏聽到樑冬和吳伯凡談到一本書--《悲慘世界》。於是後來從網上下載來看了,兩個月,纔看完了這本不知道有多少頁的鉅著。文化有限,現在寫寫感想。

首先,是關於作者“維克多.雨果”的。他不愧爲文學巨匠,《悲慘世界》是一部恢宏龐大又細膩入微的鉅著。他能在一本書裏將歷史、人性、愛情、救贖等等,全部包羅,而又銜接的很完美。

一個作家筆下小說中的情節就像一個電焊工人手裏一件鐵器,他把各個看似毫無關聯的情節很自然的連在一起,不留焊縫。很難想象,這是一本250年前的書,就像xx多年前孔子的《論語》一樣,到今天仍能在於丹教授的理解下與你我的心靈對話,並且絲毫不覺得它古板、無用。

他描述滑鐵盧戰場的慘烈,他寫巴黎的起義。那些場面恢宏、慘烈、壯麗!他講述社會最底層窮苦人的生活,他寫巴黎的野孩。那些人讓你看到人性的善惡,時而又會感動。他又相信上帝,相信無極。那蒼茫的星穹,美麗的大自然,一定有一種很微妙的關連,誰能說一隻蜜蜂的嗡嗡和恆星的運行沒有關係?

其次,《悲慘世界》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個苦役犯的心靈救贖,以及這期間他所經歷的和法蘭西經歷的一切。

書的開始寫了一位很有愛的主教,就是他給了苦役犯“冉阿讓”重生!冉阿讓因姐姐的孩子們飢餓,成了一個偷盜犯,被判刑,後又幾次越獄,刑期又幾次加重,他整整做了十九年的苦役犯。人性快要泯滅,仇恨社會,殘暴兇狠。

他從監牢裏被釋放的時候,即便有他在牢裏掙的錢,也沒有旅館敢讓一個苦役犯留宿。而那個主教很好的接待他,他半夜逃跑,還偷走了主教的銀燭臺。警察又抓到他,主教說,那燭臺是他送給他的,並相信他能夠做一個好人!這期間他還搶一個小男孩的錢,但又懊悔不已。

後來,他竟然換了身份,靠着發明一種仿玉的琉璃釦子的加工,在一個地方做了市長。他辦學校、招無家可歸的人做工、資助貧困,使當地經濟繁榮。然而,他的身份又面臨被拆穿,他苦苦掙扎,決定自首。但想起這麼多人需要他,還有一個可憐的女工“芳汀”,託他找回自己的女兒“珂賽特”,看着她快要死去,他決定繼續做市長。

可是,他沒有做到讓她見到女兒,她死了。警察已經來了,並要逮捕這位曾經是苦役犯又搶了孩子錢的市長。於是他逃跑,還好他有很大一筆存款,他把可憐的珂賽特救出可恨的德納第家。

他把珂賽特養大成人,他把她看成自己的全部,他不能想象沒有她的日子。但珂賽特卻遇到了愛情,她和馬呂斯相愛了,這讓冉阿讓很痛苦,他感覺自己要失去自己的幸福。

在一系列悲慘的事發生後,他允許他們結婚,他經過了痛苦的掙扎,告訴了馬呂斯自己曾是苦役犯。他不和心愛的珂賽特住在一個家,他不再讓她叫父親。後來,他快要死了,我看到這裏,很不想讓他有高老頭一樣的結局。還好,他在珂賽特和馬呂斯的懷裏死去。

他的心已是聖人的心,像那個主教一樣。懂得愛,懂得寬恕!他放走了一直追捕他的偵察員沙威,他原諒一切,他是那樣的溫和、有大愛。誰能想象他曾經是一個殘暴的苦役犯?

第三篇: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一、讀《悲慘世界》有感

你還記得馬德蘭市長在沙威面前鑽到車底下企圖把車頂起來的情節麼?你還記得馬德蘭市長服裝端正,面色鐵青,由於內心的痛苦和焦慮。他那斑白的頭髮僅僅幾個小時就整個兒變白了。

他在法官面前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的情節。

一輩子一輩子都刻在我的心裏。

永生永世。

——引言

由於幼年識字極早,所以在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在我們現在生活的這片土地外有另外的天地,有一個美麗的國家叫做法國,法國的首都是巴黎,巴黎有世界聞名的先賢祠,那裏是許許多多名人安息的地方,其中有一個文壇巨匠叫做雨果,他有一篇很偉大的小說叫做巴黎聖母院,他還寫過一個叫做冉阿讓的人的故事。

這是一軸輝煌的畫卷。畫幅的卷首可以上溯到汴福汝主教經歷的1793年大革命高潮的年代,卷末一直延伸到馬呂斯所參加的1832年巴黎人民起義。在這裏,整整將近半個世界歷史過程中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都一一展現了出來。外省偏僻的小城、濱海新興的工業城鎮、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監獄、悲慘的貧民窟、陰暗的修道院??這一漫長浩大的畫軸中每一個場景無不栩栩如生,其細部也真切入微,而畫幅的形象優勢那麼鮮明突出,色彩是那麼濃重瑰麗,其實是那麼磅礴浩大,堪稱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典範。

衆所周知的,雨果是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爲“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作爲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雨果綜合運用了種種浪漫手法,並吸收了現實主義的描寫方法,在《悲慘世界》這部小說創作中另闢蹊徑,成就卓著。

這是一部雄渾的史詩,是一個人的史詩,但又不限於個人的意義。主人公冉阿讓一生的道路是那麼坎坷,幾乎具有了各種非凡的活力,他是一個浪漫主義色彩濃厚的傳奇性的主人公。雨果更是一個人道主義的代表者,冉阿讓這個人物的浪漫主義色彩,更重要的是表現在他的道德精神即人道主義方面,他的精神歷程也像史詩一樣可歌可泣。

看這本書時,我開始深深的感悟到,原來,在當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然也有這樣的聖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所以說,冉阿讓的命運並不是永遠都是那麼的悲慘,悲慘的是那時候的整個世界觀,就是因爲有了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纔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纔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 而這聖人,換種叫法便是人道主義。在19世紀的西方文學史,人道主義是資產階級的主要思想控制工具。人道主義主要表達的是:人本質的展現,對人的道德價值、地位、個性發展等。在雨果的作品中人道主義思想是博愛、仁慈,對貧苦人民的同情,對黑暗社會的抨擊,對社會未來的樂觀態度,對人民革命歌頌。

作品的主人公冉阿讓,在一家人瀕臨餓死的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用拳頭打破面包店櫥窗抓走了一塊麪包,因此被捕,判了5年苦役。其間,冉阿讓因極爲擔心家人的生存而幾次越獄,但無一成功,反被加刑至19年。主人公冉阿讓的這一小段經歷中,已包含了兩個”兩難”的境地,看一下他自己的想法吧:他承認

自己不是一個無罪的人,但他是在願意工作而沒有工作,願意勞動而又缺少勞動的情況下走上犯罪的道路的;他認爲法律對他的處罰太重了。他的結論是:他所受的處罰,實際上不僅是不公允,而且肯定是不平等。他認爲不僅社會有罪,上帝也有罪。

在這一時期裏,冉阿讓揹負着全家的生計,是具有強烈責任心和義務感的。所以他纔會冒着風險去打破商店櫥窗拿走麪包以延續家人的生命。同時他又是注重社會契約關係的,從他承認自己不是個無罪的人這一點可以看出。然而權衡利弊,他選擇了自己認爲是正確的做法一一偷麪包。在他的觀念中,社會一向是強調生命的重要的,瀕臨餓死的人要求得到食物的權利重於一塊麪包的價值。兩者相衡,冉阿讓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其偷竊行爲縱然是違法的,但也是符合道德意義的。

冉阿讓年值46歲時刑滿釋放,帶着標誌着苦役犯身份的黃色身份證。因此走遍了所有的旅館,店鋪和酒店,沒有一個地方肯收留他。經人指點他來到當地主教米里哀家中,說明身份並且只提出了極低的住宿要求,但米里哀卻款待了他。並且在他偷走一籃銀質餐具被警察扭送至主教家對質時,仁愛的米里哀卻非但沒有責怪他,反把那些餐具與另一對銀質燭臺都送給了他。冉阿讓倉皇出城。他在惝恍迷離的心境中用腳踩住了一個窮孩子掉下的錢,孩子找不到錢哭着走了。冉阿讓因此後悔莫及,他經歷着痛苦的思想衝擊,決定選擇一條自新的光明之路,從此重新做人。

故事發展到這裏,主人公冉阿讓便已經開始了他的新生。他改了名字,發展工業,並不惜一切代價做各種善事,還當上了市長,被人們尊稱爲”馬蘭德老爺”。但故事到這裏又有了波折:一名工人被誤認爲是冉阿讓而即受審,這讓冉阿讓內心起了劇烈的矛盾鬥爭:如果不聞不問此事,那名工人便會成爲他的替身去監獄受苦,他的”馬蘭德老爺”的身份就更無人懷疑了。但是,他的良心不允許自己這麼做。最後他選擇了自首,用自己的終身監禁換取無辜工人的自由。然而自首後,冉阿讓又越獄了。因爲他還要撫養一個命運悲慘的女人芳汀留下的女兒珂賽特,他還有很多善事要做,最關鍵的應該是他對這種不平等社會契約的強烈反抗。經歷無數事情之後,冉阿讓的品德內化過程已經達到了信奉的水平。他作出選擇的驅動力是自己的價值信念,而不是物質力量,也不是外在壓力如社會對他隱瞞身份的議論和法律即將給予他的處罰。

一個麪包、一個燭臺,他們站在路中央,等待人們給它們定義:贓物還是聖物。

有時候,人犯錯,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是被逼迫到了角落。如果你可以從人爲的不可原諒中分辨出這些,請你給犯錯的人一個機會,讓他站起來。有時候他站起來了,就是這個世界更明亮了。而這個光,可以照耀更多的黑暗角落。誰知道呢。

想起雨果在本書的序中說:“只要是法律與習俗所造成的社會壓迫還存在一天,在文明昌盛時期因人爲因素使人間變成地獄,並使人類與生俱來的幸福遭受不可避免的災禍,只要-貧困使男人潦倒、飢餓使女人墮落、黑暗使小孩孱弱-這三個問題尚未獲得解決;只要在某些地區還可能發生社會的毒害,換言之,只要這世界上還有愚昧與悲慘,那麼,像本書這樣的作品,也許不會是沒有用的吧!”這些話,我們看在眼裏,念在嘴裏,也應該永遠的記在心裏。不爲了記住這本書本身,而是爲了記住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教會我們的,希望我們的。

二、《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一拿到這本書,封皮上四個醒目的大字就映入眼簾:悲慘世界。這是一個多麼令人悲傷的題目,看着它,眼前就彷彿出現了一個多災多難、充滿悲苦的世界,令人心酸。再一看前言中的一句話:《悲慘世界》可以稱作一部人類的“苦難大全”。天啊!這到底是本怎樣的書?它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啊?!讀完全書,我明白了這個故事。主人公冉阿讓是個服了19年刑的苦役犯。出獄後,受到好心主教的感化,他決心從善。他遠走異地,化名馬德蘭,成爲鉅富後,廣施仁愛,後被任命爲市長。他接濟女工芳汀和孤女阿賽特。冉阿讓的一生,在苦難中掙扎,卻有着捨己爲人的情操,十分令人敬佩。

我明白了,這本書爲什麼被稱爲“苦難大全”。它裏面的確講述了很多的大幸。因飢餓偷麪包而成爲苦役犯得冉阿讓,因窮苦而淪爲娼妓的芳汀,童年受苦的阿賽特,甘爲司法鷹犬而最終投河的沙威,沿着邪惡的道路走向毀滅的德納第??人世間各種各樣的苦難與不幸它幾乎全部包括,不愧被稱爲“苦難大全”。

就我的理解,我認爲冉阿讓本性善良樸實,但社會的殘忍和法律的懲罰使他逐漸麻木,以致犯下真正使他悔恨終生的錯事。但這種悔恨,在遇到善良可敬的主教後,讓他非常深刻地覺悟了。在主教的點化下,冉阿讓德精神上升到了一種崇高的境界。使得他在化名馬德蘭之後,做了很多好事,積極地幫助窮苦人民。書中的前言提到:雨果用冉阿讓這個形象爲人類的生存困境指出一條出路。的確,冉阿讓從一個服刑犯轉變爲樂善好施的市長,他的轉變時巨大的。我們從冉阿讓身上學到些什麼呢?他的善良、他的堅強還是他高尚的捨己爲人的情操?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冉阿讓的身上具有我們所缺的一種東西。

在這本書裏,我最討厭的便是德納第了。爲了金錢和榮譽,他可以捨棄信用,捨棄骨氣,捨棄做人最基本的良知。這種人是最可恥的,也是最令人瞧不起的。但願這種虛僞而可恨的人永遠不要出現在這世界上。

而與德納第正好相反的便是那受人尊敬的主教了。冉阿讓偷了他的銀器,他不但沒有發火,反而幫他擺脫警察,並送了他一對銀燭臺。冉阿讓的徹底改變很大程度上來自主教對他的勸導、照顧以及寬容。主教寬容了冉阿讓的錯誤,拯救了他的靈魂,感動了他的心靈,爲他帶去了終生的改變。我也不禁爲主教高尚的靈魂而折服,不禁衷心地讚美他。

《悲慘世界》帶給了我極大的震動,讓我有許多的感受。但我覺得,一本好書讀一遍是不夠的,是遠遠不能體會到文章的深意的。我感覺,我到現在都仍沒有真正讀懂這本書,沒有觸及文章深處的精華。我相信,好書是需要品的,我會仔細品味,努力探尋我想得到的寶藏??

三、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是一部聞名世的界名著,它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歌頌了人性的善良與純真,鞭撻了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它把慘淡荒蕪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 雖然是在這樣一個黑暗不公的社會裏,卻有一個始終與醜惡勢力相抗衡的人——冉阿讓。

生存在“善與惡”的永恆主題中,《悲慘世界》以其獨特的魅力贏得了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喜愛,成爲世界文學殿堂中一道絢麗多彩的風景。 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將同情的眼光投向在社會底層苦苦求生的人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進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雨果以他細膩的文筆,淋漓盡致地描繪了處於水深火熱的人們地獄般的生活。 雖然他們的命運是悲慘的,但是他們的心靈是高尚的,他們心裏都有一個強有力的信念——愛。有了這種愛,一切都變得美好;有了這種愛就能抵抗痛苦,消滅痛苦。 愛或是一句親切的問候,或是嚴厲的責罵,或是人們之間的互幫互助,愛或許還是一個微小的動作?? 冉阿讓死了,他安詳地閉上了他的雙眼,然而在他身後,卻留下了一曲曲用愛編織的篇章,久久流傳??本文以一串問句開頭,造成懸念,並引出作品主要內容,以便讀者有所瞭解。接着,適時提出文章感點:“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一切的不幸。”在此基礎上,作者又聯想到社會人世的博愛,並簡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愛的故事”,使作品主題昇華。結尾也意味深長。

也許正是他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又重新喚回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

當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着囚犯的身份,飽受嫌棄鄙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消弭了他重新做人,改過向善的信心。是寬大爲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並囑咐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 我終於相信,人是可以改變人的,正如主教以寬

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樂於助人,見義勇爲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 這一切使我既感動又欣喜。然而欣喜之餘卻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緒之中。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變。面對着窮困潦倒,世態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的人。他們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爲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騙,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掩蓋不住他醜陋的本性。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爲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藉職權貪污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爲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興奮劑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者??任何刻意的僞裝都將被識破,虛僞不可能永久。另一種則無論什麼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憾。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爲樂、見義勇爲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正如書名一樣,《悲慘世界》是一部處處展露着絕望和鮮血的作品。善良的人被欺辱,邪惡勢力卻在享用着墮落而富足的生活。雨果用他犀利的文筆,血一樣是事實,毫不留情的指出了"本世紀"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正是這三個問題,造就了冉阿讓一生的痛苦、芳汀不可避免的悲劇和沙威這種所謂執法者的出現。

博愛

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他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以至於他往往出門時口袋裏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還經常把麪包送給捱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到處訪貧問苦。對於窮人而言,他就像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對芳町與珂賽特母女的關愛。爲了實現芳町臨死前能見一面自己親生女兒的願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獄(而這一次越獄,對他來說則是終身苦役犯的代價)。雖然最後芳町還是沒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就死去了,可他卻始終堅持不渝地完成他對芳町——一個毫不相干的死人的諾言??

最終他救出了珂賽特。並用畢生的精力把她當作自己女兒一樣細心地照顧着。

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去對那麼多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呢?因爲他已經把這個世上所有貧苦、可憐的人都看作自己的親生兒女一樣,以“父親”的義務與責任感去照顧每一個“子女”。這種愛才是至高無上的,纔是博愛!

高尚的靈魂

這個世上,凡是偉大的人都有一個高尚的靈魂。而冉阿讓,正是這樣一個偉大的人。

有一位老人被 壓在車下,整個車子的重量都壓在他的胸口上,此時除非誰去把車子從下面撐起來,否則無法把他救出來。誰有那麼大的力量呢?人們都知道只有一個正在被通緝的苦役犯——冉阿讓,纔有那麼大的力量。當時身爲“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正在旁邊,可他要是去救的話,等於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猶豫幾分鐘的話,那位老人就會死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他還是冒着可能被認出來的危險救下了老人。

又有一位老人,他被別人冤枉頂替冉阿讓被捕。當身爲“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知道後再一次猶豫了。因爲他知道真正的冉阿讓就是他自己!但如果他不承認的話,沒有第二個人會知道。況且他還是一個了不起的“市長”。而那位老人只不過是個年過半百、毫無用處的人而已。可就在宣佈那位老人有罪的時候,他竟公然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爲此他放棄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與榮華,以再一次進那已經呆了19年的牢房爲代價(請您繼續關注本站),救下了那位又是毫無血緣關係的人!

看到這裏,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與當時黑暗、醜惡的社會現象相對應的,竟是一顆如此善良、無私的心;以及那麼高尚的道德品質。爲了使一些陌生人不受到傷害,他竟然一次次地挺而走險,甚至甘願付出自己的生命。要知道這是要付出多麼巨大的勇氣和力量啊!這一切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靈魂的高尚!

當然我也隱約地感到一層悲劇成分: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即使你再高尚、再偉大,在與命運、與社會醜惡現象的搏鬥中總顯得有點孤立、單薄。不過我認爲就是這種差距懸殊的對抗,才更凸現出主人公冉阿讓英雄的本色。

有一句話說的不錯:時代造就英雄。我們從小也學過董存瑞、雷峯之類的英雄人物的高尚品德。可當今社會難道就不需要英雄了嗎?答案是:人類需要發展,需要下一個英雄!然而他在哪兒?他又能告訴我們什麼呢?

老師、家長總教導我們:我們是新世紀的人才和棟樑!而此話的言下之意則是:若干年後,世界的美好與和平就要靠我們去創造、維護了。

可在我看來,我們這代人還是相當自私、利己、冷漠、麻木的!什麼青少年入室殺死八旬老太;什麼騎車撞傷他人而逃之夭夭;什麼看見傷者見死不救??都已經屢見不鮮了。而這些都是我們這一代人和整個社會都應該反省的!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社會將變得更美好,世界將變得更和平!”但願我們這一代人,能夠不辜負祖國和人民的期望!

第四篇:《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悲慘世界》一書讀完後,整個人陷入了一陣難以言明的感動,我被主人公冉阿讓的偉大精神所深深折服。他的一生可謂波折重重,從以前的囚下之徒變成一名熱衷於公益善事的市長,這是一段多麼辛酸的路程。然而這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它卻能把荒蕪慘淡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更讓我爲雨果這位文學巨匠寫上佩服二字,不得不感嘆當時階級的社會對待窮人的殘暴;也感嘆當時法國觸目驚心的社會現實;感嘆人們你與我詐的陰險;更感嘆那些平凡而又普通的人民,爲了反抗社會的不公而做出的偉大犧牲,那些心中充滿愛和希望的人。

書中主要內容是主人公冉阿讓本是個誠實熱心的工人,一直在幫助着窮苦的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小孩,過着貧苦的日子。一年冬天他找不到工作,爲了不讓孩子餓死他偷了一塊麪包,因此被判進監獄5年。冉阿讓在監獄裏備受欺辱,不堪忍受獄中之苦的他試過四次逃跑,卻因此刑期被加到了19年。當他出於之後,揹負着罪名的他因此而找不到工作,只能流落於街頭。後來是一個米利艾主教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一次一次感化着他的心靈,最終讓他重獲新生。冉阿讓從此改頭換面埋頭與新的工作,經過他的不懈努力下當上了一市之長。成爲了大富翁之後他仍舊記得當年米利艾主教的教導,樂善好施,無私奉獻的他卻因法律的濫判無辜,再度成爲了階下之囚。但他依舊沒有氣餒,救助了孤女珂賽特逃出法律的魔爪。然而最終法律不容他,社會不容他,他這麼多年來的捨己救人,最後卻在孤寂中走向了死亡的盡頭。故事的內容是悲慘的,映射出的卻是一個社會虛僞的階級觀念和醜陋的種種人性,無疑是這本鉅作的精彩之處。

冉阿讓,他曾經是個被人嫌棄,心中沒有愛的逃亡者。他也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而他卻把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的善心人。曾經的他是個魔鬼的化身;而後來的他,就像一個正義的化身。當我合上手中的《悲慘世界》,萬千思緒涌上心頭。我想的是什麼力量讓一個兇暴的人棄惡從善?是什麼力量令他去對那麼多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呢?這個情節是最讓深刻的,也是它改變了冉阿讓的一生,他出生在一個貧農的家裏。他是一個苦役犯,在牢中度過了十九年。他仇視法律,不相信任何人,並要以此對社會進行報復。然而當冉阿讓想要放棄這個社會的時候,寬大爲懷的主教向他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從此他棄惡從善,開始新的生活。

作者雨果把法國底層人民的苦難,歸之於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壓迫。整部小說的目的在於揭露這種社會壓迫如何把人間變成地獄,並且使人類與生俱來的幸運遭受不可避免的災禍。在《悲慘世界》這本書裏,深刻體現了作者對底層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同時又對黑暗的社會現實的強烈的不甘和抗議。書中的多個角色也正是當時社會不同階層的縮影,一種卑微的人,他們勢力、自私、醜陋的本性被暴露無遺。就像書中的德納第,他爲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騙,一時聲稱是演員,一時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的僞裝也掩蓋不住他自身醜陋的本性。其實,在當今社會也有着不少爲了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藉職權的方便貪污受賄者;在比賽中爲得到一次好成績而服用興奮劑的運動員;甚至小到考試作弊的學生。任何刻意的僞裝都將被識破,虛僞不可能永久。還有另一種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磊落、善良寬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容、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執的警長沙威。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魅力所深深震憾。但願我們身邊

多一些像主教般光明的使者,傳遞無私、善良的精神,讓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爲樂、見義勇爲的隊伍中來。這個社會需要這樣的人,這個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出和諧平等的社會。

第五篇: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讀《悲慘世界》有感

張宏婕

1070128146

廣告學2014

一拿到這本書,封皮上四個醒目的大字就映入眼簾:悲慘世界。這是一個多麼令人悲傷的題目,看着它,眼前就彷彿出現了一個多災多難、充滿悲苦的世界,令人心酸。再一看前言中的一句話:《悲慘世界》可以稱作一部人類的“苦難大全”。天啊!這到底是本怎樣的書?它到底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啊?!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是一部聞名世的界名著,它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歌頌了人性的善良與純真,鞭撻了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它把慘淡荒蕪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雖然是在這樣一個黑暗不公的社會裏,卻有一個始終與醜惡勢力相抗衡的人——冉阿讓。主人公冉阿讓是個服了19年刑的苦役犯。出獄後,受到好心主教的感化,他決心從善。他遠走異地,化名馬德蘭,成爲鉅富後,廣施仁愛,後被任命爲市長。他接濟女工芳汀和孤女阿賽特。冉阿讓的一生,在苦難中掙扎,卻有着捨己爲人的情操,十分令人敬佩。

生存在“善與惡”的永恆主題中,《悲慘世界》以其獨特的魅力贏得了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喜愛,成爲世界文學殿堂中一道絢麗多彩的風景。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將同情的眼光投向在社會底層苦苦求生的人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進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雨果以他細膩的文筆,淋漓盡致地描繪了處於水深火熱的人們地獄般的生活。雖然他們的命運是悲慘的,但是他們的心靈是高尚的,他們心裏都有一個強有力的信念——愛。有了這種愛,一切都變得美好;有了這種愛就能抵抗痛苦,消滅痛苦。愛或是一句親切的問候,或是嚴厲的責罵,或是人們之間的互幫互助,愛或許還是一個微小的動作?? 冉阿讓死了,他安詳地閉上了他的雙眼,然而在他身後,卻留下了一曲曲用愛編織的篇章,久久流傳??

本文以一串問句開頭,造成懸念,並引出作品主要內容,以便讀者有所瞭解。接着,適時提出文章感點:“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一切的不幸。”在此基礎上,作者又聯想到社會人世的博愛,並簡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愛的故事”,使作品主題昇華,結尾也意味深長。也許正是他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又重新喚回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當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着囚犯的身份,飽受嫌棄鄙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消弭了他重新做人,改過向善的信心。是寬大爲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並囑咐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我終於相信,人是可以改變人的,正如主教以寬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樂於助人,見義勇爲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這一切使我既感動又欣喜。然而欣喜之餘卻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緒之中。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變。面對着窮困潦倒,世態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的人。他們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爲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騙,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掩蓋不住他醜陋的本性。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爲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藉職權貪污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爲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興奮劑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者??任何刻意的僞裝都將被識破,虛僞不可能永久。另一種則無論什麼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高尚情操的人。

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憾。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

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爲樂、見義勇爲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正如書名一樣,《悲慘世界》是一部處處展露着絕望和鮮血的作品。善良的人被欺辱,邪惡勢力卻在享用着墮落而富足的生活。雨果用他犀利的文筆,血一樣是事實,毫不留情的指出了"本世紀"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正是這三個問題,造就了冉阿讓一生的痛苦、芳汀不可避免的悲劇和沙威這種所謂執法者的出現。

在這本書裏,我最討厭的便是德納第了。爲了金錢和榮譽,他可以捨棄信用,捨棄骨氣,捨棄做人最基本的良知。這種人是最可恥的,也是最令人瞧不起的。但願這種虛僞而可恨的人永遠不要出現在這世界上。而與德納第正好相反的便是那受人尊敬的主教了。冉阿讓偷了他的銀器,他不但沒有發火,反而幫他擺脫警察,並送了他一對銀燭臺。冉阿讓的徹底改變很大程度上來自主教對他的勸導、照顧以及寬容。主教寬容了冉阿讓的錯誤,拯救了他的靈魂,感動了他的心靈,爲他帶去了終生的改變。我也不禁爲主教高尚的靈魂而折服,不禁衷心地讚美他。

《悲慘世界》帶給了我極大的震動,讓我有許多的感受。但我覺得,一本好書讀一遍是不夠的,是遠遠不能體會到文章的深意的。我感覺,我到現在都仍沒有真正讀懂這本書,沒有觸及文章深處的精華。我相信,好書是需要品的,我會仔細品味,努力探尋我想得到的寶藏??